11 |
俄羅斯與中國反恐之研究–以別斯蘭事件與新疆莎車事件為例 / A Study of Anti-terrorism in Russia and China:The Cases of Beslan and Shache許德驊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作為一種古老的政治鬥爭方式,恐怖主義不僅破壞了國家的政治穩定和經濟發展,同時也給予國家社會極大的損害,甚至讓國家與人民陷入互不信任的狀態,最後則導致社會動盪和分裂。在美國911恐怖襲擊後,恐怖主義逐躍昇為一個重大的國際問題。並隨著全球化的發展,網路的普及等,形成所謂的國際恐怖主義,國際恐怖主義依靠地緣政治擴張逐步擴大其影響及勢力範圍,並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壞。
但是,由於各種條件限制的差異情況,如國家制度的差異,政治精英的配置,國家反恐戰略的不同,將導致反恐帶來不同的結果和影響。本文將深入研究國家反恐制度、政策,並利用恐怖攻擊案例討論的形式,來對反恐政策造成的影響作討論。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討論反恐政策影響到國家政治的反饋,並採用政治系統理論為分析框架,討論反恐的影響和反恐政策對各不同體系帶來的變化。在個案討論上,本文將使用俄羅斯和中國的恐怖活動為例證。採用恐怖攻擊案例作為輸入項目;討論俄、中兩國的反恐政策等作為輸出項目;最後,則建立出反恐輸出帶來的反饋影響及效果。以討論造成其回饋不同的政治環境之相關變數。
|
12 |
専修念仏教団成立史の研究坪井, 剛 25 November 2014 (has links)
京都大学 / 0048 / 新制・課程博士 / 博士(文学) / 甲第18632号 / 文博第656号 / 新制||文||606(附属図書館) / 31546 / 京都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歴史文化学専攻 / (主査)准教授 上島 享, 教授 吉川 真司, 准教授 谷川 穣 / 学位規則第4条第1項該当 / Doctor of Letters / Kyoto University / DGAM
|
13 |
危機管理研究----一九八六年華航事件分析----連正世, LIAN, ZHENG-SH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華航事件」發生於民國七十五年五月,是海峽兩岸對立近四十年首次正式接觸,雖
然事件的解決限定於民間、商業的性質,但不可否認的,此事件帶給中華民國不小的
衝擊,以「危機」視之並不為過。雖然結果順利解決,但實為兩岸間關係的突破種下
契機,是以「華航事件」的研究深具意義。
本論文擬採理論與實例並重的研究方法,以理論為架構,實例為印證。但是,理論部
份僅作概念性介紹,華航事件的研究才是本論文之主要旨趣。換言之,以「危機管理
」的三個時期(爆發、解決、善後)分層剖析華航事件,最後提出檢討與結論。
第一章為導論,闡述本論文之研究動機、架構、範圍及方法。第二章探討危機之界定
與理論之運用。第三章概論危機管理的理論。
第四章以後研究華航事件,第四章為背景介紹。第五章為危機爆發期,第六章為危機
解決期,第七章為善後處理期,第八章則對華航事件提出檢討,第九章為結論。希望
本論文的研究對危機管理理論與實務,以及兩岸關係有所啟示。
|
14 |
美國反恐作為的演變趙昌倫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恐怖主義對現代文明國家與全球安全威脅甚鉅,儘管以歐美為首的當今文明國家,為打擊恐怖主義已長期投入無數的資源,然而此舉非但未能使恐怖活動稍歇,反而挑起更尖銳的民族對立,壯大恐怖組織的聲勢。恐怖主義與反恐戰略,兩者之間雖消長互見,卻只有持續不斷的纏鬥而不見雙方尋求理性的共識。
2001年發生的「九一一事件」便是考驗恐怖份子與反恐政府雙方能力的試金石,不但「基地」(Al Queda)恐怖組織展示了無與倫比的威脅能力,受害的美國更是發揮了前所未見的復員與報復能力。一場改變歷史的恐怖行動,讓恐怖主義與反恐作為同時提昇至更高一層的境界,從此兩者之間將會產生何種互動結果,是筆者興趣的所在,也是本論文研究的動機。
本論文以研究美國的反恐作為為主,透過對「九一一事件」的研究,筆者希望能對美國的反恐的發展作一系統化的探討。文中將回顧恐怖主義威脅美國社會的歷史,以及美國政府各時期的因應作法,並以反恐作為的轉變將美國反恐歷史劃分為:1980年代以前、1980年代以後至「九一一事件」發生前,以及「九一一事件」之後等三個時期,透過每個時期反恐作為的改變,探討其所象徵的意義。
|
15 |
九一一事件後美國危機處理與相關機制運作之研究劉必棟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當美國百年以來,本土第一次遭受到恐怖主義攻擊後,布希政府迅速整合出一套危機處理政策。在危機處理的立即反應上,從國民情緒之掌控,社會秩序之穩定,災難現場之管制,防止其他事變再發生等,都有可圈可點的表現。而且幾乎是每天早上召開國家安全會議。這些參與會議人員幾乎有因應1991年波灣危機的經驗。故當九一一事件發生後,布希的決策團隊能迅速發揮最大功能。
「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後,不僅使美國「世界超強」的大國地位受到挑戰,而且美軍兵力結構及全球戰略部署,乃至白宮的危機處理機制,也因應此一事件而產生結構性的改變。從近期反恐怖主義成為美國壓倒一切的中心任務來看,布希為取得國際反恐聯盟的合作,使得各國在對美關係上,外交迴旋餘地增大,大國間的關係亦面臨改變,使得美國重新認定其國家利益和主要威脅之所在。
美國面對威脅本質的改變,使得布希總統提議成立一個「國土安全部」,以確保美國境內安全的新組織,以回應恐怖份子在九一一攻擊世貿中心與五角大廈。白宮宣稱,這是半世紀以來,美國最大規模的政府組織調整,不增加經費,只是政府內部轉移作業,並未擴增員額。而此部門在協調上,將面臨很大挑戰;另外,在指揮體系與監督等錯綜複雜之關係上,值得深入探討。
從國家安全的角度言,危機處理為其達成目的之重要手段,換言之,危機處理的目的,即在預防危機及遏止危機的發生,一旦危機發生,則立即啟動危機處理機制,發揮其應有的功能,以降低危機所造成的損害,控制危機情勢,並迅速將損害復原。因此,如何建構完善的危機處理機制,做好危機虞理,乃為國家安全體系重要的任務,亦為現代化國家政府所追求的重要目標。
關鍵字:九一一事件、危機處理、國土安全部。
|
16 |
911後中印地緣戰略關係之研究羅楚東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地緣政治對國家關係的影響是一個難以迴避的客觀現實,作為兩個相鄰的大國,中印關係不可避免要受到地緣政治因素的影響,也就是說,兩國在考慮對彼此的政策時,很大程度地受到地緣戰略的影響。對中國來說,由於經濟和軍事實力的不斷提升,其屬於世界格局中的一強早已是不爭的事實;然而對於印度來說,由於1962年邊界戰爭的失利,使其長期在客觀形勢上受到中國的壓迫,使得印度在追求「名副其實的大國地位」上始終無法有突破性的進展,更使印度人在心理上產生了一種根深蒂固的「中國威脅論」,嚴重影響中印兩國之間信任關係的建立。
911事件發生之前,美國總統小布希為了抑制中國日益崛起的綜合國力,而在國際事務上大力鼓吹美印聯盟的構想,再加上印度在經濟發展方面的表現亮眼,因而使得印度的國際地位有明顯的提升之勢。911事件爆發之後,全球性的反恐戰爭強化了美印合作的合法性與正當性,儘管反恐戰爭初期美印關係一度因為巴基斯坦問題而降溫,但基本上兩國的關係還是持續朝著緊密的方向前進。從地緣戰略的角度來看,美日與美印的聯盟關係,逐漸對中國形成東西夾擊的態勢。過去印度被中國閉鎖在南亞大陸的地緣劣勢,目前反而轉變成箝制中國的最佳地理位置。當印度不再是中國可以蓄意忽略的角色之後,中印關係逐漸產生變化。
關鍵詞:911事件、反恐戰爭、中印關係、地緣戰略
|
17 |
臺灣央行重貼現率變動對市場利率之影響陳立衡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主要以事件研究法驗證1994-2008年間,央行調整重貼現率對於市場長短期利率的影響。我們發現台灣利率市場面對央行調整重貼現率有顯著的反應,且利率市場的反應隨著期數的增加而逐漸減弱。並將央行調整重貼現率的影響分為事前的預期、宣告日當天及事後學習的效果。在短期利率方面,宣告日的效果最為明顯,對於長期利率則是延遲反應的學習效果比較顯著。
另外再將台灣利率市場分為於隨機調整、連續15次升息及15次降息三個時間區間,發現隨機調整的期間預期效果最強,有可能是於這段期間央行多採用技術性的調整,而連續15次降息的總效果最強,表示央行降息政策於這一段時間區間內最有效,連續15次升息的區間則是完全不顯著,於這段區間內,因市場資金寬鬆,央行升息並不能帶動市場利率提升。
最後將事件研究法的區間由宣告日前後七天擴大為前後十五天,檢驗是否有未捕捉到的效果,我們發現十四天的區間與三十天的區間效果並沒有差異,顯示台灣利率市場面對央行調整重貼現率的反應多在前後七天內就反應完成。若與其他研究比較,國外利率市場事前的預期效果較為顯著,國內則是事後學習效果較為顯著,未來可以此為研究方向,繼續深入探討在各國市場機制不同下,市場利率面對央行調整重貼現率的影響。
|
18 |
以重複事件模型分析破產機率 / Recurrent Event Analysis of Bankruptcy Probability曾士懷, Tseng,Shih Hua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Bankruptcy prediction has been of great interest to academics in the fields of accounting and finance for decades. Prior literatures focus mostly on investigating the covariates that lead to bankruptcy. In this thesis, however, we extend the issue of interest to what are the possible covariates that cause significant jumps in bankruptcy probability for a company.
We consider the BSM-probability measure examined by Hillegeist, Keating, Cram, and Lundsedt (2004) to help us calculate the variation in bankruptcy probabilities for companies. In addition, recurrent event data analysis is applied to explore these jumps in bankruptcy intensity.
By investigating the S&P500 constituents with sample consists of 343 S&P500-listed companies and 17,836 quarter observations starting from 1994 to 2007, we find that, in three of our models, all of these six covariates are negatively related to the recurrences of event that a company will suffer significant jumps in its bankruptcy probability during the next quarter. Additionally, macroeconomic covariates have greater explanatory power as factors affecting the probability of these jumps, while company-specific covariates contribute less to these recurrences of events. In comparison, we conduct another estimation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 of slight increases in bankruptcy probability for companies. Contrary to what we find on the prior dataset, our empirical results suggest the factors that evoke these events are less prominent and their influences on the event recurrence are mixed.
|
19 |
庫藏股宣告與目的變更探討林君曄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以2000年8月7日至2008年1月2日間國內的上市公司為樣本,探討曾改變買回目的的上市公司中,其實施庫藏股買回的宣告效果,並與未變更買回目的的樣本來做比對以瞭解其中之差異。研究發現,事後未變更目的的樣本其宣告效果較有變更目的樣本的宣告效果來的大,故將有變更目的的樣本按「其原買回目的及後來變更目的」及「之前有無實施庫藏股」兩種方式分類以瞭解其中之差異,並進而推敲公司改變買回目的的可能原因及投資人對此事件的看法,其結論如下:
一、按「其原買回目的及後來變更目的」分類發現,變更樣本與未變更樣本之異常報酬不同主要源自於「非維護股東權益」變更為「維護股東權益」的樣本
不具顯著宣告效果所致,故公司改變買回目的的可能原因有二。
1.原目的為「維護股東權益」變更為「非維護股東權益」,因為實施庫藏股買
回後公司股價有提升,加上股價上升後也會提升經營階層實行員工分紅配股
或股權轉換之需求,故有些公司會選擇事後變更其買回目的以供其他用途。
2.原目的為「非維護股東權益」變更為「維護股東權益」,例如其原目的可能
是員工分紅配股,但在實行庫藏股買回時,因公司股價表現不佳,使用員工
分紅配股的效益因而降低,可能因此改變經營階層的想法進而變更目的。
二、按「之前有無實施庫藏股」分類發現,變更樣本與未變更樣本之異常報酬
不同主要源自於變更樣本中之前無實施過庫藏股組不具顯著宣告效果所致,故
可從中推論出投資人對此事件的看法。關於變更樣本中之前有實施過庫藏股者,對外部投資者來說,公司宣告庫藏股買回事件,因公司以前曾宣告過庫
藏股,故有以前的經驗或績效可供參考。但關於變更樣本中之前無實施過庫
藏股者,對外部投資者來說,可能事先預期到公司事後會變更目的的不良企
圖,加上公司以前未宣告過庫藏股,故沒有以前的宣告經驗或績效可供參考
所致。
|
20 |
以重複事件模型分析股票回購 / The Determinants of stock repurchse: cox proportional hazard model許雯筑, Hsu, Wen Ch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以往重複事件分析法主要用於醫學與科學領域,近來學者逐漸將其應用至經濟、商學、社會科學等領域,本篇論文採用重複事件分析法,分析S&P 500公司股票回購的行為,回顧過去學者對股票回購之研究,我們檢視公司執行股票回購的三大原因,根據我們的實證結果發現公司可能會以股票回購作為影響公司資本結構的工具,再者亦可能用以減低剩餘資金,然而,本篇論文的實證結果較不支持訊號發射理論。 / In this study, we apply Cox proportional hazard model in recurrent event analysis, which usually used in medical and science studies, to analyze the determinants of the stock repurchase events of S&P 500 companies. We investigate three main incentives that companies conduct stock repurchase.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companies employ repurchase as a technique to alter capital structure. In addition, companies conduct stock repurchase to distribute excess capital. In contrast, there are little evidences to support signaling undervaluation.
|
Page generated in 0.0284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