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 |
台灣地區信用合作社各分社獲利能力實證分析-以某信用合作社為例洪士傑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台灣地區信用合作社除了面對其他金融機構的激烈競爭、整體經濟環境低迷不振與不動產價格未見止跌回升等各種不良外在因素影響外。在內部方面,又因營運之經濟規模小、人力資源欠缺、經驗累積及專業金融知識不足等之限制,使其營運日益困難。此外,在信用合作社法之規範與上述內部因素限制下,使其對新的金融業務開發更是不易。信用合作社之傳統優勢為雄厚之地方人脈關係,此不僅能對客戶動向有較深入之了解掌握,更有助於其相關業務之推廣。因此,本文以獲利能力作為信合社各分社的衡量指標,採用2001年至2005年A信用合作社18間分社的追蹤資料,並採用固定效果模型來探討。探討結果如下
就放存比而言,估計結果顯示在模型中顯著的正向關係,即放款跟存款的比率越高,越能增加獲利能力,此一結果符合理論與研究信用合作社各分社獲利能力等實證文獻。而就信用合作社各分社逾放比與營收成長率而言,經本研究之實證結果發現,對獲利能力為不顯著的影響,探討其中的原因為,本研究的被解釋變數是以稅前淨利來表示,而稅前淨利是屬於絕對值的型態來顯示,因此本研究的逾放比對獲利能力為不顯著。至於信用合作社各分社員工人數為不顯著,因此反映了員工人數的多寡不是獲利能力的決定因素。
而時間虛擬變數以2001年為基期來比較,d03、d04、d05皆為顯著的負相關,顯是近年來由於大環境因素,如 2000年的網路泡沫、2003年的SARS、金融控股公司成立以及低利率的情況等事件的影響下,顯示2002年到2004年與基期年比較皆呈現衰退的,大環境的影響對信用合作社各分社的獲利能力有所衝擊,導致獲利能力下降。
|
82 |
企業信用評等模型-以營造業為例林孟寬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目的,是以資料採礦的觀點,配合SPSS Clementine 11.0軟體所提供的資料採礦工具,將資料採礦進行的分析流程,導入企業信用評等模型的建置程序,針對內部評等法中的企業型暴險,根據新版巴塞爾資本協定與金管會的準則,建立信用評等模型。
投入模型的變數,分為財務變數以及總體經濟變數。在精細抽樣比例與模型方法的比較上,1:2比例訓練出的模型在反查率(Recall)較佳且在整體正確率(Accuracy)上亦有不錯的表現;最後模型評估結果決定使用羅吉斯迴歸模型。
本研究所建構出的信用評等系統分為8個評等等級,違約的機率隨評等遞增,以第8等作為違約戶的評等結果。信用評等的各項驗證,首先各等的授信戶均勻分布於8等之間,各評等的預測違約機率,亦相當接近實際違約機率,總結來說,本研究建構之模型具有一定的穩定性與預測效力,並且皆通過新巴塞資本協定與金管會的各項規範,顯示本研究之信用評等模型能夠在銀行授信流程實務中加以應用。
|
83 |
中小企業新巴賽爾協定之信用評等模型研究-以建築投資業為例蔡旻秀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隨著2006年新巴賽爾協定的施行,我國銀行如何在WTO開放金融服務業全球競爭的環境下生長茁壯,「信用評等」已逐漸成為銀行授信的重要依據,傳統依賴授信人員過去的經驗的授信決策者會因不同的授信人員而產生決策不一致的情況,而信用評等則可以保證相同標準,減少主觀的認定過程,降低信用風險。
台灣80年代至90年代的股市與房地產市場熱潮,不少建設公司爭先恐後的爭取上市上櫃,即使證券主管機關針對營建業設下了較高的門檻來進行把關,仍有建設公司費盡心思為了上市上櫃。有鑑於建築投資業風險高,根據新版巴賽爾資本協定與金管會的準則,建立一個信用評等機制,以利銀行推估風險成分中的違約機率。
本研究以台灣經濟新報資料庫的公開發型中小企業財務報表為實例,資料的觀察期間為1996至2005年。資料來源為授信案件以建築投資業為主,藉由企業財務報表簽證資料與總體金融指數,經誤差抽樣,以羅吉斯迴歸建立模型,模型驗證則依據金管會建議的七個方向執行。
研究結果顯示,經評估確立以1:2誤差抽樣比例下,建模的效果最佳,模型共選入四個財務報表變數和一個總體經濟指標,變數皆具有一定的解釋預測能力,檢定後發現,本研究建立之信用評分等級有符合等級內同質性的要求。在壓力測試下,結果顯示整體上是穩定的,只有借款比率會呈現較為敏感。信用轉移矩陣觀察前後兩年度間企業授信戶評等的變動情形,在實務上看來,房地產業相關行業容易受到政局影響,重大事件都會影響到此評等的轉移。
|
84 |
信用評等與資本結構 / Credit Ratings and Capital Structure李瑞瑜, LEE, JUI Y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以2001至2006年台灣上市、上櫃公司為研究對象,探討信用評等與資本結構的關係。參考Kisgen (2006),以融資順位理論和靜態抵換理論為基礎,本研究探討:(1) 面臨信用評等調等之公司,是否會減少其負債水準,以避免(促使)信用評等調降(調升),(2) 面臨信用評等調等之公司,是否會背離融資順位理論及靜態抵換理論,而減少長期債務水準。
分析信用評等調等與負債水準關聯性之實證結果顯示,信用評等為影響資本結構之重要因素。企業會因信用評等面臨調等,而減少其負債。此外,企業利用資本結構的改變以避免信用評等調降的動機較促使信用評等調升之動機強,而此種現象又以規模較大之公司較為顯著。
分析信用評等調等對資本結構理論之影響之實證結果顯示,在納入信用評等變數後,面臨信用評等調等之公司有較高傾向背離融資順位理論和靜態抵換理論,進一步減少其長期債務之水準。 / Based on a sample of listed companies in Taiwan over the period of 2001 to 2006, this research investig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redit ratings and capital structure. Refers to Kisgen (2006), and result on the Pecking order theory and the Static trade-off theory, this research examines:(1) whether firms near a credit ratings upgrade or downgrade would issue less debt relative to equity. (2) whether firms near a credit ratings upgrade or downgrade would issue less long-term debts and thus depart from the Pecking order theory and the Static trade-off theory.
The findings reveals that credit ratings is an important factor to determination of capital structure. The results show that firms near a credit ratings upgrade or downgrade would issue less debt relative to equity. The findings also indicates that firms are more inclined to avoid the downgrade of their credit ratings than to instigate the upgrade of their credit ratings. Such phenomena is more obviously for larger firms.
In addition, this research also finds that firms near a credit rating upgrade or downgrade would issue less long-term debts and thus depart from the Pecking order theory and the Static trade-off theory, after taking their credit ratings into consideration.
|
85 |
盈餘品質、公司治理、分券制度與信用價差間之關聯性楊庭偉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以1994至2008年4月30日間之國內上市(櫃)公司為樣本,探討盈餘品質、公司治理、分券制度與公司債初級市場信用價差間之關聯性。
本文分別以Modified Jones Model及Dechow-Dichev Model來衡量盈餘品質,並引用林嘉生(1998)之研究結果,使用二階三個參數之多項式函數來推估公債殖利率曲線函數,對應公司債之Macaulay Duration來計算信用價差。
本研究實證結果顯示,盈餘品質、大股東持股比例、法人持股比例、董監事持股質押比例及分券發行與公司債信用價差間具有顯著關係。即盈餘品質愈好、大股東持股比例、法人持股比例愈高、董監事持股質押比例愈低及採分券發行者,公司債信用價差愈低;董監事持股比例、外國法人持股比例、控制股東股份盈餘偏離倍數及董事長是否兼任總經理則對信用價差無顯著影響;控制變數方面,信用評等、擔保發行及發行規模則皆達顯著水準,且符合本文預期。
|
86 |
信用評等與股票流動性謝婷韻 Unknown Date (has links)
2007年中次級房貸爆發後,美國信用評等機構的中立地位,受到質疑以及攻擊。回顧過去評等的,國際信評公司對美國恩隆(Enron),在爆發前才降為「投機等級」;在亞洲金融危機發生之後,歐美信評公司普遍給予亞洲國家過低之評等,對亞洲地區經濟復甦造成一定程度之負面效應。一連串的金融事件引發了投資人對於信用評等效力的疑慮:信用評等還是能代表中立客觀的評價嗎?是否擁有較公開財務資料更多更完整的訊息?果真如此,對於問題的發生是否有發現及反應的能力?本研究利用相對買賣價差以及Panel data、Simultaneous Model檢測信用評等對股票流動性之影響,再進一步討論信評與財務結構的關係實證分析信用評等對台灣證券市場流動性存在正向關係,並且影響財務結構。本研究實証結果的價值是提供影響市場流動性的因素中,信用評等也是促成流動性的原因之ㄧ。信用評等所帶來的流動性提供了對投資者、金融機構以及資本市場更穩定並且更有效率的機制。
|
87 |
中小企業信用評等暨違約風險模型之評估李昂軒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新巴塞爾資本協定(the New Basel Capital Accord)已於2004年底定案,2007年正式開始實施。在新的協定及金管會的規定裡面,金融機構必須建立自己的評等模型,重視放款的風險。而除了上市、櫃公司會和金融機構有借貸往來之外,許多中小企業也有融資的情形。因此,希望能有效掌握貸後風險及了解影響貸後風險的一些因素即是本研究的研究重點。 本研究以資料採礦的觀點蒐集了92至94台灣中小企業基本資料及財務資料,並加上年度的經濟指標,以資料採礦的流程去建立違約及評等模型,以有效管理貸後風險。 本研究係以羅吉斯迴歸(Logistic Regression)建立違約模型,找出了影響違約機率顯著的九個變數:「企業年度營收」、「產業類別」、「現金流量為負,但淨利為正」、「最近三個月查詢家數」、「擔保授信餘額比率」、「是否動用現金卡」、非現金之流動資產比」、「借款比率」、「進出口貿易年增率」,利用評等評分系統分出九個評等等級,違約機率隨著評等等級變高而增加,而在不同的測試下,建立出的模型有不錯且穩定的表現,皆通過新巴塞爾及金管會的規範。希望此模型及評分系統在實務上可有效利用資訊掌握違約的可能性及貸後風險。
|
88 |
違約利差(信用指標)與產出之關係 /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fault Spread (Credit Indicator) and Output彭啟鳴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經濟預測一直是學界所非常重視的問題,舉凡失業率、消費者物價指數、貨幣供給量等等,都存在著某種程度的預測力。而本篇研究所探討的預測指標為違約利差。這個指標自1983年被Bernanke所提出來後,諸多學者在此概念下對其定義做改造,像是商業本票與國庫券間的利率差、Baa評級債券與國庫券之利率差、高殖利率債券與國庫券之利率差都屬於違約利差的一種。而我們這篇使用twA評級六個月期債券與六個月期國庫券之利率差和六個月期商業本票與六個月期國庫券間利率差去預測經濟成長率,我們發現此預測力並不彰顯。探究其原因可能是twA評級六個月期債券與六個月期國庫券之利率差變數不只包含了與經濟活動有關的違約風險部分,還包含了流動性風險、預付風險、稅務貼水、營運系統性風險等等。而商業本票與國庫券間利率無預測力的原因可能是金融替代品的增加、投資者對市場感知不正確或國庫券供需量可能會因政策施行(非景氣相關之政策)而變動所造成。最後我們將所有台灣的預測變數的預測值做簡單平均,再算出平均平方誤差。我們發現預測能力相較於自我迴歸模型來得差,但這相比於其他單一變數預測式所估計出來的預測誤差來得穩定。本研究中未能像Stock and Watson般使用上百條式子再做加權,因此這可能會是加權平均在台灣市場的例子中,預測能力輸給自我迴歸模型的主因。
|
89 |
建立顧客信任的服務行銷策略-以信用卡為例馮鎮邦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鑑於國內信用卡市場自從開放以來競爭逐漸白熱化而各種行銷活動推陳出新,然信用卡本身是一個以「信用」為主體的產業,故試圖從「建立顧客信任」的觀點著手來探討建立顧客信任的原因為並研究建立顧客信任之後的後續影響。
本研究以信用卡發卡銀行為研究標的,探討顧客對於信用卡發卡銀行的信任的建立機制,並列舉出「發卡銀行特徵」、「雙方往來關係」以及「服務品質」等三個構面描述建立信任的原因,在發卡銀行因素之中,本研究舉出發卡銀行聲譽、發卡銀行規模兩個因素代表之;在雙方往來因素中舉出持卡時間以其其他業務往來關係作為研究變數;在服務品質方面則根據國內外對於服務品質相關研究之結果配合信用卡特質發展量表以量測發卡銀行之服務品質。探討完建立信任之機制後,本研究並將顧客忠誠行為如增加使用、降低轉換以及幫助該銀行建立口碑等行為作為信任建立之後的影響變數加以探討。
本研究之結果發現發卡銀行之規模與聲譽的確與顧客的信任程度呈現正相關之關係;顧客與發卡銀行之往來關係與顧客信任程度則沒有顯著關係;而服務品質因素中的緊急性服務則會正向的影響到顧客對於其信任之程度;而高信任程度之顧客確實會有較高的顧客忠誠而願意增加使用、減低轉換以及散佈有利於該銀行之資訊。
在研究結論方面,本研究建議發卡銀行要加強「緊急性服務」之品質與廣度以建立顧客信任;不要對於顧客有過高的承諾而無法達成以致於破壞自己的社會評價從而失去顧客信任;信用卡的核心功能如刷卡便利度與被接受度、失卡或遭盜刷時的保障性等因素是任何一家發卡銀行都無法逃避的問題,若是沒有辦法在這些最基本的問題上建立顧客的肯定與高評價,則終將會遭到市場的淘汰。
|
90 |
銀行授信評等模式-Logistic Regression之應用呂美慧, Lu, Mei-Hu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1997年爆發的亞洲金融危機起因之一為金融機構信用過度擴充,隨著企業紛紛倒閉,金融機構的逾放比迅速攀升,因此,提高放款的質與量,便成了目前各金融機構經營的首重目標。為降低逾放比率、提高放款量、爭取放款時效、減少審核時間,使用自動化的審核制度是有必要的,而客觀科學化的評分方法更能使徵信資料得到迅速的整理與分析,以利放款決策的有效釐定。
本研究以國內某金融機構為研究對象,採用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為信用評等模式,針對其目前所使用之個人擔保放款的信用評分表表列變數和表外變數,深入探討並從中找出影響授信成敗之顯著變數,建立最適之信用評等模式。
|
Page generated in 0.036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