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7
  • 7
  • 2
  • Tagged with
  • 9
  • 9
  • 6
  • 4
  • 4
  • 4
  • 4
  • 4
  • 4
  • 4
  • 3
  • 3
  • 3
  • 3
  • 3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車両制御システムのためのセンサデータ統合管理方式の検討

TAKADA, Hiroaki, TESHIMA, Shigeharu, SATO, Kenya, KAMADA, Hironori, YAMADA, Masahiro, 高田, 広章, 手嶋, 茂晴, 佐藤, 健哉, 鎌田, 浩典, 山田, 真大 01 July 2010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2

時效取得制度之存在理由及其對於時效取得制度要件及效力之影響

周武榮, micheal, cho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雖然我國民法關於時效取得制度,係以動產及不動產所有權之時效取得為規定之主軸,然而我國實務運作卻極為特殊。動產所有權時效取得之案例,其為罕見;而不動產所有權取得時效之用,又因我國民法對於不動產取得時效之適用,限於未登記得之不動產,從而幾許案例,亦僅見於民國初年中國大陸戰禍稍息,登記制度尚未完備之時期,而台灣地籍登記制度經日據時代查勘及國民政府之圖治發展,己堪稱完整,從而不動產所有權取得時效,幾年適用之可能性,然因台灣迭經政權轉移,法制變更及傳統上之繼承習慣等原因,土地之利用,常發生事實上使用收益土地之人,與名義上之真實權利人不相符合之狀況,而有適用時效取得制度之思考。惟因立法上之限制,真實利用土地之人,並無法受惠時效取得之規定,而取得土地之所有權,實務上為突破立法上之限制,從時效取得所有權以外其他財產權之準用規定,發展出特殊之時效取得地上權之適用,相衍成習竟成為取得時效適用之大宗。 卻明確形成時效取得地上權之成立要件及效力,須就取得時效所有權先作清楚之分析,而欲了解時效取得所有權之制度內容,則須先透析時效取得所有權制度之存在理由,否則無法觀察出時效取得制度之全貌。從而本文於棵討取得時效取得制度時,仍從取得時效所有權規定之內容,著手建構其存在理由及理論之形成,再透存在理由之差異及其對於制度形成之影響,而確立其要件及效力之形成,並分析其差異,更引介各國立法及日本學說對於時效取得制度存在理由之不同見解,及制度建構之不同方向,俾供比較探討。因而本文之整體結構概為: 第一章:緒論。針對本文之研究動機、目的;研究方法與範圍,加以說明。 第二章:時效制度之概念。介紹時效制度之立法沿革,及日本立法學說上對於消滅時效與取得時效存在理由之爭議。 第三章:占有概念之介紹,標示占有概念並就占有制度中引導出時效取得制度之問題點。 第四章:時效取得制度之存在理由。首先以設例分析,尋求訴訟法說(法定証據說)時效取得制度之存在理由,並透過其存在理由,建構訴訟法說時效取得制度形成過程,次而演繹實體法說(權利得喪說)存在理由及取得時效制度之建構過程,並比較兩制度之差異,再從各國立法例,驗證其存在理由之選擇,進而就我國時效取得制度之立法規定,分析我國取得時效存在理由之採擇。 第五章:時效取得制度存在理由之異對於取得時效要件形成之影響。透過取得時效取得制度不同之存在理由,而形成不同的時效取得制度之主體要件、客體要件、主觀要件及客觀要件,並說明其差異、原因及對實務運作之影響。 第六章:時效取得制度存在理由之差異對於取得時效效力形成之影響。透過取得時效不同之存在理由,而說明占有人與所有人相互間之關係,舉凡:所有人契約上之權利、所有人之侵權行為損害賠償請求權、所有人之不當得利返還請求權等;以及占有人與第三名人之權利消滅關係及交易安全之影響,並就取得時效與不動產物權登記生效要件之相互關係,說明占有人完成取得時效後、完成登記前,對於原所有人及第三人之權利之效力,最後並介紹日本立法例上對於取得時效制度,採取實體法說之存在理由,然其立法上對於溯及效力及取得時效之援用卻採取訴訟法說存在理由應有的立法之捍挌現象。 第七章:結論。綜合歸納本論文之研究心得,說明時效取得制度之特殊性,及待突破之問題。
3

人壽保險之從業人員與業務指標之關聯性研究 / The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ales Person and Sales Performance Index in the Life Insurance Industries

吳美慧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近年來,由於國際金融風暴的襲擊及全球經濟不景氣等因素的影響,致使國內的整體經濟也呈現一蹶不振的現象,甚至國內的通貨膨脹日益攀升的影響,導致金融市場的利率呈現不斷下滑的趨勢,相對的也間接影響到人壽保險公司的經營發展。傳統的人壽保險公司的經營方式都是人海戰術為主要的行銷策略,企圖藉由大量的業務人員的推銷獲得公司的營業績效,然而這樣的行銷策略不僅會增加公司的人力成本之外,更會因為所招攬的業務人員的素質而影響公司的形象。因此,人壽保險業務人員的多寡與人壽保險的業務績效是否存在著關聯性,便是引起本研究所要探討的課題。 本研究為能進一步的瞭解從業人員與人壽保險公司的業務指標的關係,考慮透過科學的數據分析方法來驗證兩者間的關聯,故本文蒐集人壽保險公司之從業人員的人數與業務指標等資料,進行資料的分析且將分析結果概述如下:1.國內的人壽保險產業是具有發展潛力;2.從業人員的人數與總保費收入是呈現正向關係;3.業務人員的編制會影響人壽、健康、傷害等新契約保險的保費收入;4.人壽保險之從業人員與年金保險新契約保費收入是呈現中度相關。
4

分量迴歸之應用--以台灣地區製造業普查資料為例

林芳如, Lin,Fang-J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中小企業在臺灣經濟發展過程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中小企業向為台灣經濟發展之基石,其所具備的靈活、彈性、進可攻、退可守等優點,是帶動台灣整體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由於中小企業規模不大、人才與資金資源較為缺乏等,因此營運上相較大企業不易。長久以來,中小企業一直是台灣經濟發展的主體,在台灣經濟發展的成長或產業發展過程中,不論在拓展對外貿易、增加國民所得、提高人民生活水準或是在創造就業機會、促進社會安定,中小企業均有卓越之貢獻。 本研究透過台灣工商普查資料,以產業為基本單位,利用長期且完整的時間序列資料,探討中小企業市場占有率的變動情形,並藉由普通最小平方迴歸及分量迴歸,分析1991年、1996年及2001年中小企業市場占有率之決定因素。以普通最小平方迴歸的方式來估計中小企業市場占有率時,會忽略其條件分配的差異。由實証結果發現,1991年、1996年及2001年中小企業相對其產業之平均勞動生產力(RL)對於中小企業市場占有率為顯著的正向影響,而產業出口比例(EX) 及產業平均年齡(AG)對於中小企業市場占有率為顯著的負向影響,在這10年間此三變數一直為重要的影響因素;產業加工收入與營收比(XR)與產業加工支出與薪資比(XE)皆屬分包制度的指標ㄧ,由三年合併的模型來看,此兩變數皆在中小企業市占率偏中低的產業有著顯著的正向影響。 / In the process of Taiwan economic development, small and medium size enterprises play very significant positions. In general, they are the foundations of Taiwan’s economy. With their flexible and efficiency manufacturing characteristics, small and medium size enterprises are the most contributors for Taiwan’s economic growth. However, as they are recognized as lack of financial capital and human resources, it is more difficult for them to manage their operations than big size enterprises. The small and medium size enterprises have occupied a significant proportion of Taiwan economy system for a long time. In the history of economy and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Taiwan, the small and medium size enterprises have remarkable contributions in many aspects, such as the growth of foreign trade, national income and work opportunity, the improvement of the living standard, or the stability of society. This study base on census data which have long-term and complete time series data to seek the changes of market shares of small and medium size enterprises and to analyze the determinants of market shares of small and medium size enterprises in 1991、1996 and 2001 by OLS regression and quantile regression. We employ quantile regression to capture the behavior at each quantile of conditional distribution. According to the data result, RL is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 on market shares of small and medium size enterprises, while EX and AG is significant negative effect on it in 1991、1996 and 2001. These three variables are important factors during the past 10 years. XR and XE both are indications of sub-contracting system. As result of three-year combination model, these two variables are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 on market shares of small and medium size enterprises which belong to the industry of small and medium quantiles.
5

競争者排除型行為規制の目的と構造-忠誠リベート規制をめぐる欧州の変遷と米欧の相違を手がかりに-

早川, 雄一郎 24 September 2013 (has links)
京都大学 / 0048 / 新制・課程博士 / 博士(法学) / 甲第17847号 / 法博第153号 / 新制||法||145(附属図書館) / 30667 / 京都大学大学院法学研究科法政理論専攻 / (主査)教授 川濵 昇, 教授 洲崎 博史, 教授 中西 康 / 学位規則第4条第1項該当 / Doctor of Laws / Kyoto University / DGAM
6

我國房地分離相關爭議問題之研究-兼論立法改革芻議 / The Study on the Disputes of Separatin Disposition of Building and Land in Taiwan: Preliminary Trial for Legislative Reforms

許凱翔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我國仍採行房地得為分離並得為分別交易之基本規制下,尋求我國民法中所有與控管房地分離有關之條文規範,加以統整並藉此歸納出該等規範之共同核心與立法意旨,乃勢在必行,如此始能覷見立法者現今之改革方向與立法理念,對於實務既有問題爭議之處理上方有一棲身之地,俾利吾人提出合理之解決模式。 條文規範中大體包括有事前手段與事後手段兩種規制,所稱事前手段,乃土地與其上建築物之一體化處分規範,以事先禁止土地與其上建築物分別為交易來防止後續產生房地分離之結果;所稱事後手段,乃指一旦土地與其上建築物為分別交易後,透過一些權利賦予之方式,例如優先購買權或土地利用權,來達到建築物仍得繼續存續於土地上,不致令建築物之附著於土地失其權源。而此二種規制,究其目的不外乎「房屋所有權與基地利用權一體化之體現」,惟此理念是否全然反映在我國之立法上,又是否有再加強之空間,即為本文所欲著墨之處,亦期能對我國關於房地之立法提供若干貢獻。 其次,我國實務上發生眾多「基地借貸」之案件,關於此一議題我國學說與實務難得聚焦而同為討論,相關文獻資料繁多,為解決此類案件提供相當多元之思考面向,本文亦參酌各家學說,於細細比較分析之後亦有若干研究心得之提出,希冀能提供我國法院於處理此類案件時有更多之觀點。
7

汽水市場廣告費用輿市場占有率關係之研究

陳君實, Chen, Jun-Sh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主在以計量經濟的方法研究廣告費用與市場占有率的關係,廣告的延續效果(c arryover offect)及持續時間(duration interval) 為本文的研究重點。由此而衍伸 出的政策涵意則為本論文的最後目的。由敘述性(descriptive) 的了解事實真象到規 範性(normative) 的理智決策過程,即為本論文的貢獻所在。 論文架構分為下列章節:一、前言:包括研究目的、動機二、相關文獻探討:分為( 一) 事前模式(A Priori Model)( 二) 計量經濟模式(Econometric Model) 三、廣告 研究上的一些計量經濟方法四、汽水產業的實證研究:包括( 一) 模式的建立( 二) 模式的估計(三)模式的檢定,五、政策上的涵意六、建議事項,初步估計約三萬字。
8

衛星的國際規範

侯權峰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自從蘇聯在一九五七年成功的發射人類第一枚人造衛星之後,自此人類社會即走向太空時代。我國相關的航太工業雖然起步較晚,但自民國八十年代起,已由國科會所屬之太空計畫室與美國進行合作,如今也有數枚科學用途的衛星運行於地球軌道上。 在外太空運行的各種外空物體中,以衛星的數量最為龐大,而衛星工業所創造出來的商業利益,潛力亦甚為可觀。現今在通訊、氣象、地球遙測、科學各方面,大量仰賴藉助衛星所提供的服務。 國際社會對於太空時代的來臨早有因應。自一九六○年代起,透過「聯合國和平使用太空委員會」進行一連串的太空法條約制定工作,並且卓有成效。國際太空法無疑地已經成為繼國際海洋法之後,最重要的分支之一。因此,本研究對於國際太空法重要的基本法律原則提供深入的研究,並針對衛星的管轄權及實務上發射一枚衛星時所應考量的相關法律問題加以探討。最後,若是外空物體,包括衛星在內,對於太空中及地面上的人員、財產發生損害時,在程序上及實體法方面,應如何藉由國際太空法解決損害賠償的問題,作有系統的整理、探討。文中並以國際社會上實際發生過的案例,蘇聯、加拿大如何藉由一般國際法及國際太空法,解決蘇聯衛星「宇宙954號」墜落加拿大境內的損害賠償問題。 國際太空法對於新型態的國際侵權行為仍無法提供有效的解決規範,國際社會實有必要繼續制定相關的國際條約。不過這似乎有賴國際上的太空強權國家們,捐棄成見,破除狹隘的國家利益觀念,以長遠的國際社會利益為宗旨,始能克竟全功。
9

金融產業結構及經營效率與獲利能力之關聯性研究 / The Profit-Structure Relationship in Banking-Tests of Market-Power and Efficient-Structure Hypothesis

楊慧敏, Yang, Hui-M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銀行獲利能力影響因素的研究上,有以個體觀點出發的市場力量(market power)理論,其中一個假說為結構-行為-績效(S-C-P)假說,其認為整體產業結構之市場集中度愈高,銀行將有較高的獲利率,另一假說為相對市場力量(RMP)假說,該假說認為個別銀行市場占有率較高,獲利能力亦較高;以總體觀點出發的效率結構(efficiency structure)理論,其中一假說為以X-efficiency為出發點之管理效率結構(ESX)假說,其認為公司較佳的管理效率,將提高公司獲利能力,另一假說為規模經濟效率結構(ESS)假說,該假說認為個別銀行藉規模經濟的達成、降低成本提高利潤。   本研究根據國內外相關文獻,參考國內金融環境的變化、公民營型態的不同,收集民國70年至83年上市、上櫃及公開發行共34家商業銀行之相關資料,將樣本做不同的分組,觀察金融產業結構及經營效率與獲利能力是否具關聯性。實證結果如下:   一、以ROA為獲利能力指標之實證結果   1. 70至83年之所有銀行:結構-行為-績效(SCP)假說成立,市場占有率(MS)與ROA為負向關係、且達顯著水準,與預期不符。   2. 70至83年之公營銀:結構-行為-績效(SCP)假說、規模經濟效率結構(ESS)假說成立,管理效率(XEFF)亦有相當影響力。   3. 70至83年之民營銀行:結構-行為-績效(SCP)假說、相對市場力量(RMP)假說、管理效率結構(ESX)假說成立。   4. 70至80年之所有銀行:結構-行為-績效(SCP)假說成立,市場占有率(MS)與ROA為負向關係、且達顯著水準,與預期不符。   5. 81至83年之所有銀行:無解釋能力。   6. 70至80年之公營銀行:結構-行為-績效(SCP)假說成立,市場占有率(MS)與ROA為負向關係、上達顯著水準,與預期不符。   7. 70至80年之民營銀行:相對市場力量(RMP)假說成立,效率值與ROA呈負向關係。   8. 81至83年之公營銀行:市場集中度較具解釋力(與ROA為負向關係),但亦未達顯著水準。   9. 81至83年之民營銀行:相對市場力量(RMP)假說成立。   二、以ROE為獲利能力指標之實證結果   1. 70至83年之所有銀行:結構-行為-績效(SCP)假說、相對市場力量(RMP)假說、規模經濟效率結構(ESS)假說成立,管理效率(XEFF)亦有相當影響力。   2. 70至83年之公營銀行:管理效率結構(ESX)假說、規模經濟效率結構(ESS)假說成立。   3. 70至83年之民營銀行:結構-行為-績效(SCP)假說、相對市場力量(RMP)假說成立。   4. 70至80年之所有銀行:無解釋能力。   5. 81至83年之所有銀行:相對市場力量(RMP)假說。規模經濟效率結構(ESS)假說成立。   6. 70至80年之公營銀行:無解釋能力。   7. 70至80年之民營銀行:相對市場力量(RMP)假說、規模經濟效率結構(ESS)假說成立,但管理效率(XEFF)與ROA為負向關係、且達顯著水準,與預期不符。   8. 81至83年之公營銀行:市場集中度(CONC)與ROE負向關係、且達顯著水準,與預期不符。   9. 81至83年之民營銀行:相對市場力量(RMP)假說。規模經濟效率結構(ESS)假說成立。

Page generated in 0.02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