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
都市更新事業中公私合作機制建立之研究陳宇捷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台灣地區自光復以來,都市發展重點多置於新市街地開發,在歷經四十餘年之發展後,許多早期發展之舊市中心區皆已呈現衰頹破敗景象,亟待經由更新手段來重現都市活力,復甦都市景氣;而依據經建會推估預測未來人口成長狀況,至民國127年時,台灣地區人口將達零成長,且即使目前的都市計畫完全沒有擴大或增加容積,亦可滿足未來永續都市人口的充足需求,因此,實無必要再將公共建設資本再投入於擴張式的都市發展上,避免新市鎮之開發與現有都市形成強烈競爭而造成建設資源的浪費,徒增社會成本,為避免此種競爭傷害與浪費,郊區化的擴張發展必須停止,都市發展政策必須回歸都市市中心。因此,都市更新可說是未來都市發展建設之趨勢與潮流。
綜觀過去台灣地區過去四十多年來推動都市更新歷程可發現,其於運作機制上,不論是公部門以區段徵收方式推動或以獎勵民間參與方式辦理在成效上均不顯著;其原因經由文獻探討與案例分析可歸納如下:公部門方面,主要為政府人力財力有限、執行上缺乏健全完備之法令規章、土地及地上物取得困難及缺乏完善社會計畫等;而私部門方面則由於土地權利人整合不易、審查程序冗長金融貸款不易及政府未能提供實質協助等問題,這些因素均是過去都市更新成效不彰之原因。
透過國外推行都市更新事業多年來之經驗與制度分析,可發現其較為成功之案例多以公私部門合作方式來進行開發,然檢視國內公私部門間的關係,由於公私部門角色與目標上之差異,使得公私部門在更新事業之推展上始終無法創造一合作協調之管道,徒增彼此資源之浪費;為此,本研究經由國外成功案例之分析,再藉由公私部門及專家學者之深度訪談,最後並針對台灣特殊社經環境進行修正,企圖研擬一套公私部門合作參與都市更新事業之機制,以為政府及民間部門日後合作推動更新事業之參考。
經由研究分析後,本研究依據更新區開發目標與地方特性之不同建立一套公私合作機制,以為建構都市更新開發之可行性方針,來解決都市更新所遭遇瓶頸與困難。在機制執行運作上必須先確立基本原則,即由公部門主導、大規模開發、公開透明之運作過程與健全民眾參與管道、各級政府單位的密切配合、明確效率之協商審議過程、積極彈性的策略運用與多樣化的獎勵工具以及權利義務的明確劃分及聯合承擔風險等。
而在執行模式的設計上,經由國外成功案例之經驗中整理分析,本研究認為更新事業的實施應有其不同之目的(或目標),針對不同的開發目標應有不同的執行模式,以使合作計畫能更切合地區發展所需。為此,本研究研擬出四套合作執行模式,即綜合機能模式(住商混合型使用)、BTM模式(公有土地商業開發)、古蹟維護模式(古蹟保存維護)、鄰里開發模式(住宅單元開發),並針對個個模式之運作設計不同之配套措施,提供開發主體根據不同的開發目標與使用性質選擇不同的執行模式,期望更新事業之推動所帶來的,不僅是單純的有形無形環境改良,更能透過明確的使用劃分來引導都市整體的發展。
|
52 |
一九九O年代我國與拉丁美洲友邦經技合作之研究王家倫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大綱提要
研究之動機、目的及方法
論文組織架構及資料來源
台海兩岸在中南美洲外交對抗之回顧(三個時期)
1949-1970年(我退出聯合國前-敵消我長-友邦數比2:20)
1971-1979年(我退出聯合國後-敵長我消-友邦數比12:12)
1980-1989年(蔣經國執政時期及李登輝執政初期-敵長我進-
友邦數比18:15)
備註:1990-1999年(李登輝執政時期-敵我建交拉鋸戰-友邦數比 19:14)
我國與中南美洲友邦經技合作
背景緣起
組織機制
(1)1960年代-外交部拉丁美洲農業技術合作小組
外交部海外技術合作委員會(1968年)
(2)1970年代-海外技術合作委員會CITC(1972年)
(3)1980年代-海外經濟合作發展基金會IECDF(1988年)
(4)1990年代-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ICDF(1996年)
合作項目
(1)1960-1980年代-農業(1963年起)、漁業(1974年起)、工業(1981年起)、竹工藝(1980年起)及昆蟲醫技(1981年起)
(2)1990年代-貸款計畫(基礎工程建設、工業區開發、中小企業轉融資、小農貸款、人道貸款)、外交部政策性貸款及人道援助
經費來源
(1)1974年6月以前-美援及我政府配合款
(2)1975年會計年度起-外交部預算(駐外技術團經費、政策性貸款、人道援助)
(3)1988年起-國庫編列援外基金(海外會及國合會貸款計畫)
合作策略
(1)1960-1980年代-傳統的農漁業技術合作
(2)1990年代-
擴大技術合作範圍(協助農業產銷、小農貸款、中小企業輔導與顧 問諮詢服務、海外服務工作團志工服務)
雙邊及多邊經濟合作(1991年CABEI會員國、1992年中美洲國家與中華民國合作混合委員會、1997年中美洲元首暨總理高峰會、1998年中美洲永續發展聯盟會員國及籌設中美洲經貿合作發展基金)
人道援助
合作績效
(1)1960-1980年代
政治外交層面-穩固8國傳統邦誼、爭取新興國家7國建交
經濟層面-1963年起總共派遣農技團23個、漁技團6個、竹技團2個、醫技團1個,至23國進行技術合作,協助當地農、漁業及竹工藝發展
(2)1990年代
政治外交層面-爭取尼加拉瓜復交、友邦支持我國參與聯合國、友邦歡迎我國加入中美洲統合體SICA
經濟層面-提供台灣成功發展經驗、7國中小企業轉融資貸款、 4國小農貸款、海地微額貸款、4國風災緊急紓困貸款、廠商赴友邦投資享有最優惠待遇、設立中美洲經貿辦事處、捐贈中美洲經濟合作發展基金、人道捐助
難題挑戰-
(1) 援外經費不足(國合基金僅達預定額度1/3、技術團經費增加有限且人事費偏高、援外金額占GNP比例偏低)
(2) 援外機制尚未完全明確建立(國合會成員架構不能反映民意監督功能、我國總體援外預算分屬不同部會或不同科目或隱藏在第二預備金內、援外支出缺乏民意有效監督、駐外使館浮濫運用援外資源)
(3) 援外專業人才難覓(國外待遇誘因不大、聘期無保障、國內不願優秀農技幹部外調、駐地貧窮落後或戰亂、被民間企業以高薪挖角)
(4) 友邦政府財力及基礎設施配合困難
(5) 廠商經貿投資未能配合援外政策
結論
經技合作--(1)效果:鞏固邦交、增進友邦的經濟發展、建立多邊的政經合作關係、突破中共外交封鎖
(2)影響經技合作成敗的變數:國際因素、中共因素、友邦國內政經情勢因素、我國國內因素
第一章導論
第一節研究動機及目的/3
第二節研究方法/4
第三節組織架構及資料來源/5
第二章台海兩岸在拉丁美洲外交對抗之回顧
第一節「敵消我長」時期(1949年-1970年)/9
第二節「敵長我消」時期(1971年-1979年)/12
第三節「敵長我進」時期(1980年-1989年)/14
第三章一九九○年代以前我國與拉丁美洲友邦經技合作概況
第一節經技合作的背景與緣起/19
第二節經技合作的組織機制、內容項目與經費運用/22
第三節經技合作的評估/39
第四章一九九○年代我國與拉丁美洲友邦經技合作策略之分析
第一節拉丁美洲友邦對我之重要性/51
第二節我國與拉丁美洲友邦經技合作策略之轉變/65
第三節李總統登輝先生的太平之旅與我國與拉丁美洲友邦之經技合作/88
第五章一九九○年代我國與拉丁美洲友邦經技合作之評估
第一節當前我國經技合作的組織機制/111
第二節我國與拉丁美洲經技術合作的績效/117
第六章我國經援及技術合作所面臨的難題挑戰/130
第一節援外經費不足
第二節援外機制尚未完全明確建立
第三節援外專業人才難覓
第四節友邦政府財力及基礎設施配合困難
第五節廠商經貿投資未能配合援外政策
第七章結論/159
|
53 |
我國青少年建教合作生勞動保護之探討--以高職護校學生為例楊鳳宜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衛生署在1995年所做的調查中顯示,國內領有護士或護理師執照的人數達十萬七千六十一人,但執業者僅有五萬七千五百八十五人,執業率只達53.5%,這樣一個數據其實與每年台灣地區女性的勞動參與率相去不遠。我國的女性因為平時需負擔相當沉重的家務責任,所以勞動參與率並不到五成。再加上護理業中的勞動條件與環境不佳,最後就演變成為領有執照之人不願意出來從事護士工作的重要原因。沒有執業的護理人員,有些在接受護理養成教育時即準備將來有轉行的想法。究竟是何種因素讓學生花了三年的時間在學校學習與醫院實習畢業後,甚至於已經通過執照考試後,仍然選擇離開護理業?在此作者想了解的是這套實習制度是否已經讓學生們感到不同程度的壓力與不合理,一旦當護生完成學業能夠自由選擇時,有些人因此會脫離護理業,轉行從事其他工作。
另外,護生的實習過程中與護理人員一樣,也存在著勞動安全衛生的顧慮。在蕭淑銖﹝1997﹞之研究報告中顯示,約有80%的護理人員曾被針頭與尖銳物所刺傷過,且最容易發生的地點在一般病房,就是護生最常出現之實習的地點。而被污染針頭扎傷有可能會被傳染到B型肝炎、C型肝炎、梅毒甚至於可怕的愛滋病等。另外,在病房實習的護生與護士相同,也會遇見性騷擾、醫療糾紛、精神病患….的問題。雖然醫院並非我國中央主管機關所訂對青少年有害之危險工作場所,但環境中所隱含的病菌、工作壓力對護生之身心而言,有怎樣一種影響,是值得深思的。
教育部技職司所編印之「八十五學年度我國技職院校建教合作成果彙編」將各護校歸類於建教合作教育中的一環,其中有實習式、輪調式、階梯式….等。但是護生卻因為建教合作名稱的混亂不確定,造成護校與醫院有漏洞可以規避工資補貼、勞工保險、健康檢查….等對建教生應有的保護。不合理待遇的另一個原因即是護生多醫院少,粥少僧多,各校爭取與教學醫院的合作機會所造成的。與大型醫院合作可以讓學校得到較好的評鑑成績、爭取到較高的招生率….等好處,但卻犧牲學生們受到妥善保護權利,這樣的情形對學生而言是相當不公平的。
再來就是談到醫院與學校間對護生的保護,目前除了建教合作契約﹝很少提到護生的實習保護﹞外,另一就是近年來實習老師的設置,從實際的情況觀察得知,老師幫助醫院監督學生不出錯的功能大於保護學生免於工作危險威脅之功能,因此校方認為最能保護學生的措施在實際的表現上卻讓人有質疑的空間。最後就是談到護生在畢業後對於護理生涯的選擇,升學、執照之檢覈考試、或是回醫院工作後的能力進階制度等與實習制度的關係。總之,護生基本上仍是在學學生,因而應以職業知能的學習為主,因此實習期間的種種保護是必要的,但究竟院方、校方在實習中提供什麼樣的保護給學生,這是本文研究的主要關懷點。
|
54 |
產業合作網路與知識流通之研究--以IC製造業為例謝甄珮 Unknown Date (has links)
IC產業的蓬勃發展,已成為臺灣的明星產業,該產業的另一項特色是分工細膩,因而形成緊密的合作綱路,藉著這樣的綱路合作關係,知識在產業合作成員間流通,進而形成IC產業創新的一個主要因素。
由於IC製造業身處IC產業的中心位置,因此本研究以IC製造業為研究對象,選取三家公司作為樣本,探討個案公司與設備商、晶圓材料商、IDM公司、IC設計業、光罩製造商和IC封裝廠的關係,以及有哪些知識經由這樣的合作關係,由綱路成員流通到個案公司,進一步造成個案公司的組織知識創新。
研究發現如下:
1. 合作產業與組織產業的技術相關性會影響組織與合作成員的綱路關係強度。當合作成員的產業與組織產業的「技術相關性」越高時,組織與合作面員間的互動程度越高。
2. 組織的經營策略會影響組織與合作成員的綱路關係強度。當組織的「公司經營策略」為專業代工製造、製程技術領先者時,組織與合作成員間的綱路關係形式,偏向為正式契約及非正式結盟關係。當組織的「公司經營策略」為產品整合製造、製程技術追隨者時,組織與合作成員間的綱路關係形式,偏向為買賣關係。
3. 在IC產業中,組織若居於技術領導者的地位,其綱路成員大多也是該產業的領導者。
4. 組織與合作成員的知識流通介面,與合作面員產業與組織產業的技術相關程度有關。
5. 組織與合作成員流通的知識內涵,與組織和合作成員的綱路強度有關。
6. 當組織和合作成員的綱路強度越強時,組織與合作成員流通的知識才有內隱性的知識。
7. 組織與合作成員間的知識流通,有助於組織知識創造。組織與成員間知識流通內涵越豐富,越有助於組織知識創造。組織與成員間知識流通的特性越是內隱性知識,越有助於組織知識創造。
8. 我國IC製造產業透過產業合作的綱路關係,由合作成員的知識流通,產生知識創造,進而提升IC製造業的製程能力,甚至超越合作夥伴。
|
55 |
應用群組軟體建立動態團隊合作之研究 / Building Dynamic Teamwork by using Groupware邱秀美, Chiu, Hsiu-Me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由於企業環境劇烈的競爭及快速變化,工作方式將以團隊合作結合群體的智慧取代以個人力量獨力完成,而群組軟體透過電腦軟體及網路能促進組織成員之溝通、協調及合作。
本文提出動態團隊產生引擎的觀念,係以解決問題及顧客滿意為導向,根據問題的難易程度找出解決問題所需專長,形成團隊在網路上同時相互討論共同解決問題,並依此觀念應用群組軟體建立雛型。利用這種方式,組織內專家可以突破空間之限制,在網路上解決問題,不需來回奔波,可增加效率及生產力。除此之外,可迅速產生適當人員解決問題可避免大才小用、縮短反應時間、提升組織的彈性及應變能力等。本研究並針對如此的應用,對組織可能產生衝擊作一初步探討。 / Due to the hard competition and dramatic changes in business environment, Jobs and problems will be solved by team work instead of single person. Using groupware on computer network can improve communication, coordination and cooperation among team members.
In this research, a dynamic team generation engine is proposed to organize a team based on each problem. The members for each team depend on the problem's level and domain knowledge it needs in the first time, and will be changed when necessary. The team members will discuss the problems through computer network until the solution is found. Based on this kind of concept, a prototype is built, and a small ambulance case will be studied and showed how to solve the problems by this way.
Taking the advantage of groupware, experts within the organization can solve the problems more efficiently without being restricted by time and space, which raises the productivity of organization. Moreover, dynamic team generation engine can help to search for adequate experts inside the organization to solve problems, reduce the response time raise the flexibility of the organization and the capability to adjust to changing circumstances. Influences on the management side by the application of groupware to the organization will also be discussed in this research.
|
56 |
合作對局與公共費用的分攤 / Cooperation Game and Allocation of the Common Cost馬鈺閔, Maa, Yuh M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政府的一些公共政策,如水資源開發計劃對工程費用的分攤;興建公共設
施時公共費用的分攤等,都是屬於訊息互通且協商具約束力的合作對局,
是著重於如何將合作帶來的利益,做一適當的分配,而此分配問題是現今
社會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另外,破產問題是工商業社會經常發生的事情,
如鴻源、龍祥等企業的破產曾造成軒然大波,因此尋求一妥善而公平的處
理將可減低債權人的紛爭。然而面對每一件問題,我們希望有一通盤解決
的方案而不是個案的解決,更希望有一嚴密的理論做為基礎,而對局理論
能夠提供此一理論基礎。因此本文將以合作對局理論透過數學模式的建立
與分析來提供決策者做為解決以上問題的參考。
|
57 |
貨幣聯盟中最適的財政政策合作 / The optimal coordination of fiscal policy in a monetary union朱詩閔, Chu, Shih M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目的是在動態隨機一般均衡模型中,討論在貨幣聯盟中,一個中央的財政政府面對衝擊時如何反應。我們根據Gali and Monacelli (2008)的架構並加入一個基金機制來模擬會員國間的財政合作。此基金機制設定為有一中央財政政府向各會員國收取固定的基金費用並將此基金費用全部重新分配給各會員國,故基金在每一期都會結清。在這樣的設定下,聯盟的財政合作和個別國家政府面對波動時的反應相同。 / The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is to investigate how the central fiscal authority copes with shocks in a monetary union with a dynamic stochastic general equilibrium (DSGE) model. We follow the framework of Gali and Monacelli (2008) and set a fund mechanism to simulate one cast of fiscal coordination among member countries. The central fiscal authority raises the constant fund payment from all member countries and redistributes it to member states, so the budget of the transfer is balanced in each period. Under our design of fund mechanism, we find that this cast of fiscal coordination plays the same rule as the government sector.
|
58 |
消費者與生產者互動模式對綠生活之影響-以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為例 / A Study of the Impact on the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ducers and Consumers with regards to Green Living- the Case for Homemaker Union Consumer Cooperatives邱垂仁, Chiu, Chui J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考量在消費市場上,生產者與消費者各有各的生存法則,好比消費者是以「需求法則」為前提進行消費行為,反觀生產者則是以「供給法則」為前提,進行產品製造,然而,若能將兩者的法則予以整合,應可達到消費者與生產者共存且雙贏的關係。
因此,本研究為能深入瞭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在消費者與生產者互動上的經營對綠生活的影響,我們則是透過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之社員或委員對消費者與生產者互動模式的認知與調查,進而探討之的影響,茲將研究分析發現概分下列幾項:
(1)消費者與生產者的互動對綠生活有正面的影響。
(2)產地觀摩之互動模式對綠生活的影響較大。
(3)消費者與生產者互動有助於提升產品品質。
(4)經由消費者與生產者的互動可以增加社員加入的現象。
|
59 |
上海合作組織:中共新安全觀的體現高中寰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冷戰結束後,在本質上改變了中共與中亞國家的背景與結構關係。雙方因為地緣的關係而有了更密切的交往。於此同時,中共在安全觀也有了實質上的變化;由以往強調軍事為主的傳統安全,逐漸轉而關注新興的非傳統安全威脅上。「互信、互利、平等、協作」是中共新安全觀的基本內容,主張將安全的認知從傳統的軍事領域擴展到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非傳統安全領域,範圍亦從國家延伸至整個國際社會。在實踐安全的途徑上面,主張合作安全。特點再以信任取代猜疑,以對話取代對抗。新安全觀是在共同利益的基礎上透過經濟、政治、軍事對話等方式求得共同安全。
由上海五國到上海合作組織將近10年的發展,可以很明確發覺中共在以經濟發展為主軸的前提下,對安全的評估及政策有了重大的變化。新安全觀的核心價值在上海合作組織有了具體的實踐,該組織也為中共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
|
60 |
台灣自製偶像劇產製策略研究— 以三立原創偶像劇之合作製播為例 / The Production and Broadcasting Strategy Analysis of SET’s Original Trendy Drama陳怡伶, Chen, Yi L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隨著台灣偶像劇市場的成熟,面對競爭激烈的收視率壓力,除了不斷增加製作成本以求精緻外,更造就了衛星頻道與無線電視台共同製播的特殊模式,其中尤以三立電視台與台視、製作公司三者之合作最為長久且密切。因此,本研究試著透過深度訪談和資料收集分析,從競爭性資源特性為出發,探討三者合作動機的轉變、合作製播特色與績效、以及衍生問題與影響。
研究結果中發現,三者之間的合作動機由起初的技術性合製,逐漸邁向近年來的劇本導向合製。同時,也產生了由三立電視主導規劃、以年時數約式資金投入,換取製作公司技術資源、以及對拍攝內容產生工廠式要求等主要特色。而績效部分儘管在金鐘獎入圍得獎記錄指標下,並未取得正面效益,然而三立原創偶像劇合作製播後,無論是產製效率、戲劇曝光量、甚至觀眾流動方面,都出現了相當程度的提升與幫助。但是,卻也因此特殊的合作製播方式,衍生了製作公司非拍攝期人事負擔、劇本拖延時數完成期限、和播映權爭議等問題。最後,在相關討論上,偶像劇的合作製播不僅使得台視轉虧為盈,更提升了台視在自製偶像劇的企劃能力。而三立電視雖然流失了首播時段的廣告收入,卻也在長期合作下,建立品牌辨識度,並強化了自身在偶像劇產銷的核心能耐;製作公司則是藉此累積偶像劇的製作能力,在偶像劇的合作製播中,形成三贏的局面。但隨著合作動機漸漸轉為劇本導向合製後,也暴露出製作公司缺乏編劇人才的問題,為後續的合作埋下變數。
|
Page generated in 0.0146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