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
PVC 二次加工業產銷配合分析張芳源, ZHANG, FANG-YU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之目的有三:
1.從理論探討訂貨生產產銷配合之整體系統概念,了解其範圍和重點。
2.針對PVC 二次加工膠皮工廠個案研究之實務作業分析,發掘產銷配合實務上遭遇之
問題。
3.理論與實務配合使用,期探討出產銷配合之系統作業,並提供給該行業之產銷作業
參考。
本文內容如下:
第一章:導論,說明本研究目的、研究對象、範圍與方法,並說明PVC 二次加工業之
特性。
第二章:文獻探討,就產銷配合意義、作業系統、產銷失調原因、糾正措施及績效評
估在產銷作業上的應用從事學理探討。
第三章:個案說明,就個案公司之產銷作業流程、膠皮製程、產銷作業有關制度及作
業實施情況作一說明,俾供進一步深入分析。
第四章:個案分析,就現狀產銷作業逐項檢討,並從產銷政策擬訂、產銷權責劃分、
作業制度建立等項逐步研擬適當作法。
第五章:結論與建議,針對文獻探討所擬系統模式應用於實務上之參考,並就應注意
事項及實施驟提出建議。
|
12 |
設備供應商實施工業4.0轉型之研究 -以A公司為例 / A Research of implementation of Industry 4.0 transformation by equipment suppliers -Case study of Company A潘佳憶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工業4.0自從被工業大國的德國提出後,不僅啟發製造業生產觀念的改變,更促進業者積極落實,並且如火如荼地在美、日、中國等製造業國家蔓延發展,美國提出”工業互聯網”、”中國提出”中國製造2025”、而台灣也提出”生產力4.0計畫”。因此,製造業生產之源的設備供應商更需積極投入工業4.0的發展。有鑑於此,設備供應商業者如何為其製造業客戶發展工業4.0,進而建立推動的策略與模式,進而利於設備供應商整體績效的提昇,即是本研究的主軸。
本研究不僅針對工業4.0進行文獻探討,並從個案公司營運現況、產業結構、工業4.0狀況等三方向進行分析,以其萃取其重要的關鍵要素,而期益於個案公司為其客戶推動工業4.0與推動策略與模式的建立,並利於設備供應商產業推動工業4.0研究領域之發展。
|
13 |
都市計畫工業區土地變更使用之研究-以中和市為例蘇吉章, SU, JI-ZHA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都市內之工業區因製造空氣污染、噪音等負外部性(Negative Externality),而與周
圍之住宅、商業用地產生不相容使用(Nonconforming Use) ,另因工業區之廠商在面
臨都市外不經濟(Eeternal diseconomy) 的推力(如交通擁擠、公害、地租高漲等)
及可新設廠區比較利益(Comparative Advantage) 吸引下,紛紛外遷,同時在市場誘
導下,廠商轉作非工業目的使用有增加之趨勢。因此在配合都市健全發展的目標下,
與其讓廠商違規使用,不如有條件將工業區變更使用,以提高市地利用效率。如將工
業區更為較高價值使用所造成的地價增值利益及所需配合之公共設施負擔,廠商(地
主)應如何作出回饋社會之方式以示公平,此為本研究之主要目的。
本研究以中和市工業區變更為住宅使用之為個案探討對象,利用複迴歸之虛擬變數(
Dummy Variable) 分析變更地區之地價增值模型,並透過問卷調查廠商對於工業區變
更之意願,在配合中和市發展課題下,提出結論與建議。
|
14 |
台灣地區工業區利用價值之研究蘇宗明, SU, ZONG-M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所謂「工業區」主要係依獎勵投資條例等法令規定,編定為工業用地後,由公民
營事業機構開發完成之工業區。台灣地區自民國49年10月開發六堵工業區開始,迄今
已有近30年的歷史。其間共計開發完成83處工業區,面積高達12117 公頃。不但便利
投資人設廠用地取得,吸引僑外投資,便利工廠管理,減少污染公害環境破壞,創造
就業機會,有效利用土地資源,增加政府稅收,更進而促進工業發展,加速國家經濟
建設。
工業區的開發,對於一個國家,尤其是開發中國家的工業發展,經濟繁榮及國民生活
水準之提昇有相當大的貢獻。本研究主要目的乃在探討台灣地區歷年來工業區開發的
趨勢及現況;同時比較分析工業區區內區外廠商其勞動,資本及單位土地面積生產力
的差異狀況及其所創造的附加價值之比較;此外亦探討投資人設廠時,其所考慮所重
視的主要因素為何?以及針對這些因素,目前已開發完成的工業區所提供給投資人之
滿意程度為何!
其中有關生產力之分析,係依不同產業,不同縣市,分別比較工業區區內及區外工廠
之勞動,資本及單位土地面積的生產力高低,結果發現工業區區內的廠商有較高的生
產力。而分析的對象,係指在民國76年底以前,凡在台北市、高雄市及台灣省各縣市
設立工廠,並經核准登記有案者為限,共計72117 家工廠。
至於投資人設廠所考慮的主要因素,則採用人員訪問方式進行,依此、中、南、東四
個地理區,及食品、基本金屬,化學材料、電子電器製造業四種行業,分層隨機抽得
工業區區內280 家廠商及工業區外100 個樣本,結果發現普遍對工業區所提供之條件
的滿意程度不是很高。
|
15 |
電子工業品質管制實務問題之研討張文嶺 Unknown Date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
16 |
金屬工業實體分配系統之研究林育業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一、金屬工業設備設置(Facility Location)之情況分析
1.金屬工業業者外銷方式
本調查問卷之廠家中以機械業、運輸工具業及冶製品業者外銷額佔產值比例較高,此三產業產值中有75%以上外銷之廠家各佔其產業全部廠家之28.1%、47.8%及61.5%,見表3-1。
各產業業者自營外銷之比例,除鋼鐵業者外均甚高。機械業、運輸工具業、治製品業及電線鋁窗業各產業去年自營外銷額佔全部銷額75%以上之廠家,各佔66.7%、72.2%、53.8%、及90.9%,見表3-2。可見各產業之國際營運型態大部份已邁入如圖3-1之中級型態以上,此情況亦表示業者極需強有力之實體分配系統以支援外銷市場之行銷作業。
2.國外代理商之合作情況
目前業者在國外設有代理商之比例,據本調查之問卷廠家,機械業、運輸工具業。鋼鐵業、冶製品業、電線鋁窗業各佔其產案外銷廠家之56.7%、22.2%、26.7%、46.2%及45.5%。金屬工葉業者之國外代理商除負責銷售外,另兼負商情收集工作者佔91.7%;但兼負產品儲運者只佔50%,見表3-6。
機械業者目前經由外貿協會引介磋商,與國外代理商合資或簽約成立之「台灣機械展售中心」,因該中心對商情收集、售後及技術服務、及產品儲運工作之全力支持,故已有良好之效果。此方式為業者增加其海外實體分配支援系統之一好方法。
3.業者設置分支機構及海外投資之發展分析。
本調查問卷之外銷廠家已於國外設置分支機構作主動行銷者佔13.8%;而其中認為目前已值得在海外自行籌設倉儲者佔20.7%;而認為無設立之經濟利益者有42.5%,其主要原因為目前各地區外銷量不足。故繼外銷量之繼續成長在海外籌設倉儲或設立分支機構乃勢在必行。
由調查之問卷知,除少數廠家已在海外投資設廠,另有14.9%之廠家,目前已計劃於海外投資設立裝配或製造為主的工廠。顯示業者面對各國保護主義與起及國內產業結構改變時,為求得企業之繼續成長及增加營運之競爭力,已有更多廠商嘗試進入如圖3-1高級國際營運型態中之另一階段。
二、運輸系統之狀況分析
1.內銷產品之運輸
本調查問卷之內銷廠家其內銷產品完全由自用貨卡車運送者佔9.8%,完全交由貨運公司承運者佔11.9%。業者利用鐵路運送其產品者佔14.1%,但承運量大部份皆在其內銷量之10%以下。另有30.4%之廠家其部份產品之運送由買方負責(即由買方提貨)。其中以鋼鐵業者居多,採行此方式者佔其內銷廠家之56.5%,見表4-6。
業者決定產品自運之比例應視該企業產品之運量及運送頻率波動情形而定。運量過大或運送頻率奕動較大之產業,因企業經營管理之注意力有限及巨額之運輸設備投資常間置,故完全自備貨卡車運送產品,並無其利。例如鋼鐵業之大顧家,與運輸公司簽約運送產品反駁有利。但運量及運送頻率變動不致過大之企業,可以考慮提高自行運送之比例,尤其以自備小貨車來支援售後技術及零件補充之服務,更有其必要。
2.外銷產品之運輸
據本研究知廠商在外貿交易時,若可主動選擇採CIF、C&F或FOB兩方式時,通常因業者之企業型態而有兩種傾向:
(1)產業產品之運量多且公司規模大者皆願採CIF或C&F方式。此乃因公司具運送接洽之人才,且運量大可從運價之折扣上獲得利益。又採此方式交易可自主排定交運之船期。而不致影響成品之倉儲作業情況。例如大規模的鋼鐵業及電線鋁窗業者即屬此型態。
(2)產品量少、單位價值高之廠家,通常皆不願冒運送過程及運費波動之風險,故大部份願採FOB交易方式。
業者外銷產品運送接洽事項(Shipping),由公司專人負責者佔55.2%,由國內報關行負責者佔34.5%,一般業者對報關行之服務皆很滿意。業者外銷產品採貨櫃化運輸之比例受產品特性、各航線貨櫃化狀況之影響。但產品若可採貨櫃運送,國外客戶則有規定採用此方式運送之趨勢。影響所及,業者廠內成品之存放及包裝方式皆需作調整,以減少運送成本之支出。
3.包裝及運輸成本
據本調查問卷之金屬工業各業者去年內、外銷產品之“運輸及包裝費總和”佔“產品成本”之平均百分之比各為4.2%及7.9%。其中31%外銷廠家其“運輸及包裝費總和”佔“產品成本”10%以上,見表4-15。故業者在試圖降低生產成本增加競爭能力時,力求運輸及包裝費用之降低亦為一有效之途徑。
4.航運之現況
金屬工業業者對與其外銷產品運送息息相關之航運系統有不少的意見。據本調查知中南美線之利用廠家有75%覺不滿意,其主要原因為船期太少,見表4-10。去年該航線貨櫃輪及定期輪有8個月均無一航次,故業者只能由駁運方式交送產品。
東南亞線及中東線亦為業者詬病最甚之航線,見表4-10,業者除了抱怨船期少外,對宣佈之船期與實際開航日不符之情形亦相當不滿。此情形除易導致送達日不準確之貿易糾紛外,業者在排訂 生產計劃時亦多所不便。
目前較令託運人(亦含金屬工葉業者)滿意之航線,皆存有一現象,即此航線至少有二個以上有力船公司或航運同盟參與營運如中歐及中美線即是 。此狀況下,由於船公司彼此之制衡,託運人較能獲得合理的服務及運費支出。
三、業者實體分配組織及資訊溝通概況
1.金屬工業業者實體分配功能之組織地位
本調查問卷之金屬工業廠家設有專門負責倉庫工作、運輸工作。顧客服務工作之單位者各佔75.5F%、48%及60.8%。但不論業者是否設有專門負責上述工作之專責都門或單位,各工作一般皆分散於企業之生產。行銷、管理或總務部門中。故業者若要發揮整體實體配之功能,必須有企業整體策劃觀念並加強各部門之協調。
2.金屬工業業者資訊溝通情形
(1)資訊設備之利用一本調查問卷之外銷廠家中,利用了“電報掛號”或“Telex”設備以利對外資 訊溝通者各佔45.9%及68.9%,見表5-3。(2)銷售預測一據本調查問卷之廠家有73.5%作了
(2)銷售預測;兼營內、外銷廠家中有74.3%分別作了內、外銷之銷售預測;外銷額25%以上之廠家有61.9%作了就外銷地區或國家別之銷售預測貝表5-4,顯示這些廠商對外銷地區市場情況已能主動的加以注意。
(3)地區性利潤分析一本調查問卷之外銷廠家中有66.7%作了地區性利潤分析,另有49.4%之廠家認為此分析對公司定價策略之擬定助益頗大,見表5-5。未來外銷市場之擴展及分散定必然的,屆時地區性利潤分析觀念之引用對業者將更有幫助。
(4)售後聯繫一據本研究調查知業者於交貨取得貨款或押匯後,能主動與顧客聯絡追蹤貨品安全抵達之情形者不多。通常此售後聯繫工作所費不貲,但易獲顧客之信賴。尤其在港埠設備不良或貨物運送途中易被偷竊之中南美及東南亞某些國家,此項售後聯繫工作更有其必要性。
四、顧客服務工作之績效與實體分配活動之關係
影響各項顧客服務工作績效之因素很多,諸如產品品質,實體分配系統執行之深度等。由本文研究第六童第四節之分析知,各產業業者之顧客服務工作績效具顯著優劣者,此產業業者實體分配系統執行情況與其他產業業者比較亦有顯著差別。
又由個別外銷廠家各項「顧客服務工作」績效與其相關之「實體分配支援活動」執行狀況之交叉分析表觀之,除「如期準確交貨」服務績效與「活動」執行深度之關係不顯著外,其餘三項服務工作,「技術支援」、「零配件供應」。「抱怨處理」,皆與「活動」執行之深度具密切關係。
|
17 |
台灣區外銷企業行銷情報系統之研究-紡織工業實例葉清游 Unknown Date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
18 |
臺灣機器工業工廠佈置現況之研究章道田 Unknown Date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
19 |
臺灣鋼鐵工業的規模經濟研究何朝乾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臺灣鋼鐵工業自民國22年以來,已有四十四年的歷史。雖然鋼鐵廠數量相當多(民國64年參加鋼鐵公會的廠商有278家),但一般的生產規模普遍很小,而且大廠商與小廠商間的規模差異很大。單從生產規模來判斷,我們預期臺灣鋼鐵工業的生產效率水準不高。本文的目的即根據規模經濟理論,來測定臺灣鋼鐵工業之生產效率。特定的說,我們估計各種鋼鐵品的規模因子,函數係數以及最小效率規模(minimum efficient scale,簡稱m.e.s.),以判定各種鋼鐵品的生產效率。附帶的,我們將測定大廠商是否有構成寡占面造成進入產業之阻礙(barrier)。
本文分成五章。第一章為緒論,說明臺灣鋼鐵工業發展背景,研究目的及方法、與基本資料之來源。我們所用的資料由金屬工業研究所及金屬工業發展中心提供,資料的性質兼含橫斷面及時間數列。所用分析方法為迴歸分析(使用於工程法、生產函數法及0.6因子規則法等估計式)及不連續分配法(即,適存法之估計)。第二章為討論臺灣鋼鐵工業的生產規模及成本結構,我們的目的在揭露各種鋼鐵品規模大小及其所佔成本比例及變動輻度。第三章為本文的理論及測度方法重心。我們詳述規模經濟理論之意義及有關的四種測度方法,即工程法,橫斷面生產函數法,0.6因子規則法與適存法。我們要強調的是0.6因子規則法應該用工程資料,因缺乏此種資料,改用橫斷面資料。第四章為利用上述四種測度方法的實證結果。第五章為結論。
由實證結果,我們發現臺灣鋼鐵工業所顯示的規模經濟意義如下:
1.臺灣鋼鐵廠的生產能量或實際產量距離英國水準或世界水準的m.e.s.工程值甚遠。僅在軋鋼品中的鋼管,高興昌公司在民國62年的實際產量之0.11百萬噸比較接近英國立淮線材軋機的m.e.s.工程值,0.14百萬噸。
2.根據適存法所求各種鋼品的m.e.s.值都在6,000年噸以下,與美國的m.e.s.值之2.25百萬年噸不能比較。但除圓鐵及盤元外,在56年到62年間所求鋼品的m.e.s.值均有上升趨勢,這說明臺灣鋼鐵廠的生產有朝向合理化(rationalization)之趨勢。圓鐵的m.e.s.值在62年以前都呈遞升,62年猛降是由於政府禁止外銷之政策後果,盤元在62年稍降是由金屬製品工業不景氣所致。
3.利用cobb-Doug12s及CES 兩種生產函數,與0.6因子規則分別求得之函數係數及規模因子均顯示鋼錠有規模經濟。但其他鋼品估計結果顯示矛盾現象,即其函數係數顯示無規模經濟,而規模因子顯示有經濟。如何折衷不同的現象?我們認為這可能反應其他鋼品無真實的生產經濟,但有大量購買(buying)之經濟。
4.型鋼、圓鐵及盤元的m.e.s.佔市場比例分別高達:5%、2.5%和2.5%。根據Bain's公式換算,均證明其廠商規模已大到構成寡占地位,而造成進入產業之阻礙。
|
20 |
台灣工業部門貨幣工資變動決定因素之研究高長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工資是勞力的價格,工資水準的高低,不僅影響受僱者本身及其家屬的生活,而且影響雇主生產時需耗用的成本,因此,工資水準如何決定的問題,自古以來即受到相當的重視。
根據資料顯示,近年來由於經濟的快速發展,勞動需求急劇增加,我國無論是貨幣工資或真實工資水準都有顯著的上漲趨勢。導致這種工資變動的因素是什麼呢?國內以往一直沒有很令人滿意的研究結果可資參考,可能影響工資變動的因素有很多,例如,勞動供需情況的變動,物價水準,勞動生產力、行業間利潤率的變動,以及制度性的因素等。本文的目的即擬針對我國工業部門貨幣工資變動決定因素的問題加以探討,同時以變異係數為指標,瞭解工資結構的變化,及此種價格機能是否有效的指導著人力資源的分派。
綜合各章分析的結果,我們發現:
(1)臺灣工業部門各行業間工資之差異情形,歷年來一直是很顯著的,而且有不斷擴大之跡象。各行業對不同技術水準的勞力需要不同,產業間工資的差異性,長期間透過市場因素的作用雖不至於削減,但在另一方面,如果勞動力的品質相同,長期間勞動重分配的結果,不但未使行業間工資之差異性消失,反而有不斷擴大的現象,似可表示臺灣的勞動市場并未透過價格機能有效分派其資源。同時就所得面而言,行業間工資差異之擴大似亦可能表示在不同產業的各勞動階層間,薪資所得之分配有愈益不均之傾向。
(2)將就業人口分為職員與工人、男工與女工、技工與普通工分別加以分析,我們發現職員與工人在行業間之工資差異程度似有愈為擴大之跡象,職員與工人之間的工資差異程度雖然縮小些,但就民國六十年整個工業部門而言,職員平均每月薪資約為工人平均每月薪資的二倍。男工工資在各行業間之差異程度較女工在各行業間工資之差異為大,這種現象仍沒有改善之跡象,男女間之工資差異則始終存在。技工在各行業間之工資差異顯示都大於普通工在各行業間之工資差異程度。
(3)就各製造業之工資結構觀察,由於長期間各製造業貨幣工資之增加率大致上保持相同的速度,高低工資業別間之組合型態也維持相當的穩定,各產業間之工資差異程度似乎並未透過貨幣工資變動,勞動重分配之過程而有顯著的改善跡象。變異係數在民國四十年時為22.54,到民國六十一年時略降為19.21。另一方面,男、女工之間與技工、普通工之間工資之差異也未有顯著改善的傾向。直接生產員工薪資收入之變異係數約二倍半大於間接生產員工薪資收入的變異係數。
(4)貨幣工資與真實工資雖大幅增加,但就真實工資水準與真實勞動生產力增長的情形比較分析,我們發現真實工資平均每年增加率,比真實勞動生產力之平均每年增加率為小,且兩者之間的離異程度有穩定成長的趨勢。若以真實工資指數對真實勞動生產力指數之比來表示兩者間的離異程度,我們得知,就整個工業部門來說,該比率在民國四十二年時為1.331,但到民國六十二年時卻遞減為0.745。個別行業中以水電煤氣業的離異程度最為明顯。真實工資之成長不如勞動力之成長為快,表示勞動者在生產過程中沒有分配到應得的報酬,若干勞動者剩餘為生產者所佔有。
(5)影響工資變動的因素有很多,本文選擇了失業率,及其變動率,消費者物價指數變動,生產力及其變動率,資本報酬率等項。由實證研究的結果得知,物價指數變動是影響工業部門貨幣工資變動最主要的因素,其次是反映勞動市場供需情況的失業率及其變動率與生產力。以資本報酬率代表的利潤變數並不是工業部門工資變動的良好解釋變數。由此結果,我們發現近年來工業部門工資水準變動主要係跟隨著生活費用指數之變動而變動,而不是勞動過度需求之刺激所造成。
(6)決定各行業工資變動因素重要性略有不同。影響製造業工資變動的主要因素依次為失業率、生產力的變動、物價指數的變動。水電煤氣業工資變動則主要可以物價指數的變動來解釋。由於水電煤氣業中90%以上都是屬於公營事業,公營事業僱用員工薪的方式都可能與政府的政策有關,物價變動影響該業工資變動的過程,依柏曼 (s.Behman)的看法,或許可以認為是制度性的權力力量。製造業即大部份是屬於民營事業,由於工會力量在國內並未主動的參與工資之決定,工資水準聽由市場力量決定的趨勢可能就愈為明顯。
(7)工資變動的決定因素,雖然可以由上述的幾個變數來解釋,不過各項回歸式之判定係數都不太高,雖然尚有其他重要的解釋變數未包括在我們的分析中。由前項分析的結果得知工資水準在近幾年來雖然不斷的上漲,但只是追隨物價水準做調整而已,工資上漲并未釀成成本推動型通貨膨脹的問題。由真實工資與真實勞動生產力之間離異程度加大的趨勢看來,此種工資水準的調整,似仍未使勞動者分配到應得的報酬,這似乎值得建議工資可做適度的增加,尤其是選擇一項多重的最低工資制度(multi-minimum),使得低所得者能享受到較佳之國民生產成果,而不致造成價格水準之上升及就業減少。
|
Page generated in 0.014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