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270
  • 243
  • 44
  • 27
  • 3
  • 1
  • Tagged with
  • 317
  • 144
  • 83
  • 77
  • 67
  • 63
  • 60
  • 59
  • 50
  • 45
  • 43
  • 43
  • 42
  • 40
  • 39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51

日露慣用表現に見る身体と精神の捉え方

KEKIDZE, TATIANA, Kекидзе, Татьяна, 田中, 聰子, Танака , Сатоко 10 March 2004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52

幽默理解中的框架轉換 / Frame-shifting in humor understanding

蔣逸群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幽默遍及生活,可加諸於許多對象,諸如幽默的想法、幽默的言說、幽默的行為,其共同特徵為使人發笑,類型不同例如微笑、蔑笑甚至覺得有趣但無發笑,均可被廣義地視為「幽默的」。將使人發笑的對象匯聚為一類時,意謂此類對象具有的共同性質,應當就是「幽默」。本文試圖針對笑話或幽默的情境,解釋三個問題,「致笑對象有什麼性質?」、「致笑對象的性質如何解釋?」、「如何理解致笑對象?」。 本文第壹章討論中國傳統藝術的相聲,相聲是針對人類發笑行為設計的表演,相聲演員運用「可笑的」對象進行演出,並且熟知如何製造與呈現此類對象,藉由已獲得實證基礎的相聲專業化成果,回應第一個問題,致笑對象有什麼性質? 第貳章討論從相聲得出的「對立」性質,將此性質置入傳統三種幽默論述的脈絡可發現,對立與「不協調論」的主張相吻合,不協調因素使人們發笑,並且對立更是三種論述共同的幽默必要因素。其次,以劇本理論補充對立的概念,使人發笑的幽默必須是兼容且對立的狀態。最後,以可近性與資訊性兩個概念,說明兼容且對立如何可能。本章回應第二個問題:致笑對象的性質如何解釋? 第參章依序介紹概念隱喻理論、概念整合理論,以及框架轉換。概念隱喻描述人類理解時的模式,概念整合則將此模式精緻以適用於動態、即時的概念處理,框架轉換則攸關至概念整合進行時的認知範疇選擇。理解幽默時,必須訴諸於援用、切換不同框架的認知能力,並且幽默理解凸顯合適框架的選擇如何影響著認知結果的產生,本章中回應的是最後的問題:如何理解致笑對象? 各章試圖回應的個別問題,「致笑對象有什麼性質?」,匯聚使人發笑的對象得出共同性質為「對立」,可視為「致笑因素」的討論;「致笑對象的性質如何解釋?」,考察並比較三種幽默論述,得出對立為各種幽默情境的必要因素,其後以劇本理論說明致笑的對立必須是「對立且兼容」的狀態,再以「可近性」與「資訊性」加以說明,是「對立狀態」的討論;「如何理解致笑對象?」,以認知層面解釋從啟動理解、面臨對立、對立消彌、獲得理解的連串過程,這段過程揭示幽默必須訴諸於「框架轉換」。因此本文論述可歸結為三項工作:致笑因素、對立狀態、框架轉換。
53

國中導師管教信念、工作壓力與管教方式之關係研究 / A study on relationships of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disciplinary beliefs, job stress and disciplinary behaviors

蔣美倫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為了解臺北市國中導師管教信念、工作壓力與採用之管教方式的關係並探討相關影響因素,乃以臺北市國中導師191人為研究對象,再採用教師管教信念量表、教師工作壓力量表、教師管教方式量表等研究工具,獲取所需資料,再以描述統計、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Pearson相關分析、多元逐步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結果發現: 一、臺北市國中導師之管教信念傾向人本主義取向。 二、臺北市國中導師之工作壓力為中等偏低。 三、臺北市國中導師採用之管教方式傾向較多「反應」、較少「要求」之管教方式。 四、不同性別、不同年齡的國中教師,其採用之管教方式有顯著差異。 五、不同婚姻狀況、不同學歷背景的國中教師,其採用之管教方式無顯著差異存在。 六、不同人口變項之國中教師,其管教信念及工作壓力均無顯著差異存在。 七、國中導師管教信念與採用管教方式間有顯著的相關存在。 八、國中導師工作壓力與採用之管教方式間,無顯著關係存在。 九、管教信念與導師年齡,能有效預測導師會採用的管教方式。 本研究根據上述研究結果加以討論,並提出數點建議,以供後續相關實務工作及研究的參考。
54

輔導原理與實務課程對教育系學生輔導概念及心理資本影響之個案研究 / Effects of a “ Guidance Theories and Practices “ course preservice Teacher’s Guidance knowledge and Psychology capital : A case study

吳志鴻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採個案研究法進行研究,以某國立大學教育學系所開設之「輔導原理與實務」課程作為研究個案,探討大一學生在修習該課程後,其自覺輔導概念與心理資本的變化情況。該門課大一學生共有44名,其中包含男性13名及女性31名。資料分為量化及質性資料兩類,量化部分使用「心理資本量表」,用以了解學生心理資本的變化概況,並據之找出心理資本變化較大的六位學生進行訪談。質性資料則包含學生課程週記與訪談內容,用以分析學生輔導概念與心理資本的變化情況。研究結果顯示,修習課程後,學生自覺其輔導概念獲得提升。心理資本方面,雖量表前、後測結果並未達顯著差異,然而在質性資料中,仍可看到學生自述其心理資本提升狀況。研究者亦由質性資料中,歸納出有助於學生提昇輔導概念及心理資本的七項特點,包含1.課前分組提問助於學生學習及省思;2.上課方式多元,取材貼近生活;3.不以考試領導學習、透過議題討論印象更深;4.知識非單向灌輸,強調從做中學;5.分組學習、激發學生創意;6.善用回饋增強信心、提供改進建議;7.注重學習歷程記錄,幫助學生反思。最後研究者據此提出建議,以供相關課程在教學設計時參考。 關鍵詞:輔導概念、心理資本 /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s of undergraduate students in their perceptions of guidance knowledge and psychology capital after they took the course of Guidance Theories and Practices. Participants were 44 freshman students, 13 males and 31 females, who took the course of Guidance Theories and Practices for 18 weeks. Quantitative data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based on the “Psychology Capital Questionnaire (PCQ),” which was given to the students before and after the one-semester-long class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ir changes in psychology capital. Qualitative data included (1) interviews with 6 participants who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pre-test and post-test results of the PCQ, and (2) student weekly class journals. Both of the qualitative data were analyzed for understanding student changes in guidance knowledge and psychology capital and their views regarding the course. No significance was found in quantitative data, but the qualitative data (i.e., the interviews and weekly class journals) indicated that students’ guidance knowledge and psychology capital were enhanced obviously. The findings indicated that student guidance knowledge and psychology capital could be enhanced through the course. Moreover, 7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rse that were likely to enhance student guidance knowledge and psychology capital were identified: (1) Students proposed questions before class would help their learning and reflection. (2) Multiple pedagogies and practical contents increased student interests. (3) Discussion would deepen student impression. (4) Learning by doing would increase knowledge attainability. (5) Group learning inspired student creativity. (6) Teacher’s and peers’ feedback enhanced students’ confidence and inspired their thoughts. (7) Learning process records helped student reflection. Finally, suggestions for teachers and future research were made attempting to benefit teacher education in the future. Keywords: guidance knowledge, psychology capital
55

應用文字探勘技術萃取設計概念之研究 / A study of using text mining on design concept extraction

羅康維, Luo, Kang We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近年來,設計已成為提高產品附加價值並增進利潤的利器之一,企業在全球競爭壓力下為了提升競爭力,積極透過設計力開發創新產品。在政府的積極推動下,許多傳統產業與設計公司媒合。然而如何將產品創新需求,轉換並傳達成設計概念,成為極其重要且困難的問題。 本研究為有效傳達設計概念,蒐集2005年至2012年參加德國iF國際產品設計大獎以及RedDot設計獎得獎作品,鎖定所有桌椅櫃類的產品描述,應用文字探勘技術將產品描述過濾並找出對應特徵值亦即設計元素,再利用KNN技術將設計元素分群,試圖從各群中萃取出設計概念。 本研究將260篇桌椅櫃類產品設計文件中分成16群設計概念。分群係以群內平均相似度大於0.05做為門檻以形成設計概念。 本研究結果分為16群設計概念,分別命名為「特色零件多樣感覺概念」、「傳統與現代木椅概念」、「以系統為主的豪華家具」、「波型的時尚概念」、「多樣設計感沙發」、「多造型十字腳椅」、「仿生化人體工學概念」、「親子概念」、「舒適躺臥概念」、「具設計感的室內外用椅」、「注重靠背設計概念」、「多角度對稱概念」、「各式形狀桌面與沙發概念」、「殼形靠背椅」、「中國傳統」、「強調地點取向的概念」等概念,需求者可透過需求之設計元素對應出相關設計概念群與設計者進行有效溝通,更快的了解所想要設計之產品,設計師可以大大縮短在需求階段所消耗的時間以及力氣。最後本研究亦提出一些未來研究方向。 關鍵字:文字探勘、kNN、設計概念、萃取
56

プラトンとミーメーシス

田中, 一孝 24 March 2014 (has links)
京都大学 / 0048 / 新制・課程博士 / 博士(文学) / 甲第18013号 / 文博第650号 / 新制||文||603(附属図書館) / 30871 / 京都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思想文化学専攻 / (主査)教授 中畑 正志, 教授 川添 信介, 教授 吉岡 洋 / 学位規則第4条第1項該当 / Doctor of Letters / Kyoto University / DGAM
57

バークリの非物質論と常識

山川, 仁 23 September 2016 (has links)
京都大学 / 0048 / 新制・課程博士 / 博士(人間・環境学) / 甲第20011号 / 人博第796号 / 新制||人||192(附属図書館) / 28||人博||796(吉田南総合図書館) / 33107 / 京都大学大学院人間・環境学研究科共生人間学専攻 / (主査)教授 冨田 恭彦, 教授 佐藤 義之, 教授 安部 浩, 准教授 戸田 剛文 / 学位規則第4条第1項該当 / Doctor of Human and Environmental Studies / Kyoto University / DGAM
58

語概念連想システムの構築とその応用 / ゴガイネン レンソウ システム ノ コウチク ト ソノ オウヨウ

芋野 美紗子, Misako Imono 22 March 2014 (has links)
本研究では,「連想できる」という曖昧な関係性を定義した知識ベースを構築することにより,人間らしい連想を機械上に実現するための語概念連想システムの提案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応用技術について述べる.現実世界に存在する事物・事象を表す自然言語の「語」を,「連想できる」という関係性を持っているという事実のみに着目して概念化し,その概念の知識集合である「概念ベース」を用いて人間のような連想と意味の理解を機械で表現することを目指した.また,自然言語を対象とした情報処理技術における応用事例について述べ,語概念連想システムの有用性を示した. / This study describes the Word Concept Association System and application technology using this. Word Concept Association System is realized the human-like association on machine by building a knowledge base that defines the ambiguous relationship of “possible association" between word concepts. Further, this study confirm the utility of the Word Concept Association System by using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echnology that target natural language. / 博士(工学) / Doctor of Philosophy in Engineering / 同志社大学 / Doshisha University
59

論馬克思的階級意識

王振輝, WANG,ZHEN-HU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階級理論是馬克思主義的核心論題,無產階級的階級意識更關係著共產主義革命是否 能夠成功,共產主義社會是否能夠到來。因此,筆者認為,欲掌握馬克思的思想,必 先了解他對階級意識理論的分析和建構,尤其是要對馬克思於黑格爾及費爾巴哈哲學 的批判與繼承有所瞭解,職是之故,本文不僅是從政治經濟的角度而且更從哲學的觀 點來探討馬克思所理解的階級意識。全文共一冊,分六章二十二節,凡十萬字,各章 內容摘要如下: 第一章:導論。主要分為研究動機與目的和研究範圍,並且對本文的名詞作一番界定 。 第二章:說明馬克思的哲學繼承與批判,主要的對象是對黑格爾與費爾巴喻的闡述及 其對馬克思所產生的影響。 第三章:筆者企圖從四個觀點 (人的概念、異化勞動、整體性概念及唯物史觀) 來理 解馬克思對其階級意識理論的建構。 第四章:本章旨在透過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社會的分析,以徹底瞭解資本主義社會中各 階級的形成、結構和性質。 第五章:本章首先討論馬克思對「意識」的看法,接著,分別對階級意識發展的各個 階段作一深入的分析。 第六章:本章為結論。在結論中,筆者提出對馬克思的階級意識理論的反省與批判。
60

大學生情緒智力信念、創造力信念與情緒智力、創造力之關係

王佳玲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情緒智力與創造力在教育界中受到極大的重視,尤其在大學教育裡兩者已成為不可忽視的課題。本研究主要的目的在探討大學生之信念與情緒智力、創造力之關係。其中以「內隱理論」來探討大學生對於兩者能力的信念,亦即對情緒智力與創造力持「固定信念」抑或「增長信念」。因此主要的探討是對能力持不同信念的大學生,是否會影響個體之能力以及參與情緒智力或創造力課程的意願。除了信念之外,本研究還要探討大學生性別與年級對兩種能力與參與課程意願的關係。另外,情緒智力與創造力的關係也是本研究要探討的一個重點。 本研究以台灣地區公私立大專院校之大學生為受試對象,以便利取樣的方式抽取1200位大學生,其中男性大學生432位,女性大學生768位;而大一學生423位,大二學生157位,大三學生328位,大四學生211位,大五含以上學生81位。研究工具包含六個部份:「情緒智力信念量表」、「創造力信念量表」、「參與情緒智力課程意願量表」、「參與創造力課程意願量表」、「創新行為量表」與「大學生情緒智力量表」,其中「情緒智力信念量表」與「創造力信念量表」分別包含「固定信念」與「增長信念」分量表,而「大學生情緒智力量表」包含六個分量表來測量四個構念—情緒界定、情緒使用、情緒了解與情緒管理。 研究結果發現: 一、在大學生信念、能力與參與課程意願現況方面: (一)就大學生情緒智力信念、情緒智力與參與其課程意願現況而言: 1.大學生對於情緒智力的信念持增長信念的人顯著高於固定信念。 2.七成以上的大學生情緒智力達到中等以上的程度。 3.58.9%的大學生有意願參與情緒智力相關課程。 (二)大學生創造力信念、創造力與參與創造力課程義意願現況: 1.大學生對於創造力的信念持增長信念的人顯著高於固定信念。 2.目前大學生認為自己多少算是一個有創新行為的人。 3.68%的大學生有意願參與創造力相關課程。 二、在大學生人口變項與能力、參與情緒智力課程意願上之差異方面: (一)大學生人口變項與情緒智力、參與情緒智力課程意願上之差異: 1.不同年級的大學生在情緒智力信念上無顯著的差異。 2.情緒界定、情緒了解與整體情緒智力上以大三程度最低。而情緒了解高年級學生優於低年級。 3.大四、大五學生較有意願參與情緒智力課程。 4.男女大學生在情緒智力信念上無顯著的差異。 5.女性大學生在情緒智力分構念與整體能力上優於男性大學生。 6.女性大學生參與情緒智力課程意願高於男性大學生。 7.「資電、工」學院與「商管」學院的學生較其他學院學生認為情緒智力是一種固定無法改變的能力。 8.不同學院在情緒智力增長信念上無顯著差異存在。 9.整體情緒智力上,「藝術、傳播」學院得分最高,「資電、工」學院得分最低。 10.不同學院別的大學生在參與情緒智力課程意願上無顯著的差異。 (二)大學生人口變項與創造力信念、參與創造力課程意願上之差異: 1.不同年級的大學生在創造力信念上無顯著的差異。 2.不同年級的大學生在創新行為上無顯著的差異。 3.大四、大五學生較其他年級的學生更有意願參加創造力課程。 4.男女大學生在創造力信念上並無顯著的差異。 5.男性大學生比女性大學生自評有較多的創新行為。 6.女性大學生參與創造力課程意願高於男性大學生。 7.「理學院」的學生較認為創造力是一種固定無法改變的能力。 8.「藝術、傳播學院」的學生較認為情緒智力是一種可以改變的能力。 9.不同學院別的大學生在創新行為量表得分上無顯著的差異。 10.「藝術與傳播」學院的學生參與創造力課程意願是較其他學院來的高。 三、在信念、能力與意願的關係方面: (一)在情緒智力信念與創造力信念的關係上: 1.情緒智力固定信念與情緒智力增長信念有顯著的負相關;而創造力亦同。 2.情緒智力固定信念與創造力固定信念有顯著的正相關;而情緒智力的增長信念與創造力增長信念有顯著的正相關。 (二)大學生情緒智力信念與情緒智力、參與情緒智力課程意願之關係上,信念與情緒智力、參與情緒智力課程意願皆有顯著的相關,唯相關係數甚低。 (三)大學生創造力信念與創造力、參與創造力課程意願之相關上,信念與創造力、參與創造力課程意願皆有顯著的相關,唯相關係數甚低。 (四)創新行為與整體情緒智力無顯著相關。 (五)參與情緒智力課程意願與參與創造力課程意願上有顯著的正相關。 最後,本研究根據研究結果加以討論並對教育、諮商輔導與未來研究提出建議以供參考。

Page generated in 0.0218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