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我國成衣外銷歐洲共同市場的研究徐崇滄, XU, CHONG-CA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大約五萬餘字,區分為五章十一小節。在求探討我國成衣業發展的演進與困難所
在;對我國主要競爭者香港、韓國在歐洲共同市場上成衣拓銷的情況加以比較分析,
進而對歐市各國成衣進口市場的特性與我國成衣外銷歐市遭遇的障礙加以探討,最後
作成結論並提出建議。
本文架構如下: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
第三節 資料來源與限制
第二章 成衣業的演進與經濟發展
第一節 成衣業發展的沿革
第二節 成衣業對經濟發展的貢獻
第三節 成衣業發展的困難
第三章 我國與主要競爭國家成衣外銷歐市的現勢
第一節 我國成衣在歐市的拓展
第二節 主要競爭國家在歐市的拓銷
第三節 我國成衣輸出競爭力分析
第四章 我國成衣外銷歐市遭遇的困難
第一節 歐市各國成衣進口市場的特性
第二節 我國成衣外銷歐市遭遇的障礙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2 |
民國時期的服裝產業與時尚變遷,1927-1936 / The clothing industry and fashion changes in Republic of China, 1927-1936陳晧昕 Unknown Date (has links)
1927年至1936年的民國服裝產業與時尚潮流,經歷商業和觀念的重大變化。商業上,以百貨業為主要對象的各式消費冒起,促成消費革命;觀念上,新富中產階級生活產生重大改變,其中以女性觀念變遷最為矚目。
本文以當時報紙及雜誌資料為主,以服裝產業為研究對象,嘗試探討消費主義如何界定時尚。章節安排如下:第一章,緒論,包括學術回顧與研究方法。第二章討論服裝產業發展如何影響時尚,並通過生產、銷售、推廣三方面討論民國時尚之形成。第三章反省學界主流論述及其問題、時尚發展脈絡及時尚與觀念之關係,指出觀念會隨經濟發展而產生改變,審美焦點也隨之改變。
民國時期是一個向「廉價服裝彈性需求趨於無限大」的消費社會發展的初步階段。此時服裝產業迅速發展,包括裁縫、估衣、制服在內的成衣業逐漸改變了大眾對服裝經濟價值的認識,百貨業和時裝業則通過廣告、雜誌和時裝秀等宣傳新裝,一方面改變了大眾對新衣的觀感,另一方面也逐漸使傳統日常生活演化成現代意義的消費生活。
在服裝產業發展和商家宣傳之下,民國服裝時尚走向西化,而其審美重點可分三個階段變化:第一階段為「服裝美」,在工業化和進入新商業模式前,布料價格高,消費者將對服裝的價值判斷放在核心功能(保護、舒適)上而非外觀上。第二階段為「部件美」,工業化使衣物大量出現在市面,商家為推銷商品,為商品賦予「美」的內涵而整合銷售,並將搭配後的效果稱之「時尚」,而消費者相應培養審美思想,把價值判斷放在服裝的品牌、款式等有形特徵上。第三階段為「身體美」,此時服裝的核心功能和有形特徵已難以發揮競爭力,商家轉而重視宣傳服裝的無形特徵,施以陳列和展示方式如時裝秀與專業模特,使服裝本身成為時尚的襯托。
|
3 |
我國成衣外銷環境與實務探討洪鉛財, HONG, GUAN-CA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紡織成衣業向來居我國外銷額第一位,七十二年度電器業後來居上,躍居第一,因此
有謂紡織成衣業是「夕陽工業」,我國紡織成衣業真的是夕陽工業嗎?成衣業所面臨
的行銷環境為何?目前的實務做法又是怎樣呢?這是本論文所要研究的問題。
本論文除敘述成衣外銷業之現況,包括生產規模、市場結構、產品結構及外銷管理辦
法(配額)等,並將探討成衣外銷之行銷環境,包括有政經法律環境,中、日、韓、
港、中共等之外銷環境比較、市場競爭狀況,及敘述國際行銷之社會文化環境,兼論
及成衣之消費行為。本文亦將探討成衣外銷業之實務做法,包括有定單來源、產品、
定價、促銷等做法。並希望由研究中得出對成衣外銷業有用之具體建議。
|
4 |
我國輸美外銷成衣策略與績效之分析魏雅榕, WEI, YA-RO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共一冊,章節內容如左:
第一章:導論(主要在說明研究的背景、動機;研究問題與研究目的、研究範圍、限
制)。
第二章:理論架構與文獻探討(先說明變數(企業、市場、競爭變數)的構面及相關
文獻,再探討企業策略分類與績效的相關文獻)。
第三章:研究方法(先說明研究變數的操作性定義,及測量,再寫出研究架構、假設
與限制。)
第四章:研究發現(先說明影響績效的主要策略及變數,再探討它們的直接與間接效
果)。
第五章:結論與建議(廠商已擁有何種優勢時,應採何種策略才可提高績效,後續者
的研究方向)。
|
5 |
成衣業代工之策略行銷分析-以台南企業為例 / Strategic Marketing Analysis of OEM Garment Manufacturers: A Case Study of Tainan Enterprises張雅卿 Unknown Date (has links)
2005年全球紡織配額制度取消後,成衣產業開始出現的低價競爭,台灣成衣業代工開始透過供應鏈管理與為客戶增加附加價值服務等尋求轉型,由純OEM代工模式轉由增加ODM代工比例或是形成OBM自有品牌生產模式,對成衣代工業者來說,面對產業的丕變與客戶之終端消費者需求變化快速下,如何擁有穩固之客戶關係與代工業務規模成為成衣業生存主要關鍵之一。本研究透過個案研究法,先探討成衣業代工業務銷售模式,研究業務銷售流程各階段銷售策略,再以策略行銷架構分析此產業在業務銷售過程中如何處理各項買者成本和維繫客戶關係,並針對個案公司業務銷售給予建議。
研究結果發現,成衣代工業者藉由生產成本的控管,與產品提供之多元化提升買者效益,深入了解終端市場需求與買者的需求,為客戶量身打造設計需求。透過清楚的代工定位,利用提高接觸機會與提供客戶有用訊息,來降低買者搜尋成本。利用已建立的公司名聲與代表性案例,降低買者的不確定性並提升買者對代工業者的信任。藉由掌握買者合作關鍵資訊,與設立相配合的生產設備與制度條件,形成專屬資產,增強客戶的依賴度並拉長客戶的服務價值鏈,讓買者難以離開與成衣代工業者之合作模式,形成長久的合作關係。
|
6 |
品牌客戶對於供應商永續供應鏈管理之影響-以紡織成衣產業為例 / The impact of customer pressure on suppliers' sustainable supply chain management孫鈴琇, Sun, Ling Hsi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面對全球永續議題熱潮,歷經2013年孟加拉成衣工廠事件以及綠色和平組織《Dirty Laundry》揭露知名品牌服飾含有有害化學物質等衝擊,時尚產業的永續話題再度被討論,各大品牌受到壓力也必須對整個供應鏈有所作為。本研究旨在探討永續能力是否為品牌客戶遴選供應商的關鍵因素,且面對品牌客戶為達成企業永續的理念,而要求其價值鏈上的供應商進行永續供應鏈改革的要求,品牌客戶採用什麼管理作法,且供應商如何因應,此壓力是否成為其實施永續供應鏈管理之主要因素。研究主要透過深度訪談台灣紡織成衣供應商和代表性小樣本結構性問卷的方式進行研究分析。研究結果指出品牌客戶針對永續能力要求的壓力強度因不同品牌客戶而異,但供應商主要為延續與品牌客戶的合作而進行永續供應鏈管理,然而,永續能力並非其遴選供應商的關鍵因素。實施永續供應鏈帶來之績效缺乏財務、產品面等實質效益,僅提升企業形象與和品牌客戶之信任,且供應商實施之困難點多考量投資成本問題,品牌客戶也鮮少提供有效的輔導與資源,不利於形成產業的永續風氣。仍有供應商因為投資永續管理能力,獲得新的市場機會,後續建議台灣紡織成衣供應商面對永續這波風潮與趨勢,不單用代工成本的思維,能夠從長遠的角度,思考其長期可能帶來的機會點去做策略規劃和實踐。
|
7 |
台商赴大陸投資對台灣產業之影響:以電子業、機械業、紡織業、成衣業為例 / An analysis of direct investment from Taiwan to Mainland China and its impact on Taiwanese industries: Electronics, Machinery, Textile and Clothing陳政平, Chen, Cheng P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台商赴海外投資,早期因政治因素考量,對東南亞的投資較為熱衷。然隨
著兩岸日漸開放,中國大陸地理位置、血緣關係及勞力優勢,已成為台商
投資的最愛。不過由於兩岸關係目前仍屬敏感,所以當大批的台商前往大
陸投資,帶走了巨額的資金,自然會對台灣產業產生不少影響,如公司營
運狀況,兩岸分工方式,產業升級調整等。 @ 為針對上述問題,本研
究以經濟部投審會所登記的赴大陸投資廠商名單裡,挑出電子、機械、紡
織與成衣等四種產業,進行深入調查,以求能獲得這個問題的解答。研究
結果顯示,若從台灣整體產業來看,並無產業空洞化的情形發生,但若從
個別產業來看,電子業與機械業在產業升級上,表現不錯,而紡織業與成
衣業就不是很好。尤其是近幾年來,台灣紡織業與成衣業在國際市場上,
面臨了許多來自開發中國家強大的競爭壓力,若其在台灣的產業升級腳步
上不能放快,而只一味消極的前往海外尋找更適合的投資地點,如此下去
,這兩個產業未來在台灣將很不樂觀。
|
8 |
海峽兩岸成衣業競爭力指標之建立 / The Set-Up of Competitiveness Criteria of Garment Industry In Taiwan and China丁瑞華, Ting, Jui-Hua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研究生從事成衣業二十載,目睹近年來成衣業遭遇困境、或歇業、或出走、或多角化經營,大大削減其在國際上之競爭力。本論文試圖研究成衣業之競爭優勢,並建立競爭力指標,尋找出指標間相對之重要性,以做為未來發展之模式。
本研究發現成衣業之競爭力有行銷能力、製造能力、研發能力、人事及組織能力,其相對權重分別為:0.315、0.275、0.258、0.152。其最重要者為行銷能力,依次為製造能力、研發能力、最後為人事及組織能力。而在行銷力方面,最重要者為品質、價格,其次為商情資訊蒐集反應顧客需求,掌握自主性國際行銷管道及提供多樣化商品能力。製造能力指標相對重要性為原料供應充裕及配合度最重要,快速反應交期短、生產高附加價值商品之能力少量多款之生產能力,自動縫製電腦輔助系統應用,先進製衣技術之應用較不重要。研發能力指標以開發新產品最重要,設計新產品次之,而管理資訊系統之開發較不重要。人事及組織能力指標相對重要性其差異不大,分別為設計行銷人員水準,人才培訓教育及合理化管理能力。
針對以上指標相對重要性比較台灣及大陸之競爭力,顯示台灣已喪失價格之競爭力,因此兩岸成衣業者應依據比較利益原則進行垂直分工,亦即台灣善用技術、人才、管理、設計能力、資金、行銷技巧的絕對優勢在台灣接單,在大陸加工,結合大陸廉價勞力、原料、優惠措施共同發展以創造彼此的最大利益。以上之先決條件必須是台灣繼續發展成衣業,致力於產業結構之調整及升級。
|
9 |
全球運籌體系成衣製造商產銷管理作業流程電子化研究李國勳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我國成衣製造商基於「成本」、「貿易障礙」以及「區域經濟興起」三個因素之考量,紛紛將生產基地移至中國大陸、越南、柬埔寨等生產成本低廉地區,或是在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規範下,享有輸美免關稅、免配額優惠之墨西哥等地區,以致於生產基地分散全球各地。加以我成衣外銷以美國為主,原物料供應商來源也分散,我國成衣製造商「客戶」、「生產工廠」、「供應商」分散各地的全球運籌架構於焉成形。
全球運籌架構下成衣製造商如何透過電子化有效彙整訂單資訊、生產資訊以及供料資訊,做出迅速且最有效之生產配置,並且如何掌控訂單進度,快速回應客戶查詢需求,達到顧客滿意,是本研究之主旨。
經過研究瞭解,全球運籌體系下OEM模式的成衣製造商其產銷管理作業電子化關鍵流程在於「產銷協同作業」之執行,其能為成衣製造商帶來「作業面」、「生產面」、「採購面」以及「流程整合面」效益之提升,可以做出最佳「訂單分配」以及能有效「掌握訂單進度」,提升訂單達交率以及快速回應客戶。 / Under consideration of ”Cost”, ”Trading Barrier” and “Local Economics” , our local apparel manufacturers moved their factories to Mainland China, Vietnam , Cambodia in order to lower production cost or to Mexico in order to get tariff-free, quota-free premiums NAFTA give. The States is the major nation we export apparel to, moreover , sources of raw material suppliers are also dispersant. According to the above reasons, our apparel manufacturers operate under the global logistics structures.
The keynot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understand how apparel manufacturers integrate order information, production information and supply information by electronic ways to make the optimal production allocation and to control the order progress to echo clients’ inquiring needs.
After researching, the key process of electronic production distribution ways is the “Collaboration”. It can promote the performance on “Operation Side”, “Production Side”, ”Procurement Side” and “Process Integration Side” to let apparel manufacturers to make the optimal order allocation and to control order progress effectively to lift the on-time rate and to fit the quick-response request of clients.
|
10 |
成衣業後配額時代的全球競爭策略 / Global competitive strategy of the garment industry in post-quota era顏聖育, Yen,Sheng-y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配額制度在全球成衣產業運行超過五十年之久,深深影響整個產業生態與供應鍊的模式。WTO於1994年烏拉圭回合談判中決定分十年的時間逐步解除配額管制,並於2005年1月1 日起全面廢除配額。全球成衣產業在配額制度運作的數十年間原已形成穩定平衡的關係,但在配額制度取消之後,不管是受到配額限制或是配額保護的成衣生產國彼此之間的生產優勢均會回歸到最基本的全流程速度與成本的比較,全球成衣市場因此進入更開放、更全面的競爭,成衣生產業者也將面臨更為嚴酸的挑戰。
台灣成衣產業曾有過非常輝煌的歷史,迄今也一直是台灣最重要的創匯來源之一。在歷經1980年代末期至1990年代初期因為產業變遷所造成的淘汰與外移的困境之後,倖存的台灣成衣業者很早就開始進行全球佈局,以供應鍊管理深耕美歐市場,走出自己的一片天。
在配額制度取消前台灣業者已開始針對未來的變化做佈局上的調整,提升生產技術能力,並加強自身與客戶前端協同開發和供應鍊管理的能力,藉由與上下游垂直整合程度的提高,讓台灣業者在後配額時代來臨前已具備有成衣開發、生產至物流配送全流程中的競爭優勢。
本研究主要是以個案分析配合全球成衣主要消費市場的進口統計資訊,探討兩家傑出台灣成衣生產業者在面對後配額時代所採取的策略思維與行動方案,比對其在後配額時代所繳出的不錯成績,歸納出後配額時代全球成衣生產業者在面對降低成本、快速反應與提高服務價值等市場趨勢時所應考量的基本競爭策略。
|
Page generated in 0.0185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