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749
  • 686
  • 63
  • 23
  • 3
  • 1
  • Tagged with
  • 777
  • 777
  • 215
  • 211
  • 190
  • 148
  • 131
  • 131
  • 128
  • 126
  • 125
  • 125
  • 114
  • 112
  • 105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1

中韓兩國吸收外來投資比較研究

李仁榮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中韓兩國在過去幾期的經濟建設計劃中,能如期成功達成之理由,雖可謂是中韓兩國政府及國民的努力之結果,但中韓兩國所吸收之外國貸款及外人投資之功,也不可沒。本文針對外國貸款及外人投資對中韓兩國經濟之影響,做多方面的檢討。而最近中韓兩國的輿論,也對將來如欲繼續吸引外人投資之問題,提出必須合理的規定吸收之了幾種製品,提出決定中韓兩國之企業容許外人投資之比率方案,以中韓兩國之企業與外人企業之間的適當投資比率之問題。為此我選擇金額的主張。因此在如何合理地吸引外人投資之問題下,自然會引出供中韓兩國之參考。 本文提出之決定投資比率方案,也許自行為科學方面或其他重要因素來看,不過是一個極為片斷而且是一已之偏見也說不定,而矛盾或不全自是難免,甚盼各位師長同學不吝賜教。 第一章序論說明研究目的在觀察外國貸款及外人投資對中韓兩國經濟建設之影響,提出決定,中韓兩國之企業興外人企業之間投資比率方法。其內容及範圍為檢討外國貸款及外人投資對中韓兩國之影響,觀察最近中韓兩國所吸收之外國貸款及外人投資以何業為重,及檢討中韓兩國在未來繼續吸收外人投資時可能遭受阻礙之因素,與如何摒除阻礙因素之方案。而研究方法乃採描述研究(descriptive studies;有關資料之蒐集,原則上採用中韓兩國政府之刊物、報紙及雜誌等次級資料。 第二章論及外國貸款及外人投資供給了中韓兩國資本財,使中韓兩國有效地達成了經濟建設計劃。在檢討中韓兩國經濟發展中,我用中韓兩國在經濟建設計劃之前與之後的產業結構、國際收支、雇傭部分之比較方法 說明外國貸款及外人投資對經濟發展之貢獻,並且由外國貸款及外人投資之公司持有的新生產方式,及目與原有之企業相互競爭下所造成的健全之企業環境,鞏固國際性競爭能力,來說明它們對中韓兩國之所得所造成的長期性增加。 第三章是在檢討中韓兩國迄今為止所吸收之外國貸款的來源、數量、時問及投資之事業與金額。對於韓國方面,增加了檢討將來韓國政府所需之外國貸款及此等外國貸款在投資計劃及投資上將對韓國經濟所要發生之效果,並且觀察將來韓國政府必須價還之本利的償還計劃。 在檢討中韓兩國吸引外人投資中,我傾注全力於各年度的外來投資增加額、增加之理由、來源、數量及外人投資在產業類別中之比重,與造成之後果─即外人投資之企業,因稅制上的特惠、資本及技術上的優勢,而對原有企業所造成之不利等問題。另以韓國外人投資之公司外人匯回本國之金額為投資總額之七.一%,外國貸款償還額為貸款總額之十.八%之實際情形為例,由外國貸款之本利的固定性及外人投資外人匯回本國之金額的變動性─即外人投資愈多,則匯回本國之利潤也愈多來說明外人投資實比外國貸款對中韓兩國之經濟不利。但是中韓兩國之實情,必經外人投資始能達到充實資本,獲得技術及原料,開拓海外市場之故,合理的吸引外人投資,遂成為不可避免的問題。 第四章在分別提示中韓兩國決定外人投資比率之方案。在中華民國方面,先選擇出幾種製品,利用此種製品的安定性及收益性為中心的財務分析結果,決定外人投資比率。下面為被選定之製品及外人投資比率:塑膠及其製品工業、電氣機械器材工染、合板工業、造紙工業等之外人投資比率應訂為五十%以下;人造纖維紡織工業,水泥及其製品工業等之外人投資比率應訂為五十%;機械工業、肥料工業、綿紡織工業、鋼鐵工業等之外人投資比率,應可訂為五十%以上。當然,中華民國之專家或施政者,在全盤檢討經濟狀況時,若認為塑膠及其製品工業、電氣機械器材工業、合板工業已無需外人投資之時,也可以訂造紙工業、人造纖維紡織工業、水泥及其製品工業之外人投資比率為五十%以下,機械工業之外人投資比率為五十%,肥料工業、綿紡織工業、鋼鐵工業等之外人投資比率為五十%以上。 至於韓國方面,也先自選擇出幾種製品,以此等製品之收益性、國際收支效果,雇傭效果、附加價值效果為中心,決定外人投資比率:電視機、電氣用銅、冰箱、電話機等之外人投資比率可訂為五十%以下;人造絹織物、化學紙漿等之外人投資比率可訂為五十%;至於工作機械、鋁塊、輪胎、多元脂綿之外人投資比率可訂為五十%以上。 第五章是先觀察某些企業在投資海外之時的一股性阻礙因素,然後再觀察中韓兩國有關吸收外人投資之獎勵政策。在此章中以韓國的外人投資企業公司所發生之實例,提出修正及改善投資環境等方案。 第六章是綜合了以上各章之檢討結果,說明外人投資企業因永存於中韓兩國,故該企業匯回本國之利潤也就永久存在;而外國貸款之企業,則可經田償還本利而減經負擔,而達到負擔之消滅。尤以外人投資之企業皆隨時間而走上軌道,便利益的發生也隨之增加,致而外人匯回本國之利潤也隨之永久性的增加。可是,如果這一企業乃屬外國貸款者,利益之增加不變動本利,因此中韓兩國在吸收外來資本時,應吸收外國貸款為主。另外,由於現代之社會是一個急又多變的社會,為了應付及適應這個社會所產生之急變情勢、中韓兩國應經常講究及保持應變之策。
12

我國外人投資問題之研究

謝昭良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金德柏格氏(Charles P.Kindleberger)認為資本不僅被視為經濟開發過程的中心,且為其關鍵因素。因此,資本在整個經濟發展中的地位,不言而喻。資本在先進國家與開發中國家的經濟過程中,的確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開發中國家之長期陷於貧窮的惡性循環(The Vicious Circle of Poverty),係因為其國民所得低,消費傾向高,國內資本無法蓄積,又無外國資本的注入,以致長期間經濟發展無法推動。當今,開發中國家在經濟發展過程中,面臨著許多問題,其中最重要者,厥為資金缺乏與技術落後。在技術方面,可經由研究發明、購買專利權或技術本身、與外國技術合作等而學習或獲得技術,解決之道較易;然而,在資金方面,因開發中國家,大都本身資金極端缺乏,國民所得僅夠餬口,遑論儲蓄,國內資本即無由蓄積,長期間受貧窮的惡性循環所束縛。因此,資本的籌措不得不借重於外資與僑資;在借用外資與僑資以發展本國經濟的過程中,衍生許多問題,諸如本國資本被排斥、本國國際收支於外資撤回時益增困難、租稅上之差別待遇、本國經濟主權、資源錯誤分配-勞力剝削、外資廠商承諾與契約問題、是否處於公平競爭的地位、技術合作問題、本國經濟與社會政策是否能與外資相配合、商標授權問題、協助本國經濟發展問題等等,本文將逐一討論並試擬對策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國際經濟上起了顯著的變化,開發中國家覺醒,國際經濟合作運動展開,先進國家基於人道主義及本身利益,協助開發中國家發展經濟。各開發中國家亦普遍認識,唯有致力於經濟發展,才能使國家富強,人民生活水準提高。因之,各國紛紛投入經濟發展大競賽的行列,絕大多數國家都採行計劃型的發展方式,有計劃的發展經濟,訂定各種辦法與制訂政策,用來鼓勵有助於經濟發展的各項活動,而開發中國家均普遍缺乏推動經濟發展的資金與生產技術,因此,各種吸引外國人投資的辦法陸續制頒,將吸引外人投資列為經濟上施政重點之一,甚至不惜犧牲本國的利益竭盡所能歡迎外資,而外國資本,一時成為天之驕子。外國人動輒以不來投資為要挾,訂出許多不合理的契約,嚴重損害本國經濟正常發展,甚或有淪於被外人控制之虞。爾後,落後國家與先進國家逐漸覺醒,先進國家不再以徒顧自身利益為能事,落後國家亦逐逐漸重視本國的經濟主權,認為外資事業僅能居於補充與示範的地位,不能控制本國經濟發展的命脈,應以借助外資扶植本國企業為主。外人投資問題遂被重視與熱烈討論,期能訂定一種雙方互惠的投資方式與合作辦法,以前所產生的各種外人投資問題逐漸地被合理解決,資本輸出國與資本輸入國的立場也逐漸相符,國際經濟活動益趨頻繁,國際關係也愈密切。 我國經濟發展程度被列為開發中國家,目前經濟發展最大的問題仍在於資金缺乏與技術蒎落後。政府自民國卅八年遷台之初,由於台省財政負擔驟然深重,引起嚴重的物質缺乏,通貨膨脹,國際收支無法平衡,當時即傾全力穩定經濟,不使再惡化,其後由於美援的支持,經濟慢慢穩定,遂著手於制訂經濟發展計劃,民國四十二年開始實施四年經建計劃,四十三年頒行「外國人投資條例」,四十四年頒行「華僑回國投資條例」,四十九年公佈「獎勵投資條例」,五十一年公佈「技術合作條例」,促進本國人及外國人投資並引進外國技術,推動台灣的經濟發展。又於國內國外成立投資服務機構,加強宣傳及服務外國投資人,俾吸引外國資金,加速台灣經濟的發展。據統計,自民國四十一年至六十年,華僑及外國人來台投資金額超過六億美元,今後每年來台投資的金額亦必逐年遞增中,外資事業在台灣的經濟地位也愈形重要,與本國企業的關係也愈密切,對台灣經濟發展,幫助也愈大。然面對著日益增加與茁壯的外資事業,應重視其發展與其所產生的問題,俾利用外資來發展經濟,有其利而除其害。本文即對於日漸增加的外人投資與日益繁複的外人投資問題,作一客觀的分析與檢討,以對逐漸在台灣經濟社會中占著極端重要的外人投資事業引起應有之重視,而未雨綢繆,制訂辦法,處理外人投資問題,雙方均能互惠互利。 本文共分為六章,討論我國外人投資問題: 第一章緒論部份,劃定本文研究範圍,係以政府遷台後廿餘年來外國人在台灣投資情形為對象,蓋台灣為一海島經濟,國際貿易發達與否,為經濟命脈所系,本身資金缺乏,人民原本貧苦,經濟力量脆弱,本國資本的蓄積與外資的引進,為整個經濟活動的重心。第一節以後部份,對資本的涵義,作一概括的分類與介紹,並引用金德柏格氏對資本所作的解釋。其次分析內資與外資的區別,內資係指國內資本,包括國內私人資本與國內公共資本,亦即一國總生產出來的財貨減去該國所消費的餘額,也就是該國所現存的直接財與間接財的總量。外資係指外國人的資本,包括外國私人資本、外國政府與公共機構的資本。內資與外資不僅來源不同,對本國資本供給的影響不同,對該國經濟發展具有不同的效果與影響。其後,再敘述外人投資的演進,將世界各國外人投資以兩次世界大戰為準,劃分為三個階段來說明其演進之經過情形。第一階段為國際間私人長期投資活動的極盛時期,第二階段為國際私人投資的低潮時期,第三階段,即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國際間的投資由間接投資逐漸轉變為直接投資,又直接投資的內容,由石油等採掘工業轉向製造業。最後,說明外人投資的種類及其對資本輸入國之影響。 第二章介紹外人投資對開發中國家經濟發展之影響,就外人投資誘因-商業利潤、政治目的及國際經濟合作等,加以分析說明其性質,並闡述外人投資對開發中國家資本形成、國民所得、就業機會、政府稅收、國際貿易與國際收支、貿易條件與外部經濟之影響。再者,對當今世界各國外人投資所遭遇的先天性及人為的或為經濟性或非經濟性的障礙與獎勵作一總括的分析。各國環境不同,對於外人投資的限制與獎勵措施亦不同。 第三章談到近廿餘年來台灣外資政策及投資環境與外人在台投資概況,係就各種有關外人投資法令,說明台灣的外資政策,包括以前施行的措施,修改的情形,以及今後的趨勢。環境變遷,各種有關法令必需隨時修改,方能反映其積極性的寬嚴意義,並能避免舊法律無法解決新問題的窘境。其次,再就台灣各項公共建設、政治環境、社會情況、教育水準、人力資源以及有關鼓勵與限制措施等客觀事實,說明台灣的投資環境。然後,就各項統計資料敘述廿餘年來外人在台投資概況,俾得一全面性、概括性的瞭解。 第四章檢討我國外資政策,先就外資實際所發生的效果加以剖析,再提出外資在台灣所產生的各種問題加以檢討。 第五章說明外資有效運用之方法與改進意見,針對台灣現階段的外資政策與現行各種辦法及措施提出改進意見與興革措施,以有效運用外資,冀得外資運用之利於最大,期將外資運用之弊端減至最小。 第六章結語,乃作者對當前國際情勢的演變及國際間各種經濟的與非經濟的(如政治的)不利因素,如美元貶值、日圓升值、各開發中國家彼此的激烈競爭、開發中國家經濟結構不利於國防競爭以及歐洲區域性經濟同盟等,及一九七○年代的台灣經濟問題-最重要仍然是資金問題,加以分析並預測其發展。 本文討論範圍涉獵甚廣,問題亦甚繁複,撰者才疏學淺,且初次習作,疏漏之處難免,尚祈師長先達,不吝指正是盼!
13

不動產投資信託(REITs)在台灣的發展與前景展望

章俊明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第一章為緒論,分別闡述研究的背景與動機、目的與內容,還有流程與方法。 「金融資產證券化條例」以及「不動產證券化條例」此兩條例,為台灣發展不動產證券化的法源基礎,從2003年台灣工業銀行推出第一檔企業貸款證券化(CLO)後到2005年4月,我國發行之證券化金融商品已達20檔。 不動產證券化的產品,依現行法令架構,可分為兩種:即是不動產資產信託(REATs)及不動產投資信託(REITs),雖起步較晚卻已有七檔之多,20檔中唯一的REITs-「富邦一號」,募集時造成了空前的盛況,也引發了一陣REITs的申請熱潮。只是第二檔的「國泰一號」,雖也是超額認購,但上市以來,股價的表現平穩,未如預期有激情的演出。 第二章是基本認知篇,REITs對於大多數的投資者而言,是一種創新的商品,也是一種舶來品。讓投資人對於商品有深入的了解,是產、官、學共同的責任,畢竟多數人已深受財富分配不均之苦,不應該讓他們再忍受知識與理解的分配不均。 故本章不厭其煩地由不動產的意義與特性談起,在了解不動產的特性後,透過證券化制度的設計,詳細閳述證券化商品係以資產價值及其衍生收益為擔保,發行證券來募集資金,使資產流動性得以提高。接著介紹不動產證券化的意義、目的與特性,再來是不動產證券化的基本原理與相關理論;最後則是不動產證券化的主要方式與型態,並導引出本文的主題--不動產投資信託。 美國不動產證券化起源甚早,其發展狀況也已相當成熟,尤其是市場主流的REITs,其各項法制的完備及相關的產品的多樣化,一直是各國學習的對象。目前台灣不動產投資信託,主要就是參考「美國資產運用型」之不動產投資信託,因此第三章係以循序漸進的方式,針對美國REITs依其發展沿革、市場現況、相關法令規定、主要產品的類型、特性與優缺點等加以介紹。 同樣是地狹人稠,日本人對不動產的觀念與台灣相近,因此在不動產市場的發展上有許多不謀而合的地方,日本從2001年9月第一檔上市,截至2005年3月底已有15檔,平均規模達新台幣400億元。本研究第四章以日本不動產證券化的背景、現況,探討其運作方式及相關的配套措施,期望對我國相關業務,依其經驗導引出一條正確的發展方向。 第三、四章介紹了美、日兩先進國家之發展經驗後,第五章則是切入本文的主題,就國內現行不動產投資信託成立架構之法源基礎、主要參與者之資格條件、基金募集、運用及各種作業流程等相關課題作深入之研討。 第六章為我國不動產投資信託的發展現況,主要有已上市的富邦一號和國泰一號,以及申請中的厚生南崁物流園區等案的REITs商品針對其架構與內容,做概略性的介紹。另外還有其他REITs商品及已經上架的REITs基金商品。 本研究根據「富邦一號」上市後,投資者之熱烈反應,比照美日兩國之發展經驗及綜合諸多專家學者之見解,對於推展不動產投資信託業務充滿信心。主要的立論基礎係根據制度層面的可行性、市場發展基本條件加上目前台灣不動產的行情等因素,勾勒出REITs商品未來美好的前景。 在第七章的最後提出幾項建議,期許主管機關能予以正視,做出適當的規範,而同時希望相關的各個參與者也能展現最大的誠意,使本項商品能有健全蓬勃的發展。
14

Venture Capital in Taiwan

蘇家義, sossa,jair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這個論文的題目就是台灣的創業投資. 研究包括五家公司作創業投資. 三家公司是普通的創投公司, 一家是人壽保險公司. 最後一家是工業銀行. / The venture capital investment model was established in Taiwan in 1983, following a similar scheme from the United States. Since its inception, it has played a decisive roll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igh technology industry in Taiwan. It helps enterprises by providing them with capital funding, necessary for the creation of innovative projects with high potential to become successful business activities in the future. Taiwan has one of the most developed Venture Capital markets in the world. By December 31, 1999 the aggregate number of Venture Capital firms came to 145 with a total investment of NT$ 81.1 billion. With this thesis, an analysis of the investment strategies that fiv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dopt for their venture capital will be executed. A number of variables that define the framework of venture capital investing will be examined in order to have a clear picture of those investment strategies. In one hand we will have three “traditional” Venture Capital firms which have their own criterion and procedure on why and how to do investments in this field. In the other hand, we will study other types of investors, a life insurance company and an industrial bank. For this study, a qualitative approach was adopted. Interviews with members of those five venture capitalists’ top management team were held. Interesting results were taken from the empirical study as it was found that not all “traditional” venture capital companies share the exactly same view on how to do venture capital investments. Results regarding the life insurance company were mostly in line with expectations as well as results from the industrial bank.
15

大陸創業板對台灣創投影響之研究

劉素玫, SuMei Li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摘要 中國大陸若開辦創業板,對台灣影響最深的就是台灣的創投事業。由於台灣創投投資大陸初創事業必須要有資金回收的機制,除了最後賣掉公司資產,就是幫助公司掛牌上市,故本論文欲探討大陸創業板的開辦對台灣創投的影響為何,以及大陸證券市場,大陸當地的企業,具有什麼樣的特徵,制度的健全與否,或如何才能減少風險,吸引台灣創投前往投資。 首先,先就風險投資的意義,風險投資的特徵,風險投資的投資階段,風險投資的退出方式,台灣與大陸的風險投資業的描述。接著,就大陸創業板之相關文獻探討,如大陸創業板的意義與特徵,大陸創業板的相關制度,大陸創業板的相關法規,大陸創業板與香港創業板的比較分析,大陸創業板會遇到的問題之描述。 接著,欲探討台灣創投對投資大陸意願可從以下五個構面觀之:大陸企業的發展潛力,資金退出機制完善與否,大陸企業的經營管理效率,創投事業相關法規的健全與否,採取策略聯盟的可性,分別分析之,並利用問卷的方式針對不同構面下,設計相關的題目,並驗證所設的假說是否合理。 在統計分析的部分,分別作了相關性分析,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多元回歸分析,詳細內容請見研究方法,並有合理的結論。 最後,本篇論文分別針對資金退出機制,大陸證券市場,以及大陸創業板交易制度分別給予建議,完成本篇論文。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題…………………………………3 第三節 論文架構………………………………………………………………4 第二章 風險投資相關文獻探討 第一節 風險投資定義…………………………………………………………5 第二節 風險投資機構的特徵…………………………………………………7 第三節 風險投資的投資階段…………………………………………………9 第四節 風險投資的退出方式………………………………………………..12 第五節 台灣與大陸的風險投資業…………………………………………..19 第三章 大陸創業板相關文獻探討 第一節 大陸創業板的意義與特徵…………………………………………..36 第二節 大陸創業板的相關制度……………………………………………..39 第三節 大陸創業板的相關法規……………………………………………..48 第四節 大陸主板,創業板與香港創業板的比較分析……………………..54 第五節 大陸創業板會遇到的問題…………………………………………..59 第四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架構……………………………………………………………..62 第二節 研究假設……………………………………………………………..63 第三節 研究方法及步驟……………………………………………………..72 第四節 變數的操作型定義…………………………………………………..75 第五章 實證結果分析 第一節 樣本描述……………………………………………………………..78 第二節 實證結果分析………………………………………………………..88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研究結論……………………………………………………………104 第二節 研究建議……………………………………………………………108 附錄 ………………………………………………………………………………..114 參考文獻……………………………………………………………………………118
16

韓商在大陸投資績效之研究

李承信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外資大量的投入對中國大陸的經濟發展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但其引起經濟過熱及勞資爭議等負面影響。這些負面影響導致中國對外人投資政策的改變。例如,外商優惠政策的取消等。因此可預期中國大陸將加強對外商的管制,此舉將對大陸投資經驗較缺乏之韓商造成嚴重的影響。故本研究將探討韓商在大陸投資之經營績效。評估韓商經營活動的成果,並深入瞭解影響經營績效之因素。以期能對大陸之韓商有所助益。 本研究主要探討的問題為: (1)探討企業考量投資動機、外在環境、競爭優勢與進入模式之關連性。 (2)探討企業考量投資動機、外在環境、競爭優勢與經營特質之關連性。 (3)探討企業進入模式、經營特質、經營績效之關連性。 而透過問卷調查,研究結果發現,韓商的進入模式受投資前因素影響、企業投入受投資前因素影響、考慮地緣優勢應採協調式授權、考慮資源應採規範式授權、獨資績效優於合資、協調式組織結構績效最佳、企業投入有助績效。
17

外人對台直接投資影響因素之總體分析

連怡欣 Unknown Date (has links)
18

我國綜合證券商發展投資銀行業務策略之個案研究

秦曉輝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近年來,台灣的經濟在經過多年的高度成長,金融實力大幅提昇。另一方面,為因應香港九七大限回歸大陸及我國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因此國內金融自由化、國際化的腳步愈來愈快。而企業融資的管道,直接金融的比例快速上升。自從一九八八年,綜合證券商開放以來,整個台灣正好進入全方位理財的時代,大企業對於投資理財的效率與效果更殷切。然而,由於金融市場自由化、國際化的影響,國內證券商面臨前所未有的機會與挑戰。因此,基於上述的研究動機,本研究欲達成的目的有下列幾項: 1.針對個案公司進行外在環境與內在條件分析。用以認定當前的機會、威脅、優勢與劣勢,以其發現目前所面臨的問題。 2.分析個案公司朝投資銀行發展未來可行的策略方向,並為其制定相關的營運策略、組織策略及人力資源策略。 3.為個案公司評選應採行之策略,並提出長短期計畫。綜合實證分析結果,依據內外在分析,本文制定相關的根本策 略為成長策略,具體的策略作為如下: (一)、強化資本,規模大型化,以做為業務發展及組織成長的堅強後盾。 (二)、增加營業據點,擴大配銷網路。 (三)、擴充業務,多角化經營以分散風險。 (四)、循序漸進拓展海外市場。 (五)、培養具多種專業知識的國際化人才。 (六)、建立網路資訊系統,加強客戶服務競爭力。
19

我國保險公司資金運用之研究─投資期貨及選擇權交易之可行性

唐志明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主要內容係針對國內保險業龐大資金可能運用之途徑與所衍生之主要問題,作探討分析。保險業資金來源大部分來自各種責任準備金提存,而責任準備金,係來自社會大眾所繳納之保險費用,運用是否得當關係著保險公司及投保大眾之權益甚鉅。再則,近年我國保險市場為因應政府之自由化與國際化政策逐漸開放,以致資金迅速增加而造成投資管道壅塞,因此如何擴大投資範圍以利保險業資金有效運用及提升資金運用續效為保險業需正視之課題。論述範圍旨在介紹保險業資金運用之一般途徑:存款、債券、股標、不動產及放款;修正後保險法規中國外投資:外幣存款、國外有價證券、投資組合及國外放款;及尚未列入規定之期貨與選擇權交易等。 全篇根據政府所頒佈各項條例規章、參考相關書籍及課常上所研讀資料,經過整理、歸納、分析後,對保險業資金運用提出如下建議。有關保險業資金運用方面,在一般途徑方面即保險業應注意放款業務,尤其國外放款業務更值得加強。此外,在新投資工具方面,保險業在投入國外投資之初,不甚熟悉投資市場,似可利用金融期貨及選擇權交易而達到避險功效。惟仍需配合修正後保險法之國外投資項目,增加期貨及選擇權交易項目,使保險業投資範圍更為寬廣及便於國外投資之進行。同時,有關如何加強投資專業人才遴選與培訓及暢通完善之資訊管道等均為保險業在提高資金運用效能下需慎謀之處。
20

台灣創業投資事業轉型為天使投資基金之可行性探討--以C管理公司為例

柯開德, Ko, Kai Der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美國;真正會投資新創企業的資金來源不是創業投資家,而是由所謂的天使投資(Angels)在進行,而由於文化、經濟、民族性、法規等因素,在台灣;天使投資人數量相對少而且不活躍,於是台灣的創業環境在資金面存在一個鴻溝(Capital Gap),或著說是早期投資階段的資金缺口!大量新創事業體在早期階段的小額資金需求,並沒有適當且足夠的投資或融資來源可滿足,資金的斷層造成好的青創家陷入死亡幽谷(Valley of Death),新產品新技術最後胎死腹中,而使整個產業失去升級的機會。 本研究以一創投管理公司個案,試著探討創投基金管理公司是否可轉型或包含天使投資基金的經營模式,以提供更多早期階段公司資金的來源,填補早期且小額的資金缺口,並培養自身管理的創投基金更多早期的案源。 經交叉比對分析後發現,創業投資與天使投資,在對投資金額、投資決策流程及投資回收限制上,的確存在一些區隔與差異,但在運作與思維上卻又十分雷同,創投因其產業優勢偏好喜歡投資大而願意受教的企業,天使們則喜歡與小而美的青創家共事,在投資評估及管理成本上,創投明顯程序過於繁複成本也較高,而在投資後管理角度觀察:面額制則嚴重限制了投資報酬率,也使得創投基金不願意投入早期投資案,因此;不論是天使或創投,在台灣因面額制的限制,兩方都是輸家。 而對新創事業而言,最有利的基金型態當是願意投資早期階段,投資金額小而適當,投資評估流程迅速,投資後管理頻率適中,需要策略聯盟時要有豐富資源等等,這些需求部分存在於天使投資,部分存在於創業投資,天使與創投基金如果可以混成共存,豐富的資金與資源將是青創家強有力的育成加速器。 歸納本研究結論發覺:創業投資業者不願投資早期案件最主要的原因是缺乏誘因,以及現存公司法制度上的缺陷,若能設法增加誘因,並克服成本與回報的設計,創投基金應有意願增加早期投資的比重,而創投管理公司更是扮演育成加速先發的最好角色,若管理公司能拋磚引玉,出面獨資或集資轉型設立天使創投混成基金,既當天使又是創投家,則天使投資與創業投資中間的資金鴻溝,將會在善意的出發點下慢慢的被補足。

Page generated in 0.0246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