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
我國中小學教科書供應品質及其影響因素之分析 / A analysis of the textbook allocation quality in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school吳正牧, Wu Jeng M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主要在探討我國中小學教科書供應品質之現況,並分析影響中小學
教科書供應品質的各種重要因素。研究對象以教育行政機關教科書業務承
辦人、各級各類學校教職員、國立編譯館及其編審人員,以及省市教師研
習會( 中心 )、臺灣書店、中小學教科書聯合供應處、民間出版社等單位
及人員為主,有效樣本共計 369份。研究工具為自編之「我國中小學教科
書供應品質及其影響因素調查問卷」。使用的統計方法包括次數分配、百
分比、t 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雪費法事後考驗以及因素分析。研究
所得結果如下: 1.整體而言,我國中小學教科書供應品質尚不令人滿意
。就各分項而言,受試者在審定本採用制度、價格、性別意識型態、主題
掌握、內容正確性、編排系統化與美觀、印製、配發時效性與正確性等方
面感到滿意;但對編審制度、整體內容選材、整體及政治意識型態、選材
分布、本土化、古今題材分配、與學生程度及經驗的配合、內容分量、編
排的縱向銜接與橫向聯繫、配發整潔性,以及附屬服務方面則不滿意。其
中,整體內容選材被認為最急切需要改進。 2.各受試組間對我國中小學
教科書供應品質的滿意度,存在若干差異。其中,國中教職員在諸多項目
上滿意度最低。 3.影響我國中小學教科書供應品質的因素,按相對重要
性高低,依序為:物質與財政、人力與時間、研發與改革、編審與選用、
附屬服務、作業管制、法制行政、學校配合,以及環境背景。 4.各受試
組間對我國中小學教科書供應品質影響因素的看法相當一致,並無重大的
差異存在。 5.多數受試者認為教科書編輯制度以統編審定併行制為佳;
而提供制度仍應維持現行的購買制。 6.大多數受試者認為藝能科及活動
科教科書應開放民間編輯,其他類科應否開放民間編輯則仍存有爭議。
7.絕大多數受試者認為任課教師應該參與教科書選用決定,近七成認為校
長亦應參與,家長及學生則不被認為適合參與。 8.教科書開放審定制,
已引起民間教科書出版業者間的利害衝突。依據上述研究結果,謹就法制
行政、內容選材、編排、印製、配發及附屬服務等六大部分,分別提出建
議,以供有關單位參考。
|
12 |
高中歷史教師教科書選用理念與教學成效—以大台北地區為例 / Textbook selection concept and teaching effectiveness for senior high school history teachers in Taipei張嘉玲, Chang, Chia L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自教科書開放編審制度後,教科書選用是當前高中教育重要的課題之一。教科書不僅是教師上課的主要依據,也是學生獲得知識重要來源,慎選一本教科書對教與學都很重要。此外,歷史科教學是一門牽涉價值判斷的學科,同樣的歷史事件,或許會因著重的層面不同,出現了不同的教材。因此,高中歷史教科書選用之情況、選用方式與使用現況等課題皆值得深入關切。本研究旨在藉由分析大台北地區高中歷史教師對於教科書選用的情況與看法,進一步分析教師選用理念及教科書使用後之教學成效。最後歸納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可行之建議方案。
本研究的方法是採質性研究之文獻分析法與訪談法。研究對象為台北市與新北市的高中歷史專任教師。經分析文獻與訪談資料後,所得研究發現:在教科書選用方面,歷史科教師即是決定教科書選用的關鍵,教科書的內容與教學設計是決定選用版本的主要因素,而曾使用過的版本或其他教師的使用經驗是重要的決定因素之一。在實際教學時,教科書是教師教學設計的指標與教學時的架構。不過,雖然學校在教學上給予教師充分的教學自主,但是審定版教科書加重了教師課前準備的負擔,加上指考的升學壓力,使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難以實現課程綱要之目標,也不能發揮自己歷史教學的理想。因此,唯有提供歷史教師教育專業得以發揮的環境,才能真正有效增加學生對學習歷史的興趣,歷史教育改革方可得以落實。
|
13 |
高中公民與社會第三冊政治意識型態之研究—不同版本教科書之內容分析 / An Analysis of Political Ideology in Different Versions of Senior High School Citizen and Society Textbooks, Book Three詹前鋒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欲瞭解政治意識型態之意義、結構、功能以及變遷之因素,並探究我國近年來政治意識型態之變遷,以幫助研究者對於政治意識型態之相關概念有所瞭解,以及對於政治環境與發展有綜觀之理解,而主要之研究目的旨在探究並比較「公民與社會」教科書中所蘊含之政治意識型態。
|
14 |
台灣的道德教育: 小學修身與公民教科書之比較研究 (1920-1960) / Taiwan's Moral Education: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Elementary School Ethics and Civics Textbooks (1920-1960)龍偉, Drew McNeil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西方傳統上,宗教對個人道德修養扮演重要角色。相反地,由於受到中國儒教傳統的影響,許多亞洲國家認為道德教育列為正規教育重要的一環。自十九世紀末至今,台灣經歷五十年日本政府的殖民階段,後續接受中國國民黨統治,其學童在不同政權下所接受的道德教育為一值得研究的主題。台灣近代的教育系統建立於日本政府殖民時期,之後經過國民黨政府修正。兩個政府都壟斷了教科書的編修與發行,並提供學生免費或價廉的教科書,更透過統一、嚴格的教育系統使得政府發行的教科書變成老師與學生最主要的學習資源,確保執政者之信念在民眾間可獲得推廣。本論文的目的是探討1920年至1960年期間台灣兒童所接受的道德教育。研究的方法是檢視及評估此段期間內,分別由日本殖民政府與國民黨政府所出版的小學修身與公民教科書,我們將對教科書內傳達的道德價值觀進行分析與比較。 / In the Western world religion has long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moral education and self-cultivation. Conversely, in many Asian countries which have been influenced by Chinese Confucian traditions, moral self-cultivation is one of the primary goals of education. Taiwan, which was a Japanese colony for 50 years before coming under the control of the Chinese Nationalist Party, or Kuomintang (KMT), presents a unique case for the study of ethics education, as Taiwanese schoolchildren were exposed to both Japanese and Chinese moral traditions over the course of the 20th century. Taiwan’s modern education system, established by the Japanese and expanded under KMT rule, allowed the ideologies of the two governments to reach a wide audience. Government monopolies on textbook creation, the provision of free or subsidized textbooks to schools, as well as the rigid and uniform nature of the school system all ensured that textbooks would be the primary resource for both students and teachers. This research seeks to examine and evaluate Taiwanese moral education from 1920 through to 1960, a period which covers both Japanese and Chinese rule. The study will be carried out by way of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elementary school ethics and civics textbooks published under both regimes.
|
15 |
戰後臺灣國民教育社會科教科書與國家形塑(1952-1987) / Social science textbooks of mandatory education and the forming of nation in postwar Taiwan, 1952-1987陳俊傑 Unknown Date (has links)
1990年代臺灣社會出現「中國人」與「臺灣人」認同的分歧,然而「中國人」認同如何形成?「中國人」所認同的國家──「中國」是何面貌?認同之形成,應有其建構過程。由於多數人均包覆於建構認同的要素──「國民教育」中,故本文以國民教育社會科教科書為研究對象,探究其形塑的國家形象,藉以理解「中國認同」之形成。
分析社會科教科書可知,其為學習者形塑一個存續於東亞大陸的永恆國度,源自於黃帝建國,歷經堯、舜、禹、湯、文、武、周公的道統傳承,與秦、漢、唐、宋、元、明、清的帝國更迭,以至孫文創建的中華民國;活躍於永恆國度裡的人民,乃是具有世界性貢獻的中華民族。中國疆域源起於黃河流域,在大一統帝國統治下逐步擴張,學習者身處的臺灣,亦為中國固有之疆域。中華民國的領土廣闊、地形氣候多變、天然資源豐富、產業多元、人口眾多。其國民應愛國、守法、守分、服從、履行義務、為國犧牲、充實自我以建設國家;公民乃擁有參政權,以參與選舉為要。中華民國憲法揭櫫中華民國為民主國家,並保障人民的基本權利與義務。依據憲法組織的中央政府,採取五權分立制度;地方政府由各級政府、議會組成;地方首長與民意代表皆定期改選,體現民主制度。
此國家形象不僅建構中國認同,且壓抑臺灣認同。進一步探究課文內容,發現教科書既難以引導學習者拼湊中國的樣貌;也無法讓學習者瞭解其安身立命之所──臺灣。其所以如此,部分或起因於教科書企圖鞏固國民黨政權統治臺灣的正當性。「重新認識臺灣,再次審視中國」,對於經歷戒嚴時期國民教育的人民而言,無疑是一個重要課題。
|
16 |
緬甸歷史教科書中的民族史觀 / The ethnohistorical perspective in Myanmar history textbooks高嘉玲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篇論文是以獨立初期和軍政府時期所使用的歷史教科書為分析對象,比較兩個版本的歷史教科書在其民族史觀呈現的異同。
緬甸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第一章探討孟族、撣族、若開族這些曾經在緬甸建立獨立於緬族的各民族王朝的歷史,從教科書中對這些民族描述的篇幅比重和敘述時所使用的用詞來觀察兩個版本的歷史教科書中民族史的地位。在第二章中分節討論緬甸和周邊的印度、泰國、中國的接觸,教科書如何描寫歷史上緬甸和這些國家的關係。緬甸被英國和日本殖民,第三章針對兩個時期對被英國殖民和對殖民時代的評價,分析兩個版本對於殖民經驗的描述。緬甸被殖民時期,為爭取獨立經歷了一段漫長的反殖民過程,從殖民時期出現的反殖民運動的描述中,比較兩個版本在國家意識的塑造在觀點上有何不同。
本論文在分析比較兩個時期的歷史教科書時得出以下結論:
一、對於緬甸境內多民族現象,舊版教科書呈現的是緬甸歷史是一個多元的民族史史觀,新版教科書則是建構一個自古以來便是以緬族為主的緬甸史史觀。
二、在對外關係中,新版不同於舊版,新版教科書是以緬族為國家主體的對外民族關係。
三、緬甸被殖民經驗在教科書中,舊版教科書是以徧英立場的的態度來面對被英國殖民的經驗但以負面描述了日本殖民緬甸的過程。新版為了建立排外的民族史觀,把被英國殖民的經驗,描述為被剝削的歷史經驗。
四、緬甸是由部分少數民族和緬族聯合之下才取得的獨立,因此舊版隱藏殖民時期以緬族為主的反殖民運動的描述,而軍政府時期使用的新版,則透過反殖民運動的描述,建立排外、同時凝境內各民族,但是以緬族為中心的國族主義。
|
17 |
台灣與中國國中數學教科書之內容分析研究 / The content analysis of junior high mathematics textbooks in Taiwan and China謝佩珍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迎接21世紀的來臨與世界各國之教改脈動,自1997年起,台灣政府致力教育改革,以期提升國民素質及國家競爭力。因此,教育部依據行政院核定之「教育改革行動方案」,進行國民教育階段課程與教學改革。隨著「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的公佈,台灣正式開啟一連串的教育革新。而對岸的中國,也於2001年啟動第八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兩國教育改革的內容皆涉及到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堂教學、學生學習等各層面,因此教科書、教材教法皆產生了巨大的變化。現有關於兩岸教育相關研究相當多,但兩岸課程的比較研究多停留在國小階段;且針對教科書的研究多半是以教科書的制度、審定為主,幾乎未有針對兩岸國中階段教科書的內容比較。
本研究先簡略介紹兩國教育背景並進行九年義務教育課程目標的分析,再對台灣康軒版、中國人教版國中數學課本、習作、教師手冊做出比較,得出結果如下:
一、在課程目標方面,兩者都強調數學與生活、其他學科的連結,也強調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不同的是,中國人教版較強調數學各主題中的深耕,台灣康軒版則偏向各主題間的橫向連結;而中國人教版也較注重傳統的數學運算能力,台灣康軒版則較重視數學在生活中的運用。
二、在數學課本課程內容中,台灣課程偏向主題集中學習,而中國課程則偏向主題分散學習,每一學年課程都有代數、幾何、資料統計與機率。除此之外,中國人教版不論是代數或幾何,習題數約是台灣康軒版的三倍,但台灣康軒版在代數部份,課程較為流暢;中國人教版在幾何部份題目題材較多元。
三、在課本編輯方面,兩者架構都相當類似,皆具備章前圖、多元正文欄目、重點整理、補充知識等,但台灣康軒版部分章節,列中字數過多,且沒有數學名詞的中英文對照
四、在習作排版方面,中國人教版像是一本濃縮參考書,但台灣康軒版全版彩色,計算空間大,版面整齊,但中國人教版排版密集,閱讀上較為辛苦。
基於以上結論,針對台灣教科書提出以下建議:
1.幾何部份可以增加動手操作的機會,如折紙。
2.可以增加課本中的習題數,讓學生有多一點練習的機會。
3.增加數學史課程,適當說明前人在解決日常問題中的數學智慧。
4.增加統整課程的題型,題目的題材可以結合理化、美術等,增加多
元類型,提供學生思考的空間。 / To welcome the 21st century and catch up with other countries’ educational efforts, the government in Taiwan has engaged itself to educational reform since 1997. The purpose is to enhance the quality of its people and the ability to compete with other countries. Hence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has tried to reform the compulsory education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according to the “Action Proposal for Educational Reform,” authorized by the Executive Yuan. After the publication of “Grade 1-9 Curriculum Guidelines,” Taiwan has formally initiated a series of educational reforms. Similarly, Mainland China has started its eighth reform on Basic Education Curriculum. The reforms in both countries include the curriculum target, the curriculum content, classroom teaching, and students’ learning. They unavoidably exert a huge impact on the textbooks and teaching materials. Related researches on the education in both countries abound. However, the comparison of curriculum in both countries basically focuses on elementary school curriculum. Also, most researches on textbooks focus on the system or authorization. Seldom do we find research that focuses on the textbooks in junior high school.
This research will first briefly introduce the education background in both countries and then analyze the target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curriculum. The Kang Xuan version of Taiwan and the People’s Education version of China are taken as examples. We get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 after comparing their mathematics textbooks, workbooks, and teacher’s manuals.
First, in terms of curriculum target, both versions emphasize the connection between mathmatics and life or other subjects. Both aim to cultivate the students’ creativity, too. Differently, People’s Education version goes deeper within one single topic, while Kang Xuan version focuses on the horizontal connection between different topics. People’s Education version puts more emphasis on the traditional arithmetic, while Kang Xuan version puts more emphasis on the application of math in everyday life.
Second, according to the content of these two versions, when a new topic is introduced, the curriculum in Taiwan prefers concentrative learning, while the other version favors learning at different phases. Take People’s Education for example, every school year students have to learn algebra, geometry, data statics, and probability. Besides, in terms of algebra or geometry, People’s Education version provides exercises three times than Kang Xuan version does. Kang Xuan version, however, has a smoother curriculum design in terms of algebra. As for geometry, People’s Education version offers more different types of exercises.
Third, speaking of the editing, both versions have similar curriculum structure. We can find in both versions pictures before each chapter, multiple columns presenting the main idea, arrangements of important points, and appended knowledge. However, some chapters of Kang Xuan version have too many words in one line, and it lacks Chinese-English terminology of math.
Fourth, in terms of the workbooks, People’s Education version looks like a condensed reference book, while Kang Xuan version is bigger and more colorful. Kang Xuan version provides space for calculation and has neater arrangement, while People’s Education version is too wordy and takes more time to read the questions.
Based on the conclusion above, this study offers some suggestions for future compilation of the Taiwanese mathematics textbooks:
1. For geometry, a good mathematics textbook should provide students with more opportunities to have hands on experiences, for example, by way of paper folding.
2. There should be more exercises in the textbook, hence giving the students more chances to practice.
3. History of mathmatics can be added. Students may have a better idea how ancient people used their wisdom to solve everyday mathmatics problems.
4. Exercises related to integrated curriculum should be added, too. Different subjects like science, art, etc…, can be combined together to provide multiple elements and a wider space for students’ ideas.
|
18 |
十二年國教新課綱對教科書編寫與審定運作之影響—以社會領域為中心 / How 12-year Basic Education Curriculum Guide Influences Editing, Writing and Accrediting of Textbooks: A Case Study on Social Studies Textbooks俞文婕, Yu, WenJie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自2011年「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實施計畫」核定之後,課綱的修訂也隨之而來,在這次修訂的十二年國教社會領綱草案中,不但包含總綱所強調的以學習者為主體、素養導向的精神;也有其領域特色,例如將原本的單元式內容編排改為主題式、強調探究與實作的活動設計、以及跨科目的橫向連結等等。對於教科書的編寫與審定而言,教科書的編纂需以課綱之規範為憑依,而課綱亦為教科書實質審查的主要依據,當課綱有所改變時,教科書的編、審不可避免地受其影響。
本研究旨在了解普通型高中教科書審定制度實務運作的現況、困境,並以十二年國教新課綱為焦點,分析其對教科書編寫與審定運作的影響,進一步了解既有問題是否因課綱的轉變及相關的配套措施而獲得改善?抑或者是產生新的問題需要處理?而本研究參考Winter, S(1990)政策執行整合模式的變項,轉化為探究十二年國教新課綱對教科書編寫與審定之影響的基本架構,並透過文獻分析、深度訪談來進行資料蒐集。
藉由上述方式,本研究發現,過去高中教科書在審查運作上有溝通沒有效率、審查缺乏一致性、以審代編等困境;而新課綱亦對教科書的編審帶來如何正確理解新課綱、如何將課綱精準轉化為教科書、教科書審查的範圍與方式等挑戰。對此,政府在教科書編寫進行前,有舉辦出版社工作坊、發展教材與教學模組等協助措施;在三方座談前,有提高課綱研修委員在審查委員中的比例、建立共同審查基準、舉辦審查委員說明會等規劃;在審定開始前則有三方座談的安排,此外也對高中的教科用書審定辦法進行調整與修訂。而在新課綱的推動下,教科書審定政策中有三項兩難:課綱是教科書編寫的「天花板」還是「門檻」、素養導向在編審中落實的「教育理想」與「現實考量」、教科書審定制度在「鬆綁」與「緊縮」間的拉扯。然而在領綱還沒正式定案、教科書還沒開始進行編、審時,各項配套措施與準備工作都還在研議或進行中,最後會呈現什麼態樣還待後續的觀察。
|
19 |
高中公民與社會教科書及教師認知 之人權保障及法治觀念 / High school’s civics and society textbooks and teachers' cognition of human rights and rule of law李美樺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旨在探討現行《普通高級中學必修科目「公民與社會」課程綱要》,各版本的公民與社會教科書,與人權保障及法治觀念相關的課程內涵及教師認知。並藉由憲法學對人權保障及法治觀念的典型見解,檢視現行教科書與教師認知,所傳授給學生的學習內容,是否符應於其中對人權保障及法治觀念的認識。最後再根據分析結果提出對當前公民與社會教學現場的幾點建議。
經文獻分析與訪談結果,本研究發現:99課綱的高中公民與社會教科書,在人權保障及法治觀念的內涵傳遞,已較過往研究的內容偏差情形,獲得相當程度地改善。如對人權的保障,已符合典型見解對基本權的詮釋,並於弱勢人權的教學內容,得見身心障礙者、原住民、同性戀、環境權與校園人權等新興人權之說明。而在法治的刑法單元處,雖仍存有部分犯罪防治的觀念宣導,但其比例已較以往的威嚇成份少了許多,並藉由探討刑法存在的目的,引出當中對基本權的保障,而此乃是過往研究中未曾發現。其次,就受訪的十四位教師認知得見,教師們對人權保障及法治觀念的理解,在對比憲法學的典型見解後,呈現相當參差不齊的教學認知。故我國的人權及法治教育,實有很大的問題是在教師本身觀念及素養的不足。最後,因我國的教學現場仍受制於升學主義與校園管制環境的影響,故在人權保障及法治觀念的推動,仍有流於形式及口號之嫌,而未能內化為教師與學生們普遍認可的情感。
|
20 |
韓國高等學校中國語教科書之研究徐烔鍚, XU, JIONG-X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韓國高等學校教育課程設置第二外國語課程,中國語是第二外國語的五種語言(德、
法、中、西、日)之一。雖然中、韓兩國在政治、外交、經濟、文化上關係很密切,
但是目前在高等學校學中國語的學生數較少。
本論文的目的是分析中國語的教科書的內容及體制,比較中國兒童常用詞與教科書的
生詞,澈底瞭解韓國高等學校中國語教育目標及課程,提出改進中國語教育之意見。
本論文在方法上採用文獻分析法及比較研究法。
本論文全文共壹冊,約五萬多字,共分為五章十六節。各章內容分述如下:
第一章:緒論、研究動機、目的、方法、範圍及專有名詞詮釋。
第二章:簡單介紹中國語;語言的定義,特徵,中國境內的語言,中國語的特性、發
音、文字等。
第三章:敘述韓國高等學校的中國語教育、目標、課桯等。
第四章:分析中國語教科書,內容、字數、發音、生詞等。
第五章:為結論,並討論中國語教科書之分析結果,中國語教育上的問題點及提出改
進意見。
|
Page generated in 0.0709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