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729
  • 687
  • 257
  • 143
  • 41
  • 11
  • 2
  • 1
  • 1
  • 1
  • Tagged with
  • 1144
  • 1144
  • 485
  • 450
  • 210
  • 190
  • 182
  • 159
  • 157
  • 155
  • 152
  • 151
  • 150
  • 150
  • 139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71

情報技術教育の構想とその実践(その2)(技術科)(教科研究)

徳井, 輝雄 15 August 1991 (has links)
国立情報学研究所で電子化したコンテンツを使用している。
72

台湾における高等教育多様化の論理

廖, 于晴 23 July 2019 (has links)
京都大学 / 0048 / 新制・課程博士 / 博士(教育学) / 甲第21985号 / 教博第238号 / 新制||教||185(附属図書館) / 京都大学大学院教育学研究科教育科学専攻 / (主査)教授 南部 広孝, 教授 杉本 均, 准教授 服部 憲児 / 学位規則第4条第1項該当 / Doctor of Philosophy (Education) / Kyoto University / DGAM
73

タイの人権教育の理論・政策・実践に関する研究 人権の歴史的および地域的変遷の分析―

馬場 (駒田), 智子 24 September 2015 (has links)
京都大学 / 0048 / 新制・課程博士 / 博士(教育学) / 甲第19253号 / 教博第180号 / 新制||教||155(附属図書館) / 32255 / 京都大学大学院教育学研究科教育科学専攻 / (主査)教授 杉本 均, 准教授 南部 広孝, 准教授 渡邊 洋子 / 学位規則第4条第1項該当 / Doctor of Philosophy (Education) / Kyoto University / DFAM
74

<<浮華世界>>與當代言說理論 / Vanity Fair and Contemporary Discourse Theory

周淑娟, Chou, Shu-Chu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75

華滋華斯之「序曲」: 浪漫想像力成長之呈現 / The prelude: the drama of growth of wordsworth's imagination

賈繼中, CHIA, CHI-CHU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76

中文與英文連詞之對比分析及其在高級英文寫作上之應用 / A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Chinese and English conjunctives and its implications on teaching advanced English writing class

江世偉, JIANG, SHI-WE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thesis is conduct a contrastive analysis on Chinese and English conjunctives regarding their syntactic behavior in texts. The attention is directed to the inter.sentence aspects of the conjunctives(i.e. the textual level) in the two language systems. Halliday and Hasan’s(1976) theory of conjunctives is adopted as the basis for the contrastive analysis. By conducting the contrastive study, the present author hopes that valuable implications can be generated and be applied to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writing to Chinese advanced ESL learners in Taiwan. Besides making a contrastive analysis, the author also provides some predictions and performance scales regarding Chinese ESL learners’ linguistic performance in English comjunctives. The predictons and performance scales are further verified with a data corpus totaled 116 written texts, which were collected from 116 advanced ESL subjects regularly attending ESL programs in college. The verification procedure confirms most of the predictions and performance scales. The study reveals that Chinese advanced ESL learners do receive certain influence from their first language, regarding the use of conjunctives at the level beyond sentence. Consequently, the outcome is regarded as capable of rendering valuable implications for ESL(or EFL)teachers and learners as well as researcher.
77

抗戰前教育政策之研究(1928-1937)

陳進金, CHEN, JIN-J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78

中共對青年的政治教育

莊成炎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目的在研究中共政治教育上的理論根據、運用方式及其內容,藉以探討中國大陸上青年一代的政治態度。政治教育一詞在意義上並不包括含任何褒貶意味,事實上,這是任何政治體系為促進政治團結,尋求政治穩定的必要手段。惟中共在政治教育上的運用,已逾越一般公民教育的範疇,此種特殊型態的政治教育,引發筆者進一步研究的動機。 由於政治教育本身是一個學習的歷程,因此筆者在撰寫時,會引用社會科學中政治社會化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論,有選擇性地用作考察中共政治教育的參據,為了避免遷就政治社會化的概念、模式,而至歪曲了中共政治教育的具體事實,本文還採取了內容分析法,謹慎地除去中共資料中的虛偽宣傳部分,力求客觀地認識這個問題的真相。 第一章,透過對公民教育演進情形的描述,說明公民教育-政治上忠順心理-政治體系目標三者的密切關連。公民教育若要成功,必須與社會其它方面協調一致,才能收效。共產國家的政治教育卻完全以威迫方式,灌輸共產主義理論、勞動教育和集體思想,以求達到思想控制的目的。 第二章,就中共政治教育的三個理論基礎:(1)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2)勞動改造。(3)政治挂帥。分別加以辯駁,筆者認為其不僅與共產主義的唯物觀有異,更由於中共實際上專了無產階級的政,因此,這些政治教育的原則,只是為中共黨官僚統治提供「合理化」統治的藉口。 第三章,首先將毛澤東培養接班人的意圖作一剖析,以瞭解何以中共對紅旗下成長的青年並不信任。中共藉口防止修正主義復辟,強調對新生一代的政治教育,其實際作法是由黨過共青團的運用,對學校青年、下鄉青年在課堂、生活工作上進行無所不包的思想教育。 第四章,經由對「中國青年」雜誌一九五七年-一九六六年期間的內容分析,探討中共政治教育的重點。中共為配合一九五八年反右派鬥爭,其政治教育的比重驟增,至一九六二年所謂修正主義時期,政治教育轉趨緩和,至一九六三年底,政治教育的要求又昇高,這種一緊一鬆的手法運用及政治教育所代表的真實意義,可由文章篇數的比例及對選樣的文章所作的分析而獲得瞭解。 第五章,對中共的政治教育作一評估。中共利用嚴密探制的方式,作有計劃的政治教育,通常在「集體的依賴心理」、「政治的權威的心態」、「攻擊性的鬥爭」等方面,暫能顯現其效果,但是青年對政治課的反感、痛恨組織探制、反集體主義、反政治掛師、排斥生產勞動等,都足以顯示大陸青年政治態度的轉變。 本文取材是以中共文革前較為「正規化」的政治教育為背景。由於這個階段有教育革命的激烈措施,也有「修正主義」的偽裝,其間曲折複雜,固然有奪權的因素在內,但也不容否認其政治教育的一貫性,很少改變基本方向;文革風暴過後,中共已顯露回復文革前修正主義的傾向,就是證明。因此,本文對文革前政治教育的研究,乃是期望對研討中共今後政治教育之動向,提出二點淺見,謹供參考。 研究中共往何處去的問題,必須先分析當前中共如何教育其新生一代,然後才能確實掌握大陸青年的政治思想與趨向,這應是當前認識中共的重要課題之一,筆者才疏學淺,在學識不夠成熟以及相關資料仍嫌不足的情況下,作此論文,疏漏必定難免,尚祈師長、先進指教,並容日後增益補損。 本文撰寫期間,承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政大社會科學資料中心、調查局、匪俄中心等單位提供有關參考資料,深為感謝。在學習過程中,蒙東亞研究所曹主任伯一在生活、學習上的輔導,指導教授汪師學文先生對論文的悉心指正,在此謹表謝忱;內人儔美女士為本文謄寫、校對,對她的辛勞與耐心,使論文得以順利付梓,特此致謝。 莊成炎謹識 民國六十八年元月
79

臺灣教育經費之研究

陳瓊姿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近數十年來,由於人口增長快速、生活水準提高、民主思潮澎湃,社會對教育之需求已顯著增加,加上科學技術的進步及經濟結構的變遷,教育的經濟價值漸受重視,各國咸以教育為開發人力資源、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教育發展因而更形快速,教育經費需求亦為之日益膨脹,此一趨勢,使各國在財政負擔上皆感不勝負荷,尤其是開發中國家,百業待興,人口成長率又高,與教育競爭資源者眾,在資源有限,需求銳增的情況,教育經費的籌措、分配與運用實效問題乃益形重要。 本省近二十年來之教育發展,無論就在學人數、就學率、或教育經費所佔國民生產毛額的比重及政府教育經費所佔政府支出之百分比言,均有顯著的增加,在教育結構方面,亦已從初等教育的普及至國民教育的延長及中、高等教育的大事擴充,此一發展對於本省政治、經濟、社會及文化的進步,雖功不可歿,但從第三章的計算,我們發現本省教育投資的直接貨幣性報酬率甚低,其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亦遠不若先進國家之大,雖然教育的效益本就難予精確劃分並予數量化,且其間接的、無形的效益之重要性,絕不遜於直接的貨幣報酬;同時由於資源的正確性及其取捨不同,亦難為真確計算與比較,然儘管這些計算本身有許多難以解決的困難與存疑,我們仍必須承認:此項報酬率之偏低與教育政策之失當不無關聯。在一亟欲謀求經濟發展且經費有限的國家,我們的理想是每一單位資源,均能產最大的效用,而不僅以凈效益大於零為已足,因此在總資源的分配上,我們固當考慮資源在其他交替用途的報酬以決定教育資源之多寡,而教育部門之於資源的運用,亦當力求其經濟與效率,故教育及財政當局在面臨日益嚴重的經費困難之際,對於教育報酬率偏低之前因後果,不能不有所瞭解,俾為日後發展改進之借鏡。 教育報酬率所以偏低,我們可從本省教育人力就業失業情形,知其主要原因在:(一)經濟社會本身對教育人力之有效需求不足,教育資本與實質資本未能適當配合,致大才小用、小才無用,教育人力之生產力未能顯著提高;(二)教育資源分配不當,教育結構未能配合職業結構之變化而為調整,致經建所需技術人力不足而無一技之長者充斥,人力供需失衡,求才與求職者兩皆為難;(三)教育資源之運用未能更求效率化,致設備不足者有之、資本閒置者亦有之;理論與實際脫節、所學難以致用;大量青年失學,卻有學校招生未足額者。吾人須知唯有當教育資本與其他生產因素適當配合、且教育人力之素質、類別與數量適合經濟發展階段所需時,方能發揮其生產效能,否則教育投資難免流於浪費。因此,一項長期的教育計劃是十分重要的。 教育長期計劃,首當考慮未來社會對教育之需求及所需人力之類別、數量與素質,再根據此項預測,推計未來教育發展之結構、數量以及所需教育經費之多寡,俾財政當局據以編列長期預算,使教育發展得有確定之財源而為合理之分派與運用,此項計劃,旨在為一項通盤策劃,避免教育的發展為每年經費之多寡及當政者之主觀判斷所左右,但它亦非釘住不變的,在實際需要有重大變化時,仍宜通權達變,以免造成鉅大的錯誤投資。 經費的充裕是教育之與革興發展的首要條件,一般寬籌經費的方法不外增列政府教育經費預算、增收學雜費用、獎勵私人興學及企業界合作、舉借內、外債、吸收民間教育儲蓄等,各法均有其困難與弊端,因此決策者僅能衡諸得失,求其為助較大,為害較小者為之,以防造成過多干擾,得不償失。 由於教育經費籌措不易,因此其經濟利用倍加重要。例如教育年限的縮減、教育機械的利用、教育規模的適當、高中以上正規教育的選擇性發展、推廣教育的加強等,均可減輕教育經費負擔,使教育資源的運用更效率化。 要而言之,財政為公共活動之基礎,任何一項發展計劃均須有充裕之經費以為支持,尤其教育係百年大計,所費不貲,因此慎訂其計劃、寬籌其經費,並予以經濟有效之利用,乃為成敗之關鍵,捨此,則其經濟目標難求實現,而其本身發展也將益加困難,故本文分六章為此諸問題之探討。第一章係就教育經費之定義及其膨脹趨勢,說明各國教育之發展及其所加予財政上的負荷;第二章就本省近二十年來教育的發展、教育經費來源及教育支出之成長與分配情形一述其要;第三章則以可得資料為本省六十年度各級各類學校畢業生之教育投資報酬率試算,並就專家學者所估計之教育對本省經濟成長的貢獻率,探討本省教育投資經濟方面的直接效益、附帶說明經濟成長與教育支出的關係;第四章就本省教育支出之成果,為教育經費在分配及運用實效方面之檢討;第五章則針對過去教育經費之困絀及分配與支用欠當之處,就經費之籌措與運用為淺近之評述與建議;最後,於第六章為一總結。全文重心在於第三、四、五章,亦即本省教育投資利弊得失之探討與改革芻議,且所有論述主要均自財政經濟觀點著眼,至於教育之文化、政治等目標之實現,則不在本文討論之列。
80

荀子教育思想研究

董承文 Unknown Date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Page generated in 0.0137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