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12
  • 107
  • 9
  • 5
  • 2
  • 1
  • Tagged with
  • 125
  • 125
  • 30
  • 26
  • 25
  • 25
  • 24
  • 22
  • 21
  • 18
  • 17
  • 17
  • 17
  • 17
  • 17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1

台灣地區上市股票現行分類標準之探討

陳發輝, CHEN, FA-HU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篇論文主要目的是在探討台灣地區現行上市股票分類標準所具有之實質意義,並加 以檢討與評估,且為因應投資者之需要,運用現代多變量分析的統計技術,提出一個 更具意義而有效的股票分類模式,以提供投資者在進行證券投資時之參考。 本論文共壹冊,計分為六章,概述如下: 一、導論:包括研究背景、前提、研究動機與目的。 二、文獻查考:包括各國上市標準的比較與國內外相關研究之探討。 三、研究設計:包括研究架構、方法、範圍,流程步驟及限制。 四、資料實證分析:包括資料蒐集、分析與結果說明。 五、模式建立:新模式之建立與說明。 六、結論與建議。
12

從產業專利爭議論產業標準化相關法律問題

洪安寧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近年來國內資訊科技產業面臨了許多國際大廠的專利侵權訴訟及高額專利權利金追索情勢。為有效因應此發展趨勢,企業必須及早建立完整的專利經營策略與管理制度,刺激研發成果專利化,並積極累積有價值之專利籌碼,以厚實長期競爭力。而要研究專利策略,必先對專利制度的現況加以了解;而專利制度的現況,又往往具體反映在專利爭議之上。 在專利標準的爭奪戰中,誰的標準贏得最後勝利,多半便決定了未來誰能賺錢。雖然大家都希望盡早看到標準出現,但也希望自己選擇的技術能變成普遍的標準。如何決定標準是一件值得關注的事,因為標準對於經濟及社會的影響十分巨大。標準制定的過程必須公平公正,以避免有人藉著左右標準的制定而從中謀取私利。這其中也涉及了許多複雜的法律問題,Rambus控告英飛凌(Infineon)案即是一個明顯的例子。 因此本文擬以與產業標準化相關的專利爭議為研究範圍,借鏡美國產業標準化相關之專利爭議,於參與標準制定過程所面臨的法律問題架構之下,探討我國業者在面臨產業專利爭議與產業標準化問題時應如何因應。
13

外國企業來台上市標準之研究 / Research for the standards of foreign issuer primary listing in Taiwan

王麗瑱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推動外國企業來台上市為近幾年來我國證券市場重要政策之ㄧ,本研究嘗試比較我國及主要競爭市場香港、新加坡、上海、深圳等”主板市場”上市標準及競爭優劣,透過實證分析、問卷統計、訪談承銷商團及個案分析等方式,瞭解外國企業對上市標準的看法與偏好、區分本國及外國企業標準及有無因應短期波動豁免放寬之必要、了解我國吸引外國企業之優勢、並就推動外國企業來台上市提出具體分析建議。 因本國及外國企業上市標準不一,致外界時有獨厚外國企業、或本國企業可能採取迂迴上市之疑,本研究統計及問卷顯示,本國及外國企業之標準尚屬衡平,與競爭交易所比較亦未過於寬嚴、如採取更具彈性之上市條件應可吸引更多類型企業;因註冊地、營運地、上市地之法制及實務運作差異及監管原則不同,為外國企業來台上市最主要之挑戰。 在提升國際化兼顧股東權益保護前提下,本研究建議推動大型台商及外國科技企業來台,增加多元獲利標準且一致化本國及外國企業上市條件、或另設「國際板」明確區分適用不同上市條件及監管原則;積極界定在台上市外國企業之法源以為監管及爭訟依據。 歷經首家外國企業長達數月申請上市時程,至逐步擬定政策原則及數家大型台商陸續掛牌上市,欣見主管機關及交易所修訂法規制度,如:將外國企業來台上市(櫃)納入公開發行、證券交易法另設「外國法人」專章及過渡期間第一上市公司管理作業辦法……、預審制度、專家諮詢等,與本研究之建議多所相近,筆者有幸參與首家第一上市公司審查作業,亦正從事外國企業上市後管理制度之研修,藉由實際觀察後續發展印證本研究分析結果,並希望持續提供證券市場更多具體建議。
14

行動寬頻技術標準及授權法律分析 / Standard setting and license issues in the wireless industry

沈佩霖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行動寬頻技術在21世紀這個人手一機的今日,為一非常重要且背後蘊藏龐大商業利益的產業。正因此等商機,使得行動寬頻技術標準,自2G、3G直到今日即將進入4G以來,始終存在複雜的授權糾紛,包括關鍵技術的認定、合理權利金費率的訂定,以至可能引發之競爭法規範問題,在在都顯示出此產業對人類社會的影響,以及業者、國家對此領域所投注之高度關注。 本論文以2G以來,各個通訊世代所生之授權紛爭為例,分析通訊標準制訂過程將會面臨的問題。並在最後檢視我國通訊產業之結構,就此特性來分析我國通訊業者之優勢與列勢。在行動通訊產業這種具有高度「贏者全拿(Winner takes all)」的領域中,我國業者究竟應如何在此種高度競爭的領域中生存,進而與國際接軌,當為我國政府與通訊業者須認真思考之議題。
15

台灣期交所收費標準合理性之探討 / A study of the Appropriateness of the Trading Fees of Taiwan Futures Exchange

陳淑如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緣台灣期貨交易所乃是依據期貨交易法所設立之公司組織,就產業經濟學角度而言,屬於獨占事業,其費率應受政府管制,而其收費標準除考量本身財務健全與業務發展外,應儘可能減少各項服務之收費水準,透過降低交易成本,活絡期貨市場交易,促進公共利益。 就台灣期貨交易所臺股期貨之「交易經手費」與「結算業務手續費」兩項之收費標準進行進行跨國性比較,結果發現:目前臺灣期貨交易所收取類股指數期貨之交易經手與結算業務手續費顯著高於國際上美國、德國、英國、日本、韓國等國家期貨交易所之收費標準,且在比較台灣整體專營期貨商每年均有高額盈餘之情況下,認為臺灣期貨交易所收取類股指數期貨之交易經手與結算業務手續費收費標準應有合理調降的空間。 爰針對主管機關及臺灣期貨交易所,分別提出相關建議:主管機關宜將焦點集中於合理收費標準的公平性,透過控制及管制臺灣期貨交易所的報酬合理化,並藉由機制增進其效率與消費者共享;參考國外期貨市場交易與發展經驗,擴增臺灣期貨交易所之業務種類及範圍,使其商品更為多元化,進而擴大整體市場規模。基於強化公司治理精神,加強外部獨立董事之指派及其專業性與中立性,以確保獨立董事發揮其功能,維持市場運作之公正性。建議臺灣期貨交易所未來在組織架構調整上,考慮以控股公司模式運作;延長期貨市場交易時間,以利與國際接軌並提高策略聯盟之可行性及國際合作的機會。在收取交易手續費及結算服務費之成本不斷下降的狀況下,應可藉由發展多元化期貨商品提供交易服務,來吸引更多投資人從事期貨交易,善用期貨商品,以增進其財富及生活品質,並提升受託結算客戶比重藉以擴大產出水準獲取最大利潤;可從合理調降商品手續費,強化其國際競爭力,以謀求市場參與者之權益與國家證券市場之穩定,創造臺灣期貨市場自由、公平競爭的客觀環境。 關鍵詞:獨占、期貨交易所、收費標準
16

金融機構歷史發展個案探討-以匯豐銀行和標準渣打銀行為例

陳佑昇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研究針對匯豐銀行與標準渣打銀行之全球發展,作為個案銀行研究套討的標的,研究兩家全球百大銀行之成長歷程,如何由一兼地方性銀行發展為全球國際化銀行,探討其中之發展策略,成長方式,對各地之金融文化,各國之經濟環境所帶來的利益與,全球提供之服務。隨著經濟越來越發達,對銀行的需求也越來越強烈,在需求提高的同時,金融產業中的競爭也越演越烈,發展的原因不再只是單純的擴大業務以創造收益,同時也追求經營上的穩定,達到永續的經營目標。   金融機構的發展過程,鮮少有人清楚知悉期發展背景歷程,這些銀行如何在激烈的競爭之中存活發展下來,銀行是何時創辦,和其創辦的背景,更不用說是發展過程中種種的收購和擴大政策。在本論文中,收集資料,整理出匯豐銀行與標準渣打銀行的發展過程,創辦至今的發展點滴,分析探討該銀行成長的策略,與各種推向國際化了方式,國際大型金融企業的典範,超級金融集團之發展,對世界經濟之重大影響,在本論文當中被整理探討。
17

運用精實六標準差改善生產績效之研究 -以S公司為例 / The Study of Using Lean Six Sigma to Improve the Production Performance -A Case Study of S Company

鍾依芸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隨著全球醫療器材產業以及藥物傳輸系統技術的蓬勃發展,產品需求預測提升。為了滿足客戶訂單與配合客戶設計製造之需求,企業規模不斷地成長,卻也帶來一連串的挑戰,客戶的要求越來越嚴苛,產品趨向少量多樣,產品上市時程縮短,時間與效率逐漸成為企業保持競爭力的關鍵。 精實六標準差結合精實生產與六標準差的優點,具有減少浪費、加速流程、降低流程變異的功能,廣泛應用於製造業,是一套熱門的管理方法。本研究便以導入精實六標準差於個案S公司,運用DMAIC的手法配合精實生產的精神,探討現有流程可能存在的缺失。改善的焦點在首件前置作業流程,目的是要提升首件成功率進而改善生產績效。研究中發現工程師為首件前置作業的關鍵影響因素,是改善的主要標的;經過改善團隊重新規劃流程,利用標準化的作業程序,並提出一套在職訓練與資格認證的方案執行之後,一次首件成功率從75.10%提昇至86.15%,改善11.5%,平均首件花費時間減少2.32小時,改善率59.79%,結果顯示運用精實六標準差提升生產績效具有顯著之成效。 / The rapid growth of global medical device industry and technology of drug delivery system accompany with the increment of demand forecast. In order to fulfill the customer orders and requirements, the scale of the enterprise keeps growing and brings a serious of challenges: the higher level of customer requirements, the growing trend of small- volume- large- variety production, shortened time-to–market schedule. Time and efficiency have gradually become essential for the enterprise to retain competitive. Lean Six Sigma combines the advantages of lean production and six sigma, it can reduce the waste and speed up the process as well as decrease the process variation through statistical approach, which is a popular management methodology and widely applied in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troduce Lean Six Sigma (LSS) to S company, trying to find the potential failure in current process via DMAIC steps and lean thinking. The improvement is focus on operation before first article pass, project goal is to increase first article pass rate. We find the engineer is key input variable during the process. After reorganized the process flow and implemented new On-Job Training (OJT) and qualification programs, the study result shown that first article pass rate has increased from 75.10% to 86.15%, the improve rate is 11.5%; the average waste time of first article has reduced 2.32 hours, the improvement rate is 59.79%. We can conclude that there is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on production performance by applying Lean Six Sigma
18

推動品管圈活動績效之探討-以中華電信公司為例

曾振盛, Chen-Shen Tseng January 1988 (has links)
本研究以中華電信公司為背景,探討品管圈活動之績效。人力資源管理體系中,雇用、績效評估、教育訓練、激勵是四種最主要的管理活動,而教育訓練、激勵是評估品管圈活動績效的基礎,是使其永續運作的關鍵性因素,是故除了品管圈活動績效評估的信度與效度外,員工態度也頗值得探討。品管圈活動的效能分無形效益和有形效益,本研究對無形效益採抽樣問卷調查,樣本數121件;而有形效益係採焦點團體訪談。無形效益之最終結論為:(1)品管圈運作之自主性及自發性:建立一個健全的機制,定時檢討,不應以品管圈普及率因素,強迫組圈,因而使品管圈活動流於形式;(2)品管圈組織因素:「教育訓練與推行單位配合」、「激勵制度」、「上司參與」等三種組織因素是從制度面談起,然而以品管圈手法之繁複,是不適用於大部份無統計知識的中華電信員工;(3)影響因素:從調查資料得知,圈員因品管圈報告繕寫壓力佔極高比例,可見報告資料的改變方法在圈員心目中所佔的地位。工會態度在品質改善中能多加協助,品管圈效益也會提高; (4)在品管圈永續經營上,也要注意品質文化上的建立。有形效益之最終結論為:(1)評審制度須有公正性、普遍性才能符合多樣的電信業務,尤其當品管圈已有產品研發時,事業機構應主動申請專利,而此重大成就也要讓圈員分享;(2)有形效益後的標準化,須貫徹至所有事業機構,使研發的產品能在事業機構中產生知識的儲藏、運用、及展延;(3)品管圈實施過程中,不可有單位間的本位主義存在,否則會壓抑圈員的鬥志。整體而言,由研究結果發現,品管圈的有效實施可以幫助企業品質文化的建立,提高工作效率,提昇營運績效,進而增加企業的競爭能力。本研究以中華電信公司為背景,探討品管圈活動之績效。人力資源管理體系中,雇用、績效評估、教育訓練、激勵是四種最主要的管理活動,而教育訓練、激勵是評估品管圈活動績效的基礎,是使其永續運作的關鍵性因素,是故除了品管圈活動績效評估的信度與效度外,員工態度也頗值得探討。品管圈活動的效能分無形效益和有形效益,本研究對無形效益採抽樣問卷調查,樣本數121件;而有形效益係採焦點團體訪談。無形效益之最終結論為:(1)品管圈運作之自主性及自發性:建立一個健全的機制,定時檢討,不應以品管圈普及率因素,強迫組圈,因而使品管圈活動流於形式;(2)品管圈組織因素:「教育訓練與推行單位配合」、「激勵制度」、「上司參與」等三種組織因素是從制度面談起,然而以品管圈手法之繁複,是不適用於大部份無統計知識的中華電信員工;(3)影響因素:從調查資料得知,圈員因品管圈報告繕寫壓力佔極高比例,可見報告資料的改變方法在圈員心目中所佔的地位。工會態度在品質改善中能多加協助,品管圈效益也會提高; (4)在品管圈永續經營上,也要注意品質文化上的建立。有形效益之最終結論為:(1)評審制度須有公正性、普遍性才能符合多樣的電信業務,尤其當品管圈已有產品研發時,事業機構應主動申請專利,而此重大成就也要讓圈員分享;(2)有形效益後的標準化,須貫徹至所有事業機構,使研發的產品能在事業機構中產生知識的儲藏、運用、及展延;(3)品管圈實施過程中,不可有單位間的本位主義存在,否則會壓抑圈員的鬥志。整體而言,由研究結果發現,品管圈的有效實施可以幫助企業品質文化的建立,提高工作效率,提昇營運績效,進而增加企業的競爭能力。 / none / 目 錄 第一章緒論 1 第一節研究背景 1 第二節研究動機與目的 3 第三節觀念性架構 5 第四節研究流程 6 第二章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品管圈 7 第二節 品管圈活動15 第三節 品質改善與勞資關係 20 第四節品管圈實施方法的改變 22 第五節 中華電信實施品管圈過程25 第六節 中華電信品管圈實施方法改變後之效益41 第三章研究方法 43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研究假設 43 第二節 操作性定義與測量 46 第三節 資料收集及樣本特性描述 49 第四節 資料分析方法 51 第五節 因素信度效度分析及修正後架構52 第六節 研究限制57 第四章實證分析討論59 第一節 研究變項之描述性分析 59 第二節 個人因素與無形效益關係62 第三節 組織因素影響因素與無形效益相關分析64 第四節 組織因素對工作效率提高的影響 67 第五節 組織因素對提升營運績效的影響 71 第六節 員工對品管圈實施的其他感受分析 75 第七節 有形效益訪談分析78 第八節 整體效益深度訪度分析88 第五章結論92 參考文獻 95 附錄 研究調查問卷及訪談問卷 表目錄 表2-1-1我國品管圈活動史14 表2-5-1中華電信品管圈活動史26 表2-5-2中華電信品管圈歷年來完成主題數統計26 表2-5-3中華電信品管圈自七十五年至八十六年有形效 益統計28 表2-5-4中華電信品管圈有形效益成果表示法29 表2-5-5中華電信品管圈無形效益成果表示法31 表2-5-6中華電信南區分公司各機構組圈及績效統計表38 表2-5-7中華電信南區分公司品管圈推廣教育訓練與觀 摩研習情況38 表2-6-1南區分公司品管圈有形效益統計表41 表2-6-2八十三年至八十七年有形效益比較表41 表3-3-1樣本特性描述49 表3-5-1信度分析53 表4-1-1組織因素描述性統計分析表59 表4-1-2影響因素描述性統計分析表59 表4-1-3無形效益描述性統計分析表60 表4-2-1自主性類別統計61 表4-2-2員工自發性對無形效益的One-Way ANOVA檢定62 表4-3-1組織因素與無形效益相關分析63 表4-3-2組織因素與影響因素相關分析64 表4-3-3影響因素與無形效益相關分析65 表4-4-1組織因素對工作效率提高預期之層級迴歸66 表4-5-1組織因素對提昇營運績效預期之層級迴歸70 表4-6-1中華電信員工排斥品管圈之理由74 圖目錄 圖1-3-1本研究之觀念架構圖 5 圖1-4-1本研究之研究流程6 圖2-5-1中華電信品管圈組圈數推移27 圖2-5-2中華電信組織架構圖39 圖2-5-3南區分公司品管圈推行委員會40 圖3-1-1對無形效益研究之研究架構圖44 圖3-5-1修正後之對無形效益研究架構圖55 圖4-4-1教育訓練與推行單位配合與工會態度的交互作 用對工作效率提高的影響68 圖4-5-1激勵制度工會態度的交互作用對提昇營運績效 影響74
19

愛知県高等学校入学者数学学力テストBにおける本校生徒の結果分析(数学科)(教科研究)

湯澤, 秀文 15 August 1991 (has links)
国立情報学研究所で電子化したコンテンツを使用している。
20

論工作時間之認定標準──以我國近年實務見解為中心 / The Standard of Determining Working Time: Focus on the Judicial Opinions in Recent Years

黃莉珊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工作時間議題關乎勞動條件甚鉅,一直以來係勞動法學領域研究重點之一,且工時規範近年迭經修正,其中不乏引發眾多爭議者,如一例一休。因此,工作時間之認定,係學說與實務界,甚至社會輿論關注之所向。然而,工作時間雖重要,我國勞基法卻僅有時數規範等之限制,而未明文就工作時間為定義性規範。因此,實務上關於得否認定為工作時間之爭議,實層出不窮。   本文嘗試從文獻整理與分析實務見解動向來探討此一議題。首先由工作時間規範之變遷、現行工時規範,來了解勞基法對於工時之立場。接著,整理學說對此議題之討論,並區分類型,以近年實務見解為主,逐一就法院認定標準探討之。最後再就工作時間意義,提出個人粗淺之修法建議。   主要章節內容大略如下: 第一章為「緒論」。說明本論文之研究背景、動機、方法、範圍與架構等,期能藉此對本文研究方向有概略瞭解。 第二章為「我國工作時間之意義與認定」。此章節介紹我國工作時間規範,並整理學說及實務判決對於工作時間意義之見解,期望有助於理解我國近年在工作時間認定標準之發展走向。 第三章為「日本法上工作時間之意義與認定」。以勞基法同樣無工時定義之日本法進行比較研究,望能瞭解其工時認定標準為何,以及如何適用。 第四章為「台日工作時間之概念之比較法上的考察」。就我國與日本學說、實務上對工時認定標準之見解異同進行分析,並說明日本法值得我國參考之處。 第五章為「結論」。文末則就工時認定標準之整理作一總結,並提出勞基法修法之個人建議。   本文期望藉由對於勞基法上工作時間認定基準之確立,使法院將來在認事用法上有一致之見解,亦可促成勞雇雙方在約定工作時間一事上,得有遵循之標準。俾以達到從源頭減少爭端發生,並有法院見解趨向一致、促進法安定性之效。

Page generated in 0.022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