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
立法過程における「立法影響評価」の意義 -日本と韓国における「立法学」の視点から-梁, 邵英 24 March 2014 (has links)
京都大学 / 0048 / 新制・課程博士 / 博士(法学) / 甲第18022号 / 法博第155号 / 新制||法||147(附属図書館) / 30880 / 京都大学大学院法学研究科法政理論専攻 / (主査)教授 大石 眞, 教授 土井 真一, 教授 曽我部 真裕 / 学位規則第4条第1項該当 / Doctor of Laws / Kyoto University / DGAM
|
42 |
刑法学からの立法批判のあり方上田, 正基 23 March 2015 (has links)
京都大学 / 0048 / 新制・課程博士 / 博士(法学) / 甲第18744号 / 法博第175号 / 新制||法||150(附属図書館) / 31695 / 京都大学大学院法学研究科法政理論専攻 / (主査)教授 髙山 佳奈子, 教授 塩見 淳, 教授 安田 拓人 / 学位規則第4条第1項該当 / Doctor of Laws / Kyoto University / DGAM
|
43 |
通訊傳播複合行政法制建構之研究 / A Study of Reconstructing the Communications Law on the Perspective of Compound Administrative Jurisprudence陳長榮, Chen,Stev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Otto Mayer曾在其著名之「德國行政法」一書中提及:「行政法可以視為一個政府與人民間之行政法律關係的平台。」其又清楚地說明,行政法之目標在於「取向於特有的法理念,將法之整體內容作體系性的展開與結合安排。」換言之,行政法是一個整合平台,其目的之一在可以減輕行政機關與法院決定實務上之負擔;亦即在行政機關與法院裁判實務上一再出現的大量類似問題時,可以藉由抽象形式的語句加以界定並提供典型的答案。換言之,探究行政法體系必須結合公共行政實務之觀察,透過新素材(即新的行政實踐或觀察)之不斷地注入,行政法相關理論才能得以不斷地充實,以之再回饋於公共行政之法治實務,行政法研究才能得以與時俱進;然此間,依據本文之觀察,應以行政法各論之研究最是率先與社會互動之法學領域。因此,本文將以行政法各論為討論主軸。
此外,慮及科技發展一日千里與資訊社會之快速變遷,行政法學之發展亦日趨複雜,行政法各論間之交錯關係,也相對地使行政機關在行使其行政權之時,更顯得手足無措。是故,本文引進「複合行政」觀念,一方面從行政學視角來探討行政權之實務運作的合理性,另一方面從行政法學之角度來審度行政法各論間之法律架構交錯的合目的性。事實上,「複合行政」者,原發想於公害之「複合」污染源,亦即於公害污染責任之負擔,若有「複合」污染源者,則難以令彼等共負連帶責任。相同地,本文之謂「複合行政」者,即著眼於兩個以上之行政法各論間法律架構交錯時,行政機關應所達成依法行政原則之考量與法制之重構。然於此等「複合行政」理念中最稱典範之一者,乃為新近於2006年2月22日甫成立之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該組織之成立乃因數位科技之快速發展,通訊及傳播產業日趨匯流(convergence),產業服務型態更是日新月異,故特別需要一個具專業化、去政治化或必須充分顧及政治與社會多元價值等公共事務之組織,執行裁決性、管制性或調查性之事項,以統籌通訊、傳播相關監理事項,並促進我國通訊、傳播產業之健全發展。該機關主要業務涉及之行政特別法包括電信法、廣播電視法、有線廣播電視法及衛星廣播電視法等近10種法律、上百種法規命令與行政規則。
有鑑於通訊、傳播產業之本質乃是知識社會資訊流通的神經中樞,亦是其他事業發展之基礎產業;而通訊傳播法制規範的問題,則是當今世界各國均已面臨而亟待解決的問題,故各通訊傳播之先進國家亦紛紛修正其國內之通訊傳播法制以為因應,我國亦自難置身於事外。因此,本研究在討論「複合行政」概念之際,更具體地聚焦於通訊、傳播產業,並借鏡歐盟、美國、英國、澳洲及日本等通訊傳播先進國家新近修訂之行政法制,評析其特性,資以為本文之研究基礎;進而,提出適合我國通訊傳播行政之短期修法方向與長期法制重構等之具體建議,期以提供我主管機關於法制修正及行政實務運作時之參考。
|
44 |
憲法学の方法としてのドグマーティク―そのドイツ国法学における所在について―齋藤, 暁 23 March 2021 (has links)
京都大学 / 新制・課程博士 / 博士(法学) / 甲第22935号 / 法博第255号 / 新制||法||171(附属図書館) / 京都大学大学院法学研究科法政理論専攻 / (主査)教授 毛利 透, 教授 土井 真一, 教授 曽我部 真裕 / 学位規則第4条第1項該当 / Doctor of Laws / Kyoto University / DGAM
|
45 |
英文文法關係之型態探勘 / Pattern Mining on English Grammatical Relations蔡吉章, Tsai, Chi Cha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一些研究發現常見的ESL(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學習者在英語寫作時的錯誤為:用字不適當、動詞的形式不正確、句子缺少主詞、以及動詞時態錯誤。這些錯誤主要是起因於:字彙之不足、不清楚文法概念、本身母語的干擾。為了改善ESL學習者的寫作。我們希望能從文法關係的資訊來提供協助。目前,研究文法關係大多著重於字詞構成的單一文法關係,然而字詞在句中可能同時具備了不只一種文法關係。在我們的研究中,我們先發展文法關係樣式辨識系統。從句子中利用此系統提供使用者可搭配的文法關係,以了解可供使用的對應字詞。對應字詞可以輔助學習者適當地使用此關鍵字。此外設計使用者介面供查詢文法關係。以上,我們利用文法關係與搭配字詞來提供使用者英語寫作上的協助。而找尋樣式的做法,我們提出關聯法則和LSA(Latent Semantic Analysis)來實作。 / Some study found some common ESL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learners English Writing Error: improper use of the word, the verb form is not correct, the sentence lack of subject and verb tense errors. These errors are mainly due to: lack of vocabulary, grammar concept is not clear, the mother-tongue interferenc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SL writing, we hope that the information from the grammatical relation to provide assistance. At present, the studies of grammatical relation mostly emphasize the word consisting of a single grammatical relation. However, words in the sentence may also have more than one grammatical relation. In our study, we first develop grammatical relation pattern recognition system. From the sentence using the system provides users with the grammatical relation,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availability of the corresponding words. The corresponding words can help learners make appropriate use of this keyword. In addition the design of the user interface provides querying grammatical relation. This work makes use of grammatical relation and collocation in order to provide users with the assistance of English writing. And look for patterns of practice, we have proposed association rules and LSA (Latent Semantic Analysis) to implement.
|
46 |
清末法律繼受下立法用語之研究-以刑法為中心 / A research on legal language in the reception of law during the late Qing Dynasty: focus on the criminal law黃名秀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以法制史料為基礎,回顧清末變法修律的歷程,嘗試透過各種法制素材,還原當時樣貌。並於歷史考察的過程中,探索當時時代背景下所面臨的外在環境,思考當時以日本為師的可能原因。
其次,本文嘗試整理、分析清末新刑律草案的用語,並將之置於傳統中國律典的發展脈絡,以及中日文化交流的過程下,探討其詞語特徵。
最後,針對立法當時來自地方督撫上奏意見所提到的語言問題,本文嘗試以構詞和語法的觀點,提出不同面向的思考。希望透過清末變法修律過程中所遭遇的語言問題,探尋可供現代借鏡之處。
|
47 |
論反壟斷法適用除外制度研究 / Study to the exception system of anti-monopoly law石蕊 January 2011 (has links)
University of Macau / Faculty of Law
|
48 |
法科大学院教育におけるインデックス付き講義収録システムの利用と評価富崎, おり江, TOMIZAKI, Orie, 千葉, 恵美子, CHIBA, Emiko 19 September 2009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
49 |
公共行政個案方法品質指標之研究-以TASPAA的研究論文為例,2003~2012 / The study of Research Quality Indicators for Case study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The Symposiums of TASPAA in 2003-2012.游雅婷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公共行政是一門應用學科,同時被賦予知識累積與解決實務問題的期待。其中,個案方法是常被運用的一種研究方法,但關於研究設計的討論尚不成熟。因此本研究主要的目的在於對個案進行類型的分類並設計一套評估個案方法品質的指標,進一步以此指標評估10年TASPAA文章的品質。
研究結果發現,個案品質與信效度品質大部分文章皆有達到中度品質的水準。在個案類型方面,大部分文章都是描述一般、典型的狀況的「一般型個案」;在個案的理論性特色方面,以代表性個案、實務型關鍵個案與本質型個案佔有的比例最高;在個案使用的抽樣策略方面,運用最廣泛的是立意抽樣,但也有相當高比例的文章因為樣本特殊性等因素並未使用任何抽樣策略。在理論意圖方面,大部分文章皆是運用理論對特定的社會現象作出解釋,相較之下,測試理論和建構理論的文章較少。觀察個案研究設計與個案品質的關係,個案的時序、個案的理論性特色與個案的理論意圖對個案的品質皆有明顯的影響。
依此研究成果,本研究分別由個案方法的基本特徵、個案類型的挑選以及個案方法品質等面向進行反省,檢視現存個案方法使用上的問題,提出公共行政使用個案方法時,如何做一個好的個案研究。此外,本研究為初探研究,提供一個宏觀的品質狀況,實際情況仍需視不同研究者的研究需求而定,本研究已嘗試客觀化與系統化所有指標,但期待研究成果能夠經由後續研究不斷的修正,更加精緻化個案方法的指標體系。
|
50 |
我國初次上市公司企業評價方法之研究 / On business valuation methods used by IPO companies in Taiwan黃珊珊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我國初次上市公司依據現行證券交易所上市審查規範,需經由承銷商出具承銷價格評估報告,該報告中需揭露依國際慣用評價方法評定之企業價值。本研究主要探討承銷商評估報告中揭露之評價方法對承銷價格及上市後股價與評定價值間差距幅度之影響。選取民國94年後實施承銷新制,並解除新股上市首五日漲跌幅限制之公司,研究期間起至民國94年,終至民國100年底。以三類評價方法:市場基礎法、收益基礎法及資產基礎法為解釋變數,承銷價格及上市後股價與評定價值間差距幅度為被解釋變數,運用實證測試達到本研究之目的。
實證結果顯示,不管選用何種評價方法,其對承銷價格及上市後股價與企業價值之差距幅度均為顯著影響。但選用市場法中本益比法及收益法中現金流量折現法為評價方法時,其承銷價格及上市後股價與衡量之企業價值差距幅度影響較資產法小。 / Taiwan Stock Exchange Corporation (TWSE) regulates IPO pricing in the IPO Underwriter Evaluation Reports, which should include the disclosure of valuation methods, namely, the market, income, and asset approaches. This research aims to explore whether the valuation methods are associated with the gap between the offer price and stock prices with the business valuation. The sample consists of 107 Taiwan IPO cases that took place during the period of 2005 to 2011.
The empirical results are as follows. The market approach using the PE ratio as value multiple results in a gap between the offer price or stock prices and the calculated business value. The result of the income approach using the discounted cash flow method is almost the same as the market approach. Under the asset approach, the gap between the offer price or stock prices and calculated business value is the largest among the three approaches.
|
Page generated in 0.0229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