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495
  • 467
  • 95
  • 80
  • 47
  • 28
  • 2
  • 1
  • Tagged with
  • 677
  • 243
  • 186
  • 179
  • 159
  • 110
  • 94
  • 93
  • 92
  • 88
  • 81
  • 78
  • 72
  • 71
  • 70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21

台灣海埔地開發之研究

鄭天章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臺灣人口問題日形嚴重,雖然正在積極推行家庭計劃,但僅能稍為降低人口增加率,卻不能阻止人口膨脹的趨勢。由於人口不斷增加,而土地面積受其不可增加及不能移動等特性所限,故對土地之需要將日益迫切。目前臺灣人口已超過一千四百萬,且曾有年增加率高達百分之三點五的記錄,但耕地面積僅八十七萬余公頃,平均每公頃耕地需負擔十五個人的生活;加以近年來,由於經濟發展迅速,許多稻田變為非耕地使用,年平均約五百公頃左右,為適應此經濟發展需地之要求及謀農業用地不敷之需要,另開新地實屬必要。 海埔地開發工作為政府擴張土地之偉大政策,與山坡地,河川地開發同等重要。在三種土地開發方式中,海埔地開發雖工程大,耗資甚鉅,然後二者可開發面積不多,且技術上亦有諸多困難,即使順利開發完成,亦僅止於土地質的改進,而非量的增加,故就擴張耕地,緩和人口壓力,適應經濟發展,鞏固國防安全而言,海埔地之開發係屬最有利之開發方式,此不僅是土地質的改進,亦是土地量的增加,既固國防,又裕民生,富國強民,意義深遠。 本論文計分五章,第一章為緒論,討論海埔地的意義,範圍及其開發性質與事業內容作扼要性敘述,俾對海埔地有一明确清晰的概念。第二章為臺灣海埔地概述,討論臺灣海埔地的自然環境、成因、分佈、面積、特性及臺灣海埔地開發之必要性,以為開發海埔地的理論根據。第三章為臺灣海埔地之開發與利用,討論光復前及光復後臺灣海埔地的開發情形,土地利用方式與經濟效益,以印證臺灣海埔地開發的必要性。第四章為臺灣海埔地開發之研討,討論現今海浦地開發所存在問題,分別就政策、技術、土地處理,管理以及資金等加以檢討,並試擬解決方法。第五章為結論,乃筆者就研究所得,歸納前述各章作一般性的總結。 本論文撰述期間,承蒙張師劭會教授悉心指導,灌輸海埔地開發之最新知識,初稿完成後,復予撥冗指正,衷心銘感。又曹師叔*,李師鴻毅,土資會林昌雪先生,魏仰賢先生,許硯蓀先生,臺灣土地開發公司劉總工程司澤沛,或提示疏誤,或賜贈資料。此外,同學張泰煌,涂義光,李育志等亦常提供寶貴意見或予指正及李璧霞同學幫忙校對,對本文之完成,助益良多,謹此一併致謝。
22

從國際法觀點分析南海主權爭端與中華民國的南海政策

陳希傑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南海問題涉及法律與政治兩個層次,就某種程度而言,南海爭端的本質即在於資源的爭奪與控制。「海洋法公約」於1994年正式生效後,南海主權爭端主要是領土取得以及如何適用「海洋法公約」的問題,不同於一般海洋劃界爭端,國家惟有取得島嶼後方得依據陸地支配海域原則主張海域管轄權。南海主權爭端為高度政治性問題,期望純粹藉由法律手段以解決此爭端,仍有其侷限性,有關國家須依據國際法的相關基本原則以決定領土主權的歸屬問題。相較於其他爭端國家,我國對南海的主權擁有歷史證據與法理依據,應在法律層面上站穩立場,臺灣斷無理由在主權的爭端中過度自我退讓。臺灣南海政策的一大侷限在於,政府最高決策者始終未能體認南海問題對我國影響的重要性,以及臺灣在與其切身相關的議題中被邊緣化的危機。質言之,南海問題並非政策可行性的問題,在於行動的意志問題,積極作為並不保證能獲致預期成果,但被動消極肯定將一無所成。若再不拿出一套具體的有效政策,而滯留在紙上談兵的階段,其他聲索國家卻積極在南海問題上快速前進,而我們仍裹足不前、劃地自限,最終臺灣可能無法避免被邊緣化的危機發生。
23

電子業上市公司海外籌資對股價影響之研究

莊振隆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隨著國際金融環境的發展,資本市場日趨全球化,使全國金融市場間關係更加密切資金流動更為頻繁;然而政府為了引導國內證券市場朝向國際化與自由化之方向前進,由於當時國內經濟快速成長,景氣熱絡,加上台灣企業初次進入國際金融市場,稀有性高,造成一時之間洛陽紙貴,隨著國內證券市場國際化程度加深,越來越多表現優異的國內企業傾向於海外市場募集資金。赴海外發行有價證券已蔚為風潮,目前以海外可轉換公司債以及海外存託憑證為企業界在進行海外籌措資金時最常使用之金融工具。 本研究以1996年至2003年間進行海外籌資宣告之電子業上市公司中所蒐集之97件宣告事件為研究樣本(其中31件為宣告發行海外存託憑證,66件為宣告發行海外可轉債),利用事件研究法之市場模式進行統計分析,評估宣告事件對於公司價值之影響,並比較兩種海外籌資工具分別對公司價值影響程度。根據實證分析結果,可歸納出下列四點結論: 1.電子業上市公司宣告進行海外籌資活動對公司股價並沒有異常報酬產生,對公司價值沒有影響。 2.電子業上市公司宣告發行海外存託憑證對公司股價產生不顯著正的異常報酬。 3.電子業上市公司宣告發行海外可轉換公司債對公司股價產生不顯著正的異常報酬。 4.電子業上市公司發行海外可轉換公司債的宣告效果較海外存託憑證的宣告效果小。
24

中共區域反恐外交之研究-以上海合作組織為例 / A study of China's Anti-terrorism Displomacy with the SCO as the Case

曹立平, Taso , Li P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一、911事件後恐怖主義對國際安全構成日益嚴重的威脅,長期以來中共對恐怖主義認知並不強烈,反恐在中共外交政策亦未成為主要議題,一是中共具高度國內控制力,二是傳統的軍事安全仍是影響中共外交政策的主要因素。 二、在承續鄧小平國際戰略指導下,以江澤民為首的第三代領導集團開始思考超越冷戰思維,探索新型安全觀、新型國家關係和區域合作模式,進而推動反恐外交,建立「中國和平發展」、「建設和諧、和平新世界」之良好形象。 三、90年代末,中共率先在週邊區域推動反恐外交,以「上海合作組織」達成「安邊、固本」之戰略目標,除為消解中亞各國複雜的民族和宗教矛盾,以突破美國與亞太親美國家建立的「扇形戰略」(fan-spread),次之則為其能源戰略佈局。 四、911事件後,中共更順勢將反恐外交延伸至全球層次,建構以美國為中心的雙邊及多邊反恐框架,並藉此期望獲得三項利益,一是防範恐怖主義蔓延新疆地區構成威脅,二是運用反恐開展全方位外交,三是確保北京奧運及世博會安全。 五、由於美國在911事件後國家安全戰略有所變化,以「先發制人」戰略代替以往威脅和遏制戰略,其積極對阿富汗及伊拉克等中亞地區從事軍擴張及政治介入,等於在地緣戰略上完成北約東擴,導致中共「上海合作組織」功能萎縮,更影響中共西部邊境能源安全,使中共反恐外交上遭受不利。 六、中共未來區域性反恐外交主要走向有六,一深化反恐安全合作事宜;二防止組織內部分化裂解;三經濟發展是未來組織轉型的熱點項目;四「 上海合作組織」發展影響著中共「新安全觀」的生命力;五賡續強化能源安全;六積極進行國際宣傳,強化反恐論述。 關鍵詞:上海合作組織、恐怖主義、東突、新安全觀
25

圍繞中國海關問題的國際動向──以英、日勢力的對局為中心(1931~1941)

蔡紅金 Unknown Date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26

海馬へのイボテン酸投与によるdark neuronの出現とその経過

石田, 和人, 飛田, 秀樹, 西野, 仁雄 20 April 2000 (has links)
(運動・神経生理)
27

模糊多評準決策應用於海外人力派遣評選之研究

游添榮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隨著交通及資訊科技的迅速發展,不僅商品交易的過程可在極短的時間內傳送至世界各個角落 ,也加速實體商品在國際間流通的速度,許多不能移動的生產資源也都可以在各地自由流通,因此各國的經濟也朝向國際化、全球化及自由化發展,在國際化經營過程中,由於企業派往海外工作人員隨之增加,如何有效進行國際化人力資源管理成為重要工作,如何進行海外工作人員的選派亦成為企業必需面對的重要課題 . 在企業進行國際化經營之際,由於派往海外工作人員經常會被指派一些重要的職位,因此如何降低外派的失敗率,必需從外派人員的評選階段減少錯誤做起.特別是外派人員的發展策略,常涉及員工個人、家庭、企業組織間互動過程及相關情境因素影響,也造成了複雜性. 過去雖有文獻探討外派人員的失敗原因、甄選準則,但鮮少分別從主管及員工不同角度,探討企業進行海外派遣發展策略所考慮因素(準則)重要程度排序及評估各項因素(準則)相對於不同派遣地區之重要程度.本研究擬由相關文獻進行次級資料蒐集,並以台灣某家電子產業之上市公司為實證對象,進行以下之研究: 一、 藉由整理相關文獻、問卷調查,整合不同群體意見,建立一套兼具功效性、客觀性、週延性及整體性的企業海外人力派遣評估因素之層級評估架構. 二、 利用層級分析法(Analysis Hierarchy Process, AHP)的層級概念與特徵向量法來分析,求得主管、員工不同群體及整體對於評估準則之權重值大小,建立權重體系. 三、 結合模糊多評準決策法(Fuzzy Multiple Criteria Decision Marketing, FMCDM),請受訪群體針對不同的派遣地區,導出各項評估因素(準則)相對於不同派遣地區之重要程度並據以排序,以作為企業進行海外人力派遣評選作業方案之評估.
28

國際法上國際航用海峽制度之研究

張福恆 Unknown Date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29

「南シナ海問題」の形成 : その変容と要因 / ミナミシナカイ モンダイ ノ ケイセイ : ソノ ヘンヨウ ト ヨウイン / 南シナ海問題の形成 : その変容と要因

黒杭 良美, Yoshimi Kurokui 20 March 2019 (has links)
博士(政治学) / Doctor of Political Science / 同志社大学 / Doshisha University
30

中共海軍現代化對美國亞太戰略的影響 / The Influence of the PRC Navy's Modernization on the US Asia-Pacific Strategy

王宜弘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自1980年代以來,中共海軍展開了現代化工程。美國無疑是亞太地區安全的關鍵性角色,由於中美兩國存在戰略上的衝突,美國藉由駐軍、美日安保形成對中共的圍堵,其中美國海軍扮演了重要角色,因此中共海軍現代不乏對此一戰略態勢的回應。綜觀目前中共海軍的現代化發展,將使中共擁有「局部制海權」與「有效核嚇阻」的能力,提高美國介入東亞局勢的風險。對美國的影響包含兩個層面:其一,美國在東亞地區領導與影響能力將會縮小;其二,美國的軍事戰略優勢將受到挑戰。

Page generated in 0.0188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