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我國直播徫星用戶之分析研究----以台北、高雄兩市用戶調查為例熊學彥, XIONG, XUE-Y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自去年11月政府開放直播衛星天線的裝設後,一般家庭利用碟形天線(俗稱小耳朵
)接收衛星節目的情形日趨普遍,但國內目前對此新媒介的使用尚無相關研究;本研
究目的即在研究直播衛星用戶及其生活型態,以了解我國直播衛星閱聽人之特性及其
使用情形。
本研究的相關理論有媒介閱聽人研究、閱聽人的生活型態、電視節目使用情形相關研
究、新傳播媒介研究以及使用與滿足等理論。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經音意及分層抽樣,從台北及高雄兩市的衛星用戶中抽取3
00名樣本,蒐集其人口特性、生活型態及媒介使用行為等資料。本研究並以卡方檢
定、因素分析及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統計方法,分析我國直播衛星閱聽人之特性、衛
星電視節目觀看情形及其生活型態等。
本研究發現,我國直播衛星閱聽人最喜歡的衛星節目是新聞報導,最常看的時段是在
晚間10點到12點,而且多數是每天看,而每次收看的時間多半為半小時以下。同
時本研究發現直播衛星用戶在生活型態方面,可歸納出13種生活型態,且會因年齡
、性別、教育程度、職業、婚姻、收入及居住地區的差異而各有不同。另外,本研究
亦發現,在生活型態與使用行為二者的關係上,部份生活型態與使用行為亦呈現顯著
差異。
|
2 |
汽車工業中心衛星工廠制度建立之探討林文成, LIN, WEN-CHE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經濟部為健全工業體系,發揮整體力量,擬參考日本垂直分工之生產體系,耒極推動
中心─衛星工廠體系之建立,期藉著專業分工以實現生產之集中化與專門化,以提高
我國產品之品質水準和資本設備之運用效率。
由於汽車工業之產業特性,自然形成了專業分工之生產體系,本文擬藉著汽車工業以
探討中心─衛星工廠間結合之有關問題,我們認為企業上下游間的連繫合作,應以共
同的利益為依歸,只要雙方都有「合則兩利,分則兩害」的共識,上下游間自然會形
成緊密的利益體系,事實上中心工廠與衛星工廠之交易本身就是一種基本的互補關係
,也唯有在互利的基礎上,廠商與廠商間才有發生關係之可能。
本文是從衛星工廠和中心工廠之不同角度分別交叉探討中心工廠與衛星工廠結合之有
關問題,要使衛星工廠基於利害關係自願與中心工廠配合,須從加強中心工廠所提供
之報償和容忍度兩方面著手,本文即在藉台灣汽車工業之既存體系,探討其間之報價
和容忍度與雙方配合程度之關係,以發掘目前之缺失,並提供強化體系之重點,以供
決策有關單位參考。
全篇約七萬多字,分為七個章節,摘述如下:
一、導論 研究動機、架構、方法、限制、相關文獻探討與名詞定義。
二、台灣汽車工業之產業現況分析,基本特性探討。
三、中心衛星工廠間組織及基本關係分析。
四、衛星工廠所獲之報償、容忍度及配合程度分析。
五、衛星工廠與中心工廠間相互評估與期望分析。
六、強化中心衛星工廠體系之方向及作法。
七、結論及建議。
|
3 |
低軌道衛星を用いた通信システムの構成とドップラーシフトの影響に関する一考察片山, 正昭, Katayama, Masaaki, 小川, 明, Ogawa, Akira, 森永, 規彦, Morinaga, Norihiko 05 1900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
4 |
公權力利用衛星科技對隱私權的影響-以美國法為中心蔡達智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國家為達成本身存在目的、實現各種公共任務而影響人民隱私權的程度,可分成國家安全、犯罪偵查與行政檢查等三個面向,又以實施的手段方法,可以分為對於個人表象事物與資訊的取得、入侵個人封閉事物與資訊,以此適用的法律原則,儘管有其例外,大致上可以分成封閉、開放;通訊內容與非通訊內容兩大原則,作為權衡國家公權力與個人隱私權保障與否及其程度範圍的判斷標準。此等原則仍適用於國家公權力利用衛星科技影響個人隱私權的情況,特別是利用衛星進行通訊監聽方面,與其他監聽工具方法並無明顯差異。利用衛星取得他人通訊內容,必須事先取得搜索票,如要取得非通訊內容,該資訊若有識別個人的成分,則應由法院為非搜索票的許可程序,以保障個人資料不受任意外洩或交付他人的風險。
其次,國家公權力利用衛星進行穿透光波的遙感探測,除了以國家安全為目的使用之外,作為犯罪偵查仍需事先取得搜索票為宜。至於無票搜索的衛星穿透光波利用,由於衛星造價及營運成本昂貴,距離地表過於遙遠,無面對面武器檢查的明顯立即危險存在,仍採用衛星進行穿透光波探測,違反比例原則的可能性相當高。
就有關開放空間中的衛星空照攝影或定位追蹤行為,即使是隱私權保障的程度較低,仍可能因為衛星高空、遠距、全球化且可為結合所有地面的個人資料庫形成全面監控的情況,難免使隱私權的保障略顯不足。對此,我國警察職權行使法對於開放空間中的監控行為限定在重罪與一年以下期限,足為開放空間原則的界限。至於有關公權力機關在私人財產外部裝設全球衛星定位系統作為監控個人行動的行為,美國國會趨於保障個人地理位置資訊的影響之下,可能不能再以開放空間原則作為身分確認與定位追蹤行為的合法基礎。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如有可能進入並探測他人封閉生活領域事物,或者如跟監時日過久,就有必要由法院審查。
|
5 |
我國衛星電視執照管制之研究-政策順服觀點 / An Analysis of Satellite TV License Regulation of Taiwan-A Perspective of Policy Compliance盛郁涵, Sheng,Yu H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2005年我國首次衛星廣播電視事業之換照審議,由行政院新聞局所招集的「衛星廣播電視事業審查委員會」進行審議工作,並於2005年七月三十一日作成換照審議結果,其中部分衛星頻道事業經審議後未獲換照許可,於期限(八月三日)屆至後不得再行播放節目,必須停止營運。換照結果引起未換換照之業者之反彈與抗議,並以行政爭訟途徑尋求救濟,也引起各界言論之廣泛爭論,甚至許多國際媒體組織亦對新聞局提出批評與抗議。本文即在探討此次換照爭議中,究竟標的團體為何會產生不順服與反彈的情形?藉由分析我國首次的執照換發所引發的反彈聲浪,探討我國衛星電視執照管制制度之現況與不足之處,政府應如何改善才能提高利害關係人對政策的認同與順服程度。
在本次換照爭議中,主要影響標的業者政策順服之原因,除了管制政策本身所具有的零和賽局的特性與標的業者本身的自利因素之外,在制度面與執行過程上有許多瑕疵與不足是更為主要的原因。自訪談分析中,可發現實際上雖然支持市場決定論者與支持社會責任論者彼此觀點不相同,但也非完全處於毫無交集的極端,標的業者並非完全否定政府以執照的方式對媒體產業進行管制,事實上業者們亦承認媒體產業基於其影響力,必須負擔相當程度的社會責任,因此他們並不否定政府有權以執照的方式為媒體市場把關。
政府的管制作為若能提高媒體市場的健全度,並且對媒體產業的發展環境有所助益,業者也表達支持,甚至也會樂意配合政府推行之政策。
因此影響業者對執照管制政策的順服意願,其中真正的關鍵其實是在於執照管制的方式、標準、程序與組織,是否夠明確、合理,且具公平性,而能保障業者的基本權益。
本文經由對此次衛星廣播電視事業換照事件的探討,對於未來政府在發展衛星廣播電視執照制度,甚至是在無線、有線廣播電視或漸趨發展的數位電視政策領域中,提供相關的建議方向。
|
6 |
無線電視與衛星新聞頻道記者組織溝通、專業性與工作滿意度關聯之比較--以台視與TVBS為例孫沛芬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組織溝通的研究,應用在各企業的相當多,但研究媒體的卻相當有限,因此本研究根據以往的文獻,探討國內電視媒體中組織溝通的情形,並且將組織溝通視為自變項,探究其對電視媒體記者工作滿意度的影響,此外本研究也探討專業地位特殊的新聞業,其專業性對工作滿意度的影響,並且也探討個人背景變項和工作滿意度的關係。最後整合歸納個人背景變項、組織溝通、專業性三者對工作滿意度的預測能力。
隨著有線電視及衛星頻道的蓬勃發展,也形成了和以往不同的媒體環境,因此本研究也希望探討無線電視和衛星新聞頻道的記者,在不同特性的組織當中,其個人背景變項、組織溝通、專業性和工作滿意度有何差異。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選取分別在無線電視和有線電視及衛星頻道晚間新聞收視最高的台視與TVBS進行調查,研究對象是兩台在台北新聞部採訪組的文字記者及攝影記者,根據研究所需設計出包括組織溝通、專業性、工作滿意度以及個人基本資料四部份的問卷,進行調查。回收之問卷以SPSS FOR WINDOWS套裝軟體進行資料分析,統計方式包括百分比、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相關分析、因素分析以及逐步迴歸分析等方法。
在資料分析之後,結果發現:
一、台視和TVBS記者的個人背景變項就兩台受訪記者在個人背景變項的百分比來看,台視男多於女,而TVBS則女多於男;年齡方面,台視最多的集中在31-35歲,TVBS則較多集中於26-30歲;婚姻狀況則台視已婚者較多,TVBS未婚者居九成;教育程度則兩台都以大學畢業者居多;專業背景方面兩台則以新聞相關科系者居多;職務上,兩台受訪者都是文字記者多於攝影記者;工作年資則台視最多的是3-5年,TVBS最多的則是2-3年;待遇方面,台視較多為60,001-70,000元者,TVBS則最多的是50,001-60,000元者。
二、台視與TVBS記者在組織溝通、專業性及工作滿意度的差異
(一)兩台記者在組織溝通當中的接受訊息、傳送訊息、訊息來源、以及溝通管道這四個層面的部份題項達到顯著差異。
(二)兩台記者在專業性有關經常充實專業知識以及在爭議事件中應避兔個人因素影響新聞報導的題項有顯著差異,其中台視記者比TVBS更認為應隨時充實專業知識及避兔個人因素影響新聞報導。
(三)在工作滿意度方面,在有顯著差異的題項上,台視記者比TVBS記者更認為自己的工作受到社會重視、較有成就感,並且更認同主管會讚美工作優異表現的記者,對福利及休假制度也感到較滿意;而TVBS記者則比台視記者認為目前工作有良好升遷機會、並更認為自己待遇比同業低、更覺得電視台未給予在職訓練機會,但覺得同事之間彼此較為關心。至於兩台工作滿意在因素分析之後,也產生不同因素,台視的五個因素分別是「工作本身及管理」、「升遷與福利」、「同僚相處」、「上司領導」以及「待遇」,而TVBS的五個因素則是「工作前景與管理協調」、「上司體恤」、「工作管理」、「升遷制度」以及「工作成就」。
三、個人背景變項、組織溝通、專業性對工作滿意度的影響及預測能力
(一)個人背景變項:台視方面,性別、年齡、婚姻狀況、教育程度以及工作職別會影響工作滿意度;TVBS方面,則是性別、婚姻狀況、教育程度以及工作職別會影響工作滿意度。
(二)組織溝通:台視在接受訊息、傳送訊息、訊息來源、溝通管道以及訊息回饋的時效性五個層面和工作滿意部份層面有顯著相關;TVBS則在接受訊息以及訊息傳送後所採取的行動和工作滿意部份層面有顯著關。
(三)專業性:兩台專業性都和工作滿意的部份層面有顯著相關。
(四)綜合個人背景變項、組織溝通專業性對工作滿意度的預測,則組織溝通中的溝通管道和專業性可以共同預測工作滿意度35.7%的變異量。
本研究在最後並根據研究結果對未來研究者以及媒體組織提供建議,以做為實務上運作的參考。
|
7 |
台灣地區衛星電視頻道商經營策略之研究 / On The Strategy of CATV Channel Dealers in Taiwan欒錦榮, Luan, Chin-Ju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隨著科技發展與國際社會變遷,傳播業的生態出現的巨大的市場變化。其中台灣地區的頻道商如雨後春筍般攢露而出,更是瞄準了大中華影視市場的大餅。為瞭解衛星科技的應用、國人最主要的休閒活動一收看電視以及頻道商如何吸引收視戶注意,便形成本研究之研究動機。
面對媒體發展迅速之際,本研究之研究目的有三:1. 透過分析的工具瞭解頻道商經營策略的差異與成效;2. 透過個案的整理歸納出產業一般的經營作為;3. 為業界提供增加競爭力的建議。
本研究對頻道商之定義如下:「提供有線電視播送系統節目或訊號,且以有線電視播送系統或直播衛星為傳輸媒介的經營業者」。本研究採取個案研究法,針對九家頻道商依策略構面加以剖析策略的異同,以及相關的環境與條件的配合。
本研究發現如下。
.產業特性:1. 目前台灣的頻道市場處於引介期,大多的頻道商處於虧損狀態;2. 上、中、下游體系明顯,有專業分工;3. 向上整合進入障礙高;4. 收入來源未與頻道屬性搭配;5. 頻道商對人才的投資屬短視行為;6. 系統統購與頻道商聯售展開拉力戰;7. 分眾化的經營方向;8. 依內容與收視群為變數可將頻道商區分為地方小館、素食餐廳、自助餐廳及俱樂部餐廳等四種不同的類型。
.風險認知:1. 不同的風險認知程度造成不同的垂直整合程度,依不同價值活動組合可將頻道商區分為製造型、採購型、通路型及完全整合型四類;2. 產品來源、頻道組合與技術投入的風險認知程度高均偏向外購,低則偏向自製;3. 環境的風險源-管理/技術人才不足、缺乏融資管道、地方派系糾纏、同業惡質競爭以及系統統購行為。
.經營策略:1. 進入動機-被動地因下游生態改變及主動地掌握新機會;2. 營運所致的績效為原有事業創造新資源或累積資源;3. 產品可獲性高,頻道的進入障礙相對較低;4. 頻道商在此未成熟的市場,多以試誤法經營;5. 系統統購行為強化頻道商垂直整合的動機,方式有二-推的方式:直接投資或控股/拉的方式:利用品牌強度及產品力,透過最終收視戶強化系統的選購動機;6. 產品強度與產品供應來源多元化及穩定性,成就了頻道能否永續經營的要件。
|
8 |
結合遙測與地理資訊系統於都市發展之研究-以桃園縣(復興鄉除外)為例劉其輝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我國都市發展中,土地利用型態的迅速改變,然而,任何不當或過量的開發均會加速自然生態地區的喪失和經濟資源的浪費。因此,為促進土地資源合理配置,決策規劃者將更需要即時性空間資料的輔助,以有效掌握環境資源變化的情形,拉近都市規劃與實際發展間之差距。
本研究應用四時期SPOT衛星影像遙測技術於大面積土地的探測,並進行監督式影像分類獲取研究區四個時期的土地覆蓋分類成果圖,再配合當地人口之統計資料以及都市計畫之相關圖資,將此空間與屬性資料建構至地理資訊系統中,藉以瞭解都市發展的過程與規律,進而提出都市未來可能的發展方向和趨勢,以提供都市計畫擬訂者科學且客觀的輔助資料,作為其制訂都市整體規劃、動態監測都市發展和及時修正規劃之參考依據。
|
9 |
情報処理技術を活用した流域管理システム構築に関する研究 / ジョウホウ ショリ ギジュツ オ カツヨウシタ リュウイキ カンリ システム コウチク ニ カンスル ケンキュウ圓佛, 伊智朗 23 January 2008 (has links)
学位授与大学:京都大学 ; 取得学位:博士(工学) ; 学位授与年月日:2008-01-23 ; 学位の種類:新制・論文博士 ; 学位記番号:論工博第3978号 ; 報告番号:乙第12154号 ; 整理番号:25700 ; 請求記号:新制/工/1424 / Kyoto University (京都大学) / 0048 / 新制・論文博士 / 博士(工学) / 乙第12154号 / 論工博第3978号 / 新制||工||1424(附属図書館) / 25700 / UT51-2007-T881 / (主査)教授 田中 宏明, 教授 清水 芳久, 教授 藤井 滋穂 / 学位規則第4条第2項該当
|
10 |
人工衛星リモートセンシングを用いた琵琶湖における水環境解析の基礎的研究寺本, 智子 24 September 2015 (has links)
京都大学 / 0048 / 新制・課程博士 / 博士(工学) / 甲第19294号 / 工博第4091号 / 新制||工||1631(附属図書館) / 32296 / 京都大学大学院工学研究科都市環境工学専攻 / (主査)教授 寶 馨, 教授 米田 稔, 教授 中北 英一 / 学位規則第4条第1項該当 / Doctor of Philosophy (Engineering) / Kyoto University / DFAM
|
Page generated in 0.0227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