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21
  • 19
  • 5
  • 1
  • 1
  • 1
  • 1
  • Tagged with
  • 27
  • 27
  • 10
  • 9
  • 9
  • 8
  • 8
  • 7
  • 7
  • 7
  • 7
  • 6
  • 5
  • 5
  • 5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改革開放後中共媒介市場化之分析-以上海解放日報為例

顧秦雯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中共自一九七八年十一屆三中全會,決定施行改革開放至今,不僅在經濟上造就舉世矚目的經濟成長,相對的也對中國大陸的傳播媒介造成衝擊。在改革的過程中,被中共稱為「黨在政治上、理論上和思想上領導戰鬥的武器」的傳播媒介,隨改革範圍的擴大與深入,產生了顯著的變化。 一九九二年鄧小平視察南方經濟特區,發表宣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南巡講話」。緊接著,中共在十四大確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目標。市場機制的引入,使中國大陸的新聞媒介,置身在和以往迥異的環境,新聞媒介組織和從業人員捲進市場經濟中,媒介的內容和形式,發生根本變化。 本研究想要了解「解放日報」如何一方面扮演中共黨報的身分,另一方面又如何在市場競爭激烈的上海報業中,謀求生存與發展,藉由一份黨報的轉型,來了解中國大陸媒介如何走向市場化?如何在國家堅持傳播仍是「黨的宣傳機器」與喉舌論之下,自謀生路,並在政治與經濟的角力中,呈現的面貌與發展,期能了解中共未來媒體的發展與動向。 本研究以內容分析法分析上海解放日報市場化後在新聞報導內容、新聞寫作方式、廣告內容的轉變;以文獻分析法分析解放日報改革因素、市場化後廣告量、發行量與方式、以及經營方式轉變。 研究結果發現,解放日報,改革因素包括:受到黨中央的政治生態,要求新聞報導相適應變革、黨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由「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進而客觀的要求新聞媒介發生變化。社會因素,社會逐漸多元化,民眾對於各種資訊的要求增多。媒介本身的因素,來自新聞從業人員觀念的轉變,促使新聞產生變革。 市場化的解放日報,在內容上經濟新聞增加,.新聞照片、圖表次數增加,版面趨向活潑、豐富。在新聞寫作方式上,評論類新聞減少、專欄增加。在寫作內容方面,強調與讀者的貼近性,但是市場化對新聞時效性影響不顯著,與市場化前相同。市場化對寫作目的影響不顯著,依然以宣傳性新聞為主。在廣告方面, 廣告量逐年增加,同時廣告內容反映市場經濟發展,家電用品、旅行社廣告增加, 廣告位置在報頭、報紙左下、右下多方並陳。在發行方面,由以往的郵局發行轉為郵發、自辦發行並存,並在各地設有分印點,發行量隨市場經濟轉變。在經營上,解放日報成為多角化、多元化經營,「以報業為主的多元化發展戰略佈局」的集團公司。 解放日報走向市場化的結果,從一個純粹靠黨養活、替黨宣傳的「宣傳喉舌」,轉變為一個在經濟上必須自負盈虧、自謀生路的商業機制。同時又必須扮演引導大眾輿論、傳播黨的資訊工具。因此將政治資訊軟化吸引大眾,或者將此類信息與其他信息分開,並提供政治新聞之外,多樣、多種類的信息。藉由滿足市場需求,營造政治輿論、提高黨的形象,使解放日報成為強調中國共產黨統治合法性的「黨營輿論公司」。
2

改革開放後中共黨軍關係的發展模式-從軍事專業主義的觀點出發(1978-1998) / The Relationship of Party-Army After Reform in China From Military Professionalism Standpoint(1978-1998)

陳彥樺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從軍事專業主義的觀點梳理中共改革開放後的黨軍關係發展,並假設黨軍關係會受軍事專業主義發展與傳統的黨指揮槍原則的影響,並因特殊政治或外交事件與不同的領導人產生不同的狀態,且有某種特定的模式。本文將改革開放後分為鄧小平主政與後鄧小平的時期,後鄧小平時期則是指「六四」事件爆發至江澤民宣布禁止軍對經商為止,並將這兩段時期內的黨軍關係發展與解放軍現代化改革進行整理,亦對如「六四」事件及1995-96台海飛彈危機等影響黨軍關係的重大事件進行分析。最終本文發現中共的黨軍關係的確會受到特殊政治或外交事件與不同領導人的影響,但卻因軍事專業主義發展與黨指揮槍原則的衝突而呈現不穩定且不易預測的面貌。
3

解放與規訓:中共與性別話語建構(1921-1949) / Liberation and discipline: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and gender discourse. (1921-1949)

沈伶鎂, Shen, Lin Me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從清末以來,在論及所謂「婦女解放」時,其立論基礎,大抵上不脫離男/女、西方/中國、進步/落後這種二元對立的論述模式。在這許許多多的「解放」運動中,「婦女」始終是中國社會必須解決的問題,因而中國女性的思想、行為、身體等,都不再是屬於自己的(或者從來也不曾屬於自己),而是必須被公領域規訓的一環。在拯救中國、解放民族與社會的論述下,「婦女問題」似乎不再只是單純的性別問題,而攸關國家存歿。 中國共產黨創黨之初,就以高喊「婦女解放」著稱。基於對「婦女壓迫」的唯物主義分析、藉由對馬克思主義及恩格斯理論的闡述,加以清末民初以降瀰漫中國社會一股「救亡圖存」、「強國強種」的氛圍影響,中共認為要讓中國確實從資本主義、帝國主義的「荼毒」中解放出來,「婦女解放」乃是革命事業能否成功的關鍵要素。因此,中共從創黨之初以迄建政後,便不斷藉由國家與社會的力量,進行著性別建構的工作。 性/別與國家間,存在著複雜的關聯,既建構、又解構、既排除、又包容。每個人在這當中,都參與了某種形式的建構,卻也拆解些什麼。清末至1949年,中國女性扮演著相當特殊的角色,她們既是拯救國家與民族的角色,卻也是被認為需要「解放」的一群;她們被國家形塑著該有的樣貌,卻也再生產了國家的模樣。 清朝末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這段期間,中國的人們處在各種異質觀念交雜、相互影響、相互排擠的時空中。生存其中的女性為了所謂民族前途、所謂國家存歿、所謂社會未來、所謂「婦女解放」,她們奮鬥著、掙扎著。這些中國「婦女」如同一種抽象的、「看不見」的名詞,在中國革命歷程中,一再被提起、一再被召喚、一再被遺棄,她們似乎真的「存在」於那個時期的歷史中,卻又顯得樣貌模糊。 關鍵字:中國共產黨、性別、解放、規訓。
4

1980年代後期至今解放軍高階軍官團特徵分析 / The attributes of PLA High-Ranking officer corps since the late 1980s.

王帥涵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旨在了解1980 年代後不同時期的解放軍高階軍官團特徵變化,以及不同職級者間的差異。在中國大陸的黨國體制下,「黨指揮槍」的原則使解放軍除軍事專業外,仍有一定的政治色彩。本文從軍事專業主義的角度出發,從現有文獻中歸納出學歷與培訓、功績、職務歷練、任職與退休年齡等專業化特徵,以及籍貫、任職單位、個人關係、黨職與黨齡等非專業性特徵。整體而言,解放軍高階軍官在江澤民時期與胡錦濤時期的比較上,胡錦濤時期的高階軍官在專業化特徵的表現都較江澤民時期明顯。而在非專業性特徵部分,除籍貫分佈不均的現象在胡錦濤時期略有改善外,具高幹子弟或秘書經驗的高階軍官都較江澤民時期活躍。此外,若職級較低但具有重要黨職身分者,也可被視為是未來的明日之星。最後,本文指出影響軍官的專業性特徵的因素並非該軍官是否具有非專業性特徵,而可能是政工軍官與軍事軍官的差異。政工軍官與軍事軍官是否應建立不同的專業性特徵指標,可作為後續研究之目標。
5

解析中共軍方對軍事事務革命的認知與觀點 / A Study of the Concepts of RMA as Perceived by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陳律甫, Chen, Iv-F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當代對於「軍事事務革命」(Revolution in Military Affairs, RMA)之探索源於1970年代的前蘇聯,嗣由美國發揚光大,再於1991年波灣戰後在中共國內掀起討論熱潮。本研究以中共軍方的軍事事務革命論述為客體,首先回顧「軍事事務革命」相關研究之緣起與發展,再從中共軍方公開的論述資料當中,歸納其對於軍事事務革命的認知與觀點,並進而比較評析。   本研究發現,中共軍方對軍事事務革命的基本認知與美方相似,惟與美方相較,中共軍方概念中的軍事事務革命顯得包羅寬泛,其對於軍事事務革命之詮釋亦常擴至非軍事層面。此外,中共軍方的相關論述存在著一些弱點,蓋其對軍務革命所需的科技條件過於樂觀與忽略軍事發展的動態性,使之對於軍務革命之發展與未來戰爭型態的研判顯得有欠周延。 / The origin of contemporary research on “Revolution in Military Affairs” (RMA)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in the 1970's. Later on, it blossomed into a thriving studies in the U.S.. After the Gulf war in 1991, it drew an upsurge of interest in RMA in China. With a focus on the PLA’s researches on RMA, this study firstly reviews the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RMA research, and then will be followed by an analysis of the concepts of RMA as perceived by the PLA. This thesis argues that, the PLA’s RMA concepts are similar to those of the U.S.; nevertheless, in comparison with the American, the PLA’s seem more comprehensive and some even fall beyond the scope of military affairs. Furthermore, there exist flaws in PLA’s RMA concepts, such as the lack of sufficient evidence to support their forecast on the development of RMA and the future warfare.
6

五0年代中國大陸婦女家庭與就業問題研究

鄭雅文, Cheng ,Yaw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中國共產黨承襲馬克思主義婦女觀,認為婦女廣泛的參與勞動生產工作為實現婦女解放的前提。中共在1949年建立政權後,大量動員婦女勞動力從事生產工作,並提升婦女在法律及各層面的地位,以實現兩性平等的目標。然而在中國傳統的性別分工制度下,動員婦女就業造成婦女身兼家務勞動與生產工作的雙重負擔,對婦女的家庭生活和工作效益皆帶來負面影響。中共在動員婦女就業中也注意到家庭與就業矛盾為生產工作帶來的負面效應,因而提出保障婦女就業、實現家務勞動社會化等政策,幫助婦女解決此一問題,然而受限於傳統男主外女主內的觀念、國家經濟發展水平不足以及對性別分工挑戰不徹底等因素所影響,中國婦女在五0年代仍承擔大部分的家務工作,兩性不平等的就業機會和待遇也尚未獲得完善的解決。
7

人民解放軍的非戰爭軍事行動: 評估解放軍擴大任務行動及其對中美軍事關係的意函 /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s Military Operations Other Than War: Assessing the Consequences of the PLA’s Expanded Missions and Their Implications on Sino-U.S. Military Relations

約瑟夫, Gorman, Joseph C. Unknown Date (has links)
The research conducted for this master’s thesis determined that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s (PLA) current participation in military operations other than war (MOOTW) does not make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to its ability to develop its capability to conduct a large-scale war. Research was performed on the PLA’s MOOTW missions from 2008 in the areas of humanitarian aid and disaster response (HA/DR), noncombatant evacuation operations (NEO), and counterpiracy. General trends indicated that the PLA’s participation in these operations improved basic military capabilities that are fundamental to performing advanced tactics, but did not directly contribute to its ability to dominate air, land, and sea domains. Research also concluded that China is extremely concerned about how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views its role as a responsible stakeholder as an emerging global power. Consequently, the U.S. should be concerned with China’s growing capability to project goodwill as a result of its rapid military modernization. Besides the obvious military competition presented by the PLA’s modernization efforts, the U.S. should share an equal, if not greater concern for the resultant global political competition from China. This research develops a military cooperation framework based on the comparison of relative political goals and political interests between two nations. When applied to Sino-U.S. relations, it presents a spectrum of options available to U.S. decision makers, but suggests that U.S. should only participate in military cooperation with the PLA if there are relative political advantages to the U.S. Finally, it warns against decisions made out of the convenience of short-term interest alignment that do not contribute to solutions for achieving long term political goals.
8

『江蘇』の「女学論文(文業)」から見る清末における日本留学女子学生の女子解放思想

朴, 雪梅 25 February 2013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9

蘇聯婦女地位之研究

茅慧青, MAO, HUI-G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蘇聯自謂在「十月革命」後不久,已將其婦女從傳統舊社會的束縛下解放出來,並使 她們在政治、經濟、法律等各生活層面,享有與男性完全平等的權。利今天蘇聯婦女 地位的實際情況如何,是一個很值得探討的問題。 本論文計一冊,共約七萬五千字,分為五章十六節,以蘇婦女的地位為研究對象,其 內容大致如下: 第一章:導論,說明「地位」的意義,婦女地位的改變,及研究主題、方法與目的。 第二章:從俄國「婦女問題」的產生談起,說明俄國婦女解放的理論及策略。 第三章:將俄國分為革命後十年、斯大林時及斯大林以後三個時期,看其婦女政策及 婦女地位之演變情形。 第四章:分別由教育、政治、經濟和家庭四個方面,來看蘇聯婦女的地位實況。 第五章:結論,從理論與實際的角度,來看蘇聯婦女解放的成果和限制,以及蘇聯婦 女地位未來的展望。
10

中共「婚姻法」之研究

胡業良, Hu, Ye-Lia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第一章﹁中共婚姻法的理論基礎﹂,分為二節。第一節述說馬列主義之婚姻觀念及在 蘇聯之實踐情形。第二節論述中共婚姻法之基理念,它係源於馬列主義的婚姻理論, 以唯物的觀點、階級的立場,藉消滅私有制與解放婦女之口號,來消滅家庭,以建立 個體勞動的共產社會。第二章﹁中共婚姻法之沿革﹂,分為二節,主要敘述蘇區及延 安時期婚姻法之創制,係仿蘇聯十月革命時期之作法,極具破壞性。第三章﹁中共舊 婚姻法﹂,分為四節。分別論述中共一九五0年頒定舊婚姻法之背景、經過、特性、 內容及施行結果,其主要作用在摧毀固有家制。第四章﹁中共新婚姻法﹂,分為四節 。分別說明一九八0牛新法修定之背景、經過、特性、內容及評估。新法主要強調實 行計劃生育,以實現四個現代化建設之目的。第五章﹁結論﹂,總結中共婚姻法對中 華民族及中國灶會之影響,並預測其將來可能之演變。

Page generated in 0.014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