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21
  • 21
  • Tagged with
  • 21
  • 21
  • 21
  • 21
  • 21
  • 14
  • 14
  • 13
  • 9
  • 7
  • 7
  • 7
  • 7
  • 6
  • 6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1

GATS不歧視原則之要件與爭議問題之研究

余玫琪, Yu, Mei Ch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服務貿易總協定(General Agreement on Trade in Services,GATS)秉持WTO之中心精神,以不歧視原則為重要基礎原則之一,分別規定於GATS第2條之最惠國待遇原則與第17條之國民待遇原則。 依據GATS第2條及第17條之規定,不歧視原則之要件包括:1)會員所採影響服務貿易之措施之要件;2)會員在特定承諾表做出開放承諾之要件(僅國民待遇原則);3)來自其他會員之類似服務及服務供給者之要件;以及4)歧視性待遇之要件。 相較於GATT貨品貿易之不歧視原則而言,目前涉及GATS不歧視原則之要件與爭議問題等研究,仍處於發展階段,部分要件甚至仍未出現有力之實務見解,例如「服務及服務供給者之類似性」等,本文即希望透過拆解GATS不歧視原則之要件的方式,提出各要件可能發生之爭議問題,歸納分析目前WTO爭端解決實務見解及相關學術意見,一方面釐清GATS不歧視原則之法律全貌,一方面則藉由這些爭議的提出,期能拋磚引玉,對於將來有更多深化且精闢之相關研究之提出,有所助益。 最後,本文並依分析結果,針對各項爭議問題,提出我國目前法規體制在這些爭議問題下可能產生之疑義及我國主管機關可能之採行策略及方向建議。 關鍵字:服務貿易、服務貿易總協定、不歧視原則、最惠國待遇原則、國民待遇原則。 / Non-discrimination is one of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s under the General Agreement on Trade in Services (GATS). It is embodied as the most-favored-nation treatment and the national treatment under the Articles 2 and 17 of the GATS. According to the Articles 2 and 17 of the GATS, the elements of non-discrimination include: 1) must be measures by Members affecting trade in services, 2) Members have made commitments in its Schedule (national treatment applies only), 3) likeness of services and service suppliers of Members, and 4) must be no less favourable treatment. Compared with non-discrimination under the GATT, which has been developed more completely, the elements and their related issues of non-discrimination under the GATS are still lacking representative or binding opinions. For example, the issue of “likeness of services and service suppliers” has not been addressed officially on findings of panel or appellate body reports. This article tries to analyze all elements under non-discrimination of the GATS, raise possible issues, and conclude related findings of WTO dispute settlement and opinions of academic publications. By doing this, the legal structure of GATS non-discrimination and possible issues would be clarified more completely. More importantly, we are hoping this beginning would help forward more and more future profounder researches focusing on issues of GATS non-discrimination. Finally, based on the research results, this Article brings up some potential problems which may happen under the legal system of our country and proposes possible strategies and measures to be taken. Key Words: Trade in services, GATS, non-discrimination, most-favored-nation treatment, national treatment.
12

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法律服務之發展方向與相關問題研究

陳蒨儀, Chen, Hazel C. 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西元一九九五年一月一日,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 nization,以下簡稱WTO)正式於瑞士日內瓦成立運作;而WTO監管下之服務貿易總協定(General Agreement on Trade in Service,以下簡稱GATS ),即成為WTO架構下關於服務業最重要之多邊貿易協定 。 有鑑於WTO具有提供談判議場以及解決會員間貿易糾紛之機制等功能 ,且我國不但可藉由加入WTO而重返國際經貿社會,更可經由加入WTO而確保我國出口產品不遭受歧視性待遇、經由參與談判而掌握國內決策所需之資訊 ,甚至進一步於WTO體制中表達我國之看法,聯合其他利益相同之國家參與國際經貿之決策與立法,以積極保障我國政府及廠商之權益 。是故,加入WTO已成為我國既定之目標與政策;也因此,我國加入WTO後,國內服務業勢將受到GATS之影響,故有必要暸解GATS之相關規範。 我國為加入WTO,法律服務亦面臨市場開放之壓力,並已作出部份開放之承諾,而在開放過程中,如何維護律師之社會功能,並建立有效之機制,以確保法律服務之品質得以維持,而不致使消費者受損,即為本文之研究重點。 本文期能經由GATS以及我國法律服務相關規範之分析,達到以下目的: 1.釐清法律服務之概念、功能及範圍,並探討法律服務之障礙,以掌握 法律服務自由化之方向。 2.經由GATS與法律服務相關規範,以及專業服務後續談判之介紹,以了解 未來國際間法律服務貿易自由化,以及律師資格相互承認等未竟議題之 發展方向。 3.透過對於各WTO會員國所提出法律服務特定承諾表之分析,以暸解我國 法律服務開放之程度與必要性。並就我國提出之現行法律服務特定承諾 表,以及律師法等國內法律服務相關規範加以分析以期國內規範能與我 國所作出之承諾相配合。 4.藉由開放後我國法律服務可能產生相關問題之探討,建立對於外國法律 服務供給者規範之適當機制,以避免因法律服務之開放而影響律師社會 功能之實現。 因此,本文擬先闡述法律服務之定義、特性、GATS規範之法律服務範疇,以及法律服務常見之貿易障礙,以建立法律服務之整體概念;次就GATS法律服務之相關規範以及專業服務之後續談判結果加以介紹;其中因會計服務部門之國際化程度較高,較易於短期內建立外國專業服務供給者相互承認制度,因此專業服務談判小組首先致力於會計服務部門相互承認規範之建立,此亦可作為法律服務未來發展之借鏡,故本文擬就此加以介紹。又我國在尋求加入WTO之談判過程中,面臨各國對於法律服務市場開放之要求,並已提出初步之特定承諾表;為明瞭我國開放之程度及必要性,本文擬就已作出法律服務開放承諾之WTO會員之承諾表加以分析,以與我國承諾表加以比較。另為配合法律服務市場之開放,我國律師法已修正加入外國法事務律師之相關規定,本文並就此修正後之條文加以分析,以檢視其是否仍有須改進之處。最後,因我國律師之自治及懲戒制度仍未盡完備,律師民事責任之議題亦仍有極大之討論空間,而在法律服務市場開放後,勢將激化上述議題,而有加以探討之必要,故本文亦就前述問題略加討論。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1 1.1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1.2 研究範圍與方法 3 1.3 論文結構 5 第二章 法律服務總論 7 2.1 法律服務界說 7 2.1.1 法律服務之定義 7 2.1.2 法律服務之特性 11 2.1.3 GATS之法律服務範疇 16 2.2 法律服務之國際貿易類型 19 2.2.1 由境外提供服務 20 2.2.2 海外消費 21 2.2.3 設立商業據點 21 2.2.4 自然人呈現 22 2.3 法律服務之貿易障礙 23 2.3.1 專業資格之限制 24 2.3.2 業務範圍之限制 25 2.3.3 人員移動之限制 26 2.3.4 居住要求之限制 27 2.3.5 事務所名稱使用之限制 28 2.3.6 合夥、聯合執業及聘雇地主國專業人員之限制 29 第三章 GATS中法律服務之相關規範與制度 31 3.1 GATS本文 31 3.1.1 最惠國待遇 32 3.1.2 公開化 33 3.1.3 經濟整合 33 3.1.4 市場開放及國民待遇 34 3.1.5 國內規章 36 3.1.6 認許 37 3.2 有關專業服務之部長決議 39 3.2.1 專業服務工作小組之建立 39 3.2.2 優先致力於會計部門多邊原則之建立 40 3.3 特定承諾表 42 3.3.1 特定承諾表之內容 42 3.3.2 特定承諾表範例 44 第四章 法律服務國際貿易之未來發展方向 47 4.1 法律服務之發展趨勢 47 4.1.1 法律服務之國際化 48 4.1.2 法律事務所之國際化 49 4.2 法律服務國際貿易之未來發展方向 51 4.2.1 市場開放之多邊規範 52 4.2.2 使用國際準則 58 4.2.3 建立相互承認協定 59 第五章 我國法律服務之開放情況與相關問題探討 63 5. 1 我國未來法律服務之開放情況 63 5.1.1 WTO會員對我國法律服務開放之要求 63 5.1.2 我國法律服務承諾表草案介紹 70 5.2 我國法律服務承諾表草案相關問題探討 72 5.2.1 外國法事務律師與本國律師聯合執業問題 72 5.2.2 律師執業商業據點之型態問題 78 5.2.3 其他相關問題 85 5.3 WTO會員法律服務特定承諾表分析比較 87 5.3.1 得提供法律服務範圍之比較分析 89 5.3.2 服務提供方式之比較分析 91 第六章 我國律師法修正內容分析暨相關問題探討 103 6.1 我國律師法修正內容分析 104 6.2 律師自治與律師懲戒 110 6.2.1 律師自治之探討 110 6.2.2 律師倫理規範之建立 112 6.2.3 律師懲戒之現況 115 6.3 律師民事責任相關問題 118 6.3.1 律師之民事責任 118 6.3.2 律師責任保險制度之建立 122 第七章 結論與建議 127 7.1 結論 127 7.2 建議 130 參考文獻 133 附錄一 服務貿易總協定 145 附錄二 會計部門國內規範原則 167 附錄三 會計部門相互承認協定指導原則 173 表 次 表3-1 澳洲法律服務特定承諾表 45 表5-1 我國法律服務特定承諾表 70 表5-2 WTO會員法律服務承諾表分析 ─得提供法律服務範圍之比較 90 表5-3 WTO會員法律服務承諾表分析─服務提供方式之比較 (市場開放-由境外提供服務) 92 表5-4 WTO會員法律服務承諾表分析─服務提供方式之比較 (市場開放-境外消費) 93 表5-5 WTO會員法律服務承諾表分析─服務提供方式之比較 (市場開放-設立商業據點) 93 表5-6 WTO會員法律服務承諾表分析─服務提供方式之比較 (市場開放-自然人呈現) 96 表5-7 WTO會員法律服務承諾表分析─服務提供方式之比較 (國民待遇-由境外提供服務) 97 表5-8 WTO會員法律服務承諾表分析─服務提供方式之比較 (國民待遇-境外消費) 98 表5-9 WTO會員法律服務承諾表分析─服務提供方式之比較 (國民待遇-設立商業據點) 99 表5-10 WTO會員法律服務承諾表分析─服務提供方式之比較 (國民待遇-自然人呈現) 100 凡 例 AFLA :外國法事務律師(Attorney of foreign legal affairs) CPC :聯合國暫行產物分類表(Provisional Central Product Classification) IASC :國際會計標準委員會(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Committee) IBA :國際律師協會(International Bar Association) IFAC :國際會計師協會(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Accountants) IOSCO:國際證券組織委員會(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of Securities Commissions) GATS :服務貿易總協定(General Agreement on Trade in Services) MRA :相互承認協定(Mutual Recognition Agreement) OECD :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TBT :技術性貿易障礙協定(Agreement on 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 TRIPs:與貿易有關之智慧財產權協定(Agreement on Trade- Related Aspect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WPPS :專業服務工作小組(Working Party on Professional Services) WTO :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規範原則:會計部門國內規範原則(Disciplines on Domestic Regulation in the Accountancy Sector) 指導原則:會計部門相互承認協定指導原則(Guidelines for Mutual Recognition Agreements or Arrangements in the Accountancy Sector)
13

以Google案論中國對搜尋引擎管制之GATS規範合致性 / The consistency of China's regulation on search engine in the case of Google under GATS

林怡臻, Lin, Yi Ch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西元2010年Google不滿中國對於網際網路之審查規範,因而宣布退出中國網際網路搜尋引擎市場之營運,Google認為中國網際網路之審查規範已影響自由貿易,並於同年(2010年)發表白皮書,強調政府管制網路資訊的行為會影響貿易,於附件中討論WTO服務貿易總協定應如何適用於政府限制網路資訊之措施。Google冀望美國能將此爭議訴諸於世界貿易組織之爭端解決機構;而美國貿易代表署也受Google之呼籲,著手研究將中國網路審查措施,向世界貿易組織提出爭端案件之可能。 為了解本爭端若訴諸WTO爭端解決,美國勝訴之可能性,以及預測中國是否可能因Google案件而被迫調整其網路管制以符合WTO規範,本文討論重心將從WTO服務貿易總協定規範之角度探討Google所指摘之中國對於網際網路搜尋引擎服務之管制。
14

GATS建制演進的政治經濟分析-以觀光服務貿易為例

周旭華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以GATS觀光建制演進為例,驗證以新自由制度主義為基礎所建立的基本假設。本文對GATS觀光建制演進所作之考察,驗證了經濟過程面、整體權力結構、議題權力結構、國際組織面等總體政治經濟結構面因素,在不同階段,單獨或合併對GATS觀光建制立法演進產生不同面向之影響。(見圖7-1) 經濟與科技發展及變化,是GATS及觀光建制議題形成的主要動能。GATS建制之形成,最初之原動力來自於美國因經濟及科技發展,而產生將服務貿易納入多邊貿易體系之利益認知,進而透過議程設定以推動建制之形成。WTO設立後,面對全球觀光需求成長之趨勢,不同發展階段的國家,都看到許多觀光商機,皆對觀光服務貿易寄以厚望,因此產生了持續進行觀光自由化談判之動能。 經濟與科技發展及變化,除了促成繼續推動模式二自由化承諾外,亦驅策已開發國家如美國所主張之模式三自由化,及開發中國家如印度所主張之模式四自由化。網路科技之進步,提高某些服務以模式一跨境提供的可行性,而產生模式一自由化之動機。但經濟與科技發展及變化,固然帶來了商機,也導致某些開發中國家所賴以維生之觀光產業,遭受跨國公司挾新科技之重大威脅。觀光附件立法之原始驅力,即來自於開發中國家面對經濟及科技變化所帶來之挑戰,期望透過立法途徑以有效減少利益漏失。 經濟及科技變化因素產生了談判動機,但仍有賴足夠的權力才能推動談判,而將所欲談判之議題推上議程,並影響談判結果。GATS建制之形成,最初得力於美國運用其於冷戰時期的強大整體權力為後盾,排除議價障礙,而將服務貿易議題推上烏拉圭回合談判議程。但隨著冷戰結束,整體權力結構未必能支配個別議題權力結構,美國較難運用其整體權力以遂行其在經貿議題領域的主張。因此,在服務貿易議題領域,烏拉圭回合後期一再出現多數意見凌駕美國利益期待的重要決定,例如美國所主張之國民待遇與市場開放二大原則列入一般義務,以及以負面表列方式作承諾,均遭到多數意見反對而大幅修改。 就權力結構面向觀察,當前WTO下的整體權力結構,係美國為首,EC協同領導,G-20具有關鍵反對地位的態勢。觀光議題權力結構,大致與WTO下的整體權力結構接近,亦是美歐主導,G-20具關鍵地位之態勢。整體權力結構因素,對於WTO建制整體推進與遲滯,例如杜哈議程的整體進展,影響較為直接。觀光特定承諾談判作為杜哈議程下服務貿易談判的一環,亦受整體進展之間接影響。美國所主張之旅館服務模式三自由化,以及「觀光談判九國立場文件」所主張之模式一及模式四自由化,皆因取得足夠的權力基礎,而較有機會進入談判議程。對觀光附件提案國言,觀光附件提案在杜哈議程展開後的政治經濟氣候下,迅速失去動能,與提案國勢單力薄,欠缺權力基礎不無關係。透過議題串連及或結盟可提高權力;觀光附件原始提案國多明尼加等,透過「觀光談判九國立場文件」提案,而與G-20主要成員議題結盟,不無強化提案之權力基礎,以提高競爭防護議題進入談判議程機會之意。 議題權力結構對於觀光談判有其影響。雖然由於整體權力結構與觀光議題權力結構的落差不大,其權力基礎究係整體權力或議題權力,不易分辨。不過,印度在杜哈議程下大幅放寬對觀光旅遊服務模式三自由化之承諾,議題權力結構可以局部解釋此一立場大轉變之原因。觀光附件提案國整體權力甚弱,但因對觀光議題之重視,傾力推動,而使其在此議題之權力得以提升,而發揮影響議程之作用。 在國際組織面因素方面,正式或非正式國際網絡、規範、制度,對權力行使所產生之約束力或助力,有時會造成與權力結構不盡一致的議價結果。昔日GATS形成之初,係在原GATT建制下進行談判,開發中國家得以利用GATT既有架構表達反對立場,而導致GATT秘書處無法於1980年代初期建立服務貿易討論的正式議程。其後,烏拉圭回合談判中,在強調「貿易體系整體需求」而不考慮個別國家利益下,限制了美國之權力運用,使其無法迫使他國接受其所擬訂的「服務貿易總協定」草案版本。國際組織面因素,對弱國的權力的行使常有頗大助力。尤其是GATS發展規範及其所衍生之規則,使權力相對弱勢之開發中國家取得更佳議價地位。開發中國家關於觀光議題之提案,無論是特定承諾談判或觀光附件相關議題之主張,發展規範及相關規則皆是重要後盾。反觀已開發國家受發展規範之拘束,卻又不能加以挑戰,只能於規則層次爭取有利之解釋。除發展規範外,WTO單一承諾談判制度及投票規則,乃至其他國際組織如世界觀光組織、UNCTAD,乃至NGOs的網絡關係或行為規範,亦對觀光建制演進有所影響。 本文之考察,亦驗證了另一項結構面之基本假設:改變GATS建制內容的新主張能否推進,前提是會員對於在「促進經濟福祉」及「維護政策自主」二方面相互利益之強弱有無之認知。GATS建制之自由化、發展、國內管制等三大主要規範,均可辨認出此二類可期待之相互利益,作為合作之基礎。惟強弱有別;例如,發展規範對已開發國家眼前之直接利益顯然不大,故政治基礎較不穩定,從而出現透過政治運作而降低牽制之嘗試。基本上,國家恒常運用其權力以追求利益,倘若某一涉及建制演進之主張,並無足夠的相互利益可資期待,則難誘發其運用權力以推進該主張之動能。推動建制改變的提案主張,必須具有與權力結構大致相稱的相互利益,但發展規範的推進無此條件。因此,相較於自由化規範,發展規範之推進,更有賴權力較大之會員,著眼於長期整體利益,包括價值理念之維護,作出較多讓步。 觀光特定承諾談判係以GATS自由化規範之相互利益為基礎,若能維持各提供模式自由化之均衡,兼顧發展規範,則其相互利益堪稱顯著,有助建制新內容之推進。例如,印度對觀光服務市場開放進一步放寬,除權力結構面因素外,顯著的「促進經濟福祉」預期相互利益之存在,亦有其解釋力。較大的挑戰是觀光附件提案;此一提案因係以發展規範為基礎,故其提案內容相互利益本即較不顯著,但不僅已開發國家無利益,連許多開發中國家所關心的政策自主利益亦遭威脅。此一提案雖一度獲得熱烈討論,卻於2002年杜哈議程展開後歸於沉寂,預期之相互利益不足乃是導致其失去動能的根本原因。在杜哈議程的政治現實下,原提案國改以「示範要求文件」,在特定承諾談判中,以實現觀光附件之目標,有其相互利益之考量。 展望未來,觀光服務貿易對不同發展階段之國家,皆具有潛在利益。對於服務貿易普遍缺少競爭力的開發中國家來說,觀光服務貿易更提供了創造外匯及就業機會而消除貧窮的契機所在。隨著全球化之推進,國際觀光服務貿易的商機愈來愈多,但跨國公司運用新科技,並進行各種形態之企業整合,導致競爭更趨白熱化,因而開發中國家所擔心的經濟利益漏失亦可能加劇。不同發展階段的WTO會員,基於各自的利益認知,皆有意運用權力以影響觀光建制之演進,使其朝著有利於已的方向發展。因此,GATS觀光服務貿易建制下,無論是特定承諾談判,或如觀光附件之類的規則談判,經濟面向的動能未來將持續存在。 但談判能否推進,重要前提是提案內容是否在「促進經濟福祉」及「維護政策自主」二方面具有相互利益。觀光附件提案在杜哈發展議程中遭到冰存,主因之一是相互利益不足。隨著全球化持續推進,國際觀光所出現的經濟漏失可能更趨嚴重,倘若觀光附件內容加以修改,而能解決開發中國家既要防止經濟利益漏失,又要避免主權旁落之兩難困境,兼具經濟福祉及政策自主之相互利益,則不無可能重新取得大部分開發中國家之支持。假如進一步在內容設計上,兼顧已開發國家之立場,則立法阻力將可減少。必須注意的是,期待相互利益是某一主張被接受的基礎,然而若日後之實際相互利益,與期待利益落差過大,則可能侵蝕原先的合作基礎,而對建制造成危機。例如,國內管制規範的實踐經驗,即出現與預期相互利益不符之情形,造成規範弱化之挑戰。 未來GATS建制演進之實際進展,主要仍受權力結構之支配。就整體權力結構觀察,美國在「一超多強」結構下,仍是軍事獨強,也是WTO下整體權力最強的會員。但EC在其會員擴增為25國且進一步整合後,或許更具與美國分庭抗禮的實力;「金磚四國」整體力量上升,除了已經在WTO內的中國、印度、巴西外,尚有俄羅斯即將加入,未來可能在農業G-20基礎上,展現其在WTO下更強的的結盟實力,但由於四國的基本利益並不一致,故其未來影響尚待觀察。就目前WTO會員之權力結構而言,美國與歐盟對建制的支持,是維繫及演進的關鍵所在。整體而言,多邊自由貿易建制合乎美國及歐盟的政治經濟利益,理當可獲其支持。 再就價值理念言,會員間除了權力與利益的理性計算外,也受到價值觀之制約,而多邊自由貿易建制,本質上係以西方式自由民主理念為價值基礎,對美國及歐盟具制約力。因此,在可見的未來,不易出現類似1970年代國際貨幣建制瓦解之情形。 在觀光議題權力結構方面,從統計數字顯示的趨勢觀之,美國、EC將繼續居於主導地位。但開發中國家的權力持續上升,中國與印度皆因觀光消費能力增加而產生議題權力;中國之成長尤其值得注意。另一方面,國際觀光對「金磚四國」外匯收益及就業機會之提供日趨重要,增加其對觀光客來源國之經濟依賴。 整體權力結構與觀光議題權力結構合併觀之,美國在可見的未來仍將是談判動能的主要來源,但美國必須獲得到EC的支持,並取得G-20之諒解,始能順利推動議程,在觀光服務模式三自由化之推動,此一權力基礎將繼續存在。從G-20在坎昆會議中面對美歐聯手所展現的對抗力量觀之,縱使推動議程的力量尚嫌不足,至少有力量阻滯議程,而迫使美國及EC重視其意見。G-20未來權力可能繼續上升,但對已開發國家的依賴將加深,且因各自與不同已開發國家間的權力關係不等距,而可能造成權力結構複雜化。 「觀光談判九國立場文件」所表達的模式四自由化,及限制觀光反競爭行為等立場,若開發中國家立場一致,則有機會獲得回應,但因權力結構日趨複雜,一切仍有變數。 就國際組織面言,發展規範及其相關規則,可望繼續牽制已開發國家,而提供開發中國家,尤其低度開發國家助力,使其向已開發國家所提出之主張更具正當性。未來,只要美國無意改變其積極參與並領導WTO建制的基本政策,當不致一味推動自由化規範,而偏廢發展規範。觀察WTO近年來的演進脈絡,美國面對國際組織面向之牽制,傾向於切割開發中國家陣營,限縮發展規範的適用對象於低度開發國家,而將發展規範對其之牽制減至最低。其次,開發中國家所一再主張的GATS第4條落實或施行問題,攸關發展規範下的權利義務內容,影響議價態勢及結果,乃是開發中國家與已開發國家未來無法迴避的問題。此外,WTO決策規則及實踐,包括正式程序及非正式機制如「綠室會議」之運作,未來是否改變,對議價結果也會有影響。在司法層面,WTO爭端解決之決定,例如美墨電信案對參考文件及發展規範之見解,以及網路賭博案對國內管制例外之解釋,也可能對觀光建制演進產生影響。
15

歐洲共同體對外貿易關係的法律問題-以WTO協定相關問題為中心

周旭華 Unknown Date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16

論國內規章對技師服務貿易自由化之影響-以資格驗證及認許為中心

張宗盛, Chang, Tsung-she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技師服務具有高度專業性與技術性,且與一國基礎建設具重大關係,攸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往往受到各國政府之管制。各國為確保技師服務提供之品質,通常對於技師服務進行證照管制,令技師服務之提供限於取得該國技師資格與執業執照者始得為之。有關技師資格與核發執業執照之規定通常散落於各國國內規章中,該等國內規章之適用勢必將對技師服務貿易產生影響。 在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以下簡稱WTO)之服務貿易總協定下(General Agreement on Trade in Services),WTO會員基於自願性之基礎對各項服務部門之市場開放提出承諾,技師服務屬於專業服務之範疇,亦包含於會員可能提出開放承諾之範圍內。由於各會員國內規章之規定並不須納入會員服務貿易特定承諾表內,因此若欲了解技師服務貿易自由化之情形,除須檢視各國對於技師服務所為之開放承諾外,亦應瞭解國內規章對於技師服務貿易所造成之限制。 本文以技師資格相關之國內規章為出發點,探討國內規章對於技師服務貿易自由化所產生之影響,並針對目前國際間有關技師資格之相互認許進行討論,最後對於未來技師服務貿易自由化提出建議。 / Engineering services, with high professional specialty and technical background, plays an essential role in national infrastructure and is fatal to public security.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the services provided, national governments usually implement the license regulation on engineering services. Only those who obtain the engineer qualification and acquire the license can practice their own specialty. The requirement for engineer qualification and license issuing, containing in the domestic regulations, will definitely have the impact on trades of engineering services. Under the General Agreement on Trade in Services of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hereinafter the “WTO”), WTO members make market-access commitments on a number of service sectors on the basis of voluntary. Since engineering services belongs to the category of professional services, it may also be the subject included in the commitments made by members. Since members have no obligations to inscribe domestic regulations in their schedules of specific commitments, with the purpose to understand the practical trade liberalization of engineering services, we should not simply focus on the commitments made by members, the limitation to trade of engineering services caused by domestic regulations should also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This thesis initiates with the relevant domestic regulations of engineer qualification, observing how those regulations would affect the trade liberalization of engineering services. It accordingly discusses the nowadays international mutual recognition system of engineer qualification, and ends with some suggestions and thoughts regarding the future trade liberalization of engineering services.
17

WTO服務貿易規範中「國內規章」條款之研究 / The Study of Domestic Regulation in GATS

林莉璇, Lin, Li-Hsu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國內規章之規範工作在服務貿易總協定第六條第四項即表明須加以進行,且此類貿易障礙確有處理之必要。本論文鑑於規範國內規章之必要性以及談判上之困難,擬探討服務貿易總協定第六條第四項就資格要件、程序、技術標準與核照條件等措施擬定必要規範之可行性。 為減少資格要件與核照要件不必要之貿易障礙,各會員國在就此等要件作規定時,最重要的就是必須將對外國服務供給者或廠商的一切要求予以具體明文化,而這些要求只須確保達到服務品質即可,而不必過於苛刻、意圖阻礙貿易。在國內規章規範中要求會員國去除與服務品質無關且會造成服務供給限制之規定,並可鼓勵會員國間簽定相互承認協定或單方自主給予認許,另外也應鼓勵會員國參考相關國際機構所制定之標準。 在資格程序與核照程序方面,國內規章規範中應要求會員國將資格程序與核照程序事先設立、公開可取得、客觀、去除與服務品質無關且會造成服務供給限制之程序規定,並鼓勵各國主管當局推動簡化的行政程序,減少不必要之人力、物力浪費。 在規範技術標準上,可要求會員參考相關國際組織所發展出來的國際標準,或鼓勵會員間簽定相互承認協定就彼此採用之技術標準予以承認,並要求會員客觀考量其他會員採用的技術標準,若不准許該項標準應提出拒絕理由以避免會員採取之規章措施不合理而造成貿易障礙。此外,在國內規章規範中要求會員公布有關之技術資訊。 有些貿易障礙並不顯見於國內規章上,無法透過查看他會員之法令規定就足以斷定有阻礙貿易之嫌,況且,有時情況國內體制僵化無法立即作出改變,或國家資源與財力有限無法作出變革,而非會員故意藉此來阻撓貿易,這些障礙並無法單靠規範國內規章就可以解決,往往須配合政府體制之革新,以達成去除不必要障礙之目的。故,規範國內規章與政府國內規章革新應是相輔相成的。 由本論文的討論可知規範國內規章基本上是可行的,只是在談判上須兼顧各國面對的困難及國家間的利益衝突,才可很快地制定出國內規章規範,而規範之具體成效的展現,尚須各國政府內部國內規章革新之配合,才能去除不必要之貿易障礙,早日達成服務貿易真正的自由化。
18

中共加入關稅暨貿易總協定問題之研究 / A Study on Mainland China's Participation in GATT

金中燮, Kim, Jung-Sup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關貿總協於一九四八年成立以來、已成為規範世界貿易最重要的 協定。而中共為全球第十五大貿易國、因此自然不應被排除在外 中共之情況特殊、引發一些法律上以及經濟上的問題、使其入蟫藆撬繺祭蛂C共入會案之法律問題主要來自其「恢復原會籍」之要求。此一起祖父條款、入會費、與排除條款之適用上的問題。另外、中籍亦對香港、澳門之會籍有重大影響。經濟問題則是起因於中共之非市場經濟體制以及其要求享受開家之優惠。雖然中共以進行大幅的經濟改革、但主要締約國仍經濟制度不夠自由。另外、由於中共龐大的出口潛力、使各締願給予其開發中國家所享有的優惠。於中共加入關貿總協對雙方皆有正面意義、因此預料兩方面都度的妥協以求問題之解決。實上、中共已經以「新加入」的方式與關貿總協展開談判、因恢復會籍」之要求並無任何實質意義、至於入會條件方面、關同意中共可以以關稅減讓的方式入會、但中共卻無法避免歧視限制以及特別防衛條款。
19

文化多樣性公約對於GATS視聽服務之影響 / The Impact of Convention on Cultural Diversity on the Audiovisual Services under the GATS

賴志倫, Lai, Chih-Lu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二○○五年十月二十日通過文化多樣性公約。從談判歷史觀之,「文化多樣性」似乎是歐盟會員國於烏拉圭回合時在GATS下倡議「文化例外」之延續,也因此公約通過後,主張貿易自由化之一方擔心公約將限制貿易,而與GATS產生衝突;另一方面,主張文化保護之一方則認為公約可助其在GATS下續行推動「文化例外」,亦即將視聽服務排除GATS之適用。 本文研究之目的係在探討文化多樣性公約對於GATS視聽服務之影響。首先,本文就文化多樣性公約下的重要規定進行研析,並以視聽服務為論述核心,探討公約與GATS間的可能衝突。在綜合考量規範衝突及談判現況後,本文最後試評估公約對於GATS視聽服務之影響,並提出對未來視聽服務談判之展望。 公約下的義務,由於締約國在履行上多保有裁量權,解釋上尚難構成貿易限制或具歧視性;另一方面由於GATS規範極具彈性,WTO會員國本不負絕對的特定承諾義務。依此,公約與GATS發生衝突發生之可能性並不大。至於公約的權利規定,或有違反GATS義務之虞,惟由於締約國可選擇不行使公約權利而履行GATS義務,因此公約權利與GATS義務的衝突得以事先避免。 由於公約對GATS之衝擊有限,再加上公約將可提供一個文化議題協商之平台,公約或可紓解WTO會員國對於文化保護之關切,進而摒除彼等國家在GATS下基於文化保護而不願開放之疑慮。依此,本文研判公約對於GATS視聽服務自由化將是助力,有助於視聽服務談判之進行。鑒於GATS下並無文化一般例外以調和兩套規範,本文建議未來在WTO下可透過增訂「部長決議」,要求WTO會員國於解釋並適用GATS規定時應將公約之相關規定列入考量,俾達成公約與GATS間相互支持之目標。 / On 20 October 2005, the UNESCO General Conference approved the “Convention on the Protection and Promotion of the Diversity of Cultural Expressions.” Judging by the negotiating history, “cultural diversity” appears to be the continuation of “cultural exception” invoked by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 under the GATS negotiations during the Uruguay Round. Therefore, after the Convention is approved, free trade supporters worry that the convention might restrict trade and conflict with the GATS rules. On the other hand, cultural protectionists argue that the Convention has merits in moving forward “cultural exception,” i.e. to prohibit the application of the GATS rules on the audiovisual services. The objective of the thesis is to analyze the impact of the Convention on the audiovisual services under the GATS. The thesis first studies the rules under the Convention and discusses potential conflicts between the Convention and the GATS in terms of audiovisual services. Considering both the conflicts of norms and current negotiations, the thesis attempts to assess the impact of the Convention on the audiovisual services and forecast the future of negotiations on the audiovisual services under the GATS. The obligations of the Convention may not be easy to be interpreted as trade restrictions or discriminations because States Parties can mostly reserve their rights to perform. On the other hand, GATS rules is so flexible that WTO Members need not make specific commitments under the GATS. Accordingly, the possibility of conflicts is not high. Though the rights of the Convention might be contradictory to the obligations of the GATS, States Parties can choose to perform their obligations of the GATS rather than exercise their rights of the Convention in order to preclude the existence of the conflicts. The Convention only has limited impact on the GATS. In addition, the Convention provides a forum of negotiations on cultural issues so that it might smooth over WTO Member’s concern with cultural protection and remove their doubts of liberalization on the basis of cultural protection. Judging from this, the Convention can give a boost to the liberalization of audiovisual services and facilitate the negotiations. In light of the fact that there is no general exception clauses of cultural protection under the GATS to harmonize the two international instruments, this thesis suggests that “Ministerial Decision” be adopted to request WTO Members to take relevant rules of the Convention into consideration when interpreting and applying the GATS rules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goal of mutual supportiveness between the Convention and the GATS.
20

私營標準於WTO下之法律問題研究-以全球良好農業慣例標準(GlobalGAP Standard)為例 / The Legal Analysis of Private Standards under the WTO Agreements—Taking GlobalGAP Standard for Example

張仁憶, Chang, Jen-Y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近年來,由於消費者對於產品安全的重視程度與日俱增,各式各樣的私營標準開始蓬勃發展。這些私營標準雖不具備法律強制力,其所導致的市場排擠效應仍使生產者不得不積極使其產品取得各項私營標準的認證,引發私營標準是否具有實質上強制力並進而影響國際間自由貿易之疑慮。隨著開發中國家自2005年開始於SPS委員會中提出全球良好農業慣例標準對國際自由貿易之負面影響,私營標準之相關法律議題於WTO場域中益發重要,實有研究討論之必要。鑒於私營標準種類、數量之眾,本論文以於WTO下被具體指謫之全球良好農業慣例標準為例,探討全球良好農業慣例標準是否有落入WTO法規範管轄範疇之可能,並透過涉及私營標準議題之食品衛生檢驗與動植物檢疫措施協定、技術性貿易障礙協定與關稅及貿易總協定相關條文的解釋與分析,討論全球良好農業慣例標準與該些規範之關連性及適法性,既而於WTO下甚至WTO以外之國際場域,探究尋求相關貿易衝擊因應之道的可行性,希冀能為私營標準對國際自由貿易體系所帶來的影響及其與WTO之關係進行審視並作出建議。 / In recent years, all kinds of private standards have started to develop prosperously because consumers consider product safety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Although these private standards are not mandatory, the crowding out effect of markets causing by these standards still makes producers have to achieve relevant certification as far as possible. This situation causes anxiety about the possibility that private standards are de facto mandatory and create trade barriers. While developing countries have stated that GlobalGAP Standard makes bad influence on international trade in the SPS Committees since 2005, the legal issues about private standards becom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under WTO regime and need to be studied and discussed. In view of the fact that there are too many kinds of private standards, the thesis takes GlobalGAP Standard for example to discuss whether private standards shall be subject to the rules of WTO Agreements. In order to conduct careful examining and come up with suggestions of the influence on international trade which caused by private standard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ivate standards and WTO, it is necessary to research into the connection between GlobalGAP Standard and WTO rules and the legality of this standard through explaining and analyzing relevant rules which involves the issue of private standards under the SPS Agreement, TBT Agreement, and GATT and to discuss the feasibility of finding the solution to relevant trade impact under WTO regime or other international fields.

Page generated in 0.03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