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1
  • 10
  • 1
  • Tagged with
  • 11
  • 11
  • 7
  • 7
  • 7
  • 6
  • 5
  • 5
  • 4
  • 4
  • 3
  • 3
  • 3
  • 3
  • 3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第四屆台灣省議會議員對質詢權應用之研究

汪良峰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質詢權是議會用以監督政府施政的主要工具,省議員享有充分的質詢權,且在議會的諸種功能中,顯有獨特坐大之勢,其成因若何?省議員行使質詢權的程序及運用之過程如何?又質詢權的行使是否真正為民喉舌?議員本身是否克盡厥責?諸如此類的問,以往先進或有論列,但多半是片面或局部的陳述,批評,而無整體的研究、檢討。筆者撰文旨在說明省議員在議會中質詢的實際運用過程,就省議員質詢的動機、止的,依實際質詢情況,來分析解釋其所以然。 本文之研究係以第四屆省議會為範圍,第四屆省議會成立於民國五十七年六月三日。依省議員任期四年之規定,應於民國六十一年六月二日屆滿,但於民國六十年梢,有關當局為配合中央民意代表增補選方便起見,有延長省議員任期的方案,此延長任期的擬議,非筆者撰文之初所能料及,後徵得指導教授張師明誠的同意,仍依舊制。故本文研究之範圍,仍以省議員任期四年為限。在本屆省議員任期四年之中,議會計召開正式大會八次(半年一次),臨時大會九次,由於省議會之臨時大會例無質詢節目之安排,因此,本文之研究實以八次正式大會之質詢項目為探討的重心。 本文的撰寫因無專書論著可供參考,是以取材的範圍大多以原始資料為主,如各項有關的法規、議會公報、各次的會議記錄及省政府答詢的彙編等。此外,報章雜誌的引用也多於普通書籍,其他不見經傳的枝節問題,或得自有關人士的口授、或親臨議事堂旁聽。而後就質詢實況作成多項的統計分析,作為筆者論述的依據。 本文計分為六章、十五節、計有表二十五帖,共約十萬言。第一章緒論,除就省議會質詢權的性質、作用及法律基礎一一說明外;並就省政質詢辦法的實施細則,予以歸納、分類作概括的介紹。第二章質詢的提出,旨在敘述省議員提出質詢的程序及其質詢的方式,而後就議員口頭質詢的類型,探討議員質詢的動機與目的。第三章質詢的答覆,旨在闡明官方對議員質詢答覆的方式,而後就質詢的實況來分析說明議員們對答詢的種種反應和批評,最後指出官員答詢的困難所在及其成因若何。第四章質詢內容之分析,分質詢常軌與質詢越軌兩方面,根據統計表並舉實例解釋說明,以便明瞭質詢內容的種種。第五章質詢的專題分析,旨在說明議事日程中,有關質詢時日之安排與分配,就其所佔的比例來說明質詢權在議會中的地位。另外,就議員的出席率來說明:議員們熱衷於議事的程序。第六章結論,對議員行使質詢權的得失利弊作個檢討,並提出改進之意見,就教於各方賢達。 筆者撰文的方式,是以法規、制度來說明現象,以客觀的統計分析,作為解釋、批評的理論根據。文章草成,難免無雜不精,筆者學淺,不免掛一漏萬。撰寫的過程,嘗試、學習多於創新、發明。 本文承指導教授張師明誠的熱心指導,項昌權老師及所主任江炳倫教授的啟迪與鼓勵。省讓會議程股股長莊敏男先生提供完整的議會資料,舍弟汪信峰的幫忙分類統計。由衷的感激,不言可喻,謹此深致謝忱。
2

黨外立法委員質詢內容之研究

韓健豪, HAN,JIAN-HAO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乃研究民國59年至78年, 黨外( 即以后的民選黨 )立法委員於立法院中所作質 詢( 包含口頭與書面質詢 )內容的分析研究, 試圖瞭解近二十年來, 黨外立法委員對 臺灣社會、政治、經濟變遷的認知及其質詢言論對臺灣社會所產生的影響。全文擬分 七節: 一、緒論: 對於我國立法委員質詢制度及其特性作一說明, 并將過去研究有關立委質 詢內容之文獻作一介紹。 二、研究方法、架構及其限制: 本文研究方法采用內容分析法, 以近廿年來立法院公 報中所有黨外( 民進黨 )質詢為研究對象。并說明研究架構中類目的決定方式, 及研 究上所遭遇的限制。 三、黨外立委問政的背景分析: 將這廿年來黨外及黨外立委問政的背景作一說明。 四、質詢言論的內容分析: 分為六個時期––民國59∼61, 62∼64, 65∼69, 70∼72 , 73∼75, 76∼78年。探討每個時期質詢言論的特色與外環境間的互動關系。 五、黨外立委質詢內容中對臺灣社會的認知: 本節試圖從宏觀的角度解釋黨外立委問 政重點的轉變。 六、質詢內容與競選政見的比較分析: 觀察并檢證黨外立委問政內容是否實現競選政 見的主張。 七、結論。
3

台灣省議會議員質詢權之研究

柯景昇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民國六十六年底,台灣省省民選出了第六屆台灣省議會議員,根據報載本屆省議會是「學經歷最佳」、「新任最多」、「黨外議員席位最多」,由於議員們的積極表現,議事功能得以較往昔更有效的發揮,從而對於省府的制衡力量也遠大於往昔。然而,由於議員彼此間的觀念尚未獲得密切溝通,或是議員本身「立場」問題,導致議事堂內不斷地發生高潮,風波迭起,諸如拒絕宣誓風波、逐客風波、方言發言問題、議員反質詢風波……等等。真是漪歟盛哉,不一而足。因而,引起筆者對議會政治的興趣。 依照「台灣省議會組織規程」第三及第四條規定,台灣省議會的職權有下列: (1)議決有關人民權利義務之省單行法規。 (2)議決省預算及審議省決算之審核報告。 (3)議決省財產之處分。 (4)議決省屬事業機構組織規程。 (5)議決省政府提議事項。 (6)建議省政興革事項。 (7)接受人民請願。 (8)其他依法律賦予之職權。 (9)省議員有向省政府主席及各廳處首長質詢之權。 顯見省議員的法定職權,降了質詢權以外,幾乎處處立於被動的地位,在維護人民權益上,皆缺乏主動爭取的直接效果。加上省政的深奧複雜,議員在缺乏助手與雜務繁多(選民的請託事件多如牛毛『巨細糜遺』:小至請省議員協調車禍的賠償問題、違警的交保、介紹職業、調解家庭糾紛,大至整個社區的建設,對公家機構『不法』措施的密告……等)的情況下,如何有空去研究省政與種種煩難的法規呢?! 反之,質詢權係議員個人可以主動運用的職權,既無須受到連署、附議等會議程序的限制,又不需花費相當的時間去研習準備。加上,質詢日程的安排往往佔有正式大會開會時間的百分之五十左右。由此,可以看出質詢權在省議會的職權中,是具有相當的份量,此係筆者以質詢權為研究議會政治之主要對象的原因所在。 至於,省議員因何而提出質詢,其質詢的行使方式、質詢的內容,以及省府官員對質詢的答覆與效果如何,這些問題皆是本文所須探討的重心。筆者係以大衛。伊士敦的系統理論模型為分析架構,並基於下列三個假設,以進行資料的蒐集與論文的撰寫。 假設一:省議員行使質詢權是一種行為,依行為的意義係指個體(organism O)對於刺激(S)的一種反應(R)。而動機即是刺激之一,因此,省議員的動機,必然影響到質詢的內容,甚至質詢的效果。 假設二:省議員的質詢對於省府官員是一種特殊的刺激,省府官員對於此一刺激,必然有所反應,而此種反應或者僅是對議員的質詢提出說明,或者是進一步仍需省府官員採取行動。當省府官員的反應,無法令省議員感到滿意時,議員可能以再質詢或其他方式再度反饋到(feedback)省議會與政府這個政治系統中。 假設三:質詢的效果,除了受到省議員個人所提的內容、方式的影響外,省府官員對省議員質詢時的動機、立場與內容的評價,亦可能影響到質詢的效果。 本論文共分六章十八節,約十萬言,各章要旨為:第一章,緒論,敘述本文研究動機、研究範圍、質詢的意義與性質,並介紹省議會質詢制度的沿革與其法律基礎等。第二章,質詢的提出——即對政治系統的輸入。首先闡明議員與省民對質詢權的認知,再探討議員提出質詢的動機,資料來源,提出質詢的方式;最後論及影響質詢提出的因素。第三章,質詢的內容及答覆——即轉換過程及輸出,敘述質詢內容的分類與重複現象,並論及質詢內容超出範圍或措詞不當的越軌情形,而後再分析地方議會議員言論免責權的意義和範圍;最後將質詢答覆的方式加以說明,並探討官員答覆是否需要質詢議員同意此一問題。第四章,省政質詢的作用與效果——輸出。先探討質詢的作用與其對政治系統所具有的功能,而後就議員與省府官員的意見對質詢作一評估,再依省議會公報與前一評估,筆者說明省政質詢所發揮的實際效果。第五章,省政質詢中大眾傳播所扮演的角色及其功能,先闡明大眾傳播的意義及其在省政質詢中的角色與功能,進而由議員與省府官員的了解來評估其對省政質詢的報導。第六章,筆者於論及本文的分析架構時,將前述各章的分析架構做一整理介紹,並對質詢權運作上的偏差,提出檢討與建議。 由於近年來國內政治研究漸轉向於動態實證的研究,因此,筆者從事本論文的研究時,除了從法律條文與文獻資料來探討外,並透過實地觀察、訪問調查等研究法,以求能有較為深入的發現與認識。其中,本文共設計二份問卷,一份是對省議員作調查,另一份則對省府官員作調查。在省議員方面共發出七十三份(正副議長未行使質詢權,故不對其發問卷;加上張賢東、李炳盛二議員辭去議員資格,共有七十三位議員行使質詢權。)問卷,收回三十七份,收回率為百分之五十點六,但其中有三位義員未表示意見,不予計算,故實際收回率是百分之四十六點六。省府官員方面,除了對各廳處局正副首長發出問卷外,並對股長級以上的單位主管發出問卷,二者合起來共計一百五十份,其收回九十四份,收回率為百分之六十二點七,但其中有一份未表示意見,故實際收回率為百分之六十二。 筆者由於才疏學淺,且初次嘗試論文的寫作,力實有未逮,備感艱辛。如今本論文得以完成,首先要感謝指導教授陳師逸民的鼓勵和愛護,陳老師除了精神上的鼓勵,智識上的啟迪,尤其讓學生受益匪淺。此外,華師力進的多方啟發與指導;學長詹悟、楊添成與好友張健的幫忙發收問卷及照顧筆者在霧峰的日子,使筆者得以心無旁務順利進行研究工作。資料的蒐集過程,復蒙學姊王切女,同窗黃德福、林鐘沂、陳殿權等慨借論文有關資料,其次台灣省議會秘書長林猷穆先生、董編審恆益等多人熱心幫忙,論文始得以完成。筆者謹此致最誠摯的謝意! 感謝所有師長的教誨,以及同窗、好友等的鼓勵與支持。最後,謝謝母親多年來辛苦培育之恩,及摯友蓮莉長年來精神的鼓勵。
4

立法委員的立法問政與選區服務之分析:政黨輪替前後的持續與變遷

王靖興, Wang, Ching Hs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政黨輪替對於立法委員立法問政與選區服務行為的影響。2000年的政黨輪替是我國首次政權和平轉移,並且象徵我國民主政治進入了鞏固的階段。然而,隨著民進黨的執政以及國民黨的下台,不只是陳水扁總統以及其所領導的行政團隊必須學習如何管理和運作國家機器之外,國民黨和民進黨立委亦必須同時學習如何因應政治局勢的轉變,而在立法院內外扮演不同的角色。因此,本文之目的即在觀察立法委員在政黨輪替前後,其在立法問政與選區服務行為上是否表現出不同的行為模式,以瞭解執政和在野對於立法委員行為的影響。 透過筆者自行整理自立法院網站法律提案系統和質詢系統的資料,以及盛杏湲教授所提供的第三屆到第五屆立委的調查資料,並利用「整體立委」、「第三屆到第五屆國民黨和民進黨連任立委」和「第三屆到第五屆國民黨和民進黨新任立委」三個不同面向的長期趨勢觀察,以及統計分析,本文關於政黨輪替對於立法委員立法問政與選區服務行為的影響得到以下幾點研究發現: 一、在法律提案方面,可以明顯觀察到國民黨和民進黨立委在政黨輪替前後的改變,亦即不論是國民黨或是民進黨立委,在野時的法律提案次數皆高於執政時。顯示兩黨立委的法律提案行為會因為其執政或在野的不同而表現出不同的行為模式。 二、在施政質詢方面,在政黨輪替前,執政的國民黨和其他在野黨立委之間對於政府的質詢行為並沒有任何差異,不過在政黨輪替之後,則可以發現兩黨立委開始有了明顯的改變,亦即成為執政黨的民進黨立委在質詢上不如其他在野黨立委積極,而成為在野黨的國民黨立委則是在施政質詢上變得比其在野時積極。 三、在預決算質詢方面,在政黨輪替前,在野黨立委對於行政機關預決算的質詢較執政的國民黨立委踴躍,然而在政黨輪替之後,此一情況立即轉變,成為在野黨的國民黨立委在預決算質詢上變得較過去在野時積極,而成為執政黨的民進黨立委則是轉為消極。 四、在選區服務方面,民進黨立委在成為執政黨之後,投入較多的時間和精力在選區上。不論是在選區服務工作時間比例、選民服務個案數以及紅白帖數目上,處於執政地位的民進黨立委皆比處於在野地位的民進黨立委在選區服務上來得多。 雖然就本文的研究發現可以知道在政黨輪替前後,國民黨和民進黨立委的立法問政和選區服務行為呈現「變遷」多於「持續」的情形,但是我們仍然可以發現某些因素對於立法委員立法問政和選區服務行為的影響是相當一致的。因此,在「變遷」之中仍有「持續」的因子存在著,而這些「持續」的因子對於我們未來預測立法委員的行為仍有相當大的幫助。
5

立法委員質詢婦女問題之研究-五十一至八十四會期立法院公報之內容分析

歐陽翠鳳, Ou-Yang, Cui-Fe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係針對立法委員對婦女問題之質詣與法案審查之發言作內容分析,研究資料係以立法院公報為準,研究期間為立法院第五十一會期至八十四會期(民國62年至78年),並依增額立委任期劃分為五個時期,以便比較各時期立委質詣的重點。 此外,增額立委競選期間曾提出婦女政見者,在其當選後,是否曾經為婦女發言?質詢立委之背景與質詢議題之關聯性如何?又立委質詢後,政府是否能提出具體的婦女政策或法案?這些都是本論文所欲嘗試瞭解的重點。 本論文之重要發現如下: 一、增額立委兌現其競選期間所提之婦女政見者的比率有逐期提高的趨勢,但其中多數立委為婦女發言的次數相當少。 二、立委對婦女問題之質詢或發言多具有時事性及新聞性,或因法案審查而發言,因此各時期所重視的議題變化頗大。 三、整體而言,最受立委並遍且持續關注的婦女議題(大類目)是「色情與娼妓」,顯見臺灣色情問題的嚴重性。 四、性別、資歷及省籍是質詢立委背景變項中,對質詢議題次數影響較大者。 五、十七年來立委對婦女問題之質詢與發言次數僅1901次,議題次數亦只有2171次,而且質詣議題次數前三十名之立委的累積率竟高達54.4% ,顯示對婦女問題特別且持續關懷的立委很少。
6

我國立法委員勞工問題質詢研究

張仁敦, XHANG, REN-DU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主要探討立法委員在過去三十多年,對勞工問題關切重點,及其關切之和王度, 以作為勞工政策評估之參考,內容重點為: 第一章,緒論。第一節,研究動機。第二節,研究範圍及方法。第三節,勞小問題的 概念。第四節,立法委員質詢的意義。 第二章,立法委員勞工問題質詢的綜合分析。第一節,立去委員營工問題質詢的趨勢 。第二節,勞工問題質詢的內容。第三節,立法委員勞工問題質詢的取向。 第三章,立法委員勞工問題質詢的分類。第一節,勞動基準。第二節,勞工組織。第 三節,勞資關係。第四節,勞工福利。第五節,就業安全。第六節,其他。 第四章,立法委員勞工問題質詢的功效。第一節,立法委員營工問題質詢的反應。第 二節,立法委員勞工問題質詢的功效。 第五章,檢討與建議。第一節,立法委員勞工問題質詢的檢討。第二節,立法和員勞 工問題質詢的建議。 第六章,結論。
7

闡釋臺灣國會「中斷質詢」的社會政治因素 / Sociopolitical Determinants in Interpreting Taiwan's Parliamentary Interruption

張國雄, Dennis Zhang, Guo Xio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基於憲法的保障以及選民的負託,立法委員得以在會期內,就政府施政得失要求官員答詢解釋。而立委由於來自不同的社會、政治背景,自然各有其獨特的質詢方式。因此,國會實為「中斷言談」(Interruption)之研究提供一適切領域。   雖然「中斷言談」之分析業已引起廣泛興趣,但甚少有關於政治人物之研究。本論文之目的,即旨在基於社會語言學的架構中,由「中斷言談」的行為,以瞭解權力運作與政黨、種族,官階差異之間的關係。 / With a mandate by the Constitution and the electorate, lawmakers can inquire the government officials' explanations for policies within the parliamentary sessions, tt is only natural that lawmakers coming from diverse social and political realms may show distinct styles of questioning. Thus, parliament does offer a fit province for interruption analysis.   Despite the increasing interest in studies of interruption, few have been dovoted to this territory in a political light. It is then the purpose of this thesis to develop an analysis grounded within sociolinguistic framework, seeing how the exercise of power relates to some variables such as party identity, ethnic origin, and official ranking through the interruptive behaviors.
8

台灣山地籍立法委員暨省議員之問政內容研究

陳東達, CHEN,DONG-DA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主旨在比較與檢證臺灣山地籍立法委員暨省議員在國會及省議會中其質詢提案之重點,並以「新時代基金會」之評量方式,統計出山地籍立委與省議員對議案重視的表現與程度。並從中比較其變遷與過程。 第一章緒論,說明本文之研究方法與範圍與研究目的,此外並將傳統九族之政治體制做一說明。第三節則就臺灣省山地籍省議員及增額山地立法委員之選舉方式、產生方式,作一說明。 第二章「山同籍立法委員之質詢提案與分析」,從七十六到七十八年間,該任出山地籍立委們在各類議案的質詢上依照分類,統計出發言的比例來,並據此分析山地籍立委發言的重點與較不重視的項目。 第三章「山地籍省議員之質詢提案與分析」,同第二章,取自七十五年到七十八年該任省議員對省府的質詢提案,並據上述資料歸類出其發言取向,並指出其表現是否有所偏廢。 第四章「山地籍立委與省議員問政內容比較與變遷」中將第二章、第三章的統計資料結果加以比對,比較其異同與特殊處,並就其變遷能有概括的說明。 第五章「結論」,這一部份僅就本論文所得,提出檢討與建議,並希望在討論中能有益於其他人相關之研究。
9

立法院第七十九至八十四會期施政總質詢之內容分析

林妙津, LIN,MIAO-J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旨在探討民國七十五年底選出的增額立法委員,在其作期內(民76年至78年,79∼84會期) ,對於最受社會大眾及傳播媒體矚目之施政總質詢的質詢內容,並且討論不同問政背景是否造成質詢內容的差異。 本研究運用的方法為內容分析法,從各個不同的角度,分析立法院公報中有關增額立委施政總質詢的問政內容,描述其概況,建構因果或相互關係,並試提解釋分析,經過頻數分析及交叉分析,所得的結果為: 一、增額立委最關心的大類目議題(前三名)是一般政務、國家體制、內政。 二、增額立委最關心的次類目(前十名)是大陸政策、國會問題、農業問題、治安社會風氣秩序、組織編制、法制、認同自決問題、外與匯率、股市問題及外交行政政策。 三、各會期質詢議題重點集中在該會期中的重要時事、與論焦點及兩黨抗爭問題。 四、增額立委問政背景中,黨籍對質詢議題影響最大,國民黨籍立委注重一般政務,民進黨則將國家體制視為質詢火力。省籍、學歷、選區對質詢議題亦有影響,但影響力不若黨籍那麼明顯。年齡、性別則對質詢議題沒什么影響。 五、參與委員會對其質詢議題影響大小,因其所參與的委員會不同而有所差異。大體而言,參與邊政、教育委員會的立委與其質詢議題最為密切,而參與交通、預算及法制委員會之立委,與其質詢議題關係不大。
10

報紙報導立法院新聞型態及與客觀事實之比較

張景為, ZHANG, JING-WE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旨在探討報紙如何報導立法院總質詢的新聞,並將報紙所呈現的「符號事實」 ,與客觀事實的立法院公報比對分析,以了解兩者之間的差異。 研究的時門為民國七十六年主法院之七十九、八十兩會期的總質詢;研究對象為中央 日報、中國時報及自立晚報,三家報社所刊載兩個會期所有總質詢的純新聞,並與兩 會期中有關總質詢詢答紀錄的公報進行比對;研究方法為內容分析法。 本研究欲探討兩大問題: 壹、報紙呈現的符號事實為何? 1.不同報紙所呈現總質詢的議題內容有何不同? (1) 不同報紙對立委及官員所提議題類別的報導型態有何不同? (2) 不同報紙對立委及官員所提議題的言論導向報導上,有何不同? 2.不同報紙如何報導訊息來源人物? (1) 不同報紙如何報導不同屬性立委(黨籍、類型、資深程度、所屬委員會)的新 ? (2) 不同報紙如何報導立委及官員的新聞? 貳、報紙呈現的符號事實與客觀事實的比較有何不同? 1.不同報紙報導不同屬性立委的新聞與客觀事實比較有何不同? 2.不同報紙報導立委及官員的新聞與客觀事實比較有何不同?

Page generated in 0.038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