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求職網站使用動機、服務品質與滿意度之關係研究陳心怡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隨著時代不斷的演進與網際網路快速的發展,市場已經轉變為消費者所主導,要在這競爭激烈的環境中永保優勢的唯一方式,就是發掘並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本研究以求職網站為例,探討「使用動機」、「訊息來源」、「服務品質」與「顧客滿意度」之關係及影響因素,希望能深入了解,使用動機與滿意度的關聯性,並深入研究在使用動機與資訊來源的因子中,何者影響了使用者的滿意度,進而發掘滿意度是否可以轉換成使用者的忠誠態度與行為,期許研究的結果能夠提供經營求職網站時的策略參考。
本研究採用網路問卷調查,問卷回收的樣本數中,多為網路重度使用族群並有多年的網路使用經驗。研究發現,不同人口屬性對顧客滿意度與顧客忠誠度,在特定項目上確實存有差異,而驅使使用者使用求職網站之因素主要是「基本動機」與「大眾媒體」的宣傳,對使用者而言,最重視「職缺服務」的品質,並且最為滿意於選擇使用求職網站與使用經驗,當未來有求職需求時,對於「求職網站是最佳選擇」的認同程度是最高的,尤其是針對曾經透過求職網站找到工作的族群。
本研究之結論與建議,乃依問卷調查資料分析所獲致之結果,使用者對於求職網站的使用行為,會與整體經濟環境與就業市場狀況有所關聯,致使研究結果會受到環境之影響而有所變動。
|
2 |
訊息來源可信度對目標人物印象形成之影響-以道德和能力面向探討吳芬英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過去西方文獻中,多以第三者敘述方式提供受試者有關目標人物的相關訊息,探討對於目標人物的印象之看法,鮮少探討當目標人物的訊息若由他人提供時,對於目標人物印象之影響。因此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印象形成的歷程中,由訊息來源提供目標人物的道德和能力訊息會使他人對目標人物形成何種印象。另外,由於華人相當關係主義,因此以相關他人做為訊息來源之一進行探討。
本研究為4(訊息來源者:目標人物本人、目標人物的父親、目標人物父親負訊息保證的情況和第三者)×2(訊息內容:道德和能力)×2(訊息向度:正向和負向)三因子獨立設計。結果發現受試者對於目標人物的印象與第三者所提供之內容較一致,由第三者所提供的正面訊息,受試者對於目標人物的印象、道德、能力和人際評價皆高於其他三類訊息來源。而由目標人物、目標人物的父親做為訊息來源者時,因被受試者認為在傳遞訊息時是較有動機的,受試者對目標人物的印象反而不若第三者所提供時來得好。本研究顯示個體從他人那裏接收目標人物的訊息時並非照單全收,而是會考慮到訊息來源和其背後的動機,遂而影響到對目標人物印象之形成。由此結果發現找關係親近的他人並無助於他人對我們有好印象之產生,由立場客觀公正的人來提供訊息時,才能影響到他人對我們的印象評價。
|
3 |
電視新聞來源人物之訊息分析及其與客觀事實之比較--以立法院第七十九會期為例楊秋蘋, YANG, GIU-P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約有五萬字,共分為研究動機、文獻探討、研究方法、資料分析與結論等五章
。
研究動機源自於曾參與觀察三家電視台國會記者採訪過程,禸感於立法院第七十九期
的議事多元化,而不知電視媒介的處理方式是否因應改變。
文獻探討是以「媒介建構社會事實」及「訊息來源人物的新聞處理」此兩個概念作為
衍伸。落實到研究問題則為:
1.不同屬性的立委之間。不同屬性立委與官員之間、及總體立委與官員之間,其電
視新聞議題及新聞處理方式有何不同?
2.不同屬性的立委之間。不同屬性立委與官員之間、及總體立委與官員之間,其電
視新聞處理方式比對客觀事實有何不同?
本研究以系統分層間隔抽樣,分析三台自2月24日至7月17日期間之立法院院會
及委員會新聞,共計有117天,以出現在新聞中直接或間接說話的訊息來源人物(
立委與官員)作為分析單位,新聞內容再比對立法院公報及新聞稿的記錄,以了解其
間的差異。
|
4 |
報紙報導立法院新聞型態及與客觀事實之比較張景為, ZHANG, JING-WE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旨在探討報紙如何報導立法院總質詢的新聞,並將報紙所呈現的「符號事實」
,與客觀事實的立法院公報比對分析,以了解兩者之間的差異。
研究的時門為民國七十六年主法院之七十九、八十兩會期的總質詢;研究對象為中央
日報、中國時報及自立晚報,三家報社所刊載兩個會期所有總質詢的純新聞,並與兩
會期中有關總質詢詢答紀錄的公報進行比對;研究方法為內容分析法。
本研究欲探討兩大問題:
壹、報紙呈現的符號事實為何?
1.不同報紙所呈現總質詢的議題內容有何不同?
(1) 不同報紙對立委及官員所提議題類別的報導型態有何不同?
(2) 不同報紙對立委及官員所提議題的言論導向報導上,有何不同?
2.不同報紙如何報導訊息來源人物?
(1) 不同報紙如何報導不同屬性立委(黨籍、類型、資深程度、所屬委員會)的新
?
(2) 不同報紙如何報導立委及官員的新聞?
貳、報紙呈現的符號事實與客觀事實的比較有何不同?
1.不同報紙報導不同屬性立委的新聞與客觀事實比較有何不同?
2.不同報紙報導立委及官員的新聞與客觀事實比較有何不同?
|
5 |
拍賣網站購物決策影響因素之研究:以產品類型、出價次數、與訊息來源為例陳嘉琪, Chen,Chia-ch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C2C(consumer to consumer)模式的拍賣網站在近年來成為新興的購物通路,它的優點是不需出門就可以找到便宜、多樣化的商品,還可以享受競標購物的樂趣,因此吸引眾多消費者上網尋寶。
過去國內對於拍賣網站的研究多限於競標機制、交易安全、交易成本等面向,縱使有關於消費者行為的研究,大多將重點放在哪些因素會影響消費者使用拍賣網站的意願。然而當消費者開始使用拍賣網站後,究竟是如何處理眾多的資訊?又如何做成購物決策呢?本研究從消費者心理的角度,試圖瞭解什麼樣的訊息設計能夠吸引買方,進而促進交易的達成。
本研究採取實驗法,採用2×2×2之多因子設計,操弄之自變項包括產品類型(搜尋品╲經驗品)、出價次數(低╲高)、和訊息來源(賣家╲買家),依變項為產品態度和購買意願。主要在探討產品類型、出價次數、和訊息來源是否分別對產品態度和購買意願產生影響?又產品類型和出價次數、產品類型和訊息來源之間是否產生交互作用?
研究結果主要有以下幾點發現:(1)產品類型對購買意願具有顯著影響,其中以搜尋品之購買意願較高;(2)訊息來源對產品態度和購買意願具有顯著影響,其中以買家訊息來源較佳;(3)訊息來源和產品類型具有交互效果,當產品類型為搜尋品時,訊息來源對產品態度和購買意願沒有顯著影響,但當產品類型為經驗品時,買家訊息來源之產品態度和購買意願顯著高於賣家訊息來源;(4)出價次數之假設未獲支持,推測主要原因是出價次數可能同時具有正反兩個方向的影響力,這可以由「從眾」和「反從眾」的理論來解釋。
綜合上述發現,提出幾點實務建議,期望能供拍賣網站經營者強化網站功能、以及賣家設計商品訊息時之參考:(1)在拍賣網站上銷售搜尋性產品較為有利;(2)在商品訊息中引用舊顧客之正面意見,可以提升銷售;(3)對於經驗性產品而言,舊顧客的口碑更加重要。
|
6 |
網路招募廣告中負向訊息呈現與否及訊息呈現形式對組織吸引力之影響及其相關中介效果鄭筑家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為了讓求職者對工作或公司產生好印象,招募廣告中往往只呈現正向訊息,過去有關真實工作預告 (Realistic Job Preview) 的研究顯示,在廣告中呈現負向訊息其實可讓求職者對工作產生正確的期望,進而降低離職率。先前探討負向訊息的研究大多只探討其與離職率等的關連,因此本研究希望瞭解,在企業網站的招募廣告中呈現負向訊息對求職者的組織吸引力的影響。另外,國內求才網頁多以「官方說法」的形式呈現招募廣告,只有少數網頁會以「在職同仁經驗分享」的形式呈現,本研究亦欲驗證招募廣告呈現形式是否對組織吸引力有所影響。
簡而言之,本研究採實驗法,採2×2雙因子受試者間實驗設計,所操弄的獨變項為「負向訊息呈現與否」及「招募訊息呈現形式」,依變項為組織吸引力,「知覺工作挑戰性」及「知覺訊息來源相似性」則分別為上述兩獨變項對依變項之中介變項,此外,本研究也希望探討性格在其中扮演的調節角色。透過模擬網路求職的情境,研究者在虛擬的企業求才網頁上操弄兩個獨變項,受試者共825人,其中男性346人,女性479人,受試來源主要為學生(佔59.8%),在職者則佔28.4%,本研究以共變數分析和迴歸分析檢定兩獨變項之主要效果及交互作用。研究結果顯示,「負向訊息呈現與否」及「訊息呈現形式」對組織吸引力之影響在全體受試未達顯著,但在女性受試則有顯著影響,兩者之交互作用則皆未達顯著,本研究預期之「知覺工作挑戰性」及「知覺訊息來源相似性」並無顯著中介效果。性格部分,成就動機對「知覺工作挑戰性」和組織吸引力間有顯著調節效果。
|
Page generated in 0.065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