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59
  • 52
  • 7
  • 3
  • Tagged with
  • 62
  • 62
  • 62
  • 30
  • 21
  • 19
  • 18
  • 18
  • 17
  • 16
  • 15
  • 15
  • 14
  • 14
  • 14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1

退休基金的管理與監督—以加拿大退休金計畫投資局為例 / Pension fund management and governance - the case of Canada Pension Plan Investment Board

謝美鈴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退休基金的管理是基金經營成敗的重要基礎。以英國向來以其退休基金事業發展為自傲的國家,在麥斯威爾事件發生後,也不免對其退休金法令重新檢討,制訂退休金法(Pension Act),詳細規定退休金的管理與監督的各項原則。顯見退休基金管理與監督的複雜性與重要性。而根據一項針對全美80位退休基金的經理人所作的調查顯示,98%的人認為不良的運作程序對績效的達成形成一個負擔。另外,影響退休基金良好管理有三個重要因素:(1)個人的經驗與知識,(2)在資產組合中選擇與執行適當的資產配置,(3)對不同投資決策的風險與績效做有效的監督。因此,在退休基金的管理中,基金組織、基金的目標、以及管理與監督原則構成了退休基金經營的三個支柱 當退休金計畫推動的初期,多數人並不會在意退休基金的運作。但隨者人口老化、基金規模逐漸擴大,基金的提撥者開始希望基金的投資報酬率提高,並同時注意其安全性。過去許多退休基金的管理多僅著重於資產面之配置為分析基礎,較少從管理面及制度面討論。故本文援引國際勞工組織及世界銀行的研究報告所建議的基金管理規範,以及一理想的退休基金管理組織及程序為作為退休基金管理的基準,說明其管理及監督的重要性。 根據ILO提出的公約與建議包括有:1。年金計畫的財務分擔或由雇主和勞工提撥,政府得加以補助,或以稅收為來源;2。提撥的成本由勞、資、政三方共同負擔;3。退休基金的管理應由公共當局監督或依照規定標準;4。由雇主與勞工聯合管理且必須定期的精算報告以監控長期的財務狀況是否穩定。而世銀模式則建議:職業退休金計畫應包含準備金的要求、賦益權的規定、可攜式及資訊的揭露。強制性的企業年金應由精算師精算出提撥率,以確定提撥方式,將提撥金額納入一個基金裡,採私人競爭方式管理。世銀的研究報告也指出退休基金管理的最大風險乃是混合了公共與私人管理,以及退休金給付由政治與市場機制決定。此外,世銀認為退休金制度的設計應隔絕政治因素對系統的干擾等。而不論是隨收隨付制或提存準備制的公共退休金制度,或企業退休金的確定提撥制或確定給付制,其提撥基金與管理基金的意涵相同,基金的管理皆須以善良管理為基礎。 有鑑於我國勞退新制的實施,勞工退休基金監理委員會草案仍在立法院多方爭議中,本文遂以近年亦實施改革方案之加拿大退休金計畫投資局為例,以國際勞工組職及世銀的規範分析其基金管理與監督模式,發現其運作及組織的設立不僅符合國際規範,並處處顯示其以善良管理—忠誠義務為核心,以退休金提撥者與受益人為本的制度設計。以民營企業方式經營,但受政府有限度的監督及法律的約束。其明確的投資政策、良好的成本控制、公開透明的資訊與嚴謹的內部、外部監控制度,取得加拿大人民對其深度的信賴。據此,本文也對我國勞退新制下退休基金監理委員會之組織及運作作一分析,並提出若干建議,以為改進之處。
12

民營企業退休金管理之研究

許鶯珍, Xu, Ying-Zh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旨在探討民營企業退體金之鈉理,其章節如下: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之動機與目的 第二節 研究之範圍與對象 第三節 研究之假設 第四節 研究之方法 第五節 研究之限制 第二章 退休金制度之設計 第一節 退休金制度之發展 第二節 退休金制度之設計 第三節 退休金成本之決定 第四節 退休基金之提存方式 第五節 通貨膨胰之影響 第三章 退休基金之管理 第一節 退休琊金管理機構之選擇 第二節 退休基金之投資運用 第三節 退休基金投資績效之衡量 第四節 退休基金之會計處理 第四章 我國現行民營止業退休金管理之探討 第一節 退休金制度普遍性與合理性之控討 第二節 提存退休基金適當性之探討 第三節 退休金管理健全性之探討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2810621
13

勞工退休金制度設計對勞工退休金所得之影響

劉邦寧, Liu,Simo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時光飛逝!當我於民國90年秋天入學政大EMBA時,新制勞工退休金只不過是立法院的討論法案之一。今年(民國93年)六月十一日立法院三讀通過『勞工退休金條例』並將於明年(民國94年)七月一日正式上路實施新制勞工退休制度。法案實施後,雇主應為每位勞工按月提撥每月薪資的6%。新制退休金制度允許勞工於更換工作時攜帶其個人帳戶內已提撥的退休金,於勞工退休後按月領取退休金以安養退休生活。 相較於民國73年8月1日施行的勞動基準法內原來已有的雇主為勞工提撥退休金的法令規定與意旨原本就期望能照顧勞工退休後的生活。實務上,施行至今整整二十年來,根據勞委會統計目前有89.8%企業未提退休準備金,總體提撥率僅2.5%。本研究之目的係根據保險理論與市場的實際經驗來探討台灣勞動市場的退休金現況與新制退休金立法的意旨與通過後對勞動市場的影響分析。 勞工退休金條例引進勞工退休準備金提撥及管理辦法第5條的規定,要求企業在五年內依照勞工工資、流動率、未來五年退休人數等精算提撥率,以保障勞工的舊制年資。據估計,國內近有448,000到500,000家中小企業尚未完成上述提撥。 新制是以帳戶作為處罰單位,雇主沒幫勞工開戶或未提繳退休金,將罰處新台幣2萬至10萬元,並連續按月處罰直到改善為止。 新制退休金雇主責任明確,只要勞工有受僱事實,雇主就得提繳退休金至勞工個人帳戶,對企業來說,人事成本計算方便,勞工的退休金也看的到、拿的到。 在政府缺乏人力監督數量龐大的中小企業退休金提撥實務現況下,企業是否能確實守法填補舊制下的法令給付責任或繼續拖延,謹期盼經濟復甦與法令有效執行下能兼顧與融合勞資雙方的常期夥伴關係。 / Time flies! It was only an issue of individual topic in the legislative Yuan when I started to prepare my thesis in Sep.2001 The law passed by the legislature on Jun.11, 2004 and to take effect in Jul. 2005, requires employers to contribute 6 percent of employees' salaries per month to an individual retirement pension account. The new system allows employees to continue to accumulate the fund even when they change jobs, and can draw a monthly retirement income after they retire. The Labor Standards Law requires that employers give employees pensions because it is thought to be beneficial for worke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mployer cost analysis, however, it is but an illusion.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experience and factors from many aspects to analyze the impacts of reality of the labor market in Taiwan. It is estimated that Taiwanese companies will have to set aside as much as NT$2.6 trillion to prepare their retirement reserve funds for employees within five years, according to estimates by the General Chamber of Commerce. Those who failed to allocate pension funds for their employees in the past – about 448,000 to 500,000 SMEs in the country, according to the Council of Labor Affairs -- are required to make up the amount for their current staff based on their work period with the companies within five years after the law taking effect. As a result, employers may lower salaries to compensate for the outlay. The new law stipulates that employers that fail to contribute 6 percent of salaries to employees' pension funds will be fined NT$20,000 to NT$100,000 per month per employee. However, the government lacks the manpower to inspect the huge number of SMEs, and that employees tend not to report the wrongdoing for the sake of their careers. We shall cross our fingers and hope that the economic recovery and law enforcement are strong enough for businesses to continue to perform. Noted:SMEs 「Small & Medium Enterprises」
14

職業年金課稅問題之研究

楊淑珠, YANG SHU CH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我國人口老化速度相較於歐美先進國家快速,加上醫學科技的進步,平均壽命不斷延長,如何保障退休者之老年所得來源已成為社會所需共同面對的重要課題。儘管勞基法等相關法令規定雇主有義務設置勞工退休準備,然多數的工作者屆齡退休時仍無法取得退休金。 制度面的缺失係一項因素,因此政府規劃了老年所得之三層架構,除了積極推動國民年金,職業年金制度亦處於研議擬定階段,首重改善現行退休金制度之受益條件、可攜性與保留權,並限制年金的用途,提高給付年齡,強制雇主為其員工提供退休金計畫,目的在於保障退休者能享受與退休前相去不遠的生活水準與提高個人儲蓄。目前規劃中的職業年金制度有行政院勞委會和郭明政提議的兩種版本,均採取個人帳戶制,然前者的目的在於提高儲蓄,後者則強調保障的功能。 現行稅法與相關解釋令規定,保費因雇主或受雇者提撥而適用不同待遇,以致形成雇主責任制的退休金制度;投資收益階段則以強制性與否作為是否享受兔稅的標準,即雇主提撥的內孳息可遞延課稅,受雇者提撥則否,不僅不公平且徒增稅務行政上的複雜性;至於退休金之所得稅課稅問題,我國政府已於87年6月22日於所得稅法增訂「退職所得」規定,修正以往退休金或養老金按身分別課稅的規定,一律改採定額免稅制度,且因一次給付、分期給付或兼領一次退職所得及分期退職所得適用不同的課稅規定。綜觀之,我國受領退休金的數額多低於兔稅水準下,而形成EE方式。 反觀先進國家職業年金多採取EET之消費稅方式,但澳洲與紐西蘭例外。美國401(k)計畫即採取消費稅方式,此舉符合稅法之收入實現原則,亦可提高個人儲蓄;然採取此賦稅方式的前提為受雇者必須擁有立即性的受益權。澳洲與紐西蘭原先亦實行遞延課稅方式,然成效不彰,徒產生巨額的稅收損失,基於可提前獲得稅收並促進所有儲蓄媒介之間的中立性,於是改變租稅政策,分別實施TTT與TTE方式;然此舉已對紐西蘭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至於澳洲雖然採取所得稅方式,仍保留相當的租稅優惠。  基於減少稅式支出、符合收入實現原則、與稅務行政的方便性,筆者建議我國應廢除所得稅法上之「退職所得」規定,以避免形成巨額的稅式支出與避稅管道;未來職業年金制度稅制可採行EET方式,與國民年金一併計算;在方式上可區分為一次給付與分期給付,一次給付額除以退休時平均餘命,扣除薪資特別扣除額後予以分離計算稅賦;分期給付則直接併入退休者之綜合所得中,在扣除免稅額扣除額和薪資特別扣除額後,計算其應納稅負。此外,對於未就業之配偶,准予加倍計算綜合所得稅的兔稅額,且為避免稅惠集中於高所得者,雇主提撥與受雇者提撥適用扣除規定應設置醵資上限;另外亦應加強受雇者之受益權、可攜性和保留權,達成工作者退休後之所得來源保障。 目 錄 第壹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3 第三節 研究架構…………………………………………………3 第貳章 職業年金課稅理論基礎…………………………………5 第一節 職業年金之賦稅問題……………………………………5 第二節 職業年金賦稅方式………………………………………11 第三節 職業年金賦稅方式之分析………………………………21 第四節 職業年金稅惠之經濟效果………………………………30 第參章 各國職業年金賦稅政策…………………………………39 第一節 各國職業年金計畫賦稅措施……………………………39 第二節 美國職業年金賦稅制度…………………………………46 第三節 紐西蘭職業年金賦稅制度………………………………61 第四節 澳洲職業年金賦稅制度…………………………………72 第肆章 我國職業年金所得稅制度之建議………………………85 第一節 我國現行退休金所得稅制度……………………………85 第二節 我國現行退休金課稅措施之檢討………………………99 第三節 我國職業年金賦稅措施之建議…………………………108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118 第一節 結 論……………………………………………………118 第二節 建 議……………………………………………………119 參考文獻 121
15

退休金計劃會計處理之研究 / The Resarch of Pension Accounting

黃美惠, Hwang,Meei Huey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主題為退休給付的會計處理,而內容共分六章。第一章:說明論文的研究動機、研究目的、及論文架構。第二章:首先概述退休計劃的演進、性質、類別,然後介紹美國退休會計準則自APB No.8至SFAS No.106 間的演進,最後再介紹英國及加拿大的退休給付會計準則。第三章:介紹退休金(Pension )會計的處理,主要分成退休金成本、資產負債及附註揭露三方面來討論。退休金成本主要探討退休金成本各項組成分子的性質,及其認列、衡量與會計處理。資產負債方面則是以計劃資產的評估、退休金負債的衡量,及其資產負債的認列與會計處理。而附註揭露方面分成準則規定的揭露事項及其他建議的揭露事項兩方面說明。本章主要以美國SFAS No.87的準則為討論主題,而另外以英國 SSAP24的規定作為比較說明。第四章:介紹退休後給付(Postretirement Benefits )會計的處理,亦分成退休後給付成本、資產負債及揭露事項三方面說明,但因退休金與退休後給付二者性質不同,而二者的會計處理頗多相同,故本章探討針對會計處理不同處、及相同處但因性質不同而產生之不適當加以說明。第五章:介紹我國退休金的會計處理。因現行退休金會計實務與法令規定習習相關,故先說明我國退休金制度相關法令,再介紹現今實務作法及其缺失,最後再說明我國第十八號財務會計準則公報的制訂及其施行時可能遭遇的問題。第六章:結論與建議。
16

我國企業退休年金制度之研究 / REASEARCH OF PRIVATE PENSION SYSTEM IN TAIWAN

呂理民, LU,LI M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綜觀世界各國之企業退休年金制度,都有著非常悠久之歷史,尤其是愈先 進之國家,其制度愈是更加之完善,而我國雖正由開發中國家邁向已開發 國家之林,然而卻在企業退休年金制度上遲遲無法發展,而從我國目前之 人口、經濟及社會變動情形,可獲知我國對此制度正迫切需要。因此本論 文,乃著手探討如何去建立我國企業退休年金制度,以期作為主政者在未 來實施此制度之參考。全文共分六章十六節,其略述如下:第一章 緒論 。係就研究動機、目的、方法、範圍及內容做一概述。第二章 企業退休 年金制度之基本理論。針對理論概念、內容及制度之建立做一探討。第三 章 美、中、日三國企業退休年金制度之發展與現況。乃對美、日、中三 國之制度狀況加以介紹,以作為我國未來建制之參考。第四章 我國企業 退休年金業務開辦之可行性分析。其內容包括退休一次金、退休年金、課 稅環境分析及退休基金業務之檢討分析。第五章 我國企業退休年金制度 未來之具體作法。乃對我國未來制度之努力方向、策略方向及具體作法, 提出個人之淺見,以茲作為主政者之參考。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17

死亡率模型建構及退休金資產配置之應用 / Modeling Mortality and Application of Asset Allocation for Pension Fund

莊偉柏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退休基金制度由確定給付制轉換成確定提撥制,使退休基金之投資風險改由勞工承擔。而退休基金的多寡則完全視退休基金投資績效的好壞而定,如何有效地管理退休基金儼然成為一項重要議題。本文延續Yang, Huang, and Lee(2006)之研究,改採用Mitchell et al.(2013)隨機死亡率模型,除了將股票與零息債券作為退休基金之兩項投資標的,再增加一項長壽債券作為退休基金之投資標的。透過極大化勞工之預期效用函數,探究確定提撥制下退休基金之最適資產配置策略以處理長壽風險。
18

年金保險與企業退休金之探討 / Business retirememt and annuity analysis

王英茂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隨著人口老化問題日趨嚴重,勞工退休後的養老問題也與日遽增,而自從勞工退休金制度由確定給付制改為確定提撥制後,勞工退休後的所得替率反而因之而降低;而由於確定提撥制是可攜帶式的帳戶,因此員工對公司的忠誠度會有負面的影響。 企業為了留下重要員工,往往需要其他的留才計畫,而近年來年金保險計畫漸漸為企業應用於留才,本論文以XX生物科技公司的案例,探討年金保險用於企業留才和其他留才計畫的比較,並討論如何選擇年金保證期間、員工的所得替代率與可支配所得等議題,以確認留才計畫的可行性;最後討論年金保險保費作帳方式,探討各種作帳方式對企業營利事業所得稅以及員工個人綜合所得稅的影響,以取得最佳解決方案。
19

公務人員退休金給付評析之探討:七五制與八五制之比較

潘昕瑜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我國過去的公務人員退休制度為完全由政府支付退休金的方式,即恩 給制,長期實施以來,造成政府財政負擔相當沉重。因此,自民國八十四 年七月一日以後,改為由政府與公務人員按月共同撥繳退撫所需經費的共 同提撥制,並成立退撫基金,簡稱「退撫新制」。而退撫新制之施行,雖 然改善了恩給制時所面臨的退撫經費問題,但其本質上仍然跟恩給制一 樣,皆是屬於確定給付制。經過政府多次委託專業精算機構辦理精算結果 發現:退撫基金潛藏債務的數目仍然令人憂心。 因此,考試院經過多次研議後,修正公務人員退休法,俟草案通過後, 預定於民國100 年1 月1 日開始實施,未來公務人員退休制度將由「七五 制」改為「八五制」。而本研究的目的有以下三點:一、模擬公務人員在 七五制及八五制下,可領取之一次退休金及月退休金金額,並比較其差 異。二、分析公務人員在八五制下,選擇何種退休方式較為有利。三、利 用公務人員在七五制及八五制下,可領取之退休金金額來評估政府在此次 退休方案改革中,是否能有效改善目前退撫基金所面臨之困境。 而研究發現,實施八五制後,一、對公務人員而言:延緩退休,領取 月退休金增加。二、對退撫基金而言:可減少支出,增加收入,有開源節 流之效果。三、對國家而言:可以保留優秀人才,具有經驗傳承的效果。 因此,本研究建議政府在推動政策的改革時,必須針對公務人員權益的部 分加強宣導,讓大家知道他們的權益並沒有因此而受損。此外,公務人員 也應共體時艱,雖然延緩退休,使得領取年限減少,造成領取退休金總額 減少,但是卻能領的長久,比原來更有保障。
20

政府在勞工退休金計劃管制中角色扮演之探討

郭俊甫, Kuo Chin-f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摘要 傳統由家庭負責的老年經濟安全在老年人口日益增加,子女數目的減少及產業結構改變的衝擊下已漸漸的暴露出問題的嚴重性。其責任也漸漸地由家庭轉移到整體社會。世界各國政府多將如何確保老年經濟安全列為主要的施政內容,我國自然也不例外。證諸已開發國家的實際情況,大多以多層次的年金體系(multi-tier pension system)提供老年經濟安全完整的保障。近年來也有多位學者發表文章以探討如何利用這種多層次的年金架構達成各種社會及經濟目標。 就我國現行的狀況來看,即將開辦的國民年金由於給付水準偏低,只能對老年生活提供基本的保障,且由於計劃成員包含了全體國民,所規定的內容與給付的年金無法完全滿足個別成員的不同偏好,對採行確定給付制的公共計劃來說,由於給付與提撥之間並沒有明確關聯,若提撥率太高的話,對勞動誘因與產出將會有不利影響,再加上政府財政負擔與政治力干預的考量,在在都顯示出了職業退休金制度在老年生活保障上的不可或缺性。 相對於基礎年金計劃,政府對職業退休金計劃的介入程度通常較淺。政府通常藉著租稅優惠鼓勵企業提供,員工參與退休金計劃。此外,由於計劃中存在著訊息不對稱、外部性與獨占力等會造成市場失靈的因素,這使得政府有必要以管制者的身分對此失靈現象加以矯正。透過政府的管制尚可增進計劃的安全性與公平性。就目前多數OECD國家的管制經驗來看,管制的內容可以區分為資產、負債與其他方面三類。 我國目前雖然已經有完整的規範勞工退休的法令,但由於法規內容陳義過高,在實際情況下,有很多規定並無法落實,有很多規定則不合時宜。例如,我國法令並未強制企業以合理的方法對退休金進行提撥,以致普遍存在著提撥不足的現象。在計劃清償債務能力之保證、賦益權與可攜性與訊息揭露方面之管制現行法令往往不合時宜,甚至沒有規定。這使得大多數勞工退休後的生活無法獲得確實的保障,雇主也因為低估退休金成本而忽略退休金之潛在負擔,以致對將來的營運方針無法作整體的規劃。對於上述這些管制方面的問題,正在行政院審議中的「勞工退休金條例」草案已經為受勞基法規範行業的雇主與本國籍勞工規劃出一個可行的解決方案。但由於該條例尚未生效且適用的對象與範圍皆受限制,因此,並無法完全解決目前的難題。 由於上述的管制對員工退休金權益保障的落實有非常重要的影響,目前國內已有的研究很少且不夠完整,本文的主旨在以OECD選樣國家歷年來在勞工退休所得保障方面所遭遇的困難,及其在解決問題的對策方面所做的努力來作為改善我國勞工退休所得保障制度的借鏡。並透過對現行退休制度與「勞工退休金條例」草案的比較以檢視問題獲得改善的程度。 目錄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3 第三節 研究大綱-------------------------------------------------4 第二章 職業退休(年)金計劃的必要性--------------------------6 第一節 老人福利需求與經濟安全保障的重要性-----------------------6 第二節 現階段老年經濟安全所面臨的威脅---------------------------7 第三節 老年年金的功能與性質------------------------------------12 第四節 職業退休(年)金制度應該扮演的角色----------------------14 第三章 職業退休(年)金計劃的歷史演進及種類----------------21 第一節 職業退休金的歷史演進與發展-------------------------------21 第二節 職業退休金計劃的種類-------------------------------------22 第三節 確定給付計劃與確定提撥計劃-------------------------------25 第四節 選樣OECD國家之職業退休金現況----------------------------39 第四章 政府對退休金計劃在資產方面的管制--------------------47 第一節 政府對退休金基金加以管制的必要性-------------------------47 第二節 政府在提撥基金方面的管制措施-----------------------------48 第三節 政府對賸餘資產所有權歸屬的管制---------------------------68 第四節 政府對投資組合的管制-------------------------------------70 第五章 政府對退休金計劃在負債及其他方面之管制-------------76 第一節 政府對計劃清償退休金債務的能力保險之管制-----------------76 第二節 政府對退休金計劃在賦益權及可攜性方面之管制---------------85 第三節 政府對退休金給付的指數化之管制---------------------------92 第四節 其他與政府管制有關的問題---------------------------------93 第六章 我國勞工退休(年)金管制問題之檢討-------------------103 第一節 我國勞工退休所得保障制度之沿格-------------------------103 第二節 我國現行勞工退休金制度所面臨之問題---------------------106 第三節 勞工退休金條例草案內容分析-----------------------------121 第七章 結論與建議---------------------------------------------125 參考文獻--------------------------------------------------------128 附表-----------------------------------------------------------------------133 圖表目錄 圖(1-1)本文架構圖------------------------------------------------------------------5 表(2-1)台灣地區人口結構與扶養比之變遷--------------------11 表(2-2)台灣地區勞動人口比例--------------------------------11 表(2-3)職業退休(年)金制度應該扮演的角色---------------20 表(3-1)確定給付計劃與確定提撥計劃之比較------------------36 表(3-2)選樣國家公共年金與職業年金之給付水準-------------39 表(4-1)選樣國家政府對退休金計劃在資產方面管制之比較----74 表(5-1)選樣國家政府對退休金計劃在負債方面管制之比較---100 表(6-1)民國73至87年間我國就業人口之轉業情形----------105 表(6-2)勞基法新增規定之內容-------------------------------105 表(6-3)我國現行退休金計劃的基金提撥方式-----------------107 表(6-4)近年來勞退基金各項用途及獲益情形-----------------117 表(6-5)民國七十六至民國八十四年各基金之績效評估表-----118 表(6-6)勞退基金與壽險業之投資限制比較-------------------118 表(6-7)勞退基金之資金運用比率表--------------------------118 表(6-8)台灣人壽保險資金運用比率表------------------------119 表(6-9)選樣國家與我國對退休金計劃管制之比較------------120 表(6-10)我國之退休金現制與退休金條例草案之比較---------124 附表一-----------------------------------------------------------133 附表二 每年薪資增加率---------------------------------------

Page generated in 0.026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