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29
  • 27
  • 2
  • Tagged with
  • 29
  • 29
  • 19
  • 18
  • 18
  • 16
  • 14
  • 14
  • 13
  • 13
  • 12
  • 11
  • 11
  • 10
  • 9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後冷戰時期北韓研發核武之意義與影響:1993─2003

歐陽文山 Unknown Date (has links)
2003年年初與1994年北韓核武危機似有雷同之處,都是北韓打核武牌,迫使美國解決伊拉克問題,同時無暇兼顧東北亞地區,也是金正日慣用的戰爭邊緣(Brinkmanship)做法,利用研發大規模武器或從事作戰準備,要求直接談判,簽署「互不侵犯條約」,互相外交承認,以換取北韓停止發展核子武器計畫,從以獲得相關的經濟援助。隨著蘇聯政權解體,東歐各國和平落幕的局面並未擴散到東北亞地區,北韓趁著冷戰結束之際,大舉研發核武動作,對東北亞地區構成重大影響,也從孤立無援的弱國擠身成為談判大國。畢竟東北亞地區複雜的局勢與中東地區不同,周邊強權看法、主張亦不同,增加處理上的難度。 第一次北韓核武危機以來,透過日內瓦協議架構(Agreed Framework)和KEDO的運作,日本首相小泉還於2002年9月首度訪問北韓商談雙方建交事宜,使東北亞暫時獲得安全與穩定。然而,由於美國布希總統點名北韓為「邪惡軸心」,再加上美軍進攻伊拉克的行動,使平壤產生威脅感,深恐美國出兵發動第二次韓戰,因而利用美國集中精力對付伊拉克之際,重新啟動核電廠到試射飛彈,乘機以核武敲詐美國,並以威脅南韓和日本進行要挾,一時東北亞情勢有如三溫暖般急熱急冷,這也是北韓在第一次核武危機後,嘗到甜頭的代價,試圖在美國分身乏術之際,再來一次看看。朝鮮半島的穩定攸關東北亞地區安定,若以冷戰期間的思維考量,似圖以經濟制裁與圍堵政策欲想解決北韓問題,在金正日靈活的外交手段及戰爭邊緣的策略下,短期看到成果極為不易。北韓的問題不僅是核子問題,亦有生化武器、飛彈研發、武器輸出等嫌疑。因此,只要北韓的意圖不明朗,那麼,北韓的威脅對東北亞地區將具有很大的影響力。南韓、日本受限與美國訂定條約關係,無法發展長程飛彈,然北韓一再研發大規模毀滅性武器及導彈飛彈,甚至還發射飛彈從日本領空飛越,普遍提醒日本、南韓民眾,國防事務應該要注意,提高警覺才是正確選擇,也激發東北亞各國對區域安全的重視。 美國正透過以軍事全球化的方式,進行全球性的軍事收編。這種以美國為主導,以軍事力量為工具,以全球為客體的軍事全球化,在打倒阿富汗的神學士政權與剷除伊拉克海珊政權達到頂峰。但遇到東北亞的北韓,美國的軍事力量便遇到挫折,原因在於東北亞的權力版圖太過於複雜,各方的勢力與利益均在其中,特別是北韓可能擁有核子武器,而美國也表示,美國可以同時進行兩場戰爭,短期間戰爭的恐怖陰影正籠罩著東北亞地區。現階段俄羅斯、中共、日本、南韓並不想與北韓之間有任何的衝突發生,因為維持區域內的穩定和平,才助於各國的經濟發展,若有任何的衝突或戰爭發生,對東北亞各國均會造成重大傷害。美國未嘗不是以經濟的角度,來看整個區域相關的情事,其實美國在東北亞利益與美國的國家利益幾乎完全相同,就保護美國本土不受武器攻擊而言,美國主要憂心的是大規模毀滅性武器與飛彈漫無張法的擴散,在東北亞地區,擁有核武國家包括俄羅斯、中共、北韓在內,潛在的威脅是其他沒有核武國家錐心之痛。以北韓核武、導彈發展的現況,其投射技術與命中公算逐年都在進步,連美國本土也被受威脅,更加深東北亞各國的擔心。 南北韓與朝鮮半島周邊四強―美、日、中、俄,透過談判對話方式和平解決北韓核武危機,美國與東北亞各國對北韓核武問題各有不同看法與立場,要在短期內形成一致共識實非易事。關鍵的因素在於美國與北韓的態度,美國政府首要條件是強烈要求北韓放棄發展核武,不可擁有、不可輸出、接受嚴格的安全檢查,當北韓同意之後,再談關係正常化及經援之事。而北韓則要求美國先同意簽訂互不侵犯條約,保障北韓政權的安全後,在討論對北韓核武設施檢查問題,雙方針峰相對互不讓步,陷入僵局在所難免。美國布希總統曾表示,「如果北韓放棄核武發展計畫的話,美國會在多方框架下,向北韓提出書面安全保障提案」。這顯示中共人大委員長吳邦國、外交部副部長戴秉國、美國國務院助理國務卿凱利,這段時間來回穿梭於北京、平壤、漢城、東京,希望第二次六邊會談儘速能實施,然美國與北韓立場不同,尚需共同努力以赴。 總結來說,北韓慣用「戰爭邊緣」政策,步步均在險中求勝,但大都能為平壤獲取不少的政治及經濟利益。東北亞地區在冷戰結束10餘年後,仍處於不穩定的狀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本地區缺乏類似北約組織的集體防衛體系,及有效解決區域問題的多邊安全對話機制,六邊會談的重要宣示,不管其談判成果如何,在首創東北亞多邊安全對話的先例,與會各國若能把握契機,共同努力推動建立東北亞多邊安全對話的正式機制,和平解決北韓核武問題,必然較為樂觀。兩岸關係應著眼於「戰略性」、「結構性」層次的問題,尋求長期解決的方案。究竟應該定位為「國家對國家」之間,或「政府對政府」「政黨對政黨」等主體的競爭,這是存在兩岸各自內部之間一直有很大的爭議,也是雙方形成共同「國家利益」的重大障礙。在政治上,中華民國是民主法治國家,因此,當主流民意認為應該放棄戒急用忍政策,政府當局就應該改採務實可行的路線,擴大執政的合法性基礎(九二共識、新中間路線、四不加一個沒有、經發會共識、國統綱領)。經過分析中華民國的「國家利益」,兩岸未來的「統獨」立場,將取決於兩岸雙方能否有意識「共同利益」的真諦,尋求國家利益的「平行一致」?若然,兩岸關係發展方向將會持續和平落幕,最終邁向統一;否則,兩岸關係繼續長期「零和對抗」、「利益衝突」,臺海雙方終究不免一戰。
2

後冷戰時期中共對朝鮮半島政策:經濟與安全層面分析 / Mainland China's policy towards the Korean peninsula in the post cold war era: analysis of strategic and economic factor

金承漢, Kim, Seung-H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3

中共在北韓核武危機之角色

陳光炳, Chen, kuang-p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北韓以核武及導彈作為對抗美國的「護身符」,也是其突破外交困境及獲取 經濟援助的 「工具」,嚴重威脅國際不擴散建制與東北亞安全。中共曾協助北韓提前突破鈽提煉技術,另北韓自巴基斯坦迂迴獲取中共濃縮鈾技術,中共也曾提供北韓蠶式反艦導彈、飛毛腿B型防空導彈(SCUD-B)與技術援助,同意北韓參與東風61型(DF-61)導彈研發工作。中共在北韓核武及導彈發展中扮演了一定的角色。 北韓分別於1993年及2002年發動核武危機,美國與相關國家籲請中共出面協助化解危機,中共則利用其在北韓核危機中的獨特地位與影響力,巧妙地將相關國家對中共的期望,轉而謀取其政經利益。在第一次北韓核武危機中,中共發揮勸和與促談作用,有助於雙方最終達成「框架協議」,就其所發揮的作用而言,勉強可稱為斡旋者及調停者。第二次北韓核危機中,在中共協調與斡旋下,假北京舉辦三邊會談與六邊會談,將危機導入和平解決的軌道。中共扮演會談的東道主、會議主席的角色、斡旋者與調停者的角色,有助於提高其國際地位的影響力。 中共正趁勢將其影響擴展到其他領域,而且結合其經濟實力來營造一個有利於自己的外交環境,利用市場和經貿關係的巨大輻射力使國際社會日益向中國靠攏,一個新的國際外交與經濟核心正在北京形成。 / North Korea has used nuclear program and missiles as “amulet” against the United States and instrument for acquiring diplomatic and economic benefits. It obviously threats to non-proliferation regime and security in north-eastern Asian. China has played a certain role in North Korea’s nuclear and missile programs. North Korea achieved breakthrough of plutonium refinery with the assistance of China and acquired China’s uranium enrichment technique through Pakistan. China also provided North Korea with Silkworm anti-vessel missiles, Scud-B missiles and other technical aids. China agreed North Korea to participate in China’s development of DF-61 missiles. Two nuclear crises were provoked by North Korea in 1993 and 2002, respectively. The United States and other nations concerned urged China to help resolve the crises. China took advantage of its distinctive position and influences to gain political and economic interests. In the first North Korea nuclear crisis, China’s role can be viewed as “mediator” or “intervener” because of its influence on US and North Korea to achieve an “Agreed Framework” finally. With China’s coordination, the tri-party and sex-party talks help in Beijing led the second crisis to a peaceful resolution. China’s roles as host and chairman for the meetings, intervener and mediator have effectively demonstrated its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China is exploiting any opportunities to extend its influence to other areas as well. By using its economic power, China is creating a favorable foreign environment and maintaining closer relations with other countries. A new diplomatic and economic power is forming in Beijing.
4

中國與美國在朝核六方會談之策略研究-地緣政治角度的分析 / The strategies of China and the U.S. In the six-party talks concerning North Korea's nuclear dispute: a geopolitical analysis

孫爾駿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從全球地緣政治大格局來看,中國代表的陸權力量在崛起的過程中,與美、日所代表的海權勢力對抗中,朝鮮半島,尤其是北韓的地緣政治地位及其對中國地緣戰略考量,自古以來即位居一極為重要的地位。 在全球化影響下,每個國家與其他國家互動更為頻密,如何在地緣政治上發揮影響力、爭取國家利益,就成了國家安全及生存發展重要項目。如何在強國地緣政治框架上尋求突破,建立一套完善的中長期發展策略,制衡強權控制或是發揮優勢參與權力分享,都是一項困難且不易達成的目標,也是關乎國家安全的嚴峻問題。 東北亞地區各國之間的合縱連横、明爭暗鬥,幾乎是二千多年前戰國時期群雄爭霸的翻版。作為東北亞一員的臺灣,應認知到東北亞相關情勢的發展將對我國家安全造成影響外,對我國家安全影響甚鉅的美國新世紀亞太戰略中對中國是否從「圍堵」、「圍和」朝「交往」 (engagement)及「平衡」 (balancing)轉變,值予密切關注。 美國與北韓2007年1月16日至18日期間,於柏林舉行雙邊會談,嗣後六方會談各造於2月間達成「213文件」,使北韓核武問題的解決初露出曙光。為確保區域穩定與和平,六方會談與會各國雖表同意與支持,但因各有戰略盤算,又使得東北亞安全機制建立之路充滿荊棘。六方會談機制恰好提供中美二國在東北亞地區競爭與合作的一個最佳舞台,中美二國在其間所扮演的角色、目標及策略深值吾人探究。
5

南韓自由派政府的北韓政策:從金大中到盧武鉉-新自由主義理論之分析(1998年-2008年) / Kim, Dae-Jung and Roh, Moo-Hyun Government's Policy toward North Kore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oliberalism

洪詩涵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回顧南韓歷史,自 1948 年建國以來,南韓一直都是保守派執政。在面對國 家分裂的處境時,保守派政府之施政方向是將北韓視為首要敵人,目的在於併吞 北韓並且統一朝鮮半島。進入 1970 年代後,隨著美蘇和解、中國與美國關係邁 向正常化等時代巨變,南韓政府意識到美國支持必然不復以往,必須隨之調整對 北韓以及對共產國家的對立態度。朴正熙政府透過紅十字會終於開啟與北韓間對 話協商,盧泰愚推動北方政策,致力與共產國家改善關係,拓展經貿往來。南北 韓也透過紅十字會會談、總理會談開始交流。雖然兩韓互動逐漸活絡,南韓政府 仍以併吞北韓、統一韓國為其政策思想。 1998 年金大中當選總統,他不僅是有史以來第一位自由派的總統就任,也 代表南韓之北韓政策出現大幅度改變。1990 年德國統一,許多問題與代價逐漸 浮現。如收入、文化與生活型態的落差。這也使得南韓對於兩韓統一秉持較為實 際的態度,至少在經濟方面應該先採取漸進式的整合。金大中提出「陽光政策」 的交往政策路線,對北韓政策上帶來激烈的改變,因為它打破了半世紀以來的南 韓對北韓的對峙狀態。陽光政策的目標是追求和平共存、緩和兩韓的緊張局勢。 而繼任的盧武鉉政府則延續金大中的陽光政策,提出「和平與繁榮政策」,在前 任政府的基礎上深化兩韓交往。兩任政府為期十年的北韓和解政策,扭轉了「對 抗北韓」的政策方向,其目的皆是希望透過和平、和解與合作來改善南北韓關係, 具有濃厚的自由主義色彩。 本論文從新自由主義理論中的「國際制度」與「互賴」的觀點分析金大中與 盧武鉉政府為期十年的北韓政策。金大中與盧武鉉政府著眼於兩韓共同利益,透 過兩韓關係制度化以促進溝通與合作、降低軍事緊張;藉由經貿互賴關係之深化 以增進互信。兩人在任內積極拓展人道、政治、軍事領域的對話;推動金剛山觀 光、開城工業園區以及京義線鐵路等各項經濟合作計畫;更在 2000 年以及 2007 推動兩次南北高峰會,促成兩韓領導人的直接會面。自由派政府的北韓政策將兩 韓關係從保守推向開放、從對立邁向和解。多領域的對話機制增進南北韓的相互 理解與互信;經濟合作計畫促進兩韓人員交流、加深兩韓經貿互賴關係,在降低 朝鮮半島緊張情勢、減少兩韓衝突,以及促進兩韓關係的和解與合作方面,皆有 有正面的影響。
6

南北韓「國土統一」政策之比較研究

李明, LEE, M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作為一個分裂國,南北韓的對抗已閱三十載,長久以來,不僅雙方追求政治統的政 策,受到戰後國際政治體系演展久作用,同時又予東亞列強權力分配之變化以不同 程度的影響。 本文旨在透過對南北韓統一政策的研析和比較,探究雙方衝突的性質,並對其暴力 與和平接觸成效作一評估,最對未來可能的衝突形式與強度予以測度。 第一章對南北韓對抗的歷史淵源作一概述,第二章分析雙方對於統一概念的體認, 第三章從北韓政台結構探究其策略、實施之分期與成效,第四章則對南韓的政策予 以剖析,第五章對南北韓和平接觸的背景、過程與績效作評估,第六章敘及雙方衝 突的性質,列強的態度,暴力的使用,第七章為未來的可能發展,並作總結。 #2810460 #2810460
7

六方會談與東北亞區域安全

蔡顯炎, TSAI,HSIEN-Y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冷戰結束之後,隨著蘇聯之垮台以及南韓與中共之建交,使得北韓在東北亞區域內之地位受到嚴重之衝擊,再加上經濟上之困難,使北韓為了本身安全以及政權之存續,引發了一連串的核武危機。北韓以核武牌作為談判之籌碼,為自身爭取到龐大的國家利益,獲取了其最需要的能源以及輕水式反應爐,並在談判過程中使美國做出了讓步。美國防止核子武器進一步之擴散,而對北韓採取紅蘿蔔加棍子政策,另一方面加強與盟國之聯繫,以期可順利解決核武危機。以現實主義來看北韓之外交策略,北韓透過核武的運作,成為區域內的主要行為者。 北韓核武危機期間雖經歷了柯林頓總統與小布希總統之北韓政策演變,但整體而言,仍持續朝對話與協商發展。「六方會談」主要係為解決北韓所引發之一連串的核武危機,所設立之一個多邊會談機制。中共持續在北韓核武問題上積極進行外交斡旋,說服各國參與北京的「六方會談」,使得會談成為實現東北亞區域各國之國家利益的角力場。而南北韓關係亦為區域內之重要變數。南北關係之演變,是朝鮮半島和平安全之主軸,今後兩韓是戰是合,顯然具有決定性之因素。四強對朝鮮半島雖有相當之影響力,卻無法改變雙方的真正意向。 美國希望各國藉此對北韓施壓,共同承擔對北韓談判之責任,共同來實現與對北韓的承諾與援助;中共則大力促成「六方會談」之舉辦,希望藉此奠定大國之地位以及逐漸掌控在東北亞區域的主導權,削弱美國與日本在東北亞之影響。日本則欲藉由會談重建其在東北亞式微之影響力,俄羅斯在冷戰結束後,將戰略重心由歐美地區轉向亞太地區,將北韓核武危機視為提升其國際地位的一個機會,扮演各國孤立北韓政策的平衡力量。南韓則是利用此次危機,提升對朝鮮半島事務的主導權。南韓延續陽光政策,並提升在區域之自主性與獨立性,在中共與日本於東亞地區權力之競逐間,增加自身之發言權與地位。雖然就當前情勢而言,南韓尚無脫離與美國軍事同盟之可能,未來東北亞區域之前景,南韓之策略將會為東北亞之權力平衡帶來何種衝擊,更是值得觀察。
8

北韓核武研發與東北亞安全:2002-2007

方玥雯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朝鮮半島長期以來被視為東北亞安全的不定時炸彈,而北韓的核武研發更是此議題的熱點,本文將著眼於時間軸與地緣政治觀點,一方面探討2002年到2007年間,北韓的核武研發進程,及其對東北亞安全所造成的影響;另一方面深入研究南韓、中共、俄羅斯、日本以及美國等國,對北韓核武研發的因應與對策,並進而討論東北亞地區成立共同安全機制的可能性。
9

Sanctions against North Korea and Burma: Chinese Preconditions and American Dispositions

江士培, Jemelka, Spencer Robert Unknown Date (has links)
This study examines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sanctions vis-à-vis the Democratic People’s Republic of North Korea and Burma. The central research question is: Given China’s historical stance on sanctions is it possible to encourage China to further support the sanctions regimes against North Korea and Burma? If so, how? And if not, should the sanctions regime be modified by the sender states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original goals of the sanctions given China’s unwillingness to support the regime? Using all UNSC cases from 1997 to the present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likelihood of China’s involvement in sanctions by identifying what factors make China’s involvement in sanctions more likely, referred to in this study as China’s sanctions parameters. After applying China’s sanctions parameters to the cases of North Korea and Burma it is found that in North Korea, China could more rigorously uphold the spirit of the UNSC sanctions. Specifically, it is recommended that China tighten its restrictions on the export of luxury goods and further restrict and inspect DPRK planes flying over Chinese airspace. Furthermore, this thesis suggests that the US apply pressure on China to change its behavior in these two areas as well as apply consistent sanctions rhetoric towards the DPRK. These recommendations are feasible as they do not overly stretch China’s sanctions parameters or overtax US capabilities. In the case of Burma, it is found that US sanctions vastly overstretch China’s sanctions parameters making it highly unlikely China will participate in the sanctions regime. Thus, it is recommended the US modify its sanctions regime to achieve the goal of liberalization in Burma.
10

冷戰後中共在六方會談之角色:多邊安全機制的理論與實踐 / The role of China in the six-party talks after the Post-War: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multilateral security regime

馮湘茹 Unknown Date (has links)
20世紀以來,多邊主義是全球化時代外交新思維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一種國際互動方式,是國際體系層面的一種制度框架。然而,多邊主義強調的並不只是從一個國家的對外戰略,而是從整體角度強調多邊制度結構,並且考慮國家之間的互動方式。自中共確立多邊外交政策以來,從過去消極參與態度到今日的積極參與多邊機制,不只代表中共對參與國際機制的重視,更意味在國際舞台上的整體國家實力提升,因而擴大對於國際多邊機制的影響性。 對中共而言,積極推動北韓核武危機解決,促成「六方會談」啟動,不只是符合中共的防止核武擴散的國家利益,更代表中共作為「負責任大國」的角色,「六方會談」象徵中共以和平方式推動多邊機制的一環,在「六方會談」中的積極「有所作為」態度及策略立場,更成功受到國際社會高度肯定。若以北韓核武為例,中共希望利用「六方會談」成功提升優勢,故中共以參與多邊安全機制作為角逐世界的工具。 然而,「六方會談」可能還有許多限制因素,但作為此區多邊安全機制框架,為來的關鍵在於必須要加強協調原有的安全機制,進而發展出完善的東北亞多邊安全機制。綜觀而言,「六方會談」成功透過多邊對話機制解決危機,並成功為北韓和美國提供談判空間,也各自為彼此得到國家利益,維持東北亞和平與安全。在長期東北亞的安全結構中,周邊國家間出現全面的安全合作,不只可在軍事議題上合作,更能在經濟議題交流加深合作,使得沒有任何一國可在東北亞安全問題置身事外,逐漸形成鞏固的東北亞安全機制。

Page generated in 0.035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