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植基於圖像內涵之自動化人機區分機制 / A CAPTCHA Mechanism By Exchanging Image Blocks廖奕齊, Liao,I Ch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由於自動化程式的濫用越來越廣泛,因此擁有區分人與機器的能力也就日益重要。然而現在廣泛被運用的原文圖像(textual-image-based)CAPTCHA已經遭到破解。在此篇論文中,我們提出一個以交換圖片中不重疊區塊、簡單且有效的人機區分機制,利用簡單的幾個步驟就能產生出人類可以輕鬆通過但機器卻難以用自動化程式分析的測驗圖片,也同時針對此機制的強健度做了多方面的測試,實驗中也對於此機制所使用的參數選擇和圖像資料庫進行詳細的分析;最後我們設計了眼動儀實驗去比較不同的測驗類型所對應的視線軌跡。 / The need to tell human and machines apart has surged due to abuse of automated ‘bots’. However, several textual-image-based CAPTCHAs have been defeated recently. In this thesis, we propose a simple yet effective visual CAPTCHA test by exchanging the content of non-overlapping regions in an image. Using simple steps, the algorithm is able to produce a discrimination mechanism which is difficult for machine to analyze but easy for human to pass. We have tested the robustness of the proposed method by exploring different ways to attack this CAPTCHA an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attack measures. Additionaly, we have carried out in-depth analysis regarding the choice of the parameters and the image database. Finally, eye-tracking experiments have been conducted to examine and compare the gaze paths for different visual tasks.
|
2 |
中山先生之權能區分學說的再探討謝政道, XIE, ZHENG-DAO Unknown Date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
3 |
國中英語教師對區分性教學應用於國中普通班英語課室的教學信念與實踐之研究 / A Study on Teachers' Beliefs and Practice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Differentiated Instruction in Junior High School Regular English Classrooms王如玉, Wang, Ru Y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以問卷調查法,針對桃園縣公立國中的342位英語教師進行問卷發放,回收後的問卷透過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相關係數進行統計分析。以瞭解英語教師對於區分性教學的信念與課室教學現況、區分性教學信念與教學行為之間的關連性、以及影響區分性教學信念與教學行為的背景因素為何。
根據統計結果顯示:大部分國中英語教師對於區分性教學抱持正向的信念,也會將區分性教學原則應用於英語教學。而雖然統計結果顯示教師尚未能將對區分性教學的信念完全實踐在課室教學中,但教師信念對於教學實踐具有正相關,因此教師若對區分性教學有較高的認同度,那麼教師對於對於區分性教學也會有更高的實踐度。此外,本研究也發現區分性教學的研習經驗,與閱讀相關文獻均可提升教師對於區分性教學的正向信念;而閱讀相關文獻及課室學生人數的多寡則會影響教師採用區分性教學的意願。最後,亦希望本研究結果能協助教師與相關教學單位提升普通班英語課室中區分性教學的實施。 /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ers’ beliefs and practices on differentiated instruction (DI),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ir beliefs and practices, and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in their beliefs and practices.
The statistical analyses of data from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342 English teachers in Taoyuan County public junior high schools were performed with the SPSS statistic program. The data obtained were subjected to descriptive statistics, independent sample t-test,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and ANOVA along with Scheffe’s post hoc test if necessary.
The findings of the current study can be summed up as follows: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ers held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 DI and they implemented several DI principles in their classrooms. Also, positive correlation existed between teachers’ beliefs and practices on DI. The more teachers agreed with DI, the more often they would implement DI in their classrooms. Nevertheless, the results also indicated teachers did not carry out their entire beliefs on DI into their instructional practices. Besides, attendance of workshops and reading DI-related literature could lead to teachers’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 DI while reading related literature and minimizing class size could motivate teachers to implement DI in their classrooms. Based on the findings, pedagogical implications and suggestions were presented for educators and the authorities concerned to make implementation of differentiated instruction more common and efficient in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classrooms.
|
4 |
論蒯因的整體主義 / On Quine's Holism林敬堯, Lin, Chin Yao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經驗主義的五個里程碑>一文中,蒯因描述了經驗主義從近代到當代的五個重大發展:(1)從觀念(idea)轉向字詞;(2)語意學的焦點從語詞轉向語句;(3)語意學的焦點再從語句轉向語句的系統;(4)方法上的一元論--放棄分析╱綜合區分;(5)自然主義--放棄先於自然科學的第一哲學目標。其中第三個里程碑即是所謂的「整體主義」。從蒯因對五個里程的描述看來,整體主義在其思想中顯然居於一個關鍵性的地位。因為第一和第二個里程碑都可說在蒯因之前即已完成了,第三個里程碑之後,則主要是蒯因自己的貢獻。而且除了「方法上的一元論」和「自然主義」外,整體主義也在不同的程度上支持了蒯因其他重要的學說。是故對蒯因而言,整體主義實扮演了哲學理論上一個承先啟後的角色。
本文對整體主義的討論分為四章十節。第一先舖陳蒯因在<經驗主義的兩個教條>中,否定分析╱綜合區分的論證過程,並對其中的部分細節作較詳細的補充,然後透過蒯因反對還原論的論述,勾勒出整體主義的大要。第二章就開始進行對整體主義所衍生之概念、問題的初步討論。第三章對「整體主義之強度問題」的研究,是本文最重要的部分。在3.1中,所針對的問題是:整體主義除了是一個證實理論外,是否也可以是一個語意學論題﹖另外3.2所討論的「溫和的整體主義」即是蒯因所提出的折衷立場。在<經驗主義的兩個教條>後,蒯因似乎為了某些不甚清楚的理由,而修改他對整體主義的態度。不過本文希望能做出一個比較大膽的論證,以說明:溫和的整體主義既與蒯因其他方面的觀點不合,而且也沒有什麼真正的好處;相反地,堅持<經驗主義的兩個教條>中的整體主義,既不會造成實質的困難,也能支持蒯因的整個理論體系。最後一章是對整體主義所衍生之問題的進一步探究。在4.1我們將回頭檢視:蒯因究竟是如何論證整體主義的﹖4.2則試圖釐清蒯因對「邏輯真理」的看法,而這可以徹底地去除任何「依約定為真」的陳述。至於4.3便是討論經驗主義的最後一個里程碑--自然主義,並期望能分辨出「作為知識論論題的自然主義」和「作為本體論論題的自然主義」。
|
5 |
台灣旅遊活動的階層區分現象 / Stratified and Stratifying Differentiation of Tourism in Taiwan劉怡伶, Liu, Yi-L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旅遊風氣在台灣日盛且趨於普遍,且是重要的消費活動現象。台灣的旅遊活動支出在2001年已經高達5780億元,休閒渡假風氣日漸普及。而過去的旅遊觀光研究多以行銷、或是觀光景點的規劃為主要目的,以社會學角度進行研究者在國外雖已有所累積,在中文世界裡仍屬少數。因此,本論文以社會學中階層品味區分的角度探討台灣的旅遊活動,針對2001年交通部觀光局所做的「國人旅遊狀況調查」進行量化分析的二手資料研究,並輔以歷史資料的縱貫面分析。透過上述材料,討論不同階層間的旅遊活動品味差異,以及旅遊發展過程中的階層化過程。
在研究中,以階層化作為主要的分析主軸。在量化資料中,依因素分析區分出四類的旅遊喜好:都市旅遊、文化旅遊、大眾自然旅遊與深度自然旅遊。這四類型的旅遊分別進行迴歸分析,統計發現,經濟資本的收入變項並未發揮品味的影響力,世代性的年齡因素以及正式教育制度的文化資本則能解釋旅遊喜好的品味差異。回顧台灣的旅遊活動脈絡發展,透過制度上的發展以及群體間的運作,產生了因文化資本差異所形成的階層差異,旅遊活動的意義不只是個人主觀心理層次的好惡,亦可反映出客觀階層的群體效果。是故,本研究解釋不同階層者選擇不同旅遊活動的原因,另檢證學者所提出的品味理論以及旅遊社會學的相關分析,提出台灣旅遊活動的階層化發展過程以及目前的品味區分現象,說明台灣旅遊現象的發展以及現況。 / More and more people in Taiwan spend lots of time going traveling and tourism gradually become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onsumption activities. In 2001, total fee of citizens’ traveling expenses was 5780 hundred millions Taiwan dollars. The fact shows that tourism is an influential social phenomenon and we should understand it as deliberately as possible. Actually, lots of researches about tourism in the perspective of sociology have been published in the world but there is few in Taiwan. Therefore, this thesis takes a sociological approach that adopts the theory of hierarchy and distinction of taste. This research used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with the sample data collected by Tourism Bureau in 2001 and the qualitative analysis with historical data.
This study describes the process of stratified and stratifying differentiation of tourism in Taiwan. Four types of tourism , urban tourism、cultural tourism、scenic tourism and deep scenic tourism are found in the data through factor analysis. The data demonstrated that cultural capital, not economical capital effects people choosing types of tourism in the regression model. The difference of cultural capital in this thesis represen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ge、educational capital and occupation of people. Consequently, the choice of the type of tourism is not only a casual or random choice, but a choice with the stratification of the society. Finally, this research examined the theory about taste and sociology of tourism to combine with the results of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analysis.
|
6 |
論毛澤東的敵我區分思想(1912~1949)—從卡爾‧施米特的觀察角度出發楊時綱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以分析毛澤東的敵我區分思想為核心,採取文獻分析法,藉由施米特對於敵我區分的主張,重新視察毛澤東思想的轉變,並討論敵我區分思想對於毛澤東後續政治實踐的潛在影響。在革命鬥爭之中,毛澤東貼近現實處境進行思考,動盪的狀態使他構成一種動態的方法論運用,而敵我區分正是在此基礎上被提出、進而深化。敵我區分思想讓毛澤東掌握到動員群眾的現實要素,且透過戰爭與政治的辯證思考,將鬥爭提升到永不止歇的境界。在這脈絡下他釋放出青年時期思想潛在的集體價值,並在敵我區分思想的影響之下,進一步形成獨特的民主概念及對自由主義的批判。本文即針對「敵我區分」在過去毛澤東的政治實踐中的生成與發展作探討,這是個值得今天人們一再深思的重要課題。
|
7 |
我國現行監察制度與歐美行政監察使制度之比較研究柯正鈞, KE, ZHEN-JU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現行憲法上的監察權,乃是淵源於我國古代歷史上的台諫制度,與近代西方國家的議
會彈劾權,為貫徹 中山先生「權能區分」與「五權分立」之遺教而訂立。 中山先
生認為監察權既不應如我國古代之附屬於行政權,也不應如近代歐美國家由議會兼掌
,主張另設監察院,獨立行使其職權。目前我國監察院得行使之職權包括:同意權、
彈劾權、糾舉權、糾正權、調查權、審計權、監試權、巡察權、法律提案權,並得收
受人民書狀,可謂融合了古今中外的監察制度而獨樹一格。
另一方面,由於現代行政權力之運作,實為複雜之社會建設工程。尤其是自本也紀以
來,各國福利政策的推行,使行政權不斷地擴張其行使之領域。為了避免因政府官員
的違濧失職行為,而造成人民權益之損害,對於行政權予以更嚴密監督的需要,乃愈
加迫切。創立於西元一八○九年的瑞典行政監察使制度(THE OMBUDSMAN SYSTEM),
由於能適應各國不同的法制背景與社會環境,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遂為歐美國家所
普遍仿傚,而成為防止行政權濫用與推行行政革新的有效方法。
本文之目的,乃在經由比較我國現行監察制度與歐美行政監察使制度之異同,以他國
之制作為研究我國監察制度的借鏡,進而歸納出我國現行監察制度之優點與改進的建
議。全文共分六章,第一章為緒論,揭出研究動機、研究方法、研究範圍等。第二章
為監察制度與現代國家之發展。第三、四章分述我國現行監察制度與歐美行政監察使
制度。第五章比較二者相似與相異之處。第六章為結論。
|
8 |
民權主義政治參與之研究-理論與實踐層面之探討楊明坤, YANG, MING-KU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一、研究目的:主要在探討民權主義政治參與之系統性理論,及檢討評估民權主義政
治參與之重要內容,四權行使之實際情形,並提出建議供政府推行民主政治之參考。
二、研究方法:根據研究內容之需要,本論文所運用的研究方法有假設檢證法、比較
研究法、文獻研究法、歷史研究法等四種。
三、研究內容:除緒論及結論外,正文共分為五部分:(一)檢證「民權主義主張人
民有政治參與的權利」之假設。(二)探討民權主義政治參與之最高理想-全民政治
之內涵。(三)探討民權主義政治參與之特質-權能區分之制度設計。(四)探討民
權主義政治參與之方式與步驟。(五)探析四權行使之實際情形。
四、研究結果:我們研究發現(一)民權主義政治參與之理論是有系統的,它不但主
張人民有政治參與的權利,而且以全民政治為政治參與之最高理想。為落實此一理想
,它有其適應國情之參與方式與步驟,在方式上,直接參與和間接參與併用;在步驟
上,採取漸進式的,以時間言,分軍政、訓政、憲政三個階段,以空間言,先參與地
方政事,再進而參與國家政事。我們還發現權能區分之制度設計,是解決西方民主理
論對政治參與主張爭論的一套可行之辦法。(二)政府在落實民權主義政治參與之主
張方面,人民選舉權之行使著有成績,從選舉種類、選舉方式,及選舉人資格等觀察
,大部分符合民權主義之主張;罷免權之行使,選民已漸具理念,且有實際行使之經
驗;創制複決兩權之行使,除中央部分已制定「國民大會創制複決兩權行使辦法」作
為法律依據外,縣自治事項部分,至今尚未制定法律,而中央法律之創制複決,雖有
法律依據,但從未有行使之經驗,因此,在兩權行使之落實上,與民權主義之主張不
盡相符。揆諸目前國內政治發展,政府似考慮制定一全國性之創制複決兩權行使辦法
,以滿足人民政治參與之慾望,促進國家社會之安定,並落實民權主義政治參與之主
張。
|
9 |
區分所有建物基地共有權之研究倪淑萍, NI, SHU-P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全文共乙冊,約五萬字,分五章十六節,主要帶探討順應土地利用立體化趨勢所
產生的區分所有權新權利形態對土地所有權之影響,本文重點有三:ぇ在現制下系統
化的整理我國關於區分所有建物基地共有權之法令與登記辦法,發掘問題並加檢討え
參考有關物權法令,區分所有權之論著、學說及外國立法例,確立區分所有建物基地
共有權之發展趨勢ぉ就前述兩部分加以研討分析,試尋出合 發展趨勢與國情之辦法
,期以研究之成果作為我國今後立法、修法之參考。
本文章節綱目如下: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研究動機
第二節研究目的
第三節研究方法與流程
第二章相關文獻回顧
第一節共有論
第二節區分所有權之理論與發展
第三節外國立法例
3-1 西德 3-2 日本 3-3 美國
第四節我國法令規定
第五節有關論說
5-1空間權法理 5-2設定地價持分之論說
第三章 國內現行法令規定之檢討與問題之探討
第一節法令檢討
第二節有關登記實務之檢討
第三節問題之發現與分析
第四節問題之癥結及可能解決之途徑
第四章區分所有建物基地共有權之發展趨勢
第一節區分所有權與基地共有權之關係
第二節土地、建物權利一體化
第三節共有權利形態
第四節我國區分所有建物基地有權未來發展趨勢之探索
4-1權利形態4-2登記方式4-3改進現制之途徑
4-4改進效果之預估
第五章結論
|
10 |
公寓大廈規約對專有部分使用限制之研究 / A Study on the Use of Condominium Regulations for Individual Unit賴惠林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公寓大廈為一種區分所有型態之建築物,依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第3條第二款規定:「區分所有:指數人區分一建築物而各有其專有部分,並就其共用部分按其應有部分有所有權。」故我國法條所稱之區分所有,乃由專有部分與共用部分組成。專有部分區分所有權人在專有部分具有單獨所有權,其所有權權能,依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第4條第1項規定得自由使用、收益、處分,並排除他人干涉。惟區分所有權為一特殊之所有權型態,其於專有部分之所有權相鄰,於共用部分之所有權共有,各區分所有權人對公寓大廈之安全與維護具有共同之利害關係,故區分所有權人行使所有權時必須有所限制,以避免影響其他區分所有權人,使居住安寧、安全、社區和諧。
公寓大廈之區分所有權人,以其同一基地之公寓大廈,或以共同設施之使用與管理具有整體不可分性之集居地區者 ,組成一區分所有權團體,每年至少召開一次區分所有權人會議,以多數決之方式共同訂立規約,作為區分所有權團體之權利義務,及公寓大廈使用管理之內部管理準則。
規約對於專有部分限制之程度,我國民法及公寓大廈管理條例對於規約之內容並無限制,部分學者認為,規約之訂定為法律行為,受民法有關法律行為限制之規範,其訂定內容不違反法令、公共秩序、善良風俗或區分所有權之本質,該規約即為有效。然規約限制專有部分無明確之界限,造成實務上紛爭不斷,增加區分所有人適用之困難。
本文透過對於區分所有權人團體性質,以及探討規約限制專有部分之依據,認為公寓大廈規約之性質既為雙性質,即得對於區分所有權之專有部分為限制,其限制之內容認為除依法規定不得違反強制禁止規定、公序良俗、誠信原則之外,本文認為,基於專有部分為單獨所有權之性質,區分所有權人團體透過區分所有權人會議決議所訂定規約,對專有部分限制並非僅通過區分所有權人會議之多數決即可為之,仍須符合限制之目的須為達到「共同利益」,以及限制之手段與目的之間須達衡量性原則。
|
Page generated in 0.0144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