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
公寓大廈駐衛保全服務契約之研究 ─以對居住者造成損害之賠償責任根據的檢討為中心 / An analysis on stationed security service agreement of condominium ─Focusing on the review of the basic of claim for the damage to residents胡伯安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以「公寓大廈駐衛保全服務契約」為題,探討保全人員失職致社區住戶受到人身或財物的損害時,包括區分所有權人、承租人等「居住者」,是否得對保全公司請求損害賠償。第五章「造成損害之原因的類型與責任根據」,依住戶損害發生之原因,可分為三節,分別為「因第三人侵入造成損害」、「因保全人員自身行為造成損害」、「因災害造成損害」。在「因第三人侵入造成損害」的案例中,本文又從債務不履行責任、侵權責任、消保法服務責任而為檢討。而探討債務不履行時,就必須與第三章契約當事人的問題綜合觀之。
保全服務契約之當事人的認定,實務見解不一,本文認為存在「全體區分所有權人」與保全公司之間。此處之「全體區分所有權人」乃指社區每一個區分所有權人而言,但就此一契約之法律關係應適用民法第293條不可分債權之規定。因此,個別區分所有權人不得對保全公司主張契約上請求權,但仍得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以下之規定、消保法第7條第3項、保全業法第15條第2項等規定而為請求。
其中,保全業法第15條第2項是一無過失責任的規定,但請求主體限於「委任人」,即具備契約關係的區分所有權人,至於區分所有權人以外之住戶,例如承租人,則不得據此規定而為請求。未來修法時,應於保全業法第15條第2項委任人後增訂「或其他利害關係人」的文字,使居住於社區之住戶均得依此一規定請求保全業者負損害賠償責任。
|
22 |
女性主義與心理分析-Chorodow論母職再製 / Feminism and Psychoanalysis-The Reproduction of Mothering From Chodorow's Perspective楊蘭儀, Yuang, Lang Y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旨在從心理分析和女性主義的立場探討女性的母職對兩性人格發展
及其再製產生的影響,主要根據Nancy Chodorow的論述為依歸作此主題的
推演。發軔於十九世紀的女性主義經歷第一波、第二波婦運的洗禮及經濟
大蕭條、兩次世界大戰的衝擊,發展出各類因應時代變遷及婦女需求的理
論,由政權參與、經濟獨立、法律權利、婚姻自由、身體自主等議題一路
行來,歷經重重險阻,女性的母職始終是婦女排徊猶豫的十字路口,成為
今日女性主義者關注的焦點,因為它深刻地影響了女性的人格特質及兩性
關係的互動。 Chodorow以對象關係的理論基礎出發,佐以女性主義及社
會學的相關理論,融貫為其個人獨到精闢的見解。她由質疑女性母職的合
理性起始,詳細闡述女性的母職如何深植於人們的意識與潛意識之中的過
程及其對兩性人格發展及關係形成的影響。由於女性母職的排外與獨佔、
母親對兒子、女兒不同的態度,使得兩性在前伊底帕斯時期、伊底帕斯時
期的對象關係有不同的發展,其解決伊底帕斯情結的程度亦有所差異,此
導致日後兩性迴異的人格特質及感情關係。最顯著的差別是男性面對女性
時趨於防衛的態度,不善表達感情且將精力集於工作領域。女性則有在關
係中建立自我的需要,但是男性的封閉妨衛無法滿足女性的感情需求,若
轉向同性又有觸犯社會禁忌-同性戀之虞,女性惟有試圖由自己的孩子身
上尋得感情關係的滿足。由此,母子間密切的聯結再度形成,兩性的人格
特質及女性的母職便依此模式代代複製,循環不已。Chodorow認為解決之
道在於由兩性共同擔負撫育下一代的職責,使兩性孩童在均衡的親職中培
養相同的能力及平等的人格發展,以打破女性母職獨佔、再製的代代循環
,創造嶄新、開闊的兩性關係。本篇論文共分五章。第一章為前言,第二
章介紹女性主義興發的時代背景及各主要派別的基本論述;第三章說明心
理分析派女性主義的主要論點及心理分析與女性主義二者間的牽連;第四
章闡述Chodorow對女性母職產生、再製過程及其影響的詳細推演;第五章
為結論,評析Chodorow母職再製理論的貢獻和缺失。
|
23 |
徵收取得區分地上權補償問題之研究莊仲甫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我國自民國77年於大眾捷運法首創徵收取得區分地上權立法例後,即隨之於獎勵民間參與交通建設條例、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及土地徵收條例訂定徵收取得區分地上權條文,對公共建設穿越用地之取得有相當大之助益,但由於法制並非完備,致在徵收取得區分地上權補償方面產生了一些問題,此不僅影響公共建設穿越用地取得之順利進行,更有害憲法保障人民財產權之意旨,故本文即從財產權保障觀點,以完全補償理念為核心,對這些補償問題加以探討,並提出建議,以建構完善的徵收取得區分地上權補償制度,及做為政府修改相關法令之參考。
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緒論,說明本文研究動機、研究目的與研究方法、研究範圍與內容。第二章財產權保障與損失補償,分析徵收取得區分地上權對財產權所造成之損失,並闡述財產權保障與損失補償之真諦,以奠立本文後續探討充分彌補被徵收人損失之方法。第三章我國徵收取得區分地上權補償制度之探討,對我國徵收取得區分地上權制度、補償法源及補償內容加以探討。第四章徵收取得區分地上權補償問題之探討,分別就補償性質問題、補償範圍問題、補償標準問題、補償費發放問題四方面加以探討問題之所在,並研擬適當解決方法。第五章結論與建議,對徵收取得區分地上權補償法制提出建議。 / After originating the legal case of the expropriation of space superficies in Mass Rapid Transit Law in 1988, the government soon legislated the clauses for expropriating the space superficies in Statute For Encouraging Private Sector Participation In Transportation Construction, Promoting Private Participation In Public Works Law, and Statute For Expropriating Land. It’s helpful to obtain the lands which public works pass through over or under, but some questions about the compensation for the expropriation of space superficies result from the legal system is not complete enough. This not only affects to smoothly obtain the lands which infrastructure need, and will be more harmful for the meaning of the people's property rights which safeguarded by constitution. Therefore this research takes complete compensation as a core and discusses these questions of compensation from the viewpoint of safeguarding the property rights. Finally, it hopes to make propositions for constructing a faultless system of compensation for the expropriation of space superficies and can be as the reference for government when she revises the correlation law.
This research is divided into five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is introduction, which shows the motive, goal, method, scope, and content of this research. The second chapter is the indemnification for property right and the compensation for loss, which analyses the losses of property rights caused by the expropriation of space superficies, and elaborates the true meaning of the indemnification for property right and the compensation for loss in order to establish the method for fully making up the losses of the rightful recipients in the following discussion of this research. The third chapter is the discussion for compensative system of the expropriation of space superficies, which discusses the system of the compensation for the expropriation of space superficies, the legal origin of compensation, and the content of compensation. The fourth chapter is the discussion for the questions of compensation for the expropriation of space superficies, which discusses four aspects of questions including the characters, scopes, criterions, and payment of compensation and draws up suitable solutions. The fifth chapter is conclusion and suggestion, which proposes suggestions for the compensative system of the expropriation of space superficies.
|
24 |
應用神經網路於金融交換與Black-Scholes定價模式之探討與其意義分析 / A study and analysis of applying neural networks to the financial swapa and the Black-Scholes pricing model林義評, Lin, Yi-P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篇論文旨在分析神經網路學習績效,並提出一套學習演算法,結合倒傳遞網路(BP)與理解神經網路(RN),命名為RNBP,這套學習演算法將與傳統的BP做比較,以兩個不同的財務金融領域的應用,一個是選擇權上Black-Scholes訂價模式的模擬,一個是金融交換上利率的預測。主要績效的評估準則是以學習的效率與模擬、預測的準確度為依據。
此外,本論文的另一個重點是提出一套對於神經網路系統進一步分析的方法與工具,敏感度分析(Sensitivity Analysis)與滯留區(Dead Region)分析,藉以瞭解神經網路系統是否具有效地良好學習或被一般化的能力,從神經網路的角度來說,這也是BP與RNBP的另一個績效比較標準。本研究的結果顯示RNBP在預測準確度上較BP為優良,但是在學習效率與預測能力的穩定性上並沒有呈現一致性的結論;此外,敏感度分析與滯留區分析的結果也幫助神經網路在應用領域上有更深入的瞭解。
在過去,神經網路的應用者往往忽略了進一步瞭解神經網路的重要性與可行性,本論文的貢獻在於藉由分析神經網路所學習的知識,幫助應用者進一步瞭解神經網路表達的訊息在應用領域上所隱含的實質意義。 / The study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learning performance of neural networks in applications, and propose a new learning procedure for the layered feedforward neural network systems, named KNBP, which binds RN and BP learning algorithms. Two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BP and KNBP, here are both applied to two financial fields, the simulation of Black-Scholes pricing model for the call options and the midrates forecasting in financial swaps. The explicit performanc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two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systems is mainly based on two criteria, which are learning efficiency and forecasting effectiveness.
Then we propound a mathematical methodology of sensitivity analysis and the dead regions to deeply explore inside the network structures to see whether the models of ANNS are actually well trained or valid, and thus setup an alternative comparable criterion. The results from this study show that RNBP performs better than BP in forecasting effectiveness, but RNBP obtains neither a consistent learning efficiency in cases nor a stable forecasting ability. Furthermore, the sensitivity analysis and the dead region analysis provide a deeper view of the ANNs in the applied fields.
In the past, most studies applying neural networks ignored the importance that it is feasible and advantageous to obtain more useful information via analyzing neural networks. The purpose of the research is to help further understanding to the information discovery resulted from neural networks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s.
|
25 |
以服務設計發展社區社交平台App 促進鄰里人際互動與溝通之研究 / Service design for a social platform of community strengthens the interaction and communication between people and neighborhoods李安婷, Lee, An T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自古鄰里相親敦親睦鄰,然而近年生活習慣與居住型態轉變,集合式公寓社區成為都市人們主要的住宅型態,人們與鄰里之間的互動日漸減少,以致於鄰里關係疏離。基此,本研究主旨在探討透過服務設計方法,改善都市集合式社區的住戶與鄰里之間的人際互動與溝通。
本研究以服務體驗工程方法論為研究方法,分三個階段進行研究。第一階段「服務體驗需求洞察研究」階段,透過深度訪談與參與觀察,挖掘社區住戶與鄰里主要有兩個接觸情境,即兩個不同的研究方向: (1)一為主動型住戶與鄰里往來而形成社區團購;(2)二為管委會與住戶的溝通與服務。比較兩個方向對社區的影響性後,擇第二個方向為本研究的研究方向。首先,採用人物誌分析出流程中三方使用者,包含住戶、管委會與總幹事,再以顧客旅程地圖發現三方溝通流程「管委會與住戶之間的溝通」及「住戶參與管委會的經驗」影響社區鄰里的互動關係,在流程的三部分中共發現16個問題與需求。
接著,第二階段進行「服務設計」,以普及至使用者中壯年齡層的智慧型手機為服務載具,設計社區社交平台「比鄰Belink App」,提供四項功能:「社區公告」、「提問求助」、「知識交流」與「委員會議」,改善住戶擔任委員參與管委會或是與管委會接觸的體驗。最後,第三階段「服務原型測試與評估」,邀請三方使用者以放聲思考法依照指定的情境使用「比鄰Belink App」,並填寫整體使用評估量表,再根據測試結果與意見回饋提出第二版設計,修改操作模式、介面按鈕的位置、顏色與形狀等等。
總結,研究成果為:(1)發現住戶與管委會在溝通流程三階段的16個問題與痛點;(2)了解中壯年齡層住戶的智慧型手機使用經驗;(3)提出符合使用需求的「比鄰Belink App」四大功能設計;(4)完成App使用性測試與可行性評估,使用者滿意提供的功能,三方使用者可更即時、公開與正向地進行溝通;但易用性方面雖具備可記憶性但易學性低,需修改設計。研究成果可作為日後相關研究參考。
|
26 |
中央地方立法權限衝突與法規競合-從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666號解釋談起 / 無(null)楊秦岳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地方自治是近代憲政的有機組成部分。無論對任何一種憲法體制來說,都需要把地方自治和地方分權問題作為民主國家不可或缺的內容,予以明確定位。 與此同時,很多國家和國際組織重申地方自治原則。1985年通過的多國條約《歐洲地方自治憲章》,1985年通過、1993年再次通過的《世界地方自治宣言》加重了對地方自治的關注,這意味著在今天,地方自治和地方分權的積極意義在世界開始得到討論,並逐步得到明確。與地方自治和地方分權相伴隨的是地方公共團體事務優先原則的確立,即市鎮村最優先、然後是省市縣優先的事務分配原則,而中央政府只負責全國民、全國家性質的事務。地方自治可定義為,國家特定區域的人民,由於國家授權或依據國家法令,在國家監督下自行組織法人團體,用地方的人力財力物力自行處理自己的事務的政治制度。
在中央地方立法權限上,以我國憲法為例,憲法第171條規定:「法律與憲法牴觸者無效。」第172條規定:「命令與憲法或法律牴觸者無效。」另外,中央法規標準法第11條:「法律不得牴觸憲法,命令不得牴觸憲法或法律,下級機關訂定之命令不得牴觸上級機關之命令。」在中央法制範圍內建構憲法、法律、命令的三層的上下位階關係。論及地方法規與中央法規之位階關係,由於地方自治團體所制定之地方法規,屬國家法律體系內之一部分,為求國家法律體系之完整及統一地方法規自應受法律位階理論之拘束。 故我國憲法第116條規定:「省法規與國家法律牴觸者無效。」、第125條規定:「縣單行規章與國家法律或省法規牴觸者無效。」。
在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666號解釋中,我國社會秩序維護法第80條禁止性交易,究竟限制人民何種憲法上權利,主要有二種見解:其一主張涉及性自主權,其二主張涉及工作權。 後者最重要理由是提供性服務以收取對價應認為是一種職業而應納入憲法職業自由之討論。憲法第15條職業自由所稱之職業,原則上只要是人民用以謀生的經濟活動即足當之,毋庸沾染太多道德或價值判斷的色彩,至於該職業應否管制或如何管制始為正當,則是後續的問題。 性如果可能作為一種謀生的工具,人民有沒有以性作為謀生工具的自由?性販售行為可否受到憲法對職業自由的保障? 如果立法者不是採取全面禁止的手段,而是合目的性地鑑於政策需要,對從事性工作之方法、時間、地點等執行職業之自由,予以適當限制,則由於「根據職業自由的三階理論」此類管制手段性質上屬寬鬆之合理審查的範疇,立法者反而能獲取更大的政策形成空間。
爰上所述,本論文提出主要研究問題如下:宜蘭縣娼妓管理自治條例對於性販售行為僅僅有所管制,而非全面禁止,是否與社會秩序維護法第80條牴觸?宜蘭縣娼妓管理自治條例規範位階為何?是否為法律?宜蘭縣娼妓管理自治條例與與社會秩序維護法效力關係又為何?中央地方權限劃分對宜蘭縣娼妓管理自治條例效力影響為何?是否可直接逕依中央法律,亦即依據社會秩序維護法處行政罰?有無侵犯宜蘭縣政府地方自治權限空間疑慮?處罰之理由或相關理論基礎為何?中央地方法規衝突對憲法上性工作者之工作權保障程度及影響為何?地方政府的自治權限有無憲法保障且不容中央恣意侵犯領域?中央或地方法規其中之ㄧ經司法院大法官解釋宣告定期失效或立即失效時有何種影響? 兩者法律關係影響為何?究為取代關係或遞補關係?
|
Page generated in 0.0178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