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229
  • 216
  • 13
  • 7
  • 1
  • Tagged with
  • 238
  • 238
  • 93
  • 80
  • 72
  • 67
  • 53
  • 47
  • 45
  • 40
  • 39
  • 37
  • 36
  • 36
  • 34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中老年人勞動參與狀態之研究

陳永遠, Chen , Yung Yu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對已開發國家或是開發中國家而言,人口高齡化是一個全球的趨勢。高齡化社會的來臨,可以說是現代國家的成就,代表著生活福祉與醫療科技的進步;但相對而言,在老人人口比例增加的情形之下,老人的經濟安全便成為相當重要的課題。   本文針對五十三歲以上之中老年人進行分析,主要是要看會影響中老人年勞動參與狀態轉變的因素有那些,也就是說想知道中老年人的個人特性、同住子女的就業情形、各種經濟上的來源及工作特性對各種勞動參與狀態的影響為何。   在文章中我們使用國民健康局所提供的「台灣地區老人保健與生活問題長期追蹤調查系列研究」的資料,取其1999年所完成的53歲以上樣本,並且透過二元及多項Logistic的計量方法進行估計,看中老年人在工作有無狀態上、全職或部分時間性工作上、及八十五年與目前工作有無狀態轉變上的決策行為是如何決定的。而本文章同時也把五十三歲以上國民的樣本按年齡別與性別分成五十三歲到六十歲、六十一到六十五歲、六十歲以後、以及男性與女性樣本,藉此看看各變數對中老年人勞動參與的決策是否會隨著年齡層與性別上的差異而有所不同。   而從實證的結果可以發現,在工作有無的決策行為上,年齡越大、教育程度越高、同住子女中工作人數越多、有與孫子女同住以及有租金、利息或股票、房地產交易所得、有子女或其他親戚的收入、有年金、養老金、退休金、撫卹金或保險金收入。個人為有工作的機率會較低。而在全職與部分時間工作上可以發現個人在這個工作結束後若是可以領退職金,則為部分時間的工作狀態的機率會較低,這個影響幾乎在全部樣本與各年齡層及性別上是顯著的。除了在六十六歲以後這個年齡層是不顯著的。   老人經濟安全一直是老人問題中最重要的課題,而老人的工作所得及子女的扶養通常是決定老人是否要改變勞動參與狀態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們希望能夠找出中影響老年人勞動參與狀態改變的因素。看是那一種特性的老人會是屬於有工作狀態,那一種特性的老人會是屬於做部分時間性的工作,及以那一種老人會是屬於無工作狀態,藉此來方便政府在制定老人的社會福利或社會救助的政策時可再更多方面的考慮資源上應如何做更有效率的分配,以針對真正須要幫助的弱勢老人給予適當的補助。
2

家長參與教育權之研究

李晉梅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研究之重點,主要是探討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上之權利。而該家長參與教育事務之權利,乃源於憲法第二十一條「人民有受國民教育之權利與義務」,對未成年子女受教權之保護。而憲法第二十一條所謂之國民教育,是指國家依法律規定所應提供給國民之普遍、免費、強迫性質而言。至於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三八二號解釋中,所謂「人民憲法上受教育之權利」應為:除大學生之學習自由與人民受國民教育之權利另以憲法第十一條及第二十一條為特別規定外,其他接受國民教育階段以外之教育,亦為憲法上所保障之權利,但其依據並非憲法第二十一條,而是包括在憲法第二十二條「人民之其他自由及權利」之範圍內。因此,本文所欲研究之重點範圍,乃在於國民教育之學校事務。   本文在結構上共分為六章: 第一章 緒論 本章主要為研究動機,並說明研究範圍與研究方法。 第二章 國民教育憲法基本原則及其規範 本章首先介紹憲法上有關國民教育之規定,其次再分別從憲法之基本原則及功能,推論出國民教育之基本原則及主客觀之功能。 第三章 家長參與教育之法理及其規範 就我國憲法第二十一條規定之國民教育基本權利言,學生是其基本權利主體。教育基本法第二條也規定,人民為教育權之主體。因此,學生作為教育基本權的主體,家長、教師及國家只是因為學生在尚未具完全成熟之理性時,成為保障教育基本權利實現的參與者,有關家長的教育權或教師的專業主權,之所以受到保障,其主要目的乃在於實現學生教育基本權。我國憲法雖未明文規定親權為基本權,但可以認為憲法第二十二條人民之其他自由及權利,包含親權。本章先從探討教育權之本質為起點,再探討教育權之主體-國民教育權與國家教育權之分際,而後接續探究家長的親權及參與教育權。 第四章 家長參與教育之內容 因應各種「教育基本法」、「國民教育法」的制訂與修正,家長參與教育事務之內容與方式,均較以往不同,本章從家長參與教育事務之參與方式、範圍與救濟等,來探討家長參與教育權。 第五章 地方自治團體對家長參與地方教育之保障 本章從憲法有關中央與地方權限之劃分,對教育制度之影響及地方制度法之訂定角度,探討地方教育自主權之保障及各地方政府針對家長教育參與事項之保障事項。 第六章 結論   本章簡單歸納本文內容,並指出雖應立法保障家長參與教育事務之權利,但參與教育事務之權限與分際,仍需明文規範,以免家長過度參與,反而妨礙國家、校長、教師專業自主權。此外,學校與家長夥伴關係之建立與維持,是近來發展之趨勢,以增進對子女受教權之保障。
3

探討口碑參與之意圖與行為 / Investigating the Intention and the Behavior of WOM Engagement

王翊家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口碑參與的行為隨著資訊科技的進步日益流通快速,尤其是網路的普及與社群媒體的使用,讓消費者的體驗與意見能廣泛且快速地傳遞,然而目前仍然沒有一個明確的架構可以將口碑參與的動機做一個完整的敘述,同時也因為網路的普及使用,線上內容易於轉發,口碑傳遞的效果開始受到大家的關注,所以本研究以三種口碑參與行為,分別為意見給予 (Opinion Giving)、意見搜尋 (Opinion Seeking)與意見傳遞 (Opinion Passing),作為研究口碑參與的主軸,以享樂、功利與社交,這樣一個涵蓋性較廣的架構來探討口碑參與的前因,並在了解消費者的動機後,繼續深究消費者傾向於線上或線下的環境,進行口碑參與的行為,從中推敲意圖與行為間可能存在的干擾變數。 根據641份網路問卷,我們藉由因素分析得到六大動機因素,並從結構模式驗證中得知,三種口碑參與行為有不同的驅動因素,在意見給予模型中,社交性因素為首。在意見尋找模型中,產品資訊為首,最後在意見傳遞模型中,六個因素有四個因素證實有顯著影響,社交性因素為首。除此之外,三種口碑參與意圖對線上下行為都具有正向影響,雖然干擾變數皆沒有證實干擾效果,但是對於線上下行為也都具有正向影響。
4

高齡人口勞動參與 - 國際之比較研究 / The study of senior-aged 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葉月美, Yeh, Yueh May Unknown Date (has links)
This paper aims at exploring senior-aged 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in both OECD countries and Taiwan, covering the aspects of the historical trends and transition, the dominant factors influencing participation status, the prevailing measures in practice and cross-country comparison. In the process of this study, secondary data including book, journals, article, news clips and statistical reports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The fast growing trends of ageing and low birth rate are supposed to bring about labor supply shortage and impact our economic growth for the years to come. Besides, employment and social policies and practices that discourage work at an older age effectively deny older workers’ choice in when and how they retire. This will result in a waste of valuable human resources and has become a top global issue. In conformity with the fast growing ageing population, more and more ageing labor force is projected to be infused into the labor market so as to support continuous economic development. However, ways to facilitate this group’s willingness of continuous work to sustain the aggregate labor supply are considered even a more tremendous issue. With the efforts made by the government as well as support from both employers and employees, task on the reform of pension system and other parts of social welfare system, abolishment of age discrimination, flexibility of employment protection rules and working hours, and enhancement of job training should be carried out promptly and efficiently. / This paper aims at exploring senior-aged 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in both OECD countries and Taiwan, covering the aspects of the historical trends and transition, the dominant factors influencing participation status, the prevailing measures in practice and cross-country comparison. In the process of this study, secondary data including book, journals, article, news clips and statistical reports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The fast growing trends of ageing and low birth rate are supposed to bring about labor supply shortage and impact our economic growth for the years to come. Besides, employment and social policies and practices that discourage work at an older age effectively deny older workers’ choice in when and how they retire. This will result in a waste of valuable human resources and has become a top global issue. In conformity with the fast growing ageing population, more and more ageing labor force is projected to be infused into the labor market so as to support continuous economic development. However, ways to facilitate this group’s willingness of continuous work to sustain the aggregate labor supply are considered even a more tremendous issue. With the efforts made by the government as well as support from both employers and employees, task on the reform of pension system and other parts of social welfare system, abolishment of age discrimination, flexibility of employment protection rules and working hours, and enhancement of job training should be carried out promptly and efficiently.
5

社區參與學校教育與學校效能關係之探討

徐小玲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一)探討社區參與學校教育及學校效能現況。(二)探討不同背景之教師所知覺到社區實際參與學校教育以及學校效能之差異情形。(三)探討社區參與學校教育與學校效能之相關性。(四)探討社區參與學校教育對學校效能之預測力。(五)綜合研究結果,提出具體結論與建議,以供教育行政機關、桃園縣國民中學校長及教育人員作為改善行政領導、增進與社區互動、提高社區參與學校教育以提昇學校效能之參考。 本研究以問卷調查法為主,半結構式訪談為輔,以自編「桃園縣國民中學社區參與學校教育與學校效能調查問卷」為工具、桃園縣54所國民中學教師(含校長、主任、組長、導師和專任)750人為施測對象,回收正式問卷665份(回收率89﹪)、有效樣本601份(可用率80﹪)。所得資料以SPSS/PC10.0版統計套裝軟體進行描述性統計、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Pearson積差相關、逐步多元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加以分析與解釋,所獲得的主要結論如下: 一、 社區參與學校教育整體言,現況為中等以下程度,尚不普遍。 二、 社區參與學校教育以「教學活動」、「校務發展」層面較多,而以「人事遴聘」層面最少。 三、 學校效能整體言,現況評價為很高程度,大致很好。 四、 學校效能在「學校氣氛」、「教學品質」、「學校環境」、「學生表現」等各層面評價為很高,為中等以上程度,而「社區支持」仍排最末。 五、 校長、鄉鎮地區學校教師,對社區參與學校教育整體的知覺上,有顯著較高的傾向。 六、 男性、年長、校長、服務資深、大型規模學校以及鄉鎮地區的教師對學校效能整體的知覺上,有顯著較高的傾向。 七、 正向的社區參與學校教育,可提升學校效能。 八、 社區參與學校教育各層面對整體學校效能有預測力,其依序為「校務發展」、「校園建設」、「教學活動」、「活動與經費支持」及「人事遴聘」等五層面。 九、 依據訪談結果,國中社區人士與校長(或教師)雙方的看法若有不同時學校的處理態度有四種:(一)家長向學校反映、抗議或訴諸媒體(二)尊重學校做法(三)共同討論與溝通(四)彼此不相推託,有同理心的心態。 十、 學校可主動研擬適當的策略,以提昇社區參與學校教育。 十一、 「社區參與學校教育與學校效能關係的探討」的研究結果,可作為學校經營的重要參考。 依據研究結果,對教育行政機關的建議如下: 一、 訂定家長參與學校教育法,使家長參與學校教育於法有據。 二、 訂定全國家長日,以落實社區參與學校教育的意義。 三、 訂定社區參與學校教育的獎勵與監督措施。 四、 校務評鑑的「學校與社區關係」指標,增加其比重,加強學校重視與社區關係的互動與經營。 五、 校長培訓課程中涉有「學校與社區關係」、「社區參與與學校效能」等主題,以提昇校長與社區互動的認知。 依據研究結果,對桃園縣國民中學的建議如下: 一、 學校多舉辦有關「學校與社區關係」、「親師合作方案」、「溝通技巧」等教師成長課程,以加強教師與社區互動的認知與技能。 二、 學校多舉辦學生學習成果發表、藝文活動等,以提昇社區參與學校教育的意願。 三、 學校多舉辦有關「學校行政」、「教改政策」、「教育原理」、「親職教育」、「人際互動」等成長課程,以培養家長對教育有正確的理念。 四、 訂定家長契約,以明定家長參與學校教育有關的各項權利與義務。 五、 主動研擬社區參與學校教育的計劃,並設有專人,負責推動與執行。 六、 學校應積極重視社區參與學校教育之「教學活動」、「校務發展」等層面,以提昇學校效能。 七、 設計多元化溝通管道,以滿足不同社區家長的需求。 八、 加強學校、家長與社區的互動關係,可提昇學校效能。 九、 鼓勵導師與專任教師擔任行政工作,加強與社區的互動。 依據研究結果,對社區人士的建議如下: 一、 強化學校、鄉鎮市與全縣性各層級之家長會組織運作與功能的發揮。 二、 配合各學校及社區之條件與特色,以漸進與多樣化方式參與學校教育。 依據研究結果,對未來研究的建議如下: 一、 在研究對象方面-擴大施測範圍至北區或全國。 二、 在研究方法方面-採個案研究法。 三、 在研究工具編製方面-編製更為完善的「社區參與學校教育與學校效能量表」。 四、 在研究內容方面-探討社區參與學校教育的困難。
6

企業員工參與制度之研究

翁林聖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對於企業實施員工參與制度之目的,主要是增進員工工作滿意度與成就感,並使員工對組織有歸屬及承諾,以提高工作效率,其功能上更是能增加企業內的有效訊息流動,改善企業勞資關係。員工參與是現代企業溝通中最重要的一環,溝通不良是企業都無法避免的問題,然而許多建立良好參與管理制度之企業,可以讓整個工作團隊同心協力,創造出競爭優勢與營業績效。反之,溝通不良之企業,往往內部資訊混亂、員工士氣低落,並進一步影響到企業的整體表現和績效,關心員工的福利,重視與全體員工分享資訊的工作環境,甚至賦予員工參與決定的權利,將可以吸引並留住優秀傑出的員工。 回顧勞資關係之歷史變遷,勞資關係從早期的不對等經濟關係,直至工業革命後,勞資雙方以階級鬥爭為互動基礎,勞資之間便處以對立狀態,並且成為雙方根深蒂固之觀念。然而,隨著全球化的經濟發展趨勢、資訊資本主義的擴展、個人自主性相對提高、職業結構產生變化、工作的流動性提高,使得二十一世紀之勞資關係開始產生不同之轉變,歐美國家逐漸擺脫階級鬥爭意識之束縛,採取合作的策略,勞資雙方以社會夥伴的形式朝雙方共同的利益和目標邁進,勞資體制的主軸已以合作代替對立,也使勞動市場和社會經濟之發展有了相當不同程度的成長。 反觀我國,由於勞資雙方互信基礎不足,再加上長期國家統合模式之干預,使得團體協商機制衰微以及溝通管道阻塞,勞資協商與對話關係幾乎無從建立,使得國內勞動市場隨時都可能發生勞資衝突,造成社會不安、經濟發展緩慢,甚至停滯不前,觀諸先進國家勞資之間,能憑藉著社會夥伴關係推動勞資合作所從事之努力及成果。有鑑於此,在本研究中,欲對國內、外勞資之間互動關係現象,以及目前實務上企業員工參與實施現況個案予以探討,以瞭解我國目前之勞資關係,探究企業員工參與制度在我國企業經營管理的情形。並對相關國家進行制度上的探討,目的是研究我國企業員工參與制度,在不同的企業經營模式中,如何選擇適合我國企業的員工參與制度,以截長補短,發展出一套本土性的員工參與機制。
7

性別化的社會資本及其政治效果:以同鄉會為例

林珮婷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社會資本在政治的面向上,被認為負載有利於民主運作的功能,就個體層次來說,個人的政治興趣、對政治事務的瞭解、政治參與的技能,都可在社團參與過程中培養。但由性別的角度觀之,社會資本是否有助女性提升政治意識和參與,學界尚未有一致地見解。因此,本研究目的在以質性分析為主、量化分析為輔,探討台灣社會資本性別差異的現象、成因與政治影響,描繪兩性藉由社團獲取社會資本的過程,建構社會資本使用需求的類型與相對應的政治行為模式,試圖歸納出女性在父權體制下所發展出不同於男性的做政治模式,並尋找有利於女性突破參與困境的關鍵因素。研究發現透過社團獲取社會資本的性別差異主要存在於參與量,參與類型的差異較小;性別角色分工的社會結構為侷限女性社會資本積累的主因。此外,不分男女,當個人產生發展與社交需求時,社會資本皆可轉化為政治資源以促進政治參與和涉入,而此需求由結構因素所決定:女性雖受到性別角色侷限,卻也藉由性別優勢突破困境,發展出屬於女性的做政治模式。 本研究在第一個部分討論台灣兩性藉由社團參與累積社會資本的樣貌與性別差異的成因。首先,藉由量化分析社團參與的性別差異,發現不同於其他國家,台灣兩性的社團參與量差異更甚類型差異;男性的社團參與量長期多於女性,類型的性別差異僅出現在「同鄉會、校友/同學、宗親會」這類基於初級關係所建立的社團;顯示台灣女性藉由社團參與積累社會資本的過程可能面臨著某些困境。進一步針對同鄉會進行深入訪談和參與觀察,發現造成性別差異的關鍵為性別角色分工的社會結構:一方面是公私分工使得女性缺乏進入社團的管道,女性勞動率雖於工業化後增加,家務責任卻未能減輕,公私雙重負擔剝奪女性的時間和精力;另一方面是社團結構越基於初級關係、政治性越高,越複製傳統的性別角色,女性的主體性被忽視且無法進入社團權力核心,獲取的社會資本因而受到侷限。 本研究的第二個部分首先回應女性的社會資本是否可轉化為政治參與和涉入的三種不同看法,並剖析影響女性社會資本轉化的因素。透過量化分析發現,有參與社團的兩性皆有較高的政治涉入和參與,但面向略有不同。本研究進一步以社會位置與主要生活圈建構社會資本使用的需求層次,並對應不同的政治行為 ,分為發展型、隨從型、冷漠型、度日型等四種類型。藉由質性研究發現,無論男女,將社會資本用於政治場域有賴「發展」需求或「社交」需求的產生:社會位置越高並以公領域為生活圈者,為滿足發展需求以社會資本做為在政治場域尋求表現的資源,產生「發展型」的政治行為;社會位置較低並以公領域為生活圈者,社會資本用以滿足社交需求而成為主要政治動員的對象,屬於「隨從型」的政治行為。是故,本研究支持社會資本依需求可轉化為政治參與的「階段說」說法,但並非僅適用於女性,決定社會資本積累與轉化為不同層次政治表現的關鍵為社會位置、主要生活圈、性別角色分工、社團的政治性與性別階層化等結構因素。女性雖受到性別角色的多重制約,卻也藉由性別優勢發展出屬於女性的做政治模式,突破父權體制的限制,在選舉動員中扮演重要角色,在廣義政治場域中有積極表現。最後,本研究依據社團參與、需求層次與對應的政治行為,提出女性社會資本的政治轉化階層,呈現女性藉由社團獲取社會資本與使用於政治的樣貌。
8

嘉義縣大林鎮平交道改建立體交叉工程之個案分析─政策執行層面之探討

湛智原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係從政策執行層面,探討嘉義縣大林鎮平交道改建立體交叉工程施行過程始末。藉以研討分析我國行政機關政策執行過程所面臨的諸種問題,及「民眾參與」對執行的影響情形。 全文一冊,共分為五章,十八節,約六萬餘言,茲將各章主要內容分析如下: 第一章:緒論。闡述本文研究動機與目的,其次敘述研究方法,範圍與限制,再次介紹本文內容概要。 第二章:概念架構-政策內容(Content)、政策系絡(Context)、民眾參與(Citizen Participation)與執行。本文的架構係基於個案之政策特質,選取相關理論,建構一適合解釋本文之概念架構。 第三章:說明嘉義縣大林鎮平交道改建立體交叉工程始末。旨在探討平交道改建方案制定背景,並以博奕賽局概念對該工程所引發之紛爭及地方派系介入情形,基於時間序列及策略特質之考慮,劃分成三個時期六個階段的賽局,以描述個案發展的全過程。 第四章:概念架構對個案的解釋。係基於前述的概念架構,分別從政策內容(Content)、政策系絡(Context)、民眾參與(Citizen Participation)等三方面對個案發生之種種現象予以解釋說明。 第五章:結論與建議。摘述本文的研究發現並研提建議。
9

參與管理對員工工作滿足的影響

郭廷芸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參與管理和員工、人格特質的交互作用對員工工作滿足的影響,以期為參與管理的施行,提供一些建議。 以151名台灣省政府員工為對象,戠以心理參與量表、形容詞檢核量表及工作說明量表為測量工具。本研究的自變項有二:一為參與的多寡,依受試者在「心理參與量表」上的得分,分高、低參與二類;一為員工的人格特質,依受試者在「形容詞檢核量表」上的得分,以中位數為基準,區分撫育性父母、貶抑性父母、父母總分、理性成人、非理性成人、成人總分、適應性兒童、不適應性兒童、兒童總分及整體等十種自我狀態各為高、低二種。依變項則依受試者在「工作說明量表」上的反應,共可得內在滿足(即工作本身)、薪水、陞遷、上司、伙伴、外在及整體滿足等七種分數。 資料處理採用2×2三因子變異數分析,得到下列結果: 1.員工參與的多寡對員工的工作滿足有顯著的影響。在七種工作滿足上的得分,均以「高參與」的員工為最高,且顯著的優於「低參與」的員工。 2.員工的人格特質對其工作滿足的影響是有限的,僅(1)貶抑性父母自我狀態在工作說明量表各構面上(除伙伴滿足外),和父母自我狀態在內在、上司、外在、整體等滿足構面上有顯著的差異存在——即擁有更多良好的父母自我狀態者和擁有愈少的貶抑性父母自我狀態者,其之滿足程度均較高;以及(2)貶抑性父母、父母、理性成人、非理性成人、兒童及整體等自我狀態對內在滿足有顯著的影響外——即擁有較多良好自我狀態和較少不良自我狀態者,其之內在滿足程度較高。其餘各種自我狀態和各種滿足構面間的關係均不顯著。 3.參與程度和人格特質的交互作用,對員工工作滿足未具有相當的影響。只(1)兒童自我狀態愈高者,參與的愈多,其之內在滿足感愈高;(2)成人自我狀態愈高者,參與的愈多,其之薪水滿足愈高;以及(3)理性成人自我狀態和兒童自我狀態愈高者,參與的愈多,其陞遷滿足感均較高。 本文最後就研究結果的原因,及研究方法的問題等提出討論與建議。
10

台灣地區山地人民政治參與行為之研究

劉古岳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臺灣省自實施地方自治,迄今已近三十年,有關公民政治參與活動,雖然先後已有不少學者專家、政府機關,從事該項研究,或專書分析,或專案報導。而山地人民政治參與之情形如何?獨乏人研究,本人在前校長李元簇先生及劉所長的提示與鼓勵下,乃欣然作此大膽之嚐試。 全文共分六章,第一章導論,敘述本文研究目的、範圍,以及研究方法。第二章分析影響山地人民政治參與行為的幾個重要因素。第三章敘述山地選民的投票行為,旨在研究其特性,以及有別與其他地區之因素分析。第四章為出席村民大會之情形,分析山胞積極參與的態度和重視的程度。第五章為應考試,服公職,祇作現況之統計與報導。第六章結論,總結本文之各項發現,以及個人之觀點與問題的提出。 本文係以調查訪問法,搜集資料,經電腦分析統計後,製表百餘份,重要者均經採用附入各章,不重要者,特列入附錄,俾供參考。 本文自草擬研究計劃,決定研究綱目,一直到問卷設計,全文完成,承華師力進悉心指導,解疑啟思,行文教正,獲益良多,殊深感激。抽樣調查時,特別得到內政部民政司副司長董翔飛先生及花蓮縣政府主任秘書張文伯先生之協助,使調查工作,得以順利完成,銘感之餘,謹此致謝。 最後,本文因受題旨之限制,不僅缺乏可資借鏡之章法,亦無足夠的資料與一定的寫作方法可資參考,復以寫作經驗有限,疏誤掛漏,在所難免,尚祈師長先進,有所教正。

Page generated in 0.0264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