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25
  • 21
  • 4
  • Tagged with
  • 25
  • 25
  • 25
  • 13
  • 11
  • 8
  • 8
  • 7
  • 7
  • 7
  • 7
  • 7
  • 6
  • 6
  • 5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1

國中生學習困難、學習壓力、社會支持與生活適應的關係

王文琪, Wang, Wen Q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以國中生為對象,描述其學習困難、學習壓力、社會支持與生活適應的現況及探討其間的關聯。在北、中、南國中抽取有效樣本1094人,以問卷調查其學習困難、學習壓力、社會支持與生活適應;而後以皮爾森積差相關、t考驗、單變量變異數分析、單因子多變量變異執分析、典型相關分析、多元迴歸分析等方法進行資料處理。研究的主要結果如下:   壹、國中生學習困難、學習壓力、社會支持與生若適應的現況     一、國中生所經歷的學習困難中,以「不能勝任作業和考試要求」的因素排名第一,而後為「身心倦怠」「缺乏定力和興趣」、「難以適應教材教法」若就題目而言,「怕考不好」為全體國中生最常遭遇的學習困難。     二、國中生在學習過程中最常感受到的壓力是考試壓力,而上課則較少感受到壓力。     三、國中生所獲得的社會支持,以「朋友支持」的因素排名第一,而後為「家庭支持」、「學習困難支持」,「校院名稱支持」則排名最後;若就題目而言,「你和朋友可共渡愉快的時光」名列第一;「當你有麻煩和煩惱時,你可以從校院名稱或師長那裡得到滿意的幫助」及「當你想要去做一種新的事情時,師長都會給你滿意的接受和支持」同列最後。     四、由生活通應的因素排行顯示出國中生的「社會適應」較「個人適應」為佳,而個人適應中,以神經症狀方面適應最好,便有較多退縮傾向;社會適應中,以社會標準方面的適應最佳,校院名稱關係則最差。   貳、國中生學習困難、學習壓力、社會支持與生活適應的關係     一、國中生的學習困難興學習壓力有顯著正相關,其中以「不能勝任作業和考試要求」與學習壓力的相關最高;且學習困難程度不同的國中生在學習壓力上有顯著差異。     二、國中生的學習困難與社會支持有顯著負相關,其中以「難以通應教材教法」與「校院名稱支持」相關程度最強;且學習困難程度不同的國中生在社會支持上有顯著差異。     三、國中生的學習困難與生活適應有顯著負相關,其中以「缺乏定力和興趣」與「家庭支持」的相關程度最強;且學習困難程度不同的國中生在生活通應上有額著差異。     四、國中生的學習壓力與社會支持有顯著負相關,其中以學習壓力與「校院名稱支持」相關程度最強;且學習壓力程度不同的國中生在社會支持上有顯著差異。     五、國中生的學習壓力與生活適應有顯著負相關,其中以學習壓力與「自恃」的相關程度最強;且學習壓力程度不同的國中生在生活適應上有顯著差異。     六、國中生的社會支持與生活適應有顯著正相關,其中以「家庭支持」與「家庭關係」的相關程度最強;且社會支持程度不同的國中生在生活適應上有顯著差異。     七、學習困難、學習壓力及社會支持三者對生活適應的交互作用未達顯著。     八、學習困難、學習壓力及社會支持等變項與生活適應的各個因素,可抽取出五組頗著的典型相關。     九、學習困難、學習壓力及社會支持三者能有效預測生活適應,三者能解釋生活通應約43%的變異量。   依據研究結果,提供若干建議供未來研究及教育輔導工作參考。
12

台北地區國中學生個人競爭力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 / The research of relationships between personal competitiveness and life adjustment among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Taipei

吳惠倩, Wu, Hui Chi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競爭力一詞常被運用於國家、組織或績效評比表現的效標,近年來被用於探討個體在環境中因應競爭的能力或表現。過去研究顯示具有個人競爭力的大學生或職場員工,有較好的生活適應。本研究之目的在瞭解國中階段個人競爭力之內涵,編製國中生個人競爭力量表以作為測量工具,了解國中生個人競爭力之現況,和分析不同背景變項之國中生其個人競爭力的差異,並進一步探討個人競爭力與生活適應之關係。 本研究先以文獻探討、訪談和問卷收集資料以了解國中生個人競爭力之內涵,並經預試分析後,正式施測以台北縣市429位國中生為研究對象進行問卷調查,研究結果發現:(1)國中生個人競爭力之內涵包括:自我管理、人際相處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家庭資源、競爭態度和與人為善等六個因素。(2)台北地區國中生個人競爭力為中上程度,不同性別和年級之國中生其個人競爭力沒有差異。(3)國中生個人競爭力與生活適應有顯著高相關。(4)從個人競爭力對生活適應各向度之預測分析結果發現,自我管理對自我定向、社會適應、學習適應、自我意識、工作適應和自我勝任等生活適應向度具有最高的預測力;人際相處能力對人際關係之生活適應有最高的預測力;家庭資源對家庭適應具有最高的預測力。依據研究結果及發現,本研究對國中生個人、家長和教育與諮商輔導人員提出培養個人競爭力之建議。 / The word “competitiveness” was usually used to determine the characterizations for efficiency evaluation of countries, organizations. In recent years, the word is used to investigate presentation or capability of people in competitive circumstance. Past reports featured that college students or employee with better competence will be more adjustment in daily life.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understand the immanence of personal competitiveness at junior high school age and to offer a tool as scale to formulate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competence, difference in competitiveness between personal background variables, and to discu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sonal competence and life adjustment. In beginning of this research, literature review, interview, questionnaire were used to understand the immanence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personal competitiveness. After pre-testing, 429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Taipei city and Taipei county completed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The results in this research are concluded as follows: (1) the immanence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contains: self-management, interpersonal skills, problem solving skills, family resource, competence attitude and with good intensions toward others, etc. (2) personal competitiveness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Taipei area is above average, no difference between distinction gender or grade. (3) significantly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personal competitiveness and life adjustment. (4) different factors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personal competitiveness can predict different situation of life adjustment. According to the conclusions, this research provide several suggestions for students, parents, educators and counselors in junior high school.
13

山地泰雅族國中學生自我概念、成就動機、學業成敗歸因與其學業成就之關係研究

關復勇, GUAN, FU-YO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的目的在於由非智力性的心理因素觀點來探討影響山地泰雅族國中學生學業成 就表現的原因,非智力性的心理因素係指自我概念,成就動機、學業成敗歸因等三變 項而言。研究樣本是取自台中以上地區四所山地國中內具山地泰雅族籍的學生共五二 五名,實施本研究之「國中學生自我認識與學習態度問卷」,以測量其自我概念,成 就動機及學業成敗歸因等三變項,並以學生在校的段考平均成績做為依變項,分別探 討此三變項與依變項之間的關係。另外,本研究亦根據Weiner的「成就動機歸因理論 」模式,視自我概念與成就動機為影響成敗歸因的前置決變項,從理論性的觀點探討 非智力性心理因素對學業成就之影響。研究結果顯示:ぇ社會自我、家庭自我、心理 自我、能力自我與學業成就間有顯著相關。え成就動機與學業成就間有顯著相關。ぉ 就成功組而言,內在歸因,穩定性歸因與學業成就間有顯著相關;就失敗組而言,內 在歸因與學業成就間有顯著相關。お成就動機對學業成就有最大的預測力,其次則為 內在不穩定歸因,生理自我,能力自我。四變項共可解釋學業成就分數總變異量的42 %。本研究即針對結果,提出討論與建議。
14

國中生電腦網路沈迷現象之研究

王秀燕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中生電腦網路沈迷現象,研究之主要目的是要瞭解國中生使用網路的動機及網路沈迷的因素、國中生網路沈迷對自我概念、人際互動、學習時間分配管理和學業成績的影響,並企盼根據研究結果提出教育輔導上的建議。研究主要係透過問卷調查、焦點訪談與深度訪談等研究方法進行,問卷調查抽樣台北縣十所學校963個樣本點,焦點團體訪談選擇四個焦點團體共25位網路沈迷受訪者。另外,深度訪談5位網路沈迷學生及其導師。經問卷調查、焦點訪談與深度訪談蒐集到有關國中生網路沈迷現象資料,並透過統計分析、資料整理及討論後,得到如下結論: 壹、國中生使用網路的動機及網路沈迷的因素:學生上網的主要動機及原因是(1)無聊打發時間(2)能多結交網友(3)能與同儕相聚在一起(4)同儕嘲諷及刺激(5)耳濡目染。上網對學生最大的影響是(1)不想再接觸功課(2)與家人關係惡化。學生上網的主要時間是放學後、晚上及週休二日。學生上網的地方主要是網咖或家中,也有在朋友或親友家中。 貳、國中生網路沈迷對自我概念的影響:大部份網路沈迷國中學生對自我概念抱持著負面的態度,包括認為自己「不是有出息的人」、「不是值得信任的人」及「不是個不錯的人」;甚至於「會想一些不可告人的壞事」及「想做一些不道德的壞事」,而且「做任何事不會事先考慮」、「會在背後說別人的閒話」及「不能滿足家人的期望」。網路沈迷對生理上也有負面影響,包括上課時會覺得頭昏且沒精神及睡眠不足等。 參、國中生網路沈迷對人際互動的影響:大部份網路沈迷的學生與家人的互動會有負面的影響。包括「曾受家人責罵」、「與家人互動減少」、及「與父母相處時間減少」;甚至於「會與家人反目成仇」。而且大部份網路沈迷學生相對的與同好網路同學及網路朋友相處時間變得更多,但與網友大部份處於虛擬實境。整體而言,網路沈迷對人際互動有負面的影響。 肆、國中生網路沈迷對學習時間分配管理和學業成績的影響:大部份網路沈迷學生對學習時間分配及管理較差,因為上網總覺得時間太短,若有時間會優先考慮上網,並不擔心為上網時間太長影響課業,對時間也根本沒有控制。研究結果也發現大部份網路沈迷學生覺得上網會影響功課,而且現在的課業比以前差。此外,並對網路沈迷學生之輔導提出一些相關的建議。
15

國中生家庭機制與民主價值之關連性研究-以台北市國中為例 / Family backgrounds and democratic values :A study of junior high shcool students in Taipei

吳明峰, Wu, Ming Fe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旨在探討台北市國中生的家庭背景與民主價值的關連性研究,希望藉由政治社會化相關理論來瞭解不同家庭背景的政治文化差異是否影響國中生的政治社會化行為。 本研究是採分層及立意抽樣法,同時是研究者自行抽樣,礙於經費以及人力 的限制,所以根據研究者所研擬的研究架構自行抽樣,施測總人數為795人。依 據研究假設,筆者自行設計一份「臺北市國中生政治社會化問卷」,依本研究設 計,除於問卷開頭說明本問卷的調查目的、作答原則以及隱私之保密外,第一部 份為「政治興趣」、「家庭民主程度」、「家庭決策模式」、「家庭政治化程度」; 第二部分為「政治信任感」;第三部份為「國家認同」;第四部分為「民主價值」; 第五部分為「基本資料」。使用的統計方法採用描述性統計分析、信度分析、單 因子變異數分析、相關係數分析、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處理。 本研究共有以下幾點發現: 一、國中生家庭的民主程度及家庭的政治化程度與其政治興趣及民主價值有統計上的顯著相關。 二、國中生的年級高低會影響其政治興趣:在「年級」這個測量指標當中,高 年級的學生的政治興趣與低年級的學生的政治興趣具有顯著的差異,其中 高年級的政治興趣明顯高於低年級的政治興趣。 三、政治興趣與民主價值的關聯性:國中生的政治興趣高低會影響其民主價值高 低,國中生的政治興趣與民主價值兩者具有顯著的關聯性,而且在相對上 是對民主價值較具影響力的因素。 / The research aims at dealing with the relation between family background and democratic values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Taipei City. And hope to use the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theory to understand whether the behaviors of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will be influenced by different family backgrounds with political and cultural differences. The stratified and cluster sampling are applied, and purposive sampling sampling is conducted as well because of the limited budget and manpower.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hypotheses, a questionnaire is designed and 705 valid questionnaires are returned out from 795 questionnaires.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questionnaire, the purpose of the research, the principles of answering questions and the promise of secrecy are explained. The first part focuses on “political interest,” “the level of democracy within the family,” “family strategy model,” “the level of politicization within the family; ” the second part focuses on “sense of political trust;” the third part focuses on“national identification,” and the fourth and fifth part focus on “democratic values” and “background information” respectively. The research uses the following analytical methods: the description covariance, reliability analysis, one-way ANOVA,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the regression analysis. Major findings from the research are as follows: First, statistics show that there is a positiv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level of democracy within the family, the level of politicization within the family, political interest and democratic values for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Second, among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seniors have more intense political interest than juniors. Third, for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there i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political interest and democratic values. Relatively speaking, political interest will be a more influential factor to democratic values.
16

數學低成就國中生在代數概念學習之評量研究

林曉芳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屬於探索性的相關研究分析,旨在嘗試發展一套能夠敏銳偵察數學學習之診斷分析的評量方法,主要欲探討國中一年級之數學低成就學生在潛能開發班的學習情形,以瞭解學生的整體學習認知歷程。其研究特色即是透過客觀的學業成就評量,以知識結構的表徵為基礎,利用徑路探測網路分析方法,試圖提出並驗證一套新的評量技術,是認知診斷測驗的重要先驅。 本研究所使用的工具計有:第一次月考考卷、教師之自編成就測驗。樣本為數學低成就學生15名及同校普通班學生15名作為對照組。研究程序以量化分析為主,欲透過一系列學生客觀的學業成就評量結果,利用Schvaneveldt(1994)所發展的電腦程式(KNOT)進行知識結構分析,並將算則參數r設為∞,參數q設定為n-1,計算接近性數值、徑路探測網路、圖解理論距離等量數,並且呈現學生概念學習之徑路探測網路圖解,以明確瞭解國中一年級數學低成就學生在代數概念上的學習情形,並藉此得知學生在潛能開發班的補救教學中,是否獲得實質的補救效果。 本研究歸納提出下列的結論。 一、 低成就學生在代數概念上的理解情形遠不及普通班學生。 二、 普通班學生在代數概念上的理解情形近似於教師,尤其數學學習成就較佳的學生,其學習的表現與教師相同。 三、 低成就學生的概念結構圖大多相仿。 四、 普通班學生的概念結構圖有些許差異存在。 五、 低成就學生的概念結構圖與普通班學生的概念結構圖有明顯的差異存在。 六、 低成就學生的概念結構圖與教師的概念結構圖差異甚大;普通班學生的概念結構圖與教師的概念結構圖較相似。 七、 以學生在校的實際評量成績為依變項,三種相似性指數值為自變項,分別對其進行迴歸分析,由結果可得知PFC指數(或C值)的預測效果果然最佳。 研究者根據本研究之結果與討論,以及整個研究過程中所獲得的心得,提出若干建議,以作為未來的研究者、數學科教學的任課教師以及教育實務界研究的參考。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問題背景與研究動機 第二節 研究目的 第三節 名詞釋義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低成就學生的探討 第二節 數學概念的學習 第三節 知識表徵 第四節 徑路探測網路分析及其相關研究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待答問題與研究假設 第二節 研究樣本 第三節 研究工具 第四節 研究程序 第五節 資料處理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普通班學生與潛能開發班學生的作答反應 第二節 普通班學生與潛能開發班學生的概念結構圖與知識表徵 第三節 教師與普通班學生的概念結構圖與知識表徵之比較 第四節 教師與潛能開發班學生的概念結構圖與知識表徵之比較 第五節 三種指數之預測效果的比較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第二節 研究限制 第三節 建議 參考書目 附錄 附錄一 SAS/IML 程式 附錄二 PCKNOT程式 附錄三 SAS/ARRAY程式 附錄四 第一次月考考卷 附錄五 教師自編測驗
17

祖孫家庭相關因素之探討 / The relationships and related factors of grandparent-grandchild in grandparent-grandchild families

郭俊豪, Kuo, Chiun-Hao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為瞭解祖孫家庭類型(非同居型、三代同堂型及隔代教養型)、孫子女依附風格、祖父母管教方式(反應及要求)、孫子女管教滿意度(反應及要求)、祖父母性別、祖父母年齡、孫子女性別、血緣關係、父母親與祖父母關係、祖父母身體健康情形、祖孫接觸頻率及地理接近等因素對祖孫關係的影響,以國中 246 人(內含非同居型祖孫家庭孫子女 100 人、三代同堂型祖孫家庭孫子女 71 人、及隔代教養家庭孫子女 75 人為研究對象,經運用祖孫關係量表、依附風格量表、及祖父母管教方式及滿意度量表等研究工具,獲得所需資料,再以χ<sup>2</sup>考驗、多元逐步迴歸分析、典型相關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結果發現: 1.整體而言,對孫子女影響最大的祖父母其類型依序為(父系)祖母、 (母系)祖母、(父系)祖父、(母系)祖父。 2.不同祖孫家庭中,孫子女認為最具有影響力的祖父母並不一樣。在「非同居型」祖孫家庭中,(母系)祖母最具影響力,但在「三代同堂型」及「隔代教養型」祖孫家庭中,影響力最大的是(父系)祖父母。 3.青少年孫子女和祖父母最常作的活動,依次是閒聊、清潔打掃作家事、討論事情、拜訪親戚、購物、散步、回顧照片、戶外運動或旅遊、下廚、宗教事宜、爭執吵架、照顧小寵物、唱歌、玩遊戲、園藝、釣魚、及閱讀刊物等。 4.祖孫活動會隨孫子女性別、祖孫家庭類型不同而有所差異。 5.祖孫家庭類型、孫子女依附風格、祖父母管教方式及孫子女管教滿意度、祖父母性別、祖父母年齡、祖父母與父母親關係、祖父母身體健康情形、接觸頻率及地理接近性等變項,能有效預測孫子女對祖父母各方面表現的評價。預測力較高的有滿意度指標、成功指標、及教導指標;而預測力較低的則有困難、挫折、及訊息需求等指標。 6.祖孫家庭類型、孫子女依附風格、祖父母管教方式及孫子女管教語意度、祖父母性別、祖父母年齡、祖父母與父母親關係、祖父母身體健康情形、接觸頻率及地理接近性等變項,能有效的解釋孫子女所知覺的祖父母行為表現,解釋量佔總變異量的 31.26%。
18

台北市與上海市國中生英語學習動機比較 / A comparison of English learning motivations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Taipei and in Shanghai

劉孟珠, Liu, Mengch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旨在比較台北市與上海市國中生英語學習動機。本研究為質性研究,藉由兩地國中生以及他們的師長與家長的訪談,以理解兩地國中生的英語學習動機及影響學習動機的因素與結果。研究發現,台北市學生英語學習較趨以興趣為導向, 雖然他們仍須面對升學考試。而上海市學生面對人口競爭,學習壓力大,英語學習動機強烈。 / This study tried to investigate the different motivation in English learning and the elements that influence the student's motivation between the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Shanghai and Taipei. This study is conducted through social observation and qualitative research approaches. The scope of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investigation in Taipei and Shanghai. The subjects of this research will be the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Taipei and the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Shanghai, and the graduated or elder students, and the students' teachers and parents as well. After the research, there are some findings. The overpopulated pressure lead students in China must study harder to enter top prestigious universities. The interviewers in this study revealed that Taiwanese students do not totally study due to external stress and English learning is based on interests. Parents in Taiwan hope their kids not only learn English for good grades but also develop their interests in English learning. In Shanghai, parents urge their children to study all the time. Parents concern the school grades very much. In Taipei, teachers are willing to be students’ friends. Differently, teachers in Shanghai are more authoritative than in Taipei. Teachers emphasize the accuracy on English learning. China’s accession to WTO affects the model of English learning. Globalization accelerates the trend to learn English. These years China runs some world-class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which attract more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tourists and encourage Chinese to learn English. In the process in this study, we found the English learning motivation of students in Shanghai is stronger than Taiwan's students.
19

國中學生接受聽力策略訓練後聽力策略發展之研究 / An Investigation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Listening Strategies Development after Explicit Listening Instruction

馮羽欣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中學生在接受為期十二周的聽力策略訓練(LSI)之後,其後設認知、認知、社會情感策略的使用和發展以及了解國中學生聽力策略學習的過程。研究對象為36名北部國中七年級學生。其中,後設認知策略和認知策略將在課堂上明確的(explicitly)教導;而社會情感策略則是暗示的(implicitly)教導。從反思日記中所收集的資料以質化和量化的方式分析。量化資料以SPSS 11.5 來做描述統計分析;而質化資料則以逐字稿打出並由研究者和另一名英文老師來做分析與歸類的工作。 研究結果顯示後設認知策略和社會情感策略的使用減少,而認知策略的使用增加。此外能力高低與策略使用的次數並沒有絕對的對應。另外,學生可以在策略訓練的過程中發展出自己的策略。最後,策略的使用十分的個人化與複雜。根據研究發現,本研究提出三點對於國中英文聽力教學上的建議。第一,聽力策略訓練可以與國中英文課程做結合。第二,教導學生聽力策略的同時,應要求學生寫反思日記。最後,不應強迫學生在聽力策略上的使用方式,因為聽力策略的使用個別性很高。
20

雲林縣國中生個人人格特質與校園受凌經驗之研究 / The Study of The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Personality Traits and Bullied Experience in Yunlin County

陳俊烽, Chun-Feng Chen January 1900 (has links)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瞭解國中學生知覺校園受凌經驗與其相關 因素的關係。研究對象:本研究對象以就讀於雲林縣國民中學一至三 年級的學生為主要研究對象,共 580 位。發出問卷 580 份,計回收 550 份回收率 95%,剃除無效問卷 16 份,剩下 534 份為有效問卷, 有效問卷回收率為 92%。統計方法:將所得資料經描述性統計、獨 立樣本 t 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相關分析。 研究結果發現: 研究樣本之國中學生在「個人特質」與「受凌因素」中,個人特 質包含「神經質性」、「嚴謹自律性」,受凌因素包含「個體受凌」、 「反擊霸凌」、「整體受凌」;顯示出「聰穎開放性」與「反擊霸凌」、 「整體受凌」達顯著正相關,「外向性」與「個體受凌」、「反擊霸 凌」、「整體受凌」達顯著負相關。 由此得知,個人特質越「神經質性」或越「嚴謹自律性」在「個 體受凌」、「反擊霸凌」與「整體受凌」上越容易受凌。個人特質越 「聰穎開放性」在「反擊霸凌」與「整體受凌」上越容易受凌。個 人特質「外向性」越負向在「個體受凌」、「反擊霸凌」與「整體受 凌」上越容易受凌。 /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understand the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perception of being bullied in school and its related factors. The participants were 534 students in three junior high schools in Yunlin. The data was analyzed by Descriptive Statistics, T-test, One-way ANOVA and Pearson’s Correlation. 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Two main factors were analyzed in this research. One was Personality Traits, and the other was Bullied Factors. Personality Traits included Neurotic Traits and Rigorous Self-Discipline. Campus Bullied Factors included Individual Bullied, Countering Bullied, and Overall Bullied. It showed that Intelligent Openness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Countering Bullied, and Overall Bullied. Extraversion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Individual Bullied, Countering Bullied, and Overall Bullied. From the results of the research, the personality traits with more Neurotic Traits and Rigorous Self-Discipline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Individual Bullied, Countering Bullied, and Overall Bullied items and were easily been bullied. The personality traits with more Extroversion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Individual Bullied, Countering Bullied, and Overall Bullied items. / 內容目錄 中文摘要................................................................................................ iii 英文摘要................................................................................................ iv 誌謝辭......................................................................... ............. ............. v 內容目錄................................................................................................ vi 表目錄.................................................................................................. viii 圖目錄..................................................................................................... x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5 第三節 研究問題................................................................. 6 第四節 研究假設................................................................. 6 第五節 名詞操作型定義 ....................................................... 7 第六節 研究限制.................................................................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10 第一節 校園霸凌之定義、型式及起因 ......................... 10 第二節 校園霸凌理論及相關文獻.................................. 22 第三節 受凌的特徵及相關之研究.................................. 27 第四節 受凌經驗之相關因素.......................................... 34 第三章 研究方法............................................................................... 46 第一節 研究架構............................................................... 46 第二節 研究流程圖........................................................... 47 第三節 研究對象............................................................... 48 第四節 研究工具............................................................... 48 第五節 專家效度............................................................... 49 第六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75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 76 第一節 研究樣本之人口背景變項及個人描述之現況分析... ………..76 第二節 不同背景變項的國中學生在受凌因素上之差異比較.. …… 80 第三節 探討不同個人描述的國中學生在受凌因素上之差異比較…..85 第四節 探討不同個人特質的國中學生在受凌因素上之相關分析…..93 ………………..…………………… 第五章 結果與建議 ……........…………………………………….94 第一節 討論…………………....………………………94 第二節 結論……………………....………………........97 第三節 建議 ……………………....……………..........101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104 英文部分…………………………....……………………122 附件一預試問卷………………………………....………………….131 附件二正式問卷…………………………....……………………….140 表目錄 表 2-1 校園霸凌各學派理論............................................................ 22 表 2-2 受凌者的特徵 .................................................................... 28 表 2-3 受凌特徵表現一覽表 ........................................................ 32 表 2-4 人格五大因素特質各量尺的說明...................................... 41 表 3-1 個人描述第一回合問卷統計結果與建議 ........................ 50 表 3-2 個人描述第二回合問卷統計結果與建議 ....................... .51 表 3-3 個人因素特質量表第一回合問卷統計結果與建議 ..... ...52 表 3-4 個人因素特質量表第二回合問卷統計結果與建議 …...56 表 3-5 受凌經驗量表第一回合問卷統計結果與建議………....59 表 3-6 受凌經驗量表第二回合問卷統計結果與建議………....63 表 3-7 「個人特質預試量表」項目分析摘要表……………. ..66 表 3-8 個人特質因素分析摘要表………………………… .....68 表 3-9 「個人特質因素」信度分析摘要表 …………………...70 表 3-10 「受凌因素預試量表」項目分析摘要 表 …………..71 表 3-11 受凌因素分析摘要表 …………………………………72 表 3-12 「受凌因素」信度分析摘要表 ……………………….74 表 4-1 國中生人口背景現況分析表 ………………………….77 表 4-2 國中生人口背景個人描述現況分析表………………….79 表 4-3 不同性別國中學生知覺之受凌因素分析摘要表……….80 表 4-4 不同就讀年級國中學生知覺之受凌因素分析摘要表….81 表 4-5 不同學業成績國中學生知覺之受凌因素分析摘要表.....82 表 4-6 不同家庭狀況國中學生知覺之受凌因素分析摘要表.....83 表 4-7 不同個人描述學生知覺之個體受凌分析摘要表(一) ….85 表 4-8 不同個人描述學生知覺之個體受凌分析摘要表(二) ….86 表 4-9 不同個人描述學生知覺之個體受凌分析摘要表(三) ….87 表 4-10 不同個人描述學生知覺之個體受凌分析摘要表(四) ….88 表 4-11 不同個人描述學生知覺之個體受凌分析摘要表(五) ….89 表 4-12 不同個人描述學生知覺之個體受凌分析摘要表(六) ….90 表 4-13 不同個人描述學生知覺之個體受凌分析摘要表(七) ….91 表 4-14 不同個人描述受凌分析總表 …………………….……92 表 4-15 個人特質與受凌因素之相關分析摘要表……………….93 圖目錄 圖 3-1 研究架構 .........................................................................46 圖 3-2 研究流程圖 .....................................................................47

Page generated in 0.027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