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8
  • 8
  • Tagged with
  • 8
  • 8
  • 8
  • 8
  • 4
  • 4
  • 4
  • 3
  • 3
  • 3
  • 3
  • 2
  • 2
  • 2
  • 2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大學生的心情經驗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性別、心情經驗與幽默感、創意、學業成績之關係 / College students' mood experiences and its related factors: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gender, mood experiences, and humor, creativity, academic performance

李毓娟, Li, Yuh Jiu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主要之目的在探討大學生的性別、心情經驗與幽默感、創意、學業成績之關係。內容可分為三部份:(1)大學生的各種心情經驗之現況(2)探討性別在各種心情上的差異(3)大學生的各種心情經驗與幽默感、創意和學業成績等變項之間的關係。   本研究以台灣地區各公私立大學院校學生為取樣對象,有效樣本計有858人(男421人,女437人)。所採用的取究工具包括「心情經驗量表」、「幽默量表」、「創意經驗量表」、以及針對各依變項所設計的單一題目。研究中所使用之統計方法包括皮爾森積差相關、t考驗、單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單因子單變量變異數分析、典型相關等。   本研究主要的結果如下:   一、整體而言,台灣地區大學生的心情還算好,而女生的心情又比男生稍微好些。大學生最近的心情較差。   二、心情不佳的感受,經因素分析的結果共得「身心俱疲惶恐不安」、「鬱悶」、「提不起勁無法專心」、「心灰意冷」、「生氣不爽」、「難過想哭」六個因素,大學生最常有的心情不佳的感受為「提不起勁無法專心」   三、心情不佳的原因,經因素分析的結果共得「缺乏成就諸事不順」、「人際問題」、「學業問題」、「身體不適」、「感情問題」、「寂寞被冷落」六個因素,大學生最常因為「學業問題」而心情不佳。   四、心情不佳時的調適策略,經因素分析的結果共得「尋求刺激」、「主動的心情管理」、「另類活動的心情管理」、「被動的心情管理」、「逛街進食哭叫」、「電玩漫畫運動」、「觀賞影視」、「音樂活動」八個因素,大學生最常使用也覺得最有效的心情調適策略是「音樂活動」。   五、心情好的感受,經因素分析的結果共得「心曠神怡」、「雀躍飛揚」、「快樂自在」、「幸運受寵」四個因素,大學生最常有的心情好的感受為「心曠神怡」。   六、心情好的原因,經因素分析的結果共得「表現獲得肯定」、「親友相聚」、「生活充實看好書」、「凡事順利」、「解決問題擺脫壓力」、「感情順利」六個因素,大學生最最常因為「親友相聚」而心情好。   七、心情好時的維持策略,經因素分析的結果共得「尋求刺激」、「幽默利他」、「心靈認知活動」、「親友分享歌舞助興」、「獨自享樂悠閒自在」、「電玩漫畫運動」、「逛街進食」、「去舊佈新」八個因素,大學生最常以「獨自享樂悠閒自在」的策略來維持心情,但覺得最有效的心情維持策略則是「親友分享歌舞助興」。   八、在性別與各種心情經驗的關係方面,女生比男生常有「身心俱疲惶恐不安」、「鬱悶」、「提不起勁無法專心」、「心灰意冷」、「難過想哭」的感受,常因為「缺乏成就諸事不順」和「身體不適」而心情不佳,也較常使用「另類活動的心情管理」、「被動的心情管理」、「逛街進食哭叫」和「觀賞影視」的策略來調通心情;女生比男生常有各種心情好的感受,較男生常因為「表現獲得肯定」、「親友相聚」、「生活充實看好書」、「凡事順利」和「解決問題擺脫壓力」而心情好,較常用「幽默利他」、「心靈認知活動」「親友分享歌舞助興」、「獨自享樂悠閒自在」、「逛街進食」和「去舊佈新」等六種策略來維持心情;男生較女生常因為「感情問題」而心情不佳,較女生常用「尋求刺激」和「電玩漫畫運動」的策略來調適和維持心情。   九、在各種心情經驗與幽默感的關係方面,「心情不佳的感受」,除了「生氣不爽」與「幽默創造」是正相關之外,大多與幽默感有顯著的負相關,而以常有「心灰意冷」的心情不佳感受的人,幽默感較差;常因為「缺乏成就諸事不順」和「寂寞被冷落」兩種的原因而心情不佳者,其幽默感較差:在「心情不佳時的調適策略」方面,常運用「主動的心情管理」和「觀賞影視」者,其幽默感較高;常使用「被動的心情管理」和「逛街進食哭叫」者幽默感較差;常有各種心情好的感受者,幽默感較高:常因為各種原因而心情好者,幽默感較高:在「心情好時的維持策略」方面,常運用「幽默利他」、「心靈認知活動」、「親友分享歌舞助興」和「獨自享樂悠閒自在」者幽默感較高。   十、在各種心情經驗與創意的關係方面,常有「心灰意冷」的感受者,較少有「創新的科學的問題解決」、「舊瓶新裝」、「製造驚喜意外」、「電腦程式設計」等創意經驗,常有「生氣不爽」的感受者,則有較多的創意經驗;常因為「人際問題」而心情不佳者,較常有各種創意經驗;較常因為「學業問題」而心情不佳者,較不常有「運用新知精益求精」、「舊瓶新裝」等創意經驗;常採用「主動的心情管理」、「另類活動的心情管理」兩種策略者,較常有各種創意經驗(除了「電腦程式設計」之外);常有各種心情好的感受以及常有各種原因而心情好的人,除了「電腦程式設計」和「得獎獲選次數」等經驗之外,在其他各種創意經驗上都有較多的經驗;常採用各種策略來維持心情者,較常有各種創意經驗。   十一、在各種心情經驗與學業成績的關係方面,較常有「提不起勁無法專心」、「心灰意冷」、「生氣不爽」等感受者,學業成績較差;越常因為「缺乏成就諸事不順」、「學業問題」、「寂寞被冷落」而心情不佳者,學業成績越差心情不佳時,越常採用「尋求刺激」的策略者,其學業成績越差,常採用「主動的心情管理」策略者,學業成績較佳;越常有「幸運受寵」的感受者,其學業成績較佳;越常因為「表現獲得肯定」、「親友相聚」、「生活充實看好書」而心情好的人,其學業成績越好;在心情好時,越常運用「尋求刺激」、「電玩漫畫運動」等維持策略者,其學業成績越差;較常採用「另類活動的心情管理」的策略者,其學業成績較佳。   本研究根據上述的研究結果加以討論並提供建議以供後續研究及教育輔導工作之參考。
2

母親教養信念、管教方式、子女管教滿意與國中生行為表現關係之研究 / The Study of Mothers’ Parenting Beliefs and Styles, Children’ Satisfactions and Behavioral Performances in Junior High School

李巧惠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論文摘要 為了瞭解母親教養信念、管教方式、子女管教滿意與國中生行為表現的關係,並探討相關影響的因素,乃以461有效樣本之國中學生以及其母親為研究對象,再採用母親教養信念量表、母親管教方式及滿意度量表以及偏差行為量表等研究工具,獲得所需資料,再以描述性統計分析、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區別分析、皮爾遜積差相關分析以及多元逐步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其結果發現: 一、 目前母親的「自我能力」教養信念與「經驗」教養信念皆呈現中偏高之得分。 二、 目前國中生子女知覺母親採用的管教方式中,「忽視冷漠」的管教方式讓子女感到最不滿意,而「開明權威」的管教方式讓子女感到最滿意。 三、 教育程度為研究所或以上(含碩博) 之母親,比專科或大學畢業、高中或高職畢業或國中畢業者,具有較強烈之「孩子自己有能力處理」的教養信念。 四、 在母親不同教育程度與職業下,僅教育程度為「高中或高職畢業」的母親,「母親教養信念總分」是區別其採用管教方式類型的重要變項。 五、 不同教育程度母親的教養信念與其子女的行為表現(學業成績、偏差行為)間呈顯著低度相關的關係。 六、 不同職業母親的教養信念與其子女的行為表現(學業成績、偏差行為)間呈顯著低度相關的關係。 七、 母親「自我能力」或「經驗」的教養信念、「寬鬆放任」或「開明權威」的管教方式以及子女對其採用管教方式的「滿意度」能有效預測子女的學業成績表現。 八、 母親的「經驗」教養信念、「開明權威」的管教方式及子女對其採用管教方式的「滿意度」能有效預測子女的偏差行為表現。 最後,根據研究所得結果,針對家庭、社會與未來研究提出具體建議,以供後續相關研究參考。
3

考試焦慮、成就動機、學習習慣與學業成績之研究

余民寧, YUM MIN-N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共乙冊,約六萬字,分五章二十二節。 第一章「緒論」,談論本研究之動機與目的、研究問題與限制、重要名詞詮釋等。 第二章「文獻探討」,包括焦慮與考試焦慮的區別,研究工具的種類、因素特質與考 試焦慮的成份和影響,考試焦慮的理論、考慮焦慮與智力、成就動機、學習習慣等兩 兩之間的關係及對學業成績的影響,最後並提出歸納分析的綜合敘述。 第三章「研究方法」,針對前兩章提出研究假設,選取樣本、修訂工具、並確定統計 方法,以期解決本研究的待答問題。 第四章「研究結果」,根據分析結果,找出研究變項間彼此的關聯性,預測學業成績 的最佳因素,以及重新對考試焦慮的影響力加以評估和分析。 第五章「結論與建議」,歸納分析結果,獲得研究結論,並根據研究結果及結論提出 建議,以供輔導學生克服考試焦慮之參考,再針對本研究之限制提供今後改進研究之 建議。
4

國中生電腦網路沈迷現象之研究

王秀燕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中生電腦網路沈迷現象,研究之主要目的是要瞭解國中生使用網路的動機及網路沈迷的因素、國中生網路沈迷對自我概念、人際互動、學習時間分配管理和學業成績的影響,並企盼根據研究結果提出教育輔導上的建議。研究主要係透過問卷調查、焦點訪談與深度訪談等研究方法進行,問卷調查抽樣台北縣十所學校963個樣本點,焦點團體訪談選擇四個焦點團體共25位網路沈迷受訪者。另外,深度訪談5位網路沈迷學生及其導師。經問卷調查、焦點訪談與深度訪談蒐集到有關國中生網路沈迷現象資料,並透過統計分析、資料整理及討論後,得到如下結論: 壹、國中生使用網路的動機及網路沈迷的因素:學生上網的主要動機及原因是(1)無聊打發時間(2)能多結交網友(3)能與同儕相聚在一起(4)同儕嘲諷及刺激(5)耳濡目染。上網對學生最大的影響是(1)不想再接觸功課(2)與家人關係惡化。學生上網的主要時間是放學後、晚上及週休二日。學生上網的地方主要是網咖或家中,也有在朋友或親友家中。 貳、國中生網路沈迷對自我概念的影響:大部份網路沈迷國中學生對自我概念抱持著負面的態度,包括認為自己「不是有出息的人」、「不是值得信任的人」及「不是個不錯的人」;甚至於「會想一些不可告人的壞事」及「想做一些不道德的壞事」,而且「做任何事不會事先考慮」、「會在背後說別人的閒話」及「不能滿足家人的期望」。網路沈迷對生理上也有負面影響,包括上課時會覺得頭昏且沒精神及睡眠不足等。 參、國中生網路沈迷對人際互動的影響:大部份網路沈迷的學生與家人的互動會有負面的影響。包括「曾受家人責罵」、「與家人互動減少」、及「與父母相處時間減少」;甚至於「會與家人反目成仇」。而且大部份網路沈迷學生相對的與同好網路同學及網路朋友相處時間變得更多,但與網友大部份處於虛擬實境。整體而言,網路沈迷對人際互動有負面的影響。 肆、國中生網路沈迷對學習時間分配管理和學業成績的影響:大部份網路沈迷學生對學習時間分配及管理較差,因為上網總覺得時間太短,若有時間會優先考慮上網,並不擔心為上網時間太長影響課業,對時間也根本沒有控制。研究結果也發現大部份網路沈迷學生覺得上網會影響功課,而且現在的課業比以前差。此外,並對網路沈迷學生之輔導提出一些相關的建議。
5

學齡兒童氣質、家庭氣氛與學業成績之關係 / The relationship among middle childhood temperament , family atmosphere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李美瑩, Lee, Mei Y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探討學齡兒童氣質、家庭氣氛與學業成績間的關係,並比較不同的氣質類型在學業成績上的差異情形。研究工具為「學齡兒童氣質量表」、「兒童家庭氣氛量表」及國語、數學、社會、自然四科的月考成績平均。研究樣本為臺灣省五所國民小學708 名四、五年級的孩子。   資料分析以皮爾遜積差相關、多元逐步迴歸及集群分析等方法來探討,得到的主要發現有:男生的活動量、趨避性及反應閾等氣質特性高於女生;女生的可預測性、適應度、情緒本質及堅持度高於男生;老大及老么的堅持度高於中間子女。而氣質之可預測性、趨避性、適應度、情緒本質及堅持度愈高,則家庭氣氛愈和諧快樂,反之亦然;若活動量大、反應強度激烈、反應愈遲鈍,則家庭氣氛愈緊張凝重。其次,氣質之可預測性高、活動量大、適應度高、感覺敏銳,則國語、數學及自然三科的成績愈好;趨避性、適應度高及感覺敏銳者,數學及社會的成績愈好;家庭氣氛中,若成長導向性高、系統維護性低,則自然科成績表現也愈理想。此外,以氣質的類型而言,遲鈍型的成績最不理想,穩定型、自如型孩子的成績優於遲鈍型及退縮型,但與躁動型者則差異不大。   綜合研究結果,本研究建議為人父母需先了解孩子的氣質傾向及營造良好的家庭氣氛,並依著氣質傾向而給予適性的教養方式及健康快樂的生活空間,則對孩子建立自信及未來發展皆能有所助益。
6

中學生人際策略之研究-以建立對教師關係為例 / A Study of Interpersonal strategies in High School Students-- To Illustrate How They establish Upward Relation With Their Teachers

陳秀碧, Hsiu-Pi Ch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旨在探討我國中學生建立對教師關係時,所使用的人際策略,包括 三種情境; 向教師提出要求時、希望與教師建立良好關係或好印象時,所 使用的向上影響策略,與教師發生不滿或衝突時,所使用的衝突處理策略 ;並探討性別、國高中別、學業成績與中學生對教師所使用的人際策略的 關係。本研究以臺灣地區國中、高中、高職學生為取樣對象,有效樣 本952人(男410人, 女542人)。研究工具包括「提出要求與使用方法」 、「建立良好關係與使用方法」、不滿、衝突與衝突處理方法」與「個人 基本資料」等四部分;統計方法,包括皮爾森積差相關、點二系列相關、 t考驗、單因子與二因子多變項變異數分析、典型相關分析。結果如下: (一)提出要求與使用策略中學生向教師提出的要求,分析後共得八類, 其中最常提出「球類野炊活動」與「減少考試作業」的要求。所使用的策 略共有六種,最常用的是「迂迴訴求」最有效果是「條件交換」,最少用 且認為是最沒效果的是「以退為進」。性別與國高中別在向教師提出要求 時所使用策略上有交互影響。高中女生比國中女生與高中男生常使用影響 策略,且效果更好。學業成綪與使用策略之頻率有顯著差異,但在使用策 略的效果上則無顯著差異。(二)建立良好關係或好印象與使用策略中學 生希望與教師建立良好關係或好印象的類別,共有六類,最希望教師覺得 他是「循規蹈矩」的。所使用的策略共有五種,最常使用「乖巧盡責」, 且效果最佳。最少用且認為效果最差的是「撒嬌討好」。性別與國高中別 在親近關心與認真向上此二種策略之使用頻率上皆有交互影響,且在認真 向上、撒嬌討好與自我表白此三種策略之使用效果上有交互影響。學業成 績不同在乖巧盡責與認真向上策略的使用上有顯著差異。(三)與教師發 生的不滿或衝突與處理策略中學生自我知覺到與教師發生的不滿或衝突類 別,分別有七類,以「不滿教師的教學與處罰」為最多。衝突處理策略共 有五種,最常用的是「忍氣吞聲」,使用效果最佳的是「改過遷善」,最 少用且效果最差的是「委屈無辜」。性別與國高中別在賭氣冷戰、改過遷 善與委屈無辜三種策略之使用頻率上有交互影響,但在策略使用效果上無 顯著差異。學業成績在改過遷善與訴苦力爭策略使用頻率上有顯著差異, 而在改過遷善策略使用效果有顯著差異。
7

學習資產對學業成績之影響--以台北市國三學生基本學力測驗成績為例

蔡毓智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以國中生基本學力測驗成績為例,採問卷調查法,以89學年度台北市四所國中之三年級學生共286人為樣本,探討學習資產對學業成績的影響。研究所稱之學習資產係指社會資產與文化資產二者之合稱,前者意指經由人際互動創造出來的教育期望、參與及人際關係等學習資源;後者則包含參與各種不同文化活動、接受文化刺激等。不同的學生具有不同的學習資產,因此對學業成績的影響各不相同,研究的目的即在探討不同種類之學習資產對學業成績的影響效果,以及不同種類學習資產相互間之關係。 主要研究發現如下數點:1.文化資產與學業成績有關,具備不同文化資產的學生彼此間學業成績有所差異,文化資產較豐富之學生成績較佳,文化劣勢之學生學業成績較為不佳;2.社會資產與學業成績有關,社會資產較豐富之學生學業成績較佳,社會資產不足學生之成績較為不佳,學生具備不同社會資產彼此間學業成績有所差異;3.學習資產多寡隨家長學歷不同有明顯差異,家長高學歷之學生,學習資產較為豐富,家長低學歷之學生學習資產較為不足,並進而影響學業成績;4.社會資產和文化資產有密切的相關,文化資產對學業成績的影響,受到社會資產的影響,文化資產需透過社會資產產生作用,二者密不可分。 分析結果發現,最明顯影響學業成績的文化資產變項為是否補習,其他文化資產變項如課外閱讀或是參與高層文化活動等則效果較不明顯。朋友成績、家長參與親師活動、學習態度及教育期望等四個社會資產變項對學業成績有顯著影響;家中手足人數及家長對子女學校生活及關心成績的影響效果較不顯著。在控制家長教育因素之後,學習資產對學業成績的影響仍然顯著。結果顯示,家長透過提供學習資產而影響子女的學業成績。綜言之,本研究發現豐富的學習資產能創造出較佳學習環境,而透過較佳的學習環境,有助於提升學生之學業成績。 根據研究結果,建議家長與子女經常進行進行關於學業方面之互動及溝通,多參與親師活動,提供充足的文化刺激,同時提高教育期望等,有助於提升學生學業成績。同時,師生間的互動及期望、教師經常與家長保持連繫及互動對學生學業成績也有正面幫助。 / Academic achievement is often used as an explanatory factor of students' future SES, though academic achievement is affected by other variables.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investigate important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academic achievement. Using a sample of 286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Taipei city, we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social and cultural capital on academic achievement. The study confirms a consistent finding of earlier research in capital theory-----academic achievement i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social and cultural capital. Results suggest the importance of social and cultural capital in the educational process, and the involvement of parents in this regard, should be an important policy promotion. KEYWORDS: social capital, cultural capital, learning capital, academic achievement
8

高中職學生學業成績影響因素之探討 / Factors Affecting Academic Achievement of Students in Senior High School

褚馥瑜, Chu, Fu Y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採用「台灣教育長期追蹤資料庫」(TEPS)調查結果,對台灣地區高中職學生個人特徵、家庭背景以及學生生活進行次級資料分析,探討各種因素與學業表現之關聯性。   本研究選取資料庫中之9,750樣本數,以資料庫綜合分析能力測驗成績作為應變數,選取性別及手足數目等12個自變數,以Logit Model為實證模型分析,再以Ordered Probit Model進行實證結果穩健性檢驗(Robustness Check),發現兩者結果呈現一致性,本研究發現: 一、男性成績較女性成績為佳,曾經或現在就讀資優班者成績較為優異。 二、家庭手足數目對學生學業成績表現有負向影響,雙親教育程度、家庭收入愈高及家庭文化資本愈豐富對子女學業表現有正向顯著影響;家庭親子關係、父母閱讀頻率對於子女學業表現則無顯著影響。 三、補習、參加社團活動以及校隊培訓對學業成績有正向影響;打工及結交行為偏差朋友則對學業成績有負向影響。   本研究提出教育政策方向建議如下: 一、建議文創產業主管機關以差別取價之價格誘因方式提高親子參與藝文活動之意願,並持續鼓勵文創產業提供學校學生及家長參與藝文展演活動機會。 二、教育主管機關應持續執行對(中)低收入戶子女學雜費補助之政策,並建立對高中職學校社團活動之管理制度,另應加強學生品性教育管理。 / This study analyzes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family background, the life of students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of students in senior high school. The data have adapted Taiwan Education Panel Survey (TEPS). The research has used 9,750 samples in the database. The dependent variable is the test scores of students while the independent variables are gender, the number of sibling, etc. This study has used Logit Model for empirical analysis and Ordered Probit Model for robustness check of the results. The research findings indicate that both models have similar conclusions, which are shown as follows. Firstly, the academic achievement of males is better than that of females. Moreover, students who are in the gifted and talented class have a better performance than those who are not in. Secondly, the number of sibling has a negative effect on academic achievement; whereas the education background of the parents, income and cultural capital of the family are as the opposite. The frequency of reading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ents and children have no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academic achievement. Thirdly, the student who goes to cram school or participates in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has a positive influence on his/her academic achievement. However, the student with the part-time job or bad-behavior friends has a negative influence on his/her academic achievement. Therefore, the authorities should encourage parents and their children to participate in cultural activities through offering economic incentives and the tuition subsidies for low-income households continuously.

Page generated in 0.026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