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0
  • 10
  • Tagged with
  • 10
  • 10
  • 10
  • 10
  • 9
  • 5
  • 5
  • 5
  • 4
  • 4
  • 3
  • 3
  • 3
  • 3
  • 3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性別、依附風格與自我坦露、幽默、撒嬌之關係 / The Relationship of sex, attachment and self-disclousure, humor

黃于娟, Hwang, Yu Chu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之主要目的在探討性別、依附風格與自我坦露、幽默、撒嬌之關係。取樣對象為台灣地區之公私立大學院校學生,共計785人,其中男470人,女315人。研究工具包括「依附風格量表」、「自我坦露量表」、「幽默量表」,以及「撒嬌量表」。首先測量我國大學生依附風格之現況,並探討其與自我坦露、幽默、撒嬌之關係。其次,探討性別與自我坦露、幽默、撒嬌之關係。   本研究的主要結果如下:   一、我國大學生之依附風格、自我坦露、幽默、撒嬌現況    (一)我國大學生之依附風格情形為:焦慮矛盾型43.3%,安全型36.5%,逃避型20.2%。    (二)我國大學生對情人或伴侶坦露最多,其次是女性朋友和男性朋友;對情人或伴侶的討論程度為〔討論很多〕,對朋友則介於〔討論很多〕和〔討論一點點〕之間。    (三)就幽默層面而言,我國大學生普遍認為自己會以幽默來因應一般生活和困境,也具有幽默創造力和幽默感。就男女大學生之差異而言,男生則普遍認為自己比較幽默。    (四)大學生承認自己有時或偶爾撒嬌,女生的頻率又比男生高;男女皆最常使用輕聲細語的方式撒嬌;撒嬌動機最常因為表達感情;最常撒嬌的對象是情人或伴侶。   二、男女大學生在自我坦露、幽默和撒嬌有顯著差異。    (一)男女大學生之自我坦露程度有顯著差異。    對媽媽和女性朋友的坦露程度女生高於男生;對男性朋友的自我坦露程度,男生高於女生。    (二)男女大學生在幽默各層面上有顯著差異。    男女大學生在一般生活創造、社交場合創造,以及後設認知敏感層面上有顯著差異,男生皆高於女生。    (三)男女大學生之撒嬌有顯著差異。     1.嗲聲嗲樣、童言同行和讚美體貼女生比男生常用;哀求奉承和笑臉攻勢則男生比女生常用。     2.男女大學生在表達感情和性格流露二動機上有顯著差異,女生皆高於男生。     3.男女大學生在六種撒嬌對象上皆有顯著差異,對於每個對象,女生都比男生常向其撒嬌。     4.女大學生顯著比男大學生常撒嬌,也比較喜歡向自己所喜歡的人撒嬌;男大學生比較鼓勵女生撒嬌,比較喜歡會撒嬌的女生,也比較喜歡讓自己所喜歡的人撒嬌。   三、不同依附風格在自我坦露、幽默、撒嬌上有顯著差異。    (一)不同依附風格大學生之自我坦露程度有顯著差異。    對情人或伴侶的自我坦露:焦慮矛盾型顯著高於逃避型,安全型額著高於逃避型和焦慮矛盾型;對男性朋友的自我坦露:焦慮矛盾型顯著高於逃避型,安全型顯著高於逃避型;對女性朋友和老師的自我坦露:安全型顯著高於逃避型。    (二)不同依附風格大學生在各幽默層面上有顯著差異。    在困境因應、一般生活因應、一般生活創造、社交場合創造,以及後設訊息敏感層面,安全型皆顯著高於逃避型和焦慮矛盾型;安全型顯著比焦慮矛盾型喜歡幽默。    (三)不同依附風格大學生之撒嬌有顯著差異。     1.親密動作與笑臉攻勢,安全型顯著比逃避型和焦慮矛盾型常用;嗲聲嗲樣、期盼眼神和讚美體貼,安全型顯著比逃避型常用;輕聲細語,安全型顯著比焦慮矛盾型常用。     2.安全型顯著比逃避型和焦慮矛盾型常為「改善關係」而撒嬌;安全型顯著比逃避型常為「表達感情」而撒嬌;安全型顯著比焦慮矛盾型常因「性格流露」而撒嬌。     3.安全型顯著比逃避型和焦慮矛盾型,常向情人或伴侶撒嬌。     4.安全型顯著比逃避型喜歡會撒嬌的女生,對撒嬌的看法也比較正面。   四、就性別、依附風格與自我坦露、幽默、撒嬌整體而言。     不論就全體大學生或男、女大學生而言,依附風格與自我坦露、幽默、撒嬌之間其有顯著的典型相關;顯示逃避型且安全分數很低者,其在撒嬌方式上較少用親密動作、期盼眼神、讚美體貼和笑臉攻勢,通常也不是為改善關係、表達感情而撒嬌,對情人或伴侶不常撒嬌,對撒嬌持負面看法,對情人或伴侶、男性朋友、女性朋友的坦露程度都很低,在幽默各層面上,不會以幽默因應,不會創造幽默,封幽默的後設訊息也不敏感。   另一方面,安全型且逃避分數低者,其在撒嬌方式上較常用親密動作、期盼眼神、讚美體貼和笑臉攻勢,通常是為了改善關係、表達感情而撒嬌,對情人或伴侶常撒嬌,對撒嬌持正面看法,對情人或伴侶、男性朋友、女性朋友的坦露程度都較高,在幽默各層面上,會以幽默因應各種情境,幽默創造力高,對幽默的後設訊息敏感。
2

高中資優生師徒關係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數理生、藝術生與一般生之對照

蕭詔文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資優教育在我國行之有年,資優生的表現一直為人所關切,在時代潮流的推進下,一個抱持希望,能夠處處展現創新行為的學生為現前教育所努力的目標,在這樣的基礎下,本研究主要來探討師徒類型、師徒經驗與希望、創新行為表現的關係,以及性別、依附風格與師徒類型、師徒經驗的關係。 本研究受試對象為台灣地區高中數理生228名,藝術生(美術生、音樂生)102名,一般生509名共839名。研究工具包括「師徒發展網絡量表」、「師徒經驗量表」、「依附風格量表」、「希望量表」、「創新行為量表」,根據研究結果提出以下幾點結論: 一、在依附風格、師徒類型方面,數理生、藝術生、一般生的分佈比例沒有差別。 二、在師徒經驗方面,數理生與藝術生獲得的諮詢贊助與角色楷模高於一般生;數理生的引薦推介高於藝術生與一般生;不同學生別學生的保護協助沒有差別。 三、在希望方面,藝術生的尋求解決之道高於一般生。 四、在創新行為方面,數理生、藝術生與一般生的表現沒有差別。 五、師徒類型與師徒經驗的關係中,多元創業型的師徒經驗最豐富,守株待兔型最缺乏。 六、性別與師徒類型的關係中,數理生而言,女生從一而終型比例高於男生,男生機會主義型比例高於女生;全體、藝術生、一般生而言,沒有差別。 七、依附風格與師徒類型的關係中,全體與一般生而言,逃避型依附風格為守株待兔師徒類型者比例高於其他依附風格,安全型依附風格為多元創業師徒類型者比例高於其他依附風格;數理生、藝術生而言,沒有差別。 八、性別與師徒經驗的關係中,全體而言,女生諮詢贊助與角色楷模的經驗高於男生;一般生而言,女生諮詢贊助的經驗高於男生,男生引薦推介的機會高於女生;數理生、藝術生而言,沒有差別。 九、依附風格與師徒經驗的關係中,全體與一般生而言,安全型依附風格者各方面的師徒經驗皆高於焦慮矛盾與逃避型,且對全體而言,焦慮矛盾型依附風格的諮詢贊助又高於逃避型;數理生、藝術生而言,沒有差別。 十、師徒類型與希望的關係中,全體、數理生、一般生而言,不同師徒類型希望程度有所不同。不論成功的意志力或尋求解決之道,對全體與數理生而言,多元創業型皆優於其他師徒類型;一般生而言,多元創業型優於機會主義與守株待兔型;藝術生而言,沒有差別。 十一、師徒經驗與希望的關係中,全體、數理生、一般生而言,角色楷模與引薦推介對希望最具預測力;藝術生而言,角色楷模對希望最具預測力。 十二、師徒類型與創新行為的關係中,全體與一般生不同師徒類型的創新行為表現程度有所不同。全體而言,創意產生方面,多元創業型優於從一而終、機會主義與守株待兔型,且從一而終及機會主義又優於守株待兔型。創意實踐方面,多元創業型優於從一而終、機會主義與守株待兔型,且從一而終優於守株待兔型;一般生而言,創意產生方面,多元創業型優於從一而終、機會主義與守株待兔型,且從一而終型優於守株待兔型。創意實踐方面,多元創業型優於從一而終、機會主義與守株待兔型;數理生與藝術生而言,沒有差別。 十三、師徒經驗與創新行為的關係中,全體、數理生而言,角色楷模與引薦推介對創新行為最具預測力;藝術生而言,角色楷模對創新行為最具預測力;一般生而言,諮詢贊助與引薦推介對創新行為最具預測力。
3

父母婚姻關係、親子依附風格與子女婚姻態度關係之研究 /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Parental Marital Relationship, Children's Attachment Style and Their Marital Attitude.

鐘珮純, Chung,Pei-Chu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旨在瞭解子女婚姻態度的概況,並分析子女知覺父母婚姻關係、親子依附風格與其婚姻態度間之關係。 本研究採取問卷調查法,以便利取樣的方式,選取台灣北、中、南、東四區801位大學生為研究對象,以「知覺父母婚姻關係量表」、「人際依附風格量表」、「婚姻態度量表」為研究工具。所蒐集資料以描述統計、T 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遜積差相關分析、結構方程模式分析等方法進行統計分析。 本研究的主要發現如下: 1、子女對婚姻的感受傾向於美好、認為婚姻是對配偶一輩子的承諾,不能隨意放棄,但對於是否未來踏入婚姻關係中仍持較為謹慎、中立的態度。 2、男性子女的未來結婚意向、婚姻感受性、婚姻長久性皆較女性子女來得正向、積極。 3、父母婚姻關係的親密程度以及和諧程度,與子女的未來結婚意向、婚姻感受性及婚姻長久性存有正相關。 4、子女依附風格為安全型的,會與其未來的結婚意向、婚姻感受性及婚姻長久性間存有正相關。 5、子女依附風格為焦慮型的,會與其未來婚姻的長久性存有正相關。 6、子女依附風格為忽略逃避型的,會與其未來結婚意向、婚姻感受性間存有負相關。 7、子女依附風格為害怕逃避型的,會與其未來結婚意向、婚姻感受性、婚姻長久性間存有負相關。 8、知覺父母婚姻關係的親密程度,會透過安全型依附風格,對子女的未來結婚意向、婚姻感受性及婚姻長久性,帶來間接的影響。 9、知覺父母婚姻關係的親密程度,會透過害怕逃避型依附風格,對子女的婚姻感受性及婚姻長久性,帶來間接的影響。 10、知覺父母婚姻關係的和諧程度,不但會對子女的婚姻感受性,帶來直接的影響,且會透過焦慮型依附風格,對子女的婚姻感受性及婚姻長久性,帶來間接的影響。 11、知覺父母婚姻關係的和諧程度,不但會對子女的婚姻感受性,帶來直接的影響,且會透過害怕逃避型依附風格,對子女的婚姻感受性及婚姻長久性,帶來間接的影響。 本研究最後根據研究發現與結果,對家庭教育方面、學校輔導與教育方面、社會教育方面及未來研究方面提出具體建議。 關鍵字:子女、父母婚姻關係、依附風格、婚姻態度
4

祖孫家庭相關因素之探討 / The relationships and related factors of grandparent-grandchild in grandparent-grandchild families

郭俊豪, Kuo, Chiun-Hao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為瞭解祖孫家庭類型(非同居型、三代同堂型及隔代教養型)、孫子女依附風格、祖父母管教方式(反應及要求)、孫子女管教滿意度(反應及要求)、祖父母性別、祖父母年齡、孫子女性別、血緣關係、父母親與祖父母關係、祖父母身體健康情形、祖孫接觸頻率及地理接近等因素對祖孫關係的影響,以國中 246 人(內含非同居型祖孫家庭孫子女 100 人、三代同堂型祖孫家庭孫子女 71 人、及隔代教養家庭孫子女 75 人為研究對象,經運用祖孫關係量表、依附風格量表、及祖父母管教方式及滿意度量表等研究工具,獲得所需資料,再以χ<sup>2</sup>考驗、多元逐步迴歸分析、典型相關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結果發現: 1.整體而言,對孫子女影響最大的祖父母其類型依序為(父系)祖母、 (母系)祖母、(父系)祖父、(母系)祖父。 2.不同祖孫家庭中,孫子女認為最具有影響力的祖父母並不一樣。在「非同居型」祖孫家庭中,(母系)祖母最具影響力,但在「三代同堂型」及「隔代教養型」祖孫家庭中,影響力最大的是(父系)祖父母。 3.青少年孫子女和祖父母最常作的活動,依次是閒聊、清潔打掃作家事、討論事情、拜訪親戚、購物、散步、回顧照片、戶外運動或旅遊、下廚、宗教事宜、爭執吵架、照顧小寵物、唱歌、玩遊戲、園藝、釣魚、及閱讀刊物等。 4.祖孫活動會隨孫子女性別、祖孫家庭類型不同而有所差異。 5.祖孫家庭類型、孫子女依附風格、祖父母管教方式及孫子女管教滿意度、祖父母性別、祖父母年齡、祖父母與父母親關係、祖父母身體健康情形、接觸頻率及地理接近性等變項,能有效預測孫子女對祖父母各方面表現的評價。預測力較高的有滿意度指標、成功指標、及教導指標;而預測力較低的則有困難、挫折、及訊息需求等指標。 6.祖孫家庭類型、孫子女依附風格、祖父母管教方式及孫子女管教語意度、祖父母性別、祖父母年齡、祖父母與父母親關係、祖父母身體健康情形、接觸頻率及地理接近性等變項,能有效的解釋孫子女所知覺的祖父母行為表現,解釋量佔總變異量的 31.26%。
5

認輔學生的家庭結構、性別及依附風格對其人際關係、價值觀影響之比較研究 / The deviantive behavior students' family structure, sex and attachment affect their personal relationship and value with the popular students.

吳幸怡, Wu, Shing-Y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探討認輔學生與認輔學生的家庭結構(生親家庭、單親家庭)、性別(男、女)及依附風格(父子、母子、同儕)對其行為表現(人際關係、價值觀)的影響。且為達成研究目的,首先蒐集有關文獻與理論,建立研究架構與待答的問題。再採用個人基本資料表、依附風格量表、人際關係量表、價值觀量表等研究工具,取得合於研究需求之樣本 232 人(認輔學生 116 人、一班學生 116 人),經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雙因子變異數分析、單純主要效果事後考驗、典型相關分析及卡方考驗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 本研究結果如下: 1.認輔學生來自單親家庭的比例高於一般學生;一般學生來自生親家庭者高於來自單親家庭。 2.認輔學生中,男生遠多餘女生。 3.認輔學生的父子依附風格屬於逃避型者最多、其次是焦慮矛盾型,最後為安全性型依附風格。一般學生最多為安全型、其次是逃避型,最後為焦慮矛盾型依附風格。 4.認輔學生母子依附風格屬於逃避型者最多,其次為安全型,焦慮矛盾型依附風格最少。一般學生的安全型者最高,其次為逃避型,最後為矛盾型依附風格。 5.認輔學生同儕依附風格屬於逃避行者最多、其次為安全型,焦慮矛盾型者最後。一般學生屬於安全型者最多,其次為焦慮矛盾型,最後為逃避型依附風格。 6.認輔學生的父子、母子、同儕依附風格,在逃避型表現上高於一般學生,但在焦慮矛盾型、安全型的依附風格類型上,則低於一般學生。 7.認輔學生的母子及同儕依附風格,在逃避型表現上,高於一般學生。在父子依附風格上,則在安全型的表現上高於認輔學生。 8.來自生親家庭的一般學生,其父子依附風格在安全型的表現上,高於認輔學生;來自單親家庭的認輔學生,其父子依附風格在安全型的表現上高於一般學生。一般學生中,來自生親家庭的,在安全型依附風格上,表現高於單親家庭;認輔學生中,來自安親家庭的,在安全型依附風格上,表現高於生親家庭。 9.來自不同家庭結構的認輔學生,其母子依附風格與一般學生無顯著差異存在。 10.來自生親家庭的認輔學生,其同儕依附風格在焦慮矛盾型的表現高於一般學生;來自單親家庭的一般學生,其父子依附風格在焦慮矛盾型上高於認輔學生;一般學生中,來自單親家庭的,在焦慮矛盾依附風格上,表現高於生親家庭;認輔學生中,來自生親家庭的,在焦慮矛盾型依附風格上,表現高於單親家庭。 11.不同性別的一般學生和認輔學生,其父子、母子及同儕依附風格無顯著的差異存在。 12.認輔學生比一般學生有較低的良好人際關係上,較高的不良人際關係;且在自我監控、希望概念與樂觀方面較一般學生來的低。 13.來自不同家庭結構的認輔學生和一般學生在人際關係的表現上並無顯著的差異存在。但來自生親家庭中的一般學生,其在自我監控、建設思考的表現上高於來自一般學生;來自單親家庭的認輔學生,其在自我監控、建設思考的表現上高於一般學生。一般學生中,在我自監控、建設思考的表現,生親家庭表現高於單親家庭;認輔學生中,在自我監控、建設思考的表現上,單親家庭高於生親家庭。 14.不同性別的認輔學生和一般學生,其人際關係及價值觀的表現並無顯著的差異存在。 15.認輔學生和一般學生的父子、母子及同儕依附風格,對人際關係和價值觀的表現並無顯著的差異存在。 16.家庭結構、性別、依附風格等變項,能有效解釋參與研究一般學生和認輔學生的行為表現,解釋量達 2.667%。
6

大學生依附風格與創造力情意之研究 / The research of Attachment Style and Creativity among college students

夏媺婷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旨在探討大學生不同依附風格與不同性別,對創造力情意之影響。研究過程採問卷調查法,研究對象為台北縣市八間大學的一到四年級學生,總共回收問卷370份。研究工具採用「依附風格量表」與自編之「創造力情意量表」,並將所得資料以SPSS統計軟體雙因子共變數分析進行分析處理。 本研究結果有以下五點:(一)新編「創造力情意量表」總共37題,整體信度為.893;(二)在性別與依附型態的分佈中,男大學生較多矛盾依附型,女大學生則有較多逃避依附型;(三)在「情意整體」與「好奇心」中,安全依附型與矛盾依附型的得分皆顯著高於逃避依附型,「想像力」之中三者並無差異,在「冒險性」與「挑戰性」中則是安全依附型高於非安全依附型;(四)不同性別只有在「好奇心」中有所差異,男大學生自認其好奇心高於女大學生。(五)依附風格與性別的交互作用並不會對創造力情意產生影響。 本研究根據上述結果提出建議,以供未來研究或教育心理及諮商輔導之參考。 /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assess the influence of attachment style and sex to creative affective among college students. In this research ,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adopted. The subjects consisted 370 valid sampling from eight Universities in Taipei. The tools adopted included Attachment Styles, Creative Affective Scale. The data was analyzed by descriptive statistics method,two-way Anova by SPSS. The major findings were as follows: 1.The new Creative Affective Scale had 37 items, and the reliability of this scale was .893 2.Among attachment style and sex, male students had much more ambivalent the female, and female had more avoidance attachment than male. 3.(1) The scores in secure and ambivalent attachment were remarkable higher than avoidance attachment in total creative affective scores and curiosity. (2) There was no remarkable differences between attachment style on “imaginative”. (3) The scores in secure attachment was remarkable higher than non-secure attachment in ”adventure”and “challenge”. 4.There were remarkable differences between different gender students only on “curiosity”. Male think they were more curious than female. 5.The interaction of attachment style and sex had no remarkable influence in creative affective. According to the findings, the study made suggestions to be referred to in the academic researches and the educational counseling in the futher.
7

大學生的社會焦慮與其相關因素之研究 / Social anxiety and its correlates among college students in Taiwan

何春慧, Ho, Chuen-Hue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旨在瞭解台灣地區大學生社會焦慮的現況,並探討影響社會焦慮的相關因素;其次,探討社會焦慮對溝通行為造成之影響;最後,再探討影響溝通行為之相關因素。 本研究取樣對象為台灣地區公私立大學院校學生,有效樣本共計572人(男生274人,女生298人)。所採用的研究工具包括「互動焦慮量表」、「外表知覺量表」、「依附風格量表」、「目標導向量表」、「間接談話風格量表」和「溝通滿意度量表」六種。研究中所使用的統計方法包括皮爾森積差相關、單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和典型相關。 本研究的主要結果如下: 一.社會焦慮的現況方面: 大學生的社會焦慮接近中等程度,大學生表示在一般社會互動情境中最容易感到害羞、不自在;其次,與權威人物互動時會感到相當程度的焦慮;而在陌生情境則會感到有點焦慮。 二.性別、依附風格、外表知覺及目標導向與社會焦慮之關係: (一)男生的陌生情境焦慮顯著高於女生;女生則比男生更容易在社會情境中感到緊張、不自在。 (二)逃避型與焦慮矛盾型的大學生顯著比安全型的大學生更容易感到社會焦慮。 (三)大學生外表知覺中的「性感魅力」、「外表自評」與社會焦慮之負相關最高。 (四)大學生目標導向中的「成長取向」、「証明取向」與社會焦慮中的「緊張彆扭」之負相關最高。  三.社會焦慮與間接談話風格、溝通滿意度之關係: (一)大學生的社會焦慮與間接談話風格之關係:「緊張彆扭」與「間接詮釋」之負相關最高;而「權威人物焦慮」、「陌生情境焦慮」與「間接表達」之間呈正相關。 (二)大學生的社會焦慮與溝通滿意度有顯著的負相關,其中「陌生情境焦慮」、「緊張彆扭」與「對談話整體性的滿意反應」之負相關最高。 四.性別、依附風格、外表知覺及目標導向與間接談話風格、溝通滿意度之關係: (一)性別在溝通行為上之差異:男生顯著地比女生更常使用間接談話風格;而女生的溝通滿意度顯著高於男生。 (二)依附風格在溝通行為上之差異:逃避型與焦慮矛盾型顯著地比安全型的大學生更常用間接的方式來表達;其溝通滿意度也顯著低於安全型的大學生。 (三)外表知覺與溝通行為之關係:「外表對人際之影響」、「外表對事業之影響」與間接談話風格呈顯著的正相關;「外表自評」、「性感魅力」、「重視外表」與「對談話整體性的滿意反應」之正相關最高。 (四)目標導向與溝通行為之關係:「証明取向」、「成長取向」與「間接詮釋」之正相關最高;「成長取向」、「証明取向」與「對談話整體性的滿意反應」、「自由互動」之正相關最高。  五.大學生的依附風格、外表知覺及目標導向與社會焦慮、間接談話風格、溝通滿意度之間共可抽出四組顯著的典型相關。 本研究根據上述結果加以討論,並提出若干建議以供未來研究及教育與輔導工作之參考。 / The first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assess the degree of social anxiety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aiwan. The second purpose was to investigate how gender, attachment style, physical attractiveness and goal orientation approach related to social anxiety. The third purpose was to study how social anxiety influences style of language use and communication satisfaction. The Chinese versions of the Interaction and Social Anxiousness Scale (Leary, 1983), Attachment Scale (Mikulincer, 1990), Goal Orientation Inventory (Dykman, 1998), Physical Attractiveness Inventory (Wu & Liu, 1994), Conversational Indirectness Scale (Holtgraves, 1997), and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Satisfaction Inventory (Hecht, 1978) were administered to 572 college students from 13 universities in Taiwan. The results supported most hypotheses. College students’ social anxiety was of moderate degree, but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American samples reported in Leary’s study (1983).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between males and females on overall social anxiety; however, males were more anxious in meeting strangers and females felt more uncomfortable in social situation. In comparison with secure students, both avoidant and anxious-ambivalent students were significantly more socially anxious. The more students perceived themselves to be physically unattractive, the more socially anxious they felt. Both growth-seeking and validation-seeking goal orientation approaches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social anxiety. The study also found that social anxiety was positively and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indirectness of conversation, but negatively and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satisfaction.
8

通勤家庭未通勤婦女的生活目標、依附風格與幸福感關係之研究

李宥萱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主要以通勤家庭未通勤婦女的生活目標、配偶依附風格與幸福感間的關係來探討國內通勤家庭未通勤婦女的生活品質。本研究以問卷調查研究法,採立意取樣收集國內通勤家庭未通勤婦女有效樣本共284份。本研究得到的結果為: 1.(1)國內通勤家庭未通勤婦女的生活目標傾向追求「基本生活品質的維持」,較不重視「追求社會影響力」。 (2)不同年齡、教育程度、就業情形、有無孩子及先生不同通勤年數的未通勤婦女在生活目標上有顯著的差異存在。 2.(1)國內通勤家庭未通勤婦女的幸福感普遍在中等程度。 (2)教育程度高、有工作及先生工作地點不在大陸的未通勤婦女其幸福感較高。 (3)未通勤婦女的生活目標各層面與幸福感皆為正相關,以「追求自我的充實與成長」生活目標最能預測其幸福感。 3.(1)國內通勤家庭未通勤婦女的配偶依附風格以「害怕依附型」佔最多數,其次依序為「逃避依附型」、「安全依附型」、「焦慮依附型」。 (2)「安全依附型」之未通勤婦女較「逃避依附型」與「害怕依附型」重視「基本生活品質的維持」與「追求自我的充實與成長」生活目標,其幸福感亦較高。 (3)不同配偶依附風格者,其背景變項與生活目標各層面對幸福感有不同的預測力。「先生的通勤間距」最能預測安全依附型未通勤婦女的幸福感;「追求自我的充實與成長」生活目標取向最能預測焦慮依附型與害怕依附型未通勤婦女的幸福感;「追求生命的統整」生活目標取向最能預測逃避依附型未通勤婦女的幸福感。 根據上述研究結果,研究者提出討論與檢討,最後針對政府或民間相關單位、婚姻輔導工作者、通勤家庭婦女與未來的研究方向提供若干建議以茲參考。 關鍵字:通勤家庭、未通勤婦女、生活目標取向、配偶依附風格、幸福感
9

大學生的人際依附風格、愛情信念與關係衝突因應策略之研究 / A study of Attachment Style, Love Beliefs, and Conflict-Coping Strategies in Relationship among college student

李晉源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目的在瞭解大學生的人際依附風格、愛情信念與關係衝突因應策略彼此間之關聯性。研究對象為856位北部大專院校通識課或相關課程的大學生。本研究使用「人際依附風格量表」(安全型依附、焦慮型依附、忽略逃避型依附、害怕逃避型依附)、「愛情信念量表」(發展信念、命運信念)與「關係衝突因應策略量表」(表明因應、忠誠因應、忽視因應、離開因應)為研究工具,所得資料先以驗證性因素分析與Cronbach’s α分析「愛情信念量表」與「關係衝突因應策略量表」之信度與效度,再以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單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與典型相關進行正式資料分析,主要研究結果如下: 一、 大學生的人際依附風格以「安全依附」的傾向較高;愛情信念中較傾向有「發展信念」;關係衝突因應策略較傾向採用「表明因應」。 二、 女性在「害怕逃避依附」、「發展信念」之得分高於男性;男性在「忠誠因應」、「忽視因應」及「離開因應」之得分高於女性。目前有交往對象者在「安全依附」、「發展信念」與「表明因應」的傾向較高;曾經有交往對象者在「安全依附」、「命運信念」、「忠誠因應」、「忽視因應」與「離開因應」的傾向較高;未曾有交往對象者在「焦慮依附」、「忽略逃避依附」、「害怕逃避依附」、「命運信念」、「忠誠因應」、「忽視因應」與「離開因應」的傾向較高。 三、 人際依附風格、愛情信念與關係衝突因應策略三組變項間有三組典型相關存在:1.「安全依附」和「發展信念」愈高,則其「表明因應」愈高,「忽視因應」與「離開因應」愈低;2.「焦慮依附」、「害怕逃避依附」和「命運信念」愈高,則其「忠誠因應」與「忽視因應」愈高;3.「安全依附」與「命運信念」愈高,則其「表明因應」與「離開因應」愈高。 根據以上研究發現,本研究提出進一步的討論,並提供愛情/婚姻教育與諮商實務工作上之建議及未來之研究方向。 關鍵詞:愛情關係、人際依附風格、愛情信念、關係衝突因應策略 /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among attachment style, love beliefs, and conflict-coping strategies in relationship. 856 college students who located in Northern Taiwan were selected as subjects. The data was collected from the inventory of attachment style (secure attachment, preoccupied attachment, fearful-avoidant attachment, dismissing-avoidant attachment), love beliefs (growth belief, destiny belief), and conflict-coping strategies in relationship (voice coping, loyalty coping, neglect coping, exit coping). The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and Cronbach’s α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for both love beliefs and conflict-coping strategies in relationship. The descriptive statistics, 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variance, pearson’s correlation and canonical correlation analysis were used to complete the full analysis. The major findings are presented as follow: 1. Most of college students (in our sample) are secure attached, growth belief in love, and use voice conflict-coping strategies. 2. The dismissing-avoidant attachment, and growth belief of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are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male college students, The loyalty coping, neglect coping, exit coping of male college students are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The college students who currently in a relationship tend to have higher score in secure attachment, growth belief, and voice coping, The college student who has boy/girl friend before tend to have higher score in secure attachment, destiny belief, loyalty coping, neglect coping, exit coping, The college students who never had boy/girl friends tend to have higher score in preoccupied attachment, fearful-avoidant attachment, dismissing-avoidant attachment, destiny belief, loyalty coping, neglect coping, exit coping. 3. There were three significant canonical correlation between attachment style, love beliefs, and conflict-coping strategies in relationship. First, higher secure attachment and growth belief were associated with higher voice coping and lower neglect coping and exit coping. Second, higher preoccupied attachment and dismissing-avoidant attachment were associated with higher loyalty coping and neglect coping. Third, higher secure attachment and dismissing-avoidant attachment were associated with higher voice coping and exit coping. The implications of this study for love/marriage education and counseling worker, along with future research suggestions, are discussed herein. Keyword: love relationship, attachment style, love beliefs, and conflict-coping strategies in relationship
10

團隊交融記憶系統之研究--以學生及企業人士為對象

郭家倫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許多組織為了建立競爭優勢,運用團隊成員的專業及經驗去解決問題,創造差異化的產品。這個趨勢可以解釋為何團隊的研究目前又開始熱門,特別是團隊知識歷程。“交融記憶系統”(TMS) 就是其中一個著重在瞭解團隊知識歷程的理論架構。“交融記憶系統”的構念,特別強調如何利用和組合分散在個人身上的專業,以幫助我們瞭解知識任務者的團隊如何充分發揮個別成員知識的價值(Lewis,2003) 。透過團隊的交融記憶系統,團隊成員可以建立各自專業,信賴且有效溝通,這似乎正是解決目前產業問題的良方。 Lewis(2003)為了在實務上有效應用交融記憶系統的理論,到各種不同目的與型態的團隊,編制了交融記憶系統量表。這個量表包括“專業”(Specialization)、“信賴”(Credibility)、與“協調”(Coordination)三個分量表,每個分量表各有五個題目,整個量表共有15題的5點李克特式量表。以其研究物件的團隊 來看,此量表可廣泛應用于研發創新團隊、中小型企業與新創公司等,幫助公司預估績效與提高競爭力。 本研究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為量化研究,對Lewis(2003)所編量表進行修訂,以用來測量臺灣地區團隊的團隊交融記憶系統:為了驗證本量表效度,本研究收集了大量企業及學生團隊樣本,以統計方法分析績效良好團隊在交融記憶系統量表分數,是否顯著高於績效不彰團隊外,也分析交融記憶系統量表與團隊成員“依附風格” 、“創新行為”、“團隊創意觀念產生”、“成就目標” 之間的相關關係,以確認量表的建構效度。第二部份研究為質性研究,透過對實務團隊的深入訪談與實證,驗證交融記憶系統在成效良好團運作的現況。 本研究第一個成果在成功修訂交融記憶系統量表。修訂後的量表在統計分析後,績效良好團隊的交融記憶系統量表分數,顯著高於績效不彰團;和“依附風格”、“創新行為”、“團隊創意觀念產生”、“成就目標”之間的相關性,也和理論原始架構相符,證實了量表的信效度。本量表將可有效衡量臺灣各式團隊的交融記憶系統。 本研究的第二個成果,透過實務團隊的訪談與實證,驗證了交融記憶系統在國內成效良好團隊運作的現況。文化創意產業的紙風車兒童劇團 ,及TIC100創業競賽的冠軍團隊 ,這兩個成功典範團隊的運作中,雖然成員本身沒有認知到系統的存在,不過都有運作良好的團隊交融記憶系統,再度確認交融記憶系統理論架構在實務上團隊中的運作。 筆者透過成功典範的訪談與適合臺灣量表的建立,希望能做為業界建立與運作團隊時的參考,而對團隊的成功運作有所幫助。 關鍵字:交融記憶系統、團隊、研發、創造力

Page generated in 0.0266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