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
冷戰後中共對東協的安全戰略 / China’s security strategy for ASEAN after the Cold War郎世瑀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冷戰的終結對於東南亞地區的國際局勢和政治、經濟、安全環境都產生了深遠影響。面對美、日、俄、印度與中共等大國勢力在東南亞的互動與交織影響,東協除積極實行大國平衡戰略,以達成大國間相互制約與權力平衡,確維東南亞地區穩定安全,並藉此提升東協在區域政治影響力與安全之地位。
中共與東協間的經貿關係隨著1980年代後彼此政治關係解凍,經濟與貿易之合作發展亦隨之突飛猛進。雙方藉由區域經濟合作與經濟全球化潮流,並藉由各種的經貿優惠安排來獲致區域經濟發展空間。在冷戰後中共與東協經貿關係日益密切,與經濟互賴程度漸增觀之,中共對東南亞地區穩定與影響力不可小覷。
而中共為拓展其影響力,除向周邊國家釋放善意,積極與東協互動,圖能提升中國的國際形象與邁向大國地位。積極運用東協區域論壇來促進對話合作、維護地區和平,並發展新安全觀以擺脫冷戰思維,促進該區域合作互利與和平發展。
就歷史言,領土爭議一直是中共與鄰國衝突隱憂,然而中共分別在1995年和2002年制定了南海行為準則和宣言,主張「擱置爭議,共同開發」舉措,除了是藉此方式迴避主權問題,其在主權與領土問題之態度是難以妥協的。雖目前中共軍事能力凸顯渠具備大國之實力。而以亞太各國的軍備水準現狀衡量,中共當前國防現代化是以嚇阻為主,其目的除嚇阻鄰近諸國對南中國海染指意圖,並維持南中國海已成中共領域現狀。然就亞洲觀點來看,中共國防武力之現代發展與壯大,對東協各國之疑懼與區域安全維持仍不容忽視。朝向多極體系發展過程,促使該區域政治、經濟與安全情勢日益重要。
中共之所以與東協積極開展廣泛合作,其思維仍是由國家整體戰略與國家利益出發。藉與東協的各項合作與關係發展,謀求國家生存與領土完整,進而拓展並維護其經濟利益。此外,在中共積極作為下,與東協多項合作仍須透過其各成員國之協調而進行,凸顯出國家仍是雙邊互動的主角,也驗證了現實主義所強,即使國際社會中有國際組織的存在,國家仍舊是主要行為者。在理論上,中共與東協在促進合作互利時,較能契合新自由制度主義的觀念,但若以中共對東協的政策目標言,則屬以國家利益、權力結構及平衡等現實主義考量來推動政策。 / It has been a deep impact on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and politics, economy, and national security of Southeast Asia after the end of cold war. ASEAN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not only puts strategy of balance into practice to reach mutual condition and the power of balance between big powers but makes sure the regional stability of Southeast Asia and puts ASEAN to be in an advantageous position on regional political influence and security.
Along with the thaw of politic and economic relation between China and ASEAN, the cooperation of economy and trade development is also immediately advanced by leaps and bounds. Thanks to trend of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both parties develop regional economy by trading preferential agreements. To promote international image and become a big power, and to shed away the ideal of the cold war, in the hope of develop a new idea about security, China has been interacting with ASEAN countries. Furthermore, they try to have peaceful dialogues to bring regional peace and development.
From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territory dispute has been a conflict of underlying concerns between China and Southeast countries. However, China set South China Sea Code of Conduct in 1995 and 2002, which claimed that “leave aside the dispute of sovereignty and jointly develop this region” to fudge sovereignty problem which is awkward. What is more, China develops armament not only to threaten Southeast countries but also to declare South China Seat is part of China. In addition, from Asia’s point of view, it can not be emphasized too much, on the ground that China develops national defense. As a result, it is becoming important to develop multi-polar system to make stable on politics, economy, and security in Asia.
The reason why China starts cooperating with ASEAN is that it intends to maintain national strategies and national interests. Moreover, it further seeks nation’s well-being, fullness of territory, and economic benefit. Even if there are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in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a nation is still a key role in bilateral agreement according to realism, seeking that most of the negotiation is not through ASEAN but among countries. Theoretically, Neo-liberal institutionalism can account for the reason that China collaborates with ASEAN in economy. On the other hand, in the eyes of politics, it is an integrated consideration to wheel and deal strategies for national interests, power equalization based on realism.
|
32 |
フランスにおける移民と安全保障化の政治学―脅威はいかに構築されるのか―和田, 萌 23 March 2022 (has links)
京都大学 / 新制・課程博士 / 博士(人間・環境学) / 甲第23971号 / 人博第1023号 / 新制||人||241(附属図書館) / 2022||人博||1023(吉田南総合図書館) / 京都大学大学院人間・環境学研究科共生文明学専攻 / (主査)准教授 齋藤 嘉臣, 教授 森口 由香, 教授 西山 教行, 教授 唐渡 晃弘 / 学位規則第4条第1項該当 / Doctor of Human and Environmental Studies / Kyoto University / DGAM
|
33 |
冷戰後東協諸國軍備現代化與東南亞區域安全陳欣之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無
|
34 |
勞動者參與安全衛生事務制度之研究徐嘉珮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勞動者參與安全衛生事務在各國勞工安全衛生制度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安全衛生的工作環境不僅是雇主的責任,亦係勞動者應盡之權利與義務,吾人對於勞動者參與安全衛生事務之認識,就如同瞭解勞動者參與其他事務一樣,尤其是科技變遷之後,實有其價值與必要性。
勞動者參與安全衛生事務制度之型態,深受其勞動者參與制度之影響。本文為一探究性和敘述性的研究,對於各國勞動者參與制度及其勞動者參與安全衛生事務制度進行了解,論及我國勞動者參與安全衛生事務制度時,兼以個案訪問調查法,實際至事業單位作深度訪談,期能了解勞資雙方對於安全衛生事務的看法以及現行安全衛生法令於事業單位實施情形與所遭遇之問題,並提出結論與建議,作為政府施政與企業規劃安全衛生措施之參考。
本文共分七章撰寫,各章內容提要如次:
第一章緒論。說明研究動機、研究目的、研究方法與範圍以及文獻回顧。
第二章理論依據與文獻探討。本章分別就勞動者參與的基本概念、理論、影響因素以及勞動者參與安全衛生管理事務之概念、層次與類型加以闡述。
第三章各國勞動者參與制度概述。本章分別就德國、英國、瑞典、日本等四國之勞動者參與制度概述。
第四章各國勞動者參與安全衛生事務制度。探討德國、英國、瑞典、日本等四國之勞動者參與安全衛生事務制度。
第五章我國勞動者參與安全衛生事務制度之採討。本章就推動我國勞動者參與安全衛生事務制度之必要性、勞動者參與制度概述、勞動者參與安全衛生事務之現行制度以及建立我國勞動者參與安全衛生事務制度之評析加以闡述。
第六章勞動者參與安全衛生事務制度深度訪談。本章訪談四家事業單位,就訪談之基本架構、訪談資料的分析、整理出訪談小結。
第七章結論與建議。本章將勞動者參與安全衛生事務制度加以歸納,並作成結論與建議。
|
35 |
應用加法分持設計安全多方應用程式 / Developing Secure Multiparty Applications Using Additive Secret Sharing林子文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資訊安全中,針對安全多方計算的問題已經發展了許多解法。其中一派以計
算上安全(Computationally Secure)出發,嘗試對安全計算提出通用性(general)的解
法 , 但 是 這 類 作 法 需 要 的 效 能 甚 鉅 。 另 外 一 派 是 以 資 訊 上 安 全 (Information
-theoretically Secure)為前提,透過可信任的第三者公正伺服器來提供亂數資料輔
助實際運作的兩方計算,這個方法雖然需要的效能比前者低,但是擴充成多方計
算會造成設計的複雜度變高,一般實際的安全多方運用不見得需要這麼完整的解
法。
為了進一步推廣安全多方計算的運用,需要一個設計上較簡單,執行效率較
高,在處理常用的安全多方計算時能套用或擴充的模型 (model),我們利用加法分
持的概念設計了一個安全多方應用程式的模型,適合解決保障隱私的選舉投票的
類似問題,並以安全會議排程為例,闡述如何考量安全多方計算的需求來應用這
個模型。 / Secure multiparty computation (SMC) allows several untrusting parties to conduct
certain computations over their private data jointly without compromising their privacy.
Since Yao's pioneer work on secure two-party computation, there have been many
proposals of protocols for specific problems as well as of general approaches for secure
protocol development.
However, those proposals, though general, are all very complex and take a lot of
computation resources, thus making people consider them impractical for real-world
applications. This thesis focuses on a simple approach to secure multiparty computation,
namely additive secret sharing, and presents a framework for developing some
real-world applications using it. We argue that, although this approach can solve only a
limited scope of SMC problems, it is easy to apply and is computationally efficient.
Besides showing some typical examples supported by our framework, we have
developed a secure meeting time scheduler to demonstrate the feasibility of this
approach.
|
36 |
工作環境權之研究 / A Study On Work Environment Rights陳怡惠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工作環境權」一詞,之於我國而言,既為熟悉,又為陌生;勞工熟悉的是,知道自身「工作環境」的重要性,但陌生的是,勞工常常忽略自己的「工作環境權」,且更是對於「工作環境權」一知半解,其實「工作環境權」並非是一個新穎的觀念,早在19世紀,瑞典便已提出「工作環境權」之觀念,且更進一步將該國的勞工保護法,修正為工作環境權法,將狹義的工作廠所之安全衛生觀念,延伸至勞工生理、心理的舒適感,使得所有的勞工能得到最高規格的安全衛生保護以及最舒適之心理環境,且亦重視人因工程之發展。
基此,世界各新進諸國,如英國、美國、日本等皆以此觀念加以修正該國之安全衛生法規,以及提倡「工作環境權」觀念之實踐,也紛紛復與勞工參與安全衛生之「勞工參與權」,而「勞工參與」之所以重要,乃係因勞工本身對於自身之工作環境最為了解與熟悉,經由勞工參與安全衛生事務之決策,可以使工作環境之改善更加徹底,也因為有勞工自身參與決策,使得工作環境可以達到讓勞工身心舒適之狀態,而「工作環境權」之內容變首重在於「勞工參與」,因此「勞工參與」變為整各勞工「工作環境權」實踐之核心。
世界先進諸國,如英國、美國、日本以及瑞典來看,對於「工作環境權」之實踐,已慢慢的從國家一手主導(法令之制定)轉而與勞資雙方進行「社會對話」之模式,而國際組織如國際勞工組織、歐洲聯盟也訂定出相之工作環境權「社會對話」模式,如國際勞工組織155號公約、歐盟的89/391架構指令;每一個國家、國際組織在「工作環境權」發展之模式不盡相同,且各有各的特色,但其共同目標皆為發展出工作環境權「社會對話」之實施,而此更為我國所長期缺乏之模式,我國之勞資關係係國家統合型態,勞資雙方之間之權利義務皆由國家加以立法規範,加上工會力量功能長期不彰、力量薄弱,因此工作環境權之「社會對話」模式變難以實踐,基此「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國際組織,以及近諸國之相關規範、模式,是值得我國去效法,由於我國普遍「工作環境權」觀念薄弱,因此,在執行勞工「工作環境權」之實踐,需費工夫,故應由事業單位先實踐勞工「工作環境權」,使勞工參與安全衛生事務,再進一步進行勞資政三方之社會對話,真正的傾聽勞工內心的聲音,重視勞工於工作環境中的諸多壓力、不滿,方能使得勞工有一個屬於自己真正舒適的「工作環境」。
|
37 |
二十一世紀中共的東亞安全政策---以南海地區為例 / China's east-asia security policy in 21th century --case study in the area of south china sea陳金龍 Unknown Date (has links)
21世紀初,如何確定中共的亞太政策是確定對亞太國家進一步改善關係的重要準則。對亞太國家的政策制訂必須符合中共的亞太戰略,反過來,對亞太的政策執行又會影響到我們的亞太戰略。而在研究這兩個問題之前,還要分析總體國際形勢。 的亞太政策是確定對亞太國家進一步改善關係的重要準則。對亞太國家的政策。
美國在東亞的安全制度安排得以持續,其戰略利益得以維護和拓展,美國將繼續在東亞秩序建構中扮演關鍵角色。但另一方面,美國不是東亞霸主,它與東亞其他大國形成均勢格局,將均勢視為東亞和平的主要標杆,並尋求與東亞國家關係的重新定位。美國在東亞戰略調整最劇者莫過於中美關係。經過十數年的猶豫,美國終於開始以較為平衡客觀的眼光看待中國的崛起。中共將繼續秉持新安全觀,並尋求共同利益、合作安全與新安全觀的結合,從而積極促進東亞的合作安全。
中共宣導的新安全觀主要包括以下幾個層次的含義:在共同利益的基礎上,各國建立互信機制,通過戰略合作機制以爭取共同安全,通過友好協商和平解決爭端;在共同利益的基礎上,承認並尊重世界的多樣性,不同文明不同文化背景的國家和民族之間保持和睦相處的關係。
|
38 |
中華民國與日本軍事交流及安全對話的研究河合龍介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的主旨,在探討中華民國與日本軍事交流及安全對話的過程,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向。軍事交流及安全對話是達成國家戰略目標的手段之一,國家彼此間擁有共同的戰略目標,並進而透過相關的機制達成合作,將來促進雙方的利益。
本研究從中華民國與日本間軍事交流的來源開始探討,認識當時兩國的做法,並分析其後果和正負面意義。論述抗日戰爭與台日斷交的重大事件對兩國交流帶來的影響,透過政治、外交及法律等觀點來追查兩國軍事交流及安全對話上的變化。確認當前台日雙方的國家戰略目標與兩國在東亞擁有的軍事性、經濟性國家利益,思考雙方在國家安全上軍事交流及安全對話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本研究對雙方軍事交流及安全對話的現狀與國家戰略目標的差距提出看法,思考未來發展的正確方向,並對現存問題的改善做出建議。
|
39 |
冷戰後中國的中亞政策:美國反恐戰爭後的影響黃心儀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蘇聯在1991年的崩解,造成境內各加盟國的獨立,蘇聯南部的哈薩克與中亞其他四國也重新出現在國際政治舞台上。蘇聯時期是以「中亞與哈薩克」(Srednyaya Azia i Kazakhastan: Middle Asia)稱呼該地區,中亞五國元首在1993年1月中亞五國首腦會議中,通過一致使用「中亞」(Central Asia)一詞做為地區統稱。 故以下本文所指的中亞五國是包含蘇聯解體後獨立的哈薩克、烏茲別克、土庫曼、吉爾吉斯以及塔吉克五個共和國。中亞五國宣佈獨立後,中國政府在1992年旋即承認中亞五國的獨立,並且派出高規格的政府代表團出訪,顯示中國政府相當重視與中亞國家的關係,其主要原因在於中亞地區的哈薩克、吉爾吉斯、塔吉克三國與中國有3000多公里的共同邊界,同時與中國的新疆地區邊界存在許多跨境民族,因此中亞地區的形勢變化與中國密切相關。
中亞位於歐亞大陸接合處,連接中國、俄羅斯、高加索與西亞,乃至歐洲,深具重要的戰略意義。 中亞五國的獨立,外界首先注意到的是本地區的能源蘊藏豐富,據估計裡海(Caspian)地區的石油蘊藏約占全球8%,天然氣蘊藏量約占全球4.3%,其他例如水資源、稀有金屬等蘊藏量充沛,亦使得中亞地區在國際政治上的地位日益水漲船高。
分析未來中國的中亞政策,必須從政治軍事安全合作、經貿合作領域以及全球戰略的角度切入;政治軍事安全合作領域上,中國與中亞國家從上海五國定期會晤機制開始,便有良好之互動經驗,中國將中亞視為穩定後院,西部安全環境穩定之餘,將有利於中國早日實現邁向海洋的東進政策。此外共同反對三股勢力也是中國與中亞國家的合作重心之一,對中國新疆地區情勢之穩定與否具關鍵性影響。中國與中亞的經貿合作,主要分為能源合作與雙邊貿易關係,中亞地區蘊含豐富能源,若能為中國所用,將可解決中國在經濟蓬勃發展過程中能源吃緊之難題,而雙邊經貿關係的開展,一方面中國新疆地區經濟獲得改善,一方面中亞可從中國取得經濟體制平和轉換之經驗,創造雙贏局面。從全球戰略的角度切入,九一一事件發生後,美國在中亞地區取得若干軍事基地,此舉改變了中亞地區的戰略環境,美軍駐紮中亞接鄰中國新疆最近的距離只有數十公里,對中國西北邊界安全造成不小的壓力。但美中關係仍須加入衡量其他因素,相信在未來二十到三十年間,中國將不會直接挑戰美國在中亞的政策;主要原因是中國領導人一向視中美關係為中國外交關係的「重中之重」。中國雖然是當今世界經濟發展最迅速的大國,但是綜合國力遠不及美國,不管是政、經、軍領域均與美國有相當差距,不宜貿然正面挑戰美國。故可以預期中國日後的戰略設計將致力尋求與美國發展穩定、協作的友好關係,不到最後關頭,必然不會輕易地與美國發生正面衝突。大環境沒有正面挑戰美國的能力;從區域層次分析,中美兩國在中亞地區的共同利益,特別是反恐合作,美國憂慮中亞地區的恐怖主義肆虐,危及美國本土安全,中國則不喜見到中國境內的疆獨勢力以中亞地區為庇護所,故中美以反恐為合作基礎,開啟在本區域合作之先例,對雙方均有益處。
|
40 |
東協區域安全機制的組建與發展--建構主義觀點朱安南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國際關係環境與理論發展存在密切的互動關係,兩者相互依存而生。國際環境會影響國際思維的發展,帶動新思維的興起與架構成形,同時也弱化某些思維觀;相同的,人們思維的轉變,也將影響國際關係的運作,進而影響國際社會結構的轉形與發展。
近年來社會建構主義在國際關係理論領域漸漸興盛,且建構主義針對人類意識中社群概念形成,也就是國家與國際社群的認同,有著廣泛與較深入的研究;此種出自概念的改變所引發的國際結構轉變,確實不同於新現實主義權力政治所能解釋的現實環境;且在建構主義對各種傳統與修正理論的批判中,我們不能說建構主義以觀念為主的利益觀具有比其他理論更強的解釋能力,但這樣的分析為我們研究國際關係提供了新的視角;尤其是建構主義在國際結構建置分析上,大都採取「弱認知派」的主張,這種論述是針對在國際政策協調上「認識社群」的角色以及政府一般學習條件與機制進行研究,而此種論證正適用於東協組織架構演變情形之研究,因此本論文大膽採用建構主義大師亞歷山大•溫特先生(Alexander Wendt)所提出的理論為主軸,以較樂觀的實證舉證方式,從理念改變帶動權力與利益分配轉變的角度,來解析東協國家與國際社會結構的互動關係,並對其提出發展「安全共同體」意涵進行研究,並藉對東協安全機制組建與運作發展的相關議題研究,檢驗建構主義與主流學派看法的異同。
1967年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簡稱東協)成立,代表了東南亞國家對國家安全的認知的轉變,各國紛紛緩和或擱置與鄰國的衝突,將安定國家內部作為首要國家安全目標,這種歷史反省造成的安全思維轉變,是新現實主義難以解釋的現象。2003年10月17日在印尼峇里島舉行的第九屆東協元首高峰會,東協領袖通過東協「峇里第二和諧宣言」,以「東協安全共同體」、「東協經濟共同體」與「東協社會文化共同體」等三大支柱,期能仿效「歐盟」在2020年前建立成為「東南亞共同體」;這是東協自1967年成立後,首次確立將朝歐洲整合的模式邁進,將區域安全、經濟、社會文化全數納入原本鬆散、無政治軍事意涵的組織架構之下,其所擘劃的區域整合藍圖不可謂不大。東協在各強國勢力拉扯未平,各會員國自主性愈來愈強的時代,提出「東協共同體」的概念,這是用新現實主義權力與利益分配的觀點是難以周延解釋的,尤其是峇里第二和諧宣言的提出,也並非是水到渠成、順理成章,到底這種共同體概念是如何成形的,是為本論文研究的重要內容。
|
Page generated in 0.018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