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51
  • 50
  • 1
  • Tagged with
  • 51
  • 51
  • 29
  • 21
  • 15
  • 11
  • 11
  • 10
  • 10
  • 10
  • 10
  • 10
  • 10
  • 10
  • 9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公眾審查制度與專利品質之關聯性研究 /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patent examination and patent quality

朱浩筠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法律面向之專利品質,係指專利申請案符合法定專利要件與否而定,因而專利審查品質幾可決定專利品質,故專利品質可由審查機關所審查之專利申請案符合法定專利要件的比例來衡量。然而由於審查人員所能獲取的先前技術資訊範圍與法定的先前技術資訊範圍存在相當的差異,因而客觀上無法確認足以影響專利申請案准駁之先前技術文件是否存在,也就無法精確評價專利品質之優劣,充其量只能在審查人員所能獲取的先前技術資訊範圍中確認其審查意見之適法性,而公眾審查制度相對於專利品質之意義在於提供第三人適當的管道來彌補專利審查上先前技術資料的侷限性,並可影響專利品質之評價指標。 比較各國之法定公眾審查制度,以及透過網際網路之新興公眾審查制度後,發現我國雖已導入專利早期公開制度,但卻未明定有專利核准前的公眾參與審查管道,而舉發制度雖具有矯正專利審查過程之功能,然此種事後的公眾審查方式無疑較為浪費行政及社會成本,考量到我國目前審查實務現況,建議應明訂專利核准前之公眾參與審查機制並針對專利核准後的舉發制度進行若干修正。
2

保險商品審查制度之研究

黃靜怡, Sharon Hua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近年來,我國正式成為WTO之成員,在保險市場方面,我國保險業面臨前所未有之挑戰,在與國際金融保險市場接軌之際,我國保險業無不戰戰兢兢。保險商品為保險業競爭之重要利器之一,商品之創新與多樣化則是未來保險業因應市場不同需求不可或缺之要素。 然而,目前我國保險商品大多須經冗長之核准程序,審查制度之僵化不僅減緩商品上市之時效,更使保險業之競爭優勢大打折扣,要求檢討現行我國保險商品審查制度之缺失乃時有所聞。 而本文以「保險商品審查制度之改進」為題,試圖發掘我國保險商品審查制度於法令上或實務運作上之缺失;其次援引美國保險監理官協會(NAIC)「加速商品上市化」(Speed to Market)之措施、紐約州及加州關於保險商品審查之相關規定為介紹;在其次就保險商品審查制度之改進的可行性方案為分析;最後做一建議與結論。
3

保訓會考績再申訴決定撤銷原因之研究 / The Study on Civil Service Protection & Traning Commission’s Revocation of the Civil Servic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Re-appeal mechanism

阮宜婷, Juan, Yi T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公務人員考績議題向來為學術界、實務界所重視,現行公務人員不服考績結果之救濟,實務上均認為因考績評定具有「高度屬人性」,依「判斷餘地」之法理,原則上尊重機關長官考評之判斷,致考績再申訴案件審議結果偏重於程序,少有實質上之細膩審查。 本研究以公務人員不服考績結果提起再申訴案件為主題,類型化分析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做出「撤銷」原考績評定及申訴函復之原因,從中探討我國考績制度在執行面的可能產生之不合法、瑕疵或其他違失,藉此觀察考績再申訴案件審議過程之採行角度,並透過此二研究面向的對話,檢討我國公務人員不服考績案件之救濟制度。 本研究發現保訓會辦理公務人員考績再申訴案件,審議過程多從形式合法性角度進行審查,少由實質合法性角度予以審究,即使實施陳述意見、派員調查,但此與考績審議結果是否撤銷,現階段未有明顯關聯,因此,陳述意見與派員調查擴大實施仍有必要性。換言之,考績評定過程與其救濟程序仍有檢討空間。 因此,本研究建議「需強化實質合法性審查」、「應擴大實施言詞陳述意見及派員調查」、「公開考績再申訴審議為撤銷決定案件之後續辦理情形」,以完善考績救濟程序,並兼顧實益。
4

教科書審查規準建構之研究-以九年一貫課程社會學習領域為例

賴光真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鑑於教科書審查規準的建構在建構過程、方法模式、規準結構及規準內容等各方面均未臻理想,本研究透過文獻分析與問卷調查等方法,針對教科書審查規準的建構問題進行研究。除探討教科書審查規準的定義、功能、特質、發展模式等相關概念外,更著重於建構原則的歸納;此外,並以九年一貫課程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審查規準為例進行實際建構。研究之主要目的在於為教科書審查規準的建構,奠定理論性的與實證性的基礎,並提出研究所得供各界做為訂定、修訂或研究審查規準之參考。 經由文獻探討,本研究認為審查的實施在我國現階段的教科書發展上具有正當性與必要性,教科書審查規準之主要功能在於可以積極性地輔助審查的執行以及消極性地管制約束審查者,次要功能則是在於可以做為出版業者編輯研發教科書的參照指標,此外亦可發揮做為與公眾對話的共同語言、做為師資培訓參考教材等衍生功能。審查規準的建構,在鉅觀層面的發展模式上,應包括規準建構規劃、規準建構、規準實施、規準檢討評鑑等四大要素,以及相關的規準改革作為與回饋程序;其微觀層面的建構程序,則應包括建構定向、規準設計、規準妥適性驗證、規準修訂、規準定案等步驟及相關的回饋線。在鉅觀與微觀層面的發展與建構模式下,教科書審查規準的建構成為一個循環不斷的動態發展歷程。審查規準的建構及其妥適性的檢核,必須把握或遵循一些技術性與實質性的原則,計有四類十三項。第一類為「與規準建構程序相關的原則」,包括:適當程序原則、專業共議原則;第二類為「與規準基本定位相關的原則」,包括:分科建構原則、審查專用原則、質性處理原則;第三類為「與規準結構相關的原則」,包括:程序區隔原則、必要規準原則;第四類為「與規準內容相關的原則」,包括:廣泛周延原則、適切水準原則、效度原則、具體明確原則、內在標準原則、項目獨立原則等。如果做為事後檢核規準妥適性之用時,則尚應檢視其是否能發揮其預期的功能。 為建構九年一貫課程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審查規準,本研究透過教科書角色與功能、課程設計、及閱讀理解等相關研究的啟示,歸納出內容選材、組織結構、教學設計、圖文傳達、物理產製、研發過程等六大項,做為審查規準頂層架構的六個構面,再進一步解析各構面的細部架構。整個規準架構與既有的相關審查或評鑑規準做對照,具有相當的普效性與涵括能力,用以做為教科書審查規準之架構,應是合理而可行的。惟為實際使用,此一理論架構必須一合理的審查作業進程做階段區隔,並以手冊形式詳細闡述各規準項目的定義與審查方法,提供審查人員做為共同的背景知識與評鑑基礎。 為驗證所歸納之審查規準建構原則的妥適性,以及所建構之九年一貫課程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審查規準的妥適性,本研究問卷調查方式,諮詢各類專家學者、教師、出版業者,以及文字編輯、美術編輯、印刷、媒體等相關專業人員之意見。諮詢結果發現,在建構原則妥適性方面,其中適當程序原則、專業共議原則、分科建構原則、審查專用原則、程序區隔原則、適切水準原則、效度原則、具體明確原則、內在標準原則、項目獨立原則等建構原則並無太大爭議,至於質性處理原則、必要規準原則、廣泛周延原則等方面,部分諮詢對象抱持不同看法,認為審查規準的建構可以考慮併用質性與量性方式來處理審查結果,可以考慮區分必要規準與一般規準,並可以將部分教科書屬性、成分與研發過程等改由其他評鑑進行處理。基於審查的特質與目的,本研究仍建議應力求維持並遵循上述建構原則,若欲放鬆,則必須有良好的配套措施。 至於九年一貫課程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審查規準的妥適性,本研究係依據教科書審查規準建構原則進行檢核。在與規準建構程序、規準基本定位、規準結構相關的原則等方面,所建構的審查規準基本上均能符合。至於與規準內容相關的原則以及是否能發揮預期功能等方面,諮詢對象多半肯定所建構的審查規準能夠符合各該項建構原則,但提出有部分的修訂意見。 最後依據文獻分析的結果與實證研究的發現,本研究針對教科書審查規準的應用、未來建構、未來相關研究等,分別提出若干建議。 / Since there is still some unsatisfactory parts on the constructive process, methodology, structures and contents of screen-and-approval criteria(SAC) of textbooks, this study tries to explore these issues through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The definition, functions, property, develop-and-construct model and constructive principles of SAC are discussed, and tries to construct SAC for social studies textbook of 1-9 curriculum guideline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system is tried.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stablish the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basi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AC, and to offer reference for people who is going to construct SAC, modify SAC, or inquire the issue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SAC in future. The screen-and-approval process of textbook is indispensable to the development of qualified textbooks in Taiwan. The major function of SAC is to assist and to restrain the screen-and-approval process, moreover it can guide the publishers to develop and publish qualified textbooks. SAC can also be a common conversation language between public and screen-and-approval institution, and be a reference material for the teachers who are being training. On the macro-dimension, the development model of SAC should include four elements : planning, constructing, implementing, and evaluating. On the micro-dimensio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SAC should follow three steps: to decide the approach of the construction of SAC, to design SAC, and to verify the validity of SAC. Through the model and process described above, the construction of SAC forms a dynamic circulating proces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nd the appropriateness verification of SAC, there are 13 principles which can divide into 4 categories that must follow. The first category includes two principles that relate to constructive process that includes: 1.the construction of SAC must arrange some adaptive processes; 2.the construction of SAC must invite some experts and stakeholders to participate. The second category includes three principles that relate to constructive approach : 3.construct a subject-oriented SAC, not a generic type one; 4. construct SAC for screen-and-approval use only, not for all kinds of textbook evaluations; 5.the result of screen-and-approval must display in quality mode. The third category includes two principles that relate to the structure of SAC : 6.SAC must separate to some sections according to the stages of the screen-and-approval process; 7.all SAC must be uncompromising criteria. The fourth category includes six principles that relate to the content of SAC that includes: 8. SAC must contains all criteria that textbook screen-and-approval need to consider; 9.the standard of passing of each SAC must proper; 10.all SAC must be relevant to textbook quality and effectiveness; 11.the implication of each SAC must concrete and clear; 12. SAC must exclude the criteria that relate to practical effectiveness of textbooks; 13.all SAC must exclusive mutually. For the appropriateness verification of SAC, it is necessary to check whether the SAC can function as to assist and to restrain the screen-and-approval process, and to guide the publishers to develop and publish qualified textbooks. In order to construct SAC of social studies textbooks of 1-9 curriculum guideline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system, the structure of textbook SAC is established through the discussion or research about the role and function of textbook, curriculum design, and reading comprehension. The upper structure of SAC are constituted by 6 dimensions: content selection, organization structure, instructional design, communicate effectiveness of text and illustrations and tables, physical making-up, and R & D process. Each dimensions includes many criteria items. For practical application, the theoretical structure of SAC should separate to three sections: the complication planning of textbook series, the main components of individual textbook, and the other components of individual textbook. Furthermore, it is necessary to elaborate the definition and evaluative method of each SAC in a booklet, so as to be the background knowledge and evaluation basis for people who screen-and-approval textbooks. This study tries to verify the appropriateness of the constructive principles and SAC of social studies textbooks through consults several professors, teachers, publishers and somespecialists in edition, graphic arts, typography, and courseware. For the appropriateness of constructive principles, most of them are agreed by consultants, but those three principles that the result of screen-and-approval must display in quality mode, all SAC items must to be uncompromising criteria, SAC must contains all criteria that textbook screen-and-approval need to consider, leave some rooms for arguing. Some consultants suggest the result of screen-and-approval can display in both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mode, some items of SAC can meet selectively, and some items of SAC are criteria that ought to consider in other situation of textbook evaluation. For the sake of the nature and goal of textbook screen-and-approval, it is suggested tend to persist the three principles above. If the construction of SAC don't follow those three principles, some remedies are needed. For the appropriateness of SAC of social studies textbooks of 1-9 curriculum guideline, it can meet the constructive principles which are relevant to constructive process, approach, and structure. Most consultants agree that the SAC can meet those constructive principles which are relevant to the content and can perform the expectative functions, but some suggestions for revision are offered. Consequently, with the outcomes of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the findings of empirical research, some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application, construction, research of SAC are made.
5

公民投票之司法違憲審查正當性探討—以Bruce Ackerman二元民主理論為中心—

石凌霜 Unknown Date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6

保險商品審查制度電子化之研究

陳宏政, Chen, Hung Che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中文摘要 鑒於我國保險業為因應全球金融快速變革及市場競爭下的生存發展,全面推動保險監理現代化已是刻不容緩之事。而其中保險商品審查規定及審查效率是保險主管機關與保險業者角力的焦點之一。主管機關如何在協助保險業者快速的將商品推向市場與保障消費者權益間取得平衡的深奧學問,其中又以保險商品審查制度的良莠是主要關鍵因素。 美國保險監理官協會 (NAIC)於西元2000年的施政宣言中,將協助保險業者”加速審查保險商品” (Speed to Market)列為保險監理現代化最重要施政目標之一。”加速審查保險商品” 涉及保險商品審查制度之流程改善及作業簡化等問題,除了從制度面著手改革外,美國保險監理官協會並建置資訊系統 (SERFF),將保險商品審查流程到導入電子化作業,不僅大幅提昇審查效率,更為業者及主管機關節省了大量紙張、郵遞、保存及調閱成本。 本研究將針對我國保險商品審查制度電子化進行探討,透過美國監理官協會之保險商品審查制度要求及電子化之工作模式探討,提出我國保險商品審查制度電子化之建議方案,作為保險監理現代化議題之參考。 關鍵詞:保險商品審查制度,Speed to Market,CARFRA,SERFF,Filing。 / Abstract Fueled by enhanced technology and globalization, the world financial markets are undergoing rapid changes. The nation's economy of Republic of China (R.O.C.) is struck after we had joined WTO, more and more serve situation we got to face. In order to protect insurance consumers of the future, insurance regulators are very careful to review filings, in the other hand, regulators have the responsibility to help insurance company to meet internationally competitive financial services marketplace. How to made the regulation have addressed that marketplace efficiently and effectively, insurance product approval process is need for modernization. The Statement of Intent of NAIC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Insurance Commissioners) in Year 2000 national regulatory first priority is “Speed to Market”. The working group took steps to improve speed to market for insurance products. This would include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system to re-engineering insurance product approval process. NAIC planned to built up SERFF (System for Electronic Rate and Form Filing) that offer a number of advantages for regulators and insurance companies seeking to get products to market in a timely manner. In fact, the SERFF system saved more money in great amount of documents, delivery cost and time saving in filing proces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study the opportunity of electronic insurance product filing in R.O.C., and suggests a solution for regulation modernization. Keywords: Speed to Market, CARFRA, SERFF, and Filing.
7

我國憲法違憲審查與國會自律之研究 / The Judicial Review and Legislative Self-discipline Studies in The Constitution of R.O.C.

項程華, Hsiang, Cheng-Hua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首先對於長久以來質疑司法權的民主正當性的看法 從古典民主理論 與修正民主理論兩者的基本差異進行分析 發現古典民主理論受到許多新 興理論的挑戰 其當初理論的許多基本假設其實與許多人類共同經驗有相 當大的認知差異 修正民主理論較能真正反應政治實際運作的景象 也為 現代多數政治學者所接受 只要司法違憲審查的權力能夠受到民主多數的 同意與其制度能夠受到多數民意隨時的改變司法違憲審查權也能獲得民主 正當性 本文以先進民主國家的美國憲政運作為對象 分別 從總統固有的 行政權 司法裁判權 國會的立法否決權以及獨立管制委員會幾個部份分析 結果發現權力分析理論在解釋與適用上可分別採取形式論的途徑與功能論 的途徑來進行為了了解我國憲政運作的實際情況 本文以大法官解釋為研 究對象 權力分析為研究理論透過形式論與功能論為兩個研究途徑分析近 五十年大法官所為四百二十多件解釋 相互交叉比對 所得到的二十一種關 係類型 經過分析發現 整體而言大法官所採取的解釋途徑是相當平均的 但是 差異是發生在與司法權相關的關係上 形式論解釋途徑的使用明顯超 過功能論 本文亦發現這種途徑的特性 往往使其被用於不同意見書中以反 對司法權介入某種憲政爭議上 這也適度的反證多數的司法院大法官對違 憲審查權的行使是較積極的 我國國會議員在具有特權及國會自律的保障 下 往往導致權力之濫用 然而國會自律功能極為不彰 對於民意代表的行 為幾乎束手無策而毫無拘束力 但是司法權基於該項原則卻自我設限而給 予迴避 因此本文的主張在政治哲學的價值導引下採取權力分立功能論的 解釋途徑 對於民意代表的特權及國會自律加以司法上的監督 以維護憲政 制度的良性運作 / The question to the judicial power is in the view to democratic legitimacy, the analysis from the basic difference between "classic democracy" and "reformed democracy theory". there are many challenges to the assumptions ofthe "classic democracy theory", which beyond human common experience. Most ofthe political scientist are able to accept "reformed democracy theory". If the power of judicial review is basis on people consent and changed by most of the people anytime, the power of judicial review is owned democratic legitimacyIn the functional approach of constitution explanation which should make thejudicial power into legislative discipline area.
8

美國專利審查品質對產業競爭影響的研究-實例研究與批判 / The impact of patent quality to industrial competition-Case study and critic

姜成巨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主要是研究美國專利審查品質對產業競爭的影響,以探討專利申請案的審查品質是否對會對產業競爭產生影響。 從企業對智慧財產權保護手段的選擇與思考的研究中可發現,企業對於無形資產的保護手段經常不選擇專利權,可能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很多,包括企業不願公開創新成果、企業無法實際自專利權交易中獲利及企業透過法院行使專利權經常遭受挫折。根據學者的研究,透過法院行使專利權的權利人只有少數能取得有利判決,同時近半的專利權被法院認為無效。本文以為,專利權的有效性不易透過法院證實是使企業不願以專利權保護企業創新成果的主因。 美國近年興起的專利改革運動企圖藉一連串專利制度的改革而改善美國專利商標局(USPTO)的專利審查品質。在美國的專利改革運動中,各利益團體的影響、競爭法主管機關的意見及各律師協會的意見都使專利改革運動有更充分的討論及更廣泛的思考,但也使整個改革運動的修法程序發生遲滯的現象。 為證明美國專利審查品質的瑕疵會影響產業競爭,本文第三章舉出曾實際發生在電子連接器產業的一實例──Alan專利,以該Alan專利為例說明美國專利商標局核准的專利權對產業的影響。該Alan專利核准後,產業中各競爭者分別採用不同的迴避設計,而這些迴避設計大多是不易製造或不可靠的設計。同時,美國專利商標局另核准近百個專利權都以Alan專利為審查基礎,但美國聯邦法院最後卻因申請前的習知技術而判決Alan專利無效。 本文第四章研究美國專利改革運動中的習知技術相關議題,包括是否改採先申請主義、專利申請人的申請案相關資訊揭露及專利核准後的異議程序等。 由於美國專利改革草案2009及2010均未通過美國國會審查,因此無法取得實證資料驗證是否能改善目前美國專利制度的缺失。雖然美國專利改革草案是企圖修正現行制度中的缺失,但未來仍待實證研究證據驗證是該專利改革草案的成效。
9

立法裁量與違憲審查--以日本法與我國法之立法裁量論為主 / Legislative Discreation and Judicial Review

黃國益, Huang, Kwo-Yih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論文提要: 一、 研究動機與論文結構: (一) 研究動機: 本文研究之緣起,乃嘗試對於近來大法官經常在解釋文中以「立法裁量」作為解釋理由之概念內涵加以釐清與研究。司法權作用在權力分立界限的理論中,於行政法層次,最為顯著者為行政裁量論,所處理者係行政權與司法權之交界模糊地帶的權限運作與分配問題。若將層次提昇至憲法位階,則立法權與司法權行使界限的調和,乃憲法解釋論上一個恆久無解的難題。相對於行政裁量理論之成熟,立法裁量論可說係尚未具共識與成熟度的學說,此可從中文之公法學著作與教科書中明顯看出。在國內已出版之行政法教科書中,行政裁量之理論幾乎已經成為一個具共識且必須探討的重要領域,但相對的,在憲法領域之公法學著作與教科書中,則針對立法裁量之概念加以引述並討論者甚為稀少。 本文嘗試乃以我國大法官解釋中所曾引用之立法裁量概念作為切入點,佐以二次大戰後逐漸在資本主義社會制度之國家普遍化的違憲審查制度作為背景及討論之方向,從立法裁量論在憲法解釋學上的位置出發,來觀察立法者與司法者在憲政運作上,尤其是違憲審查之制度運作,司法者與立法者的互動,也用以探究大法官援用此一理論的原因與內涵究何所指。 (二) 論文結構: 從比較法的立場,觀察日本學者討論立法裁量之概念,基本上乃環繞著違憲審查司法者的審查態度,與審查基準等理論,因而本文在架構上,亦同樣從司法積極主義、司法消極主義切入,而探討司法積極消極主義,便不得不從違憲審查制度之確立與歷史開始討論,然關於違憲審查制度之確立,乃係權利分立理論與歷史上的發展結果,因而本文的結構鋪排,乃包括五章,除第一章緒論外,第二章開始先從作為當代憲法基本架構之權力分立理論談起,從權力分立之歷史、理論內涵及思想的起源、學者論述之引入,再從權力分立基礎下司法權與立法權運作的實務經驗,探討權力如何分立與制衡。第三章則針對在制衡機制中具代表司法權之制衡機能的違憲審查制度,其起源與運作實態做中外歷史之研究,透過歐陸與美日違憲審查制度的開展,進一步瞭解在違憲審查制度下,司法者如何扮演憲法維護者的角色。第四章,則為本文之核心,將日本採為違憲審查制度運用手法中之立法裁量論加以介紹討論,並作為第五章檢討我國現況之依據。最後,在第五章回顧我國大法官解釋中所逐漸頻繁所曾援引立法裁量作成之解釋文與理由書,就個案加以分析大法官援用立法裁量論之立論基礎,並配合第四章之比較法研究,提出對於國內釋憲實務之觀察心得,以為結論。全文含註解,共約十一萬餘字。 二、 立法裁量在日本與我國之情形: (一) 立法裁量在日本(依照戶松秀典、戶波江二等之審查基準論): 戶松秀典將日本最高法院所使用之立法裁量判例,區分為三種類型:廣泛的立法裁量、狹隘的立法裁量與立法裁量不適用三種,分別配合審查基準論之單純合理審查基準、嚴格合理審查基準與嚴格的審查基準,作為建構其立法裁量類型論的標準。從其所舉之判例內容,關於廣泛的立法裁量第一類型,包括1.租稅立法(薪水階級稅金訴訟)、2.生存權與社會權之限制立法(崛木訴訟)、3.候選人之選舉自由及參政權之限制立法(戶別訪問禁止訴訟)、4.公務員之參政權表現自由(援拂事件),採取寬鬆的單純合理審查基準,因而很容易的導出合憲性的結論;關於狹隘的立法裁量之第二類型包括:1.參政權規制與投票價值平等(議員定數不均衡訴訟)、2.營業自由之規制(藥局距離限制訴訟),採取中度的嚴格合理審查基準;關於立法裁量不適用的第三類型則以少數族群參政權之限制立法之審查(在宅投票制度廢止訴訟),採取嚴格的基準,則以違憲宣告之結論表現司法者的深度審查態勢,以表格之方式,如附表一。 (二) 立法裁量在我國: 行政裁量理論在國內,已經獲得學界相當程度的接受與共識,司法裁判實務上,也已逐步引用而建立起其體系與架構。但是,在立法裁量之領域,則似乎是一個頗為罕見中文研究論文之領域,國內之法學者就立法裁量之概念,討論並不豐富,而在釋憲之司法實務上,卻早自第五屆大法官(民國七十四年十月起)所作成之解釋中,即已可見到援用立法裁量於解釋文中解釋,而且到第六屆大法官之後(民國八十三年十月),更有越趨頻繁之趨勢。我國之大法官們在援用「立法裁量」之用語時,究竟如日本學界所討論者,僅係一種實體界限之代用語,抑或也有嘗試在針對不同類型的基本人權的審查基準上建立進一步的積極消極不同取向,則頗耐人尋味。 我國職司違憲審查之司法院大法官,對於是否以「立法裁量」作為違憲審查認定之理由,一直到釋字第二0四號以後,開始看到援用此一概念,表現於解釋文及理由書中。隨著大法官之更迭,「立法裁量」之用語表現,也有不同的轉變,而出現「立法者之形成自由」、「立法者自由形成之範圍」等不同的遣詞方式。將大法官解釋中曾經援用立法裁量概念之解釋如附表二。 自第五屆大法官就任後(民國七十四年十月至八十三年九月),立法裁量之概念才開始被採用成為違憲審查解釋文中之用語。在第五屆大法官之任期中,從第一個解釋第二零四號以降,至釋字三七七號,(即釋字二零四、二二八、二四六、二九九、三零二、三一五、三三七到三七七號),共有八號解釋。到了第六屆大法官則更頻繁的,包括第三六九號、第三七零號、第四一六號、第四二一號、第四二八號、第四三三號、第四四二號、第四四五號、第四六八號、第四七二號等,而縱觀所有上述使用立法裁量用語之解釋文中,依立法所規範之基本人權或制度領域來做區分,如附表二所示,可知解釋之標的包括了限制經濟自由(工作權、財產權)之立法、租稅立法、限制訴訟權之立法、限制表現自由之立法、對參政權的限制立法、對社會權保障的限制立法及國會內部事項之立法,從上述之統計中可以見到,立法裁量被運用作為違憲審查之用語的解釋,遍及於各個人權規定,領域廣泛。此也意味著,立法者基本上其制訂關於規制不同人權類型、與憲法制度之立法過程,均有裁量之空間。 在釋字第四四五號以前,國內大法官對於立法裁量之概念,誠如蘇俊雄大法官所稱:「判斷原則尚未有一定之共識」,城仲模大法官亦有「客觀上無法找到具體明確化的答案」之結論,城大法官立於違憲審查之實務家的立場,更進一步呼籲「在司法院大法官解釋相關文獻中連番數十次使用這個公法學尚不清楚、不確定的用詞或概念,實在不能不在此做一嚴肅的呼籲,敬希慎重」。因此,在釋字第四四五號解釋出爐以前,僅足以獲致一個初步結論:個別之大法官對於不同的釋憲類型有不同之審查原則(或基準),且明顯的尚無一定共識的存在,但是在運用「立法裁量」之用語時,均係代表大法官面對係爭解釋對象的法律採取了消極性的解釋態度,以尊重立法者之選擇做結論,在審查的深度予以緩和,當然得到了合憲的結論。惟到了民國八十七年一月份,釋字第四四五號關於集會遊行法之解釋文出現後,大法官在該號解釋中豐富的解釋文與理由書內,則似乎可以隱約看到不同審查基準的運用導致了合憲、違憲之不同結論,並且與立法裁量論作了初步的連結。 釋字第四四五號,大法官提出了頗為明確的違憲審查基準理論。其主要內容,包括(一)對於集會遊行採取許可制之審查:1.在突發性集會的情形,要求事前聲請許可認逾越其必要性,導出違憲結論;2.除此之外之集會遊行採取許可制,則未逾必要範圍,尚屬合憲。(二)關於表現自由主張內容之限制立法,大法官予以審查,且採取不同的審查基準,導出違憲結論者,包括:1.採用事前審查禁止基準者:集會遊行主張之內容事前限制,司法者予以審查,結論為違憲;2.採用明顯而立即之危險基準者:集會遊行主張之內容在未有明顯而立及危險之情形即予以限制其聲請,司法者予以審查,認為違憲;3.採用明確性原則基準審查者:對於「有危害生命、身體、自由、財物造成重大損害之虞」為限制之要件,不夠明確,導出違憲之結論;(三)關於表現自由內容以外的限制:大法官認屬於立法裁量事項,大法官不予審查者逕認為合憲者1.關於集會遊行之時間、地點限制事項;2.對於集會遊行之區域、人員資格等限制。(四)關於違法集會遊行者之處罰制裁類型之選擇:屬立法裁量事項,大法官不審查認定合憲。將上開結論,整理如下表:如附表三。 大法官釋字第四四五號號解釋,係首件隱約可以見到大法官將不同審查基準運用於在不同的表現自由限制立法的審查中,並且與立法裁量之概念相配合,所做出之憲法判決。從其論理過程與理由結構,似乎觀察得到大法官將立法裁量與審查基準相連結的企圖,以及在審查不同的人權限制規範,有採取不同之審查基準的傾向。固然並未明白表示其與其他經濟自由之基本權是否具有先後序列的價值高低,但相較於先前曾使用立法裁量或立法者形成自由用語之多號解釋文,均係屬於對財產權或租稅領域等非表現自由之精神自由權所為之限制來看(如附表二所示可觀察出),似乎意味著大法官是否承認不同的人權類型採取不同的審查基準,所伴隨的立法者形成自由空間,也將隨之不同,由此是否可能導出大法官之釋憲態度逐漸採取了二重基準論與立法裁量類型論的傾向,以不同的審查基準運用於不同的人權類型的審查中。 綜上所述,本文嘗試作成的推論: 第一、 從結論來看:依前述所整理曾運用「立法裁量」或類似概念為理由做成之解釋文,除釋字第四四五號外,該十八號解釋(包括釋字第二零四號、第四三三號、第二二八號、第三七零號、第四二八號、第三零二號、第四四二號、第四一六號、第三七七號、第三六九號、第三一五號、第三七七號、第二九零號、第四六八號、第四七二號、第二四六號、第二八二號、第四二一號,共十八號,領域涵蓋經濟自由、工作權、財產權、訴訟權、租稅立法、參政權、社會權、國會內部事項,均係屬對於非精神自由權限制的法律之審查),所得到的憲法解釋結論均是合憲的結果。 第二、 從解釋用語來看:從伴隨立法裁量所出現於解釋文或理由書中的評價性字眼來看,則觀察大法官在使用立法裁量之同時,經常出現代表選擇依據的用語,則包括「妥善」(二零四)、「合理」(二二八、二九九、三零二、三一五、三六九、四一六、四二一、四四二、四六八)、「必要」(二二八、三零二、四七二、四四五)、「針對特性所為特別規定」(二二八)、「適當」(二九九)、「增進公共利益」(三零二、四二八、四四五)、「配合經濟發展之新情勢而為」(三一五)、「定處罰標準」(三三七)、「利弊互見,如何採擇」(三七七)、「公平合理之原則」(四六八)等等,上開用語均係用來解釋說明立法者所使用之限制手段,是否逾越必要性之依據。誠如蘇俊雄與城仲模大法官所言,的確內含抽象,標準不一,但如果與二重基準論之緩和基準之「合理性基準」定義作對比(即所謂的法令追求之目的具合法性,在手段上具有與目的間之實質合理性關連),即可將上開「抽象」之合憲性解釋標準視為是合理性基準所採取的緩和審查型態,因此,當然在只求「合理性」關連的具備條件下,除非有明顯違反憲法規範精神或其他憲法解釋原則之情形下,率皆可以導出合憲解釋的結論。這樣看來,對於經濟自由性的基本權的立法限制之審查基準,正因採取緩和審查之基準,當然表現出的審查型態,是極為抽象而不明確,則可以獲得理解。 第三、 與釋字第四四五號之審查基準論連結:除了釋字第四四五號解釋,在包括經濟自由權在內,也就是非精神自由權領域,大法官較廣泛的運用「立法裁量」概念,當作司法者儘量尊重立法者之「消極性審查」理由,而相對於是字第四四五號解釋,大法官頗為明確的提出不同的審查基準,適用於不同的基本人權之違憲審查,因而也突顯出,無形中似乎大法官對於不同類型的基本人權,確實存在著價值序列的態度。依據此一推論,立法裁量論在我國之憲法解釋中,可以說似乎不再只是合憲結論與司法消極主義的代用語,當然,是否足以發展出不同的類型理論,並與不同審查基準相結合,或更進一步引導出不同人權之價值序列,則須觀察將來的解釋文發展與大法官的意圖而定了。 三、結論 在釋字第四四五號解釋文出現以前,觀察大法官所採取之立法裁量態度,從解釋文、理由書中之用語之形式,或在解釋文之內容上,似乎並無軌跡得以探詢得到大法官使用「立法裁量」之用語在不同的基本權領域是否認為立法者之形成空間有不同的程度差異,換言之,立法裁量在過去我國之違憲審查實務中,僅系「司法權界限」、或「合憲結論」的代用語,則就如同「未逾必要之限度」之用語一般,僅在於表現司法者消極解釋的態度,至於系爭法令是否違憲,是否係因「未逾越立法裁量之形成自由」被認為合憲,毋寧仍回到個別憲法條文的解釋或其他釋憲原理的運作(例如比例原則及其他憲法解釋之基本原則)。但是在四四五號解釋文後,則隱諱的可以看到了立法裁量論與不同審查基準的關係。雖然並非十分清楚明確,但使得立法裁量論的有用性似乎多了一份證據以證明其存在的意義。立法裁量如果只是表示「合憲」的用語,然後託言於「立法者形成自由」如此不明確的一個概括用語,其實就像早期美國法中將大法官不願解釋的情況,都推諸於「政治問題理論」而主張司法者應該謙抑之原則一般。固然,在權力分立下,司法權有其界限,而違憲審查之理論其本質因係針對抽象性最強的憲法所作成之解釋,然而,如果在司法者作成解釋發揮此種類似「司法立法」之形成功能時,在立法階段吾人尚且希望建立起明確性原則,則審查之過程若能將審查用語的內涵進一步具體化,換言之,大法官清楚的將其內心的價值取向,具體的表達出來,使得以不明確的模糊理論作為審查理由的情形減少,也透過裁量領域在大法官心目中認知的不同情形,隨著憲法判例大法官解釋之累積,以形成較清楚的審查基準方向,對於立法權而言,既具有指標作用,對於行政權,亦有人權價值方向的導引機能,而採為執法時之參考。當然,司法者是否夠資格成為人權序列化傾向的決定者,此又涉及民主正當性批評的問題,但這是違憲審查制度建立以後,存在於立法權與司法權間永恆的緊張關係,其間的消長,因為時代的不同,因為領域的差異,必然有積極性與消極性的不同發展。反觀國內之憲政實況,司法院大法官引導國家的權力運作,從戒嚴、戡亂體制逐漸走上法治之途,相較於解嚴後立法部門之生態,國會全面改選及黨禁開放後雖政黨林立,政黨政治日漸發達,卻也伴隨著產生選舉文化低劣與立法品質堪慮的紊亂現象,不禁使人產生對於司法治國,及發達司法機能以抑制議會民主政治病理的期待。基於上述的思維方向,不免傾向支持司法積極主義的立場,肯認大法官透過立法裁量概念運作其違憲審查權,以成憲法人權價值的實體內涵。不過,大法官在揭諸立法裁量之概念作為審查理論的同時,如能更加具體化其內涵,或如日本法的發展,漸進式的透過判例形成對於不同人權價值序列的導引,朝向審查基準建立之類型化努力,使立法裁量之理論細緻化,明確化憲法價值之取向,因大法官之解釋發揮審查機能形成並導引立法與行政的方向。與其如司法消極主義者一味地強調民主正當性之優越,毋寧在權力制衡的功能上,使司法者扮演一積極角色,在較無政治角力包袱的基礎上,發揮調和立法行政間因政黨政治之制衡不良與選舉制度此一必要之惡所產生之議會政治病理現象,得以獲得緩解,對於國政之運作的良性制衡與人權保障之明確落實,未見不是一個可行的方向。 附表一: 訴訟 裁量類型(依戶松秀典) 人權類型 審查基準 審查結論 和歌山教組 早期 勞動者團結權(結社權) 不明 合憲 援拂事件 廣泛立法裁量 公務員政治活動權 合理性基準 合憲 小賣市場距離限制 廣泛立法裁量 個人經濟活動自由 合理性基準 合憲 崛木訴訟 廣泛立法裁量 社會保障立法與平等權 合理性基準 合憲 薪水階級稅金訴訟 廣泛立法裁量 財產權與租稅法定 合理性基準 合憲 眾議院議員定數不均衡 狹小立法裁量 參政權與平等權 嚴格合理性基準 違憲 戶別訪問禁止 廣泛立法裁量 選舉制度與選舉活動之自由 合理性基準 合憲 援拂事件 廣泛立法裁量 公務員政治活動之自由 合理性基準 合憲 藥局距離限制訴訟 狹小立法裁量 經濟自由限制與人民健康醫藥管理之保護 嚴格合理基準 合憲 在宅投票制度廢止 立法裁量不適用 少數族群權利之限制 嚴格審查基準 違憲 附表二: 基本權類型 號次 摘要 備註 一、經濟自由規制、工作權: 204 違反票據法採刑罰之規定 尚涉及制裁種類之選擇問題 433 公務員懲戒責任之要件及效果 尚涉及公務員與國家間之特別法律關係 二、財產權: 228 國家賠償要件一般公務員與司法人員之不同 尚涉及平等原則之適用 370 請求評定商標近似性之除斥期間 428 掛號郵件的補償僅限於遺失、被竊 三、訴訟權 302 刑事訴訟第三審上訴以違背法令判決為上訴理由之限制 442 選舉訴訟採取二審終結,且不得提起再審的訴訟制度 416 民事訴訟第三審上訴以違背法令為上訴理由之限制 四、租稅法定主義(亦是對於財產權之限制) 377 營業稅法中對於虛報進項稅額者科處罰鍰與停止營業 尚涉及行政制裁種類的選擇 369 稅捐減免與納稅義務內容之規範 315 應否免稅之種類及範圍 377 所得稅之認定所得歸屬年度 五、表現自由 445 集會遊行之許可要件中關於時間、地點、方式之規定與違反解散命令者課以刑罰之規定 對於表現自由之限制 六、參政權 290 公職人員候選人學歷之限制(劉俠案) 尚涉及平等原則之適用 468 總統、副總統候選人需於法定期間尋求一定人數之連署與繳交一定數額之保證金之限制 七、社會權保障 472 關於健保費之滯納課徵滯納金 246 公務員退休金、養老給付之標準 八、國會內部事項 282 中央民意代表之報酬標準 421 國民大會代表議長之報酬項目、額度 附表三: 審查對象 屬性 審查基準 審查結論 (一) 集會遊行採取許可制: 1.偶發性集會(第九條第一項但書) 2.一般性集會 1. 違憲2. 合憲 (二)主張內容之限制(第十一條第一款、第二款) 表現自由內容之限制 1.明確性;2.明顯而即刻危險;3.事前抑制禁止(嚴格審查基準?) 違憲 (三)主張內容以外之限制:1.時間、地點之限制(第八條、第十一條)2.區域、人員資格等限制(第六條、第十條、第十一條第四款、) 表現自由內容以外之限制:屬於立法裁量 合理性基準? 合憲 (四)違法者課以刑罰之制裁(第二十九條) 屬於立法裁量 合理性基準? 合憲 題目:立法裁量與違憲審查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1 1.1. 研究動機----------------------------------------1 1.2. 架構舖陳----------------------------------------2 1.3. 研究範圍----------------------------------------2 第二章 權力分立與違憲審查制度----------------------3 2.1. 民主主義與權力分立------------------------------3 2.1.1. 洛克的政治分權理論----------------------------7 2.1.3. 權力分立與權力制衡----------------------------9 2.2. 違憲審查之起源與類型---------------------------12 2.2.1. 違憲審查制度之起源----------------------------12 2.2.1.1. 個案附隨審查制------------------------------14 2.2.1.2. 集中審理制 ---------------------------------18 2.2.2 違憲審查制度之類型----------------------------23 2.2.2.1 個案附隨審制 --------------------------------24 2.2.2.2. 集中審理制 ----------------------------------29 2.3 我國之違憲審查制度------------------------------32 2.3.1. 行憲以前---------------------------------------33 2.3.2. 行憲以後---------------------------------------34 第三章 違憲審查之積極與消極----------------------------41 3.1. 司法積極主義與消極主義---------------------------41 3.1.1. 司法極與消極之概念------------------------------41 3.1.2 積極與消極之標準--------------------------------43 3.2. 比較法上歷史與理論的觀察-------------------------44 3.2.1. 歷史的觀察--------------------------------------44 3.2.1.1.美國之司法違憲審查史---------------------------44 3.2.1.2.日本之司法違憲審查史---------------------------54 3.2.2. 理論的觀察---------------------------------------59 3.2.2.1. 一般消極性審查原則-----------------------------59 3.2.2.2. 個別領域消極性理論-----------------------------66 3.2.2.3. 二重基準理論-----------------------------------84 3.3. 我國違憲審查之積極與消極---------------------------99 3.3.1. 歷之史觀察----------------------------------------99 3.3.1.1. 從制度變動之觀察--------------------------------99 3.3.1.2. 從解釋結論來觀察-------------------------------101 3.3.2. 審查個案之觀察-----------------------------------109 第四章 立法裁量論與違憲審查----------------------------116 4.1. 裁量之概念-----------------------------------------116 4.1.1. 立法裁量與行政裁量--------------------------------117 4.1.2. 訂定命令之裁量------------------------------------120 4.1.3. 司法裁量------------------------------------------123 4.2. 立法裁量論-----------------------------------------128 4.2.1. 立法裁量之概念與理論體系之位置-------------------128 4.2.2. 立法裁量類型論------------------------------------131 4.2.2.1. 採實體界限論之類型化理論-----------------------131 4.2.2.2. 採審查基準論之類型化理論-----------------------134 4.2.3. 日本學界之評論------------------------------------143 4.3. 立法裁量與日本最高裁判所--------------------------145 4.3.1. 從時間演進觀察-----------------------------------146 4.3.2. 從判決內容觀察-----------------------------------148 第五章 立法裁量論在我國:過去、現在與未來--------------------151 5.1. 立法裁量在我國之過去與現在------------------------151 5.1.1 法學界:罕見討論且見解抽象-----------------------151 5.1.2.違憲審查實務:經常使用之審查用語-----------------155 5.1.3.綜合觀察:審查基準?實體界限? -------------------165 5.1.3.1. 從解釋之時間與內容觀察------------------------165 5.1.3.2. 從解釋之用語與結論觀察------------------------166 5.2 立法裁量之未來:人權價值秩序的形成-----------------175 附錄:參考書目------------------------------------------178
10

專利核准後公眾審查制度之研究─以美國、歐洲及台灣相關法制比較為中心

劉冠妤, Liu, Kuan Y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隨著科技快速發展,為鼓勵發明人多加研發,並公開其研發成果,以促進產業發展,專利權之保護日漸重要,以賦予發明人研發之誘因。然並非所有研發成果均得以取得專利權之保障,各國均設有專利要件,由專利專責機關就是否核准專利予以審查,惟審查過程中難免有些疏失,而造成原本不應核准專利之研發成果受到專利權之保護,此乃公眾審查制度之重要性,公眾得以向專利機關提出相關證據,請求撤銷專利權,藉由公眾之力量過濾出本不應取得專利之研發成果,以提供專利品質。 本文旨在探討歐洲、美國及台灣專利核准後之公眾審查制度,有鑑於美國及台灣於2011年均對專利法有所修正,於公眾審查制度方面有大幅變動,舉例而言,美國新增核准後複審制度、廢除雙方再審查制度,改以雙方複審制度取代之、我國舉發制度由全案審定改採逐項審定等,對公眾審查制度之變革影響重大。且由於美國本次修法新增之核准後複審制度乃參考歐洲異議制度之精神而制定,二者間雖有相似之處,然並非整個制度直接移植,因而二者間仍有差異性,有鑑於此,本文乃於探討美國公眾審查制度前一併先對歐洲異議制度作一探討。職是,本文章節編排順序乃先為歐洲異議制度,其次為美國公眾審查制度,最後為我國舉發制度,以便藉由比較歐洲和美國制度,檢視我國舉發制度有無可資借鏡之處,期使我國舉發制度得以更臻健全。

Page generated in 0.0446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