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433
  • 419
  • 46
  • 27
  • 14
  • Tagged with
  • 507
  • 471
  • 183
  • 111
  • 110
  • 85
  • 84
  • 80
  • 80
  • 75
  • 74
  • 71
  • 71
  • 70
  • 70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1

電子化政府與組織法制作業之研究

王瑜纓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我國政府機關的組織皆須依法設立,亦受到法律條文層層制約,惟各機關組織架構受到環境影響並須不斷檢討修正,亦常有權責難以釐清、組織疊床架屋情形,致影響行政效率。因此民國八十七年政府推動「政府再造」,就「組織再造」方面,係著眼在提昇簡化政府組織、消除疊床架屋的組織型態為具體推動方法之一,並為擴大組織彈性、縮短組織法制作業的時間,而構想於民國八十七年起陸續推動完成「中央政府機關組織基準法」、「中央政府機關總員額法」草案的立法工作,及完成「行政院組織法」草案之修正。 負責組織案件審議及主導我國電子化政府政策的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爰配合政府鬆綁組織法令之構想,及預為因應「中央政府機關組織基準法」立法通過後,未來組織法案修訂作業將更加頻繁的情況,並考慮組織法規之審議權責屬跨機關、跨院、跨中央與地方等特性,爰組成跨機關「組織案件管理資訊系統」工作圈,研議採行電腦資訊及通訊網路建置組織案件審議作業平台等電子化政府策略,並對現行法制作業流程同時予以簡化、標準化等再設計,經研究者參與上述資訊系統之規劃建置而完成本個案研究,期能獲致下列: 一、 基於組織再造將帶動組織法制作業頻繁,爰就採行電子化政府策略建置「組織案件管理資訊系統」並兼採作業流程簡化、標準化等創新作法,對組織法制作業效率所產生之效益進行檢視。 二、 綜合研究結果與發現,在實務方面作為政府推動電子化政府及組織案件審議之參考,而在學術單位和研究機構方面,提供未來從事相關研究之建議。 本研究在經由理論探討與研究個案實作之後,得知組織法制作業效率除可藉由組織調整、法制鬆綁、流程再造等方法獲致,但電子化政府策略之採行的確可使組織法制作業獲致「作業流程簡化」、「文書減量」、「時間節省」等大幅、迅速的效益提升,本研究之有關命題爰能得到支持、驗證,且實為推展網路化行政、深化數位化行政的必要政策工具之一。 / Government agency is established according by law. The structure and personnel system of a government agency not only constraint by legal statutes, but also need to be amended as environment change. However, the timeliness of amendment is always a government-wide problem that affects administrative efficiency. Since the government reform movement from 1998, lots of efforts have been put on simplifying organization structure, enlarging organization design flexibility, and reducing time for amendment. Also, the enactment of organization basic law, personnel quota, and the restructuring of the Executive Yuan are three most important things. As a member of the Research,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Commission, which organization is responsible for the reviewing of organization law of government agency and promoting electronic government, this researcher has conducted a case study on applying electronic government strategy in reviewing organization law. This research is focus on “the task force for organization law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which is a cross agency team effort. Through the study of applying Internet technology, redesigning the review process, standardization of procedure, and simplification of legislation, this research has served two purposes: 1. To assess the effectiveness of applying electronic government strategy to the reviewing process of the organization law. 2. Through the in-depth analysis of this case, the research finding and conclusion can explore how e-government strategy can be applied on reviewing the organization law of government agency. This research has conducted extensive study of theory, administrative records and the practical operation of the information system for reviewing organization laws. It can be inferred that e-government strategy does help to streamline the review process, to reduce paperwork, and to save time for reviewing. Thus, this case study can contribute to the emerging framework for so called e-administration.
12

無政府與全球化

郭禮安, Levon Kwok Unknown Date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13

中國大陸經濟體制轉型與政府職能轉變 / The Transformation of Mainland China's Economic System and Changing Governmental Functions

朴壯載, Park, Jang Jae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就從政府與市場兩個核心概念出發,分析中國大陸經濟體制的轉型與政府職能的轉變,尤其是注重探討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體制轉軌中的政府職能。 本論文共六章十八節,連同註釋及參考書目約十六萬字。各章大要如下: 第一章,是序言,主要說明本論文的研究動機和目的、基本概念和研究範圍,以及研究方法和架構。 第二章,是理論背景,主要說明經濟體制與政府職能的關係。首先將經濟體制區分為市場經濟體制和計劃經濟體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分析在這兩個不同經濟體制中的政府職能。本章最核心的內容是:雖然市場經濟體制經歷了幾個世紀的發展和演變,它對政府職能的基本要求一直是政府「補助性」的角色;然而,經過馬克思、恩格斯的設計和蘇聯社會主義實踐而形成的傳統計劃經濟體制,它對政府職能的基本要求是一種「全能」的政府。 第三章,是經濟體制改革和政府職能轉變的背景,主要說明經改前中國大陸的經濟體制和政府職能的特徵和弊端。首先研究中國大陸經濟體制和政府職能的形成,然後,再分析經改前經濟體制和政府職能的調整和曲折發展過程,尋找在這個近20多年來的調整和轉換過程中的經濟體制和政府職能的局部調整和反撲,最後,對經改前中國大陸的經濟體制和政府職能進行整體性分析,綜合整理其所表露出的特徵和弊端。 第四章,是經濟體制改革與政府職能的轉變,主要分析經改以來中國大陸經濟體制和政府職能的改革與轉變,從中探索改革和轉變的內容、局限及改革和轉變的深化過程。在第一節裡,首先釐清自從「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國大陸所進行的經濟體制改革的整體步驟,然後,以「十四大」為基準點,對經改以來經濟體制改革和政府職能的轉變分別進行重點分析,即計劃與市場關係的調整、政府與企業關係的調整,以及政府本身的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 第五章,是經濟體制改革和政府職能轉變的評估和分析,主要探討經濟體制改革的特徵和政府職能轉變的需求。在第一節裡,主要以漸進式改革方式和雙重體制為主分析經濟體制改革的特徵和其弊端,在這個基礎上,提出進一步深化改革和政府職能轉變的要求。在第二節裡,主要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性質著手,主要分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政府職能,以便為中國大陸在體制轉軌中的政府職能轉變提供一個理論依據。在第三節裡,主要分析體制轉軌中的政府職能。本論文認為,在體制轉軌中,政府不僅要履行市場經濟中的一般職能,也要承擔轉軌時期的特殊職能,即深化改革和政府自身的變革。 第六章,是回顧與展望,即結論。綜觀中國大陸經濟體制改革和政府職能轉變,雖然它已獲得了不少進展和績效,但是,由於它本身內在的局限性和矛盾,也面臨著不少的困境。
14

領導效能與地方政府績效:一個對印尼地方政府首長的研究 / The Effective Leadership Behaviors and The Local Government Performance, A Study of Regional Heads in Indonesia

宜真, Dita Siti Nurhayati Anastasia Dilian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領導效能與地方政府績效:一個對印尼地方政府首長的研究 / Leadership crisis has been a sizzling issue for the past decade. The existing studies showed that due to the absence of the ideal characteristics of leadership, the implementation of decentralization in some developing countries tended to give negative effects. Unfortunately, not enough evidences can be used as the guidance to overcome the negative effects. We believe that the leadership studies seemed to have been focused too much on “what” are the characteristics rather than “how”. Four regions as well as their county/city leader were examined. We found that the four regions hav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achieving their objectives. Essentially, we affirmed that leaders have performed, the effective leadership characteristics differently. Regarding the poverty alleviation, these leaders conducted different strategies and achieved different outcome. We conclude that they are two different styles have been identified. These are normative and alternative. They were normative because not only they used the regular approached performed by the central government, but the leader also acted normatively when achieving the objectives. For example, facilitate the poor with free education and health services. On the other, they were alternative because they have performed different approach and the leader acted out of the box. For example, by changing people’s mindset in helping the poor rather than giving them money. To do this, leader with alternative style invited privates to take part rather than depend merely on the government fund. By adopting the existing leadership theories, the current study has explored the leaders’ behavior that contributed to their effectiveness. We believe that the current study’s findings will be a valuable contribution not only for the leadership studies but also to public administration.
15

我國政府機關工作時間之研究

林能進, LIN,NENG-J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近年來由於國內社會變遷,經濟快速發展,國民所得逐年提高,人口集中於都市,生 活型態改變公務人員權利意識高漲等因素之影響,我國政府機關工作時間宜否加以縮 減或作彈性之安排,以適應環境需要,時為各方所關切。本研究主要在對工作時間管 理之理論,主要趨勢加以探討,並從實務上分析檢討現行我國政府機關工作時間管理 之得失,提出改進建議。 本研究計分五章十六節,約十萬言,內容要點如后: 第一章緒論:包括工作時間之內涵與管理之重要性、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方法與限 制、研究範圍與內容。 第二章工作時間管理的理論基礎:包括個別差異、人性考慮、適應環境、激勵員工及 策略考慮等原則。 第三章工作時間管理主要趨勢:包括工作時數縮減、工作天數縮減及彈性工作時間。 第四章我國政府機關工作時間之檢討:包括工作時間規定之研革與當前規定之缺失。 第五章結論:包括改進原則與改進建議。
16

兩漢民間樂府與後人擬作之研究

王淳美, WANG, CHUN-ME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訥文討訥兩漢民間樂府與後人擬作,根據宋郭茂倩所撰樂府詩集為研究範圍。全文 共一冊,約十九萬字,分六章十八節。首章導論,說明民間樂府定義、再從樂府詩集 選出合乎需要標準的兩漢古辭三十九首、由魏至唐之擬作四百零九首為研究對象,並 言及研究方向。第二、三章依擬作與本辭內容之相關程度分類,作個別說明,以為探 討之基礎。第四章探討環境與作者身分對擬作之影響及其擬作特色,茲先分析各代政 、經、文學思潮,再將作者身分區別為帝王、貴族、仕宦、文人、僧徒、婦女分別考 察。第五章作品分析,舉凡從本辭到擬作一包括標題採擇、擬作方式、主題意識之連 想與轉變,與兩者在創作動機、藝術特色、精神風貌之比較等,均納入本章範圍。第 六章結論,總述擬樂府之流變、評價、影響,再從中分析中國敘事、抒情詩之消長, 從以美學、心理學等觀點比較民歌與文人擬作之差異,以總括前說。
17

台灣省對地方政府補助之研究

黃台瑾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民主憲政的基礙為地方自治,而地方自治建設之良窳,又端賴自治財政的充裕與否以為斷。今日台灣省各縣市鄉鎮無不以財政困難,無法充分發展地方自治事業及建設為苦,其艱困之情況,每年需仰賴省方大量之補助,方能彌補收支之不平衡。故省對縣市鄉鎮的補助制度,為地方政府平衡其收支的重要憑藉,而其對地方自治的實行又有相當程度的影響,是以如何審慎運用補助金,採取最佳的補助方式,既能維持地方收支的平衡,緩和地方貧富的懸殊,發展地方自治的事業,以發揮補助制度的積極功能,又能加強、鞏固地方自治之事業,乃成為補助制度所亟應解決之問題。 本文計分五章、十五節,約七萬言,以討論台灣省對縣市鄉鎮的補助制度為主。 第一章述及地方自治財政的問題,台灣地方制度與自治財政的關係,及台灣現行地方財政制度。 第二章討論補助制度的理論基礎,補助制度本身並非救濟金,補助制度的消極作用固在彌補地方財政上之不平衡,而其積極作用具有促進地方自治事業之發達,與奠定自治根基的功能。 第三、四章分別論述省對縣市鄉鎮補助的法令依據,及其補助辦法演變經過,並分析當前縣市鄉鎮財政的情形,而後對現行省對縣市鄉鎮的補助制度提出檢討。 第五章結論,係對目前省對縣市鄉鎮補助制度的弊病,提出改進的意見。並就如何健全地方財政,提出幾點意見。 本文得以順利完成,首先要感謝指導教授張師金鑑的指導與匡正,並承蒙傳師宗懋的關懷與指示,在此謹致由衷深切的感謝!此外,於本文撰述期間,並得諸先進學長的惠贈珍貴資料與大力鼎助,於此一併申致謝忱! 筆者才疏學淺,所知有限,雖竭思盡慮,亦不免疏漏謬誤,尚祈師長,先進不吝賜正是盼!
18

陽明山管理局組織與地位之研究

張枝榮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政府組織本無定型,亦非一成不變,惟以達成組織目的為有效,中央政制如此,地方制度又何獨不然。由是以見組織之有效與否,端視其組織目標之能否有效達成以為斷。有效的政府組織,常能順利完成其政府目的。組織之不能或無法有效達成其目的者,此時組織之適應性與手段性作用,必已產生停滯或障礙的反效用。換言之,此既存之組織,已不合於人民與時代的要求,倘不及時作適度的調整或謀求適當的診治與解決,則必引起磨擦、衝突、浪費與無效率。最後,終必導致組織本身崩潰,損及於人民權益與社會利益。 筆者於陽明山管理局工作多年,每感於該局組織結構與功能之殊異。舉凡上下隸屬關係,職務分工,權責配屬,權力運用,以及負責對象與方式等,均與一般縣市地方政府組織不同。於工作進程中,常產生停滯、混亂、矛盾、磨擦與衝突。尤其自治北市改制,陽明山管理局改隸於台北市後,此一組織缺失,已完全暴露。於是府局之間齷齪迭起,爭論不休。各以自是而非他,各挾理由相攻擊。合作既已成問題,效率便莫由談起。由而引起人民關切,社會觸目,於是改革存廢之論,爭持不已。筆者工作於管理局,生活於管理局,對組織功能活動,及其所產生之影響,瞭解最深,觀察最切。基於對組織之情感,對國家社會之責任,摒除個人利害得失,本知無不言之態度,提供個人觀點,及解決辦法,期獲愚者千慮之得。本文研究動機,既產生於此。 本文研究範圍,專以陽明山管理局組織與功能,及其功能運作所產生的影響,尤以府局間之關係,為主要討論重點。研究重點既在功能的實際運作,因而本文所採研究方法,重在動態研究,著重在行政情勢不的各人活動或行為,作動態的(Dynamic)及功能的(Functional)研究與分析。藉以明瞭個人在制度中的行為動機與歷程,及其行為所產生之影響。不在專以說明制度本身的權力關係,及其所生之影響。由於強調動態研究與功能分析,故特別注意於直接資料及事實的搜集與的分析,重視經驗及實際行為的體認與實證,俾於客觀事象中,求緒論,得原則。本文第三、第四、及第五各章,即本此原則分別於組織與職掌、地位及府會關係等各方面,以論述之。 惟察一項制度,必有其發生原因,與成長過程。換言之,它不能離開文化價值關係,而獨立存在。因之,欲瞭然於陽明山管理局創設之遠因,則不能不從文化思想,與政治傳統方面,略予概述。鑑往察來,援古御今,尚不至為當今制度所迷惑。本文第二章內陽明山管理局設置之原因,即本斯意,特加論述。 特別區組織,在我國地方制度中雖不普遍,惟以前也不乏其例,如盧山管理局等即著例。為秀視陽明山管理局之特性,與我國其他主要管理局特別區比較觀察,誠有必要。復以特別區組織於美國地方制度中佔有重要地位,它之能迅速發展,大有削弱其他地方政府型態趨勢者,正因為特別區組織與功能,能靈活適應於人民與時代之要求。他山之石,可以攻錯,與之比較,自能多所發見,可供借鑑之處。此本文第六章之所由來也。 至於本文最後一章,係就組織,人事與地位等各方面,提出個人觀點與意見,特別在組織方面,強調特別區特性之維持;於人事方面,重視機關首長之遴選,藉供今後改過之參考,以作為本文之結論。 本文於研究期間,蒙張師明誠、羅師孟浩、江師炳倫之誨教薰陶,啟發激勵;承唐師振楚賜介,往國史館閱覽檔案,所獲甚豐,對本文之寫作,裨益良多;承業師傅教授宗懋懇切指導與匡正,教誨諄諄,鼓勵再三,方底於成,衷心感激,謹此致謝。惟筆者才學淺疏,資質拙愚,且涉獵不廣,謬誤疏漏,缺失之處,所在必多,敬祈師長先進,有以教之,以匡不逮,則幸甚矣!
19

中共陜甘寧邊區政府及其施政之研究(一九三七∼一九四七年)

侯家國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曩昔筆者恆感困惑,中共自出生、成長、乃至於竊據整個大陸,其間曾數度瀕臨絕亡,變遷頗大。尤其當流竄至陝北初,奄奄一息。其何以又能喘息坐大?個中錯綜複雜的因素何在? 所謂陝甘寧邊區政府,就是這一時期的產物。 緣當中共宣佈取消「蘇維埃」名稱,「輸誠」國民政府,「共赴」國難,其第一個所建立的地方特區即為陝甘寧邊區。此一轉捩點不僅使中共生命獲得苟延,亦是造成其利用抗戰之有利情勢滲透敵後,大量發展其勢力;及勝利復原時,乃得以能乘局勢混沌,實行全面叛亂。此種種禍因,皆係導源於其有此神經中樞之根據地存在。 中共中央成立此邊區政府及此一邊區政府內部情形,或不為世人所了解、或學者論述過於簡單而又偏重中共中央之作為、或「人云亦云」「以訛傳訛」。此皆引發筆者探索的興趣,本文為文的動機在此。 全文分三部份:壹、導論;貳、本論;參、結論。 第一部份導論。簡單的從幾方面去尋找有關此問題理論上的線索。 第二部份本論,本論計八章。第一章綜論邊區的歷史發展與地理環境,著重在陝甘寧邊區之建立與發展之過程及邊區環境之概述;二、三兩章,就其邊區內各級政府與議會之組織、職權及其作用論述,以透視其「自由、民主」之真意。 第四章邊區司法,由其司法組織及其實際運用情形,以析論其司法之政治意義;五、六、七章,分述其在經濟、財政、土地方面之措施。所以分列三章,一者探討其經濟生產情形,其如何「改善」邊區之貧瘠與落後?一者探討其財政上之收支情形,以及剖析此時期之財政政策如何?一者探討其是否為「農村土地改革者」?第八章教育與文化,其教育與文化之方針與目的何在?「大」、中、小學之所謂幹部教育,是否環繞著群眾教育及群眾思想改造這一原則運行? 總之,邊區政府種種政治上之措施,名稱或仍沿舊習、或模仿新辭,但卻多已賦予完全不同的內容。 第三部分結論。就本論所述各章及其有關問題作若干點總結,以藉此探究這一時期之共黨真質。 本文本論,除第一章外,其它七章論事所涉及之時間,皆起於民國二十六年九月,至於民國三十六年二月(胡宗南將軍進入延安)止。雖陝北曾經國軍一度規復,但以後之變遷發展,因已屬戡亂戰爭時期,非本文所能涵蓋。 撰寫一特殊形態之政府已頗不易,因無從從昔人著作中吸取經驗;而撰寫共產黨在某一特定時期策略運用下所產生之特殊形態之政府則更咎。如以邊區政府而言,其表面宣稱是國民政府屬下之地方政府,究其實則遠非如此。因而,資料之應用、分析與比較,皆倍增困難。且共產黨慣好宣傳,只求能達到目的而不問手段。故其資料往往雖指同一事件,但因發表之人時地之不同而說法不一;另如其他方面之記載,或限於當時之客觀環境,也常常有些資料並不完全確實。所以,如想探索某些事件之真象,在材料取捨與論證方面,確令人煞費心血。 本文在寫作過程中,深獲劉師雨生之諄諄指導,或予思想上之啟迪;或予材料上之提供。而本所吳主任叔心師之多方照顧與激勵,筆者始得有此充沛體力完成此三十餘萬言之著作。另郭師華倫在重要章節處之提供意見,及陳師森文之屢次接談,此皆深為筆者所感激者。 本文所用資料,大多取材於青潭資料室。故對資料室諸先生之長期給予便利,特別是林文岳先生的協助,謹此表示謝意。另有部份資料則取材於本所圖書館及其它許多藏書機構。 本文因受資料蒐集不全的限制,且在此短短十閱月中,從資料之選擇、閱讀、摘記、製卡,至正式撰文,時間過於匆促。再者筆者學識淺陋,本文觀點容有不周及錯誤之處,定所難免,尚望長者與先進不吝惠予教正,俾後日得以有所改進。
20

台北市政府組織及其職權之研究

董樹藩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近幾年來的台北巿,由於政府在建設台灣為三民主義模範省的大目標下,銳意經營,各界通力合作,因而經濟日趨繁榮,工商企業發達,民生樂利,生聚芸盛,於是都巿發展所產生的種種需要,亦與日俱增,在這過程中,適應現實需要的一切建設,已遠非一個普通地方政府之建制、財政、權限所能負擔,是以要求台北巿改隸之議,久為舉國上下所關心,亦為台北巿民之殷望。 按直轄巿設置之條件,依據巿組織法第三條規定:「凡人民聚居地方,具有左列情形之一者,設巿,得直隸於行政院:一、首都。二、人口在百萬以上者。三、在政治經濟文化上有特殊情形者」。就此而論,台北巿人口數量,根據巿政府民政局民國五十五年底的統計,已高達一百十七萬四千八百八十三人,加以政治、經濟、文化、教育、都有長足進步,而其地位又是中華民國事實上的戰時首都,可謂完全具備了設置直轄巿的條件。行政院為尊重民意,順應輿情,在該院第一千次院會中,採納了台北巿議會第六屆第六次大會所提改制建議,通過將台北巿升格為直轄巿,並呈請總統於民國五十五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核準明令實施。中央政府此項明智措施,實為台北巿政建設,帶來了光明遠景。 台北巿升格改制後的首要工作,即為依據「台北巿各級組織及實施地方自治綱要」與「台北巿政府組織規程」之規定,建立直轄巿政府,使其成為一個健全進步的行政機構,得以致力巿政建設,以加速發展成一個現代化的國際都巿。 筆者鑒於現代化都巿建設,關係國家強盛,與民生福祉,至深且鉅,而都巿建設之先決條件,實為健全巿政府的組織,與乎合理分配其權責。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是若組織就是一架大機器,唯有機器靈活有效,始能產生無比力量,製造偉大產品。故而如何健全巿政府的組織結構?如何發揮巿政府的組織功能?如何使其權責分配得當?允屬研究行政學或巿政學者所當注意之課題之一。筆者不敏,選定本題研究;一則藉此將行政組織的學理,與現行制度互為印證,冀企得以探其根源,認識真相,再則從此奠定爾後進一步研究巿行政問題之基礎。 本論文,共分三篇十二章,分別就台北巿政府的歷史背景,台北巿政府升格改制的經緯,台北巿政府組織的地位依據,與理論型態,及台北巿政府現行組織和職權,以及台北巿政府組織功能和職權行使所發現之問題,加以充分研究與探討,從而提出筆者對台北巿政府組織及職權的檢討與改革意見,舉其要者而言: 一、巿政府所設單位,不宜過於繁多,庶巿長能作適當監督,設相類工作歸併,機能一致,事權統一,主管可免無謂勞瘁,機關組織亦因而得以健全運行。 二、巿政府內部各單位之職權,應針對巿政建設實際需要,隨時注意研究調整,俾使事權稱適,責任確定,行政效率,當可提高。 三、巿政府責任艱鉅,業務繁雜,故而巿政建設,宜掌握重點,從速擬訂一套完整的都巿計劃,逐次推進發展,以期完成現代化大都巿建設。 四、巿政管理,須充分運用科學管理方法,使人力、財力、物力、發揮最大效用。 此四者,乃為筆者研究本文所獲心得,將其作為本文結論綱目,逐一進行檢討,提出改革意見二十三點(詳見本文結論),若能供給有關單位作為將來改進之參考,因而得使台北巿政府組織更加健全,職權更為完整,工作更是有效,此可說是筆者研究本文的一點貢獻。 本文之研究,理論與實際並重,歷史敘述與現狀分析兼顧。在現狀分析中,又著重於巿政府組織結構及權責分配體系的靜態研究,與巿政府組織功能及職權行使問題的動態研究。在靜態研究方面,乃是根據現有法規、公報、政府檔案等原始文獻,就巿政府組織制度及實施等情形,作法理上的分析與研究,俾自法的觀點,探索巿政府組織及職權上的諸多問題。至於在動態研究方面,筆者曾製成問卷表,就巿政府現職人員中,作抽樣調查。凡須經訪問而知的問題,不畏勞頓親赴巿政府訪問有關人員,總使得到正確答案為滿足。此種實地調查訪問,不是任意而為,乃是根據行政學及巿政學上的若干觀點,進一步研究分析,以期瞭解巿政府組織功能及職權行使方式上的實像。 本文於撰寫期間,承蒙內政部民政司官員借閱檔案,台北巿政府餘秘書長鐘驥供給有關法規文獻,使筆者受益非淺,調查訪問期間,復蒙台北巿政府諸位先生,熱忱匡助,盛情可感。謹此一併致謝。 台北巿政府組織龐大,職權繁雜,倉促之間,自難免掛一漏萬,舛誤之處,尚祈諸師長賜予指正。銘感不已。

Page generated in 0.019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