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3
  • 13
  • Tagged with
  • 13
  • 13
  • 13
  • 13
  • 13
  • 9
  • 9
  • 9
  • 8
  • 6
  • 5
  • 5
  • 5
  • 4
  • 4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1

地方政府管理之理念與實踐 / The Idea and The Practice Of Local Government Management

陳秋政, Chen, Chiu-Che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探討政府再造發展歷程,以理念層次探討為主,著重於八0年代以降,新管理主義之源起,及其理論背景作一粗略的介紹,進而整理其內涵價值,並佐以若干各國政府再造實例,以佐證之。再者,則針對1968年以來,新公共行政學者對新管理主義所提出的質疑與反思作一介紹,文中將論及新公共行政之源起、理論背景及相關主張,並針對其內涵價值作一整理。最後,將介紹目前方興未艾的「第三條路」(the third way)之源起、理論背景及其具體主張,並歸納本文在地方政府管理理念上之主張。期能對政府再造理念提出具有史觀的脈絡陳述,並且作為未來地方政府再造之參考依據。 是以,本文乃針對地方政府管理之理念與實踐進行研究,強調意識型態的區隔,及政府再造背景的時空性、急迫性,進而將地方政府再造,區分為效率的地方政府管理、民主的地方政府管理,及整合的地方政府管理三波,透過理念層次之「效率途徑」與「民主途徑」,以建構地方政府管理之「整合途徑」,及其未來願景(vision)。 文中提出「創新、效率、競爭、資訊」作為效率途徑的核心價值;提出「責任、機會、公道、參與」作為民主途徑的核心理念;最後就整合途徑而言,強調「位中、時中、知所權變、順乎自然及執兩用中」的原則,並引用論者所提出七項典範轉移之道,重申地方政府再造的勵革方向。其實整合的地方政府管理,不但重視權利與責任的對等關係,更注重環境時空系絡之影響,而強調權變觀點,但仍有本末先後、輕重緩急之考量。 回顧本研究,其釐清政府再造的歷史脈絡傳承,建構地方政府管理之理念型模(typology),並發現地方政府管理與地方治理的概念,或有互通相關之處,似可作為地方政府管理研究的新領域。
12

新制度經濟學對當代行政改革之啟示 / Contemporary Administrative Reform Draw Inspiration from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謝俊義, Sheng, Gen-Ye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論文提要 論文名稱:新制度經濟學對當代行政改革之啟示 頁數:335 校(院)所組別: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系碩士班 提要別:八十七學年第二學期碩士學位論文提要 研究生:謝俊義 提要內容: 指導教授:孫本初博士 自一九九三年美國高爾副總統的『國家績效評估報告』(Al Gore Report of the National Performance Review)明確呼籲建立「師法企業的政府」(business-like entreneurial government),於是政府再造(reinventing government)的風潮引起全球大規模的行政改革運動,儼然成為當代世界各國政府謀求提昇政府效率的救世主;在學術界對這些名詞的爭辯,逐漸以新公共管理(New Public Management,NPM)一詞來整合。在這一波的行政改革運動是以經濟市場理論作為政治與行政關係的區分模型,究其本質乃是受到公共選擇理論、主要代理人理論以及交易成本經濟學假定的強烈影響。新制度主義在近幾年受到社會科學家廣泛的重視,在國際關係、比較公共政策、健保政策、歐洲共同體的決策與整合、公共行政等社會科學領域中廣泛的被應用,本論文主要是將「新制度主義帶進入行政改革」(Bringing New Institutionalism back in Administrative Reform)的分析之中。 本論文的研究目的即欲以新制度主義的經濟學途徑來分析市場導向的行政改革,試圖釐清下列幾個主題: 1.區分新制度主義各個途徑的差異,並藉此釐清新制度經濟學的理論意涵。 2.以市場與層級節制間的關係來探討效率導向的行政改革。 3.從對官僚體制的挑戰、消費者主權、制度性的績效與誘因策略以及制度的選擇等四個構面來分析行政改革的制度效率面。 4.本文欲以制度的變遷、公部門的集體行動、行政改革制度的多元弔詭、制度的設計以及認知的轉向等制度分析面向,解析效率為導向的行政改革運動所可能存在的問題。 5.透過以上的分析提出新制度主義經濟學對行政改革的啟示及優缺點,並進而對新制度主義的未來提出建議。 本論文認為要重建公共行政的價值應立基於公共行政對社會服務的價值與回應性,而非解構官僚體系(debureaucratization)或授權(deregulation),如何使得政府運作更有價值,組織具有創造力、回應力與責任,這是現代化政府的要務。以新制度經濟學來探討組織理論的關係,如果忽略了關鍵性的組織機制如權力、認同與協調,在解釋組織與市場間的關係是不夠完全;因此,必須以組織目標、結合組織認同、物質報酬以及監督來激勵員工的需求,對於制度角色的認知不能僅是化約為「硬性市場界限」(hard market constraints)與「軟性官僚界限」(soft bureaucratic constraints)的兩極化發展,而是採取多元化制度的發展。此外,筆者在研究過程中發現新制度主義到目前為止亦僅是各學科對於舊制度論的反省與修正,對於這個領域還存有許多分歧,嚴謹地說,並不算是學科的典範,如果這個領域要欲在社會科學的社群中能尋求認同與突破,必須在方法論與理論基礎上能有所共識,以及建立學術的對話機制。 目 錄 第壹章 緒 論-------------------------------------------------------------1-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範圍------------------------------------------------1-6 第三節 相關名詞背景闡述---------------------------------------------1-11 第四節 研究流程與架構------------------------------------------------1-19 第貳章 相關文獻檢閱---------------------------------------------------2-1 第一節 新制度主義的興起---------------------------------------------2-1 第二節 新制度經濟學---------------------------------------------------2-20 第三節 新制度經濟學與新公共管理---------------------------------2-37 第四節 市場與層級節制------------------------------------------------2-55 第參章 制度的效率面---------------------------------------------------3-1 第一節 官僚體系的挑戰--------------------------------------------------3-1 第二節 消費者(顧客)主權--------------------------------------------3-19 第三節 制度性績效與誘因策略-----------------------------------------3-33 第四節 制度的策略性選擇-----------------------------------------------3-49 第肆章 制度的分析-------------------------------------------------------4-1 第一節 從組織重組到政府再造-----------------------------------------4-1 第二節 公部門的集體行動-----------------------------------------------4-22 第三節 行政改革制度的多元弔詭--------------------------------------4-41 第四節 制度的設計--------------------------------------------------------4-60 第五節 認知的轉向--------------------------------------------------------4-79 第伍章 綜合研究發現與建議--------------------------------------------5-1 第一節 新制度經濟學對行政改革之啟示-----------------------------5-1 第二節 新制度主義的批判與策進--------------------------------------5-17 參考書目---------------------------------------------------------------------註1 中文參考書目--------------------------------------------------------------註1 英文參考書目--------------------------------------------------------------註5 圖表目錄 壹、圖目錄 圖1-1:研究架構圖------------------------------------------------------------1-19 圖1-2:研究流程---- ----------------------------------------------------------1-20 圖2-1:交易成本架------------------------------------------------------------2-29 圖4-1:財貨的分類------------------------------------------------------------4-27 貳、表目錄 表1-1:國內新制度主義相關博碩士論文檢閱---------------------------1-8 表2-1:新舊制度論之差------------------------------------------------------2-3 表2-2:新制度主義各個途徑異同處---------------------------------------2-5 表2-3:新制度主義相關學派表徵------------------------------------------2-6 表2-4:新制度經濟學的多重面---------------------------------------------2-33 表2-5:對傳統公共行政學說的四項批判---------------------------------2-42 表2-6:新公共管理的學理基------------------------------------------------2-45 表2-7:新公共管理的四項模型---------------------------------------------2-49 表2-8:公共行政的研究途---------------------------------------------------2-52 表2-9:市場、層級節制與網路的特徵------------------------------------2-55 表2-10:組織的模式:市場、層級節制與區----------------------------2-70 表3-1:公私關係與服務傳遞的公民與顧客導向模型------------------3-23 表3-2:組織結構設計的方---------------------------------------------------3-58 表3-3:B.Guy Peters的四種治理模------------------------------------------3-58 表3-3:公部門改革的目的與手段------------------------------------------3-62 表3-4:策略與結果------------------------------------------------------------3-63 表4-1:二十世紀迄今美國總統設立行政改革委員會及計畫一覽---4-9 表4-2:我國政府遷台後行政改革的歷史演進---------------------------4-13 表4-3:維持長期共同集合資源制度設計的原則------------------------4-33 表4-4:承諾的兩種觀點:組織行為與理性選擇------------------------4-39 表4-5:轉換公部門的五項基因---------------------------------------------4-71 表4-6:制度設計的種類與方法---------------------------------------------4-76 表5-1:理性選擇學派與社會詮釋觀點的差異---------------------------5-23 表5-2:新制度主義的核心---------------------------------------------------5-27 表5-3:三種新制度主義型式的比較---------------------------------------5-29
13

我國中央與地方府際關係分析:英國經驗之學習

李長晏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我國中央與地方的關係,在歷經臺灣省各縣市實施地方自治綱要、自治二法、精省再造工程,以及新地方制度的施行發展後,已逐漸由監督型或行政保留式的地方自治,和平漸進地轉型至更具實質的或法律保留式的地方治理型態,使地方政府成為一個充分享有管理地方自治事務,以及具有地方發展潛力的自治體。 本研究主軸之一乃扣緊前項的發展趨勢,透過制度設計的觀點來分析台灣中央與地方的府際關係,以期能對這精省後、新地方制度下的中央與地方互動關係作一有效合理的安排。這些安排有︰地方政府間之競爭與合作、權責劃分與權限爭議、政策衝突與管理與府際財政管理等方面。 英國自1945年以來,地方政府的治理模式發生不同階段的變遷,而這項變遷之演化,全隨著中央政府執政之政黨不同而不同,而在兩者逐步互動的過程上,牽引出一些有效互動的機制,配合舉世政府再造運動的發展取向。 本文主軸之二乃在扣緊前項的發展趨勢,首先探討英國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府際關係之所以轉型的系絡及其過程,進而導出兩造互動的本質,分析其有效互動的種種機制。這些機制有︰正常化政黨政治監督、常態化定期溝通協商、建制化專業政策社群、特殊化非民選準政府、合產化中央與地方合夥、合法化協力規劃機制與透明化公共課責機制。 其次,在因應台灣推動精省工程的歷史時刻,處於府際關係重建的重要關頭,正需他山之石以攻錯的關鍵時機,分析英國體制對台灣的重大啟示,建議職司當局要︰運用定期溝通協議機制、建立真誠論述政策網絡、設計府際協力規劃機制、推動公私部門合夥措施、成立府際關係互動會議、擴大推廣政府塑能運動、下放權力加碼地方作為、建立水平府際互動機制、及重視共同事項的權限劃分方式。 最後,英國之經驗雖值得借鑑,但台灣成功的借鑑定要注意本身之系絡,英國成功的配套,絕不可只移機制本身,而忽略支撐機制的文化及其它行政配套作為。

Page generated in 0.0205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