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549
  • 498
  • 169
  • 51
  • 44
  • 22
  • 1
  • Tagged with
  • 785
  • 168
  • 159
  • 139
  • 137
  • 128
  • 126
  • 121
  • 118
  • 114
  • 106
  • 105
  • 104
  • 100
  • 90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21

Dynamic Asset Allocation under Controlled Downside Risk

陳志成 Unknown Date (has links)
This paper provides an analytical framework for dynamic portfolio strategies that are mean-variance efficient and subjected to a principal-guaranteed rate. Specifying a numeraire known as growth-optimal portfolio, we apply martingale method instead of dynamic programming approach to solve the optimal problem. Under the general assumptions of the price dynamics being a semi-martingale with finite expectation and variance, the efficient strategies are identified as a combination of put options on minimum norm portfolio and zero coupon bonds with the maturity of investment horizon. In the case of a single factor interest rate model, we derive the closed-form formula for optimal weights on securities. We conduct numerical simulations to illustrat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optimal strategies in the case of an economy comprising a stock index fund, a bond index fund and a money market account. In addition, for different investors with various interests like principal guaranted rate and investment horizon, we also show how investors ought to allocate their funds. / This paper provides an analytical framework for dynamic portfolio strategies that are mean-variance efficient and subjected to a principal-guaranteed rate. Specifying a numeraire known as growth-optimal portfolio, we apply martingale method instead of dynamic programming approach to solve the optimal problem. Under the general assumptions of the price dynamics being a semi-martingale with finite expectation and variance, the efficient strategies are identified as a combination of put options on minimum norm portfolio and zero coupon bonds with the maturity of investment horizon. In the case of a single factor interest rate model, we derive the closed-form formula for optimal weights on securities. We conduct numerical simulations to illustrat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optimal strategies in the case of an economy comprising a stock index fund, a bond index fund and a money market account. In addition, for different investors with various interests like principal guaranted rate and investment horizon, we also show how investors ought to allocate their funds.
22

有理函數之分解 / The Factorization of Rational Functions

梁順豪, Liang ,Shun-Hao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這篇論文裡,我們主要有兩部分。首先,我們給了一類新的素有理函數,接下來,我們整理了一個有理函數分解的反例,並討論了Weierstrass p-函數的素性。 / In this thesis, our primary objective here is two parts. First, we give a new class of prime rational functions. Next, we study an example in the factorization of the rational functions and the primeness of the Weierstrass p-function.
23

論康有為文學. / Lun Kang Youwei wen xue.

January 1967 (has links)
Thesis (M.A.)--香港中文大學. / MS. / Includes bibliographical references (leaves [1-4] (2d group)). / Thesis (M.A.)--Xianggang Zhong wen da xue.
24

由國外年金制度私有化改革趨勢看我國國民年金之規劃

李瓏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福利國家興起,戰後經濟榮景帶動並加速各國的社會安全支出,然龐大的社會福利支出卻逐漸成為政府財政的沈重負擔,高額的租稅與保費,打擊了人們的工作意願、降低了儲蓄率,進而阻礙資本形成,不利經濟成長,於是福利國家面臨了嚴苛的挑戰。1970年以來,福利思潮轉向,政府角色漸縮,國家財政無力支撐長期下老年人的經濟需求,各國政府為因應變局紛紛採行增加保費收入、減少給付支出的策略,但這些方法只能治標卻不能治本,故學者專家開始鼓吹一項新的解決對策,即公共年金保險制度的「私有化」。 在邁入21世紀的時刻,此股「私有化」的風潮正席捲世界各國,成為一股不容忽視的趨勢,然而「私有化」並非意味著政府角色的全部移轉,而是將原本屬於政府的負擔,有系統地移轉到私部門的過程。由於各國原先存在的年金保險制度不同,所以遭遇問題後所採行的「私有化」改革方法也不同,如:美國正積極研擬以個人帳戶為基礎之社會安全制度私有化的改革策略;英國則藉由SERPS透過契約外包方式進行私有化;澳洲的私有化則是在1991年引進「政府委託、民間經營」的退休所得制度--「退休金保證」開始;拉丁美洲各國年金改革的基本特徵為利用「個人儲金式年金計畫」取代「社會保險式年金制度」。這些不同的「私有化」模式,對正在積極規畫國民年金制度的台灣而言,極具參考價值。 我國的國民年金制度自舊政府時代至今規畫了九年(民國82-90年),然不論是舊政府時期「業務分立、內涵整合」的國民年金,或新政府規畫的甲乙兩案,全為公營、單一機構管理的制度,與全球公共年金「私有化」改革趨勢相悖,引用一句來台參加研討會的歐洲學者所言:怎麼當所有國家都在苦思脫身之計時,台灣卻急著跳進去?前車之鑑由不得我們不加警惕。根據本文的分析,筆者建議未來的國民年金制度可以朝以下兩個方向修正:不整合現行職域社會保險之國民年金與整合現行職域保險之國民年金,希望藉此能為我國困境中的國民年金制度找到新的出路。
25

中國大陸國企改革與職工下崗問題之研究

沈鍾台, Sim, Jong-Tae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中共建政之初,為求政局和社會安定,也為符合意識形態的信念,中共乃採取充分就業政策。如此達成的充分就業下,所隱藏的形式來犧牲勞動生產效率的大量冗員,以吸納就業數量為考核企業經營成果指標的國有企業自然成為冗員最多的部門。 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中共針對國有企業推行了相當廣泛的改革措施。不過,到目前為止,大多數的國有企業仍然無法完全擺脫生產經營的困境。同時,隨著國企改革的深化,國企改革工程無法避免的就是必須裁減企業的冗員。事實上,國企改革中,最棘手的問題應當就是如何安置被強制下崗的員工。 由此來看,中國大陸國有企業改革所帶來的富餘人員、下崗職工的出路問題,作為進一步推進經濟改革、使企業順利實現轉軌的前提之一,也成為中國大陸整個社會安定的關鍵,十分值得吾人加以重視。 那麼,目前中國大陸如何進行國有企業改革?為何在國企改革過程中出現龐大的富餘人員與下崗職工?其狀況又如何?職工下崗對大陸社會造成那些衝擊?為了紓解下崗和失業問題,中共當局採取哪些因應措施?本論文擬就以上這些與中國大陸國企改革、職工下崗相關的問題進行探討。 本論文的研究架構如下: 第一章,緒論。 第二章,相關文獻回顧。 第三章,國企改革與下崗職工。 第四章,國企職工下崗問題及其社會影響。 第五章,國企職工下崗問題之出路與困境。 第六章,結論。 當前中國大陸下崗職工所衍生的問題確實相當嚴重,因此,中共當局提出各方面的因應措施,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措施則為「再就業工程」。但,如何使下崗職工重新就業,使企業富餘人員重新得到有效配置,是一個相當複雜的系統工程。 失業即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也是中國大陸改革深化後出現的新課題。中共如何解決國有企業改革過程中所形成的職工下崗與再就業問題,不僅是國企改革的成敗關鍵,也可以說是整個國家未來發展的重要變數。如果此問題無法獲得妥善解決,朱鎔基承諾要在三年之內完成國企改革的誓言,也可能成為遙不可及的夢想。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3 第三節 論文架構 5 第二章 相關文獻回顧 7 第一節 一般失業理論 7 第二節 隱性失業理論 16 第三節 大陸相關就業理論與特徵 23 第三章 國企改革與職工下崗 31 第一節 國企改革的必要性 32 第二節 國企改革的歷程 36 第三節 國企改革對下崗問題的影響 50 第四章 國企職工下崗問題及其社會影響 59 第一節 國企富餘人員與下崗職工的狀況 59 第二節 國企富餘人員與職工下崗形成因素 76 第三節 國企下崗職工對大陸社會的衝擊與影響 90 第五章 國企職工下崗問題之出路與困境 101 第一節 隱性失業公開化 101 第二節 再就業工程之實施 105 第三節 再就業工程對國有企業改革之影響 136 第六章 結論 141 參考文獻 147
26

台灣稅制邊際有效稅率之研究

劉涵秦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主要目的是衡量台灣1956-1997年,各產業間投資的資本使用者成本及邊際有效稅率,並據以分析政府自1960年實施獎勵投資條例三十年,以及1991年開始實施的促進產業升級條例成效為何。在理論的部份,本研究利用Jorgenson為首之新古典投資理論,並參考其它學者之相關文獻,而得到衡量台灣產業之資本使用者成本及邊際有效稅率公式;在實證部份,盡可能將影響投資之因素融入模型之中,利用模型計算而得到之資本成本為五種固定資產、三種融資方法的加權平均,進而利用資本成本求得各產業之邊際有效稅率。 根據實證分析結果可發現,舉債融通的資本成本通常小於另外兩種融通方式的資本成本。而台灣產業之資本成本在1960年代最低,1970年代次之,1980年代最高,至於邊際有效稅率則無明顯趨勢。在製造業方面,獎勵條例實施初期並未大幅降低製造業之資本成本,而是逐步下降,直到獎勵投資條例第三階段加入投資抵減之租稅獎勵措施之後,製造業之資本成本開始有較明顯低於其他產業資本成本的現象。在邊際有效稅率方面,製造業在絕大多數時間都低於整體產業的邊際有效稅率。 目次 Ⅰ 圖次 Ⅲ 表次 Ⅳ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架構 2 第二章 邊際有效稅率之相關文獻回顧 5 第一節 前言 5 第二節 邊際有效稅率的意義 6 第三節 邊際有效稅率與資本形成 11 第四節 小結 18 第三章 衡量邊際有效稅率的模型建立 19 第一節 前言 19 第二節 資本成本的測定 20 第三節 邊際有效稅率之衡量方式 26 第四節 小結 29 第四章 台灣邊際有效稅率實證分析 30 第一節 前言 30 第二節 台灣獎勵投資措施之沿革 30 第三節 台灣資本成本及有效稅率之衡量 39 第四節 獎勵投資政策的誘因程度 45 第五節 小結 55 第五章 結論 57 第一節 結論 57 第二節 本文之限制與擴展 59 參考文獻 60 附錄 64 第三章數學附錄(一) 64 第三章數學附錄(二) 66 第四章附表4.1 1956-1997年各產業資本成本 67 第四節附表4.2 1956-1997年各產業邊際有效稅率 73
27

我國農田水利的制度與組織研究

蔡玫芬 Unknown Date (has links)
28

高科技事業市場佔有率的問題研究

盧俊廷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根據資策會MI1996年所發佈的資料顯示,台灣目前已成為世界第三大資訊硬體產值國,到底這樣的市場排名是如何估算出來?背後代表的意義為何?而身為高科技資訊產業的領導者--微軟與英代爾,他們如何成就今天的市場佔有的霸業?又近幾年興起的網際網路,具有快速傳輸以及雙向互動的特性,它的出現對於高科技產業在「市場佔有率」方面是否有所影響? 本研究針對以上的現象,加以深入探討,提出有關「市場佔有率」方面的五個研究問題:市場佔有率V.S.製造佔有率、市場佔有率V.S.顧客佔有率、市場佔有率V.S.利潤(規模報酬)、高市場佔有率V.S.獨佔、網際網路下的市場佔有率。以資訊軟硬體產業及市場行銷研究機構為個案研究的對象,訪談業界人士,並鋪以次級資料的蒐集。 本研究主要的發現如下: 1.「市場佔有率」因包含自有品牌、行銷通路以及運籌能力,較「製造佔有率」代表的只是生產品質、成本及交貨時間快速箏能力,所能表達出的附加價值並不相同。 2.「顧客佔有率」管理模式有其適用的時機,當顧客需求差異較高且顧客價值曲線較為陡峭時,較適用。 3.傳統產業與高科技產業均存在著「規模報酬遞增」的現象,但是因為高科技產業通常會經由「市場主流設計」形成網路,且透過「網路外部性」、「自我加強機制」的運作有助於網路擴充,使產品規模數量增加更快,「規模報酬遞增」的現象更為明顯。 4.在高科技產業中,獨佔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市場主流設計出現之後,會因為「學習效果」而產生「轉換成本」,再加上「協調效果」的關係,極有可能出現「獨佔」的情形。 5.網際網路的經營環境下,自有品牌的推動、「顧客佔有率」管理模式的實施及盜版的防治均變得較有可能達成。
29

有線電視綜合性頻道對無線電視在節目策略上之研究

胡堯庭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主要針對台灣地區蓬勃發展的有線電視頻道,其中的綜合性頻道在面對三家無線電視台時所面對的問題與採取的競爭策略。在研究中,以TVBS與超視做為有線電視綜合性頻道中的代表性頻道,藉此探究與無線電視的競爭關係。 研究採取收視率與策略的分析比較,以及對研究所設定的頻道中,與節目策略相關的人員進行訪談,藉由訪談與策略收視率分析的比較,勾勒出有線電視綜合性頻道對無線電視從基本的節目排程策略到節目策略,最後到頻道本身的定位問題的主要現象。 研究發現,有線電視綜合性頻道若是以綜合性的角度切入理論上常是採取專門性策略的有線電視市場,則是必須以擴充家族頻道、提高綜合性頻道中節目與無線電視的差異性作為競爭市場的基本原則。 本篇論文的HTML版本位置在: 完整版:http://www.digicor.com/joel 精簡版:http://www.geocities.com/Capito1Hill/9687/index.html HTML版本的論文內容,可能會因為資料更新或其他原因而有所更動。
30

台北市民眾收看有線電視新聞之動機與滿足研究 / A Study of Taipei Cable TV News Viewers - from A Uses and Gratifications Perspective

游進忠, YOU, CHING-CHU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從世界各國有線電視的源起不難發現,有線電視脫胎自地方共同天線。發展地方共同天線原本是為了改善地方收視不良的情況,各國有線電視至今大都沿襲此一地方性格。而我國當然也不例外,根據調查發現,1969年花蓮出現國內第一個社區共同天線;非法「第四台」的鼻祖陳錦池則於1970年在台北市石牌地區架設有線錄影帶播放系統。1990年 6月,高雄第一民主電視台為「突破國民黨壟斷三台新聞」的局面,推出自製的地方新聞,首開「第四台」自製新聞節目風氣。 而今,台灣有線電視蓬勃發展,國內電視生態丕,三台強勢媒體壟斷局面逐漸式微,其中電視新聞正面臨有史以來最震憾的考驗,三台晚間新聞的收視率已經較三年前下滑超過20%以上。反觀,有線電視新聞頻道的平均收視率卻持續上昇。 由於三台新聞長久以來背負著政黨包袱,因此飽受報導角度不夠客觀、立論不夠公正的批判。自有線電視逐漸興起後,各地系統業者開始自製強調本土的地方新聞,頻道經營者致力成為「華人的CNN」 ,國際新聞網絡也進駐分食新聞大餅,三者無一不企圖呈現新聞事件的多面向或開拓觀眾國際視野,一場新聞市場爭奪戰就此熱鬧展開。身處關鍵性要角的龐大電視新聞觀眾是如何看待這場爭戰?而其人口特質與消費需求又為何?實待業者與學界深入探究台灣有線電視新聞觀眾的消費特質,尤其台北市已齊身國際都會且是我國政經中樞,本地民眾的媒介消費行為將成為未來規劃亞太營運中心的重要指標,所以,本研究特以台北市民眾收看有線電視新聞的情形做為探討焦點。在傳播理論領域中「使用與滿足」是閱聽人研究的主流。其主要論點依據是,閱聽人會主動求取資訊滿足特定需求,並了解自己的需要,知道使用何種媒介去獲得滿足。因此,本研究係以「使用與滿足」為理論基礎檢測: 台北市民眾收看有線及無線電視新聞之動機與滿足及其差異;觀眾人口特質對有線電視新聞收視動機、滿足程度、收視行為及涉入程度之影響;並試圖瞭解台北市民眾收看有線電視新聞的動機與所獲得的滿足關聯性,進而歸納出觀眾收視動機與滿足類型,以提供有線電視新聞節目(頻道)業者製播線纜新聞之參考依據。 本次調查分析發現:1.高學歷的年輕中產階層是台北市有線電視新聞的主要觀眾群。支持新黨比率較高,但並未大幅超前其他政黨;在選舉原則上,近八成受訪者傾向選人的自主原則;在每日使用媒介新聞資訊的時間上,無論在報紙、廣播或電視媒介,每日接觸時間都在一小時以下,但在自主時間較充裕的情況下,受訪者有增加收視有線電視新聞的傾向;他們最常收看的有線電視新聞是TVBS新聞及中天頻道新聞,收視習慣以不固定,有時間就看、及晚間收看比率最多;收視原因大多認為有線電視新聞報導尺度較寬、處理較客觀;最想在有線電視新聞中看到的新聞類別,是有關生活及公共政策的資訊且有偏好政治議題的傾向。2.收看電視新聞的 動機偏向是「資訊探索」而非「逸樂消遣」,另外在收看有線電視新聞時則增加「政治守望」的收視動機,並認為有線電視新聞比無線電視(三台)新聞較能夠提供有用的資訊以為選舉時參考。3.台北市民眾收看有線電視新聞與無線電視(三台)新聞的動機與滿足有差異且收視有線電視新聞的動機與滿足高於收視無線電視(三台)新聞的動機與滿足。4.收看有線電視新聞的特定動機越強,其相對應 的滿足程度也就越高。5.本研究出現女性觀眾收看有線電視新聞時的「政治守望」動機高過男性的現象,尤其,想藉由收看有線電視新聞以了解政府官員的動態,並將各項政治資訊做為選舉時參考依據。6.男性收視程度高於女性的收視程度。7.年齡、語言、職業、選舉原則、婚姻狀況的不同,收視有線電視新聞的涉入程度也會有差異。8.閱讀報紙與收視有線電視新聞兩者之間並未存有關聯性;但收看無線電視新聞與收看有線電視新聞兩者間達到極顯著正相關。

Page generated in 0.016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