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37
  • 127
  • 53
  • 9
  • 1
  • 1
  • Tagged with
  • 191
  • 191
  • 39
  • 35
  • 31
  • 31
  • 29
  • 28
  • 25
  • 25
  • 24
  • 24
  • 24
  • 24
  • 23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31

韓國語補助用言與中文對應表現研究─以去、來為中心 / A Contrastive Study on Korean Auxiliary Verb and Their Equivalent Expressions in Chinese : Focused on '-a/e kata' and '-a/e ota'

張祐瑄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的目的在於能讓以中文為母語的韓語學習者,能夠更快速且深刻理解韓語補助用言‘(-어)가다’和‘(-어) 오다’,並進一步期許藉由本研究的結果,學習者們得以將此文法表現確實的應用於日常生活與對話當中。 「補助用言」是中文母語者學習韓語時,感到困難且容易出現誤用情況的文法範疇之一,尤其韓語之中「補助用言」的運用相當發達,而中文之中雖然亦有與其對應之「補語 」的概念,但與韓語的「補助用言」相較之下,兩種文法概念雖然相似,但分別屬於兩個語言的框架之中,仔戲相比,兩者概念的判別基準與定義以及使用情況分佈,有著相當程度的落差。韓語「補助用言」之中的‘(-어)가다’和‘(-어)오다’,若將其直接認知為中文的「趨向補語」,而翻譯為「動詞+去」和「動詞+來」的話,反而容易產生誤用,甚至在某些特殊的用法時,是找不到韓中兩語言的對應關係的。 因此本研究從中文母語者學習韓語時面臨困難的「補助用言」範疇之中,選出‘(-어)가다’和‘(-어)오다’這一組類型,以中文母語者的角度對其各種用法進行分析,並依循找出其對應的中文。首先,為了釐清韓語補助用言‘(-어)가다’和‘(-어)오다’對於中文母語者的學習困難,將會依據先行研究(既存研究)鉅細靡遺地揭露韓語補助用言的各種特色,以及其中‘(-어)가다’和‘(-어)오다’的各項用法分類。接著,將語言資料庫的內容以抽樣篩選的方式,檢視補助用言‘(-어)가다’和‘(-어)오다’各種用法的使用分佈情形,進而比對先行研究之中的分類法是否符合語言使用者的使用情形。最後,將整理韓語補助用言‘(-어)가다’和‘(-어)오다’所對應的各項中文表現,並概略的比較韓語與和中文之間的的使用方式之異同。
32

視覚の操作 - 「新古今集」と唐詩との比較を通して -

趙, 青 31 March 2005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33

電子商務課徵加值稅議題研究 / A Study of Value-Added Tax Issues on Electronic Commerce

何振興, Ho, Chen Hs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數位經濟時代來臨對傳統租稅原則、加值稅制度與稽徵技術產生莫大的挑戰,衍生出納稅義務人身分難辨、數位商品難以定性、課稅權歸屬問題、查核軌跡消逝等課稅難題,先進國家及國際組織就電子商務課徵消費稅處理,發展出各自的課稅主張與特色。本文之主要目的係藉由比較分析國際間對電子商務課徵加值稅之政策主張,得出完善我國對電子商務課徵營業稅制度之建議。 本文採文獻探討、制度比較及歸納評述法,探究美國、歐盟及OECD在電子商務課稅態度、傳統租稅原則之適用、數位商品之法律性質、課稅權歸屬原則及常設機構定義等面向之異同。再檢視我國現行的電子商務相關的營業稅課徵規定,歸納整理出我國與國際課稅主張之差異並評析其利弊。我國營業稅制度與稽徵方式面對新興多變的電子商務仍有許多不足之處,透過借鏡國際先驅制度以期能力挽我國稅收流失的困境。
34

對不同關係對象的利他行為與利他動機-台灣與日本之比較─

木村敦, Kimura Atsush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相對於西方之個人行道德律,中日都被認為是屬於關係性道德律的文化。然而中日的關係性應有其本土性的差異。本研究先以開放性的問卷收集中日大學生對父、母、手足、朋友與同事等關係性對象在日常生活中做了那些利他的行為及做這些行為的理由。經濃縮後編成正式的量表,施測於335位台灣大學生與284個日本學生,結果發現,兩個文化之受試者對不同的對象,其利他行為與利他動機的因素結果異同互見。不管是甚麼對象,日本受試者的利他行為項目普遍地少於台灣受試者。就幾個具特殊涵義的因素項目做中日比較,發現台灣表現有規範性的利父母行為,日本若有規範性利他行為,其對象是朋友或同事而非家人。中日的利他都以「內團體之親」為主要的利他動機,但中國的內團體之親以血緣為中心,日本的內團體之親則以共享生活空間與經驗的互動者為對象,朋友與同事為優先順位。就總量來看,兩文化的受試者表現最多利他行為的對象均是朋友,而非家人。這應與本研究所觀測的是成本低的日常利他行為而非緊急情境的利他行為有關。朋友之間的日常利他行為可以說是人情性的利他行為,是維持友誼的必要條件。
35

國小學童理解問題方式的發展:加減比較問題

馬祖平, Ma, Tzu-P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過去的研究以學童的解題表現為基礎,用「等化」或「配對」的觀點來說明學童如何理解比較問題(Carpente & Moser, 1984; Fuson, Carroll & Landis, 1996; Nesher, Greeno & Riley, 1982)。本研究認為解讀比較問題關係句的方式應有「配對」、「向被比較量等化」與「向參照量等化」,研究旨在探討此三種理解方式的發展順序與整合歷程,亦即,學童何時能以某一方式理解關係句以及何時能彈性運用不同方式來理解同一關係句。 本研究的作業是在題本中呈現與「配對」、「向被比較量等化」及「向參照量等化」理解方式一致的算式(有的為標準算式與有的為開放算式),要求學童作出算式與題意是否一樣的是非判斷:題本中每一比較問題下有三個算式,有的算式正確表徵題意,有的則與題意不符。如此,當學童能以某一種理解方式來了解題意時,即使該理解方式不是學童偏好的,學童仍能在看到與此理解方式一致的算式時作出“是”的判斷。 本研究對563位二下到四上學童進行團體施測,結果顯示,年級時段對學童的表現不十分顯著,在算式形式方面,未發現某一算式形式在三類問題類型上都傾向被判斷符合題意。除了參照量未知題外,學童在各比較問題上,比起其他算式,都較傾向判斷正確標準算式與題意相符。在差異量未知題上「配對算式」恰為標準算式,在被比較量未知題上「同被比較量等化算式」恰為標準算式,在參照量未知題上「向參照量等化算式」恰為標準算式,以正確標準算式為判斷對象時,整體而言,學童在差異量未知題的表現最好,其次為被比較量未知題,參照量未知題則較差。 在未知數性質相同的問題上,以標準算式為判斷對象時,學童傾向判斷運算符號為"減號"的算式與題意相符。在被比較量未知題與參照量未知題上,標準算式運算符號與關係句描述的方式一致時,易被判斷符合題意。在同類問題下,以正確開放算式為判斷對象時,若開放算式與標準算式彼此表徵的關係互為"子集合對調"關係,較易被判斷符合題意;若開放算式與標準算式彼此表徵的關係互為"加減五逆"關係,則較不易被判斷符合題意。在整體的算式判斷作業表現上,同一文字題下的兩正確算式互為"子集合對調"關係時,學童反應的一致性較高,同一文字題下的兩正確算式互為"加減互逆"關係時,學童反應的一致性較低。 推論「配對」方式發展最早,其次為「同被比較量等化」方式,「向參照量等化」方式則較晚發展。學童的「配對」方式因應差異量未知題形成特殊的"減法策略",並將此策略過度類化到其他問題類型上;部分學童似乎發展出特殊的「向被比較量等化」方式並因應被比較量未知題,將關係句的描述方式與運算方式間形成連結,且將此連結方式過度類化於參照量未知題。直到四上為止,學童發展的理解方式都仍未一般化,僅適用於特定的問題情境,而不能以同一方式掌握所有比較情境中的數量關係。同時,學童缺乏以不同觀點來理解同一比較問題的能力,這可能是因為學童未能成熟運用「部分-部分-整體」基模來掌握數量間的關係,而使得理解方式之間缺乏相互轉換的彈性。
36

美日對外援助政策之比較研究

白捷隆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對外援助(foreign aid)是一項在現實與理想之間拉鋸,深具爭議性的政策工具,可為學術研究帶來挑戰性。對外援助多從理論面或個別國家研究,殊少採比較研究設計。筆者對世界前兩大援助國美日的外援政策實施系統性比較,採用比較外交政策大師羅斯諾(James N. Rosenau)所述“從事外交政策的比較分析首須建立比較的標準,並賦予二分的(dichotomous)次變化,方能起碼地比較與推論某一現象的存在或不存在”的方法。本論文觀察與比較的標的包括:國際因素、內在動機、決策設計、援助類型、對象選擇等五種變項。首先推論美日外援政策的型態與取向;次則歸納其異同性;再運用「援外分佈理論」解釋差異原因;進而驗證美日外援政策型態命題之精確性;最後,並以建立外援政策型態的評估模式為本論文之預期成果。 在國際因素與內在動機方面,美日外援政策具有相似性。美國基於冷戰終結與911事件因素的刺激,對外援政策分別做出冷卻或強化的決定,係屬於一種自主的性質,甚至影響到絕大多數的援助國隨美國調整外援政策。冷戰終結與911事件因素引起的外部衝擊,並未使日本的外援額度隨國際主流趨勢增減,甚至採行的是一種相反的政策。美國在跨世紀階段的政策文件及數據,顯示秉持運用外援達成政經外交目標的動機,具有工具性質。日本則反應出從強調獲取經貿利得的動機,轉向運用外援配合追求政治戰略目標,亦屬工具性質。美國外交部門在外援決策具主導性;日本在2001年省廳改制後,外務省成為外援協調與決策的權責機構,但短期內不易排除財經系統既存影響力。美國傾向雙邊外援與高贈與比例,透過外援來達成政經外交目標;日本傾向雙邊外援與低贈與比例,塑造對稱互惠的雙邊環境,在經貿利益上不願過度讓步。美國外援地理分佈具有全球均衡與彈性選擇的特質;日本則具集中亞洲的區域慣性,無法顯現出全球性的均衡格局。 由於日本在決策設計上的變革,加上與政治議題連結的傾向,日本外援政策的本質極可能在數年內產生較大變化,有待追蹤瞭解。反觀美國,各種國內外因素將使其外援政策型態較具有持續性與穩定性。從研究成果顯示,本論文之推論與比較模式,對於評估兩援助國外援政策型態的取向,具有一定程度的可行性;應有助於對其他援助國外援政策型態的觀察、比較與認識。 關鍵詞:美國、日本、對外援助、經濟援助、比較研究
37

歌枕「塩釜の浦」の新古今的展開

趙, 青 31 March 2006 (has links) (PDF)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38

掛詞と双関 - 日中詩歌の構造に関する一考察 -

趙, 青 31 March 2007 (has links) (PDF)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39

連邦制国家インドにおける高等教育の展開-1990年代以降の変化に着目して-

奥原(渡辺), 雅幸 23 July 2019 (has links)
京都大学 / 0048 / 新制・課程博士 / 博士(教育学) / 甲第21986号 / 教博第239号 / 新制||教||185(附属図書館) / 京都大学大学院教育学研究科教育科学専攻 / (主査)教授 南部 広孝, 教授 杉本 均, 准教授 服部 憲児 / 学位規則第4条第1項該当 / Doctor of Philosophy (Education) / Kyoto University / DGAM
40

ベトナムの和入教育からみた包摂の原理 -学校を中心とした公教育圏の変容-

白銀, 研五 26 July 2021 (has links)
京都大学 / 新制・課程博士 / 博士(教育学) / 甲第23400号 / 教博第263号 / 新制||教||203(附属図書館) / 京都大学大学院教育学研究科教育科学専攻 / (主査)教授 南部 広孝, 教授 杉本 均, 准教授 服部 憲児 / 学位規則第4条第1項該当 / Doctor of Philosophy (Education) / Kyoto University / DGAM

Page generated in 0.0375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