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29
  • 28
  • 11
  • 1
  • 1
  • 1
  • Tagged with
  • 43
  • 43
  • 20
  • 13
  • 12
  • 10
  • 10
  • 10
  • 8
  • 8
  • 8
  • 7
  • 7
  • 7
  • 7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31

集團企業跨業多角化與知識管理關連之研究 / Diversification of the conglomerate company to the new industry: from the view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張凱鈞, Zhang, Kai-Ju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由於國內市場競爭激烈與本業成熟化,我國集團企業的多角化程度高,且跨業的意願也高,但是這些跨業多角化的績效卻不如預期的理想。本研究認為集團跨業多角化時應該發揮 「知識」的範疇經濟,也就是善用集團現有的核心知識,將這些知識帶入新產業內,並使用適當的知識管理模式管理集團內與集團外的知識,進而創造出新的核心知識與競爭優勢,以提升集團跨業多角化的成功績效。 本研究以 「知識理論」為基礎,探討集團跨業多角化中,知識流通、知識蓄積、知識整合與知識創造及產業創新間的關連,並以個案研究的方式推導出相關的命題與結論。主要的研究發現與結論如下: (一)知識的特性會影響集團企業跨業多角化的知識流通方式。 本研究將知識分為兩個特性,即專屬性與內隱性,跨業多角化所流通的核心知識中,專屬性高的知識流通來源主要來自集團內,而內隱性高的知識流通媒介主要以人員移轉或引進的方式。 (二)多角化的知識管理模式會影響新核心知識的創造。 本研究認為知識管理模式包括知識流通、知識蓄積與知識整合,得出以下的結論: 1.跨業多角化的知識創造都需要有集團外的知識流通。 2.跨業多角化的知識創造會將專屬性低、內隱性高的知識轉化為專屬性高、內隱性低的知識,也就是將蓄積在個人的知識,外顯化成為蓄積在實體系統的知識。 3.跨業多角化過程中,知識的整合會建構新的核心知識。 4.集團外與集團內知識的整合成功是集團跨業多角化知識創造的主因。 (三)集團多角化企業的知識創造將會影響產業創新。 本研究發現,集團跨業多角化的創新來自於新核心知識的創造,而該企業應用新核心知識的創新將促成該產業的創新。
32

オープンアクセスをウォッチする10大ツール

MINE, Shinji, 三根, 慎二 04 1900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33

資料採礦於資訊流通業(B2B)之應用研究—以個案公司為例

陳炳輝, Chen, Ping-Hu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所謂資料採礦是指『從大量資料或大型資料庫中由電腦自動選取一些重要的、潛在有用的資料類型或知識』。目前資料採礦所包含的各種技術已被廣泛的應用在許多領域上,本研究即要利用資料採礦的技術從大量的客戶交易資料中採掘出客戶與商品之間的關聯性知識,並將之應用未來客戶銷售活動。 資料採礦於流通業多為B2C之應用,本研究則嘗試將資料採礦分析應用於B2B之交易分析,並以個案公司與其客戶之實際銷售資料為本研究之資料來源,本研究利用Clementine電腦軟體為資料採礦工具,並依分析目的之不同,運用該軟體提供之各項採礦模組分別對個案公司之交易資料進行分析,如: *.使用關聯網〈web〉的方式,針對個案資料,尋找商品銷售間的強弱關係,挑出銷售關聯性較高的商品組合,並且利用C5.0決策樹演算法,尋找該交易行為的對象之特性為何。 *.使用Apriori演算法,針對BZ(商圈)、DL(經銷商)、SP(門市)等不同客戶類型在不同的資料期間,找出資料中所有商品之關聯規則。 *.利用Apriori演算法,利用前半年資料,找出IFAKMB(主機板)、IFDDLC(LCD監視器)、IFCOCP(中央處理器)等類別商品的購買規則,並分別以後半年的資料進行驗證,探究此規則之可行性。 接著針對各項資料採礦結果,就個案公司之實際狀況進行解讀,同時更重要的是探討該分析結果應用於銷售實務上之可行性,如:產品銷售規則,行銷策略、促銷戰術之擬定等。最後並以本研究之結果及經驗,對個案公司提出資訊管理系統資料補強之建議及資料採礦於未來可再延伸探討之應用方向。
34

異質信念與臺灣上市證券交易的價量實證分析 / Heterogeneous Beliefs in Price-Volume Relationship of Taiwan Stock Market

劉龍鵬, Liu, Lung Pe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異質信念(Heterogeneous beliefs)修正傳統資產定價理論中同質信念(Homogeneous beliefs)的基本假設,探討投資者間所持有的不同資訊,以及對於資訊的不同參考程度,如何影響資產定價。 本文試圖以Banerjee(2008)的模型,估計出臺灣投資者對於台灣各家公司股票的價格參考密度;並且透過外部研究者的預測作為市場不同信念的代理變數,探討異質信念對於臺灣股市交易的價量影響。 經由實證結果發現,在台灣的股市交易市場上,當市場的資訊流通速度愈快,投資者對公開資訊的參考密度愈低,投資者愈易依賴自己所持有的私人資訊。當投資者的行為決策將愈顯紛歧時,對交易量和報酬率的影響皆為正。 / Heterogeneous beliefs, which revise the basic assumption of traditional asset pricing theory- Homogeneous beliefs, study the impact on asset pricing by different information owned and referred by investors. I use the model derived from Banerjee(2008)to estimate the degree how Taiwan investors will take into account stock prices when they make investment decisions. Also, I study how heterogeneous beliefs of investors influence stock prices and trading volume in Taiwan stock market, using predictions of external researchers as a proxy variable of dispersion in beliefs.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gree which investors take into account prices will be lower when a faster information flowing speed exists in Taiwan stock market. When investors rely more on their private information, their investment decision will become much diversified. Dispersion in beliefs has a positive influence on stock trading volume and return.
35

全球之眼,在地之聞-分析國際媒體如何報導2012年臺灣總統大選 / The coverage of 2012 Taiwan presidential election in international media

楊舒詠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試圖從「國際新聞流通」之理論背景出發、根據「新聞馴化」與「新聞框架」理論架構,多層次比較分析不同國家之主要平面媒體對臺灣2012年總統大選報導之趨向,透過內容分析與新聞論述法, 分析自2011年1月1日至2012年1月21日期間,《紐約時報》 ( The New York Times )、《華盛頓郵報》( The Washington Post ) 、《基督教科學箴言報》 ( 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 ) 則 、香港《南華早報》(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 、新加坡《海峽時報》( The Straits Times ) 、南韓《韓國時報》( The Korea Times )、英國《衛報》(The Guardian)與澳洲《澳洲人報》( The Australian ) ,八家不同報紙的相關報導。進而瞭解發生在國外的重要事件如何被其他國家所報導與呈現,是否存在不同差異?並從中探析影響國際媒體報導臺灣本次選舉內容呈現的可能因素。研究發現各報報導數量有顯著差異、報導類型無顯著差異、報導篇幅有顯著差異、報導版面配置具有差異、新聞來源無顯著差異、報導偏向大致相同、主要消息來源存有差異、馴化策略無顯著差異、新聞框架應用大致相同。 / The present study is aimed to explore the significances how major foreign news agencies represented presidential election of Taiwan in 2012. By manifesting contexts of chosen news agencies such as The New York Times, The Washington Post, 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The Strait Times, The Korea Times, The Guardian and The Australian with chosen period from 1st January, 2011 to 21st January, 2012, the author furthers the study embedded with theoretical approaches focused on international news flow, domestication and framing of news to articulate how foreign news agencies represented the news event abroad on the basis of data analysis and new discourse, furthermore, the author also examines the potential variables which might influence the news tendency among foreign news agencies when depicting presidential election of Taiwan in 2012. The results suggest there is no overt significance regarding news categories, news sources, news orientation, news domestication and news frames; however, the significance could be applied to the findings as exploring the quantity of news coverage, news layout and major news sources.
36

我國大額支付系統成交值影響因素之研究 / A study on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transaction value of large value payment system in Taiwan

龔玲雅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大額支付系統係銀行間清算之重要金融基礎設施,除可降低整體商業與金融交易成本外,並作為中央銀行傳遞貨幣政策操作效果之管道,我國大額支付系統成交值為國內生產毛額之數倍,且逐年增加,說明大額支付系統之於經濟活動的重要性,但大額支付系統成交值與國內生產毛額之間是否具有同向變動的關係,少有相關實證研究。 大額支付系統具有促進貨幣交易媒介之功能,透過貨幣所得流通速率(Income Velocity of Money)影響貨幣需求,並與中央銀行貨幣政策公開市場操作密切相關,本研究由總體經濟因素、中央銀行貨幣政策因素、支付系統制度性與結構性因素及重大事件等建立迴歸分析模型,探討各解釋變數與大額支付系統成交值變動之關聯性。實證結果發現,名目國內生產毛額、通貨比率及持有貨幣的機會成本、新臺幣兌美元匯率、全體銀行法定準備金、中央銀行定期存單淨釋出金額及大額支付系統週轉率等解釋變數,均與大額支付系統成交值變動具有正向之統計顯著性,顯示大額支付系統與相關總體經濟因素有關。 大額支付系統伴隨一國經濟成長、支持相關經濟活動,且與中央銀行貨幣政策操作有關,具中央銀行傳遞貨幣政策操作效果之功能,此外,本研究發現,大額支付系統週轉率與大額支付系統成交值變動呈正向相關,中央銀行藉由提升大額支付系統效率措施,促使貨幣需求減少,進而降低貨幣供給,應有助於降低貨幣發行成本。 / Large value payment system (LVPS) is an important financial infrastructure for interbank clearing, which can reduce the overall business and financial transaction costs, and could help transmitting the central bank’s monetary policy effect to the market. Taiwan's LVPS transaction value increasing yearly is several times of its GDP. It shows the importance of the LVPS to domestic economic activities. There is little empirical research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VPS transaction value and GDP. The LVPS could promote the function of the medium of exchange, which affects the demand of money through the Income Velocity of Money and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entral bank monetary policy. This study’s regression analysis is based on the macro economic factors, the central bank monetary policy factors, payment system institutional and structural factors and major events.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GDP, the currency ratio and the opportunity cost of holding the currency, USD/NTD exchange rate, the reserve of the whole bank, the net central bank's negotiable certificates of deposit and LVPS turnover, those variables have positive relationship an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with the LVPS transaction value changes. The LVPS is accompanied by the economic growth of a nation, supporting the relevant economic activities, related to the central bank's monetary policy, and served as the conduit of the monetary policy effect. The study also found that LVPS turnover and its transaction value’s changes are positively related. The central bank would decrease the cost of money issuance by introducing some institutional measures to strengthen the efficiency of the LVPS, then could help reducing the money demand and supply.
37

內外部技術網路與組織知識流通之研究-以TFT LCD產業為例 / Knowledge flow process of TFT LCD industry in Taiwan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organizational internal networking and external networking

楊晴媚, Yang, Ching-Me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台灣TFT LCD產業在國內六家主要廠商的帶動下,由草創期邁向快速成長期,成為世界舞台上矚目的焦點。本研究以台灣TFT LCD產業為研究對象,一方面為台灣TFT LCD產業記錄略盡微薄之力,一方面藉著技術知識特質與內外部技術網路的探討,深入瞭解台灣TFT LCD產業組織知識流通以及能耐打造的情況。 本研究以個案訪談為主要研究方式,共訪問六家主要的TFT LCD廠商。本研究以「技術知識特質」、「外部技術網路」、「內部技術網路」探討其對台灣TFT LCD產業廠商「組織知識流通」的影響。本研究之研究發現如下: 壹、技術知識特質對外部技術網路之影響 一、本研究發現當組織技術知識路徑相依度不同時,與技術知識吸收來源關係緊密程度亦不相同。當組織技術知識路徑相依度愈高時,與技術知識吸收來源關係愈寬鬆。當組織技術知識路徑相依度愈低時,與技術知識吸收來源關係愈緊密。 二、本研究發現當組織技術知識路徑相依度不同時,組織在吸收供應商的技術知識上採取不同的模式。當台灣TFT LCD廠商技術知識路徑相依度愈高時,其在吸收技轉廠商的技術知識上採取共同開發模式。當台灣TFT LCD廠商技術知識路徑相依度愈低時,其在吸收設備供應商的技術知識上採取交付模式,且設備供應商會提供文件資料、派人駐廠協助。 貳、外部技術網路對組織知識流通之影響 一、本研究發現當組織與技術知識來源關係緊密程度不同時,組織在管理知識吸收上會採取不同的互動方式。當台灣TFT LCD廠商與技術知識來源關係緊密時,其在管理知識吸收上會採取持續互動的方式。當台灣TFT LCD廠商與技術知識來源關係寬鬆時,其在管理知識吸收上不會採取持續互動的方式。 參、內部技術網路對組織知識流通之影響 一、本研究發現知識經驗的分享有助於組織知識在轉換過程中創造與蓄積。知識經驗透過師徒制、在職訓練分享,有助於知識在共同化過程中蓄積與傳播。知識經驗透過文件資料撰寫,有助於知識在外化過程中蓄積與傳播。知識經驗透過面對面溝通分享,包括會議召開、空間設計,有助於知識在結合過程中創造。知識經驗透過內部網路分享,有助於知識在結合過程中蓄積與傳播。 二、本研究發現組織擁有知識創造型團員有助於組織知識的流通。台灣TFT LCD產業的知識操作員在知識共同化過程中,藉著親赴日本實地學習促進組織知識的吸收。台灣TFT LCD產業的知識操作員在知識外化過程中,藉著將受訓內容進行文件化記錄,促進組織知識的蓄積。台灣TFT LCD產業的知識主管屬於T型人,透過會議傳遞、溝通組織願景,有助於知識的創造。 三、本研究發現組織內研發部門與生產部門間的連結與轉移,有助於解決知識創造過程中的問題。台灣TFT LCD各家廠商皆藉著研發部門與生產部門間人員的互動來促成問題的解決。 肆、台灣TFT LCD產業創新特色 一、本研究發現台灣TFT LCD產業這兩年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廠商為了避免技術風險與市場風險,採取下列的作法:以共同開發、獨家授權、合資等模式,與獨有的日本技轉廠商維持緊密的合作關係來降低技術風險;以產品銷售母公司、為技轉廠商進行代工等方式來降低市場風險。 二、本研究發現當母公司進行跨業投資台灣TFT LCD產業時,會透過集團協助組織知識流通,其中包括高階主管、生產人才的調任,以及技術知識、管理經驗的提供。 三、本研究發現在產品開發能力移轉上,台灣TFT LCD廠商成功邁向第二個層次—調適與零件本土化的能力移轉,並建構本身在實體系統、管理系統、技術與知識、價值觀各方面的核心能力。 四、本研究發現在台灣TFT LCD產業崛起過程中,工研院除了提供技術知識給廠商外,亦扮演人才提供的角色,協助台灣TFT LCD產業組織知識的流通。 五、本研究發現在台灣TFT LCD產業崛起過程中,創新的CEO透過容忍智慧型失敗、塑造關懷(Care)與學習的組織環境,協助組織內知識的流通。
38

吸收能力,網路關係與企業創新之關聯

許強, Hsuchea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研究以台灣最具競爭力的IC設計產業為例,從『知識管理』的角度出發,以『吸收能力,網路關係與企業創新之關聯』為研究主軸,探討1.吸收能力之構面。2.吸收能力與知識網路間的交互關係。3.影響吸收能力的其他因素。4.吸收能力,知識網路與知識流通的關係。5.吸收能力,知識網路與企業創新之關聯。6.最後提出『吸收能力』階段性培養過程作為最後結果。研究結果如下: 一,吸收能力的構面分為『個人層次』與『組織層次』兩方面,包括有:1.員工背景差異性(此構面影響性事後證明並不大)。2.員工教育訓練。3.員工知識專精度(觀察指標為創始人之技術背景與員工學歷分佈情形)。4,R&投資(企業創新可說是R&D的副產品,想要持續創新就必須針對組織核心技術知識不斷地投資研發)。5.組織具有互補性知識多寡(知識具有多元性,因此組織具有互補性知識愈多愈有助於吸收外界的新知識)。6.組織先前知識基礎(學者Cohen&Leventhal(1990)提出吸收能力是組織先前知識基礎的函數,因為知識具有路徑相依性,因此先前知識基礎有助於下一期知識的吸收與利用,故先前知識基礎是組織吸收能力的根本)。 二,外部網路關係可視為『知識網路』,網路成員交流的內容以知識為最主要的實質內涵。因此,吸收能力與知識網路間具有『正向回饋效果』。好的吸收能力有助於建立網路關係,而好的知識網路有助於組織吸收能力的加強。 三,影響吸收能力其他因素有,1.知識蓄積整合機制(將學到的知識儲存於組織中),2.知識流通機制(做好與外界知識的介面管理,以加速知識的流通效果),3.管理機制(組織必須設立一些激勵制度或管理機制設法留住知識型員工,因為大部分內隱性知識是以人為最主要的載體)。 四,好的吸收能力與知識網路關係有助於知識流通效果的改顫,不但會加速知識移轉的速度,甚至學習知識的效果也會大大地提升。 五,當組織有好的吸收能力與網路關係時,企業創新的可能性便大大的提升,因為創新來自於新技術知識的開發,若組織可以很快遞接收外界新知識,進而蓄積,整合,與利用,則企業創新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六,本研究最後提出『吸收能力階段性培養』的動態架構,說明吸收能力最初是因為組織與員工的知識專精度,進而不斷地做R&D,與外部網路伙伴結盟做技術知識交流。此外,組織內部也設立一些機制使知識得以蓄積儲存,流通與整合,經過這些過程後使組織原本吸收能力的層次向上提升,最後達成企業創新的目標。 第壹章 緒論 6 第一節 研究動機 6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知識管理理論 12 壹,知識的內涵及分類 12 貳,知識移轉 15 參,知識整合蓄積與擴散 18 肆,知識創造 19 伍,知識管理理論小結 23 第二節 吸收能力理論探討 23 壹,吸收能力定義 23 貳,組織學習理論探討 27 參,吸收能力理論小結 28 第三節 網路關係 29 壹,網路定義 29 貳,網路類型 31 參,網路利益 32 伍,網路關係小結 33 第四節 企業創新 35 壹,創新的定義與分類 35 貳,知識創造與企業創新的影響因素 38 參,企業創新小結 39 第參章 研究方法 40 第一節 研究架構 40 第二節 研究變項 43 壹,影響吸收能力的構面 43 貳,知識網路關係 45 參,影響吸收能力的其他因素 45 肆,吸收能力,知識網路與知識流通間的關聯 47 伍,吸收能力,知識網路與企業創新間的關聯 48 第四節 研究範圍 48 第五節 研究方法 51 第六節 研究限制 52 第肆章 個案分析 53 第一節 專業消費性IC設計業 53 ---凌陽科技 53 壹,IC設計產業簡介 53 貳,凌陽科技公司簡介 54 參,吸收能力之構面 58 肆,吸收能力與網路關係之交互關係 63 伍,吸收能力其他影響因數 69 伍,吸收能力,網路關係與知識流通的關係 77 陸,吸收能力,知識網路與企業創新之關聯 77 第貳節 IDM大廠---旺宏電子 85 壹, 旺宏公司簡介 85 貳,吸收能力之構面 86 參,吸收能力與網路關係間之間的交互關係 90 肆,吸收能力其他影響因素 94 伍,吸收能力,網路關係與知識流通之關係 99 陸,吸收能力,網路關係與企業創新之關係 100 第三節 專業記憶體IC設計---鈺創科技 105 壹,記憶體IC產業介紹 106 貳,鈺創科技簡介 107 參,吸收能力之構面 111 肆,吸收能力與網路關係間的交互關係 115 伍,吸收能力其他影響因素 119 陸,吸收能力,網路關係與知識流通間之關係 123 柒,吸收能力,網路關係與企業創新的影響 123 第四節橫跨3C的IC設計公司---瑞昱半導體 127 壹,IC設計產業簡介 128 貳,瑞昱半導體簡介 129 參,吸收能力之構面 134 肆,吸收能力與網路關係間之交互關係 137 伍,吸收能力其他影響因素 142 陸,吸收能力,網路關係與企業創新之關聯 148 第伍章 命題發展 153 第一節 吸收能力影響構面之探討 154 第二節 吸收能力與外部知識網路關係間之交互影響 170 第三節 吸收能力其他影響因素之探討 175 第四節 吸收能力,知識網路關係與知識流通的關聯 182 第五節 吸收能力,知識網路關係與企業創新之關聯 183 第陸章 結論與建議 188 第一節 研究結論 188 第二節 理論與實務含意 195 壹,對理論的貢獻 195 貳,對實務的貢獻 196 第三節,對後續研究的建議 197 第柒章 參考文獻 204 英文部分 204 中文部分 206
39

組織知識流通之研究--以台灣資訊硬體業為例 / The research on organizational knowledge flow - take Taiwan information hardware industry as an example

賴威龍, Lai, Wei-Lu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依據資策會市場情報中心的統計,1997 年我國資訊硬體工業海內外的總產值已達 302 億美元,成長率達 24.8%,顯示台灣的資訊硬體工業佔世界市場--主要的地位。資訊硬體工業在我國發展相當成功,其發展歷程與分工方式值得探討,而更值得注意的是,資訊產業 廠商如何能在變動快速的外界環境條件下,運用組織內外部的資源不斷的進行知識吸收、創造與擴散。 本研究由「組織為知識流動、創造與蓄積的載體」的角度出發,試圖在本土優秀廠商組織能耐持續深化的過程中,歸納出台灣資訊硬體工業的組織知識創造模式,藉以發掘台灣獨特 (Taiwan-specific) 的競爭優勢。主要研究問題包括:(1) 技術特質如何影響組織知識流通?(2) 團隊領導與組織情境如何影響組織知識流通?(3) 臺灣資訊硬體業特有的創新模式與組織知識流通模式為何? 本研究採個案研究法,共訪問六家廠商,主要研究結論如下: (一) 技術特質不同,組織知識流通隨之不同 (1)路徑相依度:本研究發現當路徑相依度低時,知識吸收將較依賴外界的知識來源,知識創造過程中的團隊自主性將較高。反之,當路徑相依度高時,知識吸收將較依賴內部的知識來源,知識創造過程中的團隊自主性將較低。 (2)模組化程度:本研究發現當模組化程度高時,知識吸收將傾向分散式的知識交流網路,知識創造過程中成員間的分工較清楚,而且團隊創造的知識較能以模組的形式儲存擴散。反之,當路徑相依度高時,知識吸收將傾向集中式的知識交流網路,知識創造過程中成員間的分工較難切割清楚,而且團隊創造的知識較無法以模組的形式儲存擴散。 (3)技術複雜程度 本研究發現當技術複雜度較高時,知識吸收的來源較廣泛,知識創造過程中的團隊多樣性與正式化程度將較高,而且知識愈傾向於以外顯方式蓄積擴散。反之,當技術複雜度較低時,知識吸收的來源較狹隘,知識創造過程中的團隊多樣性與正式化程度將較低,而且知識愈傾向於以內隱方式蓄積擴散。 (二) 團隊領導與組織情境不同,組織知識流通隨之不同 本研究發現師徒制是台灣資訊硬體公司重要的訓練制度,專案的知識儲存方式因此傾向蓄積於個人之上,本研究亦歸納出不同形式的專案領導人對於組織知識流通影響的角度不同。此外,當個人激勵與團隊績效連結程度愈高時,愈有助於知識創造過程中的團隊合作程度,而且當組織各個團隊間的正式與非正式溝通較頻繁時,則有助於內部知識擴散,較能發揮整體組織知識的槓桿效果。 (三) 台灣資訊硬體業的創新特色 從個案的實地探索之中,本研究依據 Henderson and Clark (1990) 提出的學習模式,發現在替先進國廠商的代工經驗中,台灣逐漸吸取了先進國產品設計與製造的知識,因此近年來,雖然關鍵組件多操控在日商與美商的手裡,但是許多台灣優秀的廠商則試圖在產品架構方面進行創新,亦即在整體搭配方面進行突破,設法讓整個產品成本降低或功能提昇,這種現象可見於筆記型電腦產業、掃描器產業、CD-ROM 產業、Monitor,產業等。依據以上的觀察,本研究歸納出台灣資訊硬體業的創新特色是屬於架構方面的創新,對於關鍵組件的創新能力則相對較弱。此外,本研究同時發現本土廠商由於規模較小,因此很難像歐美廠商般以總部的中央貧驗室來進行長期的研發,所以主要扮演的角色為快速的追隨者.,負責盡快將新技術商品化,而透過上下游跨組織的知識流通使得我國廠商能在快速追隨者的定位上持續保有競爭力。
40

IC設計服務業知識創新管理之研究—以S公司為例 / A Study on Knowledge Innovation Management of IC Design Service Industry — Using S Company as an Example

郭政炫, Kuo, Cheng Hsu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之目的,以S公司的IC設計服務專案問題解決方式為案例,運用Dorothy Leonard的基本架構為分析主軸,試圖對S公司IC設計服務部門(台灣工程中心)核心能力建構提出學術性的解釋。本研究採用非實驗性之質性個案研究法,以S公司的三個設計代工及一個內度專案為研究對象。本研究發現如下:   壹、技術知識特質對內部技術網路之影響   一、本研究發現S公司的IC設計服務專案所面臨的技術問題主要為與設計工具相關知識的改變所導引出來的模組式創新或突破式創新。   二、本研究發現面對的問題創新程度高的專案,其內部技術網路連結關係愈強。   貳、內部技術網路對知識流通之影響   一、本研究發現知識經驗的分享有助於組織知識在轉換過程中創造與蓄積。知識經驗透過師徒制、在職訓練及內部經驗分享,有助於知識在共同化過程中蓄積與傳播。知識經驗透過文件資料撰寫,有助於知識在外化過程中蓄積與傳播。知識經驗透過內部網路分享,有助於知識在結合過程中蓄積與傳播。   二、本研究發現組織擁有知識創造型團員有助於組織知識的流通。例如S公司的知識工程師將其內隱知識文件化,加上知識主管的鼓勵,透過共同化、外化的過程,促進了組織的知識流通。   三、本研究發現S公司在實驗與原型的活動中,有助於解決知識創造過程中的問題。   參、S公司的核心能力   一、本研究發現S公司台灣工程中心的核心競爭力如下:     1. 員工知識和技能-一群對設計工具相當熟悉的I型工程師     2. 實體技術系統-公司發展的設計工具     3. 管理系統-經理個人魅力鼓勵員工進行知識經驗的分享     4. 價值觀和規範-以客為尊,建立長期合作夥伴關係   二、本研究發現組織知識流通愈強的專案,有助於組織核心能力建置。 / The intend of study is trying to identify core competency of S Company IC Design Service Department, Taiwan Engineering Center, using the framework proposed by Dorothy Leonard-Barton in 1995. This study is a descriptive and exploratory case study for S company Taiwan engineering center handling three customers’ IC implementation project and one internal new design methodology development project. The major conclusions for this study as below:   1.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echnical knowledge affect internal networking including:    ● The technical knowledge challenge, which S company is faced, is mainly derived from module innovation and/or radical innovation when new design tools introduced.    ● When the problem project team encountered is lower dependency of organizational technical knowledge, then internal networking work closely is required to resolve the problem.   2. The internal networking affects knowledge flow process including:    ● Sharing of knowledge experiences is contributive to organizational knowledge creation and storage during conversion process. Making use of master and apprentice system and on-job training to share knowledge experiences is contributive to knowledge storage and spread during socialization process. Making use of writing documents to share knowledge experiences is contributive to knowledge storage and spread during externalization process. Making use of intranet to share knowledge experiences is contributive to knowledge storage and spread during combination process.    ● Having knowledge-creating crew is contributive to organizational knowledge flow process.    ● During problem solving stage, experimental and prototyping making is helpful for creating organizational knowledge.   3. S Company core competency analysis    ● S company Taiwan engineering center core competency is concluded as following:     1. Employee knowledge and skill — There is a group of I type engineers who are skillful in using design tools,     2. Technical system — Employees have early and un-limited access to S company’s well-developed design tools     3. Managerial system — Knowledge officer personal inference power     4. Value and norms — Company motto “Your Long Term Design Partner”    ● High throughput knowledge flow project helps S company creating core competency.

Page generated in 0.028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