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
わざの臨床教育学--淡路人形座における人形遣いの稽古および興行に関する現象学的記述奥井, 遼 24 March 2014 (has links)
京都大学 / 0048 / 新制・課程博士 / 博士(教育学) / 甲第18017号 / 教博第158号 / 新制||教||145(附属図書館) / 30875 / 京都大学大学院教育学研究科臨床教育学専攻 / (主査)教授 鎌田 東二, 教授 西平 直, 教授 矢野 智司 / 学位規則第4条第1項該当 / Doctor of Philosophy (Education) / Kyoto University / DGAM
|
42 |
ミシェル・アンリの「実践=哲学」古荘, 匡義 23 January 2015 (has links)
京都大学 / 0048 / 新制・課程博士 / 博士(文学) / 甲第18670号 / 文博第662号 / 新制||文||610(附属図書館) / 31603 / 京都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思想文化学専攻 / (主査)准教授 杉村 靖彦, 教授 氣多 雅子, 教授 芦名 定道 / 学位規則第4条第1項該当 / Doctor of Letters / Kyoto University / DGAM
|
43 |
強磁性細線中の磁壁ダイナミクス吉村, 瑶子 23 March 2016 (has links)
京都大学 / 0048 / 新制・課程博士 / 博士(理学) / 甲第19526号 / 理博第4186号 / 新制||理||1601(附属図書館) / 32562 / 京都大学大学院理学研究科化学専攻 / (主査)教授 小野 輝男, 教授 宗林 由樹, 教授 島川 祐一 / 学位規則第4条第1項該当 / Doctor of Science / Kyoto University / DGAM
|
44 |
高強度レーザー電場による単原子層固体の高次高調波発生吉川, 尚孝 25 September 2017 (has links)
京都大学 / 0048 / 新制・課程博士 / 博士(理学) / 甲第20655号 / 理博第4320号 / 新制||理||1621(附属図書館) / 京都大学大学院理学研究科物理学・宇宙物理学専攻 / (主査)教授 田中 耕一郎, 教授 前野 悦輝, 教授 金光 義彦 / 学位規則第4条第1項該当 / Doctor of Science / Kyoto University / DFAM
|
45 |
垂直磁気異方性を有した強磁性細線における磁壁移動現象の研究谷口, 卓也 26 March 2018 (has links)
京都大学 / 0048 / 新制・課程博士 / 博士(理学) / 甲第20941号 / 理博第4393号 / 新制||理||1631(附属図書館) / 京都大学大学院理学研究科化学専攻 / (主査)教授 小野 輝男, 教授 吉村 一良, 教授 島川 祐一 / 学位規則第4条第1項該当 / Doctor of Science / Kyoto University / DGAM
|
46 |
「海上的心聲」: 未來人與物之相互關係 / “Whispers from the Sea”: On Future Human-Object Interrelationships姚紀徽, Yao, Chi Hu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現今,人類的科技世代到處充斥著遍佈運算的便利物件,目前我們人類與科技人造物之間的互動模式,大多數都是:讓此物進入人類的生活。主要的目的是:為了讓人們更有效率地利用這些科技物件,解決他們在生活上的任何困難,或者改變生活不便利的困境。然而,每當物件在面對人類、開始產生情感與意識時,正在地影響著人的知覺感受,同時,人們也賦予了物件新的意義,讓這些物件們產生了新的地位。因此,如何讓人們感受到「物自身」的存在,是本研究探討的主要核心。本論述透過技術現象學哲學家 Don Ihde 的互動關係理論,提出了「科技物件的存在」;以展覽形式的創作「海上的心聲」,創造地點主角彭佳嶼的天氣裝置,進行物自身的內省與探究。本論述的創作手法重新連結了數位資訊對於人類的意義,進而達到「我之於物,物之於我,體驗這個世 界。」
未來,人類與科技產物的生存模式,彼此透過探索和經驗,相互交織、 影響、重置與習慣;人類與物體的互動關係,也將會進行許多未來生活的互動性對話,產生更多值得探討的物件生存議題,以及發展性的想像空間。 / Today, technology is pervasive in our life. The main purposes of the interactions among a human and technological objects are problem solving or efficiency promoting. Nevertheless, the meanings of life and the presence of technologies are often ignored. Don Ihde, who proposed the concept of the experience of object and presented four types of object-human utilization relationships, is one of few researchers who dealt with the issues mentioned above. Based on Don Ihde' s philosophy of technology, the objective of this thesis is to identify the presence of technology of creative design work in rethinking the object-human relationships. The overall concept is an experimental design called “Whispers from the Sea”, which interprets and reveals the weather data in Pengjia Islet. This creative work shows the characteristic Installations which making weather datas in visual and auditory sensations. This study also invites participants to comment meanings among themselves and Pengjia Islet.
In the future, human-object interrelationships will be a very important issue. Thus, one has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existence of an object, and attach importance to effects of smart objects into physical world.
|
47 |
台灣地區上市股票填息現象之研究-租稅效應與顧客效應之實證陳怡文, CHEN,YI-W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基本上是以除息日股價的變動,從事台灣地區上市股票填息現象之研究,並對
學理上所謂之租稅效應(Tax Effect)與顧客效應(Clientele Effect)假說做一驗證。
除息樣本取自民國七十二年至七十七年間在台灣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之股票,經篩選
後共得326 個可用樣本點。在研究方法上,本研究採用了除息日股價降幅與股利比,
及超額報酬等兩種統計量。首先測試除息日之填息現象是否顯著;其次再擴大至除息
期間( 除息前5 天∼除息後5 天 )之超額報酬研究,視其是否支持租稅效應假說;最
後再對租稅所引起之顧客效應做檢定。
實證結果發現:
1.除息日當天確實有顯著之填息現象存在:平均股價降幅約為股利金額的 58.77%,
而平均超額報酬則在千分之八左右。
2.填息現象可為租稅效應所解釋:觀察除息期間之超額報酬,我們發現僅除息日有顯
著超額報酬,其他各日則無。此結果支持租稅效應假說,並使吾人得以確信主宰除息
日之股價行為者,為有避稅傾向之投資人;其操作型態為除息前賣出,待除息日當天
再買進。
3.由租稅所引起之顧客效應在台灣股票市場上並不成立:以股利報酬率( 或股利金額
) 將樣本分群後,發現除息日股價降幅與股利比、及超額報酬等統計量與股利報酬率
( 或股利金額 )並無顯著的相關性存在。
總結上述三點,就股利與股價之關係而言,本研究支持股利與股價有關的說法亦即,
股利將因其所帶給投資人的稅負,而對除息日股價產生某種程度的影響。
|
48 |
從行政立法兩院關係論我國中央政制張良民, ZHANG,LIANG-M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有關我國中央政制的類型問題, 多年來論者討論不絕。最近, 因憲政結構問題而引起
的政治變局, 更使前述討論至為熱烈。本文系從憲法上行政、立法兩部門的關系及行
憲多年的經驗累積, 自靜態、動態兩方面加以敘述、分析, 以獲致我國中央政制性質
或傾向的結論, 俾供識者的參考。
依薄薛鳳教授之觀點, 具體政治之研究, 可從它的構成要素: 政治現象、政治制度、
政治觀念、政治勢力、政治人物等之交互作用, 得到更進一步的認識。而時賢與學者
對我國中央政治體制所作的研究, 最普遍的對象與方式, 多集中於憲法或臨時條款的
靜態法制分析, 實在缺乏從政治學之觀點, 對政治現象作實然與動態的研究說明。本
文即構成具體政治的五項因素著眼, 對我國中央政治體制中行政與立法部門關系的特
質, 作動態與實然的研究, 藉此釐清對我國中央政治體制類型所產生的糾葛與爭議。
在導論部分, 本文首先回顧自清末以來, 立憲建制的事實與歷程所引起的各種爭議,
從不同階段所呈現的政治現象中, 歸納其發生影響作用的基本因素。其次, 說明本論
文之研究動機, 方法與限制。
第二章, 從一般民主國家立法行政兩部門間的關系, 或為二者在相同人物控制下, 團
結以求得和諧合作之內閣制; 或為二者彼此相互獨立, 復相互制衡之總統制; 以及若
干國家兼具兩種色彩之混合制, 了解其政府組織規定與實際運用經驗, 作為觀察我國
中央政治體制之基礎。
第三章, 主要在於闡述我國憲法上行政立法兩部門間之關系特質, 分從孫中山先生五
權憲法、權能區分之構想, 現行憲法之原始規定, 以及臨時條款之增訂發展情形等三
方面予以說明。
第四章, 從政治五因素及影響憲法變遷與憲政成長之主要變項, 分從政治文化、政治
人物、政黨制度, 增額立委選舉結果等方面, 說明我國實際政治運作對中央政治體制
所產生的影響作用。
第五章, 結論。
|
49 |
聯合成本分攤理論與實務--中油公司分攤模式之考量馬國柱, MA, GUO-ZH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經濟環境日趨多樣化,生產程序日益自動化的今天,聯產品生產現象是企業所無法
避免的事實,本文即在探討聯產品生產型態下所發生的聯合成本,應否加以分攤至各
產品,分攤的意義,並嘗試為中油公司設立新的分攤模式。
本論文共一冊,下分七章二十六節,各章標題如下:
第一章:緒論。
第二章:聯合成本定義暨分攤之優缺點。
第三章:聯合成本分攤之新觀念一一事先性與行為性成本分攤。
第四章:石油工業生產流程特性剖析。
第五章:各項聯合戶本分攤方法之介紹。
第六章:中油公司聯合成本分攤模式之設立。
第七章:結論與建議。
|
50 |
歷史與目的─黑格爾政治哲學與歷史哲學研究蔡慶樺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黑格爾的哲學在政治思想史上佔有極重要的地位,自馬克思之後乃至許多當代思潮都從黑格爾處獲得豐富的靈感,對於黑格爾哲學也出現了許許多多不同立場的詮釋方式。這些不同的詮釋或把黑格爾解讀為一激進的哲學家,或視他為支持現存政治秩序的哲學家,其中的爭議至今仍然未解。
本文的工作就是在回答黑格爾的思想是激進的或保守的,而研究的途徑有三個方向他的辯證哲學是否是唯心的、他的政治哲學是否擁護現存政治權威以及他是否主張歷史終結。如辯證法是唯心的則黑格爾是保守的,因為所有的激進改革動作只在觀念中發生;如黑格爾擁護現存政治權威則他是保守的,因為所有改變現存政治權威的企圖都是不正當的;如果黑格爾主張歷史終結則他是保守的,因為在歷史終結時所有能改變歷史的激進政治動作都將不可能發生。
第一章從《邏輯學》與《精神現象學》等書中,說明黑格爾如何藉由批評形式邏輯以及康德的批判哲學以建構他的精神辯證法,並將說明黑格爾的辯證法如同馬克思所批評是一種唯心主義。第二章中,從《法哲學》一書探討了黑格爾的政治哲學,說明黑格爾的政治哲學主張一種理性國家,這理性國家並非現存的國家,在這理性國家中個人因為與國家有機地相互構成,而享有具體自由,毋須屈服於國家權力之下。第三章中,分別就《精神現象學》與《歷史哲學演講錄》討論黑格爾的歷史哲學,得出的結論是在辯證法的基礎上,黑格爾並不能被視為主張歷史終結的保守哲學家;但是在他的神義論中,世界歷史進程中必然出現的「理性之狡計」卻使他的哲學因為主張歷史必然性,排拒了個人自由,而更動了早期他在《法哲學》中共和主義的立場,成為一保守的哲學家。
|
Page generated in 0.0137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