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37
  • 34
  • 3
  • Tagged with
  • 37
  • 37
  • 18
  • 17
  • 14
  • 13
  • 11
  • 11
  • 11
  • 10
  • 9
  • 8
  • 8
  • 8
  • 7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兩岸產業關聯效果與貿易效果對台灣經濟成長影響之估計

盧鈺雯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自從中國大陸經濟改革開放之後,兩岸經貿交流愈來愈密集,台灣對中國大陸進出口比重逐年增加,中國大陸對台灣的經濟有一定的影響力。本研究利用Akita所發展出之擴展的成長因素分解公式來探討1997-2002年兩岸產業關聯效果及經貿效果,並進行二項政策模擬,一為當台灣對中國大陸進出口同時增減時對台灣經濟成長的影響,二為當中國大陸產值增加或減少1%和2%時對台灣經濟成長的影響。 實證結果顯示:Akita模型經濟成長因素分解效果之探討,從台灣國內最終需求、其他出口擴張、中國大陸對我國之最終需求、進口替代、台灣投入係數等五個效果以看,可以發現電機及電子產品對台灣經濟發展最為重要,其次是商業及餐飲旅館業。 政策模擬估計結果顯示:整體而言,開放中國大陸進口和對中國大陸出口,對台灣經濟發展是有利的,尤其是石化原料及其製品業,但仍有不獲利的產業,其中受害最大的是礦產業。另外,隨著中國大陸產值增加,台灣整體的產值成長率有遞減的現象。受挑戰的產業為其他製品業、石化原料及其製品業與電機及電子產品業。因此針對產業的特性,考慮兩岸產業結構以及比較利益前提下,採取適度之產業政策及兩岸對策對台灣經濟發展是必要的。
2

理性預期下產出與貨膨脹替換關係之理論與驗證

蔡培玄, CAI, PEI-XU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各章節扼要說明如後: 第一章緒論,說明本文之研究動機、目的與方法,並對理性預期假說之特性及政策涵 義作一闡釋。第二章則設立一基本論模型,用以探討本文之主題,而後在第三章將此 基本模型予以擴充。融入更多的外生干擾變數探討個中關係;第四章則是汲取前章模 型的精神,更進一步加入差異性預期因素。利用變異數假說,探究在理性預期下,產 出與通貨膨脹替關係的政策運作。第五章則是援引前章一般化模型,利用臺灣與亞洲 相關國家的資料,應用隨機係數迴歸的計量技巧作一番驗證,俾收理論與實務配合之 效。
3

群聚觀點下的產業空間分布之研究--以電子產業為例

陳玟君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關於聚集現象的討論,在1980年代以後,有了不同於早期區域經濟中對聚集的陳述。產業群聚即為此波對於中小企業空間聚集現象的解讀中,被廣泛討論的概念之一,相較於經濟地理學界的「工業地域」理論以特殊地域的經驗研究為導向的研究方式,九0年代以後,產業群聚在強調區域或國家層級的政策操作可行性上,逐漸發展出更能一般化的研究概念,即特定地域上產業群聚的辨識與培育。為了更全面性地了解產業在地理空間的集散分布,是否受到廠商之間生產關係強弱的影響,本研究選擇產業群聚理論作為分析依據,以電子產業為分析對象,採用Ellison與Glaeser兩位教授於1994年發表的新指標,衡量個別及上下游產業間的地理集中程度,並利用產業關聯表的投入產出流量作為產業間生產關係強弱的依據以進行研究。茲將研究發現整理如下: (一)不同類別電子產業的地理集中程度不同,以資訊類元件最為集中,在分佈區位上,此兩類電子產業都集中分佈於北部區域的台北縣、桃園縣、新竹縣市,或高雄縣的楠梓區。 (二)不同類別電子產業與上下游廠商地理集中程度亦不相同,僅有部分資訊類元件及部分資訊類成品可以達到高度集中門檻。 (三)在「地理鄰近性」與「強烈的購買/銷售關係」之前提條件下,本研究界定出兩組電子產業群聚:半導體產業群聚與資訊電子產業群聚,並展現出前者以新竹市(新竹科學園區)為核心、以及後者以桃園縣龜山鄉、蘆竹鄉、中壢市、平鎮市為核心,分別延伸出之地理空間輪廓。 (四)上下游產業的連結關係強弱不能完全解釋產業間彼此靠近及形成群聚的必要性。 (五)「與國外生產網絡的聯結」以及「政府產業政策的引導作用」將是「強烈的購買銷售聯繫關係」之外,促成群聚成形的其他原因。
4

台灣舉辦博覽會參觀旅客對經濟效益之影響 / The Economic Effects of the Tourism in Taiwan Exposition

林碧郁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世界博覽會始自於1851年英國倫敦的萬國工業博覽會,由於世界博覽會具有展示國力、教育民眾與文化交流等多項功能,不僅歐美各國頻頻舉辦,近年來地處亞洲的日本、中國及南韓也興起舉辦世界博覽會的風潮,主要不僅是吸引各國相關產業進行經濟、科技、人文等之交流外,也是著眼對於國家經濟社會的發展有一定程度助益,其中包括對主辦國所帶來的經濟效益最受到重視。鑒於世界各國利用舉辦大規模博覽會的機會帶動區域與產業之發展潮流,國內開始有構想順此潮流比擬日本模式舉辦一個大規模的博覽會,希望對國內經濟能產生直接或間接的效益,藉此帶動國家整體發展機會,因此假設台灣果真要舉辦世界博覽會,能有多少經濟效益影響就成為值得做一研究探討的主題。 本文首先針對過去世界舉辦博覽會之發展情形做一彙整,並同時從文獻回顧以參考曾舉辦過世界博覽會的國家設定參觀人潮目標之經驗,作為本研究假設情境模擬推算方式,以模擬國內外參觀人潮之情境,分別是情境一的505萬人次與情境二的744萬人次。利用國內歷年所做國內外旅客消費動向調查結果之資料,並由二種模擬情境下,推估在舉辦博覽會期間國內外參觀人潮的各項觀光消費支出,然後將各項消費支出分配對應至所屬最終需求部門,計算推估最終需求變動量。再來將情境一及二模擬推估計算而得之各部門最終需求變動向量,利用投入產出模型分析求得各產業部門與整體的產出、所得及就業效果。 首先,從各國舉辦博覽會的前置規劃中可以發現,博覽會活動期間所帶來的人潮會創造觀光方面經濟效益,所以人潮預估的分析變成重點。基於國內沒有舉辦世界博覽會的經驗,因此以日本舉辦愛知博覽會成功達成參觀人潮目標作評估基礎,建立本研究二種情境計算參觀人潮方式,亦可作為國內未來在舉辦類似世界博覽會在預測人潮的參考依據。其次,經過投入產出分析,所帶來國內外參觀人潮推估產出、所得及就業之經濟效果顯示,主要受益產業是以旅館餐飲服務業,其次是交通運輸服務。從各情境總所得效果來看,因舉辦博覽會對整體國內生產毛額(GDP)之經濟成長率貢獻,情境一是0.12﹪,情境二是0.18﹪;總就業效果來看,因舉辦博覽會對整體就業率的貢獻,情境一是0.19﹪,情境二是0.28﹪。最後,針對本研究結果瞭解,若國內舉辦類似世界性規模的博覽會其所帶來參觀人潮中,國外參觀人潮越多對整體經濟效果影響助益較大,但匯率是一個影響效果大小的重要因素,值得在後續研究中進一步深入探討,藉以參考。
5

國際金融衝擊之產出緊縮效果

陳憶萱, Chen, Yi-Shu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設立一個資本不完全移動且採行浮動匯率的小型開放經濟模型,同時運用體制崩潰的分析方法,據以探討總體經濟變數的動態行為。我們研究的前提設定:經濟體系遭受未預料到的國際金融的衝擊,對商品市場及外匯市場產生干擾使得產出持續銳減的情況下,理性預期的民眾知悉,一旦產出減少到政策當局所能忍受的門檻水準,政府將透過調整貨幣供給量的措施以防止產出進一步遞減。我們以經濟體系遭受衝擊導致產出持續減少作為體制崩潰的原因,民眾在預知貨幣當局於未來會有所行動時,探討民眾事先的因應將如何主導經濟體系的動態調整。研究的結果指出,長期產出與匯率的變化取決於國際金融衝擊對商品市場的干擾與對外匯市場的干擾之比例。政府所能忍受的產出水準下限與體制是否崩潰、體制崩潰的時機息息相關。政府所能忍受的產出門檻水準及資本移動性大小會左右體制崩潰過程中,匯率的動態調整路徑。
6

我國上市公司撤資行為之研究 / The Effects of Divestiture on Seller Firms' Operating Performance and Shareholders' Wealth: Taiwan Evidence

江馥永, Chiang, Fu-Yu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之研究目的旨在探討國內上市公司進行撤資活動對其股價與未來營運績效所產生的影響。研究期間為民國八十年一月一日至八十六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經搜集相關資料後共取得57個符合條件的撤資樣本。本研究以撤資宣告日前31日至宣告日前120日為市場模式之估計期,而以撤資宣告日前300日至宣告日後30日為事件觀察期,採用事件研究法分析撤資賣方公司的撤資宣告效果。除此之外,本研究亦以五日累積異常報酬為依變數,而以公司規模、撤資規模、撤資損益、公司財務狀況、股票市場多空為自變數進行橫斷面複迴歸分析,試圖找出影響累積異常報酬的因素,最後並利用簡單迴歸模型進一步比較公司撤資前後之營運績效是否有顯著差異,經由實證分析後得到以下研究結論: 一、撤資宣告對公司股價的變動具有顯著正面的影響,股東在公司宣告撤資期間可享有超額報酬。 二、我國上市公司在宣告撤資時,其撤資相對處分損益對股價的撤資宣告效果具有顯著正面的影響;至於撤資交易的規模大小則對股價的撤資宣告效果沒有顯著的影響。 三、我國上市公司在宣告撤資時,其撤資後有無清償債務對於股價的撤資宣告效果會有不同的影響。 四、公司進行撤資對其未來的營運績效沒有顯著正面的影響。顯示公司在進行撤資後,其營運績效沒有獲得大幅地改善。 最後,本研究以研究結論,分別針對政府、企業界、投資者及後續研究者提出一些建議,期盼這些建議能夠對於其從事相關決策、學術研究時有所助益。
7

對外投資、勞動力變動與產業結構調整:台灣之實證分析

凃茜文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旨在探討對外投資與外人來台投資對國內產業的影響,即外人來台投資是否會使國內產業的產出增加,產生所謂的外溢效果?而對外投資是否會造成國內產業產出減少,發生產業空洞化?同時也探討在對外投資與外人來台投資盛行的這段期間,台灣整體產業與製造業勞動生產力的變動情形。本文將台灣製造業分成十二個產業別,期間由1981至2004年的混合資料(panel data),分析對外投資與外人來台投資對製造業產出的影響。 本文首先探討整體產業與製造業勞動生產力的變動。先將台灣整體產業分成三級產業分析,在1981至2005年間,勞動生產力成長主要來源為個別產業的勞動生產力成長,即技術進步的部份。勞動配置效果對勞動成長的貢獻不大,但仍符合結構收益假說;交叉變動效果為正,表示勞動配置在生產力快速提升部門,並沒有發生勞動節約現象。而台灣製造業勞動生產力成長主要來源同樣也是個別產業的勞動生產力成長,但是勞動配置效果為負,拒絕結構收益假說。原因為相對勞動生產力在1981至2005年間變化太快;同時在經濟發展過程,產業別的相對所得需求彈性也隨之改變,造成勞動配置效果為負。 接著將生產函數取對數後,做為分析產出變動的實證模型。結果顯示,以整體製造業而言,不管是對大陸地區投資或是非大陸地區投資,對台灣產出影響為正,而外來投資對於台灣產出的影響也是正面顯著。影響效果為外來投資>對大陸地區投資>非大陸地區投資。但以影響產業數多寡來看,則是對大陸地區投資>非大陸地區投資>外來投資。從個別產業來看,對大陸投資對產出造成負面顯著的產業最多。對非大陸地區投資的話,只有紡織業對產出是負面效果顯著。外人來台投資對台灣產出均是正面顯著,顯示外資的確對台灣的產出有幫助。總結來說,對低工資國家大量投資時,不一定會使國內產出下降,須視個別產業而定。
8

產業相依下的停電風險分析 / Risk Analysis of Interdependent Industries

林佩琪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行政院國土安全辦公室(2010)於國家關鍵基礎設施防護計畫中,將我國的關鍵基礎設施分為8大部門。本研究將對此8大部門關鍵基礎建設進行經濟面的分析比較,將此8大部門關鍵基礎建設對應到產業關聯表中18個產業,應用需求面投入產出停轉模型比較各關鍵基礎產業對整體產業需求的依賴程度以及說明各關鍵基礎產業如何相互影響。此外,由於我國關鍵基礎防護優先順序第一者為能源,因此進一步以電力為代表能源,分析近年來因天然災害衝擊和產業需求增加而面臨供應不足且對整體產業需求依賴程度排名第一的電力及蒸汽產業,應用線性規劃投入產出停轉模型模擬在電力供應短缺之下,若同時考慮極小化整體經濟損失與民生基本需求的電力配置策略。在本研究中,維持民生基本需求是假設各關鍵基礎產業其最終需求變動不大於50%。 需求面投入產出停轉模型是Leontief投入產出模型的線性轉換,主要透過分配係數進行衝擊的傳遞。若某關鍵基礎產業具有以下兩特性,當各產業投入需求皆減少10%,此關鍵基礎產業的停轉性則大,可藉此說明某關鍵基礎產業對整體產業需求的依賴程度:一、產出主要當作中間投入使用;二、為一集中分配型產業供應鏈的重要上游產業,即此產業供應鏈之產出分配集中,且主要下游產業產出皆主要當中間投入使用。其中依賴程度前三名依序為電力及蒸汽、自來水、石油化工原料。若細部分析各關鍵基礎產業停轉性的主要來源,可了解關鍵基礎產業間明顯的需求依賴關係。而在模擬電力供應不足時的電力配置策略方面,產品單位內含電力投入減少對整體經濟造成的停轉性越小者優先分擔供電缺口。其中若僅以極小化整體經濟損失為目標,將使部分關鍵基礎產業的最終需求完全無法被滿足,而加入維持民生基本需求的考量儘管會提高整體經濟損失且分擔供電缺口的產品增加,但與未進行電力配置的結果相比,仍有效減少42.5%的整體經濟損失,同時更貼近社會需求與期待。 關鍵詞:限制用電、關鍵基礎產業、需求面投入產出停轉模型、線性規劃投入產出停轉模型、風險分析
9

生產力、要素移轉與產出成長--台灣製造業之實證研究

葉德昌, YE, DE-CHA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共一冊,約三萬餘字,分為五大章。全文旨在說明生產力成長對於產出成長的 貢獻。實證部分將驗證毛產出和淨產出對於生產力成長的不同意義,並以兩部門生產力 成長模型來說明要素移轉的效果。 第一章:緒論,不分節,敘述研究動機、目的、內容、方法及資料來源和處理方式。 第二章:生產力成長之分析,分為三小節。第一節生產力的概念;第二節生產力衡量 的方法;第三節毛產出與淨產出的抉擇。 第三章:台灣製造業之生產力成長,分為三小節。第一節文獻回顧;第二節勞動生產 力的衡量;第三節總要素生產力的衡量。 第四章:要素移轉與產出成長,分為四小節。第一節基本命題;第二節兩部門模型的 建立;第三節台灣製造業與非製造業部門的估計;第四節要素移轉的效果。 第五章:結論。
10

我國海岸巡防機關組織績效之探討─以各地區巡防局為例 / The study on Organization Performance of ROC Coast Guard: The Case of The Coastal Patrol Office

錢雅清, Chien,Ya-Ch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臺灣四面環海,海岸線綿長,而海岸巡防業務為鞏固臺灣周邊海域安全的第一道防線,為有效遂行海岸、海域治安的維護、海洋法律秩序的維持及海上人命的安全工作,維護我國家海洋權益,實有賴充實現代化編裝,強化海巡能量。然因國家財政日益困難,不論員額編制、經費預算均逐年緊縮,為使有限資源發揮最大效用,實需強化績效評估機制以提昇機關效率。本文嘗試以經濟學上的生產效率概念,以資料包絡分析法(DEA)之產出導向模型,建構一個海巡機關整體相對效率評估模式,強化績效評估之公正性,根據實證結果,探討技術無效率原因,對主管機關提出政策建議,並對後續研究提出建議。 本文係以「業務性質相當」且屬「同層級」之各地區巡防局為研究對象,以2001─2004年之投入及產出資料進行機關整體效率評估。實證結果資料顯示:在不同投入產出組合下,地區巡防局整體技術效率平均值介於134.72﹪與230.30﹪之間,代表在產出上仍存在改善空間。經比較各地區巡防局之相對效率,以中巡局整體效率最佳,東巡局最低,主要係因規模無效率所致,至其他地區局則因純技術無效率所致。 惟有關犯罪行為之查緝產出究應隨投入增加或減少,方稱為有效率,實難論斷,復囿於樣本數有限,不適於採迴歸分析方式探討造成各地區巡防局技術效率差異之可能影響因素,亦為本文之研究限制。海巡署於2005年7月1日以任務編組方式實施「地區責任制」,建議未來研究可以13個巡防區為研究對象,同時納入岸、海勤務之投入及產出,並藉以擴大樣本數,以兩階段分析法,利用迴歸分析模型探討各巡防區效率差異之可能因素,更具鑑別力及公正客觀性。

Page generated in 0.2296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