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
国際経済法の国内直接適用に関する諸問題 / コクサイ ケイザイホウ ノ コクナイ チョクセツ テキヨウ ニカンスル ショモンダイ末, 啓一郎, スエ, ケイイチロウ, Sue, Keiichiro 23 March 2009 (has links)
博士(経営法) / 甲第509号 / 182p / Hitotsubashi University(一橋大学)
|
112 |
大規模POSデータを用いた価格変動の実証研究 / Empirical Studies on Price Dynamics Using a Large Scale POS Data外木, 暁幸, TONOGI, Akiyuki 30 November 2009 (has links)
この博士論文に収録した内容は改訂の後,以下の学術誌で出版 / - "Micro and Macro Price Dynamics in Daily Data",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 57 (6), pp.716-728, (2010). (阿部修人氏との共著) / - 「企業出荷価格の粘着性-アンケートとPOSデータに基づく分析-」『経済研究』59(4) , pp.305-316, (2008).(阿部修人氏・渡辺努氏との共著) / - 「大規模POSデータの実証分析とフィリップス曲線への含意」『日本経済研究』 No.71, pp1-24. (2014). / 博士(経済学) / 12613甲第537号 / 146p / 一橋大学
|
113 |
直接教示に基づいた環境変動に対するロバスト性と適応性をもつロボットの動作生成法に関する研究木原, 康之 24 March 2014 (has links)
京都大学 / 0048 / 新制・課程博士 / 博士(工学) / 甲第18265号 / 工博第3857号 / 新制||工||1592(附属図書館) / 31123 / 京都大学大学院工学研究科機械理工学専攻 / (主査)教授 松野 文俊, 教授 椹木 哲夫, 教授 藤本 健治 / 学位規則第4条第1項該当 / Doctor of Philosophy (Engineering) / Kyoto University / DFAM
|
114 |
日系食品企業の直接投資およびFTA/EPAがASEAN諸国の食品貿易に与える影響に関する分析髙松, 美公子 24 November 2017 (has links)
京都大学 / 0048 / 新制・課程博士 / 博士(農学) / 甲第20771号 / 農博第2254号 / 新制||農||1055(附属図書館) / 学位論文||H29||N5091(農学部図書室) / 京都大学大学院農学研究科生物資源経済学専攻 / (主査)教授 梅津 千恵子, 教授 伊藤 順一, 准教授 浅見 淳之 / 学位規則第4条第1項該当 / Doctor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 Kyoto University / DGAM
|
115 |
垂直磁気異方性を有した強磁性細線における磁壁移動現象の研究谷口, 卓也 26 March 2018 (has links)
京都大学 / 0048 / 新制・課程博士 / 博士(理学) / 甲第20941号 / 理博第4393号 / 新制||理||1631(附属図書館) / 京都大学大学院理学研究科化学専攻 / (主査)教授 小野 輝男, 教授 吉村 一良, 教授 島川 祐一 / 学位規則第4条第1項該当 / Doctor of Science / Kyoto University / DGAM
|
116 |
西田幾多郎の行為の哲学太田, 裕信 24 November 2016 (has links)
京都大学 / 0048 / 新制・課程博士 / 博士(文学) / 甲第20041号 / 文博第725号 / 新制||文||639(附属図書館) / 京都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思想文化学専攻 / (主査)教授 上原 麻有子, 教授 氣多 雅子, 教授 藤田 正勝 / 学位規則第4条第1項該当 / Doctor of Letters / Kyoto University / DFAM
|
117 |
GED-ICP-MSによる浮遊粒子に含まれる金属元素測定西口, 講平 25 March 2024 (has links)
京都大学 / 新制・課程博士 / 博士(工学) / 甲第25265号 / 工博第5224号 / 新制||工||1996(附属図書館) / 京都大学大学院工学研究科都市環境工学専攻 / (主査)教授 米田 稔, 教授 松井 康人, 講師 山本 浩平, 教授 橋本 訓 / 学位規則第4条第1項該当 / Doctor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 Kyoto University / DFAM
|
118 |
跨國直銷公司在中國市場轉型經營之研究----以安利與雅芳為例 / A Study for Business Transformation of Multinational Direct Selling Companies in China Market蔡耀光, Tsai,Yao-Kua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經濟全球化浪潮下,中國是所有跨國公司對外直接投資的焦點,然而即便是擁有豐富國際市場經驗的跨國公司,進入中國內需市場時仍免不了碰到水土不服的問題,最主要的原因在於中國政府一向以政府政策(Government Actions)強力主導全國產業之發展,形成政府力量迫使廠商必須在經營策略上做出相當程度調整的現象。擁有十三億內需市場的中國,早已令全球直銷業虎視眈眈,但中國政府以必須符合國情需要為由強制直銷業者必須開設店舖方得營業的規定,使得全球直銷業無店舖銷售的經營模式,面臨有史以來最大的考驗,直銷業可說是跨國公司進入中國市場最具曲折性與風險度的行業之一。
本研究共分為五章,第一章說明本研究之《研究背景》、《研究動機》、《研究目的與問題》、《研究方法與對象》、《研究流程》。《研究背景》直接說明跨國直銷公司進入中國市場後必須走向本土化發展的環境背景,《研究動機》則點出為何研究者會選擇「直銷業在中國轉型經營」作為本研究的中心課題,《研究目的》在於期望本研究日後能成為各界研究中國直銷業的重要參考,《研究問題》則是中國直銷業轉型經營的原因、過程與結果,本研究的《研究方法》採用探索性行動研究,《研究對象》以安利Amway、雅芳Avon公司為個案,《研究流程》將以流程圖方式說明本研究的研究過程與論文的架構。
第二章分別將過去產官學界對於「跨國公司(MNC)」、「跨國公司與地主國的互動」、「跨國公司在中國市場本土化的發展」,以及「經營模式(Business Model)」、「企業轉型(Business Transformation)」、「關鍵成功因素(Key Success Factor, KSF)」等方面之看法與解釋作一整理歸納,一方面有助本研究對所探討之跨國直銷公司以及地主國(中國)有最全面性與客觀的瞭解,一方面也為日後欲研究相關問題的產官學界在文獻資料整理上留下參考。
第三章首先闡述全球直銷業發展的概況,再藉由研究者自身的工作經驗,配合中外文獻資料、媒體報導說明1998年至今在中國的跨國直銷公司迫於中國政府的產業政策,如何從70年來全球已風行90個國家的無店舖直銷模式轉型成有店舖經銷的歷史背景,進一步以十大點描述其具體轉型內容。
第四章先說明個案安利(Amway) 公司、雅芳(Avon)公司成為轉型成功個案之篩選標準,並藉由企業訪談瞭解其企業背景、中國公司大事紀、轉型的歷程和具體的經營模式,然後針對個案公司在轉型過程中總體面如政府的心態、社會大眾的觀感的改變,以及個體面如店舖建置、營銷團隊、顧客關係上的變化作一綜合分析,最後歸納出說明個案公司階段性轉型成功的六大關鍵因素。
第五章提出三點對現存特許經營跨國直銷業者的建議,同時對後續研究者也提出兩點建議,並點出本研究在探討企業轉型文獻上,完全由地主國強制跨國公司轉型經營案例的獨特性,以及揭露中國直銷業者轉型為店舖模式的完整性共兩點貢獻。
最後結論歸納出:跨國公司往往會嚐試將西方的經營模式套用在開發中國加上,如果抱持著全球化唯我獨尊的企業帝國主義(Corporate Imperialism)進入中國市場,終將功敗垂成,跨國公司想要在中國這個新興市場中成功搶灘,就必須進行大規模的創新與資源轉變,在中國應當適應中國從計畫經濟階段邁入市場經濟階段的轉型市場經濟,尊重中國國情,重視本土化,跨國直銷公司在中國市場轉型經營至今可以說是做了最好的示範,一直堅持在尊重國情、依法經營的基礎上,為消費者提供優良的產品和親切、周到的售前售後服務,為願意努力工作的人士提供一個踏實、多勞多得的工作機會,這一切都是在尊重地主國政府政策,遵守地主國政府法規原則下所做出之政府、企業雙贏的理性決策•
|
119 |
台灣IC設計產業之競爭策略與創新經營張仕岦, Chang, Andy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台灣半導體產業發展所形成獨特的產業垂直分工與產業上、中、下游完整價值鏈的群聚效應,是締造今日台灣IC設計產業快速成長的主因,2004年創造年產值83億美元(新台幣2,608億元),在全球330億美元的產值中占有率近25%,世界排名第二。人才、資金、技術及市場是IC設計產業成功發展的基本要素,而「行銷通路管理(Sales-Channel M.」、「價值鏈管理(Supply-Chain M.」、「智慧資本管理(Intellectual-Property M.」、以及「顧客導向管理(Customer- Driving M.」之S2IC核心能力,則是台灣IC設計業者經營的關鍵成功因素(KSF)。
面對潛在競爭者如中國大陸、日本、韓國、及印度IC設計業者急起直追的競局中,尤其是中國大陸挾帶廣大半導體IC產品需求、電子資訊產品的內需市場、充沛的人力、低廉的成本結構、加上政府政策的優惠獎勵措施及國際大廠的投資設廠,大陸IC設計公司以接近消費市場與擁有營運成本的優勢,將成為台灣IC設計業者未來最大的潛在競爭者。
半導體產業逐漸進入微利時代,台灣IC設計業者將面臨製造成本優勢不再,產業群聚的邊際效益正逐漸遞減中,企業為避免陷入價格戰,必須跳脫昔日以成本優勢為唯一考量的經營模式,在既有核心能力與競爭優勢的基礎上,試圖朝向提升產品與服務價值的方向發展,利用「營運模式創新」與「產品功能創新」來達到企業經營效率的提昇與附加價值的創造,朝價值鏈兩端的創新經營延伸,才能因應產業在全球化過程中,新興競爭者崛起所帶來的競爭威脅,建立企業之持久競爭優勢。
對於未來IC設計產業的發展方向有一、整合軟體、硬體、及IP技術的系統單晶片SoC產品發展;二、營運型態朝向策略聯盟之垂直似整合的合作模式;三、大者恆大的集團化趨勢;四、大陸市場崛起的商機掌握。台灣IC設計業者要在產業的垂直似整合中,利用既有的競爭優勢,締造未來市場雙贏的榮景。從企業的發展機會來看,市場上沒有絕對的競爭,只有無法掌握的機會。
|
120 |
藉由直覺性素描與輔助影像的模型搜尋技術 / Model Retrieval by Intuitive Sketching and Suggestive Reference李亞憲, Lee, Ya Hsi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篇論文建立一個藉由直覺性素描搜尋模型的系統,結合筆觸繪圖搜尋手繪圖與模型。希望可以藉由本系統,提供使用者比起關鍵字或模型搜尋模型,更加方便的模型搜尋工具。系統主要分為建立索引檔、比對特徵向量和使用者介面三個部分。建立索引檔部分要將三維模型處理成資料庫可認知的資料型態,首先將模型旋轉到不同角度並且將之從三維空間描繪成二維模型投影圖,再透過分類演算法把模型投影圖和手繪圖描述為二維特徵向量。比對特徵向量部分需建立手繪圖資料庫和三維模型資料庫的橋梁,藉由計算兩者的特徵向量之間的距離與角度,得到相似度的排序。使用者介面部分提供直覺性使用者繪畫的介面,以不影響使用者創造性的前提下,在使用者繪畫過程中給予最相似於使用者繪畫的手繪圖結果,使用者可以藉由臨摹此結果更貼近所想繪畫的物體,更進一步地取得模型的搜尋結果。最後我們將透過統計方法去驗證系統的有效性。 / We proposed an intuitive model retrieval system with a sketch interface for a database contains sketch drawings and 3D models. Benefit the sketch interface, the proposed system can facilitate the search process better than keyword query or search by 3D model. The system begins with offline indexing preprocess which convert the 3D models into feature vectors. Under best view selection, we render each 3D model into a 2D feature line image. Then classification method will apply the line images and sketching images in model database to build the feature vector. The rank of matching is computed with the angle between the feature vector of input sketch image and feature line images in the database. To extend the usability, we design a sketch interface for searching the best match result during the drawing process. For suggesting the drawing hint, candidate matching results are listed aside to the sketch input screen. We use statistical method to evaluate the feasibility of the proposed system.
|
Page generated in 0.0208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