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82
  • 71
  • 11
  • Tagged with
  • 82
  • 82
  • 31
  • 23
  • 22
  • 16
  • 15
  • 15
  • 14
  • 14
  • 14
  • 13
  • 13
  • 12
  • 12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論金融不穩定因素分析--以越南金融市場為例

張聰華 Unknown Date (has links)
Minsky(1919—1996) 認為不穩定是資本經濟正常運作下的特色,在他的理論中,認為金融不穩定是常態,是不可避免的。 自1970年代以來,世界主要經濟發展國家,大都主張通過放鬆金融管制,推動金融自由化、國際化,從而推動經濟增長和發展。但是到了1990年代,在經過長時間的經濟繁榮後,卻走向泡沫化,部份地區、市場因泡沫破滅而產生危機,如1992年日本銀行危機、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機、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及1998年俄羅斯及LTCM危機等。真如Minsky所言金融不穩定是常態,是不可避免的嗎? 有鑒於越南2008年以來有東南亞第二高的通貨膨脹率25%(僅次於斯里蘭卡)、亞洲最高的基本利率(年利率14%)、2008年的前5個月股市指數下跌約60%、貿易逆差達144億美元為2007年同期的383%,再再顯示出金融及經濟不穩定的現象;本研究的動機在藉越南的情況驗證Minsky 的「金融不穩定假說(Financial Instability Hypothesis)」,及參考引用IMF的金融健全指標和Davis的金融系統不穩定來源分析,來分析越南是否有金融不穩定的因素;希望以此研究分析作為學術研究及我國對越南經貿投資之參考,俾有助於我國對越南工商發展投資之發展。
2

財政收支結構的自動穩定功能之研究

汪義育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一九三○年代以來,財經政策及計量經濟理論長足之發展,各種經濟活動之統計資料亦日益完善,致使政府當局掌握較多且較有效之經濟穩定手段。然一般權宜性財政政策(discretionary fiscal policy)存在預測不準確,時間落後及政治阻力等難於避免之缺陷,而財政收支結構中蘊涵相當之自動穩定作用(automatic stabilization)適能免於此等缺陷;故為學者所重視,並思有以強化之。 本文就有關財政自動穩定政策之意義及其產生作用之源由略加說明後,針對早期著作偏重財政自動穩定功能之靜態需要面模型局部分析的缺失;分析就整體靜態與動態模型,對財政自動穩定功能作理論上分析,發現早期靜態分析均高估財政之自動穩定功能,且此種穩定因子在動態模型分析中雖因採有模型不同而產生相當歧異,然一般均能有助於經濟安全,尤以考慮累進性稅率時為然。因早期論著僅就需要面經濟模型來分析所得水準穩定作用,而無法對價格之穩定作用有所說明,故本文藉較完整模型分析,試加以探究。此外,對於測度財政收支結構中自動穩定因子之穩定作用的方法,亦略加以評介。最後,利用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建立之「台灣短期預測模型」對於我國財政收支結構中之自動穩定功能,略加估計,並試探究我國財政穩定作用有限之緣由,以為今後改革租稅制度時之參考。
3

柯林頓政府的兩岸政策:從霸權穩定理論角度分析

楊懿如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從問題意識的產生與演變,到確立研究動機與目的,以及從理解理論的內容,再到後冷戰台海局勢和美國在其中扮演角色的整體認識,故設定了如下的預期研究成果: 第一,界定後冷戰時期美國單極霸權的國際結構,其對台海兩岸局勢的制約及影響,特別是霸權穩定論的學理在美中台三邊互動關係之運用。 第二,界定自1993年至2000年柯林頓總統執政以來,美中台雙邊關係的發 展與變遷,以及美國在台海的政治、軍事、經貿關係上的互動,描繪出輪廓與特徵,並釐清美國在整個台海關係所扮演的角色、台灣和中共所受到的影響,並找出三邊互動模式。 第三,透過本文的研究結論來解釋美國對台海兩岸政策的基本主張與利益所 在,以比較的方式分析美國對於台灣以及中共政策的相同、差異與關聯性,對未來可能的發展做出若干的預測。
4

台灣共同基金報酬率穩定性之影響因素分析 / The determinants of the stability of mutual fund’s return in Taiwan

周麟恩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利用Heckman(1979)提出的二階段估計式(Heckman Two Stage)做為估計方法並進行。在第一階段估計,將基金的報酬率分別以是否高於大盤報酬率、是否大於0、是否高於樣本基金平均報酬率等三種比較條件做一判斷,第二階段的變數除了加入樣本矯正因子外,也加入虛擬變數等,並延續第一階段比較條件分別成立的情況下,繼續探討變數對基金報酬率穩定性的影響為何,希望藉由實證結果提供投資人另一角度的參考。 實證研究後發現,基金淨流量、基金投資比例與第一類基金呈正相關,平均週轉率與第一類基金呈負相關;而基金淨值與第二類、第三類基金呈正相關,基金淨流量、基金投資比例與第二類、第三類基金呈負相關;在第二階段實證結果也歸納出在三種比較條件下,部份變數的影響方向是一致且為顯著的;分別是基金國內投資比例愈高─報酬率愈不穩定;Beta值愈大─報酬率愈不穩定;基金費用比率─與報酬率穩定性無顯著關係;第四季報酬率穩定性優於其他三季;價值型基金報酬率穩定性優於其他類型基金。
5

IPO穩定價格操作策略之研究 / Stabilization activities by underwriters after IPOs

江禎泰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我國自2005年開始實施IPO承銷新制,並納入「過額配售機制」,以供未來主辦承銷商執行穩定價格操作之資金來源,並搭配相關罰則以督促主辦承銷商善盡在掛牌日起五個交易日內穩定新股價格之責任。而我國承銷商及投資者對於過額配售執行穩定價格機制仍相當陌生,故本研究主要探討主辦承銷商執行穩定價格操作之行為意涵。而本研究結果發現如下:(1)主辦承銷商皆會要求發行公司協調老股東提撥過額配售額度,降低因跌破承銷價而被記點的風險。(2)鮮少最後有未實施過額配售之情形發生,未來發生機率極微,且主辦承銷商可利用收取全額保證金方式,將此風險降至最低。(3)大華、統一及永豐金證券跌破承銷價比例最高。(4)主辦承銷商比較不會主動採取跌破承銷價但觀望未執行之策略。(5)除了跌破承銷價但觀望未執行之策略的樣本數極少外,其餘三種穩定價格策略之執行比例相當。(6)分散執行策略的效果最差。(7)跌破承銷價,立即積極執行及跌破承銷價但觀望未執行的效果較佳。(8)集中於收盤前積極執行策略最可能將收盤價格穩定在承銷價格下五檔之內。(9)跌破承銷價,立即積極執行及集中於收盤前積極執行策略最易被投資人察覺,投資人可以藉由主辦承銷商執行穩定價格操作來作反向操作,以減少虧損幅度。(10)可由證券商之執行操作策略,來決定投資策略。(11)永豐金及凱基證券於穩定價格期間,跌破承銷價格後,平均執行買回操作之收盤價將回復到承銷價以上。(12)執行穩定價格的第五個執行日之跌破承銷價之比例及平均跌幅低於其他四個執行日期。
6

美軍全球駐地檢討對東北亞安全之影響

姜振中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美國是一個遍佈全球利益的國家,也是世界唯一的超級強國,其全球戰略調整必將會影響到全世界,然仔細觀察美國此次駐軍調整除沿著加勒比海沿岸、非洲、高加索、中東、中亞、南亞和朝鮮半島這其所謂「不穩定的弧形區」建立合適的軍事基地外,更有加重亞洲軍事部署的傾向,擴建關島軍事設施、強化美、日同盟等等都在在顯示美國對亞太地區的重視程度,同時也可以看出美國欲張顯其獨霸全球的軍事力量作為鞏固其全球霸權的手段。 東北亞被國際關係學者稱為「亞洲的火藥庫」,此區域大國林立,且種族多樣;民族情感易被挑動,歷史仇恨、疆界、領土爭執從未一刻平息,但此區域的經濟繁榮,各國間商業往來密切,並被美國視為極重要的貿易區域,因此,確保此區域的安定是美國最大利益,而美國欲穩定東北亞區域安全的手段就是建立一支無可挑釁的軍事力量,美國此次全球駐軍檢討對東北亞的安全是穩定,或是投下不可知的變數仍需慎密的觀察,但可以預見東北亞持續的軍備競賽是不可能終止的。
7

財政政策穩定效果衡量之研究

賴清祺, Lai, Qing-Q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計分六章,除第一章及第六章為緒論及結論與建議外,第二章為財政政策之 效果與穩定之基本概念,計分四節,以闡述財政工具之無分軒輊及其必要性,第三 章為財政政策效果衡量之理論探討,計有六節,係針對政府預算盈餘作為財政衝擊 衡量工具之巡禮。第四章為財政政策穩定效果衡量之實證簡介與評述,計分八節, 除分別介紹學者專家作為實證研析模型外,并加述評。第五章則為台灣財政收支隱 定效果之實證分析,亦即為本研究之重心,本於前章模型為範,斟酌需要分別研究 我國財政收支之內在穩定與權衡性穩定效果,以及與世界上其他國家比較政府部門 對經濟穩定之貢獻程度,計分五節。
8

霸權爭奪石油與國際衝突(1973-2003年)

陳可乾, walter-ck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從第一、二次世界大戰、1973年石油危機,以至上世紀末與本世紀初兩次波斯灣戰爭都清楚顯示,石油一直是現代工業社會最有戰略意義的能源和基礎原料。由於石油儲藏與產區主要集中在中東(佔世界3/4石油儲藏及1/4產量)、中南美、非洲及前蘇聯國家,而這些石油資源豐富的國家往往是政治最不安定、衝突頻仍的地區,常造成世界石油市場供應的風險。回顧歷史,為了控制石油資源,曾造成許多國際衝突,甚至引發戰爭,我們有足夠的理由相信,石油爭奪仍會是現今或是未來國際政治經濟情勢緊張的焦點。 美國是世界石油消耗最大的國家(每日2000萬桶,佔全球石油總消耗的25%),俄羅斯是石油生產最大的國家(每日800萬桶,佔全球石油總生產的10%),中共是石油消費成長最快的國家(2003年石油輸入比前一年增加31%),還有歐盟及日本,上述強權國家在全球石油資源區展開激烈競逐,當中有合作,也有利益的衝突。2003年伊拉克戰爭,美國為中東的石油利益與歐洲盟邦(德、法)及俄羅斯的關係發生嚴重裂痕,至今仍難以撫平。「控制資源的流動是自古以來的策略,誰控制資源誰就能獲得權力;誰控制石油的供應,就能控制世界」。911之後,美國以反恐戰爭展開全球性的軍力部署,其中隱含著石油戰略的佈局。 本論文以國際政治經濟學的「霸權穩定論」做為研究的途徑,研究發現霸權爭奪石油乃是國際衝突的主要變數。本文的貢獻在於,將霸權國爭奪石油的手段與方式透過有系統的解釋與分析加以重現;另外,以石油戰爭的起因指出「霸權穩定論」的矛盾與偏失。我國是石油淨進口國,對石油的依賴度高,與石油相關議題有很大的研究空間。作者希望藉此引發研究石油議題的興趣,提高國人對石油議題的重視。 關鍵詞:霸權、 霸權穩定論、 石油危機、 石油戰略
9

半總統制新興民主國家的制度設計與政治穩定:蒙古及波蘭的比較分析

王維芳, Wei-fang Wa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摘          要 本論文從府會關係、總統權力、國會政黨體系,以及內閣組成型態等四個影響半總統制的結構性因素,搭建兩層分析架構,藉此探討並比較蒙古及波蘭兩個後共產國家在採行半總統制的設計之後,所呈現的政治穩定狀況,並以內閣平均任期作為檢驗政治穩定的標準。經以本論文分析架構比較蒙古及波蘭案例後,再以原架構分析中華民國,以期從中建立一個可以依循的分析通則,並提出一個較佳的半總統制設計,作為新興民主國家制度設計之時的參考。 關鍵詞:半總統制、政治穩定、蒙古、波蘭
10

由自我落差、自尊程度、自尊不穩定性探討青少年憂鬱與憤怒情緒

林鳳如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旨在以自我落差自尊程度以及自尊不穩定性來探討青少年的憂鬱與憤怒情緒。採用問卷調查的方式,以天母國中一到三年級的學生為研究對象,共計247名,調查所得資料以描述性統計、皮爾森積差相關、階層迴歸以及二因子變異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處理,研究之主要發現如下: 一、自我落差對憂鬱與憤怒的影響方面,正向評價落差能夠預測青少年的憂鬱情緒,負向評價落差能夠預測青少年的憂鬱與憤怒情緒。區分為不同評價來源後,自我-同儕負向評價落差、自我-父母正向評價落差能夠預測青少年的憂鬱情緒,自我父母負向評價落差能夠預測青少年的憤怒情緒。 二、就高自尊者而言,自我落差、自尊不穩定性的主要效果以及兩者的交互作用對於憂鬱與憤怒情緒皆無顯著的預測力。 三、就低自尊者而言,自我落差與自尊不穩定性之交互作用對於憂鬱情緒有顯著的預測力;自我落差情境對於憤怒情緒有顯著的預測性。 四、本研究結果顯示,以自我落差、自尊程度以及自尊不穩定性預測憂鬱與憤怒情緒時,自尊程度皆為最具預測力的變項。 本文最後針對所有研究結果進行討論,並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可能的研究限制及對未來研究方向的建議。 /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investigate adolescences’ depression and anger emotion from self-discrepancy, self-esteem and stability of self-esteem .Two hundred and forty-seven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completed three-stage questionnaires. Data obtained was analyzed by descriptive statistics, 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two-way ANOVA and hierarchical multiple regression. The major findings were summarized as follows:First, positive-evaluation discrepancy could predict depression and negative-evaluation discrepancy could predict depression and anger. Second, according to different source of evaluation, both of self-classmate negative-evaluation discrepancy and self-parent positive-evaluation discrepancy had predictive effect to depression. On the other hand, self-parent negative-evaluation discrepancy could predict anger. Third, for high self-esteem individuals, all of the main effect of self-discrepancy and stability of self-esteem and the interaction of self-discrepancy and stability of self-esteem were no significance. Fourth, for low self-esteem individuals, stability of self-esteem could moderate the relation between self-discrepancy and depression. On the other hand, self-discrepancy could predict anger. Fifth, for all subjects, self -esteem is the best predictor of adolescences’ depression and anger. According to the conclusions of the main findings, the author discussed the limitation of the present research, and made some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study.

Page generated in 0.0149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