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82
  • 71
  • 11
  • Tagged with
  • 82
  • 82
  • 31
  • 23
  • 22
  • 16
  • 15
  • 15
  • 14
  • 14
  • 14
  • 13
  • 13
  • 12
  • 12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21

巴塞爾協定三:以流動性指標探討銀行之風險 / Basel Ⅲ:Identification of Bank Risk by the Net Stable Funding ratio

楊旭文 Unknown Date (has links)
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席捲全球,重創各國股市經濟,許多歷史悠久的大型金融機構紛紛倒閉或被迫接管,如英國北岩銀行(Northern Rock)、美國雷曼兄弟公司、IndyMac、美林證券、AIG等。雖然各國政府為了挽救投資者的信心,舒緩金融危機與經濟衝擊,不斷提出各種救市方案並向市場挹注資金,卻還是無法解決市場流動性危機,因而這次的金融海嘯被堪稱為史上最大的流動性危機。本研究採用二元Logistic迴歸方法,以台灣本土銀行為樣本,樣本期間為2003年至2010年,利用CAMEL指標並加入Basel III所提出的流動性指標:淨穩定資金比率(Net Stable Funding ratio),檢測淨穩定資金比率是否能夠提高解釋銀行違約倒閉機率以及增加模型預測能力,進一步能夠有效地監管銀行之風險。本研究結果顯示除了CAMEL指標可以解釋台灣本土銀行風險機率,同時顯示使用淨穩定資金比率可以解釋銀行風險,增加模型預測能力,進而能夠更有效地監管銀行之風險。最後,本研究利用隨機抽樣法與時間序列法檢驗本模型的預測能力,並且透過設立不同的門檻比率進行穩健性測試,測試不同情況下各種指標因子對銀行風險的顯著性與影響力,再次說明了流動性指標對銀行監理的重要性。
22

巴塞爾資本協定三之流動性風險規範指標對銀行資產負債表結構影響之分析—以臺灣銀行業為例 / The Analysis on the Impacts of Liquidity Regulations under BASEL III on Banks’ Balance Sheet Structures:Evidence from Taiwan

官姿伶, Kuan, Tzu L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銀行產業之特性使得其容易遭受流動性風險之影響,且現行的新巴塞爾資本協定(BASEL II)未具備統一的流動性管理制度,導致銀行在金融危機時期,因為流動性短缺招致經營困境,造成金融體系的崩潰。為此巴塞爾銀行監理委員會(BASEL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 BCBS)在2010年提出巴塞爾資本協定三(BASEL III),除了對於資本要求提出較嚴格定義外,更首度對流動性風險提出量化指標,包含流動性覆蓋比率(Liquidity Coverage Ratio, LCR)以及淨穩定資金比率(Net Stable Funding Ratio, NSFR)。本文將採用個案研究與實證分析,分別探討兩項規範指標實施後將對銀行之資產負債表內外結構產生何種影響。研究結果指出,若銀行選擇增加第二層高品質流動性資產以提升高品質流動性資產總額,將使利息收入高於投資在第一層高品質流動性資產,銀行可同時兼顧監理機關最低監理要求和公司獲利。淨穩定資金比率方面,外商銀行的表現明顯優於公股及民營銀行。而實證結果亦顯示若淨穩定資金比率於研究期間開始執行,將使銀行更加謹慎審視其所面臨之風險,進而減少自身所承擔之風險,以提升資本穩定度。 / After financial crisis, the turmoil in global financial markets raises issues with macroeconomic policies, financial stabilities and regulations. Hence BASEL III has been introduced. BASEL III is a comprehensive set of reform measures, proposed by the BASEL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 (BCBS). It builds on the BASEL I and BASEL II documents, and seeks to enhance the banking sector's ability, improve risk management and banks' transparency. Besides, it introduced two required liquidity ratios, i.e. the Liquidity Coverage Ratio (LCR) and the Net Stable Funding Ratio (NSFR).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impact of new liquidity regulations on banks’ balance sheet structure by two methodologies. First, we study the case of bank in Taiwan to find out how LCR affects bank’s operation. Secondly, we select 18 commercial banks in Taiwan and classify them into three categories based on the type of ultimate controller to tell differences among three samples concerning the components of NSFR. Finally, we applied NEWEY-WEST HAC method with samples of 18 commercial banks in Taiwan to figure out the factors that may affects bank’s risk-taking, we utilize and analysis each bank’s financials during the period from 2010 to 2013. Our results show that the object of the study can reach the minimum requirement of LCR. Besides, BASEL III capital stability requirement, if implemented in the sample period, probably would diminish risk-taking by banks. This research can also provide banks with the information about how the liquidity regulations affect banks’ balance sheet structure.
23

政府支出、公有財與匯率的動態調整

張文□, ZHANG, MING-Y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對於一個日趨開放的經濟體系,而言,在朝向國際整合的路途中,無疑的政府的決策 居於主導的地位,經濟決策者必需正確評估總體政策的效果,尤其要了解政府支出與 私人支出間的互動關係,方能正確引導經濟發展。 本論文即試圖分析政府行為與私人行為的相關性,尤其注重政府融通、公有財提供對 私人部門生產與消費的互補替代性,在完全預見的概念下,分析各種政府融通政策的 可能影響,希望能夠對於實際政策運作的可能性給予一個理論性的描述,從其間我們 可以發現政府支出對私人部門的效果,取決於公有財提供的型態,再則政府債券的發 行,影響整個經濟體系的穩定性,必須謹慎從事,否則可能導致經濟失衡的現象。政 府支出對匯率的影響方向,同時取決於公有財邊際利益的大小。 論文內容包含五章:第一章緒論,概述本論文的研究動機及其研究方向,第二章基本 模型,建立一個小型開放經濟體系,推論其個體基礎及其均衡條件,第三章靜態穩定 均衡分析,利用完全預見特性,說明政策干擾的長期效果,第四章傳遞動態分析,探 討各種融通政策效果,第五章結論,總結本論文的研究成果。
24

內部控制判斷行為之研究--透視模型之應用

林宜信, LIN, YI-X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內部控制作為釐定審計程序與決定抽查範圍之依據的重要性,已足夠使其本身成為一 單獨研究的主題,而實務界人士不願意提供研究所需資料及實地研究高昂成本之考慮 ,又引發以學生作為受試者的動機,本文乃以中興大學會計系四年級修習審計課程的 學生為受試者,研究其有關內部控制方面的判斷行為。 本研究應用透視模型,以問卷為研究工具,操弄六個有關薪資內部控制的因素,每個 因素分為”是”、”否”兩個等級,採1╱2部分因素設計,組合成32個不同的狀 況,藉以觀察個人的判庍行為,了解各個因素對個人判斷行為的相對重要性,並比較 受試者間判斷的一致性(亦即共識)。另外,為了研究同一受試者在不同時間之判斷 的一致性程度(亦即穩定性)及受試者明白自己判斷行為的程度(亦即自我洞察力) ,於32個狀況之後,另加8個重覆的狀況,及要求受試者列出各個因素對其判斷行 為的主觀權數。 研究結果發現:平均而言,六個因素的主要效果解釋了72.09%的變異數差異, 而交互作用只解釋了5.84%的差異,顯示線性的作用很強,交互作用則可以忽略 。有關分工的兩個因素解釋了29.29%的變異數差異,重要性不似以前研究結果 顯著。共識為0.5831,穩定性為0.7392,自我洞察力為0.5648, 都略低於以前的研究結果。
25

理性預期下權衡性政策與自動穩定因子之有效性的理論與驗證

方中柔, FANG, ZHONG-RO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主要目的在探討B.T.Mccallum & J.K.Whitaker (1979)及T.M.Supel (1981)、A. Benavie & R.Froyen(1985)等,含有理性預期精神下的權衡性政策與自動穩定因子之 有效性的理論與驗證。 本文實證期間自民國六十四年第一季至民國七十四年第四季,而估計方法上,則採用 普通最小平方法、二階段最小平方法、三階段最小平方法等三種估計。 全文結構共分為六章: 第一章:緒論。 第二章:B.T.Mccollum & J.K.Whitaker(1979) 之權衡性財政政策與自動穩定因子之 相對有效性的理論。 第三章:T.M.Supel (1981)對Mccallum & Whitaker 模型,修正後之租稅指標模型。 第四章:A.Benavie & R.Froyen (1985) 對Mccallum & Whitaker 模型,修正後之最 適貨幣及財政穩定因子模型。 第五章:上述模型於民國六十四年第一季至民國七十四年第四季在台灣的驗證。 第六章:結論與建議。
26

民國64年至72年主要製造業財務比率穩定性之探討

劉逢良, LIU, FENG-LIA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第一章:緒論─闡述對「產業」及「景氣狀況」是影響財務比率的重要因素的質疑。 第二章:研究主題的界定─ヾ民國64年至72年係一個完整的景氣循環ゝ主要製造業的 定義及範圍ゞ財務比率的選擇及定義々穩定性的操作性定義ぁ本研究的架構。 第三章:相關文獻的探討ヾ國內部份ゝ國外部份。 第四章:研究方法ヾ資料來源─次級資料ゝ本研究待驗證之假設ゞ變異數分析之應用 及限制。 第五章:實證研究─變異數分析的結果。 第六章:實證結果的分析、解釋及應用ヾ實證結果的分析和解釋ゝ實證結果在管理上 的應用。 第七章:結論與建議。
27

國際收支、沖銷措施與經濟穩定

李世榮, Li, Shi-Ro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一冊,約三萬餘字,共分四章。首章緒論,第二章建立基本架構進行分析,第三 章為實證研究,末章再綜合結論。主要目的在研究透過資產選擇行為,沖銷措施對於 經濟穩定的影響。 關於沖銷措施在不同匯率體制下的財、金政策效果,最近國內外文獻中已多有研究。 其中泰半皆以凱因斯學派的開放經濟模型為主,並將資本移動單純的視為利率之函數 而進行分析。此法之缺點在資本移動只能透過利率因素的變化才得顯現,因而局限了 資產選擇理論運用的彈性。 本文根據Argy Kouri-Porter 之資產選擇總體架構加以修正,以進行較一般化的分析 。發現不同沖銷措施下的經濟穩定情況,其關鍵必然也表現在國際支式的係數符號上 。故本文亦針對此現象之有關方程式及台灣過去沖銷政策之是否存在等問題進行實證 分析,期在沖銷政策的採行效果上能結合理論與實際資料提出有效的推論。
28

小型開放經濟下的商品貨幣制度與法定貨幣制度

靖心慈, Jing, Xin-C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第一章:緒論:旨在說明討論商品貨幣制度與法定貨幣制度之原因及採用何種方法來 探討。 第二章:有關文獻的評介:區分二部門模型與北歐模型和商品貨幣與法定貨幣之有關 文獻加以簡略說明,並加以說明其缺陷。 第三章:商品貨幣模型:設立模型且加以解釋,並探討其性質,最後與有關文獻作一 比較。 第四章:法定貨幣模型:設立模型且加以解釋,並探討其性質,最後與有關文獻作一 比較。 第五章:結論:對商品貨幣和法定貨幣二模型之性質作一比較,並且依成本面、物價 穩定和所得分配三方面來討論那種貨幣制度比較優良。
29

最適穩定政策----台灣實證研究

毛慶生, Mao, Qing-She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最適控制理論係近年來在經濟學中廣被應用的工具,其應用的範圍幾乎可以涵蓋整個 經濟學領域,近年來更在政策規劃上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本文的主要目的即在統合 控制理論與計量方法,以做為民國六十二年至六十七年政府穩定政策的評價基礎,此 一研究在台灣係首次嘗試,由於資料不足以及若干技術問題(如電腦程式限制),本 文採用最簡單的、一次、二次架構(Linear-Quadvatic Framework)為基礎,全文約 三萬字,章節如下: 第一章:導論 第二章:最適控制方法--確定性模型(Deterministic Model) 1.問題設定 2.控制解 3.程式設計概要 4.評述 第三章:小型台灣總體計量季模型的研訂與應用 1.主旨與限制 2.資料概述 3.模型結果(結構方程式九、制度方程式一、定義式二) 4.估計結果(估計方法:古典最小平方法) 5.模型的動態性質--模擬 第四章:最適穩定政策--評價與模擬 1.限制式的轉換與調整 2.模擬方法概述 3.模擬結果 4.政策評價 第五章:結論與建議
30

「科技創新」概念在霸權領導體系中之角色分析—霸權穩定理論之探討

王聖智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隨著文明的發展,人類對於物質與資源的利用能力亦隨之提升,而此方面能力的進步,即透過「科技創新」的方式來達成。科技創新是人類歷史必然過程,尤其二十世紀後半葉的科技創新更對人類造成前所未有的衝擊。傳播與運輸技術、資訊科技、目前蓬勃發展的奈米科技等,均深刻影響著國際經貿、國際安全,以及國家互動的模式。 另一方面,霸權穩定理論可算是國際關係學中一個重要的理論,雖不免有缺陷,卻仍然影響著國際關係的發展。但時代不斷地進步,國際環境亦隨之變遷,就當今局勢觀之,科技力量與柔性國力在國際體系權力分配中扮演著日趨重要的角色。因此,霸權穩定理論也必須進行修正與擴充,才能適應國際環境的變遷,繼續保有其解釋力,這也是為本文作者選擇以「科技創新」之概念來擴充霸權穩定理論之原因。 本文首先將對霸權穩定理論的發展做一整理,首先討論霸權的定義,概略討論霸權的種類,並對霸權穩定理論的內涵與演變做一完整的說明。然而,一個理論的提出,必然會遭遇不同意見的批判,該理論的提倡者也會提出反駁的理由。本文亦將對這些針對霸權穩定理論之批判,以及霸權穩定理論提倡者之反駁做一概略的敘述,希冀為霸權穩定理論勾勒出一條清晰的脈絡。 其次,本文以David Easton的系統論作為分析模型,將科技創新的概念視為輸入項,將霸權領導體系視為一個運作、轉換的機制,藉此檢視科技創新概念與霸權穩定理論的邏輯論述之互動,以及霸權國家的發展,進而探討科技創新在霸權穩定理論中扮演何種角色。 探討過科技創新概念對霸權穩定理論以及霸權國家的影響後,本文將以19世紀的英國(1815-1914)與20世紀的美國(1945-2000)為實際案例,對前述的分析做一檢驗與對照,同時並探討這兩個不同時期霸權的權力型態與資源,藉由比較兩者之間的異同,找出霸權的時代特性與循環規律。 本文最後的部分為總結與展望,概略整理歷史上霸權的興衰與國際體系的變遷,再依循此歷史脈絡,將生產技術改良與科技創新速率急遽增加等因素納入考量,預測未來國際體系的發展方向。並綜合整篇論文的關鍵概念與架構,對此篇論文的參考價值與侷限做一完整的評估,提出作者對此篇論文的期待。

Page generated in 0.0239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