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41
  • 29
  • 27
  • 12
  • 3
  • 1
  • Tagged with
  • 72
  • 17
  • 16
  • 15
  • 10
  • 10
  • 10
  • 9
  • 9
  • 9
  • 8
  • 8
  • 8
  • 8
  • 8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21

鉍-銻-碲奈米線之合成、量測與熱電性質 / Synthesis, measurements and thermoelectric properties of BixSb2-xTe3-y nanowires

董光平, Dong, Guang P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諸多的研究顯示,和塊材相比,低維度的材料其物理性質會有所不同,為了探究熱電材料在低維度下對其熱電性質所造成的效應,我們合成了BixSb2-xTe3-y奈米線並量測其熱電性質。本實驗藉由熱處理薄膜製備奈米線的方法合成單晶BixSb2-x Te3-y奈米線。我們先利用脈衝雷射沉積系統將BixSb2-x Te3鍍在矽基板上形成薄膜,再將薄膜以350 ℃至490 ℃熱處理5到21天,奈米線即為了平衡因薄膜與矽基板彼此熱膨脹係數不同所造成的應力而自薄膜上長出,其直徑為幾十奈米至幾百奈米不等,長度則為幾微米至幾十微米。為了瞭解奈米線之構成與量測其熱電性質,我們結合微影製程及操縱技術,將單根奈米線架空於附有電極、加熱元件及溫度感測元件之量測平台上,由於奈米線已被架空,我們便能透過選區繞射分析奈米線其結晶性,並使用能量散射分析儀得知奈米線之成分,利用四點量測可得知奈米線的電阻率ρ,以加熱元件在奈米線兩端產生溫差,並量測因西貝克效應 (Seebeck effect) 所造成之電壓差即能得到西貝克係數 S (Seebeck coefficient),三倍頻技術要求所量測的樣品必須要架空於基板上,運用三倍頻技術 (3ω method) 可量測奈米線之熱導率κ及比熱。結合微影製程、操縱技術以及量測系統,我們成功得到單根奈米線的三個熱電係數ρ、S以及κ,並了解低維度對熱電性質所造成的影響。 / Compare with the bulk materials, many researches had revealed that physical properties were different in low dimensional materials. To study the low-dimensional effects on thermoelectric properties of thermoelectric materials, BixSb2-xTe3-y nanowires were synthesized and studied for their thermoelectric properties. Single-crystallized BixSb2-xTe3-y nanowires were synthesized by on-film formation of nanowires. First, BixSb2-xTe3 thin films were deposited on SiO2/Si substrates by using the pulsed laser deposition system. BixSb2-xTe3-y nanowires grew from the films by annealing the films at 350~490 ℃ for 5~21 days through the stress release of the thermal expansion mismatch between the film and the substrate. A series of BixSb2-xTe3-y nanowires were prepared with the diameter from few tens of nanometers to few hundreds of nanometers and the length from few micrometers to few tens of micrometers. In order to analyze the components and measure the thermoelectric properties of the nanowires, the technique of combining microfabrication and manipulation for suspending a single BixSb2-xTe3-y nanowire on a measurement platform with electrodes, heater and thermometers was developed. As long as the wire is suspended, the crystallization of the nanowire is able to be analyzed by the selected area electron diffraction (SAED). The composition of the nanowire can be analyzed by the STEM-EDX. Resistivity ρ is measured by the four-point probe method. In order to get the Seebeck coefficient S, temperature difference were generated by the heater and thermoelectric voltage generated by Seebeck effect were measured. The 3ω method which demands that the wire should be suspended was applied to measure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κ and specific heat c. By using the developed technique and the measurement system, three thermoelectric parameter ρ, S, κ of a single nanowire were successfully measured and the low-dimensional effect on thermoelectric properties were examined.
22

オフショア・バランシング再考 ― 米国と湾岸地域, 1969-1981 ―

篠本, 創 23 March 2022 (has links)
京都大学 / 新制・課程博士 / 博士(法学) / 甲第23661号 / 法博第281号 / 新制||法||175(附属図書館) / 京都大学大学院法学研究科法政理論専攻 / (主査)教授 中西 寛, 教授 鈴木 基史, 教授 唐渡 晃弘 / 学位規則第4条第1項該当 / Doctor of Laws / Kyoto University / DGAM
23

普丁時期俄羅斯與歐盟關係之研究 / A Study of Russia-EU Relations in the Putin Era

陳婕妤, Chen, Chieh Y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普丁就任總統之後,讓一個經濟衰敗、國力萎靡的俄羅斯,從谷底翻身,進入世界強國之列。其間與歐盟的合盟與競爭,成為普丁強國戰略的運用。然而當俄羅斯開始強大,無法避免的也與歐盟有了政治現實利益的衝突,烏克蘭事件即是俄歐利益衝突具體的體現。   本研究探討普丁時期,俄羅斯與歐盟的關係。採歷史研究法、文獻分析法,來獲得本研究進行之資料與文獻,並由現實主義以及地緣政治理論,做為本研究的研究途徑,得出研究結論有三項。 一、 強化俄歐合作,以尋找多極世界建構的可能 二、烏克蘭事件是普丁俄歐關係之底牌 三、克里米亞入俄公投揭示俄歐關係的遠程目標 / After Putin took up a post, he let the economy decline, debilitating national power in Russia ,turning over the lowest point, and entering one of the most powerful nations. During the period of cooperating and competing with European Union, he uses the strategy of becoming a powerful country. However, when Russia becomes stronger, it can't avoid having conflicts of political benefits with European Union. The Ukraine incident embodies the beneficial conflict concretely. This research probes in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ussia and European Union during Putin's time, and it adopts research law documentation analyses to acquire it's information and document, through the realism and geopolitics theory as the means to reach the following three conclusions: First, intensify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Russia and European Unions to seek the possibility of multi world design. Second, The Ukraine incident is the relation between Russia and European Unions the card in Putin's hands. Third, Crimea's referendums to Russia reveals the long range relations between Russia and Europe.
24

C.A.マクマリーのタイプ・スタディ論の形成と普及に関する研究-カリキュラムとその実践思想を読み解く基盤-

藤本, 和久 24 November 2016 (has links)
京都大学 / 0048 / 新制・論文博士 / 博士(教育学) / 乙第13057号 / 論教博第156号 / 新制||教||163(附属図書館) / 京都大学大学院教育学研究科教育科学専攻 / (主査)教授 田中 耕治, 准教授 西岡 加名恵, 准教授 石井 英真, 教授 宮本 健市郎 / 学位規則第4条第2項該当 / Doctor of Philosophy (Education) / Kyoto University / DFAM
25

米国海兵隊の電撃戦の起源 : 機動戦構想の思想的背景と採用、制度化 / ベイコク カイヘイタイ ノ デンゲキセン ノ キゲン : キドウセン コウソウ ノ シソウテキ ハイケイ ト サイヨウ セイドカ / 米国海兵隊の電撃戦の起源 : 機動戦構想の思想的背景と採用制度化

阿部 亮子, Ryoko Abe 20 March 2018 (has links)
ベトナム戦争後の米国海兵隊(以下海兵隊)の基盤ドクトリンの変遷に着目することで、2003年の海兵隊の「電撃戦」型戦いの起源を描いた。2003年の海兵隊の基盤ドクトリンで採用されていた機動戦構想は1970年代から海兵隊で議論、形成され、1980年代後半に正式に基盤ドクトリンに採用され、編制や教育を通して制度化された。機動戦構想の思想的背景と採用に一考察を与え、要求特定システムと教育における制度化を扱った。 / This dissertation examines how the U.S. Marine Corps institutionalized warfighting concept, maneuver warfare in the 1970s and the 1980s. It emphasizes that the Alfred Gray and his reformers attempted to institutionalize the concept through building new requirement system and reforming its education in the 1980s. The MC's requirement system was fundamentally changed from the physical element-based system into the future-oriented and warfighting concept-based system. Also, the education was shifted from knowledge focusing to military judgment focusing. It argues that, on the other hand, the influence of new strategic circumstance and new exercises, combined arms exercises, on the introduction of maneuver warfare was limited. / 博士(政治学) / Doctor of Political Science / 同志社大学 / Doshisha University
26

日本糧食問題與臺灣米穀對策之研究 (1900-1942) / The Grain Problems in Japan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of Taiwanese Rice(1900-1942)

森功佑, Kosuke, Mor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是在日本帝國經濟構造的脈絡之下,來檢討日本政府跟臺灣總督府在糧食政策制定過程的互動關係,以及臺灣總督府對臺灣米穀政策之調整。本論文以此問題意識出發,有幾點問題的釐清與發現,以下分別敘述之。   日本帝國在明治維新之後邁進產業革命化,在此之後日本帝國漸漸從農業國家變成工業國家,這導致勞動者與技術者流入都市,使都市人口增加率自1890年開始慢慢增加。這些大量流入都市的人口,導致日本帝國出現米穀不足的現象。為了解決國內米穀不足的問題,日本政府開始大量進口外國米,在日俄戰爭前後每年所需的外國米就有200到500萬石。 日本帝國糧食不足的問題也使日本在1900年之後從糧食出口國變成糧食進口國。   日本政府在面對糧食不足的問題時,主要是仰賴進口外國米來解決,殖民地米的進口則是處於輔助地位。此時,臺灣總督府為因應日本帝國糧食不足的問題,從1903年開始增加臺灣米移入到日本的數量。但是,這仍無法解決日本糧食不足的問題,因為臺灣米與日本米的口感不相同,所以輸出量無法提升。為此,臺灣總督府開始進行米穀的品種改良政策。   1918年受到米騷動的影響,日本政府開始構想包含日本米與殖民地米的糧食自給政策,並於1920年正式提出以日本國內的開墾事業及朝鮮米的增殖計劃為核心的方案。但是,糧食自給政策的施行並不順利,1924到1925年間的日本還面臨外匯嚴重不足的問題,日本政府便轉為注重殖民地米的輸入。此時,臺灣開發出蓬萊米、宣告米穀品種改良的成功,在此狀況下蓬萊米輸往日本的數量亦逐年提升。因為輸出量的提升,臺灣總督府在日本政府的要求之下,從1920年後半開始擬定蓬萊米增產計劃,並在1930年的「臨時產業調查會」被提出討論。由此可知,臺灣蓬萊米在此時對於日本的糧食政策之影響力,乃隨著輸出量提升而逐漸變大。   日本帝國在經歷世界大恐慌之後,因為日本國內米穀的大豐收,導致米穀過剩的狀況出現。為此,日本政府開始管制殖民地米輸往日本的數量,並在1933年提出了「米穀統制法」,以管制日本國內的米穀供需量。但是,因為「米穀統制法」而產生的高米價不僅沒有解決日本米大豐收的問題,反而使殖民地米輸往日本的數量不斷提升,尤其是指相對低價格的蓬萊米。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日本政府於1936年實施「米穀自治管理法」,加強對於殖民地米輸往日本移出量的控管。   在臺灣方面,日本政府為了控管蓬萊米的移出,要求臺灣總督府施行「臺灣米穀移出管理令」。雖然臺灣總督府在中日戰爭爆發後,被日本政府要求必須抑制米穀耕作面積的擴大,但臺灣總督府在聽命於日本政府的同時,也隨即提出了一漸進式的米穀增產計畫。這是因為自1920年代以來,蓬萊米輸往日本的數量擴大,並在日本糧食自給政策之中扮演重要角色,從而無形中提升臺灣在日本帝國的地位。但是,當蓬萊米輸日被限制後,就意味著此一重要性的喪失,這是臺灣總督府所不願意見到,這也是為何臺灣總督府從一開始就不願意放棄蓬萊米增產計畫的原因。   在1930年代日本政府為了解決日本米大豐收的問題而開始控管殖民地米之際,雖然有法規的限制,但蓬萊米輸往日本的數量並沒有減少。此外,當日本於1936年加強對殖民地米的管制,並進一步要求臺灣總督府必須施行米穀移出管理令時,臺灣總督府在不得不聽日本政府命令的同時,卻仍提出蓬萊米增殖計劃。   透過以上問題的處理,可以看出一開始臺灣總督府在面對日本政府的糧食政策時,主要是為了配合日本人的要求及提高對日本的移出量,並因此展開米穀改良政策。從這時候看來,臺灣總督府在米穀政策的擬定上,對日本政府是處在從屬位置,這樣的情況在1922年蓬萊米開發成功之後,慢慢改變。隨著蓬萊米的開發成功,臺灣米對日本的移出量漸漸上升,又因為日本政府外匯的缺乏與糧食自給政策施展不順利,蓬萊米對日本糧食自給政策的影響力逐漸提高,這也使得臺灣總督府的立場逐漸顯現。再加上,從日本政府蓬萊米增殖計劃的提出看來,臺灣總督府表面上是聽從了日本政府的命令,但實際仍是想要進行蓬萊米的增產。而且,臺灣總督府已經從最初從屬於日本政府,轉而漸漸有自己立場出現。為了保有臺灣在日本帝國的地位,臺灣總督府甚至在日本政府的限制下,仍是持續發展蓬萊米的增產計劃。   總的來說,透過1900年到1942年臺灣總督府與日本政府在糧食政策上面的互動,可以看出日本政府在施行糧食政策的時候,乃會因著國內的糧食狀況而隨時進行調整,臺灣總督府在這個過程中所展現出來的態度,也就不是一成不變。
27

ジャパン・ロビーと戦後日本―アメリカ対日協議会とFairfield-Maxwell社―

進藤, 翔大郎 23 May 2022 (has links)
京都大学 / 新制・課程博士 / 博士(人間・環境学) / 甲第24114号 / 人博第1051号 / 新制||人||246(附属図書館) / 2022||人博||1051(吉田南総合図書館) / 京都大学大学院人間・環境学研究科共生文明学専攻 / (主査)准教授 齋藤 嘉臣, 教授 森口 由香, 准教授 徳永 悠, 准教授 楠 綾子 / 学位規則第4条第1項該当 / Doctor of Human and Environmental Studies / Kyoto University / DGAM
28

政策執行過程中機關間協調之研究─鎘米事件個案分析

陳慧珍, CHEN,HUI-ZH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由於專業分工的結果,政府的政策常涉及若干機關之職權,因此,唯有靠各機關在行 動上的分工合作、協調一致,方能有所成。然而,環觀諸項社會事件的發生常因政府 各機關的本位主義作祟,甚而在事件發生後仍然推誘卸責,使事件的解決遷延時日, 或日益擴大,造成更大的損失。喧騰一時的桃園縣蘆竹鄉鎘米外流事件即是最好的例 證,致引發筆者撰寫本論文的動機。 本文之重點,在探討政策執行過程中影響各機關協調的變數,找出問題的症結所在, 進而提出改進建議,以做為政府施政之參考。 在章節的安排上,內容如下: 第壹章緒論,說明本文的研究動機、目的、研究方法與限制。 第貳章為理論架構,首先對相關概念作一闡釋,再介紹國內外所作相關之研究,進而 根據幾位學者所提出相關之理論架構,釐出與本事件切合之變數,建構成為本文之分 析架構。 第參章為鎘米事件分析,首先將鎘米事件的始末作一時序性的介紹,進而匯整出相關 的權責機關,使責任明確化,最後敘述各權責機關的協調狀況。 第肆章為鎘米事件解決過程協調之研究。本章乃以分析架構中之四個變數一一政策標 準與目標、政策資源、官僚資源、機關間之溝通一一來討論其症結所在。 第伍章為結論與建議。針對研究之發現撰寫本文結論,並提出改進建議。
29

台灣稻田轉作問題之研究--以雲林縣崙背鄉為個案研究地區

沈素蘭, SHEN, SU-L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共一冊,約六萬五千字,分五章十五節。目的在了解稻田轉作背景.分析探討 轉作計劃、農民反應、及施行成果,以提供今後實施稻田轉作政策的參考,期以有效 解決稻米過剩問題。 第一章為緒論。指出轉作的背景,美、日及我國解決糧食過剩情形,研究動機、目的 、流程、方法、並簡介研究地區。 第二章是有關轉作目標方面的研究。分就轉作目標,七十三年轉作成果极稻米需求預 測加以探討。 第三章則討論轉作措施。先介紹轉作措施內容,再以雲林縣崙背鄉為個案研究區、調 查分析農民轉作意願及對轉作措施的反映。 第四章是就稻田轉作目的做一番探討,分析稻田轉作調整作物生產結構。促進土地資 源利用及節省政府財政支出,增加農民收益情形。 第五章為結論與建議。乃綜合本研究的探討分析,作一扼要之總結,並加以建議。
30

賽普勒斯之種族衝突

冼立國, Sheng, Li-Guo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第一章: 賽島社會背景 第一節: 人口與社會結構 第二節: 家庭制度 第三節: 社會觀念 第四節: 教育制度 第五節: 宗教信仰 第二章: 賽島民族運動 第一節: 兩次大戰期間 第二節: 第二次世界大戰及戰後十年 第三節: 一九五五年倫敦三國會議 第四節: 萊氏憲草 第五節: 麥米倫自治計劃 第六節: 倫敦-蘇里克協定 第三章: 賽島憲法與修憲問題 第一節: 賽島憲法之特點 第二節: 土希裔對賽島憲政之爭執 第三節: 馬嘉里奧總統之修憲主張 第四節: 土裔對修憲問題之反應 第五節: 一九六三年十二月流血衝突事件 第六節: 倫敦修憲會議 第四章: 賽島衝突與聯合國 第一節: 賽島問題與聯合國大會 第二節: 賽島問題與安全理事會 第三節: 聯合國賽島政治調人 第四節: 聯合國駐賽維持和平軍 第五章: 賽島衝突與有關國家 第一節: 賽島衝突與希臘 第二節: 賽島衝突與土耳其 第三節: 賽島衝突與英國 第四節: 賽島衝突與美國 第五節: 賽島衝突與蘇俄 第六節: 賽島衝突與其他國家 第六章: 結論

Page generated in 0.040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