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41
  • 29
  • 27
  • 12
  • 3
  • 1
  • Tagged with
  • 72
  • 17
  • 16
  • 15
  • 10
  • 10
  • 10
  • 9
  • 9
  • 9
  • 8
  • 8
  • 8
  • 8
  • 8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41

從語言文化學的視角論札米亞京小說中「火」與「水」的概念 / Концептуальный анализ образов «огня» и «воды» в произведениях Е. И. Замятина

陳又宇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札米亞京的文學作品中常帶有大量象徵、隱喻與反諷,使讀者在閱讀上不易理解。特別是非俄語母語者,由於缺乏對俄語文化概念的理解,常常對於文字中的特殊寓意難以領會。因此本論文就文化概念上的意義,與作家本人的哲學思考和創作思想,來分析與解讀札米亞京文學作品中的象徵意義。論文的主要內容以作家的四部小說《我們》、《洞窟》、《人類獵人》、《島民》為研究範圍,並以「火」和「水」的形像為本文研究對象。
42

高校2年生 : 国際理解・人権・平和(III.キャリア形成を軸とした総合人間科の取り組み)

中野, 和之, NAKANO, K., 川合, 勇治, KAWAI, Y., 寺井, 一, TERAI, H., 福谷, 敏, FUKUTANI, S., 石川, 久美, ISHIKAWA, Kumi, 仲田, 恵子, NAKATA, Keiko 11 1900 (has links)
国立情報学研究所で電子化したコンテンツを使用している。
43

植民地樺太の農業拓殖および移民社会における特殊周縁的ナショナル・アイデンティティの研究

中山, 大将 23 March 2010 (has links)
Kyoto University (京都大学) / 0048 / 新制・課程博士 / 博士(農学) / 甲第15417号 / 農博第1802号 / 新制||農||978(附属図書館) / 学位論文||H22||N4516(農学部図書室) / 27895 / 京都大学大学院農学研究科生物資源経済学専攻 / (主査)教授 末原 達郎, 教授 野田 公夫, 准教授 川村 誠 / 学位規則第4条第1項該当
44

農業会計の会計方針に関する研究

珍田, 章生 23 July 2014 (has links)
京都大学 / 0048 / 新制・論文博士 / 博士(農学) / 乙第12848号 / 論農博第2800号 / 新制||農||1027(附属図書館) / 学位論文||H26||N4865(農学部図書室) / 31431 / (主査)教授 小田 滋晃, 教授 新山 陽子, 教授 徳賀 芳弘 / 学位規則第4条第2項該当 / Doctor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 Kyoto University / DFAM
45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としての農業経営 ―経営者の環境認識から見る意思決定―

原田, 英美 23 July 2015 (has links)
京都大学 / 0048 / 新制・課程博士 / 博士(農学) / 甲第19242号 / 農博第2139号 / 新制||農||1036(附属図書館) / 学位論文||H27||N4946(農学部図書室) / 32241 / 京都大学大学院農学研究科生物資源経済学専攻 / (主査)教授 新山 陽子, 教授 小田 滋晃, 教授 足立 芳宏 / 学位規則第4条第1項該当 / Doctor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 Kyoto University / DGAM
46

日韓のFTA政策の比較政治行政制度分析

柳, 蕙琳 23 March 2016 (has links)
京都大学 / 0048 / 新制・課程博士 / 博士(法学) / 甲第19457号 / 法博第191号 / 新制||法||154(附属図書館) / 32493 / 京都大学大学院法学研究科法政理論専攻 / (主査)教授 鈴木 基史, 教授 中西 寛, 教授 曽我 謙悟 / 学位規則第4条第1項該当 / Doctor of Laws / Kyoto University / DGAM
47

1930年代中国の経済発展と対外関係-米中借款と日中経済使節団-

秋田, 朝美 23 March 2017 (has links)
京都大学 / 0048 / 新制・課程博士 / 博士(経済学) / 甲第20144号 / 経博第542号 / 新制||経||280(附属図書館) / 京都大学大学院経済学研究科経済学専攻 / (主査)教授 堀 和生, 教授 渡辺 純子, 教授 黒澤 隆文 / 学位規則第4条第1項該当 / Doctor of Economics / Kyoto University / DGAM
48

安保改定と東アジアの安全保障、1956-1960年

西村, 真彦 26 March 2018 (has links)
京都大学 / 0048 / 新制・課程博士 / 博士(法学) / 甲第20861号 / 法博第218号 / 新制||法||162(附属図書館) / 京都大学大学院法学研究科法政理論専攻 / (主査)教授 中西 寛, 教授 奈良岡 聰智, 教授 唐渡 晃弘 / 学位規則第4条第1項該当 / Doctor of Laws / Kyoto University / DGAM
49

文化創意產業經紀人暨平台價值之探究--以墨色國際,希嘉文化及中子創新為例

蕭穗真, Hsiao, Claire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研究旨在探討文化創意產業經紀人暨平台在促成供給與需求兩端所能發揮的價值,以及由個案去初探經紀人暨平台不同的樣貌等議題,盼能引起大眾對台灣美學大業支柱一端的經紀人的了解與重視。研究選擇非親屬關係的文化創意產業團隊個案進行探究,包括墨色國際、中子創新以及希嘉文化,藉由半結構式的深度訪談,輔以相關活動的實地觀察以及次級文獻資料的蒐集佐證,進行為期一年的研究。 本研究將「經紀人暨經紀平台」的角色定位為「擔任文創產業創作端與市場端的橋樑,建構文創市場的供給與需求」,研究問題及研究發現如下: 研究問題一:文化創意產業經紀人暨平台在供給端所能發揮的價值為何? 對應結論一: 文創產業經紀人暨平台在供給端所發揮的價值有四點,包括: 一、 辨識創作者潛力並予心理支持, 二、 原創作品商品化與延伸, 三、 決定合作對象並代為談判, 四、 打造並維護品牌。 研究問題二:文化創意產業經紀人暨平台在需求端所能發揮的價值為何? 對應結論二: 文創產業經紀人暨平台在需求端所發揮的價值有四點,包括: 一、 掌握趨勢並創造潮流, 二、 擴大目標客群, 三、 營造購物氛圍與情境, 四、 集結並經營社群。 研究問題三:文化創意產業經紀人暨平台有何不同的樣貌? 對應結論三: 文創產業經紀人暨平台的樣貌不同之處主要有三,包括: 一、 在「服務創作者數量的多寡」及「與創作者關係的緊密度」上的差異, 二、 品牌發展時程與作品延伸程度上的差異, 三、 兩種組合方式(Web 1.0與Web 2.0以及A型人)的差異。 共通點則在於除通曉「創意」與「產業」兩種語言外,對所經營的創意具有高度的認同與熱情。
50

臺灣奈米科技政策之制度分析:產業“再生催化者”的國家角色

孟啓民, Minekime, Nicholas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基於Peter Evans在Embedded Autonomy一書中所提出的「鑲嵌式的自主性」概念,本文試圖透過臺灣奈米科技政策的形成,討論臺灣的國家角色。 在研究設計上,本研究選取在臺灣傳統產業藉由發展奈米科技技術的升級過程當中,最爲關鍵的行爲者作爲研究變數,即奈米國家型計劃及其相關的執行政府部門—經濟部—及工研院奈米中心、工研院化學工業研究所、工研院化工所成立的奈米促進會及產業界,特別是個別公司的研發部專家。 國家與社會之間關係的討論將是本文研究重點。本文將「國家」定義為涉及奈米政策的立法行政部門,也就是立法院以及奈米國家型計劃辦公室所屬部門與機構,包括經濟部及工研院。本文所提的「社會」主要是個別公司。延續Weiss對Evans的批評,本文特別強調國家與社會對國家奈米政策都有一定的影響力,奈米科技政策的政治經濟分析不能忽略社會的因素。 本文對Evans的四個國家角色提出補充。筆者發現對於臺灣既有的本土產業而言,在開發新產品時所需運用的奈米科技上,國家扮演著Evans研究架構中未提出的另一種國家角色。我主張,就奈米科技的應用而言,需以另外一種新的角色來解釋「國家」。這個在Evans原來的分析架構外的第五種國家角色,我稱之爲「再生催化者角色」(Revitalizing Catalyst)。 本章將會深入分析國家相關部門/機構在制定與執行奈米政策時的實際運作,以及相關部門,例如經濟部、經濟部技術處及最主要的制度性行爲者─工研院所扮演的角色。本章旨在以政策方向形成的過程來説明國家與奈米科技政策的制度性行爲者之間的互動關係。透過對奈米科技政策形成的陳述,可凸顯制度性行爲者在規劃當中的角色。透過此敍述,便能很清楚地瞭解本研究何以將工研院視爲國家的一部分。而且,本章所介紹的奈米國家型科技計劃的歷史背景與規劃過程將作爲第四章中個案分析的基礎。 本文將工研院視爲「國家」。筆者將透過工研院化工所與合作案例的互動來驗證國家對於產業具體的影響,並配合前文的論述,陳述國家俱體的角色。本研究針對奈米計劃中國家與產業界的互動方式歸納出三種互動模式:一,引導者;二,搭橋者;三,媒介者。依據這三種互動方式,筆者將它們總結為一種新的國家角色──即「再生催化者」的國家角色。 筆者透過長春石化公司、中國制釉集團及其它公司與工所的計劃案例,可證明國家扮演了催化劑的角色,並且有助於傳統產業的再生,因此,本文選擇「再生催化者」來描述這樣的國家角色。本研究對將來的政治經濟研究或許可以提供一個啓示:也就是在跨產業結合的普遍趨勢下,促進「產業再生」的新國家角色會是一個不可忽視的研究方向。

Page generated in 0.041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