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317
  • 302
  • 15
  • 9
  • Tagged with
  • 326
  • 326
  • 135
  • 99
  • 87
  • 72
  • 71
  • 68
  • 68
  • 64
  • 62
  • 55
  • 51
  • 50
  • 49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41

台灣地區檔案素養評估指標之研究

高君琳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檔案是歷史與知識的寶庫,倘能積極培育檔案素養,將使得國人具備檔案之基本知識,並進而有效促使國人運用檔案資料。因此,檔案界應儘速訂定出一套符合檔案內涵的檔案素養指標,以作為日後推行檔案教育的基礎,本研究的目的在於 (一) 探討素養以及資訊素養的定義以及內涵,進而探討檔案素養的定義與內涵。(二) 探討各種不同學門素養的定義以及資訊素養的評估指標,制定出一套評估檔案素養的指標。(三) 透過本研究之分析,期能進一步提供台灣地區培育檔案素養之參考建議,以促進社會大眾對檔案專業的瞭解。 本論文主要是探討檔案素養評估指標,採疊慧法進行研究,由檔案界學者專家以及資深檔案管理者共同參與,將檔案素養能力分成:三個向度,十七項能力評估指標,包括:覺知到檔案的特點與內涵、檔案應用能力以及檔案資源搜尋的能力,透過兩回合的問卷反覆調查,當所有參與者的意見達到一致性與穩定性,則視為研究結束。 就上述研究結果,提出五項建議:(一) 儘速訂定我國檔案素養評估標準;(二) 加強檔案管理人員之檔案素養培訓,可針對本研究之三個面向,十七項能力指標;(三) 編訂檔案素養教育相關之課程教材,建議開設檔案素養相關課程,針對不同的年齡層及學科背景,將檔案教育融入學生課程中;(四) 積極推行檔案素養,辦理與檔案素養相關之推廣活動,以收檔案素養普及化之成效;(五) 評估檔案素養推行之成效,推行檔案素養三至五年後,依據檔案素養評估標準來評估整體的執行成效,以判斷是否達到提昇國人檔案素養的效果,同時可作為日後修訂檔案素養評估標準之重要參考依據。 / Archives is the treasure of history and knowledge. If we can actively cultivate the archival literacy, we will make people have the basic knowledge of archives and make them use archives efficiently. Therefore, the archival sector should build up the indicators of the archival literacy as soon as possible. It will be the foundation of the archival education in the future. The study aims to (1) research the definition and connotation of the archival literacy according to which of the literacy and information literacy; (2) build the indicators of the archival literacy according to the definition of the different professional areas’ literacy and the indicators of the information literacy; (3)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is study, we hope we can provide the suggestions and references for cultivating the archival literacy in Taiwan, and promoting the professional archives to the public. This thesis explored the indicators of the archival literacy based on Delphi methodology. The Delphi panel collaborated with two groups of experts, archival academic experts and the professional archivists. The indicators of the archival literacy was carried out three faces, and seventeen indicators. The three faces include the acknowledgement of the characteristic of archives, archival utilization ability, and archival access ability. The study was ended when all participants’ opinions had reached consensus or stability after two rounds of questionnaire survey. From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we made five recommendations: (1)It is necessary to build up the standards of the archival literacy in Taiwan;(2) We should strengthen archival literacy training to the archivists, according to the three faces and seventeen indicators;(3)We should add the archival literacy’s educational curriculum materials into the students’ courses for different age and disciplines background;(4) We should actively promote the archival literacy.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archival literacy, we can hold the archives related promotional activities ;(5) and we will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promoting the archival literacy after three to five years, it will be very significant references to revise the indicators of archival literacy in the future.
42

內部顧客關係管理研究-以資訊產業採購部門為例-

洪國慶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個人電腦市場發展趨勢和品牌代工經營形態的改變,對台灣代工企業產生全面性的衝擊。企業間惡性競爭,毛利急速下降,導致經營上面臨極大挑戰。在外部環境無法改變下,若能利用行銷手法讓組織更活化,則企業的競爭力將更穩固。 在企業完整的行銷中,包括內部行銷、互動行銷和外部行銷三個環節,若能有卓越的內部行銷,亦即企業的人力資源策略有良好規劃,則互動行銷自然容易獲致成功。故本論文針對內部行銷的特性,配合個案公司採購事業處內部互動現況,進行實證調查研究。 本研究透過對採購事業處員工全面調查結果,證明內部行銷將影響採購部門員工對於工作的滿意度,同時亦影響員工服務行為。因此,若欲提升員工對內部顧客服務的認知與態度,企業可由內部行銷方面著手,擬訂完善之擇才、育才與用才方案。同時,輔以切合企業需求之績效評估制度,不僅可衡量員工實際績效,亦可了解企業於內部行銷之規劃實施,是否確實反應於企業績效表現,以達外部顧客滿意度提昇之最終目標。
43

公部門職業訓練機構受訓學員訓練需求之研究:以泰山職業訓練中心為例

陳思盈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我國職業訓練制度發展至今,辦理職業訓練的機構眾多。參加職業訓練的民眾其個人背景、動機、訴求各有歧異,甚至不同背景條件下會衍生不同的需求。訓練需求評估是訓練系統中首要的關鍵,透過訓練需求評估在職業訓練機構學員訓練上的運用,能檢討職訓機構之訓練規劃,此為著手進行本文的研究動機。 本研究旨在瞭解公部門職業訓練機構內基本資料不同之學員實際參與訓練的情形與感受,探討不同背景變項的學員在訓練需求及訓練成效上認知的差異,發掘學員訓練需求,提出公共職訓中心在辦理職業訓練課程規劃上的建議。 為達研究目的,編製問卷作為研究工具,以泰山職業訓練中心的學員為研究對象,進行實證調查,透過問卷方式從學員的角度,利用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驗證研究假設,已獲致各項結果。經研究發現與討論,提出結論: 一、訓練中心學員個人屬性和職業訓練參與概況差異性不大,與職訓中心 之參訓資格、開課類別有關。 二、學員在訓練需求評估認知上對「個人回饋評估」構面認同度高。 三、學員在訓練成效上對「師資與教學」構面滿意度高。 四、班別的不同分別在整體訓練需求評估認知與整體訓練成效認知之各構 面都呈現差異。 五、現階段學員的訓練需求仍聚焦在訓練與就業的媒合。
44

政府採購電子化成效評估指標建立 / Study of Establishing Evaluation Indices for the Performance of Government Electronic Procurement.

紀人瑋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主要目的係以採購電子化對行政機關或企業的影響來建立政府推動採購電子化後所帶來的成效評估指標,並透過次級資料進行分析。近年來由於資訊科技的進步、網際網路的快速成長及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改變了許多行銷、管理、服務及商業行為的型態,各國政府如美國、加拿大、澳洲和日本等國,以及國際性組織無不重視此一趨勢,均積極推動政府服務電子化與網路化的工作,我國在推動電子化政府的政策下,舊有政府採購作業流程再造,運用資訊及通訊科技建置電子採購系統也成為主要推展方案之一,以期建構一個所謂公開透明化、公平競爭、有效率的政府採購作業環境。 本文先透過文獻整理與專家訪談來建立採購電子化成效評估初步架構,並以專家德菲法問卷方式來確認架構與指標的重要性,建立最終評估架構。而後依照德菲法專家群體的特性進行分群探討瞭解對指標重要性看法的分歧。並依據行政院研考會 2009 年度委託研究案「電子治理成效指標與評估:G2C與G2B期末報告」為次級資料。探討專家群體與廠商使用者對於採購電子化成效看法之落差。 透過德菲法方式建立的採購電子化評估最終架構,包括3個構面(立即可見效益、非立即可見效益及使用行為)、8個面向(時間、成本、價格、透明、課責、整合、使用滿意度及服務使用)與18個指標。綜合德菲法專家分群比較與次級資料分析所整理結果,發現政府機關德菲法專家指標的重要性評判比起學者專家分布較高,可能原因是政府機關組織較為保守,且對採購電子化的效益比起學者專家較為直接與強烈。而中央政府專家對成本面向的指標重視程度較地方政府專家高,可能是中央政府採購電子化程度較高,對其帶來的成本減少感受較為強烈。而對應本論文所建立的採購電子化成效指標,次級資料顯示廠商使用者對採購電子化是否帶來其成效同意程度不高。顯然政府未來在制定採購電子化相關機制或系統,除了持續減少使用者採購相關成本及時間,努力改善採購環境的透明及課責程度,更應提供客製化或整合性服務,來滿足使用者的需求,以提升政府採購電子化成效。
45

開放大陸地區人民來臺觀光政策效果之研究 / A study on the effect of opening up the Mainland China people to Taiwan for sightseeing

王玉梅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我國於2008年7月18日正式全面開放大陸地區人民來臺觀光,來臺旅遊觀光人數逐年遞升,究竟政府開放大陸地區人民來臺觀光之政策效果如何?又大陸地區人民來臺觀光政策實施後為何負面問題不斷浮現?實值得加以探討,亦為本研究主要動機。 本研究採文獻分析及深度訪談分析法,經分析後發現,陸客來臺可以創造的商機高於其他國家旅客﹐因此開放是正確的方向﹐目前開放大陸地區人民來臺旅遊市場之獲益雖未如預期,但所帶來的商機對臺灣經濟仍具一定影響力,且原先疑慮的國家安全、社會治安及排擠效果等問題,尚屬管控得宜,未出現重大負面效應。但觀察過去八年,政府僅注重是否開放及來臺陸客人數多寡﹐而無整體之陸客策略及相關配套措施﹐致影響政策執行效果。未來政府如可協助業者循序漸次解決陸客旅遊市場相關問題﹐並以拓展自由行、優質團及深度旅遊來創造更多兩岸觀光旅遊產生的外部利益﹐增加我方業者之整體獲利,相信對臺灣的觀光旅遊產業仍具正向意義。因兩岸情勢轉變,目前陸客人數減少仍不脫政治因素干擾,但依本研究觀察,開放大陸地區人民來臺觀光,中國大陸組團社亦獲有不少利益﹐而臺灣對陸客而言,仍具一定吸引力,陸客來臺仍有一定的市場需求,未來尚有發展空間,我方業者應趁此機會調整體質,促使產業升級﹐藉陸客來臺觀光契機發展我方觀光產業﹐未來不但可以吸引陸客也可吸引國旅及外籍觀光客。
46

自行評估內部控制之探討-以美國個案公司為例

趙曉蓮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是針對內部控制自行評估(CONTROL SELF-ASSESSMENT簡稱CSA) 探討由理論到實際的實行的每一個階段的重點:為什麼需要CSA的概念?CSA的架構及方法為何?CSA實行的方法? 以及CSA在美國實行的情形?希望藉由本項研究所得出來的概念,不但揭開CSA的面紗,更期望能幫助各公司能藉著CSA結合績效風險管理、目標管理達到其營運、財務、法令遵行的效果及效率。 本論文之研究程序為: (一) 收集國內外有關自行評估內部控制的文獻及法令,並探索自行評估內部控制的由來、實行的必要的理由,CSA的過程中內部稽核角色如何轉變及如何與內控理論的本意配合。 (二) 收集國外實行內控的最佳實例並在每種實行方法下,選出一家代表性的個案。 (三) 分析所選出的實例,並分析每個個案所實行的特色及成果。 (四) 歸納出各種實行方法的適用性及優缺點。 目 錄 圖次……………………………………………………………………2 表次……………………………………………………………………3 第一章緒論 4 第一節 研究背景及研究目的 4 第二節 研究方法 7 第三節 論文架構及大綱 11 第二章 內部控制制度概述 12 第一節 內部控制的定義及種類 12 第二節 內部控制制度的組成要素 15 第三節 企業目標與組成要素間的關係 21 第四節 與企業內部控制制度關聯之團體 23 第三章自行評估內部控制制度概念(簡稱CSA)之探討 29 第一節 CSA的定義及要素 29 第二節 CSA之必要性 31 第三節 實行CSA的三種模式 34 第四節 CSA的關鍵成功要素 38 第五節 CSA對稽核角色的影響 40 第四章 自行評估內部控制個案分析 42 第一節J C PENNY個案分析 42 第二節MAPCO公司個案分析 52 第三節CENTERIOR ENGERY個案分析 56 第四節 個案實施成果的分析 69 第五章結論與建議 76 第一節研究結論 76 第二節研究建議 79 第三節未來研究方向 79
47

我國投信公司共同基金型態與操作績效之研究

趙仁辰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台灣證券信託事業自民國72年,最早開放的四家投信公司,至民國87年底,市場上已有27家投信公司,發行的基金資產總額也從民國72年的736億元,成長到民國87年的7,459億元。目前,台灣由外資設立的投信公司有怡富、友邦二家,未來將再陸續開放彰銀喬治亞、花旗投信成立。本研究的研究動機,便是以國內外投信公司旗下發行的基金,就其績效做一番評比,以做為投資人的決策參考依據。 本研究的研究目的如下: 1. 研究國內外投信公司的主要共同基金型態? 2. 共同基金績效是否優於市場投資組合? 3. 共同基金績效表現是否具有持續性? 4. 不同績效評估指標,是否導致不同結果? 研究結論如下: 1. 本研究的研究期間共分為兩期:第一期,市場出現多頭行情,多數基金其績效表現優於市場投資組合報酬率;第二期,市場出現空頭行情,多數基金其績效表現劣於市場投資組合報酬率。 2. 透過Spearman等級分析,並未顯示國內、外投信在不同型態基金間投資績效具有差異性。 3. 基金績效不具持續性。 4. 在兩個不同評估期間、四種不同類型基金和四項不同評估指標所產生的32項評估組合中,國外投信在17項評估組合中,表現優於國內投信公司。其中以封閉式股票和開放式股票型基金,國外投信表現較優於國內投信,而國際股票型基金的績效表現,國外投信則劣於國內投信。 第壹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 8 第三節 研究限制 10 第四節 研究架構 11 第貳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共同基金簡介 14 第二節 國外實證文獻 24 第三節 國內實證文獻 44 第參章 研究設計 第一節 研究假說 50 第二節 資料來源與樣本 54 第三節 研究變數與操作性 56 第四節 研究方法 59 第肆章 實證結果分析 第一節 市場模式適切性的檢定 66 第二節 共同基金績效評估 76 第三節 國內外投信基金績效比較 83 第四節 共同基金相關假說檢定 87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94 第二節 建議 98 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 101 英文部份 103 附錄 附錄一 105 附錄二 107
48

委外承包商評估準則模式之建構 / Constructing anit outsourcer selection model for it outsouring projects

周明昌, Chou, Ming-Cha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在於探討可能會影響企業選擇委外承包商時的評估準則之因素,然後藉由大樣本之問卷調查,確認與選擇委外承包商之評估準則相關的因素,並建立選擇委外承包商的評估準則建議模式。 本研究的研究對象為臺灣地區曾經將資訊系統予以委外的大型企業之資訊主管。問卷調查所要搜集的資料主要涵蓋四大部份,分別為企業選擇委外承包商的評估準則、組織特性、委外計劃特性與資訊系統特性。抽樣樣本數為900家,採用分層隨機抽樣的方式進行抽樣,分層的方式則按產業別予以分層,製造業抽取500家、服務業抽取300家、金融業100家全部抽取,計回收182份,回收率為20.22%,扣除無效問卷30份,共有152份有效問卷,樣本有效回收率為l6.8%。本研究僅留下對委外成效感到尚可與滿意的問卷來建構模式,刪掉委外成效不佳的問卷,主要是希望所建構的模式能專注於學習對委外成效感到尚可與滿意的資訊主管的決策特性。 藉由此建議模式,管理者僅需要輸入一些資料,如企業特性、委外計劃特性與資訊系統特性等,該模式便會建議管理者應考慮的評估準則群,與其中較重要的評估準則子群。使管理者在面臨並非每天發生的資訊系統委外承包商選擇時,能夠有一個快速的起步,降低因委外經驗不足或委外經驗不夠寬廣所產生的困擾,也使得其他管理者的各類資訊系統委外經驗得以有系統的傳承與分享。本研究之委外承包商評估準則建議模式已建構完成,並以Excel的檔案格式存於磁片,管理者可以藉由與模式的互動,而在短短的數秒鐘內便可獲得模式所提供的建議。
49

購併前評估管理之研究: 以電腦公司為例 / The study of pre-merger 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based on a computer company's case

林之韻, Lin, Chih-yu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瞬息萬變的經營環境中,企業為了維持競爭優勢,使企業營運有穩定性的獲利,必定會不斷追求成長。企業的成長可透過內部發展或藉由外部成長來完成,在成長過程企業通常透過種種策略性活動,諸如策略聯盟、合資、購併、成立衍生公司等手段,達到掌握關鍵性資源、擴大市占率、抑止或消除競爭對手等目的。無論是為了解決過去的缺口亦或是掌握未來機會,購併策略極大的優勢在於其能快速縮短時效,使現代企業能掌握當日商業競爭決勝的關鍵─面對外界環境變動時的快速應變能力,因而購併成為現代企業的快速成長方程式。企業購併過程充滿不確定性,本研究期能將購併管理的藝術科學化,使經理人有效減低在進行購併時的不確定性,在決策時能有更加完整的考量因素。因此,本研究目的在於嚐試建議一個合適的併前評估策略,使預期發生之企業成長價值能實際地透過選擇正確的購併標的逐漸體現。易言之,適當的併前策略有助於企業選擇出正確之購併標的,而其實際價值及其未來衍生效益的加總,即為企業成長價值。 個案觀察對象之A公司成立於民國七十年九月,穩定成長至今為知名之電腦廠商,產品涵蓋醫療、娛樂、賣場、交通、安全監控等多項領域。由於個案公司A公司之創始人及其經營團隊為達到企業持續成長的策略目標,廣泛投資於各項策略性成長之活動,以上積極且多元的成長策略組合也使其成為一個極佳的觀察對象。研究者透過於A公司企業實習之機會,以「深度訪談」、「實際參與公司業務」及「蒐集資料進行分析」之方式,實地與相關人員進行對話、深入記錄並體會企業運作過程。本研究透過對A公司之數個購併案例進行歸納,探討應如何優化併前流程,其中包含實施合適且客觀的併前評估、是否應該建立一套購併的標準程序、負責購併之組織架構應如何設計、購併後整合之規劃應如何進行等議題,由此瞭解目前企業之企業成長模式與其併前流程之關鍵挑戰,最後提出一實際可行之併前策略規劃。 針對如何優化併前評估流程,本研究有下列建議: 一、 在併前評估模式中,應包含可代表購併動機與併後整合規劃之關鍵指標,如:以達到購併動機與併前評估的一致性,並提升併後整合規劃之質量。 二、 併前評估項目即須包含併後整合規劃之關鍵指標,許多併後整合規劃之關鍵指標為非量化指標,併前評估對目標公司的上述指標內容有清楚瞭解有助降低收購風險及併後整合之規劃,因此非量化指標得分高亦是主併公司願支付溢價的原因。 三、 以專職的併前評估組織做為總部與事業群之中介以及購併風險管控之角色。 成功的購併是從一連串的程序中所獲致的;同樣地,導致失敗的原因,也往往散佈在整個購併的程序中。而影響購併成敗的原因,通常並非單一要素,各個要素之間往往都是環環相扣,互相影響,因此如果在併前流程缺乏充足的資訊,則無法產生完善整體的購併計畫,那麼各種要素所衍生的問題就會隨著購併行動的展開而一一浮現。如果在併前評估後自認無法克服購併風險,企業就不應採行購併,而應採用其他成長策略達成永續經營的目的。以上結論期能幫助A公司透過購併達到企業成長的目的,也能為個案公司及其他企業進行購併時提供一個務實的參考架構。
50

以修正平衡計分卡建構網路報稅績效評估模式之研究 -以臺北市國稅局為例 / The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model of online tax filing by “Revised Balanced Scorecard"-A case study of Taipei national tax administration

洪淑惠, Hung, Shu Hu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旨在探討以修正平衡計分卡建構網路報稅績效評估模式之研究,使用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獻探討法、深度訪談法及問卷調查法,研究對象為臺北市國稅局稅務人員。運用隨機抽樣法,抽取 450 位對象進行施測,剔除無效問卷後,有效樣本為 360份,採用 SPSS 及 AMOS 軟體進行資料分析。本研究之整體 Cronbach α 在 0.9 以上、AVE 值在 0.6 以上、CR 值在 0.85 以上、SMC 值在 0.6 以上、factor loading 在 0.7 以上,均達顯著水準,所以本研究具有不錯的信度及效度。在整體配適度方面,χ2 /df=2.694,CFI=0.935,NFI=0.901、AGFI=0.834,RMSEA=0.073,所以本研究模式具有不錯的解釋力。利用 R 語言進行模型檢定力分析,其值為 0.9993947,顯示本研究模型沒有犯型二錯誤。本研究的其他假設也具有顯著性,重要結果及發現如下: 一、提出以下五大構面及 22 項衡量指標可作為日後評估綜合所得稅網路報稅績效評估之參考依據: (一)機關使命構面:落實電子化政策、符合社會潮流、達到創新目的、快速申報流程。 (二)稽徵成本構面:節省人力成本、降低書面資料量、提高工作效率、縮短收件時間。 (三)納稅義務人構面:降低納稅人的抱怨程度、改善對稅捐機關的印象、促進徵納雙方的互動關係、節省排隊申報時間。 (四)行政作業構面:建立網路標準化作業流程、維繫已使用者的能力、網路申報服務內容適切、符合民眾期待、宣導有助網路申報的推廣。 (五)學習與成長構面:提升工作能力、增進網路資訊技術的使用、增加網路知識技能、建立知識管理系統、增加收集資訊的管道。 二、本研究整體模式之直接效果不具統計上顯著性,又從學習與成長→行政作業→機關使命及學習與成長→行政作業→稽徵成本→機關使命及學習與成長→行政作業→納稅義務人→機關使命三條分析路徑結果顯示,具有間接效果,表示中介效果存在,因此可知學習與成長構面確可透過行政作業、稽徵成本等構面影響機關使命的達成。 三、學習與成長構面對行政作業構面有直接正面影響,意指稅捐機關應特別提升稅捐人員素質與工作能力,並加強機關網路資訊技術使用、增強知識管理系統及提升人員電腦操作能力等,以對稽徵機關的行政作業構面產成正面提升。 四、行政作業構面對稽徵成本構面有直接正面影響,意指稅捐機關應建立網路報稅標準化作業流程、積極提升網路申報服務內容的適切性、增加獎勵使用網路申報者措施及加強宣導推廣網路申報等,以降低稽徵成本。 五、行政作業構面對機關使命構面有直接正面影響,意指稅捐機關應建立網路報稅標準化作業流程、積極提升網路申報服務內容的適切性、增加獎勵使用網路申報者措施及加強宣導推廣網路申報等,以達成機關使命。 六、行政作業構面對納稅義務人構面有直接正面影響,意指稅捐機關應建立網路報稅標準化作業流程、積極提升網路申報服務內容的適切性、增加獎勵使用網路申報者措施及加強宣導推廣網路申報等,以對納稅義務人構面產生正面影響。 七、稽徵成本構面對機關使命構面有直接正面影響,意指稅捐機關應從節省人力成本、降低書面資料量、提高工作效率及縮短收件時間等方面,以對機關使命構面產生正面影響。 關鍵字:平衡計分卡、網路報稅、績效評估

Page generated in 0.0126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