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66
  • 59
  • 7
  • 1
  • Tagged with
  • 67
  • 67
  • 35
  • 33
  • 31
  • 20
  • 16
  • 15
  • 13
  • 11
  • 11
  • 10
  • 10
  • 8
  • 8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1

企業購併策略之研究-以賽局理論分析

胡漢之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透過特定之賽局設計,欲觀察廠商在相互整合之現象與原因。內文中之賽局有以下玩家:上游有一獨佔之中間財供應商,而下游有兩種不同類型共三家之最終財生產廠商,而其中一間下游廠商之技術優於其他兩家,其生產最終財之邊際成本較低。賽局之設計為一動態賽局,上游先決定是否進行垂直整合,下游將會觀察到上游垂直整合之意願,並將水平整合視為對上游釋放之友善信號,接著上游廠商將對水平整合之廠商,進一步進行垂直整合;若下游未因上游之意願而進行水平整合,則上游廠商將隨機選擇一間下游廠商進行垂直整合。 廠商於互動時,我們加入不確定性並加以計算並分析;首先是廠商間整合時存在不確定性,由於下游廠商之技術水準為一不透明資訊,換言之,無論是上游觀察下游,或者下游廠商間,皆不了解對方之技術水準,僅知技術水準佳與較差的下游廠商之比例與數量,因此在廠商整合時將面臨整合綜效與技術衰退之風險性;另外,在模型中,加入一整合失敗之懲罰額,當技術較差之兩間下游廠商相互水平整合時,將面臨整合失敗之風險。 經試算後發現,根據這樣的模型設定,若下游未水平整合,或者水平整合之雙方生產技術相異,將會排擠技術較差之下游廠商進行生產;此外,我們亦發現,若進一步分析均衡結果,我們發現,不同技術類型之下游廠商,水平整合之成功(失敗)率,以及兩間技術較差之下游廠商整合後之懲罰金額,皆將影響下游廠商水平整合之意願,若下游廠商不願意進行水平整合,上游廠商經衡量後,將不對下游釋放垂直整合之意願信號,此時廠商間之結構將維持原狀。 本文欲透過加入不確定性,試圖找出與前人研究之異同處;而透過本文之模型設定,我們發現了與前人相似之結論,亦即存在上下游之廠商結構中,將有可能出現廠商間完全分離(沒有任何水平或垂直整合發生)之現象。 / This thesis tries to find out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firms, especially when these firms face the decision of merging. We also try to figure out the reason why these firms try to merge than stay separation. Here we design a game with some specific conditions for firms to observe the process they merge and the outcomes. In this dynamic game, we design 2 layers, 3 kinds, total 4 firms to be the players of the game. Upstream firm has to make decision whether to merge the downstream firms. Then downstream firms try to merge horizontally after they receive the signal that they knows that upstream firm’s willingness to vertical merge. Here we have to kinds of downstream firms, the one who has better technology has lower marginal cost, in this thesis we assume the marginal cost to be zero. The game have 3 downstream firms totally, so the other 2 downstream firms have the same technology and have the marginal cost above zero. While the downstream firms merge horizontally, they face the uncertainty of the marginal cost changes and the rise of fixed cost, recognized as the failure of integrations. Then the upstream stick to its promise to vertical merge, it will tend to merge the downstream firm which had horizontal merge previously. The result is far beyond the expectation we had before we run this model. The inferior downstream firms will not join the game, even they won’t produce any when the superior downstream firms is vertically merge by upstream firm, no matter the downstream firms merge each other. More, the probability of success in horizontal merge will affect upstream firm to make the decision of vertical merge. The game has only two equilibriums in the end, one is all firms stay separately, and the other outcome is one inferior downstream firm will rule out from the game, and other firms will be merge to one firm and become the monopoly firm in the entire market.
12

不確定下的投票行為-以廉價溝通賽局分析

張家瑜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近年來政府面對關於揭露環境污染物的危險的爭論日趨嚴重。我們特提出政治經濟學中的二重要議題。一是對於在環境政策資訊不完全的情況,選民在考慮其做錯決策之機會成本後,將如何影響其投票決策;追求社會福利極大的政策制定者會如何制定最適的投票通過比例;以及政策制定者如何藉由專家的宣告來改變選民對環境政策的預期報酬,進而達到三方的均衡。二是我們將進一步討論關於選民政策與意識形態的策略動機。當有關政黨效率的資訊不完全時,選民在收到專家對政黨效率的宣告後,如何調解其政策及意識形態,以達到均衡。採用廉價談判的賽局 (cheap talk game) 理論提供解決的思考方向,探討政策制定者、選民、專家間的關係,政府的策略性溝通是否會有效,提供一理論模型的解釋。藉探討種種均衡存在的條件,盼能為議題甚或更一般化的政府政策,提供一理論依據,其能給予政府、社會一些參考與貢獻。
13

環境污染防制之最適競爭策略-以『演化性賽局』分析

林子渝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主要探討廠商在進行生產活動而使用共同資源時,其所採取之防制策略及其市場均衡。以兩廠模型的賽局分析開始,分別假設防制投入與防制成效成固定關係與成正向關係。在防制投入與防制成效成固定關係下,探討廠商對於防制污染所採取的競爭策略和政府之污染稅政策是否有效;在防制投入與防制成效成正向關係下,分析廠商之間「只對總防制投入達成協議」、「對總產量與總防制投入都達成協議」之兩種勾結合作方式下,其防制污染策略及其均衡情形的不同。最後引進市場上存在有限數目多家廠商的演化性賽局模型,分析有防制污染投入與沒有防制污染投入這兩類廠商的家數比例如何隨時間而變動,並比較單期賽局之均衡與動態分析之長期均衡。
14

環境污染管制策略之研究--獎懲誘因機制與賽局模型之建立 / A Study on Strategies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ontrols - The Establishments of E/P Incentive Mechanism and Game Model

陳錫鎮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工廠設置與土地使用、土地區位關係密切,而污染通常為工業生產之副產物,為較有效管理廢棄物污染之防治與處置,也考量工業區集中設置管理之規模效益,因此依相同污染性質廠商集中於相同區位設置符合效益目標;然而是否將工業生產的廠商集中設置管理即能達成污染管制目標呢?污染管制的目標究竟為何?達成的方法為何?污染管制與土地使用存在何種關係?值得進一步深入研究。 本研究以達成 「最適污染量」為核心,研究內容擬由效率觀點出發,首先探討 「效率」之意涵與種類,再藉由效率的主要評估準則,比較分析目前有關污染管制或污染控制的諸項策略,了解其優缺侷限與問題所在;其次研擬環境污染之自動申報機制,建立 「申報獎懲誘因機制模型」,促使廠商願意主動提供較為正確而迅速之相關污染訊息,幫助政府制定正確之環境政策與有效之污染管制措施;續進一步應用賽局理論建立 「污染管制賽局模型」,解決因環境訊息木對稱所引生之道德危機代理問題,最後提出本研究之結論與建議。 污染是一種公害、是一種負面公共財而且具有外部性,人們也不喜歡它,放任它又會產生過量生產、過量污染,反而威脅人們的健康,可是某種程度上它又是社會 「必要之惡」(社會成本)。因為污染與人人都切身相關,所以,管制污染在其一適當水準是很重要的事。目前主要污染管制方法有許多,主要為行政管制策略與經濟誘因策略等十餘種,但法有哪一種方法是實際很有效的,有時候須依污染性質而雙管齊下,有的時候多管齊下也很難有好的成效,所以目前的做法尚難以達到目標。 因此本研究主要建立兩種理論模型,以幫助污染管制目標之達成。在「申報獎懲誘因機制模型」部分,研究分析認為,基於市場經濟及誘因考慮,可設計結合 「獎勵」與「懲處」二項誘因的市場機制,藉由相關參數值的賦予來掌握 「查獲率」的高低,使其滿足機率值底限之條件,以發揮本誘因機制模型之功能,亦即政府藉由掌握相對 「機率訊息優勢」以達成減少謊報機率、提高誠實申報之效果。 另在 「污染管制賽局」部分,研究分析發現,適合以 「隱藏行動的道德危機賽局模型」分析實際污染管制問題,且本研究也建立了「二人、不確定、不對稱但充分且完全訊息的靜態不合作非零和的隱藏行動道德危機賽局」,經由最適誘因契約之設計且適當賦予各參數值,以使本賽局存在均衡解,以供未來建立動態賽局及用地變更廠商污染申報管制時之參考。
15

雙人賽局中的先後順序與最佳策略

俞一唐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雙人賽局中,有些因為參賽者先後順序的不同,造成雙方掌握不同的訊息而有不同的策略,進而影響其結果。 本論文,主要以「猜錢幣」遊戲討論:當雙方可出的錢幣數為均勻分布時,雙方如何猜才可使獲勝機率最大。由於後猜者可掌握較多的訊息,造成後猜者在大多情況占有優勢。 最後,以模擬驗證導出之結果。
16

國際經貿政策協調 : 兩階層賽局的應用 / International Trade Policy Coordination: Application of Two Level Game

黃漢青, Huang, Samprass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雖然傳統的國貿理論認為,自由貿易乃至於關稅減讓必對貿易的雙方均有利,但若引入公共選擇學派的概念,結論或許便不大一樣了。因此本文的目的在於引入利益團體競租行為的概念,且摒除政府只以人民福祉為考量之傳統想法,來研究在何種條件下,參加關稅減讓談判對雙方政府均有利,且加以闡述此條件。最後再試圖以此模型對中美農業談判,提出一些解釋。 本模型採用兩層次賽局(即第一層為兩國政府之間的賽局 ,第二層為各國內利益團體之間的賽局)的架構來分析國際經貿談判,可得下列結論: 一、影響政治獻金的因素: 1、生產者團體的政治獻金較消費者團體的政治獻金為多,且兩者呈正向的關係 這可能是由於生產者團體所得到的利潤較消費者團體所得到的消費者剩餘來得大,所以其願意付出亦較多;而當消費者團體的政治獻金增加,造成關稅可能下降時,生產者團體為避免關稅下降致使利潤減少,於是更提高政治獻金。 2、當消費chip的邊際效用(MU=m-bz)增加時,兩利益團體均會增加政治獻金。 由於消費chip的效用增加,人們便會將其所得多花一點在chip上,對apple的消費減少;對兩利益團體而言,因邊際成本不變,而邊際收益增加 (即chip消費的增加,會使利潤、消費者剩餘增加),因此兩者均會增加政治獻金,使邊際利潤增加。 3、即生產邊際成本降低時,兩利益團體均會增加政治獻金。 由於生產邊際成本減少,邊際收益不變下,邊際利潤便會增加,因此會增加產量,而在其它條件不變下,產量的增加更使利潤、消費者剩餘增加,對兩利益團體而言,等同於是邊際成本不變,而邊際收益增加,會使兩者增加政治獻金,使邊際利潤增加。 二、政府在決定合作或不合作時,所考量的因素: 對於各國而言,若存在一有公信力之世界性的經貿組織,能夠防止雙方背信且可公平分配總利益,由圖可知,合作策略下之政府支持均比不合作策略下之大。由此可知,此一世界性的經貿組織,如WTO之重要性。 三、中美農業談判 若以此模型對中美農業談判提出一些解釋,可得下列結論: 在不合作下,由於我國農業的生產邊際成本可被視為大於美國農業的生產邊際成本,因此我國的關稅會較高。而合作後,我國的關稅會降低。
17

勞資爭議與政府仲裁-以訊號賽局解析基本工資制定

陳正輝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有關基本工資調整幅度之決策過程,在民國86年7月時,產生了重大的變革,以往之基本工資調整幅度都是由勞委會組織—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依據消費者物價指數上升率及二分之一工業部門勞動生產力指數上升率,做為每次調整基本工資的依據,然後報行政院院會核定,但自民國八十六年起,勞委會決定開放勞資團體進行協商,如協商不成最後的核定權在行政院,所以行政院可以視為勞資雙方利益團體投入其遊說支出以產生政治影響力的地方。   本文即考慮勞資團體在基本工責制定的協商過程中,存在著資訊不對稱的情況,並且進行協商和遊說的過程,當給定政府在遊說過程中的最適策略後,可以去求得勞資團體在協商過程中的最適策略,在文中採用訊號賽局理論的分析方法,最後產生一個separating equilibrium,說明勞方可以根據資方所傳送的訊號去正確的猜測到資方所擁有的私人資訊,結論為如果政府在求社會福利極大化的目標下,可以藉由勞資團體減少其投入遊說的成本而達成,因此政府應該在社會福利函數中給予資訊弱勢團體較大的權數,或是限制政府取得資訊的來源,預期將可以減少利益團體投入遊說的成本而減少社會資源的浪費。
18

中國與美國關於智慧財產權的談判(1989-2000)——雙層賽局分析

傅旋 Unknown Date (has links)
1988年,美國於「綜合貿易暨競爭力法」中,正式納入保護智慧財產權的「特別三○一」條款;並且在隔年第一次公布「特別三○一」條款年度檢討名單。另一方面,美國貿易代表署從1991年起,就和中國展開智慧財產權方面的雙邊談判,直至2000年美國國會通過給予中國「永久正常貿易關係」地位,中美之間的智慧財產權談判才由雙邊轉為多邊談判。這段談判期間內,中美之間雖然屢次談判破裂,相互揚言貿易報復與反貿易報復,但是最後都能夠順利地化解爭執,簽下協議。為什麼中美之間的這些談判,總是能夠在貿易報復與反貿易報復生效日期的前後一刻達成共識,然後簽下協議呢?中美兩國各自的談判原則是什麼?談判策略又是什麼?影響中國和美國談判策略的有哪些因素呢? 本文的核心論述將討論以下幾個問題:(一)中國和美國之間,從1989至2000年連續性的智慧財產權談判,是否出現重覆性的模式。(二)中國和美國每次談判所採取的策略。(三)影響中國和美國談判策略的因素。這些因素除了單獨對談判結果影響,是否會彼此交叉影響。筆者並運用蒲特南(Putnam)的雙層賽局,分析自1989年至2000年,中國與美國之間,關於智慧財產權的談判策略。
19

具損耗性與多通路銷售特性之產品通路成員協調售價之決策-以農產品供應鏈為例 / A loss of properties and multi-channel selling price of the products of the channel members of the coordinating the decision-making - for example on agricultural supply chains

莊欣樵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以往供應鏈中的生產者,將產品販售給其下游的其他批發商.批發商再將產品販售給其下游的零售商或是大賣場等,最後消費者再向零售商和大賣場購買產品,由於資訊獲取或是購買管道便利性等等之限制.消費者在這樣的情況下,只能選擇向零售商和大賣場等通路成員購買商品。近年來,由於網際網路的普及和資訊傳遞管道的發達,銷售通路中的成員都開始利用傳統的通路和直接通路來販售產品時,通路衝突的現象也會伴隨著發生,在這樣的通路環境當中,每個通路成員不僅要致力於增加商品販賣的營收,也必須要維持其他通路成員和本身的合作利益關係。商品在傳統通路和間接通路販售的價格和流通的產品數量便成為了重要的決策問題。 本研究針對上述的通路環境下所造成的通路競爭問題,提出一個價格協調的模型,透過賽局理論的協調方法,決定通路成員於直接通路和間接通路的產品販售價格,以獲取本身利潤最佳化,避免因通路衝突所造成的損失。本研究提出一個以賽局理論為基礎之決策模型,透過考量相關運銷成本的角度,建立協調價格的決策方式,並利用最佳化方法來求得通路成員間的流通分配量,研究也以具有相同通路環境的農產品供應鏈為例,實際將數據帶入協調模型加以運作,求出各通路成員間的協調價格及流通分配量。最後透過通路成員的利潤分析,驗證協調模型的合理性。並的到以下的結論:1.在直接和間接通路並存的銷售環境中,透過限制條件的確立和競爭價格的決策,通路成員仍然可以尋求到一個均衡的價格,來避免因通路成員間的價格競爭所產生的利潤損失。2.就整體供應鏈合作價值而言,協調價格的機制能夠維持通路中每個通路成員的合作關係,降低價格競爭關係下,所造成的不必要損失。
20

網路拍賣課稅制度之可行性分析-賽局理論的應用

林翊斐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網際網路的普及性與便利性,促使了網路拍賣此一新興商業模式日益的成長,因此為維持租稅的公平性,2004年起網路拍賣之課稅問題隨即引發了相當大的討論:2005年5月財政部正式公布「網路交易課徵營業稅及所得稅規範」,詳細規範出網路營業人必須遵行的相關規定,稅捐機關所抱持的立場乃是營業人不管是透過實體通路或網路商店販售貨品或勞務,其課稅原則均保持一致;然而由於網路拍賣相較於實體通路具有匿名性、無實體店面以及資訊不易掌握等種種特性,因此網路拍賣課稅在實施初期必然會面對不小的困難。另外,尚有鑑於過去探討電子商務課稅之相關理論文獻,均未對於加值稅部分多加探討,因此本研究除希望能為電子商務加值稅部分的探討開啟另一面的思考方向外,尚希望藉由賽局理論策略互動的模型來分析我國現行網路拍賣課稅之制度與此一制度可能產生的問題,在此研究主要焦點著重於營業稅部分的探究,因為當營業稅之課稅問題一旦獲得解決,所得稅層面之課稅問題同樣能一體適用。 本研究所得出的結論大致可歸納如下:在現行規範下,若政府希望促使網路拍賣的賣方均能主動去申辦營利事業登記,則所訂出的查核率不僅必須夠大,且應隨著不同賣家營業額的高低,採行不同的查核率水準,此時勢必需付出較大的查核成本。然而,若政府乃是希望網路拍賣市場更能蓬勃發展,則此時採行課徵零稅率的政策方為適當;因此無論從以極大化稅收為目的,或是以極大化整體網路拍賣使用者的福利為目的,現行網路拍賣課稅草案中,所訂定的制度其執行成效,均須仔細思考是否合宜。有鑑於此,最後本研究則提出「勾稽機制」以及「獎勵機制」的設計,希望能藉由此兩項機制的配合能使得我國網路拍賣的課稅制度能更加順利的施行。

Page generated in 0.024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