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19
  • 107
  • 12
  • 2
  • Tagged with
  • 121
  • 121
  • 45
  • 32
  • 30
  • 23
  • 22
  • 21
  • 21
  • 20
  • 20
  • 20
  • 19
  • 18
  • 18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1

亞洲銀行業跨國併購之研究

袁顥庭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歐美銀行業為因應二十一世紀全球化競爭態勢,紛紛藉由併購方式增強競爭能力。全球金融風暴對新興市場的銀行業者衝擊甚大,世界各國金融業者也趁機在亞洲、拉丁美洲與俄羅斯收購投資標的,藉以低價取得價值被低估的資產,擴大其區域營運規模,以及強化客戶網路關係。 銀行的併購案與其他產業的併購案相比只是少數;即使在銀行業中,曾進行併購活動的銀行也是少數;因此引發我們思考幾個問題:這少數歷經併購的銀行是否存在某些特質呢?主併銀行與被併銀行之間是否存在顯著的差異呢?在進行併購後,銀行的營運表現是否會產生明顯的差異呢? 本研究主要是從財務的觀點,來探討跨國性銀行併購活動,透過基本統計量(Basic Descriptive Statistics)的比較,分析主併銀行與被併銀行的經營績效與經營效率有何差異。採用迴歸分析(Regression Analysis)討論併購活動發生後,銀行的績效是否顯著地提高。此外,利用敘述性資料(Descriptive Data)的整理,探討合併動機、併購之相關制度影響因素。 經過研究分析有以下幾點結論: 一、併購銀行的特質 研究結果顯示主併銀行的規模遠較被併銀行和未從事併購之銀行為大。在財務績效表現方面,主併銀行的資本適足性、資產品質和管理能力上較被併銀行為佳;但是在獲利性和流動性的表現上,卻較被併銀行差,又被併銀行的表現差異極大。與配對銀行相比,主併銀行的財務績效表現一般,和配對銀行相當。而被併銀行的五個績效衡量構面均較其配對銀行表現好;外國銀行欲進行跨國合併時,當然優先選擇在資本適足性、資產品質、管理能力、獲利性、流動性各方面經營較佳之銀行與之合併。 二、銀行合併前後經營績效之比較 主併銀行的資產報酬率併購前後有顯著差異,而非利息收入未有顯著差異。被併銀行的資產報酬率、非利息收入檢定結果皆不顯著。 歐美銀行趁機收購亞洲價值被低估的資產,提高了銀行的資產報酬率;但是在拓展亞洲的各項金融業務發展上,目前還沒有明顯的效益產生,未來仍需努力。 根據研究結果,本研究提出一些建議,以期在銀行併購相關議題上有所助益,並且可就一些領域進行更深入的研究。 1. 合併前的策略規劃、審查評鑑工作非常重要,若隨便找一家被併銀行,為合併而合併,不僅併購之綜效未能產生,甚而使經營績效變差,則得不償失。 2. 跨國併購涉及雙方繁雜的法令限制,而銀行業又是政府所特別重視,嚴格控制的行業,因此併購活動更形困難。在推動併購案時應藉助專業顧問公司,尋找優良併購標的,處理相關法令事宜,以減少無形的併購成本。 3. 併購活動要在最短時間擴大營運規模、營運範疇、產生合併綜效,合併後之整合工作就非常重要,攸關合併後的經營績效。主事者必須慎思慎行,仔細思考合併之目的、評估合併之成本效益。
12

地主國吸引外人直接投資的決定性因素:跨國分析

甘文光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經濟成長之主因來自於資本之累積,故投資決定了成長,然而由於大部分的開發中國家缺少國內儲蓄,而外人直接投資便可挹注國內儲蓄的不足,有利於國內資本的累積,對被投資國的經濟成長具有很大的效果。因此,外人直接投資(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以下簡稱FDI)是決定一國經濟成長及財富累積的重要因素之一,故FDI數字的變化關乎一國經濟未來的成長,所以世界各國無不卯足全力釋出各項租稅減免及奬勵措施來吸引外資進入,而有鑑於台灣這些年的經濟大幅衰退肇因為投資大幅度負成長,為有效恢復我國經濟成長的動能,如何吸引外人直接投資便成為本文所欲探討之重點。 因此,本研究首次採用UNCTAD發展的跨國性指數(Transnationality Index,以下簡稱TNI),取代傳統以FDI做為衡量一國吸引外資能力的替代變數,另參考文獻歸納出吸引外資因素,對世界四十六國(另依開發程度區分為已開發國家及開發中國家)之1999年及2002年的四大類(總體經濟環境、政府政策、勞動條件、基礎建設)共計12項變數進行實證分析,而獲致以下結論: 一、各模型中具顯著解釋能力的解釋變數大致不同,因此在選擇吸引外人直接投資的參考指標時,應依研究之區位類型或開發程度的不同,來選取適當的影響變數加以分析,以減少錯誤。 二、對各模型均不具顯著解釋能力的解釋變數,有被投資國的平均國民所得、勞動力、勞動力品質、鐵路及行動電話門號數於三模型中均不具解釋能力,故該變數是否適宜做為外資如何選擇被投資國的參考指標,仍有待後續研究者之驗證。 三、各模型解釋變數實證結果對跨國性指數(TNI)的影響方向皆與原假設相同者,有被投資國的開放程度、政治安定程度、平均國內稅率、生產力及交通網密度等。 四、各模型解釋變數實證結果對跨國性指數(TNI)的影響方向皆與原假設相反者,有市場規模及奬勵投資政策。會導致此結論,可能是替代變數的選取不具有代表性,或資料來源的選取不具一致性與客觀性所致。故對於日後的研究在參考該變數時,更應注意變數選取的適切性。 五、各模型均將工資率從解釋變數中剔除。 六、被投資國變數在已開發國家與開發中國家間實證結果不同者,有勞動力、勞動力品質、生活成本指數及行動電話門號數。 七、在全球模型中顯著之變數是已開發國家與開發中國家各變數間互動折衷結果,如生活成本指數。
13

跨國併購與文化整合的研究

廖雙利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迅速發展,跨國併購逐漸成為全球國際直接投資的最主要形式,成為跨國公司進入海外市場時最有效的途徑。然而,其績效並不理想,主要的原因之一為不同國家之間文化差異問題,跨國併購的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在有形資產的優勢互補過程中,對企業文化差異和衝突的處理。本文正是在這種背景下,研究跨國併購企業的文化整合。第一章為本文研究動機與目的;第二章為文獻探討,從跨國併購和企業文化兩方面著手,進而從國外學者的研究指出文化整合的重要性;第三章探討不同國家之間的文化差異,介紹其文化衝突與問題;第四章為文化整合的流程設計與模式選擇;第五章為個案分析,從明基併購西門子案例中研析其在文化上失敗的原因;最後一章為結論。
14

我國引進外籍專業技術人員政策之研究

李佳娟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隨著全球化與知識經濟來臨,加上就業結構的轉變,各國均訂定積極政策以極力爭取專業技術人才,因此專業技術人才的跨國遷移也更受矚目。根據經建會推估,我國未來人力供需將持續呈現高級專業技術與管理人力缺乏的現象,而延攬外籍專業技術人員是最快速解決人力短缺問題的方法之一。 外籍專業技術人員來台工作對於國內可能會產生正負面的影響,應在正面效益大於負面影響的基礎下,使其替代性達到最低是一大重點,又如何有效吸引外國專業技術人員移入並鼓勵企業延攬外籍專業技術人才,提供產業所需與並維持我國經濟成長與競爭力,實為當務之急。 為了進一步提出一套有效吸引外籍專業技術人員來台的政策,本研究嘗試透過文獻分析法以及比較法與亞洲主要國家之相關延攬人才政策進行分析比較,再根據深度訪談的發現與結果,以了解目前我國在引進外籍專業技術人員的政策推行上不足之處,以及政策在實際操作執行上可能造成的負面影響與違法現象。 經由相關文獻與訪談之分析,發現目前我國政策的推行與執行上仍有許多問題存在,而從企業與政府兩方面立場差異之不同,必須兼顧雙方之權益,提出政策面以及生活環境面的誘因及相關配套措施,以提高外籍人士來台以及企業聘僱外籍人士之意願,並成功延攬我國所需的外籍專業技術人員來台工作。最後本研究嘗試進一步從研究結果與發現中提出建議,以作為未來政策修改的參考方向。 關鍵字:外籍專業技術人員、跨國遷移
15

台灣企業國際化之研究

林佳璋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提升台灣以內需為主的產業具有全球性的競爭力,是台灣企業存 活的重要關鍵。台灣企業在國際化之時大都沒有一套標準的做法來因 循。各企業間也都自食其力地進行國際化,然而這樣的各行其是對台 灣企業而言,是沒有助益的。因此希望藉由本研究整理和分析,能對 台灣企業進行國際化時有所幫助。本研究的重點將放在企業國際化應 思考主要步驟的實質面,理論的驗證和財務面則暫時不在此次的研究 中討論。   首先,國際化的過程中因為沒有相關經驗和參考對象,所以經常 碰到不可遇期的困難,我們將整理台灣企業全球化所面臨的挑戰。   其次,針對台灣企業在國際化或全球化時,企業主在實際經營時 應注意的事項做整理。因企業國際化過程中要注意的層面很廣,本研 究僅就企業經營的實務面應有的觀念做整理研究。   為使台灣企業在國際化的過程中能有明確的思考依據,本研究將 企業外擴需考量的重點提出捌個階段建議。   本研究並未將企業在國際化時應考慮的財務構面納入探討並非 指國際企業之財務規劃不重要。本研究的內容是以企業在國際化過程 中要面對的實際問題和建立跨國資訊系統為主要討論重點,理論的驗 證則留待以後探討。希望上述的研究和綜整的內容能對台灣企業盡棉 薄之助力。
16

雙邊租稅協定對臺灣FDI之影響

賴鈺庭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根據聯合國貿易暨發展會議(UNCTAD)的世界投資報告(WIR,2008),全世界的外國直接投資流入量自2004年開始連續四年持續成長,2007年達到18,330億美元。台灣2007年的FDI流入在東亞、南亞及東南亞開發中經濟體位居第七;台灣2007年的FDI流出在東亞、南亞及東南亞開發中經濟體位居第六,相對於FDI在全球及台灣的表現,台灣在簽署租稅協定這條路上就顯得辛苦許多。最近的文獻有開始探討租稅協定對於FDI的影響,理論上都給予租稅協定正面的評價,不過在實證上很少證據顯示租稅協定與FDI的正向關係。本文是要探討雙邊租稅協定對於外人對台直接投資與台灣對外直接投資的影響,期間為1980年到2007年,實證結果顯示,雙邊租稅協定對於台灣與協約國之間的FDI流入沒有增加效果,代表租稅協定對於台灣與協約國,消除重複課稅與逃漏稅的功能才是最重要的。
17

跨國公司直接投資與中共的對策 / FDI by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and PRC's policy

張建福, Zhang, Rick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在導論申首先就跨國公司的出現及其對外直接投資的成長和變化情形作一描述,同時說明中國大陸的改革開放對跨國公司所具有的意義以及中共所面臨的挑戰。其後,將毛澤東與鄧小平兩人對外國資本的看法和立場作一比較,並參酌中共官員以及學者們對跨國公司直接投資的見解,說明中共在制定相關政策時所遵循的指導原則及方針。 在第二章中首先闡述本文的研究動機與目的,爾後列舉國際組織、西方學術界對外國直接投資的界定,並比較中共有關跨國公司的不同定義以釐清本文的研究對象。其次,本文所採取的「議題與政策」研究途徑,乃是結合政治學中政策途徑的政策分析和議題中心研究途徑,針對某些仍存有爭議或討論空間的經濟議題,說明跨國公司直接投資對中國大陸可能或已經產生的負面影響,並按時間向度,有系統的分析中共對這些議題及不利影響採取的因應對策。再次,概略說明跨國公司對地主國可能產生的各種負面影響,選擇跨國公司直接投資對中國大陸產生的外匯收支及貿易效果;技術移轉效果以及產業結構及區位效果等三個議題作分析,同時,將中共因應跨國公司直接投資的對策範圍,界定在中共中央所擬定的基本政策、方針以及中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國務院依據這些政策指示所制定的法律、規定…等。最後,則簡單的介紹了幾本有關跨國公司與申共相關政策的著作,探討它們的優缺點和不足之處。 第三章是對跨國公司行為理論的評介,在本章中儘可能的蒐集並介紹相關的學術著作及期刊,分析此一領域中幾位知名學者及其重要著作來說明各個理論的內容和發展,並檢討不同理論在解釋跨國公司投資行為時的長處和缺失。不過,此處筆者並無意提出一個新的理論模式或解釋途徑,僅希望能透過對跨國公司投資動機的分析,有助於我們了解中共所擬定的管制政策對跨國公司投資行為的影響,並以之作為後文中政策分析的基礎。 第四章到第六章分別就本文所設定的三個經濟議題進行分析。在外匯收支與貿易效果方面,從理論上考慮了跨國公司直接投資對地主國國際收支的影響及其帶動的貿易效果,並由之引申出地主國對外國投資者提出的實績要求以及跨國公司運用轉移定價的問題,爾後再一一說明申共在這幾個問題上採取何種誘導和防制措施。 在技術引進方面,首先從理論上探討了有關技術適用性、技術轉讓價格、技術依賴、技術引進水平以及中國大陸實際出現的盲目引進和重複引進技術的問題。其次,說明三資企業技術引進的各種方式,並將其基本分為「技術投資」和「技術轉讓」兩種引進方式。最後,分別就這兩種技術引進方式,分析中共對三資企業技術引進的審查過程,比較其相關標準及規定的異同和發展,同時說明在三資企業技術引進過程中出現的盲目引進、重複引進以及技術水平不高的現象及其產生原因,並特別就中共以「市場換技術」的策略和引進外商直接投資對國有企業進行嫁接改造的作法進行分析。 在產業結構及區位效果方面,首先從理論上探討了跨國公司對地主國產業政策的執行以及產業結構調整的影婆,並由之引申出跨國公司對地主國重要產業部門的控制、壟斷市場的可能性以及競爭和反競爭效應等問題。其次,有關跨國公司在地主國投資區位的問題,筆者簡單的介紹了西方學者所稱的跨國公司「區位效果」以及成長點理論和回浪效應理論。冉次,文中以中共幾個五年計畫中,外商產業投向所出現的問題為主軸,說明中共引導外資產業投向的政策及其轉變,並透過對中共1994年3月頒佈的(90年代國家產業政策綱要》以及1995年6月頒佈的(指導外商搜資方向暫行規定》及其附件(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的分析,帶出跨國公司佔有大陸市場以及兼併大陸國有企業的問題,並在後文中就大陸學者有關保護民族工業的爭論和未來中共外資政策的走向作了說明,同時論及中共有關《反不當競爭法》的制定目的及其不足之處。最後,則以中共加速東部沿海發展戰略輛以王建提出的國際大循環論,說明中共引導外商區位投向的政策以及吸引外商至中西部投資的相關措施。 在本文結論中筆者以英國學者鄧寧對跨國公司國際生產的類型及其策略目標為基礎,配合跨國公司理論進一步說明中共管制和引導跨國公司直接投資的政策與不同類型的跨國公司之間可能產生的幾個問題和值得商榷之處。
18

跨國併購的技術移轉與文化差異之研究—以個案公司為例 / Technology transfer and cultural differences study by transnational m & a - o company case

何旻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自從金融海嘯之後,全球現在進入復原期,雖然有許多公司因此而一崛不振,然,依然有許多體質好的公司紛紛快速爬起,本文中的個案公司就是利用金融海嘯期間,透過完整的計畫與有效的併購內部團隊與外部顧問,完成一項以技術為中心的併購案,因此,本文主要係以個案公司為例,探討個案公司於金融海嘯中,吸收體質好的公司,快速整合兩間公司資源,待景氣好轉蓄勢待發,快速成長。 / Since the financial tsunami, now the world is going into the recovery phase. Although there are many companies and a rise of so weak, there are still many good companies have quickly climbs up physique. The cases in this thesis is anglicizing a company which is complete a technology-focused transformation through the complete M & A plans, the effective internal team and external consultants during the financial crisis. this thesis takes this company as a case to discuss a company to M&A anther quality-well company, and then rapid integration of the two companies resources during the financial tsunami period till the economy improves, poised to take off, rapid growth.
19

凝聚員工創造永續發展的未來: 以一跨國食品公司為例 / Engaging Employees for a Sustainable Future: A Case Study of a Multi-national Food Company

廖育令, Liao, Lana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凝聚員工創造永續發展的未來: 以一跨國食品公司為例 / Successful business leaders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aligning talents behind the strategy in accomplishing goals. The fundamental element required to thrive and grow in this business environment is people – the energy, ingenuity and engagement of your workforce. By focusing on the research questions including (1) what drives employee engagement (2) why does engagement matter and (3) how does a firm enhance and sustain engagement, this research attempts to determine the drivers and impact of engagement and the means of bringing it alive to help organizations win. The key findings of this research are (1) engagement is a two-way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employee and employer and involves employees exerting discretionary effort over and above what is normally expected 2) the primary driving force behind engagement is the organization, its view of engagement and how it acts to create an environment conducive to engaging employees (3) engagement impacts business results in productivity, profitability, customer metrics, safety and retention and (4) engaging employees begins with understanding and aligning business and employee needs and require ongoing focus on changing behaviors, processes, and systems to anticipate and respond to organization’s needs. All levels within an organization, from leadership to frontline employees, must commit to making these changes.
20

全球跨國製藥業暢銷產品傳播支援的成功關鍵之探討 / The keys to successful communications support for blockbusting products in global pharmaceutical industries

劉英郎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與過去相比,現今有更多的「超大型品牌」(MEGA BRAND)不再單純只是實驗室的努力成果,而是由研發、醫療、行銷及各種領域組成的跨領域團隊,透過精心協調規劃的方式,將「前景看好的分子」打造為「暢銷產品」(Blockbusting Products)。全球跨國製藥業中有多項產品具備相當高的潛力成為超大型品牌,並且能對其公司未來的業務做出重大貢獻。 行銷在打造超大型品牌的過程中扮演關鍵的核心角色,其中又以有效的傳播支援最為重要。本研究主要是透過個案研究,找出什麼是將產品打造及維持成為超大型品牌或暢銷藥品的成功關鍵?為什麼成功?以及如何成功?或許可以提供行銷人員做為參考,其中並透過之前台灣全球跨國製藥業的活動範例,以推出超大型品牌的觀點概述支持品牌的關鍵傳播活動。 同時,希望針對超大型品牌成為暢銷藥品之關鍵傳播領域提供相關建議: • 問題準備 • 競爭對手策略 • 意見領袖支持 • 與第三方組織合作 • 與媒體合作 • 內部傳播 • 與經銷機構合作 / Today more so than ever, a ‘megabrand’ is not something that is just discovered in the lab, but something that is taken from a ‘promising molecule’ to ‘blockbuster product’ through the co-ordinated and planned efforts of cross-functional teams, including R&D, medical and marketing and functions. Within global pharmaceutical industries portfolio, there is considerable potential for several products to be taken to megabrand status and make an important contribution to our business in the future. Marketing plays a critical and central role in the creation of a megabrand and, within that,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support is vital. This research thesis was through cases study to find out what are the keys to be responsible for creating and sustaining a megabrand? Why to be successful? And how to success? Maybe it can provide an overview of the key communication activities used to support a br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aunching a megabrand, through examples drawn from previous campaigns, many from within global pharmaceutical industries in Taiwan In the same time, hope to offer guidance and advice on the critical communication areas for megabrands: • Issues preparedness • Competitor strategies • Opinion leader support • Working with third-party organisations • Working with the media • Internal communications • Working with agencies

Page generated in 0.025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