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21
  • 19
  • 2
  • Tagged with
  • 21
  • 21
  • 21
  • 21
  • 9
  • 9
  • 5
  • 4
  • 4
  • 4
  • 4
  • 4
  • 4
  • 4
  • 4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人力資源在跨國企業購併扮演的角色─以台灣企業case為例 / HR Perspectives for Cross-Boarder M&As in Taiwan---Case studies on three Taiwanese corporations

歐學迪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人力資源在跨國企業購併扮演的角色─以台灣企業case為例 / Cross-boarder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M&As)1 have become critical business model strategically implemented for Taiwan companies to achieve sustainable competitive advantages. This report is to utilize three Taiwan M&A cases2, merging oversea MNCs or acquired by overseas MNCs, to address HR perspectives in cross-boarder M&As. The author tries to provide a strategic frame work, pinpointing critical absolutes matching with three different M&A stages-early due diligence, middle integration, and late synergy processes. Through empirical research, case studies, quantitative survey and interviews to HR professionals, author concludes HR plays critical role in each stage suiting for various outcomes. For instance, in the early due diligence stage, HR should focus on reviewing culture conflict, talent resources and management style mapping to avoid only looking at financial returns but neglecting the fitting of the human capital. In the middle integration stage, aligning new company vision and strategy with HR strategy and offering the articulated communication scheme are crucial to gain commitment across the board and whole employees. In the late synergy process, shaping new company culture through HR scorecards such as recruiting, developing, appraising, rewarding and engaging is a must for changing company value system and employees behaviors to achieve the integrative synergy of the M&As.
2

跨國企業運用策略聯盟進入台灣市場之研究-以與經濟部簽署策略聯盟意願書為例

權宰根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自從一九八0年代後期以來,無論國際經營現況或是台灣在國際競爭上的條件,都發生重大的改變。往昔本國那種經由代工生產而外銷的主要經營方式,顯然已經不能符合時代的潮流。台灣企業要繼續謀求生存和發展,必須和整個世界的經濟體系更密切交織在一起,發展出更多元化和多層次的資源流動與合作關係,一方面藉以獲取本國所缺乏的競爭條件,另一方面,也藉以建立本身的主導地位。 值的慶幸的是,近幾年來的務實發展,已經使原來所提出的「國際化」口號,朝著這方向發展而獲得實際的內涵。在這潮流下,台灣企業不再只是被動地等別國客戶下訂貨,或是單純地將自己產品向國外兜售,而是透過與跨國企業策略聯盟,自產品的貿易活動提升到企業的國際經營層次。 因此,在此情形之下,為了爭取全球著名的跨國企業來華投資,加強與國內廠商技術合作,經濟部特別挑選有意於台灣投資、技術轉移及在華成立營運中心的跨國企業簽署策略聯盟,優先提供經濟部的專屬優勢供簽約之跨國企業使用,爭取跨國企業前來投資,並將技術轉移至台灣。 本研究結果發現,經濟部與跨國企業簽署策略聯盟計畫,與一般企業間的策略聯盟本質上是相同的,彼此交換無法藉由市場完成交易的專屬優勢,經濟部利用跨國企業資源,引進跨國企業之資金與技術,發展台灣成為亞太營運中心,完成經濟政策目標。另一方面,跨國企業利用經濟部資源開拓亞太市場,完成跨國公司營運目標。
3

雙邊租稅協定對臺灣FDI之影響

賴鈺庭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根據聯合國貿易暨發展會議(UNCTAD)的世界投資報告(WIR,2008),全世界的外國直接投資流入量自2004年開始連續四年持續成長,2007年達到18,330億美元。台灣2007年的FDI流入在東亞、南亞及東南亞開發中經濟體位居第七;台灣2007年的FDI流出在東亞、南亞及東南亞開發中經濟體位居第六,相對於FDI在全球及台灣的表現,台灣在簽署租稅協定這條路上就顯得辛苦許多。最近的文獻有開始探討租稅協定對於FDI的影響,理論上都給予租稅協定正面的評價,不過在實證上很少證據顯示租稅協定與FDI的正向關係。本文是要探討雙邊租稅協定對於外人對台直接投資與台灣對外直接投資的影響,期間為1980年到2007年,實證結果顯示,雙邊租稅協定對於台灣與協約國之間的FDI流入沒有增加效果,代表租稅協定對於台灣與協約國,消除重複課稅與逃漏稅的功能才是最重要的。
4

跨國企業在地化策略:星巴克周邊商品與特色門市文化創意元素分析 / Glocalization strategy of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 the analysis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factors for featured thumbler, mug and store of STARBUCKS.

黃士杰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全球化」概念自90年代起席捲全世界,帶動了經濟、文化的區域整合。隨著國家疆界的消失,跨國企業的影響力與日俱增,引發全球勞動、商品,甚至是文化的一致化。尾隨全球化概念興起的是強調異質與多元的「在地化」,目的在於維持本土的文化獨特性。兩概念互相碰撞之下,「全球在地化」(glocalization)於焉誕生,也帶動了文化創意產業的蓬勃發展。 跨國企業在全球在地化的新思潮下,紛紛展開一連串的在地化策略。本研究選定統一星巴克作為研究對象,欲研究該品牌身為一個極具代表性的跨國企業,如何在台灣執行在地化策略,其中被取用的文化創意元素又是哪些? 研究發現,統一星巴克在地化策略主要從周邊商品與特色門市兩個面向上落實,在周邊商品方面:商品力求呈現在地文化特色,商品上文化創意元素的改變也反映了社會現況的改變。但在力求在地化商品的一致性時卻也容易缺乏創新的設計與變化,配合重大藝文事件所發形的周邊商品也成為記錄在地文化的素材之一。在特色門市方面:特色門市在原有文化與歷史建築中加入品牌元素,塑造情境溝通在地故事的同時,也向消費者溝通品牌文化。特色門市亦考量周邊環境與在地需求,創造全新的門市融入當地市場。本研究亦透過焦點座談法,從訪談內容中,找出消費者至特色門市消費或購買在地化商品背後的動機與想法。 文末從文化創意的角度探討,消費者確實受到挑選過的元素影響接受其符號意義與情境,產生認同。在地商品與特色門市被賦予了文化的神聖性,除了物質上消費,也達成了精神上貼近在地文化的愉悅。周邊商品與特色門市塑造了符號空間供消費者體驗,消費行為也成了使符號隱含義再現的途徑。
5

Studies on the Business and Financial Strategy of Global Companies with Diversified Businesses

陳威\旭 Unknown Date (has links)
N/A / In the previous academic studies, there are different views on the pros and cons for diversified firms and focus firms. On the other hand, most of previous works show that going to globalization is quite a definite trend and able to generate values for its shareholders. Both topics are especially critical for contemporary multi-business multinational firms, of which GE is a very typical example. In this study, we intend to conduct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business and financial strategy that GE uses to grab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how a globally diversified company should leverage its competitive advantages to pursue growth and great performance. We also provide our views on some of the potential issues for firms like GE and recommend some measures to be done to make those companies more financially sound. From the result of our case study, we primarily conclude that diversification is good if the company can leverage the power of its various businesses and use the resources of one business to support the others in a reasonable manner. It is also crucial that the diversified firm should do its best to maintain its transparency to the outsiders to remove their concerns about information asymmetry. Furthermore, from the case of GE, it is also suggested that globalization should do a company with the scale like GE’s more good than harm. Going globally is actually an inevitable direction for most of the companies in the future.
6

跨國企業新產品開發與智慧財產權管理—巨大機械為例 /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Management of a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 - Giant Global Group

李瑞芬, Lee, Jui F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台灣於1950 年代即開始發展自行車產業,1970 年代挾帶著製造成本優勢以及不斷提升製造技術下,締造了「自行車王國」之美譽,到了1980 年代許多自行車業者紛紛西進和南進,以追求降低生產成本,然而十幾年後自行車產業終於開始反思如何提升整體產業的價值,降低生產成本的思維模式不再是企業唯一的策略選擇;自行車產業的發展可以作為台灣傳統產業發展與轉型的一個寫照與借鏡。自行車產業運用台灣過去累績的競爭優勢,開始追求微笑曲線兩端更大的價值,這種新策略思考模式與產業合縱連橫之運作模式所帶來的成果,實值得台灣各產業借鏡。 當全球市場由於產品生命週期愈來愈短,新產品不斷快速推出之際,台灣產業的研發策略若持續採取漸進式改良之方式,未來將不足以因應後進者快速的追趕,必須要具有「原創性」的產品,才能確保競爭優勢與獲利空間。台灣企業的科技創新活動必須朝向前瞻、深度的創新與研發,在研發或市場行銷面提升附加價值,並縝密思考智慧財產佈局策略,才能為企業創造更高的附加價值。台灣企業欲從代工走向自有智慧財產,企業必須能掌握國際技術發展的走向,並訂定涵蓋公司專利佈局和產品組合的策略。換言之,企業應考量全球化營銷策略,規劃一套具全球競爭優勢之技術/產品和智慧財產組合。全球化的智慧財產規劃佈局,與企業的新產品/技術發展策略緊密相扣,如此始能發揮智慧財產之最大效能,提升企業的創新價值並且獲得保護。在知識經濟時代,智慧資產已成為主要競爭優勢更是競爭的武器,企業如何產生、利用與維護智慧財產權以創造附加價值,將成為致勝的關鍵。 本研究逐一分析產業結構、企業價值鏈、產品結構與技術結構,分析對照企業的全球智慧資源配置、佈局的情況。智慧財產權的經營效率,若能從產業的技術結構和產品組合來提升,才可能擺脫為專利而專利之窘境。清晰的智慧資源規劃地圖,在策略的意涵上,是要讓企業經營者看清楚未來的產業競爭趨勢,據此主導企業未來的資源佈局,篤實的制定經營策略,而不至於迷失淹沒於雜沓紛亂的資訊洪流之中。企業在面臨全球化激烈競爭環境下,新產品開發活動要能與智慧財產佈局策略相配合,才可能技術自主和市場自主,發揮智慧財產權的縱效。 本研究以個案研究方式深入瞭解巨大機械如何經營全球自行車市場,從全球價值鏈、產業結構與企業價值鏈的角度,縱向與橫向觀察研究。巨大如何在全球價值鏈取得關鍵戰略位置,台灣整體產業結構調整與其競爭力的關係為何?橫向再觀察巨大的新產品開發策略、技術研發策略與專利策略,分析巨大如何邁向精品化之路。本研究之研究目的與問題如下: (一) 探討跨國企業之全球經營策略。 (二) 新產品開發活動與智慧財產管理。 (三) 探討組織核心能力與智慧財產管理之關係。 (四) 探討跨國企業經營策略、新產品開發活動與組織核心能力之關係。 / Every enterpriser is confronted with severer challenges in the global market nowadays, such as shorter life cycle of products and higher competitions. They have to consistently launch new products and shorten lead time against fast followers. Cost-down can hardly be the solution for industry management. This thesis aims to propose a better industrial strategy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for Taiwan enterprisers, through the case study of Giant Bicycles. The thesis will begin with the analysis of the industry structure, industrial chain, production and technology structure of Giant Bicycle, to further examine its management in the global market. The study will review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industrial restructing and industry competitiveness in the case of Giant Bicycle. Moreover, it will as well analyze Giant’s success of industry upgrade, through its innovative R&D policy and IP strategy.
7

在台跨國公司招募策略之研究 / The Research of Recruitment Strategy of MNCs in Taiwan

楊雅琪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跨國企業的經營過程中,不同的國際化進程、企業策略目標、國際經營環境等企業內部因素都關係著子公司策略地位的角色設定,而這些策略角色會直接形塑當地子公司或分公司的人力資源規劃。就人力資源管理的項目中,由於可幫助企業獲取最重要的「人力資本」,招募可說是相當重要的一個環節,一般來說,招募會根據人力資源規劃的結果來擬定招募策略,其中包含吸引應徵者的方式、招募管道選擇、甄選方式等,依照職缺所需人才條件的不同,招募策略也會有所差異。除了企業的內部的因素外,地主國分公司在當地進行招募活動時,亦會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如產業特性、當地人才素質、法規等。 本研究以在台設立分(子)公司的外商跨國企業為研究對象,針對所選之個案公司進行深入訪談,不限定大規模外商公司,主要以產業特性加以區分,以探討不同產業特性之在台跨國子公司的招募甄選策略。研究發現,個案公司的管理、人員任用模式與產業特性有很大的關聯,基層人力上都是以台灣員工為主,差益顯現在重要的管理職位上,若該產業與台灣本土企業的合作越密切,母公司的授權也就越寬鬆;在人員招募上,網路招募、獵人頭公司、員工推薦、校園招募、派遣員工轉正職等都是使用的管道,管道的使用也會因職缺性質而異,但訪談結果一致認為員工推薦為較佳的管道;另外,儘管基層職缺所需的條件較低,但不適應公司文化與工作性質造成流動率高,使其成為招募工作的困難之一;在高階管理人才的招募上,本土國際人才短缺、外在工作環境的限制(如語言、法規),則形成了跨國企業中國際管理人才流動的阻礙。能否吸引足夠應徵者是招募過程的重要關鍵,其中企業聲望與知名度是主要因素,也成為規模較小的跨國企業子公司招募上的難題。
8

跨國企業研發中心與國內廠商合作關係之研究─以某資訊外商研發中心為例

溫碩彥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近年來政府積極鼓勵跨國企業來台設立研發中心,希望藉由國外研發資源的注入,能夠為我國帶來包括引進國外人力及技術之資源、培育本土人才、帶動國內廠商與國際接軌等效益,而其中又以跨國企業與國內企業的互動對我國產業的發展最有直接性的影響。本研究即希望藉由個案的研究,去了解跨國企業研發中心與國內廠商的合作關係,包括與國內廠商合作之動機、合作夥伴選擇之因素、合作研發產品之類型、雙方進行合作之方式等。 研究結果指出,跨國企業研發中心與國內廠商合作的最大動機為降低人力成本,其次為人力運用彈性以及取得專門技能。在合作夥伴選擇因素方面,發現人是跨國企業在台研發中心選擇合作夥伴最大的考量,包括過去合作廠商提供人才履歷的數量、從提供的履歷中選到條件符合的人才之數量、人員的技術能力以及人員的穩定性等幾項準則,此外國內廠商與跨國企業的關係也是影響合作夥伴選擇之因素之一。而跨國企業研發中心與國內廠商合作研發產品的類型包括尖端科技原型研發、產品研究與開發、產品測試與偵錯及服務與支援等項目。 關於雙方的合作方式,研究發現跨國企業在台研發中心是由採購部門統籌與國內廠商訂定合作契約,每年與各廠商分別簽訂隔年預計需求之人數,並且統籌讓各專案來使用。而合作廠商人員之人力管理由各廠商自行負責,跨國企業研發中心只負責專案上的管理。而特別的是,研究發現合作的國內廠商人員是進駐在跨國企業研發中心內進行專案的,如此對於跨國企業研發中心可以擁有方便管理、提升雙方人員互動及確保軟體開發及測試的環境符合標準等優點,但是跨國企業研發中心卻相對要付出更多的空間、設備等成本,且合作廠商的人力主管也無法直接了解其員工的工作狀況,造成他們要負責人力管理上的困難。而因應合作廠商進駐在研發中心進行專案,跨國企業研發中心也必須在行政面、實體面及虛擬面三方面去保護其智慧財產權。 根據研究發現,本研究建議跨國企業應該善用我國成本低且素質高的人力,且在台研發的工作也應該適當將部份的研發內容與國內廠商一起分工,以達到人力運用彈性的優點。由於與合作廠商簽訂合約是由採購部門來進行,因此跨國企業研發中心的專案經理與採購部門需維持良好的溝通管道並且有完善的評估機制,以增進彼此對於合作對象需求之ㄧ致性。而對於合作廠商人員之人力管理,跨國企業研發中心應與國內廠商之人力主管保持適當的溝通管道,以做好人員之管理。¬而合作廠商若進駐在研發中心,則需要藉由各種機制去保護智慧財產權。 針對國內的廠商,本研究建議國內廠商在合作關係上可以更積極些,例如主動了解各研發中心所需的技術,並且進而培養適當的人才,以增加自己的競爭力。此外,國內廠商也應該善盡員工之人力管理責任,不應該將自己定位成單純的人力仲介角色,做好人力管理除了能夠增加員工對自己公司的向心力,也能幫助合作之跨國企業研發中心專注在專案的管理上。最後,國內廠商既然有機會與各跨國企業研發中心進行合作,應該想辦法將員工在不同公司、不同專案中所學習到的經驗,蓄積成為公司內部的資產,這樣公司才會越來越進步。
9

影響台灣跨國企業運用租稅天堂之特性分析

楊偕易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跨國企業為了各種考量而紛紛前往海外成立境外公司(offshore company),其中租稅天堂(tax havens)因稅負較低且公司註冊方便等因素,故跨國企業成立境外公司的據點皆選擇租稅天堂,使得租稅天堂近年來聞名於全世界。   而我國自從民國七十六年七月放寬外匯管制以及僑外投資與鼓勵對外投資以來,對外投資活動日益興盛,租稅天堂的運用也因此伴隨增加。根據本研究整理自公開資訊觀測站的資料,且利用統計方法分析,我國跨國企業自民國八十七年至九十三年為止,運用租稅天堂有上升的趨勢且多集中於加勒比海地區,個別國家或地區則是偏重於英屬維京群島(British Virgin Islands)、開曼群島(Cayman Islands)以及薩摩亞(Samoa)。另外,為了探討我國跨國企業運用租稅天堂之特性,採用計量模型為追蹤資料(panel data)。根據實證結果,影響我國跨國公司前往運用租稅天堂之因素計有公司規模、非租稅天堂互補性以及非租稅天堂稅率。   本文乃針對我國政府目前對外之稅制政策與上述結論,作一歸納並提出幾點建議,期盼做為我國政府對於租稅天堂因應之策。並開創我國政府與我國跨國企業雙贏之局面。
10

影響跨國企業合作模式相關因素研究

楊宗亮, YANG,ZONG-LIA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近年來,由於新專案開發金額日趨龐大,技術涵蓋領域愈來愈廣,且產品生命週期愈 來愈短,是以各企業為降低風險,逐漸以合作代替對抗,合作策略已取代傳統競爭策 略的觀點。 但以往學者多僅探討不同產業環境下所對應之合作類型,運用之合作策略,或所獲得 之合作利益,片斷而零星。實務運用上容有貢獻或價值,但未能對企業之策略行為有 較深入之瞭解。因此本研究擬針對合作利益、合作策略、合作模式三者相關性做深入 探討,瞭解廠商基於何種目的一合作利益,應採取何種手段一合作策略,及其具體作 為一合作模式。 因本論文目的僅在於了解現有狀況,進而建立理論模式,故採取探索性研究,以深度 訪談方式,選擇汽車、個人電腦及廣告業等三種產業做為研究對象。由第二章之文獻 探討,學者所提出之重要策略構面作為半結構式訪談的參考架構,透過對此三種產業 的發展歷程、產業現況,個別廠商之策略性作為較深入瞭解分析後,導出本論文之理 論雛形,建立產業特質、合作利益、合作策略、合作模式之相關性命題。 本研究結果可供企業經營管理當局擬訂合作策略參考之用。後續研究者,亦可以此基 礎做為實證性研究,或進行合作模式與組織績效等相關性問題之更進一步研究。

Page generated in 0.0194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