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2530
  • 2303
  • 841
  • 280
  • 276
  • 220
  • 8
  • 5
  • 3
  • 2
  • 2
  • 1
  • 1
  • 1
  • 1
  • Tagged with
  • 3711
  • 1924
  • 947
  • 824
  • 605
  • 599
  • 557
  • 494
  • 488
  • 487
  • 446
  • 427
  • 409
  • 408
  • 363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61

中山先生民族主義的現代意義

張善楠, ZHANG, SHAN-N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內容大要如下: 第一章、說明三民主義對吾人之時代需要,及其與時代環境的關係,並論當前民族主 義研究的重要,以及本文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主要說明 中山先生的民族主義思想浦源、歷史發展,並歸納出其內涵具有 文化、統一、理性、圓融等特性。再由此特性為基礎開展出三、四、五、六章的討論 主題。 第三章、先說明 中山先生民族主義的文化內涵,再論當前中國文化的危機,最後提 出當前文化民族主義的實踐方向。 第四章、先說明 中山先生民族主義的統一內涵,再論當前中國統一的障礙,最後提 出當前統一民族主義的實踐方向。 第五章、先說明 中山先生民族主義的理性內涵,再論當前國際上民族主義的危機, 最後提出當前理性民族主義的實踐方向。 第六章、先說明 中山先生民族主義圓融的內涵,再論民族文化與當前民權主義、民 生主義實踐的關係。 第七章、結論。
162

蘇聯少數民族問題--中亞地區研究

李玉珍, LI, YU-ZH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蘇聯境內少數民族問題在其內政上是一個影響重大,而亟待解決的問題。因其境內民 族繁多,要做全盤的研究,可能無法深入探討,故本論文擬以中亞地區做為個案研究 的主題。 論文計分七章,約九萬言: 第一章緒論。說明「少數民族」的定義,少數民族問題的發生,及蘇聯境內少數民族 ,並說明選定此一研究範圍的文義所在。 第二章中亞的民族分佈及其早期與俄國的關係。從地理上說明中亞各回教民族的分佈 ,從歷史上說明他們的民族起源、成立政權的經過、其文化背景等。俄國與中亞的關 係發展則是本章重點所在。從雙方早期的接觸,到有計劃地征服中亞為止。 第三章俄共早期民族政策對中亞民族的衝擊。討論早期俄共民族政策對中亞民族的影 響,這些政策對中亞經濟、社會及文化型態的影響深遠。 第四章中亞民族的反俄及民族力量的評估。探討帝俄時期及早期蘇維埃時期的中亞民 族運動,並對中亞民族主義的力量作一評估。 第五章現代化政策的影響。討論蘇聯推行現代化的一些目的,及對中亞所造成的影響 。 第六章中亞在蘇聯外交政策上的運用。探討中亞民族在蘇聯外交政策上竹運用,主要 是討論蘇聯當局在增進與中東阿拉伯國家的關係時,如何運用中亞民族。 第七章結論。
163

核子時代中共空權之運用

張嘉中, ZHANG, JIA-ZHO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篇論文訂名為「核子時代中共空權之運用」,以「中共」為研究的主體,以「空權 」為研究的範圍,希望透過權力研究法而對中共在空權運用的能力基礎及實際的運作 ,做理論上的運作,做理論上的探討。本文共一冊分六章,十五節,約九萬餘言。 第一章:導論。介紹研究目的、研究範圍、研究方法及資料評介,並且提出四項假設 。 第二章:核子時代空權概念及其特質。核子時代「空權」一詞內涵的意義與僅以傳統 航空器主宰空中戰場的時代有了結構上和技術上的改變;本章從空權概念的界定到空 權運用的範圍及特質等給予說明。 第三章:中共空權運用之目標。係從國際政治的角度去探究中共空權運用的目標為何 ,及其如何完成一目標;其中分安全的維護、權力的擴張、威望的追求等三部分。 第四章:中共空權運用之能力。乃探討中共在空權用上所具備的實質和潛在的能力, 並對其空權能力做一客觀的評估。 第五章:個案研究。係以蘇聯做為個案研究的對象,希望透過雙方空權力的比較而能 明顯的分辨出中共在扮演區域性強 角色時,所面臨的困難。 第六章:結論。綜合 分析,對中共空權的運用做一整體的評估。
164

中土原始神話的比較研究

歐凱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共一冊,計十一萬字,分為五章。在第一章創造神話,探索天地人創造中化育的變化律則,藉比較創造主概念,看神話的流動變化與原始宗教信仰由泛生而泛靈的發展,繼而透過族祖創生神話考察出中土主要圖騰神物為龍與狼;天地神話比較中土宇宙觀念,對山岳信仰與薩滿信仰作初探。第二章為帝王及英雄神話,從中土神話主神的推求,為神話世界擬出一套諸神世系,其次從始祖神安定天下的征戰神話,看圖騰神物所扮演的角色,並探討族祖與圖騰神物感生神話中,異常誕生與歷劫之意義。第三章為自然神話,透過日月星辰神話,考察古代北辰信仰和薩滿(巫教)信仰,將神話與宗教祭儀作結合式的探索。第四章為動植物神話,將中土原始樹木信仰與圖騰信仰作深入比較,見其受社會、文化影響所生的歧異。在變化神話的一節,對原始人類追求生命不朽的神話冥想,作一番考察。在第五章的結論中,以人類學的比較觀點進行中土神話同與異的分析歸納,在回顧與展望中,對中土神話比較研究的發展,作肯定的結論。以上為本論文主要內容。
165

我國高中收費標準之研究

李明珠, Li, Ming-Zh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壹、諸論 一、研究動機與目的 1.動機 (1)由於高中以上教育為非義務教育,非義務教育經費當由政府與家長共同負擔, 此公立高中兩者的負擔比例應如何? (2)由於近年來專家學者醞釀高低學費之爭,思由一般高中校長的看法與實際資料 ,求得合理、客觀的收費標準。 2.目的 (1)由「理想高中收費標準意見調查表」,瞭解校長對於收費標準的看法。 (2)由「學校經營基本資料調查表」,求出各項資料及學生單位成本,以看出成本 增長的情形。 (3)比較甲、乙兩表,並提供合理的高中收費標準模式。 二、研究範圍 1.對象 2.地區 3.時間 三、研究方法 1.蒐集資料經過 2.文獻法 3.調查法 四、名詞詮釋 貳、文獻探討 一、我國高中教育目標的沿革 二、學校經營與成本的關係 三、收費的理論基礎 四、助學貸款的實施理論 參、研究設計與實施 一、設計動機與目的 二、實施經過 肆、理想高中的收費標準 一、理想高中的經營條件 二、有關的各項收費標準 三、與實際情況比蠅 四、有關收費的考慮因素 五、收費標的模式 伍、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二、建議 三、本論文不足及有待努力之處 #2810791
166

白雨齋詞話之研究

陳月霞, Chen, Yue-Xia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作者生平略歷 第二節成書年代、版本與書名考 第二章白雨齋詞語之著述動機 第一節矯浙派之弊 第二節衛常州派之緒 第三章白雨齋詞話之重要理論--沈鬱說 第一節沈鬱說之意義 第二節沈鬱之法 第三節沈鬱說之構成條件 第四節結語 第四章沈鬱說之實際運用 第一節泛論各時代之詞 第二節論唐五代之詞人 第三節論北宋詞人 第四節論南宋詞人 第五節論元明清詞人 附表所引詞人及作品統計表 第五章結論 第一節白雨齋詞話之優點 第二節白雨齋詞話之缺點 第三節綜合評論 附錄引用書目與篇目
167

漢書論贊研究

陳靜, Chen, J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漢書之成書經過 第二節漢書之撰述動機 一、繼承父業,補史記之闕 二、有意尊漢,述大漢功德 三、顯名於世,成一家之言 第三節漢書論贊於漢書中之地位 第二章漢書論贊所顯示之思想 第一節漢書論贊之思想淵源 一、時代背景之影響 ( 一 )儒學勃興 ( 二 )經學昌盛 ( 三 )陰陽五行學說流行 二、沿承前人之思想 ( 一 )本之司馬遷 ( 二 )本之父業 ( 三 )本之劉向、劉歆 ( 四 )本之揚雄 ( 五 )從其他諸家之稅 第二節漢書論贊所顯示之思想 一、尊崇孔子 二、崇尚經書 三、仁愛思想 四、忠誠思想 五、五行思想 六、正統思想 七、因果報應 八、天命思想 第三章漢書論贊之內容分析 第一節寓語褒貶 一、屬於褒讚者 ( 一 )讚天子治世 ( 二 )褒賢臣循吏 ( 三 )美烈士臣節 二、屬於貶斥者 ( 一 )叫刺天子 ( 二 )責諸侯 ( 三 )斥姦佞 第二節增補軼事 一、補述世系 二、補繪人物 三、補記軼事 四、補述原由 第三節闡明去取 一、治行有功,則為之立傅 二、忠行可憫,則著錄其語 三、義行著明,則備論其語 四、切於世事,則為之表明 五、國之利害,則備論其事 六、欲釋世疑,則詳錄其事 七、事實未詳,則闕而不書 第四節昌言議論 第五節抒發感嘆 第四章漢書論贊之史觀 第一節論君道 一、德業 ( 一 )仁義 ( 二 )恭儉 ( 三 )明斷 ( 四 )納諫 二、禮樂 三、用人 ( 一 )群力勝私智 ( 二 )任仁賢,遠佞臣 ( 三 )委任不疑 四、處親 五、御夷 第二節述臣節 一、忠誠 ( 一 )履忠進言 ( 二 )竭誠輔君 ( 三 )奉法敬職 三、立身 ( 一 )守節不阿 ( 二 )慎於所習 ( 三 )克己躬行 三、學識 四、功名 ( 一 )戒驕矜 ( 二 )功遂身退 ( 三 )仕隱適時 五、君臣相得 第五章漢書論贊之文學分析 第一節兩漢之文學風氣 一、漢賊之勃興 二、詩歌之萌芽 三、諷諭之風尚 第二節漢書論贊之文章特色 一、裁密思靡,文多偶句 二、文辭華贍,藻飾靡麗 三、音節和諧,頓挫有致 四、好寫古體,多留古字 五,直錄古書,少有更改 六、詞有法度,句法嚴整 七、詞意蘊藉,彬彬儒稚 第三節漢書論贊之文學理論 一、文章區分於學術之外 二、著重文學之實用價值 三、文學作品須反映人生 第六章漢書史記論贊異同 一,漢書論贊刪省史記贊文者 ( 一 )刪省虛字 ( 二 )刪省複詞 ( 三 )刪省冗語 二、漢書論贊更易史記贊文者 ( 一 )改易文詞 ( 二 )移易次第 三、漢書論贊增益史記贊文者 ( 一 )隨文增贊 ( 二 )增述己見 四、漢書另作論贊者 五、二書字異意同者 第七章結論 一、示班固思想 二、寓褒貶大義 三、補正文未備 四、示史筆態度 五、明篇什旨歸 六、立政治史觀 七、開駢文先河 八、存古代文字 九、見文學觀念 十、為歷史注解 附錄: 漢書史記重複篇章論贊對照表 參引書目
168

中共黨基層組織之研究

余新明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研究任何問題,首應把握其主題,方能抽絲剝繭,析其真象。共產黨素以「組織」見長,以「組織」為武器,組織之於共產黨,實具重要意義。本論文為「中共黨基層組織之研究」,旨在研究中共黨基層組織的理論基礎及其作為方法,進而對中共黨組織有整體性、全盤性的認識。 激發本論文的研究動機是: 一、筆者在大學時期,對於「組織」問題,較為偏好;嗣入東亞,所對共產黨組織的理論與運作,頗感興趣,乃有深入研究之志。 二、洎自馬克思揭櫫共產主義思想,列寧繼之發揮用為實際後,共產黨勢力發展甚,速到處滲透,儼已成為今日人類社會之巨大壓力;析其原因,乃是共產黨一切活動皆賴「組織」為基礎,並藉以為擴張發展之工具。 三、中共的黨師承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對「組織」亦格外重視。在中共黨組織中,基層組織數量極多,散佈各地,是推動一切工作的起點,為中共政權的基楚。 四、有關研究中共黨組織之文章,多偏重中央與地方組織,而研究基層組織者則較少,本論文或可有助於吾人對中共黨基層組織的廣泛認識。 本論文研究涵蓋的範疇,就空間言,是以中共黨的地方組織(省、直轄市、自治區、縣、市、區等)之下的黨組織為研究對象,就時間言,是以中共黨的臨時中央至「十一全大會」為研究歷程。 縱事中共問題的研究,至今並無固定方法,常視研究主題及資料狀況而異。本論文主要係以「組織」觀念為本,試圖縱角色、形式、結構、功能諸層面作客觀的分析,儘量排除個人的好惡。 本論文除序言外計分六章十七節,共約十萬餘字。內容提要為: 第一章主要係從馬克思、恩格斯、列寧與毛澤東等人之政黨思想及建黨組織理論,追溯分析中共建黨組織理論的基礎與內涵。 第二章為黨基層組織的角色,首先闡釋中共黨的產生及其組織系統,並進而探討黨基層組織的成形,及其所具地位。 第三章為黨基層組織的形式,分為黨組織成立前、「六全大會」前、「七全大會」至「九全大會」期間及「九全大會」後四個階段,詳述黨基層組織形式的演變與發展。 第四章為黨基層組織的結構,從組織任務、組織原則、組織層級、組織分工的觀點,分析黨基層組織的內部架構。 第五章為黨基層組織的功能,由第四章的分析,進而探討黨基層組織具有:執行、領導與戰鬥三種功能類型,並闡釋支部建設、幹部問題、群眾路線、黨的紀律、批評與自我批評五項因素,為促成功能的動力。 第六章結論,對全篇論文作一總結與評析。 本論文承蒙吾師曹所長伯一博士於繁忙之際,無論在題目商榷、大綱擬訂、觀念啟發、方法指引及文稿匡正上,均悉心指導,獲益良多,並在工作、生活上多所敦勉與關注,始克完成,謹致崇高的敬意和謝忱。 選寫期間,資料蒐集甚感困難,政大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政大中正圓書館及司法行政部調查局等機構惠賜借閱、研究上的便利,至為感激。所內韓昌洙、趙建民、陳建勳、吳樂道諸君時加關照,或提供珍貴意見,或研析理論架構,亦併此致謝。 摯友張雯小姐時予鼓勵,關照生活,並協助抄繕,謹致衷心之謝忱。 筆者資質駑鈍,學淺識疏,初習論文寫作,深感惶恐,兼以資料匱乏,蒐羅非易,以致掛漏謬誤之處,自所難免,尚祈諸位師長、先進惠予匡斧指正,無任感禱。 選寫期間,慟遭父喪,哀傷之情,幾不能提筆。幸賴慈母策勵照顧,始克成篇。憶思先父撫育教誨,親情至深,欲報之德,吳天罔極!謹以本論文獻給最敬愛的先父與慈母,以報親思於遇一。 余新明 謹識 中華民國六十八年六月
169

中國廣播公司對東南亞地區廣播宣傳策略的研究

洪瓊娟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廣播可超越時空的限制,自由傳達訊息,它擁有方便、迅速、經濟與無遠弗屆的特性,故二次大戰以來得以長足發展,各國均利用廣播從事宣傳。在國際宣傳上,「不戰而屈敵人之兵」正是廣播特性的最佳寫照。 東南亞地區是個多元種族社會,豐富的資源與高度的戰略價值,已使本區成為世界列強急取的目標。而本地區正是我國僑胞密集地帶,依僑務委員會的統計,我國計有95%以上的海外僑胞居留該區,總數在二千萬左右,人數極為可觀。中華兒女一向勤勞、刻苦,海外華人將此美德予以高度發揮,故能在各居留地克勤克儉、白手起家,握有雄厚的經濟實力。 在經濟上,中共向來視海外僑胞為搾取僑匯的對象,在政治上,則以僑胞作為統戰的工具;值此國際正義湮滅、局勢混亂之際,重視廣播宣傳戰已成國家生存要件之一、而就政治、經濟因素看,我們都有充分的理由去爭取海外華人對我們的了解與認同。故確立宣傳政策、檢討海外廣播宣傳策略有其必要,因此而引發了研究本論文的動機。 研究本論文,須先澄清一個觀念。王□武教授指出,「華人」與「華僑」是不同的稱呼,用法也不一樣。華僑的「僑」是指「僑居」,意味著「暫時性」的客居。但現今東南亞的華人,大部份已落戶生根,長期定居,不再是「僑居」了,故其稱呼已由「華僑」改為「華人」了。換言之,過去二十多年來,東南亞歷史與中國歷史改變了,華僑地位跟著變化,稱呼也隨著不同。 我國目前有「自由中國之聲」與「亞洲之聲」兩電台向海外廣播,本文針對兩電台向東南亞地區廣播的狀況加以探討,以了解它們的宣傳主題、目標、運用的宣傳技巧與存在的缺點,而謀改進之道,以下為各章提要: 第一章緒論,介紹東南亞的地理位置,我國與東南亞國家的關係,我國的僑務政策,中廣公司的海外廣播等。 第二章說明本研究採用內容分析法,並輔以調查法,前者就兩電台的評論內容分析,後者則實地訪問台大、政大、師大三校來台僑生收聽「自由中國之聲」的反應與建議。本研究使用的統計方包括百分比與卡方(Chi--Square)。 第三章分析「自由中國之聲」評論內容,主題、目標、宣傳技巧等是否違反宣傳原則。另外也以連帶性分析(Contingency Analysis)觀察那一宣傳,使用那些技巧,並常連帶出現。 第四章為實地調查所得資料的分析,對象為台大、政大、師大三校僑生收聽「自由中國之聲」節目的反應,發現受訪學生中只有33.7%的比例知道訪電台;而收聽的節目中,歌唱最受歡迎,新聞次之。 第五章簡介「亞洲之聲」的設立、特色、新聞內容分析、節目內容等。由本章發現「亞洲之聲」不同於「自由中國之聲」,它沒有國家立場,以亞洲人公有電台的姿態出現,是個中波臺,專門報導亞洲人、亞洲事。自由中國之聲則有國家立場,代表中華民國發言,是個短波台。 第六章結論與建議,本章就傳播學的眼光,探討廣播宣傳成功的要件,與目前存在的缺點,而提出建議: ——提高傳播者的知名度,即提高「自由中國之聲」與「亞洲之聲」的知名度。 ——訊息傳遞過程,講求音效,使聲音清晰。 ——訊息內容方面,須掌握聽眾的興趣。要做到這一點,先要知道那些節目是聽眾喜愛的?要增加那節目?減少那些節目? ——聽眾的特性為何?這是從事國際廣播宣傳人員應銘記於心的。
170

瞿秋白與中共

翁文利, Weng, Wen-L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共分六章十七節: 第一章 瞿秋白的早年時期(一八九九─一九二0):(一)家;(二)文人書生; (三)北京時期。本章記敘睢秋白的家世背景和早年生活。 第二章 瞿秋白的轉變(一九二0─一九二七、八):(一)餓鄉;(二)歸國;( 三)五全大會前後。本章記敘瞿秋白赴俄經過及歸國後的政治活動。 第三章 瞿秋白的政治活動(一九二七、八─一九三0):(一)盲動主義;(盲動 主義的檢討;(三)六次大會與調和主義;(四)四中全會的鬥爭。本章記敘瞿秋白 領導的盲動路線及四中全會鬥爭失敗的結果。 第四章 瞿秋白的文學活動:(一)早期的文學活動;(二)左聯時期的文學活動; (三)筆名、別名的使用。本章記敘瞿秋白早期文學和左聯時期的文藝統戰。 第五章 瞿秋白的被補(一九三四─一九三五、六、七、八):(一)瑞金逃亡;( 二)獄中告別。本章記敘瞿秋白在瑞金的活動及其被補經過。 第六章 瞿秋白的身後議論:(一)由烈士成叛徒;(二)歷史的誤會。本章記敘匪 黨先後對瞿秋白的評價。

Page generated in 0.0276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