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249
  • 223
  • 26
  • 7
  • Tagged with
  • 256
  • 256
  • 94
  • 88
  • 86
  • 86
  • 47
  • 47
  • 34
  • 34
  • 31
  • 31
  • 30
  • 29
  • 29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71

證券市場與分析師對企業更名之反應:以澳洲市場為例 / Stock Market and Analysts Reactions to Corporate Name Changes: Evidence from the Australian Capital Market

劉向晴, Liu, Hsiang Ch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impact of corporate name changes on both of stock performance and analysts’ reaction with the employment of event study. We first examine a sample of 387 listed Australian companies that renamed themselves during the time frame from January 2001 to December 2007. Separate analyses are conducted under three criterion dividing the overall sample into (1)”major” versus “minor” name changes; (2)name changes in “mining-related” versus “non-mining-related” sectors; and (3)name changes “with” versus “without” reasons mentioned. Generally, we find some evidence of significant negative association between corporate name changes and cumulative abnormal return. The result shows, unlike all other subgroups, name changes “with” reasons mentioned generate insignificant positive valuation effects. Separate analyses give two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irst, negative cumulative abnormal return in all subgroups is discovered except in the subgroup of name changes “with” reasons mentioned. The difference of abnormal returns within subgroups, in addition, appears to be significant only between name change with reasons mentioned or not.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analysts react reluctantly to corporate name changes by showing tiny downward forecast revisions, which are far from significant. Instead, it seems analysts make forecast revisions based more on accounting data, which shows insignificant variations between pre- and post-event, than on signals of corporate name changes.
72

員工分紅費用化對於電子業及非電子業股價影響之研究

江桐郁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員工分紅制度在台灣的經濟發展上佔有重要的地位,對於我國高科技產業的蓬勃發展具有關鍵性的影響。關於員工分紅應否費用化的問題,為我國長久以來所存在的爭議。立法院於95年4月28日三讀通過商業會計法第64條修正案,確定員工分紅費用化。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配合商會法第64條修正通過,於95年8月28日發布「員工分紅費用化之相關會計處理及配套措施」,建議員工分紅費用化自97年1月1日起開始實施,並規定員工分紅配發股數之計算基礎應改以公平價值評價,不再以面額認定。員工分紅費用化對於過去普遍採行員工分紅入股制度的電子產業而言,勢必產生重大影響。費用化對於產業特性不同的非電子產業而言,其影響為何,亦是投資人想要瞭解的議題。 本研究在探討員工分紅費用化對於電子業以及非電子業股價的影響,以瞭解費用化對於電子業、非電子業的影響。研究結果指出,電子業確實具有高股價及高配股的特性,與非電子業迥然不同。在員工分紅費用化下,電子業及非電子業的股價反應呈現顯著差異。電子業在員工分紅費用化通過時,其員工分紅的激勵效果受損,因此股價有負的累積異常報酬率;非電子業則因為股東權益的稀釋可以獲得改善,因此股價有正的累積異常報酬率。當金管會發布「員工分紅費用化之相關會計處理及配套措施」,規定員工分紅配發股數之計算基礎應改以公平價值評價,不再以面額認定時,受到該事件影響,電子業可以改善股東權益的稀釋,因此股價有正的累積異常報酬率;非電子業則因為員工分紅的激勵效果受損,因此股價有負的累積異常報酬率。
73

航空業服務失誤與服務補救之探討 ─以某航空公司客艙服務為例 / Service Failure and Service Recovery In Airline Industry: A Study On Cabin Service of An International Airline

李亭嫻, Lee, Tin Hsi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航空業面對外部環境的改變、國際油價不斷上漲的考驗,如何降低成本、增加附加價值與提升服務品質來達成顧客滿意並強化競爭力,已成為各家航空公司所努力的方向。航空業由於高度接觸顧客的特性,已由交通運輸業慢慢轉型為服務業,因此本研究的重點在於了解台灣國際航線班機上,客艙環境所產生的服務失誤為何,以及個案航空公司所建議採取的服務補救措施,以關鍵事件技術法(Critical Incident Technique,CIT)為主,文獻比較為輔,蒐集自民國97年1月至民國102年5月間個案航空公司服勤管理課公佈之「客訴案例」研討與建議改善事項,共130份資料,將服務失誤與服務補救分類後,整理分析了解個案航空公司常見的服務失誤以及所採用的服務補救方式,針對研究分析結果提出管理上的建議,作為個案航空公司與航空業界實務上的參考依據。 / Airline industry is facing changes in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and test of rising international oil price. How to reduce cost, increase the added value and improve service quality to achieve customer satisfaction and be more competitive has become the first priority of all airlines. Due to the highly customer contact features, the airline industry has slowly transferred into service industry from transportation industry. This study is focused on what kind of service failures would be in the cabin and the service recoveries which the target airline suggested. The study is mainly based on Critical Incident Technique(CIT), and academic research as auxiliaries, collecting 130 critical incidents since January 2008 to May 2013 from target airline’s customer complaint cases and its suggested solutions. After classifying service failures and service recoveries, the study analyzes service failures in cabin and common make-up solutions of the target airline. In the end,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results, the study proposes several managing suggestions as references to the airline industry.
74

公司清算人制度之研究--從國稅局聲請案件出發

蔡佩君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公司制度之完善,在於公司可以被設立,就應該可以被完結。我國公司法第24條規定,公司除因合併、分割或破產而解散外,應行清算。而公司在清算程序中,其原有的代表及執行業務機關均失其權限,改由清算人作為清算事務之執行者,因此,如何讓公司清算能順利完成,除了制度面的設計外,清算人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自是不容輕忽。 關於清算人之決定,公司法基於私法自治原則,原則上由公司股東選任,或依公司章程規定,或是以股東或董事為公司清算人,但為了解決公司無法自定清算人的問題,公司法另規定,法院得因利害關係人之聲請,選派清算人。而現行法制對於法院選派清算人之限制,除非訟事件法第176條明文規定清算人之消極資格外,並無其他規範,加以非訟事件法第175條規定,對於法院選派清算人之裁定,不得聲明不服,授予法院高度的裁量權,因此,法院如何選派清算人,其所為的考量及決定為何,即至關重要。 本文擬先就清算制度為介紹,再就日本與我國有關法院選派清算人之法制概況作說明,並以公司債權人中之國稅局為聲請主體,就其於97年至100年間向我國21個地方法院聲請選派公司清算人之裁定為研究對象,透過對司法裁判之觀察,對我國法院選派公司清算人之現況進行歸納及類型化,進而探討我國現行法院選派公司清算人制度之問題,並提出司法實務及法制面的修正建議,期能縮小法院、聲請人與被選派者三方對法院選派清算人裁定認知的落差,提升法院選派公司清算人裁判之效力,達成減少訟源之目的。
75

中國大陸B股開放境內人民投資之影響及實證

蔡齡慧, Tsai, Ling-Hu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主要是利用事件研究法來探討因大陸A股與B股間制度的差異所造成的價差,並進一步分析,在中國大陸宣布開放境內人民投資B股後,B股的相關股價行為。  研究期間自民國八十九年八月十一日至民國九十年三月二十七日為止,共147天,而事件日(B股政策宣告日)為民國九十年二月十九日。實證結果可歸納如下: 1.在宣告開放境內人民投資B股之後,A、B股價差大幅減小,上海B股的價差比率由約300%縮小至100%左右﹔深圳B股的價差比率由將近350%縮小至50%。由此可知,直至本研究之觀察期結束為止,原先價差較大的深圳B股市場,在開放境內人民投資B股之後,價差縮小幅度較大,反而成為價差較少的市場,不過A、B股間價差仍然存在。  2.就觀察期結束之累積異常報酬率而言,上海B股有約40%的累積異常報酬率,深圳B股則是約90%。由此得知,上海及深圳B股市場的確在市場效率的表現上有所差異。此外,從累積異常報酬的走勢圖來看,發現在政策宣告之前並沒有明顯的消息走漏的情形。 3.深圳B股的實證結果支持假說一的推論,即同一發行公司之A、B股間的價差愈大(小)者,則開放B股市場後B股股價的漲幅愈大(小);而上海B股的實證結果則是不支持此一推論。  4.假說二則認為流通在外股數愈少(多)的上市公司,開放B股市場後公司股價漲幅愈大(小)。假說三認為A股對B股溢酬變動幅度愈大(小),開放B股市場後B股報酬率愈大(小),在上海與深圳B股市場都沒有發現支持假說所推論的證據。亦即籌碼效果與價差波動效果並不顯著。
76

流動性:指標與實證-台灣股票市場之上櫃轉上市 / Liquidity: Measures and Evidences form Exchange Listings in Taiwan Stock Market

黃琛汶, Huang, Chen-W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This study employs event study to show that, on average, exchange switching in Taiwan stock market from 1997 to 2000 is a negative event for stockholders. Stocks involved in exchange switching experience negative abcdrmal returns before and after switching. And, in general, liquidity deteriorates after exchange switching. Therefore, TSEC is not absolutely better than OTC from the view of liquidity-providing. Several conclusions are derived in this paper: 1. On average, exchange switching in Taiwan does not create value for stockholders. 2. In general, liquidity deteriorates after switching according to the evidences found in this study with multiple liquidity measures. 3. Liquidity indeed has multiple facets. 4. TSEC is not exactly better than OTC for raising in terms of function of liquidity providing.
77

銀行團聯貸宣告對股東財富的影響-異質條件變異數分析法 / Syndicated Loan Announcements and the Market Value of the Lending Firms and the borrowing firms

陳朝鑫, Chen, K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研究主要在探討以銀行團聯貸宣告下,對台灣地區上市的參貸銀行和借款公司之股東財富有何影響?本研究以事件研究法(Event Study)對標準化異常報酬做檢定,同時由於過去對殘差項估計多是以古典最小平方法來估計,但是實際股票報酬率通常具有尖峰態的胖尾分配,因此本文同時採Bollerslev(1986)的GARCH估計法及傳統古典最小平方法估計,並對結果做一比較;實証結果如下: 本研究得到下列結論: 1、在股價報酬時間數列特性上:對放款銀行之股價報酬而言,呈現異質變異性質者佔近四成,而對借款公司之股價報酬而言,呈現異質變異性質者佔四成,因此在考慮報酬率的特性時需將此考慮各國模型中,但就事件觀察期的顯著性而言,以古典最小平方法估計以異質條件變異數分析法估計的結論上,無論在放款銀行或在借款公司上皆無顯著之差異,可能因為時間數列的時間較短所致。 2、就放款銀行而言,銀行團聯貸之宣告日前一天,即有整個事件期中最強烈的正向反應,但未達顯著水準,而在宣告日前一天至宣告日當天的事件窗口有顯著水準的正向反應,顯示銀行團聯貸宣告所傳達給放款銀行之股東是正面資訊內涵。 3、就借款公司而言,銀行團聯貸之宣告前二天即有強烈的正向反應(但未達顯著水準),但隔天(宣告日前一天)即以整個事件期中最強烈的負向反應(但未達顯著水準)逆轉,而在宣告日前一天至宣告日當天的事件窗口卻有顯著水準的負向反應,顯示銀行團聯貸宣告所傳達給借款公司之股東是負面的資訊內涵。 4、放款銀行在累積異常報酬方面,在宣告日前十八天左右即有資訊揭露的現象,但持續4天之後,隨即有下跌趨勢,至宣告日前二天更跌至谷底,最後在宣告日後二天才轉回來,此現象可能代表投資人對銀行團聯貸之推動,時間拖愈久,對聯貸之成功與否持較悲觀的市場反應,乃至聯貸宣告後二天,才明確的正向反應出來。 5、借款公司在累積異常報酬方面,在宣告日之前即有上漲的趨勢,此現象顯示借款公司之股東對借款公司持較樂觀的市場反應,然宣告日前一天負面反應最強烈,可能顯示聯貸案成功與否會響到借款公司聲譽及資金的調度等方面,但聯貸案成功宣告後,則以更大幅度的正向股價反價,因此聯貸宣告整體而言,對借款公司之股東應為正面的資訊內涵。 6、以橫斷面分析法複迴歸的方式分別探討對放款銀行與對借款公司之異常報酬影響原因,實証結果顯示在放款銀行而言有99..........9%以上的顯著性,表示異常報酬與新銀行是否加入競爭有負向的關係,此現象表示81年新銀行的成立,使得舊有銀行聯貸的利潤受到很大衝擊。而在借款公司而言,銀行團參貸家數,與借款公司之異常報酬無顯著相關性,無法証實「契約彈性假說」,而借款公司之資產規模與舉債能力與異常報酬無顯著水準相關。
78

上市公司出售資產事件之宣告效果:GARCH模型之應用 / The Effect of Voluntary Sell-off Announcements

張嘉宏, Zhang, Jia-Ho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主要探討出售長期資產對公司股價的影響,由於金融性資產時間序列資料有異質變異數現象,傳統事研究以最小平方法無法正確描述殘差項之變異,故使用一般自我迴歸異質變異數(GARCH)模型.由實証發現,市場對公司出售資產的反應視其處分目的而定,對為了改善營運而出售資產的公司,一般相信公司營運能提升,有助於增進公司價值;對為了改善財務而出售資產的公司,由於公司本身財務狀況不佳,雖藉出售資產取得資金,但市場反應仍不佳.另外,由迴歸分析也發現處分目的為宣告期間累積異常報酬重要的解釋變數.
79

我國野生動物保育政策執行之研究-犀牛角事件個案分析 / The Policy Implementation of Wildlife Conservation in Taiwan, R. O.C. : A Case Study of Rhinoceros

宋吉德, Sung, Chi Te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之研究問題在於瞭解:1、現行我國野生動物保育政策之執行情形為何﹖2、如果政策執行情況良好,為何會發生犀牛角事件﹖3、存在於個案之間的關係,例如政策內容、執行體系、第三部門、標的團體,甚至我國與國際間的互動情況為何﹖4、取締持有犀牛角是否為政策執行的主要目標﹖如果不是的話,那麼,真正的政策目標為何及如何落實野生動物保育政策﹖5、事件之後的政策執行幅度及所造成的政策變遷為何﹖   為了對上述之研究問題能有充分的瞭解及論述,本文首先整理政策執行文獻所有的研究變數,並歸納為政策內容、執行主體、標的團體、及環境因素等四項;此外另從環境變項中提出第三部門(本文乃專指以保育為主要議題之國內外保育團體或基金會)加入政策關係人間的互動。   最後,為求建立一個解釋性較廣的分析架構,乃融合了林水波等三位教授之「強化執行力」模式,亞歷山大(Alexander)之「政策─方案─執行過程」(PPIP)模式,以及保羅、伯曼(Paul Berman)之「總體個體」執行模式,成為本文之分析架構。並且,基於此一架構,顯示了本文與其他碩士論文不同之特點,包括:1、注重內外環境的剌激。2、提昇第三部門的執行地位。3、兼論總體及個體執行。4、蘊含對結果的評估及政策變遷。
80

臺灣地區發行海外存託憑證對標的股票價格變動之研究 / The Impact of Issuing GDRs on the Returns and Risks of Underlying Stocks - An Example from Taiwan

劉仲宙, Liu, Jong Jow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與科技的進步,企業面臨愈來愈激烈的競爭環境,而愈趨多元化的國際金融市場則為企業融資方式帶來更多的選擇,也使企業能募得低成本的資金,以因應成長所需。   海外存託憑證代表標的股票在國外流通,並與標的股票產生價格上的互動。本研究探討台灣地區股票上市(櫃)公司宣告發行海外存證的訊息效果,及海外存託憑證發行後對標的股票的報酬與風險的影響。   在宣告發行的訊息效果部分,本研究的研究範圍以民國84年2月28日前,曾宣告將發行海外存託憑證的上市(櫃)公司為樣本,研究期間則為為宣告日前130日至宣告日後 30日為主;至於海外存託憑證發行後,對標的股票的報酬與風險影響部分,本研究的研究範圍以民國83年9月30日前,已發行海外存託憑證的上市(櫃)公司為樣本,研究期間則為為宣告日前130日至宣告日前31日,及掛牌日前30日至掛牌日後130日為主。   本研究以事件研究法為主,配合類似事前事後設計的實驗設計,分別以以市場模式、市場調整模式、及平均報酬調整模式估計超常報酬,得出下列結論:   1. 宣告發行海外存託憑證,對標的股票價格可能並不會產生超常報酬。造成此種結果的原因可能與訊息揭露時點、訊息求證、及投資人視為利空等有關。   2. 海外存託憑證掛牌日,對標的股票價格可能會產生正的超常報酬。原因可能為投資人樂於擁有績優或前景看好的上市公司股票,且海外存託憑證的發行人可能有拉抬標的股票價格的現象,以便藉機抬高海外存託憑證發行價格,為本身募集更多資金。   3. 海外存託憑證掛牌後,可能並不會加大標的股票報酬的波動幅度。此種結論與過去研究結論相悖,可能是因為國外投資人惜售造成回贖量小,或是由於本研究的樣本數不足。

Page generated in 0.034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