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90
  • 177
  • 12
  • 4
  • 1
  • 1
  • Tagged with
  • 195
  • 80
  • 51
  • 44
  • 33
  • 31
  • 30
  • 29
  • 27
  • 26
  • 25
  • 25
  • 24
  • 24
  • 24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21

銀行往來家數與企業績效及舉債成本之研究 / The study of bank numbers, perfomance and cost of debt of enterprises

郭恆瑄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旨在探討銀行往來家數對企業績效及舉債成本之影響。根據過去研究,銀行往來家數對企業績效及舉債成本的影響無定論,因此本研究以46家國內一般銀行(包含本國銀行及外商銀行)承做台灣上市上櫃公司的借款作為研究對象,研究樣本自2005年至2014年共計10年的借款資料進行實證分析,依據三個模型,分成兩部分來說明實證結果:成長機會高及借款額度大之企業,採用Panel Data進行迴歸分析,來檢驗銀行往來家數對企業績效與舉債成本之關聯。 本研究假說認為成長機會高之企業與多家銀行往來,會有資訊洩漏之風險,但實證結果顯示,成長機會高之企業,銀行往來家數越多績效表現越好,推測原因為成長機會高之企業資金需求大,因而在企業機密資訊揭露與補足資金缺口兩者中,選擇與多家銀行往來以獲取足夠之資金;但在同樣成長機會高之企業樣本中,銀行往來家數對舉債成本無顯著影響。 另一方面,借款金額越大之企業樣本中,本研究實證結果顯示其績效表現沒有比較差,並且與多家銀行往來對績效表現沒有幫助; 一般來說,借款金額越大舉債成本越高,然而,本研究實證結果顯示借款金額大之企業與越多家銀行往來,會使得舉債成本下降,過去也有研究指出與越多家銀行往來,可以透過多家銀行協商,取得較佳的借款條件,與本研究實證結果相符。
22

陸資在臺投資事業中間財採購來源的決定因素 / The Determinants of Sources of Intermediate Goods Purchased by Mainland China Enterprises in Taiwan

陳靜怡, Chen, Ching 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中國大陸積極發展對外投資與國際貿易全球化的趨勢下,兩岸經濟貿易交流也加速展開。經濟部自2009年起正式核准陸資來臺投資,期望能為臺灣企業開啟國際競爭的大門,並透過海外資金挹注帶動產業成長。過去相關文獻主要以臺商赴大陸投資為研究對象,反之,探討陸資來臺議題者尚且不多,本研究以經濟部2013年陸資在臺投資事業營運狀況問卷調查資料中,實際從事中間財採購活動之陸資廠商為對象,運用Multinomial logistic模型,分別由廠商特性、動機特性及產業特性等三大構面,探討影響陸資在臺投資事業選擇「在臺灣當地採購」、「自中國大陸進口」及「同時自臺灣與大陸採購」的決定因素。 經由實證研究發現,相較於僅自中國大陸進口中間財而言,「廠商規模」、「技術來源」及「資源追求型」、「市場追求型」、「效率追求型」投資動機等五項變數為影響在臺陸資廠商選擇自臺灣採購中間財的重要決定因素;其次,在臺陸資廠商是否選擇同時自臺灣與中國大陸兩地採購,或僅自中國大陸進口中間財,則主要受「廠商規模」、「技術來源」及「效率追求型」投資動機等三項變數影響。
23

技術轉移決策因素研究

周榮堅, ZHOU, RONG-JI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共一冊,約六萬字左右,共分五章十五節。內容主要係利用分析層級程序法( AHP )來研究。主要針對技術轉移時,何種技術供應來源其評價較優,同時對於技術 轉移之目標,技轉移之方式及考慮因素評估其重要順序,並算出各層級評估因素之權 重,以供決策之用。 除以AHP 分析外,並對於工研院之技術轉移成效,以次級資料做一評估與探討。因為 工研院為國內技術轉移時最重要的一個供應來源,因此對於其成效及貢獻程度有必要 加以了解。
24

自來水事業天然災害危機管理之研究-以臺北自來水事業處為例

吳天瑍, Wu, Tien-Huan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自來水與電力、電信、瓦斯及下水道是都市維生系統之一,是都市居民賴以維生的基礎公共設施,一旦天然災害發生對自來水事業產生的災害將視災害的規模及危機管理的機制,本文嘗試以危機管理理論探討台北自來水事業處在天然災害危機管理之機制,分為制度面、技術面及決策面三個面向探討,危機三階段中自來水事業應注意之事項,以期透過妥善的預防及有效的緊急應變,降低事業可能的損害,並儘速恢復供水。 / Lifeline system is basic public utilities for people's life, which includes water supply, gas, sewage system, electricity and telecommunication. For water utilities, the damage will depend on magnitude of disaster and water utilities crisis management mechanism. This research will study on natural disaster of Taipei Water Department crisis management. Divide into three dimensions, which are technique, procedure and decision making. Hope the water utilities can use crisis management mechanism, prevent and response disaster. Also the water utilities will low down its damage and recovery water supply as soon as possible.
25

中型人壽保險公司未來發展策略之個案研究

曾慶豐, Tseng,Joh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第壹章緒論 第貳章文獻探討 第參章研究設計 第肆章外在分析與機會威脅認定 第伍章內在分析與優劣勢評估 第陸章策略建議 第柒章結論與建議 參考文獻
26

科技穿越鄉愁的赤道線:在台馬來西亞華人的離散經驗

陳銳嬪, Tan, Swee Pe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離散者是全球化社會中越來越多的族群,這些離散族群以高科技的器具與家鄉聯繫,更快地獲知家鄉的消息。但是,在這資訊無障礙的時代裡,鄉愁是否就會消失了呢?本研究從自身的經驗衍生,想探討什麼原因造成「鄉愁」的發生與消減。 在全球人口以及資訊迅速流動的時代,當資訊鄉愁可以輕易被克服後,目前的鄉愁到底呈現怎樣的面貌,是本研究想深入了解的課題。另外,本研究也希望瞭解全球化時代下離散的馬來西亞華人用何種情懷來看原鄉中國和家鄉馬來西亞,以及他們如何看待馬來西亞華人這個身分。有鑑於此,本研究以馬來西亞華人的鄉愁為主軸,藉由文本分析以及深度訪談法,來找出科技在馬來西亞華人生活變遷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為何。 本研究發現,地方型塑了一個人的生活經驗、記憶以及想像,受訪者的鄉愁,是曾經生活過的地方。而社會的變遷造成不同時代不同世代的馬來西亞華人有不同的鄉愁投射對象,第一代以及第二代的馬來西亞華人會對中國存有血緣鄉愁或者文化鄉愁,但是第三代開始開始把馬來西亞視為自己的家,認為自己是馬來西亞人。 時間與地理的距離不會影響馬來西亞華人的身分認同,但是會增加或改變他們的其他認同,例如文化認同。此外,本研究也發現,時間與地理距確實會改變離散者與家鄉的關係,短時間的缺席可以有效地改善了人與家鄉的關係,但是長期的缺席,卻無可避免會帶來真實的疏離。科技的便利雖然讓溝通變多,但是卻無法改變真實世界中時間與空間的距離。現代科技在虛擬的網路空間製造了大家同在的「親密感」,打破了「親密」必須在場的舊觀念,但是這樣的親密感在長時間分離的狀態下還是會被瓦解。科技、離散、鄉愁與認同是四個相互影響的因素,改變了現代社會的鄉愁面貌。與其要消除距離,不如正視距離的價值。因為有了距離,衝突得以減少、情感得以加溫、鄉愁得以發生。
27

《蘋果日報》爆料新聞之守門研究

王怡文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台灣媒體在高度競爭的商業環境下,積極向閱聽人靠攏,新聞產製過程逐漸改變,以爭取市場機制下的生存空間。本研究關注台灣《蘋果日報》具有鮮明的市場導向風格,組織與個人如何進行爆料新聞的守門工作,重點在於《蘋果日報》對民眾為消息來源的價值判斷和查證原則為何。 因為民眾是爆料新聞的主要消息來源,本研究首先就消息來源與新聞守門的關聯切入,再論及爆料新聞守門機制與傳統新聞有何差異。本研究發現,爆料新聞以民眾為消息來源轉變新聞角度,試圖以社會百態的新聞內容貼近大眾生活。至於新聞守門的常規,不論在截稿時間、路線分配以及採訪、寫作方式上,都不同於以往的傳統新聞。 而在組織目標和新聞常規的規範下,《蘋果日報》內部一貫以讀者服務為基本原則,以讀者為本、供其所需,成為終極價值。但不可諱言,蘊藏在《蘋果日報》爆料新聞背後的邏輯,仍以銷售量為依歸,以消費者導向的商業考量為最終目的。因此,《蘋果日報》採取賣「內幕」作「服務」求「利潤」的策略,打造出風格獨樹一幟的爆料新聞。
28

僑外來台直接投資之決定因素─匯率面探討

羅鈴容, Lo, Ling-Ju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台灣自1952年開始引進外人直接投資,成為台灣整體經濟活動中重要的一環,而觀察僑外來台投資的趨勢,發現在1980年帶短時間內有巨幅的增長,因此本研究欲探究在此時期影響來台投資的主要原因為何。且由於台灣自1979年起開始為機動匯率時期,因此本研究將針對實質匯率對直接投資的影響作一深入的探討。 本文以 Chen et al. (2006) 的模型為基礎,檢驗選取之九產業1982-2008年間的長期追蹤資料,結合產業來台直接投資動機間的差異,深入瞭解實質匯率是否對其投資決策行為有不同的影響,並以最大概似估計法 (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or, MLE) 估計的 Tobit 迴歸分析模型做為分析工具。 實證結果顯示,當來台投資產業為市場導向時,台幣實質匯率的升值與預期其升值,都將使廠商增加來台投資;但預期台幣實質匯率的升值也會使得成本導向的廠商增加來台投資量。台灣相對來台投資國的工資率提高,將阻卻來台投資的決策行為。在台產業的市場大小,也會影響廠商的投資意願,當產業在台灣的市場較大時,會提高僑外資投資的意願。而匯率波動所造成的不確定性,可能由於以來台直接投資替代出口商品到台灣,使來台直接投資量上升。
29

社會影響力對來源國形象的增強效果-以送禮行為為例

葉桂鳳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主要探討社會影響力對來源國形象的增強效果。 本研究採用實驗方法,且以皮夾、沐浴用品組合為實驗標的(因為皮夾為公眾性產品,產品的外顯程度很強;沐浴用品組合為私人性產品,產品的外顯程度很弱)。實驗設計分為16個實驗組:2(日本製產品概念╱中國大陸製產品概念)×2(公眾性產品╱私人性產品)×2(自己用的產品購買目的╱送人的產品購買目的)×2(學生╱上班族)。 研究結果發現:(1)產品的來源國(日本v.s.中國大陸)會影響消費者對該產品的態度,而且開發中國家的消費者對已開發國家製的產品評價會優於對低度開發國家製的產品評價。(2)消費者不論是購買公眾性產品(皮夾)或私人性產品(沐浴用品組合),產品的來源國皆會影響消費者對產品態度。所以不同的產品外顯程度,對來源國形象不具增強效果。(3)相較於購買東西給自己用,開發中國家的消費者在購買東西做為禮尚往來產品送人時,產品的來源國對產品態度之影響較大。表示自己用或送人兩種不同的產品購買目的,對來源國形象具有增強效果。當受測者為了送人而購買產品時,來源國形象對消費者的產品態度有顯著的影響,且對已開發國家製的產品評價會優於對低度開發國家製的產品評價。另外,實驗結果也證實,有關來源國形象的實驗設計,不同的受測者身份(上班族v.s.學生)並不會顯著影響受測者對產品的態度。 由研究的結果可知,對開發中國家的消費者而言,不論產品的外顯程度為何,只要產品的來源國形象佳,廠商皆可強調產品的來源國。但若消費者購買產品的目的不同,則應針對不同的購買目的,擬出不同的廣告訴求和行銷方案,如此才能更有效地配置公司的資源,並順利地提昇產品的銷售額及市場佔有率。 第一章 緒 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研究流程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5 第一節 消費者態度 5 第二節 來源國形象 12 第三節 參考群體 22 第四節 送禮行為 29 第五節 研究架構 32 第六節 研究假設 33 第三章 研究設計 40 第一節 實驗設計 40 第二節 各項變數的定義與衡量 49 第三節 問卷設計與抽樣方法 58 第四節 資料分析方法 60 第四章 研究結果 62 第一節 樣本結構 62 第二節 變數之操弄檢查 66 第三節 消費者產品態度之分析 69 第四節 假設驗證 79 第五節 其他發現 8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95 第一節 研究結論 95 第二節 研究建議 100 第三節 研究限制 104 第四節 後續研究建議 105 參考文獻 106 附錄一 預試問卷 110 附錄二 正式問卷 113 附錄三 來源國形象操弄 161 附錄四 產品購買目的之操弄 165
30

外國企業來台上市標準之研究 / Research for the standards of foreign issuer primary listing in Taiwan

王麗瑱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推動外國企業來台上市為近幾年來我國證券市場重要政策之ㄧ,本研究嘗試比較我國及主要競爭市場香港、新加坡、上海、深圳等”主板市場”上市標準及競爭優劣,透過實證分析、問卷統計、訪談承銷商團及個案分析等方式,瞭解外國企業對上市標準的看法與偏好、區分本國及外國企業標準及有無因應短期波動豁免放寬之必要、了解我國吸引外國企業之優勢、並就推動外國企業來台上市提出具體分析建議。 因本國及外國企業上市標準不一,致外界時有獨厚外國企業、或本國企業可能採取迂迴上市之疑,本研究統計及問卷顯示,本國及外國企業之標準尚屬衡平,與競爭交易所比較亦未過於寬嚴、如採取更具彈性之上市條件應可吸引更多類型企業;因註冊地、營運地、上市地之法制及實務運作差異及監管原則不同,為外國企業來台上市最主要之挑戰。 在提升國際化兼顧股東權益保護前提下,本研究建議推動大型台商及外國科技企業來台,增加多元獲利標準且一致化本國及外國企業上市條件、或另設「國際板」明確區分適用不同上市條件及監管原則;積極界定在台上市外國企業之法源以為監管及爭訟依據。 歷經首家外國企業長達數月申請上市時程,至逐步擬定政策原則及數家大型台商陸續掛牌上市,欣見主管機關及交易所修訂法規制度,如:將外國企業來台上市(櫃)納入公開發行、證券交易法另設「外國法人」專章及過渡期間第一上市公司管理作業辦法……、預審制度、專家諮詢等,與本研究之建議多所相近,筆者有幸參與首家第一上市公司審查作業,亦正從事外國企業上市後管理制度之研修,藉由實際觀察後續發展印證本研究分析結果,並希望持續提供證券市場更多具體建議。

Page generated in 0.0178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