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90
  • 177
  • 12
  • 4
  • 1
  • 1
  • Tagged with
  • 195
  • 80
  • 51
  • 44
  • 33
  • 31
  • 30
  • 29
  • 27
  • 26
  • 25
  • 25
  • 24
  • 24
  • 24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61

訊息來源可信度對目標人物印象形成之影響-以道德和能力面向探討

吳芬英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過去西方文獻中,多以第三者敘述方式提供受試者有關目標人物的相關訊息,探討對於目標人物的印象之看法,鮮少探討當目標人物的訊息若由他人提供時,對於目標人物印象之影響。因此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印象形成的歷程中,由訊息來源提供目標人物的道德和能力訊息會使他人對目標人物形成何種印象。另外,由於華人相當關係主義,因此以相關他人做為訊息來源之一進行探討。 本研究為4(訊息來源者:目標人物本人、目標人物的父親、目標人物父親負訊息保證的情況和第三者)×2(訊息內容:道德和能力)×2(訊息向度:正向和負向)三因子獨立設計。結果發現受試者對於目標人物的印象與第三者所提供之內容較一致,由第三者所提供的正面訊息,受試者對於目標人物的印象、道德、能力和人際評價皆高於其他三類訊息來源。而由目標人物、目標人物的父親做為訊息來源者時,因被受試者認為在傳遞訊息時是較有動機的,受試者對目標人物的印象反而不若第三者所提供時來得好。本研究顯示個體從他人那裏接收目標人物的訊息時並非照單全收,而是會考慮到訊息來源和其背後的動機,遂而影響到對目標人物印象之形成。由此結果發現找關係親近的他人並無助於他人對我們有好印象之產生,由立場客觀公正的人來提供訊息時,才能影響到他人對我們的印象評價。
62

蘇俄來華使者推動中國革命之研究(1917-1923) / A study of Russian messengers' efforts on promoting China revolution movements between1917 and 1923

張榕文, Chang, Jung W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列寧的世界革命轉向東方,是因為認定在歐洲產生的世界革命並沒有像預期一樣產生骨牌效應,失望之餘在鄰近中國的五四運動罷工風潮中發現希望的火苗,但礙於受到列強的干擾及封鎖,因此開始派遣使者來華「探路」,尋找推動中國革命運動的可能性。 俄共中央是推動革命運動的核心,共產國際則是執行機構,兩者缺一不可,透過蘇俄外交人民委員會的「官方」外交及共產國際的「革命」外交相互搭配,以推動中國革命。 在中國推動革命的步驟,首先要在中國建立一個共產黨,成為共產國際的支部,以執行推展世界革命的任務。推動中國革命的第二步,是在中國尋求適當的盟友,因為只有與資產階級民主派進行短暫結盟策略,才能解除蘇維埃遭受列強政經封鎖所產生的生存及孤立危機。由於中俄交通中斷,列寧只能透過指派使者前來中國探尋推動中國革命的方案以及結盟人選。 當時的孫中山在來華使者眼裡不論在權勢或軍勢上皆不夠「上道」,遠遠比不上南方陳炯明與北方吳佩孚這兩大軍閥擁有雄厚實力做後盾,因此大部分的蘇俄來華使者在中國革命推動初期皆不看好孫氏能夠領導廣大群眾爆發大規模的民族革命運動。在經過陳炯明與吳佩孚相繼背叛的「失誤」後,馬林看好孫中山實力所採取的「黨內」合作方案,最終由共產國際代表加持,在中共第三次代表大會上得到落實的機會,蘇俄政府決定以國共合作的面目做為推動中國革命的模型。 值得注意的是,「國共合作」算是順應時代背景下的一個策略選擇,而不是列寧與蘇俄來華使者預先便策劃好的對華政策。總而言之,來華使者會依照不同經驗背景及個性特質,而做出不同的策略選擇,也會影響到他對中國革命的影響力。
63

影響在臺陸資產品附加價值的決定因素:以ECFA與投保協議生效後的資料做分析 / The determinants of goods value added of Mainland China enterprises in Taiwan when ECFA and Cross-Strait bilateral investment protection and promotion agreement go into effect

彭美華, Peng, Mei Hwa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長期以來,臺灣與中國大陸的經貿關係發展密切,中國大陸已成為臺灣最大的進出口貿易國家。2009年開放陸資來臺投資,提升國內產業動能,在全球區域經濟整合的風潮下,2010年兩岸簽署ECFA,並於2012年簽訂兩岸投資保障協議,中國大陸企業來臺投資金額大幅增加。 由於過去文獻多以臺商赴大陸投資作為主要研究,鮮少針對陸資來臺投資進行研究,故本文以2013年經濟部「陸資投資事業營運狀況調查」之問卷作為研究資料,受訪者均為來臺投資的陸資企業,探討兩岸在ECFA和投資保障協議生效後,影響其產品附加價值的決定因素。 運用Probit Model進行實證研究,分別由「廠商特性」、「產業性質」及「經營策略」三方面來分析。經實證研究結果發現,在臺陸資企業的「公司規模」、「政府獎勵補助」、「發展品牌策略」及「策略聯盟」等四項變數,對產品附加價值有顯著的影響,其中廠商特性中的「公司規模」,以及經營策略中的「發展品牌策略」具有穩定的顯著水準,表示其為影響在臺陸資產品附加價值的關鍵決定因素。
64

戰後馬來亞華人公民權與權益之發展(1946-1957) / Controversies regarding the citizenship and privileges of Malayan Chinese, 1946-1959

陳硯棻, Chen, Yen F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華人至馬來亞的歷史相當長遠,但馬來亞華人參與馬來亞政治的運動卻從戰後才風起雲湧。1945年日本戰敗,大英帝國重拾對馬來亞的控制。1946年出現的馬來亞聯盟(或名聯邦)計畫(Malayan Union)擴大了馬來亞境內公民權的取得資格,並且中國與英國於1943年簽訂的中英新約,廢除過去英國對中國的不平等條約,中國與英國互為平等國家,此舉是否侵犯了馬來亞華人擁有的各種通商權益,立場不同的各界展開了一場激烈的論戰。1948年大英帝國毅然實施與馬來亞聯盟計畫迥然不同的馬來亞聯合邦(Federation of Malaya),短縮了公民權的取得,並且以馬來人的利益至上。面對此一變局,馬來亞華人團體各自採取了不同的管道來應變:有從政治層面下手的溫和手段,也有馬來亞共產黨的武裝暴動。在戰後初期,1940年代末的馬來亞地區經歷了種種巨大變革,華人就在這種劇烈變幻的世局中試圖力挽狂瀾,從公民權到通商權益的爭議,至1950年代馬來亞華人爭取官方語言與教育的權利,都是戰後一連串爭取政治平等運動的延續;最後1957年馬來亞獨立,今日馬來西亞華人的處境就在那時成形。
65

養兵千日,用在一時: 政府公關對記者日常互動與危機運作之探討 / Train an Army for a Thousand Days to Use It for an Hour: The Interactions of Government Public Relations Officers with Journalists and Crisis Management

游淑惠, Yu, Shu Hu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旨在探討政府公關對記者間日常互動與危機運作,雖以政府公關為研究角度,然互動過程是你來我往的動態過程,不應只從單一面向研究,必須知曉雙方的立場與看法,才能較宏觀瞭解消息來源與記者兩者互動的情形。鑑於過去研究不是單從消息來源就是從記者角度出發,本研究以政府公關與記者為研究對象,探討政府公關日常對記者的互動關係與行為模式,而這些關係在危機時是否能為政府公關所用。 本研究以政府公關與記者的互動為分析資料,探討四個面向:第一,政府公關如何與記者互動,並且管理維繫雙方善意的關係;第二,政府公關影響新聞產製的方式;第三,政府公關與記者之間關係如何轉化為人脈、人情與信任而為之所用;第四,政府公關對記者日常互動往來,當政府公關面臨危機運作產生的效用或影響。 本研究採用深度訪談法,訪問政府公關與記者各三位,從中歸納出政府公關對記者的日常互動與危機運作,包括「政府公關與記者互動影響因素」、「政府公關操縱新聞產製」、「政府公關運用人際關係」以及政府公關面臨危機個案之運用。 / This study aims to analyze interactions of government public relations officers with journalists and crisis management. Although this study takes the viewpoints from the government public relations officers, as the interaction is a two-way dynamic communication process, we should examine the positions and perspectives of both parties so as to understand the real situations between them in a macroscopic method. Since the past studies take viewpoints from either sources or journalists, this study takes both government public relations officers and journalists as study objects, and discusses their behavior to see if the government public relations officers are able to utilize the relationships when crises take place. The study includes four aspects: (1) How government public relations officers interact with journalists and manage to maintain a fine relationship. (2) How government public relations officers affect the news production. (3) How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oth sides converts into personal connections, sympathy and trust, which then can be utilized. (4) How the daily interactions benefit or impact crisis management of the government public relations officers. This study employs in-depth interview as the study method. The interviewees are three government public relations officers and three journalists. The study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daily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two sides and crisis management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the necessary elements of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government public relations officers and journalists”, “government public relations officers’ manipulation of news production”, “government public relations officers’ utilization of interpersonal connections”, and “the government public relations officers’ utilization of relationships when crises arise”.
66

陸客來臺管理之研究-以自由行與健檢醫美為例 / The Study of Management for Mainland Tourists –Take an Individual Travel & Health and Medical Cosmetology as an Example

陳雅琪, Chen, Ya Ch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2010年隨著國際觀光旅遊與景氣復甦,全球國際觀光客成長率已由負轉正,並自2011年起觀光業已逐漸走出陰霾,尤其以亞洲地區恢復力道最為強勁,且兩岸間之旅遊亦然。日本長久以來為來臺旅客之主要來源國,但自2010年起,中國大陸旅客來臺人數首度超越日本旅客,成為來臺觀光最大客源。在逐步開放陸客自由行與健檢醫美的版圖後,不僅帶動了臺灣地區相關產業發展,更擴大了其他的周邊效益,成功的開啟來臺旅遊的新市場。然而,有鑑於兩岸間特殊之政治關係與歷史背景,在搭上這波陸客市場商機的順風車同時,仍須留意與掌控陸客來臺之動機與行蹤,對陸客來臺之管理做到密切監控,並多方督導各部會與情治單位之保防與情蒐工作,加強職業敏感度以慎防國安漏洞。 本文要探究我國在開放陸客來臺觀光自由行與健檢醫美上具有哪些政策,並從相關政策中探討哪些法規成為陸客自由行與健檢醫美之法規漏洞,以提出如何控管陸客來臺之相關作為;從對我國利害關係點出發,分析陸客來臺後對於我國之政治、經濟、社會以及對普羅大眾帶來之效益與影響,最後提出建議與結論。
67

中國大陸經濟開放區之研究

慈道中, CI,DAO-ZHO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近二、三十年世界經濟發展比較快的國家都集中在亞洲太平洋地區。日本發展超過美 國、西歐;亞洲四小龍經濟發展速度超過所有開發中的國家,成為全球經濟最具活力 的地區。同時亞太地區的資源、市場、資金、勞力等方面也擁有巨大的優勢和潛力。 因之,世界經濟學家紛紛預測廿一世紀前期亞洲太平洋地區將成為一個新的世界經濟 中心。縱觀北起日本、南韓,經中華民國台灣,以至香港、新加坡等國20年來均有長 足進步與發展。唯獨面臨太平洋的中國大陸沿海,北起大連南至海南島,在一千八百 多公里的沿海地區,看不到經濟的起步和發展。中共深受這種客觀情勢的壓迫感,面 臨極大刺激和挑戰! 因此,一九七八年十二月中共宣布國家工作重點轉移到現代化建 設後即指出:國際經濟發展已開拓了世界市場<使一切國家的生產和消費都成為世界 性,過去那種自給自足的閉關自守狀態已被相互依賴所取代,世界經濟已成為一個整 體,誰也不能孤立於世界之外來發展經濟。所以經濟改革後,鄧小平說過:要使經濟 快速發展,建設現代化社會主義國家,唯有實行對外開放政策,不能閉關自守。一九 七九年中共終於放棄封閉型經濟,走向開放型的經濟。 如上所述,在經濟舞台已移向亞太地區的同時,中央也做了大幅度的挑整以作為因應 之道;而這個因應之道就是在大陸的沿海地區發展出幾個開放程度大小不等的“經濟 開放區”;利用這些開放特區來達成幾個目的:ヾ發展國內經濟。ゝ以經濟特區作為 試驗資本主義的場所以作為推動全面經濟改革之參考依據。ゞ作為對港、澳、台灣的 經貿統戰。本論文內容係針對大陸近年來所開放的幾個特區來寫作,除了對其經濟、 政治上的作用進行探討之外;其重點仍偏重於支持經濟特區運作得以順暢的各種優惠 措施之討論,此乃因為“優惠措施”實係經濟特區有別於國內市場的主要特徵,而優 惠措施愈完善往往能吸引更多的外來投資。另外本論文也擬探討與特區相關的各種地 理環境及人文背景,俾使本論文能與實際情況相吻合而不是僅侷限於理論之層次。
68

電視新聞來源人物之訊息分析及其與客觀事實之比較--以立法院第七十九會期為例

楊秋蘋, YANG, GIU-P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約有五萬字,共分為研究動機、文獻探討、研究方法、資料分析與結論等五章 。 研究動機源自於曾參與觀察三家電視台國會記者採訪過程,禸感於立法院第七十九期 的議事多元化,而不知電視媒介的處理方式是否因應改變。 文獻探討是以「媒介建構社會事實」及「訊息來源人物的新聞處理」此兩個概念作為 衍伸。落實到研究問題則為: 1.不同屬性的立委之間。不同屬性立委與官員之間、及總體立委與官員之間,其電 視新聞議題及新聞處理方式有何不同? 2.不同屬性的立委之間。不同屬性立委與官員之間、及總體立委與官員之間,其電 視新聞處理方式比對客觀事實有何不同? 本研究以系統分層間隔抽樣,分析三台自2月24日至7月17日期間之立法院院會 及委員會新聞,共計有117天,以出現在新聞中直接或間接說話的訊息來源人物( 立委與官員)作為分析單位,新聞內容再比對立法院公報及新聞稿的記錄,以了解其 間的差異。
69

從政治鬥爭的角度看周恩來的文藝主張

宏建燊, HONG, JIAN-SH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是探討周恩來對文藝何主張?他的文藝主張與毛澤東、劉少奇之間是否有些不同 ,乃至因不同而相爭,周恩來又採取什麼樣的態度? 第一章說明周恩來與文獻的關係,證明周恩來酷愛文藝,與他日後的文藝主張有密切 的關係。 第二章說明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的文藝主張,比較他們的不同點,從而突出了周 恩來有自己的文藝理想。 第三章從周恩來的文藝講話,說明五十年代,中共領導人對文藝的看法,由合而分。 第四章具體證明周恩來提出自己的文藝主張。 第五章文化大革命之前,毛澤東、劉少奇兩派發生文藝論戰,周採取何種態度?他的 文藝生活有沒受到影響等等。 結論周恩來的文藝精神-藝術民主 論文共乙冊,全文約五萬字。
70

台灣機械工業未來發展方向之研究-德爾菲預測法之運用

徐仁傑, Xu, Ren-Jie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茲將各章要點扼要說明如下: 第一章 敘述研究的動機,目的及研究的範圍、方法,並提出一些研究上的限制和 假定。 第二章 介紹德爾菲預測法(Delphi Method )的起源、哲學及實際的應用。 第三章 描述研究對象,包括過去的歷史背景,現況及未來趨向。並對本研究的重 點--工具機工業,做一個探討,以為爾後討論的基礎。 第四章 紀錄德爾菲法實例進行的狀況,包括三個回合問卷詢問的過程,以及最後 的綜合分析結果。 第五章 檢討本研究進行中的各種缺失,並將前述所得結果,配合目前工具機工業 的發展狀況,提出研究者的建議。 #2810564 #2810564

Page generated in 0.1115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