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62
  • 59
  • 10
  • 3
  • 1
  • Tagged with
  • 73
  • 34
  • 21
  • 18
  • 18
  • 17
  • 16
  • 13
  • 11
  • 10
  • 9
  • 9
  • 9
  • 9
  • 8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21

外籍配偶家庭電視使用行為之探討-以南投國姓鄉東南亞外籍配偶家庭為例 / TV viewing behavior of the Southeast Asian foreign spouses and their family: A case study of Guohsing township, Nantou county

李坤錫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透過參與式觀察,深入訪談12個偏鄉地區、中低社會階層外籍配偶家庭收看電視的互動情況,以接收分析作為理論詮釋工具。研究發現,由於社會資源與經濟落差,偏鄉地區的居民很缺乏立即接近性的娛樂,因此看電視成為日常生活最簡單、廉價的休閒活動。對外籍配偶而言,看電視可以增進她們的語言、文化、生活學習能力。透過看電視的家庭活動,也可以增進親子關係、打破婆媳之間的藩籬,有助於家庭的和諧與溝通。這個研究嘗試探討個人性別認同、人格特質,如何在生命歷程中被建構,研究發現這兩項特質深受社會文化系統影響,同時也會把這些特質,投射在看電視的態度和行為上。
22

政府基金運用績效指標建構之研究-德菲法之應用 / A study on the definition of performance indicators for government fund: applying the delphi method.

楊惠茹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近年來,台灣女性婚配觀念的改變、台灣弱勢男性覓偶不易和產業外移等影響,跨國婚姻、外籍配偶家庭成為台灣男性成家的另一項選擇,因此「外籍配偶」已成為台灣社會第五大族群。根據內政部入出國及移民署與戶政司的統計,自1987年1月至2009年12月止,在台的外籍配偶和大陸配偶人數共計429,495人。 外籍配偶來台後,通常會面臨到一些問題,如:生活適應不良、社會歧視問題、家庭暴力問題、子女教養問題、語言溝通問題及就業問題等,為協助外籍配偶與台灣社會融合並保障其權益,政府自民國92年起即訂定「外籍與大陸配偶照顧輔導措施」,擬具56項具體措施。為更進一步強化新移民協助體系,爰規劃10年籌措成立30億「外籍配偶照顧輔導基金」,以有效整合各界資源,完善外籍配偶照顧輔導網絡。 然而,「外籍配偶照顧輔導基金」運作是否達成預期的效益與績效?基於基金管理運用績效的考量,實有建構基金運用績效評估指標之必要。參考其他政府機關所主管的基金,指標的建構與績效的評估早已經成為一常規。據此,本研究即針對「外籍配偶照顧輔導基金」建構績效指標,並據以用於日後評估「外籍配偶照顧輔導基金」運用的績效。 本研究藉由文獻的蒐集、探討與分析,作為研究之依據,並且採用「德菲法」(Delphi Method)建構「外籍配偶照顧輔導基金」績效評估指標。首先,先探討「外籍配偶照顧輔導基金」成立之背景;其次,透過CIPP評鑑模式規劃出指標初步構想;再者,經由3個回合「德菲法」問卷調查方式彙整出12項已達成專家共識之指標。 最後,本研究提出5項研究建議,以供相關單位未來評估「外籍配偶照顧輔導基金」績效之參考。研究建議包含:設計指標評分表、徵求專家學者意見修改評分表、指標需經過實際試測、指標尚不足應另新增指標項目,以及部分指標執行不易,須再做進一步考量。
23

年齡、教育程度與盛行的婚配模式

蔡婉琦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的研究主題在瞭解臺灣地區年齡、教育程度與盛行婚配模式。資料來源為1990年及2000年臺閩地區人口普查原始資料,首先,本文分析年齡、教育程度對有偶率的影響。結果顯示,女性的教育程度越高,有偶率越低,未婚率越高;而男性則是在30-34歲以前,呈現教育程度越高,有偶率越低,未婚率越高,在35-39歲以後,則是呈現教育程度越高,有偶率越高,未婚率越低。 年齡與教育婚配模式部分,利用普查婚姻配對資料分析出真正盛行的婚配模式。發現在年齡上,國人的確偏好「男大女小」的婚配模式,且從1990年到2000年少有變遷,但「女大男小」的配對比例確實有增加的趨勢。女性的教育程度越高,「男大女小」的配對比例越低;男性則是教育程度越高「男大女小」的婚配模式比例越高,但2000年男性的教育程度與「男大女小」配對比例則無此一關係。在年齡上,女性的年齡越大「男大女小」配對比例越低,「同年齡」、「女大男小」配對比例越高;男性則反之,呈現年齡越大「男大女小」配對比例越高,「同年齡」及「女大男小」配對比例越低。 在教育婚配模式上,則發現「同教育」配對才是盛行的教育婚配模式,其次為「男高女低」及「女高男低」配對。1990年到2000年的整體變遷趨勢為「同教育」配對比例減少,「男大女小」及「女高男低」婚配比例增加。惟此一趨勢,有性別及教育程度的差異。「同教育」及「男高女低」婚配比例趨勢變遷的差異,可能與近年教育擴張有關,但在「女高男低」配對比例上,兩性及不同教育程度者都呈現增加的趨勢也可能反映教育婚配模式社會規範的鬆動。 如同時考量年齡及教育婚配模式,本文發現國人偏好「男大女小、同教育」婚配,其次為「男大女小、男高女低」,而以「女大男小、女高男低」及「同年齡、女高男低」所佔比例最少,為最不盛行的婚配模式。 如果單身者能順利完婚,本文模擬出單身者如採行「男大女小」婚配模式,則隨年齡差增加,男女人數差距增加;採行「女大男小」婚配模式,隨年齡差增加,男女人數差距增加。然而,單身者不一定會在未來順利完婚,因為單身者可能受到婚姻市場擇偶時考量的婚配模式機制影響,被篩選出來成為非自願的單身者,再加上隨著年齡越大,單身者完婚的效率越低,因此單身者很可能就排除在婚姻市場外。 /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age, education attainment and popular marital match of Taiwan. The data source is census of Taiwan in 1990 and 2000. First,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age and education attainment on the rate of married people shows that the rate of married female decrease by education attainment. The rate of married male before 30-34 years old decrease by education, but increase after 35-39 years old.Second, By using census data of Taiwan in 199 and 2000 to analyses which are the popular age martial match of Taiwan. Indeed, there is the preference that age of husband must be older the wife’s. Third, educational assortative mating is the most popular educational marital match of Taiwan. Fourth, this study simulate the demand and supply of single male and female. However, singles could be filter out from marriage market, because the manipulation of marital match in marriage market. Moreover, the efficiency of marriage formation decrease by age. Therefore, singles of census could be celibacies in the future.
24

對偶超圖之著色數探討 / The Chromatic Number of A Dual Hypergraph

莊佳芬, Jhuang, Jia-F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藉構造bipartite graph 的形式討論超圖與對偶超圖的transversal number,進而探討最小著色數的上界,以及證明出此兩圖的最小著色數可差異很大,也可用此方法構造出想要的最小著色數之差異。最後探討在某些情形下,超圖與其對偶超圖的同構性,再則整理出其必要條件。 / H=(X,D) is called a hypergraph, where X is the vertex set and D is a family of subsets of X, denoted as D-edges, and we assume that every D-edges have at least two elements. A strict t-coloring is a onto mapping from X to {1,2,....,t} such that each D contained in D-edge set has two vertices having distinct values. The maximum(minimum) number of colors over all strict k-coloring is called the upper(lower) chromatic number and is denoted as .
25

ハイデガー哲学における歴史理解:所与性の再経験としての歴史

酒詰, 悠太 23 May 2018 (has links)
京都大学 / 0048 / 新制・課程博士 / 博士(人間・環境学) / 甲第21279号 / 人博第860号 / 新制||人||205(附属図書館) / 2018||人博||860(吉田南総合図書館) / 京都大学大学院人間・環境学研究科共生人間学専攻 / (主査)教授 安部 浩, 教授 佐藤 義之, 准教授 戸田 剛文, 准教授 青山 拓央 / 学位規則第4条第1項該当 / Doctor of Human and Environmental Studies / Kyoto University / DGAM
26

偶然と運命 -九鬼周造の倫理学-

古川, 雄嗣 25 November 2013 (has links)
京都大学 / 0048 / 新制・課程博士 / 博士(教育学) / 甲第17939号 / 教博第154号 / 新制||教||142(附属図書館) / 30769 / 京都大学大学院教育学研究科教育科学専攻 / (主査)教授 駒込 武, 教授 西平 直, 准教授 山名 淳, 教授 小浜 善信(神戸市外国語大学) / 学位規則第4条第1項該当 / Doctor of Philosophy (Education) / Kyoto University / DGAM
27

偶発作用に対する消波工およびケーソン堤の安定性向上に関する研究

松下, 紘資 23 January 2014 (has links)
京都大学 / 0048 / 新制・課程博士 / 博士(工学) / 甲第17982号 / 工博第3811号 / 新制||工||1584(附属図書館) / 80826 / 京都大学大学院工学研究科社会基盤工学専攻 / (主査)教授 間瀬 肇, 准教授 馬場 康之, 准教授 森 信人 / 学位規則第4条第1項該当 / Doctor of Philosophy (Engineering) / Kyoto University / DFAM
28

國內市場扭曲情況下的最適貿易政策

李興奎, LI, XING-KU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共三萬餘字,分為四章五節。茲略述各章的內容如下: 第一章:緒論。本文的目的在討論當國內市場發生扭曲時,各種貿易政策優劣順序之 問題,所採用的研究方法,則為用對偶性(DUALITY APPROACH)來討論國內市場情況 下的最適貿易政策。 第二章:對偶性(DUALITY APPROACH)之介紹。分別說明生產面的對偶性,消費面的 對偶性。 第三章:當國內市場有扭曲時之種貿易政策之比較。討論扭曲的一般理論以後,再討 論國內市場有內在扭曲以及有外在扭曲時之各種政策。 第四章:結論。依據前面各章分析的結果,提出綜合性的結論。
29

閩台偶戲研究

邱一峰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以「閩台偶戲研究」為題,則設定研究的範圍主要以福建、台灣兩地在傳統偶戲源流上的傳承關係,以及因為地理、人文等個別環境因素影響下發展的經過,乃至現況的比較。就台灣現有的偶戲而言,「傀儡」、「布袋」、「皮影」三大種類均有存在,不過,傀儡僅有「提線」一種表演形式,沒有「杖頭」。然而,各類之中,除了皮影較為單純,僅流行於台灣南部一帶、共同使用潮調音樂之外,布袋戲和傀儡戲均有不同的分布範圍,且使用的音樂唱腔各有不同,並形成不同的流派。尤其是布袋戲,情況最為複雜,不但在傳統音樂的使用上有南管、北管、潮調之分,更因演師傳承的不同,代代衍生不同的派別,戲偶的造型上也因時代的轉變發展出各種類型的布袋戲,可謂百家爭鳴,各有所長。凡此種種,對於台灣偶戲劇種的歷史源流、傳承演變、發展現況乃至未來方向,均值得我們深入加以發掘、探討,以建構出台灣偶戲歷史的形貌。
30

台灣各縣市外籍女性配偶規模的決定因素 / Determinants of Foreign Bride's Scale in Taiwan

馬振庭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近年來中國籍與外籍配偶家庭快速的增加,成為台灣社會備受到關注的一個新興議題。面對日益普遍的台灣外籍配偶現象,本文以2001年至2005年台灣各縣市的追蹤資料,並以固定效果模型分別針對整體、中國籍以及東南亞籍外籍女性配偶進行估計,來檢驗影響台灣外籍女性配偶規模的決定因素。總體而言,本文發現台灣外籍配偶現象已相當普遍,在經濟高度發展下,選擇外籍配偶並不只侷限在發展相對落後的地區。 此外,薪資所得高低會影響外籍配偶的規模,即表示多數的外籍配偶家庭經濟情況屬於中低階層,與一般社會大眾認知相同。而失業率與整體外籍配偶規模的估計結果呈現負相關,亦即失業率越高的地區,外籍配偶規模越小。顯示在失業率居高不下的情形下,降低台灣男性結婚的動機,以及外籍配偶來台意願。但是東南亞籍的外籍配偶在失業率高的地方規模較大,與本文實證變數假設相符。 最後,由模型的固定效果與時間效果分析可知,各縣市間並無顯著的特質效果影響外籍配偶的規模,也就是說外籍配偶的現象在台灣已經相當普遍。而由時間效果來看,外籍配偶的熱潮近兩年來有顯著趨緩的現象,這是否意味著外籍配偶所帶來之社會問題層出不窮,帶給民眾過多的負面印象,使得未婚男性對於選擇外籍配偶有所保留,值得後續研究來檢驗。 / In recent years, foreign bride has become a new issue, and there are more and more families with foreign brides in Taiwan. This study adopts fixed-effect model to investigate the determinants of foreign bride’s scale in Taiwan with 23 regions’ panel data during the period of 2001-2005. The result shows the phenomenon of foreign bride is general in Taiwan society. In addition, wage and unemployment rate are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to affect foreign bride’s scale in Taiwan. Wage reflects the living standard, and most families with foreign brides in Taiwan are bottom feeders. Furthermore, unemployment rage has a negative relationship to foreign bride’s scale in Taiwan, and the amount of foreign bride has a decreasing trend. Finally, in order to reduce the mistakes occurred in positive models and enable the study more rigorous, then uses more methods to the models and the result.

Page generated in 0.0306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