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62
  • 59
  • 10
  • 3
  • 1
  • Tagged with
  • 73
  • 34
  • 21
  • 18
  • 18
  • 17
  • 16
  • 13
  • 11
  • 10
  • 9
  • 9
  • 9
  • 9
  • 8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1

論有責配偶離婚請求-以有責性之處理為中心 / 無

江郁仁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對於本論文之研究,擬著重在台灣、日本、中華人民共和國之親屬法和婚姻法裡,關於離婚原因與離婚給付間之問題,自離婚制度之有責主義與破綻主義加以切入,檢視各國之立法沿革,歸納並探討各國之差異何在,主要著重於有責配偶離婚請求權之肯認與有責性於離婚給付上之處理,另就實務運作之情形以比較研究之方法加以探討。並針對我國學說與實務對於民法第1052條第2項之規定,解釋上適用範圍如何作比對分析,在理論上和解釋上均加以釐清,期能突顯現行法規定上之矛盾,進而尋求解決之道。最後,再試就我國關於離婚規定缺失之處,提出檢討修正之拙見,以婚姻之本質作為是否允許裁判離婚之判斷標準,採取完全之破綻主義,而將有責性留待離婚給付之部分加以處理。
12

流行音樂名人品牌策略反饋效果初探 / The reciprocal effect of Pop music celebrity brand strategy

沈怡君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以流行音樂名人品牌為範疇,探討品牌發展策略對反饋效果的影響,其中反饋效果可分為同類競食效果和外溢效果兩種。綜觀過去產品品牌文獻,反饋效果的強弱會因主副品牌契合度以及品牌忠誠度而有所不同,根據類別理論,契合度會正向影響同類競食和外溢效果,這是由於消費者感知到的契合度愈高,愈容易將主副品牌的處理經驗相互移轉;此外,過去研究顯示產品品牌忠誠度可調節反饋效果。因此,本研究根據產品品牌文獻提出假設,研究流行音樂名人品牌以多品牌策略或產品線延伸策略推出附屬品牌時,兩種品牌策略類型所導致的契合度和反饋效果有何差異,並探究品牌策略類型和粉絲崇拜程度兩者與反饋效果上的交互作用。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以既有之流行音樂名人品牌個案為例,共蒐集到929份網路問卷,研究結果顯示,流行音樂名人品牌中(一)產品線延伸策略之契合度大於多品牌策略;(二)產品線延伸策略之同類競食效果顯著低於多品牌策略,而品牌策略類型和粉絲崇拜程度兩者在同類競食效果上無顯著交互作用;(三)契合度完全中介不同品牌策略類型所產生之外溢效果;(四)品牌策略類型和粉絲崇拜程度兩者在外溢效果上呈顯著交互作用,與產品品牌文獻的結果一致。
13

大陸配偶面談機制改善之研究 / On the Improvement of Mainland-Spouses-Interview mochanism

姚綺蘭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各國移民政策基於政治、經濟情勢及社會安全之考量皆訂定許多管制措施,我國亦不例外,為防杜大陸人士利用虛偽婚姻入台,2003年9月1日起實施大陸配偶面談機制,此機制是我國對大陸配偶諸多管制項目之一,其為維護國境移入安全的第一道重要關卡。實施以來,如何在人權與國權兩相競合間取得平衡,一直是政府、民意機關、民間團體、學者專家及利害關係當事人共同關切之重要議題。因此,本文以大陸配偶來台面談機制為探討主軸,秉持戴明理論「持續不斷改善」之核心價值,希冀經由文獻及訪談資料之歸納,對此機制未來目標有所助益。本文論述重點如下: 壹、研究內涵 一、面談機制運作概況及缺失 二、面談權益之宣導 三、面談品質之改善 四、面談處分之行政救濟 五、面談輔助機制 六、面談正面效益與負面效應 貳、未來目標 一、符合國際人權公約之內涵 二、建立面談機制輔助方案 三、實施境外面談 四、簡化面談流程 伍、重視公民參與
14

初探韓流下的偶像神話敘事--以Super Junior與E.L.F.的想像關係與情感認同為例 / An Exploratory Study of the Imaginational Relationship and Affection between Super Junior and E.L.F.

梅衍儂, Mei, Yean No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近年韓國偶像風潮襲捲亞洲,本研究目的以Super Junior與其歌迷E.L.F.共創的文本內容(包含初級偶像文本、次級偶像文本和迷文本)為例,探究其如何塑造雙方的想像關係與情感認同,描繪偶像文本的特色、內涵與故事,以及想像與情感的關係。 透過文獻回顧,將迷定義為「在某段特定時間,特別為某些文本內容所吸引並產生互動,具有相當程度之認同與涉入的閱聽人」並發現迷的認同與想像來自對偶像的情感。偶像文本依循神話敘事發展情境,使迷在原有的經驗上建立新的意象,並進一步引發迷的生產行為(迷文本)。 本研究經由文本分析法,了解Super Junior偶像文本以及E.L.F.的應援活動內涵;透過深入訪談剖析E.L.F.的想像和情感世界,並藉由研究者曾參與Super Junior偶像文本的經驗,補充文本原貌。 本研究結果歸納如下:Super Junior初級偶像文本分為誕生、考驗和成型三個階段,是一沒有結局且不斷交織、循環、反饋、相互參照的過程。其次,Super Junior次級偶像文本則由演唱會舞台敘事為代表,與E.L.F.的情感形成七項對應階段。 最後,E.L.F.與Super Junior的關係能夠透過Super Junior偶像文本建立,E.L.F.不再是Super Junior的從屬文本,E.L.F.不僅接收、消費偶像文本,也是Super Junior偶像文本的創造者,其情感結構從矛盾、憧憬到參與;生產行為則是E.L.F.對Super Junior表達情感的方式,亦是取得Super Junior偶像文本的參與位置的手段。 / In recent years, “Korean Wave” is more and more popular in Asia. Korean pop music, referred to as “K-pop”, has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Korean wave.The important fact of fan culture between Super Junior and E.L.F (the name of Super Junior fans) needs to be discovered that Super Junior and E.L.F create text which builds the imaginational relationship and affection between them. As revealed in literature review, the imaginational relationship and affection come from the narrative form and structure of myth. This study uses contextual analysis, in-depth interviews and observational survey to collect Super Junior history and E.L.F “ouen”(cheer) actions. Through the research and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text from Super Junior and E.L.F, this study tries to construct a new method of new narrative in idol area. There are three conclusions can be addressed as follow: First of all, Super Junior primary text is a three-stage process. Secondly, Super Junior secondary text can be described as a seven-stage process which is responsed by affection of E.L.F.. Finally, Super Junior tertiary text is the way that both Super Junior and E.L.F use to build up the imaginational relationship and affection between them.
15

大陸配偶就業服務成效之評估 / An Analysis on Effectiveness of Employment Service for Spouses from Mainland China

葉永山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根據內政部統計(2012),大陸配偶近年來人數不斷上升,已逼近我國原住民人數,成為我國社會組成及勞動力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為協助有就業意願的大陸配偶就業,我國由公立就業服務機構為基礎,提供各項服務,如就業諮詢、就業推介、陪同面試、安排就業促進研習、職業訓練等。 本研究試圖了解大陸配偶公立就業服務之內容,以及評估大陸配偶接受公立就業服務的情形與後續就業情況,本研究的研究方法主要係採質性研究,深度訪談的方式進行,研究目的如下:(一)分析大陸配偶公立就業服務使用者之基本特性。(二)了解大陸配偶求職者使用公立就業服務之情況。(三)評估大陸配偶求職者經就業推介後之工作情形。(四)歸納影響大陸配偶經公立就業服務成功推介就業之因素。(五)根據研究發現,提出具體可行之政策建議,以供相關單位參考。 本研究成效評估方式,分成輸入 (input)、過程 (process)、結果 (output) 三個層面,經文獻彙整設計不同的成效指標進行評估。本研究發現,大陸配偶求職者具備基礎中文能力,學歷程度以國、高中為主,大多因麻煩而沒有進行學歷認證,有照顧家庭、家中長輩或子女的需求,大陸配偶的就業期待多為工作地點離家近或工作時間不宜過長,以配合照顧家庭。到站求職的大陸配偶就業意願高,對公立就業服務普遍感到滿意。大陸配偶就業推介尋職期間短,多從事不需專業知識或技術的工作,工作收入較低及有就業不穩定、頻繁轉換工作的現象。影響大陸配偶就業的因素,有家庭因素、雇主因素、自身能力因素,其中影響最大的為家庭因素。 根據本研究發現,提出政策建議如下: 一、應簡化大陸配偶學歷認證機制。 二、應先了解大陸配偶的家庭狀況,以利就業服務推介。 三、應增加部分時間工作類別,以滿足大陸配偶不同的就業需求。 四、應盡可能對大陸配偶進行深度就業追蹤。 五、應加強宣導各項大陸配偶就業促進工具及服務。 關鍵詞:大陸配偶、公立就業服務、成效評估、就業
16

臺灣新移民與非正式就業:女性大陸配偶在臺的個案分析

沈榮欣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近年來,來自大陸及東南亞國家的新移民女性人數迅速增加,與其相關的議題也成為學術界、政府、媒體,乃至社會大眾關注的焦點。根據內政部的統計資料顯示,自民國76年1月至95年4月底止,大陸配偶人數為23萬8,551人,佔所有新移民人數的64.28%,其中,女性大陸配偶人數又佔全部大陸配偶人數的93.5%,顯示女性大陸配偶為臺灣新移民的主要組成。 本研究主要即探討身為新移民的女性大陸配偶在臺非正式就業的情況,以及她們從事非正式就業的原因。經由質化研究中的深度訪談法,與九位工作經歷迥異的受訪者進行半結構式訪談,從她們的生活脈絡與工作經驗去理解女性大陸配偶在臺非正式就業的情況以及在工作上面臨的問題,並勾勒出問題背後隱藏的國家權力運作、社會資源、家庭因素對她們的影響和代表的意義。 研究發現,女性大陸配偶從事非正式就業的原因主要有三點:第一,臺灣政策對於大陸配偶在臺工作的限制。第二,女性傳統家庭角色對就業形式的影響。第三,缺乏在臺灣的社會資源和人際網絡。 此外,經由訪談可以發現,女性大陸配偶是具有高度異質性的群體,每一位受訪者的教育背景、夫家環境、經濟情況、個性和想法都不同,工作的性質、環境、待遇和福利也各有差異,但是對她們而言,即使工作的意義大不相同,有人是出於現實層面的維持生計,有人是為了建立自信、獲得成就感,也有人認為藉由工作才能拓展社會網絡,工作的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 然而,諸多現實層面的限制,使得這群新移民在臺灣的就業之路坎坷艱辛,而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即出於政策的限制。本研究認為,女性大陸配偶透過婚姻形式來臺,是完全合法的移民,至少應該享有與外籍配偶相同的工作權利。研究建議,政府應全面開放工作權與大陸地區高等學歷認證和專業執照認證,並且縮短取得身份證的年限、完善新移民職業訓練與就業服務的面向、普及並完善公立幼兒托育機構,以更平等與友善的政策,幫助來自海峽彼端的新移民適應新生活。
17

反偶像明星的網路社群之初探

張郁欣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近年來,在各新聞媒體中屢次報導,網路上所成立反偶像明星的社群,這股網路上反偶像明星社群的現象,不僅在台灣出現,國外也有許多反偶像明星社群的成立。然而國內外對反迷的學術研究卻是非常少的。因此,本研究將偶像文本分為道德倫理、美學表演以及真實合理三個文本,透過網路民族誌的研究方法,對反迷家族進行深入探討,了解反迷反對偶像明星的原因為何?其在與偶像文本互動上的關係,以及在打造偶像明星品牌時,最需要注意哪一個面向的議題。研究結果顯示,而反迷反的理由,除了道德文本、美學倫理文本、合理真實文本之外,我們從可以獨立出另外一項原因,即其他偶像明星的迷,為了其喜愛的偶像明星進而反對成為反迷,這類的反迷是迷的積極、主動表現之一。在三個文本互動上,反迷們會因為偶像明星的道德文本,而拒絕從表演的角度來看文本。然而道德倫理文本雖在美學表演文本之上,在反迷家族中,美學文本卻是不可缺少的部份。最後在打造偶像明星時,偶像明星品牌的擁有者,即其經紀公司,最需要注意的為偶像明星的道德倫理文本議題。
18

弱勢社群節目製播與回饋之研究-以服務在台外籍配偶廣播節目為例

李佳玲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探討外籍配偶廣播節目的製播、回饋情況,以目前高雄廣播電臺的「南國姊妹情」及中央廣播電台的「越南語節目」為本文討論對象,將高海伯傳播訓練模式,運用入廣播節目製播流程,觀察節目製播的情形並提出未來製播參考與建議。 本文提出未來外籍配偶節目製播上相關重要建議: 1.節目播出前建議先做聽眾調查,以決定播出內容方式 2.節目經費可向中央行政單位申請外籍配偶照顧輔導經費補助 3.節目內容應涵蓋原生社會與接待社會的訊息 4.節目時段應符合外籍配偶生活作息、收聽習性 5.提供中、越不同語言節目,滿足不同聽眾群需求 6.製播群應具備接待社會和原生社會跨文化素養的養成 7.政府、民間團體以及媒體單位合作培訓外籍配偶製播人才 8.增加外籍配偶節目的宣傳機會與管道 9.聘請諳越語(印尼語、泰語)的專業人士作節目評鑑 10.外籍配偶廣播節目中聽眾回饋資料庫的建立 /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discuss the feedback and making of the foreign spouse’s program, taking 「the sisters of the Southeast Asia 」of Kaohsiung broadcasting station and Vietnamese programs of Radio Taiwan International as example. Using Goldhaber communication training modle into the making slow of broadcasting programs, to review the situation of programs and suggest producers broadcasting advices. The advices of this study : 1. Suggest to make a poll among the audience before broadcasting and that is to decide its content of the program. 2. The funds can be applied for subsidy of care for the foreign spouse from the Central Administrative. 3. The content should consist of information about the original society and the immigrating society. 4. The schedule should accord with the foreign spouse’s daily life and listening habit. 5. Offer different-language programs including of Chinese and Vietnamese in order to satisfy the audience’s needs. 6. The stuff should be developed with cross-culture accomplishment of the original society and the immigrating society. 7. Government, non-government cooperation and media should cooperate with each other and train professional foreign spouses. 8. Increase chances and ways for propagation for the foreign spouse’s program. 9. Invite professional experts who understand Vietnamese (Indonesian, Thai) very well to review the programs 10. Establish database of the audience’ feedbacks for the foreign spouse’s program.
19

迷的開始與消逝-以日本男偶像團體w-inds.迷為例 / The Beginning and End of Fans- A Case Study of the Japanese Boy Idol Group w-inds.

劉鎧蒂, Liu, Kai D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迷研究自Fiske在1989提出迷是一種閱聽人以來,研究取向多以迷為主動閱聽人此概論為主探討其的主動性,再者在探討迷與偶像的關係時,多以「認同」、「愉悅」、「創作」以及「模仿」為主,此種樂觀的態度探討兩者的關係,忽略了迷是會有不再迷戀偶像的可能。 本研究以此研究途徑出發,探討迷從迷戀偶像到不再迷戀偶像過程中的變化。透過質化取徑的深度訪談法,訪談十二位曾經為w-inds.迷的閱聽人,希冀透過與十二位受訪者的訪談,了解閱聽人成為迷之後的原因與行為,以及不再迷戀偶像後的原因與行為。 在整理訪談資料後提出以下研究發現:首先,閱聽人會因為偶像的外型、作品,在大眾媒體的曝光以及周儕團體與家人的推薦之下迷戀偶像,透過消費偶像商品、創作文本、參與演唱會、加入迷社群的方式表達自己對於偶像的喜愛,迷戀的過程也會有較為隱私的內在心理反應。其次,因為偶像的緋聞與轉變、自己的個人因素以及與他人的衝突不再迷戀偶像。不再迷戀偶像後會減少消費偶像商品的次數,退出原先加入的迷社群,也會出現負面行為以諷刺的言語評斷原先迷戀的偶像;最後,本研究亦發現若是迷當初是因為偶像的作品而迷戀偶像的話,只要偶像的新作品能夠再一次吸引到迷,這時候是有可能再一次迷戀偶像的。 / Since the study by Fiske in 1989 that fans are a type of audience, research on fandom has mainly focused on the proactiveness of fans. Furthermore, when exploring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fans and their idols, it is usually in the form of “agreement,” “pleasure,” “creation,” and “imitation.” Studying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both parties with such optimistic attitudes neglects the possibility that fans might someday lose interest in their idols. Based on the research context above,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changes during the process of how fans begin and cease worshipping their idols. Through in-depth interviews of 12 w-inds. audiences, who were once fans, hope to understand the reasons for audiences becoming fans and their subsequent behaviors, as well as the reasons that they stop worshipping their idols and their subsequent behaviors. The following was found after data collation: firstly, audience members become fans due to their idols’ appearance, creative works, mass media exposure, and recommendations from peer groups and family members. The fans express their devotion by purchasing products related to their idols, writing fan-fictions, attending concerts, and joining fan organizations. During the process of idolization they also have inner psychological reactions. Next, gossip and changes in the idols, personal factors related to fans, and conflicts with others could result in the termination of their idolization. This leads to reduced frequency of purchasing products related to their idols, leaving fan groups they had previously joined, and even the use of ironic language when judging idols they had previously worshipped. Lastly, if fans initially idolized an idol due to their work, and if the idol can present a new creative work that can again attract the fans, then the audience members might once again become fans of the idol.
20

台灣自製偶像劇產製策略研究— 以三立原創偶像劇之合作製播為例 / The Production and Broadcasting Strategy Analysis of SET’s Original Trendy Drama

陳怡伶, Chen, Yi L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隨著台灣偶像劇市場的成熟,面對競爭激烈的收視率壓力,除了不斷增加製作成本以求精緻外,更造就了衛星頻道與無線電視台共同製播的特殊模式,其中尤以三立電視台與台視、製作公司三者之合作最為長久且密切。因此,本研究試著透過深度訪談和資料收集分析,從競爭性資源特性為出發,探討三者合作動機的轉變、合作製播特色與績效、以及衍生問題與影響。 研究結果中發現,三者之間的合作動機由起初的技術性合製,逐漸邁向近年來的劇本導向合製。同時,也產生了由三立電視主導規劃、以年時數約式資金投入,換取製作公司技術資源、以及對拍攝內容產生工廠式要求等主要特色。而績效部分儘管在金鐘獎入圍得獎記錄指標下,並未取得正面效益,然而三立原創偶像劇合作製播後,無論是產製效率、戲劇曝光量、甚至觀眾流動方面,都出現了相當程度的提升與幫助。但是,卻也因此特殊的合作製播方式,衍生了製作公司非拍攝期人事負擔、劇本拖延時數完成期限、和播映權爭議等問題。最後,在相關討論上,偶像劇的合作製播不僅使得台視轉虧為盈,更提升了台視在自製偶像劇的企劃能力。而三立電視雖然流失了首播時段的廣告收入,卻也在長期合作下,建立品牌辨識度,並強化了自身在偶像劇產銷的核心能耐;製作公司則是藉此累積偶像劇的製作能力,在偶像劇的合作製播中,形成三贏的局面。但隨著合作動機漸漸轉為劇本導向合製後,也暴露出製作公司缺乏編劇人才的問題,為後續的合作埋下變數。

Page generated in 0.0164 seconds